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螃蟹入党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件

螃蟹养殖要领_百度知道
螃蟹养殖要领
我想养殖螃蟹,是个生手。想请教各方面的技术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成蟹养殖池塘的条件: 交通方便,环境安静;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池底平整,池埂坡比1:2.5—3。
防逃设施: 主要有水泥砖墙、钙塑板围栏、聚乙烯网片围栏三种形式。目前普遍采用钙塑围栏,将钙塑板沿埂四周埋入土中20厘米压实,间隔1米用木桩固定。
杀菌消毒清塘: 清除过多的淤泥,只留淤泥10厘米左右,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亩用量200—250公斤,达到彻底的清塘消毒,除杂除野,杀灭病菌,改善底质,药后7天,即过水1次,以排除污物,然后晒塘3—5天后加水。
蟹池里宜种的水草: 养殖一塘蟹,首先要种好一塘草,水草是河蟹喜爱吃的天然饵料之一,又能起到良好的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是河蟹栖息、躲避敌害的场所。种水草的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70%以上,主要品种有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轮叶黑藻、伊乐藻以移栽、扦插为主,苦草以播种方式种植。
蟹池里宜投放螺丝: 螺丝是河蟹喜食的天然饵料之一,又能净化水质。在蟹种放养前和市场和和,每亩投放鲜活螺丝300—500公斤,以培育河蟹的基础饵料。
采纳率:94%
来自团队:
螃蟹养殖的技术要领与技巧,可以参看二力河蟹养殖基地螃蟹养殖网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编辑本段]螃蟹的生活习性与繁殖  经过几次退壳后,长成大眼幼虫,大眼幼虫再经几次退壳长成幼蟹,幼蟹外型几乎与成蟹相同,再经过几次退壳后就变成蟹。 大部分的海水蟹类都是卵成熟后,不孵化直接排放于海洋。      螃蟹身上坚硬的甲壳可以保护螃蟹,避免遭受到天敌侵害,但是甲壳并不会随着身体成长而扩大。 所以螃蟹生长是间段性,也就是相隔一段时间,旧壳蜕去后身体才会继续成长。 地球上体型最大的螃蟹是蜘蛛蟹,它们的脚张开来宽达3.7公尺,最小的螃蟹是豆蟹,直径不到半公分。  螃蟹虽小,却是五脏俱全。将螃蟹的硬壳去掉后,我们可发现螃蟹的身体部分受到一层壳的保护,这些像盾状的壳,生物学家称为背甲(carapace)。螃蟹身体左右对称,可区分为额区、眼区、心区、肝区、胃区、肠区、鳃区。螃蟹身体的两边有附属肢(appendage)连结。头部的附属肢称为触角,具备触觉与嗅觉功能,有些附属肢有嘴部功能,用来撕裂食物并送入口中。  螃蟹胸腔有五对附属肢,称为胸足。 位在前方的一对附属肢备有强壮的螯,可做来觅食之用,其余的四对附属肢就是螃蟹的脚,螃蟹走路移动要依靠这四对附属肢,它们走路的模样独特而有趣,大多是横着地走而不是往前直行。 不过和尚蟹例外,它们是直着走。  螃蟹花用大部分时间在寻找食物,它们并不挑食,只要螯能够弄到的食物都可以吃。 小鱼虾是它们的最爱,不过有些螃蟹吃海藻,甚至于连动物尸体或植物都能吃。  螃蟹吃别的动物,其它动物也可能吃螃蟹,例如人类就把螃蟹当美食佳肴。 还有水鸟也吃螃蟹!有些鱼类也像人类一样喜爱吃蟹脚。 年幼未成年的幼蟹成群在海中浮游时,可能会被其它海洋生物狼吞虎咽,也因此螃蟹产卵时都要下很多的卵。  招潮蟹是海边常见的螃蟹,为何名叫招潮蟹?因为这些螃蟹挥舞大螯的姿态,好像对着潮水挥舞一般,「招潮」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 此外,雄招潮蟹的巨螯好像拉小提琴,因此也称为提琴手蟹或琴师蟹(fiddler crab)。   【螃蟹养殖技术及疾病防治技术】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属名贵淡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河蟹隶属甲壳纲,绒螯蟹属,是一种大型的甲壳动物,身体分21节,由于头部和胸部各节相互愈合,因此全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二部分。