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没有去开户会怎么样,小规模公司怎么开户镜乃坝心男

说一些自命不凡的狂话和疯话 ——《三省堂随笔》自序 赵永武
我这人有一个贱毛病,明明知道,自己原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凡人,本就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凡人,却老是有一股自命不凡的劲头。也不知这虚妄的自信,或者说骄傲,从哪儿来的,因何而来,为甚而生。十七岁那年,有一个算命的瞎子说我长了一副异人之相,我即刻像脚底下踩了棉花糖,腋下生了一双翅膀,飘飘然起来,在家里跟我姐梳头用的小圆镜相看两不厌,在外边遇见一马蹄窝水洼都忍不住凑过去顾影自怜一番。由此落下了一个终生改不掉的陈年老病,遇见能瞧见人影的的玩意儿,就一定要凑上前去挤眉弄眼搔首弄姿一阵子。终是想搞清楚这“异人之相”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什么特征,有着怎样的内涵和外延,等等。一直在研究,永远在探求。
我胡诌过几句诗的:我们总是,在秋天里寻找秋天,在爱情里寻找爱情,在活着时寻找活着。其实,我们也总是在,一直在寻找着自己“非同凡人”的感觉。自命不凡者的通病。而我尤甚,我把我好有一比:像极了一个人生生揪着自己头发,要把自己从一众凡人堆里凸显出来。自然就得有代价了:免不了龇牙咧嘴面目可憎,和两脚蹬空胡乱扑腾。这形象怎么说都不雅观呢,可怜又可笑。
有时候我就想,像我这样的人,倘若上苍能赏我一顶花翎戴戴,我肯定不会免俗,见了上级,笑容是蜜汁的,巧舌是如簧的,身段是妖娆的;见了群众呢,表情是冷冻的,话语是生硬的,身材是凛然的。一忽儿是奴才,一忽儿是主子,两下里都做得风生水起的。而且,其间的转换,几乎不需要什么过渡。我自信我有这样“非凡”的能耐。倘若上苍再眷顾我一些,让我不必遭受仕途艰辛来求田问舍,而是能让我直接“含着金钥匙出生”,一生下来就“家有一窖金,白天用一两,夜晚长十斤”,我自然也不会免俗的,肯定成天价思谋着要给身边多添置一些“姨太太”——与时俱进的称呼就是“小蜜”或者“情人”了,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享尽齐人之福。我自问我有应付此等复杂局面的“非凡”功力。可惜,截至目前,富呀贵呀钱呀权呀的,都与我没缘分,一切就只能是一堆杂念了。那个台湾小老头李宗盛用苍凉沙哑的嗓音唱到:你我皆凡人,来到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日不得闲,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大抵应该就是这个小老头所唱的这种“杂念”了,凡人的杂念。由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出,我的一切自命不凡,都是建立在一堆“凡人的杂念”上的。呵呵,很有趣的一个悖论。可话又说回来,以我的胸襟和见识,能达到这种境界已经不错了,水平有限么。
也正因为水平有限,我在人前的一些表现,“做戏”的痕迹就比较浓了。比如,为了表现自己的有担当,路见不平了,就要气壮山河地吼上几嗓子,像只好斗的公鸡一样,毛发炸立,表现出一种与眼前的世界决然对立的姿态来。其实事后细想想,有时候完全没必要这么激烈的,和风细雨也能解决问题的。自己反应那么激烈,无非就是想让更多的人见识见识自己的正义凛然,说到底,是为虚名所累。比如,为了表现自己的清高,见了有权势的,他们看不见我,我看不见他们;他们不向我伸手,我不跟他们握手;他们给我几颗牙齿的笑意,我还给他们几颗牙齿的笑意……都锱铢必较了,呵呵。其实,完全没必要的。佛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粗毛大骨头理解,就是说,如果菩萨有了分别心,他就不是菩萨了。我自知终了此生都难证得菩萨果位的,但在这儿,我清楚,这是分别心做了怪的。其实我只需把他们当做凡人看待即可。至于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比我还自命不凡得要命,那就随了他们吧,且让他们把自命不凡的劲头带到阎罗王那儿去。再比如,为了表现自己有“才华”,在写了若干年小说没弄出名堂之后,我又开始写随笔了,尝试着向这个世界发声。大狗肉吃得多叫声狂放,而且都带有嗡声的;小狗肉吃得少叫声细嫩,还没有回音的。但大狗能叫,小狗也就能叫,换句话说,大狗有话语权,小狗自然也得有话语权。我尝试着向世界发声,自然就是在享用这小狗的话语权了。这“小狗叫”的文字拉拉杂杂算起来,也有百余篇了吧?而且还四下里发表,这就斗起胆来,精选了这么五十篇吧,堂堂皇皇结成了集子,竟然还美其名曰《三省堂随笔》。是小狗做着大狗的梦吧?呵呵,自命不凡者通常都喜欢做梦,而且做的梦通常都是美梦。
倘有朝一日,这集子有幸流落到您的手上,请您务必在空闲时看上几篇。然后嘛,您尽管可以抡起斧子,砍削不合您意的,是之谓“斧正”。拜托,千万别光拣好听的说!好听的,容易助长人自命不凡的底气。小的自命不凡,可以当笑料;大的自命不凡,让人害牙疼。我可以当笑料,博大家一乐;但让我害得别人牙疼,我终究于心不忍。
好了,就此打住。 聊且以为自序。 赵永武 丁酉年夏月
《三省堂随笔》责编李宗保语:赵永武先生的《三省堂随笔》近日由西安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先生继《三省堂游艺》之后又一大作。书中文字之优美,情感之真挚,时时处处都能让你感受到先生对时代的担当和使命,读后顿生许多感慨:叹人生之多难,慨文人之不屈,感先生之不凡。
&&&&&&&&&&&&&&&
《诗经》:远古传来的一声声喟叹
&&&&&&&&&&&&&
——在中秋长安《诗经》研习会上的发言
&&&&&&&&&&&&&&&&&&&&&&&&&&&&&&&&
赵永武 &&&&&&&
