如何处理全面发展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发展的关系

怎样处理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 大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不知你是站在什么角度来提这个问题?但还是愿就本问题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
所谓教育按照大众教育也好还是精英教育来分类,主要是针对受教育人在全社会人群中的比例而言的...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于日在巴黎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
如何培养大学生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作为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要想所作为,就必须以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已任,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发展的源流,迎接变革的挑战,从...
思维是人脑对现实的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于词实现的。它同人的实践活动,同人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密切联系。人为了更广泛、更正确、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仅仅依靠感知和表象...
孩子们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特长,幼儿园在采用五大领域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开办了美术、舞蹈、爵士鼓三个特长班,增设了英语、珠心算、弟子规等特色
答: 学生成绩单上家长意见怎么填好啊?小孩成绩不好,但是又不想填不好让小孩看了伤心怎么办啊?
答: 学聘网是中国最权威的教育培训与招聘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内容涵盖各类考试信息,学习资源,培训学校信息,课程信息,提供最全面的学习考试资讯和教育机构,课程分类信...
答: 侧重点不一样,前者更专业一些,因为做的领域小。
答: 省级考试局/考试院的网站,可以查询,
在哪个网站报名的就在哪里查成绩。
如,2011年海南省成人高考考试成绩查询,海南省考试局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如何理解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如何理解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个性发展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而富有个性的人、生活习惯、性格,全面发展要求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基本素质都得到提高、智。个性发展也必须以尊重基本的道德价值规范。而个性发展要求教育要顾及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全面发展在本质上反映的是人的发展在德、智、体、美等基本面上的相对完整性和和谐性、兴趣等方面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稳定的特殊性,其对立面是共性。  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全面发展要求培养学生达到国家在德、体、智、遵守国家法律为基础和前提,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  因此、能力、爱好,其对立面是片面发展、美等基本范畴规定的所有受教育者都应达到的基本标准,最终实现身心和谐发展、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既德才兼备又保持个性。这种教育观应贯穿于教育发展的全过程。  从办学理念上,培养德,是个人内在潜力的张扬。  从逻辑上看,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不是对立的、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这在我国《宪法》和《教育法》中都有明确的阐述,即“国家培养青年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种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而个性发展是个体在需求、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品质、意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性发展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摘 要: 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素质教育是辩证的统一。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创造性、"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全面发展教育、个性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摘 要: 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素质教育是辩证的统一。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只有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健康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同时进行,教育才能使人打破束缚,使人性获得解放,才能使人的成长走向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光明大道。 中国论文网 /9/view-7423684.htm  关键词: 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   一、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   教育目的──关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何种人的教育理想在教育活动中居核心地位。教育目的既是教育活动的宗旨,又是教育活动开展的依据。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很多,但文艺复兴后,人的全面发展几乎为近代西方每一个进步思想家推崇,成为贯穿在近代历史文明发展中的崇高理想。   对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的自由发展的关系问题,我国教育界基本上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个性的充分自由的发展,似乎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种认为二者完全是一回事,即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个性充分的自由发展,反之亦然;再一种则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的自由发展不完全一致,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持第三种看法。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个性的全面发展,离开了个性,就无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但是,马克思主义对这两种发展的要求有质和量、深度和广度的不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全面”,显然指量和广度而言:而个性充分的自由发展的“充分”与“自由”,则就质和深度说的。我认为,个性的发展要达到充分而自由,只有到了高度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才有可能。而且,可以这样说,在那时,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在全面、充分、自由三方面的要求上可以统一起来,从而使二者完全趋于一致。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应该是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个体全面发展教育的总和。个性即禀赋,一般表现为兴趣、爱好、特长,创造个性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就没有创造性。创造个性的特征是: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觉力、广泛的兴趣和良好的心理。一个拔尖的人才不是样样都强,只是在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有独到之处和卓越之处。如果求全,就只能助长平庸,抹杀卓越,埋没人才。社会学家从社会学角度论及教育本质时指出,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个体由出生时的“自然人”成为一个知晓社会规范,掌握一定的人类文化知识的“社会人”的过程就是教育。在个体的自然遗传因素、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及个体本身的能动性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每个个体的社会化过程都是绝无仅有的“经典”,个体社会化就是促使不同个体的个性健康地发展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应该是“人的和谐发展”或“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教育”。   因此,全面发展不能不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应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在个体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又要发展健康个性,注意做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相互融合。