成蟹背面墨绿色,腹面灰白色,头胸甲平均长6-7cm,宽7.5cm。  一、河蟹的生物特性  1、生活史  河蟹是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繁殖的蟹类。在生殖洄游前均为幼蟹,因其壳色偏黄,俗秒“黄蟹”,其性腺很小,基本上未发育,肝脏的重量远远大于生殖腺重量。当它在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后就发育为“绿蟹”,过购墨绿性腺发育丰满,雄蟹螯足绒毛绸密,步足刚毛粗长,雌蟹腹部完全覆盖头胸甲腹面,腹部边缘的刚毛长而密。  河蟹的生命是短暂的,在它的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几个阶段,一生中需要幼体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再经13—15天蜕皮成为成蟹,它一生只有一个生殖周期,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一般来说,河蟹的寿命为1—3周龄。  2、生活习性  (1)穴居  河蟹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或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丛里。河蟹掘穴为其本能,也是河蟹防御敌害的一种适应方式。河蟹掘穴一般选择在土质坚硬的陡岸,岸边坡度在1:0.2或1:0.3,很少在1:1.5-2.5以下的缓坡造穴,更不在平地上掘穴。这为我们养殖池塘建设提供了依据。  (2)食性  河蟹食性很杂,在自然条件下以食水草、腐殖质为主,嗜食动物尸体,也喜食螺、蚌子,蠕虫、昆虫,偶尔也捕食小鱼、虾食物匮乏时也会同类相残,甚至吞食自己所抱之卵,有时也会因一条死鱼而招致同类争食,一般情况下,河蟹取得植物性食物来得容易,常构成蟹胃食物的主要成份,蟹胃中还有一些泥沙,这是河蟹摄食底栖生物和腐殖质的一种标志。  河蟹一般白天隐蔽在洞中,夜晚出洞觅食。在陆地上,河蟹并不太摄食,往往将岸上食物拖至水下或洞穴边,再行摄食。周年中河蟹除低温蜇居暂不进食外,即使冬季洄游也照常摄食。在水质良好,水温适宜,饵料丰盛时,河蟹食量很大,一昼夜可连续捕食数只螺类,刚蜕皮的软壳蟹,肢残个体,也常遭受侵害,但河蟹耐饥能力也很强,断食10天乃至半月不食,河蟹也不致于饿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根据河蟹生长发育所需,在投喂饵料的掌握“精—粗—精”的结构,有利于河蟹生长。  (3)河蟹的蜕皮与生长  河蟹的生长过程是伴随着幼体蜕皮、仔幼蟹或成螺蜕皮进行的,幼体每蜕一次皮就变态一次,也就分为一期。从大眼幼体蜕皮变为第一期仔蟹始,以后每蜕皮一次壳它的体长,体重均作一次飞跃式的增加,从每只大眼体6—7mg的体重逐渐增至250g的大蟹,至少需要蜕壳数十次,而每蜕一次壳都是在渡过一次生存大关。  河蟹蜕壳时需吸收大量水分,因而在蜕壳过程中质量明显增加,在以后的生长中,水分的失去却是缓慢的,并逐渐为组织生长所代替,河蟹生长的速度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水温和饵料的制约。通常,早期幼蟹蜕壳次数较为频繁,刚入湖泊的大眼幼体,以后每隔5—7天,7—10天相继蜕壳而成第二、第三期仔蟹,随着不断生长,蜕壳间隔时间逐次延长,如果环境条件不良,蜕壳生长停止,这也是同龄个体、在不同条件下体型相差悬殊的原因所在。  河蟹生长与水体、饵料中的钙、磷关系密切。有关试验表明,刚蜕壳的软壳蟹,体重比未蜕壳前增加30%—40%,这段时间多则1小时,少者数分钟,依靠鳃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中的无机盐类。在自然界的池塘或湖泊中,软壳蟹1—2天壳就变硬。如果放入蒸馏水中饲养软壳蟹,河蟹在水体中吸收钙离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饲料中钙和磷的能力强。河蟹蜕皮前夕要求壳中钙总量与体内钙的总量相等,同时河蟹体中的磷总量是壳中含磷的52.2倍。  为了配合河蟹较好地生长、蜕壳,在精养蟹池中每亩(平均水深1米)每周施氯化钙5千克,磷酸氢钠2.5千克(或者生石灰或过磷酸钙)河蟹的配合饲料中必须考虑钙和磷的比例,氯化钙和磷的氢二钠比例为2:1,才能保证河蟹生长、蜕皮的物质需要。  二、河蟹养殖技术  最新科学的河蟹养殖技术:“如何增加河蟹的成活率和产卵率”? 