各位中秋节吉祥!主持人王渊平先生要我说说《诗经》,说说就说说吧,恭敬不如从命。说起来,对《诗经》感兴趣,是在我研习了《道德经》和《论语》之后。因为孔夫子在《论语》中经常引用《诗经》,也是因为《道德经》对宇宙自然、世界人生的探究和解读,《论语》对伦理哲学的精耕细作,实在让我深深折服,我就想探究一下产生它们的背景,或者说文化土壤。在这里有必要说几句题外话,我们现在国内一些先生和女士,言必称希腊,外国的月亮总是圆,一切都是美国的好,应该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数典忘宗。现在喊得很响的一个短语:文化自信。怎么样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建议这些先生这些女士不戴任何有色眼镜,不带任何成见,去读读《道德经》,去读读《论语》,去读读《诗经》。前一段时间,台湾博士、孔子第78代孙孔维勤先生到访,说过一句话:“人类在幼年时代,是有过一段人神共居的时代的。”对这句话,我是深以为然的,要不然,怎么解释2000多年前,人类世界上竟然能产生出这样不朽的经典《道德经》、《论语》、《圣经》等等。当然,还有《诗经》。西方有《荷马史诗》,东方就有《诗经》,都是史诗级的不朽经典。
接触了《诗经》之后,我就深深着迷了。迷什么?迷《诗经》里美的情愫,那么纯粹、那么朴素、那么自然的情愫。说到底,文学作品还是要以人类情感作为审美对象的,《诗经》自然不例外。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界定一下,什么是美的情愫?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借用一句佛祖的话:“无所住而生其心”。借这句话说什么,说的就是这个情感的生发纯粹是自然而然的,“无所住”,不想给别人表现我有情有义,不想着有任何回报,没有掺杂一丝一毫功利心。最突出的例子当是《诗经·小雅·蓼莪》了:孤儿悲,孤儿怨,孤儿痛,情真真意切切,可以说是“字字血,声声泪”的,在终南山吹来的烈烈风中,化作一声声撕人心肺的天问:“民莫不谷,我独何害?”“民莫不谷,我独不卒!”苍天啊大地啊,大家都没有不幸事,为什么独独让我遭受失去父母的灾难?为什么我不能终养我的父母?读着这样让人五内俱热涕泪长流的诗文,你能说孤儿的一腔情愫不纯粹?不朴素?不自然?早先读过一段文字,好像是北京某所院校一位教授说的:“孝,是统治阶级强加于人的”。原话我记不住了,意思就这个意思。呵呵,我真想对这位教授说一句:“那就让你儿子把你打一顿,或者扶到墙上去如何?”孝,孝心,孝行,孝道,原本就是发自于人类本心的嘛,而且,是自然而然生发的。孔夫子说得好:“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不仅仅是为仁之本,也是为人之本,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禽兽都有孝心义行呢,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马无欺母之心,《菜根谭》上的经典话语。至于孝道后来被统治阶级所用,并推至极端,典型的例子就是“走极端”的《二十四孝》,说是为了强化统治基础,那也不能因为“走极端”的《二十四孝》,更不能因为被统治阶级利用过,就让孝道这一中华传统美德连根烂啊。
好了,扯远了,回到《诗经》。我们再看《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按周时风俗,中春之月,令男女私会于野。“私会于野”干什么?相亲嘛。这首诗应该写的就是那种情形。男女对上眼了,怎么办?互赠信物。你投赠给我木瓜,我就回赠你美玉。不是为了答谢你,而是想跟你永远相好下去。看看这样的感情,你送我一缕春风,我必回报你满树繁花;你赠我一片白云,我必回报你一片蓝天。不是对你有所图,而是想跟你长相厮守,一句话一辈子,一次回眸一生情。男女两情相悦的时候擦出的火花,这样的情愫不美吗?不纯粹吗?哪里像现在有些所谓的爱情,把自己当作待价而沽的商品,你没房没车没三金免谈了,拜拜了您呢!我们再来看另一首《十月之交》,收录在《小雅》里的,堪称一首史诗级的诗作。诗中对发生于周幽王六年10月1日的日食有记载:“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也对发生于周幽王二年的关中大地震有记载:“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次地震的烈度有多大?江河一条条像沸腾了一样,一座座山峰四下里崩塌。原本的高岸竟然陷为深谷,早先的深谷却又耸起变成高峰。显然是毁灭性大地震了。这是自然的灾变,还有人祸:周幽王宠褒姒,乱臣贼子趁机作乱,西周由此而亡。可以说,读了这首诗,对那一段历史也就有了大致的了解。李世民有句诗说“板荡识忠臣”,其实,板荡也出忠臣。这首诗的作者应该是一位“穷年忧黎元”的中下层官吏了,但是他“位卑未敢忘忧国”,在“冠盖满京华”的情势下,他“斯人独憔悴”。就这首诗,我还写了一篇随笔《沣水河畔远古的“斯人独憔悴”》,收录在我的新书《三省堂随笔》里,咱不妨摘录一段,供大家批评:
“吟诵到最后,这位"斯人"的情思更见深沉,更见悲壮,也更见激昂了: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我”的焦虑和忧愤悠长无期,长久的劳心伤神也让“我”病病恹恹。天下之人不知祸之将至,犹在享受安乐,只有“我”忧心如焚,一刻不敢懈怠。只要王朝的气数未绝,天命未尽,“我”就不敢学人家苟且偷安。这才是天下贤者该有的担当,这才是国之栋梁该有的胸襟,这才是民族脊梁该有的风骨。应该说,到了这位独自憔悴的"斯人"这儿,我们这个民族一脉传承下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才明晰、丰厚、立体了起来。这位"斯人",作为一个不朽的文化符号,该当永久烙印在沣水河畔的显赫之地;作为一种不朽的精神标杆,该当永久矗立在沣水河畔的猎猎风中。”
朗读完毕。在这里我想说的还是“美的情愫”的问题,大家能说这位独憔悴的斯人,他的爱国主义有疑点吗?有折扣吗?有一丝一毫的功利心吗?一边是行将坍塌的王朝,一边是个人的身家性命,他退缩了吗?就像《诗经&
小旻》中那位“斯人”一样,面对混乱的政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显然是要明哲保身了;他逃离了吗?就像当世或后世一些“斯人”一样,“天高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以开拓自己新的人生天地,施展自己的人生抱负。他都没有。他在以一己之力为一个王朝的命运在苦撑苦熬。所以,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史里,有好多美的东西,真的东西,善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揣摩,去敬重,去效法。我们不能为了论证外国的月亮圆,就对本民族的真善美的传承视而不见。