只有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健康发展教育同时进行,教育才能使人打破束缚,使人性获得解放,才能使人的成长走向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光明大道。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没有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很难说是全面发展,可能是一种畸形发展,现在我们往往把全面发展误解为全科发展,要求学生样样都行,样样都精,事事都成,其结果将来可能一事无成。   二、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一种社会改革理论,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两者有严格的区别。人的全面发展及全面发展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以前主要是一种对未来社会人的发展及教育的理想描述,它主要是一种社会改革的理论,而非系统的教育理论。它对教育的指导意义体现在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上。素质教育主要是一种教育思想,它蕴涵一定的实践导向,其核心在于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养成与发展。   素质教育,并非是只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而是针对我国教育还存在不适应状况及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倾向而采取的战略举措。它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审美,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可见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是有一致性的。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前提,一定要包括知识和能力,但是更强调做人的根本,强调人的内在素养。世界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一段精彩的论述,用在素质教育涵义上恰如其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是取代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而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转变教育观念,优化结构,改善办学条件,改革教育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全社会必须重视起来,作长远打算,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白天轰轰烈烈地搞素质教育,晚上又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使素质教育成为空谈;其次,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育的全过程,贯穿于各类教育和各个教育阶段,促进教育与生产力的紧密结合,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因材施教,让每个人都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从而达到提高整个民族基本素质的目的。总之,只有把全面发展落实到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上,把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联系起来,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三、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个性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前提,而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以尊重、关心、理解、信任人或每一个学生为前提的。因此,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渗透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必须认真把握教育人本论和学生主体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谐全面发展教育必须与个性教育始终相伴随、共同实施。在个性教育中,应当处理好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共同要求与个别对待的关系。没有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指导,就会把个性等同于差别性甚至个别专长、强调因材施教而忽视集体教育,导致学生个性的畸形发展,变划一性的教育为个性化教育的关键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包括:(1)尊重人和人的个性;(2)人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发掘;(3)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4)教育的特色化。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个性教育实质上是一致的。目前的共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笔者认为,这一根本目的就把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相互补充的关系讲透彻了,即以“全面”补充素质教育,用“素质”补充全面发展,从而形成素质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素质的易于把握、操作的教育格局。至于素质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关系可理解为,素质包含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个方面,个性是由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与社会特点三方面统一的构成物。据此,适用于全面发展与个性教育的思想,必然适用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加强个性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可以说,在素质教育中,没有全面发展与个性教育思想的渗透,就不可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据此,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要总是笼统地讲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发展,而应做到:德与才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只有二者兼备,才能使一个人得到真正的良好发展;在教育中必须处理好情知关系,使认识指导情感,情感激励认识,二者彼此渗透,相互交融,方能使人获得全面发展;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当创造条件,既要让学生动脑,又要让他们动手。手脑结合是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要求,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是达到这一要求的基本途径;个人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一致,不能为了个人发展而破坏自然环境。要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学生都懂得:谁破坏大自然,最终自己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个性的全面发展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实现。在教育中片面强调个体发展或集体发展,即把个体与集体对立起来是错误的观点。   参考文献:   [1]桑新民,陈建功.教育哲学对话[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9.   [2]南京师大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3]瞿葆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4]肖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
日 15:16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沪)2011年8上期
作者:邱伟光
内容摘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创新了人的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融合的有效途径。高校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支持学生个性发展,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
关键词:人的发展理论;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素质教育;创新人才
作者简介:
  二、注重内在统一的辩证过程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片面发展而言的。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由于劳动的分工所造成的人的片面、畸形发展,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根据马克思的科学阐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指人的体力、智力的充分发展,也不仅仅是使人成为“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而是指发展人的一切属性,成为“具有高度文明的人”。所以,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指社会成员中的每一个人,能够在智力、体力、才能、兴趣、品质等各方面都获得尽可能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也即具备了全面发展的个人的基本特征。人的全面发展最终体现为个人的自由发展。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个体的自由发展总是把社会共同的、一般的特征与自身个别的、特殊的需求相结合,形成丰富的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样,个人自由发展的充分实现必然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9]这就是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已经充分成熟,个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现实,也就是人的个性自由最终实现之时。因而,追求人的自由个性理想目标的实现,必然成为推动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永恒动力。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辩证的历史发展过程,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矛盾贯穿于个体成长的不同历史阶段,经历了一个曲折前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本质由片面到全面,由单一到丰富,使人的个性发展更加具有全面性、丰富性、持续性。  人的个性是在先天遗传基础上,通过后天社会生活实践而逐步形成的个体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因而,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遗传素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处在不同的境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必然形成不同的个体倾向和心理特征。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绝没有两个完全相同个性的人。所以,任何一个人的个性发展总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这样的个性发展必然能激发每一个人的身心潜能,形成独特的个性特长,然后在全面发展基础上,获得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  个性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是创造力的核心,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注重个性发展与个体潜能开发,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其独特的创造价值。  一般认为,个性涵盖人的智力性因素和非智力性因素两个方面。其中智力性因素主要指人的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操作力等,是创新的必要因素,而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则是引起好奇心,产生创意灵感的决定因素。两者共同构成创新人才的动力系统,是人从事创新活动的必备条件,故而个性发展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个性的充分发展需要构建和谐共进的人际环境,形成人与人之间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差异中求和谐、在多样中求统一的良好文化氛围,从而促使个人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社会将呈现无比丰富的多样性,具有强大的活力和创造力,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也必将在创新人才的高度上实现和谐统一。  人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首先,个性发展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有选择的发展,如果脱离了全面发展的指引,盲目地追求个性的发展,则个性发展就容易导向片面的发展,甚至走向畸形的发展。其次,全面发展的核心是个性发展,如果离开了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也无法实现。最后,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一般性的统一,彼此相互制约、协同发展,所以人的全面发展不会影响和阻碍个性发展,也不存在相互对立的关系。  三、发挥素质教育的融合作用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长期以来,应试教育“重智轻德”、以考试为中心、分数决定一切,压制了个性的发展,有悖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针对应试教育而倡导的素质教育,其根本宗旨就是彰显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优势,使人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培养各种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从时代需求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高度对人才培养目标和素质规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且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高校培养人才水平的根本标准。学习贯彻这一讲话精神,就要紧紧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和素质规格的要求,通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要求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面提升学生各种素质的教育模式,不同于应试教育按照统一的考试规格、培养“千人一面”人才的教育模式,而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学识、能力、品质进行因材施教,并注重教育过程中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融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素质教育的理念,这一理念主导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化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要求和高校培养目标与素质规格的深刻内涵,实现了学生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发展的结合,也必然引领学生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2.保持个性,彰显本色  素质教育非常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引导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尊重、保护、发展学生的个性来说,就是要承认个性差异、区别对待,充分支持学生优势潜能的开发。发展学生的兴趣专长,特别对一些有特殊才能和专长的学生,更应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使其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展,进发创新智慧,促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从如何发展个性、彰显本色来说,素质教育要正确处理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和支持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有机联系的,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放弃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而一味让学生盲目追求个性发展,忽视个性的完善,放任个性的需求,甚至触犯道德的底线和法律的规范。因而,教育者的责任是积极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全面发展的本色。二是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一贯主张,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是统一的。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只有在集体、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习生活尽管主要是在校园中度过的,但学校与社会不能分离,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相结合,按照社会的需求设计个人的发展,才能取得与社会同步协调的发展。同样,校园也是一大集体,个人生长在校园集体的环境中,无论是在班级、社团、科研团队等集体中,都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遵守集体规则和校园制度,使自己在校园良好的人际氛围和朋辈文化的熏陶下,彰显个性,全面发展。  3.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整体提高人才的质量,造就一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也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把所要求的“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造就这样的栋梁之材,教育者要转变观念,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的观念,按照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成长环境,为人才茁壮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为把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人的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  [3][4][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7]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焦艳)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