河蟹养殖中如果加强其体内astaxanthin中文名叫虾青素也叫超级维生素E(见[1]参考资料:如何增加河蟹的成活率和产卵率?)的含量,即在饲料中按比例添加的astaxanthin含量,在饲料中按比例添加2.0%的astaxanthin藻粉,会有以下经过验证的效果(详情见扩展阅读):
  幼蟹:每吨饲料添加0.4-0.8公斤(存活率提高50%)
使用时间:整个养殖期  成蟹:每吨饲料添加0.24公斤(存活率增45%,蟹病显著减少)使用时间:捕捞前2个月  产蟹:每吨饲料添加0.75-1.5(产卵增40%)
使用时间:产卵前2个月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 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种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具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5、放苗  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密度: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6、日常管理  (1)投饵: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一)全价性河蟹专用配合饲料;(二)动物性:海、淡水小杂鱼,各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三)植物性:水草类、浮萍、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商品饲料类:山芋、马玲薯、谷类、麸皮、料糠等。  河蟹的投喂方法象池塘养鱼那样,做到“四看四定”,即盾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看季节:春季幼蟹要投喂一些活口的动物饲料,河蟹生长中期特别是5—8月份,要适当加大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但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后期河蟹需要大量营养,以满足性腺发育,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这样河蟹体重加大,肉味鲜美,饲料的投喂按季节分配一般为3—6月40%,7—10月份60%,水温10℃以下,蟹的活动量少,摄食量不大,可少喂,隔日投喂一次,当水温3—5℃,可以不投喂。  看天气:天气晴朗时要多投喂,阴雨天要少喂,闷热天气,无风下阵雨前,可以停止投喂,雾天,等雾收后再投喂。  看水质:水质清,可正常投饵,水质浓,适当减少投喂,及时换水。  看蟹的活动情况:一般投喂后的第二天早晨吃光,投饵量适当,吃不光,说明河蟹食欲不旺或数量过多,应及时分析原因,减少投喂量,蟹在蜕壳期间要适当增加投喂量。  定时:河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夜晚外出觅食,投喂分上午8、9点钟和下午傍晚两次进行,傍晚的投喂量整天喂量的60—70%。  定点:投喂的饲料要有固定的食物,饲料撒在饲料台或选择在接近水位线浅水处的斜坡上,以便观察河蟹吃食,活动情况,随时增减饲料。河蟹有较强的争食性,因此要多设点,使河蟹吃得均匀,避免一部分个全小或体质弱的争不到饲料而造成相互残杀。  定质:河蟹对香、甜、苦、咸、臭等味道敏感,所投喂的饲料必须具备新鲜适口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定量:“鱼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河蟹也同样,这就要求根据河蟹大小、密度、不同季节、天气、活动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8—10%,投喂量少只能维持生命,超过适时范围也影响生长,还增加饵料系数。  投饵时应做到动物性、植物性饲料相搭配,如上午喂草料、谷类,下午投喂蚌肉、螺类、蚕蛹等。避免长时间喂单一饲料,否则造成洒厌食,饲料利用率低,影响生长,出塘规格小。  (2)水质管理:河蟹对水体水质条件的要求比鱼类高,尤其对污染的水体具有更大的敏感性,池水水质好,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且肉味鲜美,养蟹池水PH值应保持在7—9,最适7.5—8.5,池水溶氧保持在5MG/1以上,低于5MG/1以会影响生长,在2MG/1以下便会出现河蟹死亡,调整池水的PH值,目前新开挖的池塘,水质大多呈酸性,要定期用生石灰浆泼洒改良水质,这样能提高河蟹对饲料的利用率,有利于河蟹顺利蜕壳,一般春季每月一次,夏秋委每隔15 —20天一次,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7—10千克。  