接下来,我想说的是,《诗经》令我着迷的,还是它里边所反映的情感的丰富性。可以这么说吧?现代人之所思、之所念、之所忧、之所乐、之所感,在《诗经》里大都能找到对应的诗篇。爱情呀、亲情呀、友情呀、兄弟情呀君臣义呀等等等等,思妇泪、征夫心、贤者忧、流民怨……不可尽数。我们先来看看比较能引起大家共鸣的情感,如《诗经·唐风·山有枢》:“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意思是说:山坡上面有刺榆,洼地中间白榆长。你有上衣和下裳,不穿不戴箱里装。你有车子又有马,不驾不骑放一旁。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享受心舒畅。明显是讥讽守财奴“终朝只恨聚无多”,却又舍不得吃穿用度的。下面还有两个章节,说的是华厦豪宅,和美酒佳肴,你不舍得享用,待你死后,别人登堂入室,倒称了别人的愿。呵呵,像不像我们前一段时间网络上流行的那个段子,大意是,男人你不注重保健,有朝一日你不幸病故,别人住你的房子,睡你的老婆,打你的孩子?还有一首诗,《诗经·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是谁说你没有羊?一群就有三百只。是谁说你没有牛?七尺高的有九十。你的羊群到来时,只见漫山遍野羊角齐簇集。你的牛群到来时,只见满山岗的牛耳摆动急。牛多不多?羊多不多?一个用羊角表现,一个用牛耳表现,这样的写法,应该出自于牧人之手,最不济也是出自于对放牧生活极其熟悉的人之手,我倒愿意相信,这诗出自于牧人之手,他在炫耀自己岁月静好的幸福生活呢。这样的情感现在普遍不普遍?大家可以自己检索一下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好了,时间关系,不再举例了。我想说的的是,读着《诗经》,我常常是偷着乐的,会心嘛,共鸣嘛,自然,有时候也是心有凄凄焉,甚或是热泪盈眶的,我与2500年前的先祖们息息相通了。也常想起白鹿原舞台上那副对联:“天下事渺茫如斯,古今人大致相同”;还常想起一句诗来:“风月无古今,情怀有浅深。”我常常有一种感觉,《诗经》是先祖隔着约略3000年的时光,留给我们后辈儿孙的一声声喟叹。为什么是"喟叹"而不是其它呢?缘于人类所有表情达意的手段里,唯"喟叹"是暧昧不明的,无法言说的,正如佛祖的那一句名言: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至于这一声声喟叹,能否在我们的心里激起一层层涟漪,就得看我们的心,是不是被厚厚的一层什么东西给包裹了蒙蔽了乃至扭曲了。还是那句话:让我们的心回到纯真,回归朴素,相信这世间真善美的东西永远不会消亡。
&&&&&& 谢谢大家!
&&&&&& 再次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吉祥,身体健康,万寿无疆!
&&&&&&&& 作者简介
赵永武,副研究员,青年文化学者,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首届签约作家,西安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已发表作品200万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离婚女人安小雅》和《寻她千百度》,文学评论集《三省堂游艺》,随笔集《三省堂随笔》等。
&&&&&&&&&&&&&&&&&&&&&&&&&
永不瞑目的鱼
&&&&&&&&&&&&&&&&&&&&&&&&&&&&&&&
赵永武 &&&&&&
说起来,我们常见的大多数鱼类,都是生有异秉的:一双亮油油的小黑豆眼,永远都睁得圆溜溜的:寻觅食物时睁得圆溜溜的,吞咽食物时也是圆溜溜的,哄抢食物时更是圆溜溜的,求偶时当然也是圆溜溜的——倘若鱼类也讲究接吻,一方看到另一方睁得圆溜溜的小眼睛时,心里会不会不习惯——就连睡觉时,眼睛也是睁得圆溜溜的,身子“悬停”在水里,蝉翼似的尾鳍忽悠悠扇动着,两腮一开一合的。生物学家说得言之凿凿,这是鱼在睡觉。可见,眼眼睁着,未必就是醒着。
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有无相生",后来又有了辩证唯物主义,都说了一个"相反相成"的道理,按这个道理推论,眼睛“有睁”肯定就“有闭”的,偏这鱼类不按常理儿出牌,一双小黑豆眼永远都睁得那么销魂,好似要跳出三界外似的。于是,佛道两家的先师们,就取鱼类日夜不合目,刻木像鱼,击之,用以醒诫门徒们日夜思道。呵呵,鱼是普通的鱼,只因为眼睛老睁得圆溜溜直勾勾的,就沾上了“形而上”的辉光,被置放在庄严的神案上,警示起别人“日夜思道”了。看来,还真是“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非常之人,必成非常之功”啊。
其实,鱼儿们一双小眼睛永远都那么美目盼兮的,看似一直“醒”着,实质上很难跟“思道”沾上边的,它们睁着眼睛游,睁着眼睛停,睁着眼睛醒,睁着眼睛睡,睁着眼睛干一切的一切,就是在“忙着活”和“忙活着”,不是在觅食,就是在求偶,要么就是在休息,都跟肉体有关,“形而下”得很呢!自然,话这么说,实在不是要指出佛道先师们的谬误,只是在陈述一种事实而已。
活到最后,鱼儿们都要死的。因了贪图饵料的香甜,因了同类们的倾轧相煎,因了各种各样的大疾小病,因了宿命中的七灾八难,因了各种有名堂的名堂和没名堂的名堂,总之,鱼儿们到头来都难逃一死的。而神奇的是,鱼儿们就是死了,眼睛都是睁着的。文学作品里常见写某人“长了一双死鱼的眼睛”,死鱼有着一双怎么样的眼睛?大抵应该是冷漠的、死寂的、没有生机的,黑油油的底色上还蒙了一层白腻腻的膜,实在是不好直视的。可话又说回来,尽管死鱼眼睛让人胃肠不舒服,但依旧是圆溜溜的。可以算作是“死不瞑目”吗?我倒愿意相信,鱼儿们是“死不瞑目”的,它们一辈子睁圆了双眼,“忙活着”,也“忙着活”,从来没考虑过终有一天会死之将至,可是忽然,死亡,降临了,没人通知过他,没人征求过他的意见,没人给他哪怕一句半句提示,转眼就来,突然就来,说来就来。它们可能就在这一瞬间,突然“醒”了——眼睛睁了一辈子,这时候才突然“醒”了:这样瞎忙活了一辈子,究竟有什么意思?浑沌一世的心里,此刻透进了一丝灵光一一但是,纵是此刻“醒”了,又能如何?谁都没有可以重来的一生。网开八面,仅留一口,那就是:死亡。想必这些可怜的鱼儿们,大限来临时,只能是“死不瞑目”了,终归是心里有不甘呢!
赵永武,副研究员,青年文化学者,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首届签约作家,西安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已发表作品200万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离婚女人安小雅》和《寻她千百度》,文学评论集《三省堂游艺》,随笔集《三省堂随笔》等。
&&&&&&&&&&&&&&&&&&&&&&&&&&&&&&&&&&&
繁华落尽后
&&&&&&&&&&&&&&&&&&&&&&&&&&&&&&&&&&&&&&&&
&&&&&&&&&&&&&&&&&&&&&&&&&&&&&&&&&&&&&&&&
【一】 &&&&&&&&
酒后,夜半骤然醒来,悠悠万事心头拂过,不觉间竟有了心中空去好大一块之感。并且空缺处有风吹过,阴凉的风。我不知道此刻我装点了谁的梦,又或者我根本就不曾进入任何人的梦乡;我也不知道此刻天下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夜不成寐,自然更不知道他们在这个全世界相同的夜晚因何不能安眠;我也无从知道明早新一轮太阳升起之后,将有怎样的运势等待我去遭遇,更无从知道我将会遇到哪些人,他们又将会怎样影响甚或改变我的心境和生活……只能说,目前的我就躺在巨大的无知的虚空中,孤独而且无助,算不得是这三千大世界油尽灯枯之后的守夜人,也算不得是那种为世界荒诞,人类前途等等之类问题纠结的思想者或哲人,更不敢奢望会成为哪一颗具有启示意义的星辰,只能算作是一个被失眠折磨得苦不堪言又异常兴奋的孤魂野鬼。
很想找人说说话。很想。可翻遍通讯录,竟找不来一双合适的耳朵。这世界上从来不缺少耳朵,可能听我说话的耳朵呢,有几双?愿意在这个时段听我说话的耳朵呢,又有几双?我真的茫然了。想起东坡居士的那句诗: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自问在襟怀上,我远不及东坡居士,但在孤独感上却古今相通了。禁不住心头凄然,这才意识到,白天的一切欢聚和盛宴,一切繁华和热闹,一切的交游和欢颜,都是过眼烟云,只有在夜半失眠时,生存的真相才能暴露出来…...
&&&&&&&&&&&&&&&&&&&&&&&&&&&&&
&&&&&&&&&&&&&&&&&&&&&&&&&&&&&&&&&&&&&
【二】 &&&&&&&
想来这尘世上,不惟是我,可能是谁都有被突如其来的心理危机淹没的时侯吧?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平日里压抑在心底的焦虑被无限放大,什么事都不想做,做什么都感到没意思,等等,都是此刻的心理状态,又岂是一个“了无生趣”可以描摹到位?
这种时候,人也变得尤其脆弱,想找人倾诉,想得到慰藉,想抓到一只温暖的手,甚至想扑到一个厚实的怀里,然而,搜检朋友圈之后,你会发现,朋友五湖四海,朋友遍布天下,吃吃喝喝时朋友多,游山玩水时朋友多,打牌唱歌时朋友多,可在关键时候,你愿意诉心曲的,也愿意给你提供耳朵的人,其实没有几个。真的没有几个。可是,你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你就像个在水里乱扑腾的孩子,急切地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你拨打了这个的电话,又给那个发了短信——自然是给硕果仅存的那“几个”了。SOS的信号发出了,福音该来了吧?可终了,你会发现,所谓的"福音",要么是虚与应付的,要么是隔靴搔痒的,要么是离题万里的。甚至,还有对你的SOS置之不理的。心情只怕会更糟。
想想也容易理解,大家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奔忙,所有人都在自已的生命之海里沉浮,几乎没有人顾得上在意,也愿意在意别人的浮世悲欢——即便有人在意,可能跟你感同身受的,有没有?有没有?这时,你可能才能明白,你远没有你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呵呵,这一切,所揭示出来的真相是残酷的:人生所有的苦和痛,只能一个人扛。更多的时候,你只能在你自己的方寸舞台上,演自己的戏,演给自己看。
&&&&&&&&&&&&&&&&&&&&&&&&&&&&&&&&&&
&&&&&&&&&&&&&&&&&&&&&&&&&&&&&&&&&&&&
【三】 &&&&&&&
打开家门,偌大的屋子里,只能听到自己脚步的回音,只能听到自己咳嗽的回音,只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回音。没有人。没有其他人。刚才的一切繁华被关在了门外,刚才的一切喧闹被关在了门外。懒懒坐在桌边,什么事也不想做,也想不起来要做什么事,只剩下发愣。仿佛看见对面也坐着个人,在卸妆一一不,确切说,是在摘下面具。刚才他就戴着这幅面具,周旋于各色人等中间,说着,笑着,闹着,跳着,扭着,转着,长袖善舞着,竭力逗惹各色人等欢笑,竭力讨各色人等欢心。可眼下,面具摘下了,连扔出去的力气都没有,只是像叹息一样,轻轻放在手边。满脸疲惫和沮丧。目光痴愣愣的。如梦方醒的样子。抑或眼下正在一个梦里。无论梦醒时还是醉于梦中,都是形单影只的,都是身心俱疲的,都是死气沉沉的,在家外边的一切努力,一切挣扎,一切拼博,还有一切繁华和热闹,一切的掌声和喝彩,最终换取的,就是这些?不忍直视。真的不忍直视。突然间,觉得这人似曾相识,像一个人,像我?那是我吗?我是他吗?摘掉面具的我就是他这个样子吗?这就是我活着的本来状态吗?那刚才在家外边演出的是谁?瞬间里,巨大的幻灭感袭来,禁不住潸然泪下……
赵永武,副研究员,青年文化学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首届签约作家,西安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已发表作品200万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离婚女人安小雅》和《寻她千百度》,文学评论集《三省堂游艺》,随笔集《三省堂随笔》等。
&&&&&&&&&&&&&
周至昨日在西安图书馆火了一把 &&&&&&&
一群平凡的劳动者在舞台上展示周至人特有的风彩,赢得了掌声阵阵;刚从央视获了金奖的周至小歌星尹樊子尧动情地抒发《感恩的心》,打动了现场每一个人;何妮倾情讲述的周至劳动者的故事让现场观众无不动容;周至电视台纪露的精彩演播,让现场始终弥漫着感人的气氛;赵聆言制作的精美ppt,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亮……真可谓亮点纷呈,精彩不断。短短一个小时的讲堂,让西安各区县来宾直呼"太感人了",纷纷表示,自已经受了一场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洗礼!