注意勤换水,保持水位稳定,春季每星期换水一次,夏季每3天换水一次,如遇持续高温,应每天坚持换水,秋季天气炎热,且常会出现闷热天气,水质容易变坏,要特别注意换水,每2天换水一次,换水量占整个水面积的1/3。  河蟹不耐肥水,为控制水质变肥,每亩投放200—300尾斤两花鲢鱼种和在蟹池四周种植一引起水生植物。  不同季节蟹池对水位的要求不一样,春季为了提高水温,促进河蟹生长,水位可控制在0.5—0.7m,夏秋季节水温较高,池水深度要保持在1—1.5m。  (3)防逃:专人值班巡堤,特别是下雨天和换时更要注意。  (4)巡塘:观察水色,注意蟹的活动,不要弄伤河蟹,保持水环境的稳定。在性腺发育丰满价格合适时可排干池水拾取。  三、病害防治  1、腐壳病  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该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预防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水质清洁,夏季经常加注新水,保持塘底有5—10厘米的淤泥。  (2)在有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呈15—20PPM。  治疗方法:用漂白2PPM全池遍洒,燕在饲料中加磺胺类药物,每千克饲料加药0.1—0.2克,连喂3—5天。  2、黑鳃病  病蟹鳃受感染变色,轻时左右鳃丝部分呈现暗灰或黑色,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该病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水环境条件恶化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预防同腐壳病。  3、烂肢病  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越冬期间,此病发病率较高,付肢出现斑点性腐烂,斑点由黄变灰至黑,该病是因扦捕、运输、放养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敌害致伤感染病菌所致。  预防方法:  (1)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  (2)放养前将河蟹放在2PPM呋喃唑酮溶液中浸泡数分钟后投放。  治疗方法:  (1)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泼洒呈0.5—1PPM。  (2)呋喃唑酮全池泼洒呈0.1—0.2PPM。  (3)生石灰全池泼洒呈15—20PPM,连施2—3次。  4、水肿病:病蟹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病蟹匍匐池边、拒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所致。  预防方法: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在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惊扰,免其受伤。  治疗方法:  (1)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泼洒呈0.5—1PPM。  (2)呋喃唑酮全池泼洒0.1—0.2PPM。  5、水霉病  病蟹体表,尤其是在伤口部位生长的絮状丝,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不愈合,导致伤口部位组织溃烂并蔓延,造成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受伤、霉菌侵入伤口所致。  预防方法:  (1)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  (2)大批蜕壳前间增投动物性饲料。  治疗方法:  (1)孔雀石绿全池泼洒呈0.25PPM,5天后施一次。  (2)用3—5%食盐水浸洗病蟹5分钟,并用5%磷涂抹患处。  6、纤毛虫病  病蟹的关节、步足、背壳、额部、附肢及鳃上都可附着纤毛类的原生动物。病蟹体表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重者可在黎明前死亡。该病是由于池水过肥,长期不换,纤毛虫繁殖过多所致。  