聆听道德故事,重温道德经典,激发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现"的论述,按照中央、省、市文明办的工作部署,日,由西安市文明办主办,周至县文明办、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周至支行承办的"快乐工作·享受生活"的西安市第一百零四期道德讲堂示范堂在西安市图书馆隆重举行。市文明办张剑钊处长、周至县文联主席国稳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周至支行行长王琨出席活动,来自全市各区县部分文明单位干部代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西安市各分行同志共200余人齐聚一堂,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
像以往周至承办的市级各期道德讲堂示范堂一样,主创人是周至作协主席赵永武,撰稿、导演、环节设计等都由他一手完成。本场活动共分为10个环节,分别是道德思考、自我省心、行崇德礼、唱道德歌曲、讲道德故事、诵道德经典、念劝善词、一堂一善事、做道德承诺以及送尚德祝福。首先通过对《诗经
隰有苌楚》的解读,引申出当下社会中惊人的抑郁症数据及现象,启发人思考"什么是快乐工作?怎样快乐工作?"一段《晒晒我这行》的新闻联播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即在实干中创造、在实干中追梦、在实干中充实,体会劳动的快乐的劳动者们最快乐。何妮分享的道德故事将活动推向了高潮,通过分享邮储银行员工正确处理"尽忠"与"尽孝"关系的感人故事,真正地做到了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感动了在场所有人,好多人当场流下了热泪。
  在道德讲堂的最后环节,中国书协会员李庭武、周至县作协主席赵永武老师为参与活动的朋友们亲笔签赠《家庭 家教
孩子》和《三省堂随笔》书籍,周至文化的名片、周至文联的机关刊物《周至文艺》最新一期,也由周至文联主席国稳社向现场观众赠送,希望借助周至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家风,启迪、照亮每一个劳动者的人生路,处理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尽忠"与"尽孝"的关系,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享受生活,享受快乐人生。(党萍供稿)
生命当如一树花开(外一篇)
这是北国的春二月,空气依然凛冽,风吹到人的脸上,像鬼的手搧人耳光;四野依旧脏兮兮的灰,到处都是树木枯瘦的枝条,像无数饿鬼伸向苍天的胳膊和手指;远的近的山,一例灰头灰脸的,躲在脏的迷雾背后,如困厄中的人在思考人生。冷不丁,却在山坡上,或者崖畔上,要么河道边,或是阡陌间,忽然有一树花开,要么白得像雪,要么粉得像霞,要么黄得像金,繁繁密密的,光彩熠熠的,惹眼得很呢!惹了风的眼,风儿凑过去,绕树三匝,又绕树三匝,再四散开来,远远近近的空气里,隐隐约约就有了一股子独特的香气儿。惹了蜂儿蝶儿的眼,蜂儿蝶儿赶过去,花间有它们中意的酒呢,它们不跟任何人打招呼,也不看任何人的脸色,兀自就忙碌起来,偷喝酒,一口一口再一口。惹了人的眼,就惹出了一道道黑色的闪电,灼热得很呢!还有惊呼,一声一声的,像雀鸟儿从草丛中扑棱棱蹿出来;还有赞叹,源自不同胸腔和心绪的赞叹,像燕子在晴明的空气中翩然翻飞。风景这边独好?是的,风景这边独好。
天地间正缺颜少色呢,苍黄如一幅远古传下的水墨画,这一树花开,就轻轻地,巧巧地,如云彩一般,点染了这一笔,天地间这幅水墨画就骤然生动了起来,明媚了起来,有了灵性,有了袅袅的韵味。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一树花开,也是占了春光的先机呢,换句话说:为了天下先。为了天下先,是为了独占这聊胜于无的春光吗?是为了在这短暂的三五天里独领风骚吗?又或者是为了表现自己“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的霸气吗?显然不是。都不是。只是因为自己的生命节律而已:属于我的时机到了,我就尽情绽放,绽放出生命中最惊艳的光华和色彩。绝非为了炫耀,绝非为了逞强,绝不想惊艳别人的目光,更不想惊艳了岁月或者其它,因之,也绝不在乎周遭枯枝败叶妒忌的目光。正如太阳有光,它就要照亮乾坤一样,我的生命里有花,我就要绽放,尽情绽放。
苹果会有的
早先,“路在自己脚下”这句话,大抵是用来劝解人的,看到谁谁谁误入歧途了,或者犯了错了,就来这么一句,无论语气是讥讽的,还是恳切的,要么是训斥的,都透着良药苦口的意味,大意应该是“路可都是你自个儿走出来的”。自从那首《敢问路在何方》唱响中国之后,又火了一句“路在脚下”,更像豪言壮语,更励志,面对复杂的局面,或者艰难的现状,来这么一句,要么给自个儿打气,要么给别人鼓劲。呵呵,其实,尘世上,但凡能称作“路”的,都是别人走过的。也就是说,只要你走在“路”上,就注定了永远是在步人后尘。这话说透亮了,不免让人丧气,但仔细想想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我们很多人一直在试图寻找自已的路,可惜的是,我们却一直拿着别人的地图,在别人走过的路上,一路狂奔。不是吗?在当下这个时空坐标点上,前有古人的身影,层层叠叠的身影在渐行渐远,每一个身影于我们来讲,似乎都具有启示意义一一换句话说,因袭的重担沉重得很呢!于是,步人后尘,似乎注定了就是我们的宿命。其实反过来想,这未尝不是件好事,我们可以像牛顿先生那样啊,站在无数巨人(前人)的肩膀上,视野可能还更广阔呢!然后,终有一天,终须会有一颗属于你生命中的苹果砸中了你。恭喜你,你的人生由此就有了全然不同的景观,因为你辟出了一条完全崭新的人生之路。只要你辟出新路了,自有后来者追随,自然,还很壮观呢!回过头来看,那颗具有启示意义的苹果是不是就很重要了?《圣经》上说,只要你敲门,门就为你开。呵呵,咱不妨就仿一句:只要你追寻,苹果会有的。重要的话说三遍:只要你追寻。前提是你要追寻。
清泉石上(朋友):生命的成长,经历了春,夏,秋,冬的洗理,有时也要坚难面临命运的决择,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无人能挡。即使是短暂的也是一种使命,也要将汾芳留于人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独自盛开,绽放生命的精彩!
&陌上听风:&我最喜欢乍暖还寒的时候,点缀在苍茫大地的一树花开。独然绽放的美丽,依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田园牧歌:&词语很美,恕才知浅,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
其实,我很清楚
纵然我再惹眼,
也得人间逢了春天
其实,我更清楚
就是没有我的繁华满枝头
春天,该来还会来
200万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离婚女人安小雅》和《寻她千百度》两部,小说评论集《三省堂游艺》和散文随笔集《三省堂随笔》等。现任陕西省周至县作家协会主席。
&&&&&&&&&&&&&&&&&&&&&&&
&&&&&&&&&&&&&&&&&&&&&&&&&&&&&&&&
&&&&&&&&&&&&&&&&&&&&&&&&&&&&&&&&人在舞台
&&&&&&&&&&&&&&&&&&&&&&&&&&&&&&&&&&&&赵永武
&&&&&&&你觉得你有足够的理由,该向这个世界树起你亢奋的中指时,确凿无误地,你是在向世界表达你的愤怒和不屑,并且渴望世界感受到你的愤怒和不屑。可结局呢?常常是世界并没有注意到你亢奋竖起犹如一杆丈八蛇矛似的中指,甚至也没有注意到你本人,和你那张因愤怒和不屑而扭曲的脸。也就是说,没有观众。这时,你常常会悲哀地发现:你远没有你想像的那么重要;并且,你的一切表演,都是在演给自己看。呵呵,这个时刻,你的凛凛树起的中指,虽然勇猛如一杆丈八蛇矛,却也只能是这么不尴不尬地屹立在风中。你甚至还渴望着,渴望着能有谁扑过来,哪怕是折断你的中指呢!
&&&&&&&这世界原本就是一方无涯的舞台一一要不,怎么老祖宗会传下一句话来:乾坤一台戏,日月两盏灯。关键是,在这个舞台上厮混,认请自已的位置很重要。我们常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一直在很投入、很卖力地表演,一直以为自己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临末了才悲凉地发现,自已连配角都算不上,甚至连抻长脖子瞪圆眼晴闲看热闹的观众都算不上,只能算做是肩搭毛巾手拎茶壶屁颠颠跑来奔去的小二哥一个。呵呵,这个时候,你可能才会醒悟过来:在这个世界上,你只能给你自己当主角。有时,甚至连自己的主角也当不得。自然,想给别人当配角时,就得掂量掂量了,别人是否愿意接纳。
&&&&&&&常识,倒经常为人们所忽略。有一个显在的常识是:这世界的确很大,却终归不是某个人的舞台一一也可能有属于你的舞台,但你的舞台注定了很小,甚至小到了方寸之地。你兴致来了时,尽管可以很投入很陶醉地在属于你的舞台上表演一把,你只须演好你自己的角色即可,千万别奢望赢得观众的青睐,甚或喝采。大家都在各自的轨道上且前行且顾盼,人家没靠你吃喝,没靠你发奖金,没靠你实现自己的任何心愿,并没有义务非要观赏你的表演,更没有非得给你喝采不可的理由。只要没有人用烂砖扔你,你就得念"阿弥陀佛"了。倘有幸收获了些青睐和喝彩,那是你的福分,自当更卖力地演好你的角色,以作回报。
&&&&&&&你在自己的舞台上演戏,别人也都在各自的舞台上演戏,大家上演的是各不相同的剧本。你未必是别人戏剧里的风景,别人也未必是你戏码里的风景。你充其量只能算是别人戏剧里的背景,别人也充其量算是你戏码里的背景。因此,识得舞台上下的所有真相,知道自己演什么角色合适,知道自己还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比知道自己银行有多少存款重要,比知道自己是什么级别重要,比知道自已的名声大小重要,乃至比知道自己其它的一切都重要。
&&&&&作者简介
&&&&&&赵永武,副研究馆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首届签约作家,西安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已发表作品200余万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离婚女人安小雅》和《寻她千百度》,文艺评论集《三省堂游艺》,随笔集《三省堂随笔》等。现供职于周至县作家协会。
秦人气概薄云天(随笔)
&&&&&&&&&&&&&&&&&&&&&&&&&&&&&&&&&&&&&&&&
他们从苍茫的历史深处走来,迈着铿锵的步伐,板着刚毅的面孔,唱着同一首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歌声雄浑,歌声雄浑如渭河的涛声,浩茫茫涌动着一种不可阻遏的气势;歌声豪迈,歌声豪迈如林立的戈矛上闪烁的寒光,凛凛然刺穿千百年历史的重重烟云:谁说我们没衣服穿?我和你合穿一件战袍。国王要起兵,赶快拾掇好我们的戈和矛,我们共同杀敌在一道……有一种团结,叫“与子同袍”!那时的秦人,不说“并肩战斗”,也不说“你有,我有,全都有,”而是说“我和你合穿一件战袍”——一件战袍下,杀敌我们在一道,浴血我们在一起。有一种果敢,叫“二话不说”!那时的秦人,只要“王于兴师”——“王”一旦“兴师”,必是国家需要,国家一旦需要,我们就“说走咱就走”,丝毫不犹豫。
他们也有家园顾念。正如《诗经·&
信南山》中所云:“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他们的家在绵延不绝的终南山脚下,这儿曾是大禹治理过的旧封疆,原野平坦又整齐,划分田界挖沟渠,亩亩方正好丈量。而且,“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承蒙上天眷顾,雨水还很充足呢,能保证五谷茁壮而茂盛的生长。分明是关中膏腴之地,他们狩猎终南,他们牧马渭河,他们躬耕平畴,在这儿经营人生,在这儿播种希望,在这儿收获幸福。“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他们的家就散落在这千里沃野之间,房前屋后种植着青翠的瓜儿。待瓜儿成熟了就切开腌起来,祭祀时好献给祖先,以祈求先祖们佑护他们福寿万万年。可以想见,如果没有战事发生,他们可以在这儿岁月静好地度过一辈子。可是,“王于兴师”了,他们即刻呼朋引伴起来了:兄弟叔伯们呐,“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原本“艺稷黍”的手握起了戈矛,原本狩猎用的弓箭射向了敌酋,原本渭河滩吃草的马儿昂首向敌营。他们平时是农人,战时是军人,两下里的身份都不含糊。做农人,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族人延续了血脉;做军人,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豪气,为族人撑起了一片天。
他们从苍茫的历史深处走来,迈着铿锵的步伐,板着刚毅的面孔,唱着同一首歌:“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歌声苍凉,歌声苍凉如翻卷着旌旗的劲风;歌声高亢,歌声高亢到响遏行云:谁说我们没衣服穿?我和你合穿一件衫。国王要起兵,修整好我们的矛戟亮闪闪,我们大家伙儿一起干!有一种偕作,叫“与子同泽”,跟你合穿一件衫,荣辱得失在一道,生生死死在一起。有一种气概,叫“义无反顾”,只要“王于兴师”,只要国家需要,我们绝不瞻前顾后,就即刻擦亮我们的矛和戟,大家一起来。难怪乎朱熹会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老夫子真是一语中的。
他们也是人生父母养。在《诗经·小雅·蓼莪》中有一段感人肺腑的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爹呀是你生下我,娘啊是你哺育我。抚摸我啊爱护我,养我长大教育我,照顾我啊挂念我,出门进门抱着我……父母的恩情比海深,父母的恩情报不完。可是,他们却在正该报恩尽孝的时候,辞别了父母,离开了家园,他们心中就没有牵挂和痛楚吗?在《诗经·&
鸨羽》里有他们的心声:“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不能艺稻粱,父母何尝?”自己不能在家里作务粮食,年迈父年迈母吃什么?喝什么?依靠谁?这样思忖着,这样忧心着,这些有情有义的秦人汉子,又怎能不痛断肝肠?可自古忠孝不得两全,在国家需要他们尽忠的时候,他们深明大义,他们义不容辞。