预防方法: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治疗方法:  (1)用30%醛全池泼洒5—10PPM。  (2)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0.7PPM。  (3)用0.5—1PPM新洁尔灭与5— 10PPM高锰酸钾混合液浸洗病蟹。  (4)用0.2—0.3PPM孔雀石绿沿池边水草等河蟹密集处泼洒。  7、蟹奴病  病蟹腹部略显臃肿,打开脐盖可见2-5毫米,厚约1毫米的乳白色或半透明粒状虫体寄生于附支或胸板上,病蟹生长迟缓,性腺不发良,被蟹奴严重寄生的河蟹,肉味恶臭,不能食用,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池水含盐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散感染所致。  预防方法  (1)彻底清塘,杀灭塘内蟹奴幼虫,常见药物有漂白粉、敌百虫、甲醛等。  (2)在蟹池中混养一定量的鲤鱼,可抑制蟹奴幼体数量。  (3)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彻底更换池水,注入新水(盐度小于1‰),或把感染蟹奴的病蟹移到淡水中,就能抑制蟹奴的发展扩散。  治疗方法  (1)用5PPM硫酸铜溶液浸洗病10—20分钟。  (2)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蟹10—20分钟。  (3)硫酸铜、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呈0.7PPM。  8、蜕壳不遂病  病蟹的头胸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口,但不能蜕去旧壳,病蟹周身发黑,最后列亡。该病中池塘养蟹的常见病,发病原因与生长过程中缺乏某些矿物质元素有关。  9、聚缩虫病  一般蟹苗期寄生较多,大量寄生时,使蟹苗不能蜕皮变态而死亡,幼蟹和成蟹体外鳃部寄生虫多时,也能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用10PPM孔雀石绿浸洗蟹体45分钟,或用IPPM新洁尔灭溶液浸洗蟹体,直到聚缩虫脱落。以上内容出自: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螃蟹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螃蟹养殖池塘应具备哪些条件_百度知道
螃蟹养殖池塘应具备哪些条件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成蟹养殖池塘的条件:  交通方便,环境安静;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池底平整,池埂坡比1:2.5-3。  防逃设施:  主要有水泥砖墙、钙塑板围栏、聚乙烯网片围栏三种形式。目前普遍采用钙塑围栏,将钙塑板沿埂四周埋入土中20厘米压实,间隔1米用木桩固定。  杀菌消毒清塘:  清除过多的淤泥,只留淤泥10厘米左右,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亩用量200--250公斤,达到彻底的清塘消毒,除杂除野,杀灭病菌,改善底质,药后7天,即过水1次,以排除污物,然后晒塘3--5天后加水。  蟹池里宜种的水草:  养殖一塘蟹,首先要种好一塘草,水草是河蟹喜爱吃的天然饵料之一,又能起到良好的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是河蟹栖息、躲避敌害的场所。种水草的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70%以上,主要品种有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轮叶黑藻、伊乐藻以移栽、扦插为主,苦草以播种方式种植。  蟹池里宜投放螺丝:  螺丝是河蟹喜食的天然饵料之一,又能净化水质。在蟹种放养前和市场和和,每亩投放鲜活螺丝300--500公斤,以培育河蟹的基础饵料。
1螃蟹需要清洁的水源环境2面积在10到30亩,水深在0.8到1.6米3放养密度要控制在10到20万每亩4要有水草5充足的饵料,否则蟹子会自相残杀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充足的水源。清洁的水源。
丰富的水资源。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螃蟹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你的蟹塘是否具备养出大
今天是:日
你的蟹塘是否具备养出大规格河蟹的条件?