他们从苍茫的历史深处走来,迈着铿锵的步伐,板着刚毅的面孔,唱着同一首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歌声巍巍乎如亿万年南山之屏障,歌声煊煊兮在关中平原间千百年回响:谁说我们没有衣服穿?我和你合穿一条下衣。国王要起兵,整理好我们的铠甲和刀枪,我们一起上战场!有一种情谊,叫“与子同裳”,跟你合穿一条下衣,同进同退不分离,艰难险阻一道去克服;有一种精神,叫英勇献身,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就“与子偕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他们也有自己心爱的女人挂念。今此一别,“从此关山万里无鸿雁,相思处,伊人泪,凭栏相望,艾艾无期终难见。”自古来,最是销魂思妇泪。想必此后,这个可怜的女人定然会像《诗经·&
小戎》里那个女人一样吧,整天价絮絮叨叨:“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想起夫君好人儿,人品温和玉一般;如今从军去西戎,搅得我心烦又乱。想念夫君好人儿,性情温良在敌邑。何日才能得胜还?叫我怎能不想他!想念夫君好人儿,叫我寝食难安心不宁。那可真是个好人儿啊,温和又安静,彬彬有礼好名声。又甚至会像《诗经·&
伯兮》中的那个女人,“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我的哥哥壮健又威风,保家卫国是英雄。我的哥哥手执丈二殳,为我国王打先锋。对夫君极尽溢美之词,夸饰丝毫不避嫌,不害羞,明显也是个性情如火的女子呢。应该说,更可贵的,还是这个女人的深明大义,在国家大义面前,她选择了支持夫君,并以夫君为荣。这种深明大义却分明让人更为心疼。“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性情如火的女子自然心地坦荡真诚直率:自从我的哥哥从军打仗去,我无心梳洗打扮自己,头发乱得都像风里的蓬草了。难道是我没有洗发润发的膏油吗?我的哥哥不在家,我为谁美容讨谁的欢心!生命中能遇见这样的女人是幸福的,可又能如何呢?还得生别离,还得让她承受思念的煎熬,还得让自己体会一波又一波心碎的颤栗,只因为“王于兴师”,在国家前途和民族大义面前,只能是舍小家顾大家了。
他们从苍茫的历史深处走来,迈着铿锵的步伐,板着刚毅的面孔,唱着同一首歌:《诗经·&
无衣》。他们当然清楚自己将要走向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境地,自己又将面临着什么,遭遇到什么。屈原的《国殇》里对这一切有震撼人心的描述:“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战鼓隆隆,号角嘶鸣,旌旗蔽日,战车纵横,乱箭交坠,短兵相接,杀声震天……凶险的阵地,残酷的战斗,血腥的厮杀,最终还有可能被弃尸荒野。远离了家园,辞别了父母,抛下了妻儿,他们走向的,就是这未卜的前程,和不测的命运吗?是的。当然是。只能是。他们要为一个国家的命运而战,他们要为自己族人的尊严而战,他们要为一个民族的明天而战。他们姓甚名谁?他们是谁家外甥谁家子?他们在谁家门里长成人?一概不知。史料里鲜有记载,壮士籍里没他们的名和姓,人们的口口相传里也没有他们的事迹,但却分明是他们,撑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让一个民族千万年屹立不倒。不是吗?
赵永武,副研究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首届签约作家,西安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已发表作品200万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离婚女人安小雅》和《寻她千百度》,文学评论集《三省堂游艺》,随笔集《三省堂随笔》等。
我们的大平原,我们的天府之国
大平原在远古传来的《诗经·小雅·信南山》中渐次打开:“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终南巍巍,如宽阔开放的胸怀一般,横亘其南;诗句中没有提及北山,说大平原是万万少不了北山的:北山绵延,高低起伏在沉沉雾霭间,拱卫其北。这两山之间的一马平川,曾是大禹王开辟的地盘。大禹王治水功成,曾铸九鼎,此地就刻绘在“雍州鼎”上。登高远眺,成片成片的原野棋盘一样平展整齐,后代子孙们就在此开荒垦田,在此躬耕陇亩。他们划分地界又开掘沟渠,田陇纵横交错向四方伸展,这就伸展出了我们的大平原,名之谓“关中平原”,当下中国的四大平原之一。因何谓之“关中”?《史记·年表》入都关中索引注曰:“东函谷,南崤武,西散关,北萧关”。因处于这四关之内,故而得此名。按现代地理概念描述,大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南接秦岭,北到陕北高原,东西长300
公里,西窄东宽,有渭河横贯东西,自古号称“八百里秦川”。
大平原自古来即膏腴之地,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且看:“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因为这首诗是周天子冬祭(当时叫“烝祭”)时所唱的乐歌,故而从冬天说起:冬日的阴云密布天上,那雪花坠落纷纷扬扬。再加上细雨溟溟蒙蒙,那水分如此丰沛足量,滋润大地,灌溉四方,让我们的庄稼能蓬勃生长。“倬彼甫田,岁取十千。”《诗经·
甫田》上的话语,明显带有夸饰了:一片大田广无边,每年收粮万万千。但我们的大平原属鱼米之乡却是事实,常常大丰收,每到收获季节,“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还是《甫田》里的话语:子孙们土地上收割下的庄稼,堆得高如屋顶和车顶梁;粮食装满座座米粮仓,高得赛过那丘陵和小山岗。还需要再建造粮仓一千座,还需要再打造车子一万辆。黍稷稻粱五谷丰登往里装,普天下的农夫同庆喜气洋洋。不能不说这是美好的愿景,也不能不说这是美好的现实——就是到现在,这样的丰收景象在大平原上还是随处可见的。我们的大平原原本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呢!