出处:北京水世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作者:于强
中国水产养殖网
一、常规水质检测是否有效下图对于水产养殖一线的工作者来说都很熟悉吧?这是技术员在塘口进行水质的检测:氨氮、亚硝酸盐、PH,但是作为水产的一线工作者,你真的见过氨氮过高引起螃蟹上岸!真的见过亚硝酸盐过高引起螃蟹中毒!真的见过PH过高引起螃蟹死亡!没有&nbsp,都没有。河蟹养殖由于其投料少,氨氮,亚盐量很少,加上水草的进化作用,氨氮,亚盐基本不会超标,上述的水质检测对河蟹养殖的指导意义不大,所以常规的水质指标在河蟹塘基本没有必要。我们拒绝忽悠、从真正的测水开始,那什么才是影响蟹塘产量的水质指标呢?二、影响河蟹生产的水质指标上图是同一客户的两个塘口,左边的塘连续四年高产,右图蟹塘四年产量一直上不来,原因是什么,我们接着往下看!三、盐度、碱度、钙、镁、溶氧的含义及作用盐度:盐度:&nbsp绝对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因绝对盐度不能直接测量,所以,随着盐度的测定方法的变化和改进,在实际应用中引入了相应的盐度定义。具体含义如下:当时的盐度定义是指在&nbsp1000g海水中,当碳酸盐全部变为氧化物、溴和碘以氯代替,所有的有机物质全部氧化之后所含固体物质的总数。其测量方法是取一定量的海水,加盐酸和氯水,蒸发至干,然后在380℃和480℃的恒温下干燥48h,最后称所剩余固体物质的重量。最后所余的重量占1000g的比例就是盐度。螃蟹是洄游性生物,在淡水中生长,性成熟后右回到大海进行繁殖,根据螃蟹的生物特性我们可以了解到水体的盐度直接影响螃蟹的性成熟时间。当螃蟹性成熟后,他就不会再长大了,如连云港的成蟹养殖,水体盐度高,规格很小。因此想要在螃蟹养殖过程中养出大规格螃蟹,减小盐度是关键。碱度: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这类物质可能接收氢离子,因此水体碱度就是水体含有能接收氢离子物质的量。这类物质包括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等,具体指氢氧根、碳酸盐、重碳酸盐、磷酸盐、硅酸盐、亚硫酸盐和氮。天然水中的碱度主要是由重碳酸盐(bicarbonate,碳酸氢盐,下同)、碳酸盐和氢氧化物引起的,其中重碳酸盐是水中碱度的主要形式。碱度指标又常用于评价水体的缓冲能力及金属在其中的溶解性和毒性。在河蟹塘中测碱度主要是测CO3-2-、HCO3-&nbsp&nbsp有这类物质在蟹塘里直接影响水体溶氧、承载量、PH、金属的溶解性及毒性。溶氧:大家都知道水体溶氧主要来源于水草与藻,水草、藻长的好溶氧高,水草、藻长的不好溶氧低。而水草、藻类的生长,都需要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O2)就是水草生长的食物,当二氧化碳(CO2)缺少的时候水草肯定长的不好。但只要水体的碱度指标达标,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因为在二氧化碳(CO2)缺少的时候会从CO3-2-、HCO3-中&nbsp释放出来&nbsp具体的原理如下:CO3-2-+H+→HCO3-&nbsp&nbspHCO3-+H+→H2O+CO2↑金属离子的溶解性及毒性:1、溶解性:碱度越大金属离子的溶解性越低。以碳酸钙为例:碳酸钙的溶解度s&nbsp=&nbsp[Ksp(CaCO3)&nbsp]^1/2&nbsp(mol/L)],Ksp(CaCO3)&nbsp=&nbsp2.8*10^-9,从上式中可以得出,当水体中碱度增加时,钙离子的浓度下降。根据这个原理可以降重金属毒素和储存Ca2+、Mn2+。原理如下所述2、毒性:碱度越大金属离子毒性越小。一、在标况下特定物质的溶解常数是一定的。根据溶解平衡常数可以得到当水体碱度高时,重金属离子的浓度会下降。二、因为CO3-2-、HCO3-溶于水后会呈弱碱性,金属离子在碱性水体中的溶解度会大大的下降,变成氢氧化物沉淀(Cu2+在碱度下反应相对特殊一点,会产生碱式碳酸铜Cu2(OH)2CO3。而金属的毒性主要来源于金属阳离子(Cu2+Zn2+&nbspFe2+),只要变成氢氧化物或碱式碳酸盐沉淀,毒性就会下降,原理如下:氢氧化物沉淀反应方程式:以铜离子为例H2O→H++OH-CO3-2-+H2O→HCO3-&nbsp&nbsp+OH-HCO3-+H2O→H2CO3+OH-Cu2++2OH-=Cu(OH)2↓碱式碳酸盐反应方程式:以铜离子为例H2O→H++OH-CO3-2-+H2O→HCO3-&nbsp&nbsp+OH-HCO3-+H2O→H2CO3+OH-2Cu2++2OH+CO3-2--=Cu(OH)2CO3水体中氢离子少了,氢氧根离子就多了,这样就算水体中有较多重金属离子,也会被降解掉,不会过多的影响螃蟹,导致其中毒。3、储存Ca2+、Mn2+离子原理:钙在水体中的稳定含量与碱度有很大关系。钙离子遇碳酸根离子会产生沉淀,大家是不是觉得碱度高了致使钙离子沉淀影响补钙,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普通石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我们在日常养殖过程中不会用石粉去补钙的原因是碳酸钙颗粒在水体中难容。但是钙离子与碳酸根产生的碳酸钙沉淀与普通石粉有却有一个本质的区别,那就是沉淀的颗粒大小。石粉再小它不过是人工碾磨出来的细小颗粒,肉眼可见,但钙离子与碳酸根反应出的沉淀颗粒比石粉小几百上千倍。这个分别我们可以用糖化糖水来作一个类比,两个杯子都倒入相同质量、同温度的水,第一个杯子放入一颗100g的糖,另一个放入100g的糖粉,哪个杯子的糖水先化好。答案显而易见,肯定是第二个杯子。原因就是糖粉比糖块要细。简单来说就是“颗粒大小对溶解速度的影响,同等条件下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溶质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大小直接影响溶解速率,同等条件下溶质与溶液的接触面积越大,溶解速率越快”。普通100g石粉与水体的接触面积太小,要它在蟹塘中全部电离,要个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但是这么长的时间螃蟹都已经卖了几批了,这样补钙肯定是来不及的。但是钙离子与碳酸根产生的碳酸钙沉淀颗粒很小,均匀的分布在水体里,与水分子的接触面积很大,所以溶解速率很快。当水体中的钙离子在螃蟹退壳或藻类生长合成细胞壁时被吸收时,水体钙离子浓度下降,塘里的碳酸根沉淀马上溶解补充钙离子,这样螃蟹、藻类生长就不会缺钙了。原理如下所示:CaCO3→Ca2+被吸收++CO32-总硬度&nbsp总硬度:在讲解硬度之前我们先来看两张图片热得快上沉积的水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水壶里遗留的水垢&nbsp相信大家都见过,对此也不陌生。那有谁能具体准确的讲明水垢到底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往下看。&nbsp水垢其实是水体中原来溶解的碳酸氢钙(Ca(HCO3)2)和碳酸氢镁(Mg(HCO3)2),在沸腾的水里分解,放出二氧化碳(CO2),变成难溶解的碳酸钙(CaCO3)和氢氧化镁(Mg(OH)2)也沉淀下来,有时也会生成MgCO3,这样就形成了水垢。水的总硬度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总浓度,其中包括碳酸盐硬度(即通过加热能以碳酸盐形式沉淀下来的钙、镁离子,故又叫暂时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即加热后不能沉淀下来的那部分钙、镁离子,又称永久硬度)。碳酸盐硬度:主要是由钙、镁的碳酸氢盐[Ca(HCO3)2、Mg(HCO3)2]所形成的硬度,还有少量的碳酸盐硬度。碳酸氢盐硬度经加热之后分解成沉淀物从水中除去,故亦称为暂时硬度。非碳酸盐硬度:主要是由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等盐类所形成的硬度。这类硬度不能用加热分解的方法除去,故也称为永久硬度,如CaSO4、MgSO4、CaCl2、MgCl2、Ca(NO3)2、Mg(NO3)2等。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之和称为总硬度;水中Ca2+的含量称为钙硬度;水中Mg2+的含量称为镁硬度;当水的总硬度小于总碱度时,它们之差,称为负硬度。但蟹塘中的硬度一般指的是钙离子与镁离子。那么钙离子与镁离子对河蟹养殖有什么作用呢?&nbsp1、水体中的钙离子、镁离子与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钙离子是动物甲壳、骨骼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蟹塘为例:螃蟹、青虾、螺蛳的甲壳,鳜鱼骨骼,伊乐草、水韭菜、轮叶黑藻、藻类的细胞壁都离不开钙元素。缺钙会引起动植物生长不良,抑制藻类的繁殖。