雨量充沛,自然就河网纵横。据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记载:丹水流过上林苑的南方,紫渊流经它的北方;霸水和浐水始终未流出上林,泾水和渭水流进来又流出去;酆水、鄗水、潦水、潏水,曲折宛转,在上林苑中回环盘旋。浩浩荡荡的八条河川——如今的“八水绕长安”之说是否源自于此?不好考证——流向相背,姿态各异,东西南北,往来奔驰,从两山对峙的椒丘山谷流出,流经沙石堆积的小洲,穿过桂树之林,流过茫茫无垠的原野……虽然赋中铺陈的,仅是秦汉皇家园林上林苑的景象,但可窥一隅而知全貌。故而,在我们的大平原上,也就有了后世王维画面感很强的诗句了:“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而像《诗经·小雅·鹤鸣》中所描述的田园风光就再寻常不过了:“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灌木叶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可以这么说,走遍万水千山,好多好多地方是美丽而不富饶的,好多好多山水是富饶而不美丽的,似乎美丽与富饶天生相克,而我们的大平原却是富饶而又美丽的,两者并行而不悖。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我尸宾,寿考万年。”显然是当时的一幅风情画卷了:把广袤的原野规划成齐齐整整的井田,种上成片成片的黄米、高粱等五谷,和四野的桑树、檀树、杨树等等,还有叫不上名堂的树木,汇成一片了,一望无际的绿,高低起伏的绿,绿的海洋,绿的世界。后世陶渊明描绘的“鸡鸣桑树巅”的景象应该能看到,《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里“日之夕矣,牛羊下括”的风景更应该能看到。那时的农人们除了在井田里耕种希望之外,已然开始了在家禽家畜身上收获幸福。在知了无休无止的嘶鸣声中,转眼间,大平原的色调开始斑斓了:黄米成熟了,一片片金子般灿烂的黄;高粱成熟了,一片片彤彤的红;瓜果成熟了,青的黄的红的色泽特别耀眼……子孙们又获得了大丰收,把粮食酿成美酒,也制成美食。美酒美食用来干什么?不仅仅自己享用,就像后世范成大所言:“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关键是用它们来祭祀,奉献给装扮成祖先模样的神尸。自然,还要用它们来款待宾客和朋友——那时的人们就这么朴实、真诚和友善,有好东西第一时间就想着与神与人分享。乞愿祖先的神灵保佑子孙们,并赐给子孙们福寿万万年。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按《周礼》的说法,那时是“九夫为井”,“井”字中间那一片土地为公田。公田里有子孙们居住的房屋,应该也就八九户人家吧,他们冬天居住在城邑里,春夏秋三季为了便于耕作,就住在公田的房屋里。这是不是现代村落的雏形?反正“犬吠深巷里”那种如梦幻一般的飘忽感和旷远感,在那个时代是感受不到的,人家太少,哪来的深巷子?房屋四围的田埂边生长着瓜果菜蔬。待瓜果成熟了,就削皮切块腌渍成咸菜,好在祭祀时奉献给伟大的先祖。他们的后代福寿无疆,都得仰赖于先祖们上天之灵所赐啊。
一切准备就绪,大平原上一年来最盛大最隆重的烝祭仪式开始了:“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风从北山来,自然是凛冽的寒风,挟裹来渭河水沉闷的涛声,扯动着一面面旌旗哗啦啦作响。肯定得有“钟鼓乐之”了。钟鼓的乐声在风中依然有板有眼,显得庄严而肃穆。还得有乐师唱歌。唱什么歌?就唱这首《信南山》。而且,一人唱百人和,歌声雄浑而嘹亮。此时,周天子率领一众臣民,开始上供了:神前斟上清清酒,再献赤黄大公牛,上供祖先来享用。拿起锋利金鸾刀,分开公牛颈下毛,取出牛血和脂膏。美酒黄牛已献上,烧起脂膏喷喷香,祭事完备又周详。列祖列宗如《诗经·小雅·
湛露》中所云:“莫不令仪”,衣袂飘飘,从云中纷纷而来下。在享用完美酒美食之后,托借“神尸”之口,祖先们朗声道:“我们降下洪福做酬报,赐你们福寿万年永无疆!”
这赐福声仿佛来自天庭,回荡在空阔的大平原上。北风骤然停息。太阳也从云破处露出了脸,播撒下万道金光来。万千子民拱手肃立,聆听这来自天国的福音,期望着自己真能享用列祖列宗降下的洪福,期望着自己真能福寿万年永无疆。可是,后世有个叫罗隐的诗人,竟然一语成谶:“家国兴亡自有时。”果不其然,后来,在某一年的某一月,某一月的某一日,也许列祖列宗赐给的福音还在大平原上回荡呢,西戎的铁骑就已经踏上了大平原的边缘……
于是乎,若干年后,就有了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貊、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史上最早被称为“天府”的,原来是关中,原来是我们的大平原。这样的天府之国,谁都想占据的,谁都想在“国”里福寿万万年的。
于是乎,又在若干年后,又有了张良劝汉高祖定鼎关中:“……夫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专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我们的“天府之国”又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得关中者,得天下。
于是乎,一路下来,周秦汉唐等等一共有十三个王朝,先后在我们的大平原定都。谁都想江山永固呢,谁都像福寿万年呢,可谁又如愿了?老天又曾垂青过谁?偏爱过谁?也许,还是元代的那个张养浩在《潼关怀古》里说得好:“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人间正道是沧桑,当年周秦汉唐等等,苦心经营过的地方,现在呢,何曾留下一丝一毫痕迹?“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应该说,这也正应了那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是的,逝者如斯!是的,逝者如斯夫!逝的在逝着,来的在来着,新旧更替,原属天道,它的的脚步,古往今来,谁能挡得住?而我们的大平原——承载着这一切的我们的天府之国,却千万年静默着,千万年依旧。有诗为证:
&&&&&&&&&&&&&&&&&&每一丝拂过它的风儿都不同
&&&&&&&&&&&&&&&每一片掠过它的云影都不同
&&&&&&&&&&&&&&&每一次淋湿它的雨水都不同
&&&&&&&&&&&&&&&&&&&
每一个昼夜轮回也不同
&每一轮寒暑交替也不同
这一方山水
&&&&&&&&&&&&&&&&&&&
它却千万年依旧
&&&&&&&&&&&&&&&&&&&
枯了黄了瘦了荣了青了胖了
&&&&&&&&&&&&&&&&&&&
&&&&&&&&&&&&&&&&&&&
&&&&&&&&&&&&&&&&&&&
还有入侵者一拨拔来一拨拨去
&&&&&&&&&&&&&&&&&&&
谁的旌旗曾在这儿遮天蔽日
&&&&&&&&&&谁的战马嘶鸣和着秋风与号角
&&&&&&&&&&&&&&&&&&&
谁的刀光剑影溅着红的黑的血
&&&&&&&&&&&&&&&&&&&
谁的金戈铁马又入了谁的梦
&&&&&&&&&&&&&&&&&&&
这一方山水
&&&&&&&&&&&&&&&&&
&&它千万年依旧
&&&&&&&&&&&&&&&&&
&&枯了黄了瘦了荣了青了胖了
&&&&&&&&&&&&&&&&&
200万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离婚女人安小雅》和《寻她千百度》两部,小说评论集《三省堂游艺》和散文随笔集《三省堂随笔》等。现任陕西省周至县作家协会主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硬式内镜清洗灭菌规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