镁元素作为生物体的微量元素,是构成体内酶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植物叶绿素成分,在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缺镁导致植物细胞内的核糖核酸合成停止,氮的代谢紊乱,影响藻类对钙的吸收。&nbsp2、增加蟹塘水体的缓冲性。根据研究若蟹塘水质总硬度在350-500ppm(CaCO3计),水质、底质、PH稳定,抗天气变化能力强,因此保护水体硬度是抵抗底质老化和酸化的主要手段。&nbsp3、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当水体硬度较高时,Ca2+与重金属离子产生拮抗作用,减少水生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以直观的来说,缺钙会导致螃蟹翻倍小,水草不长缺氧,影响螃蟹的规格与产量&nbsp4、净水,改善水质底质。水产养殖中有足够的Ca2+&nbspMg2+的含量可以促进有机物的絮凝、聚沉,加速固氮及其他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矿化作用,加速无机物的循环和再生,缓解水质底质的酸化。&nbsp5、水体硬度不足影响螃蟹的存活率。Ca2+&nbsp、Mg2+直接影响蜕壳、固化的生理活动,导致螃蟹出现蜕壳不遂、软壳蟹。&nbsp&nbsp&nbsp6、储存碳源(CO3-2-、HCO3-&nbsp&nbsp)碱度影响Ca2+&nbsp、Mg2+,那么Ca2+&nbsp、Mg2+同样能影响碱度。具体的原理跟文章上述所说碱度影响Ca2+、&nbspMg2+的储存一节一样溶氧氧气是水产养殖的灵魂,是高产量的保障条件。主要有以下作用:1、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没有氧气,水生生物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高产。2、促进物质循环。推动像螃蟹、青虾、水草等生物体物质代谢及循环。兴化以河蟹养殖为主,我就简单的列举几个数据:螃蟹在底部溶氧5ppm以上时,消化吸收好生长快速。3.5-5ppm时消化吸收减缓,生长缓慢。2-3.5ppm能成活,不怎么摄食,那就更谈不上生长了。溶氧高了螃蟹消化吸收好,生长快,翻倍率高,产量规格自然高。而且饲料利用率高,成本下降,效益提高。3、增强光合作用的效率。白天水草、藻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步进行。虽然水草在光合作用产氧,但呼吸作用也在同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也优先于自身的生理代谢消耗。但在水体中溶氧足够多,呼吸作用越快,产生的能量越多,光合作用环节得到的能量越多。4、减少疾病的爆发。河蟹养殖环境中致病细菌多数为厌氧细菌、有益菌种为耗氧细菌。在厌氧条件下致病细菌大量繁殖,极易导致螃蟹发病。当水体底部溶氧高时,厌氧细菌繁殖减慢,耗氧有益菌大量繁殖又能反向抑制致病菌。高温期你还敢不底改吗?综上所述:蟹塘盐度底、碱度高、硬度高、溶氧高,这种蟹塘才具备养出大螃蟹。四、新一代水质检测设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水世纪新一代水质检测的样貌吧&nbsp&nbsp&nbspA、水质检测盒外观B、水质检测内景C、总硬度试剂D、总碱度试剂E、总钙试剂F、溶氧试剂G、常规试剂H、钾试剂I、辅助工具养殖户热情的让技术员测水该养殖户塘口很多有8个,其他采水瓶子不够了,水世纪超碘瓶都用上了养殖户围观并积极询问技术员测的指标怎么样技术员将本塘口的水质指标一一记录,并认真讲解新一代水质指标的标准,根据养殖户塘口情况给出合理建议作者:北京水世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nbsp于强 (本文已被浏览 12212 次)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文章分类
& 相关文库:
& 相关资讯:
 &文章链接
客服热线:025-
技术:客服:
地址:中国南京汉中路185号4F 邮编:210029
南京问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扫一扫加入中国水产养殖网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融资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