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创业太难,有缺2017找合伙人一起创业的吗

“中国合伙人”生存最真实法则:创业七年后为何你会选择离开? : 经理人分享
“中国合伙人”生存最真实法则:创业七年后为何你会选择离开?
T客汇官网:tikehui.com
撰文 | 杨丽
“创业七年,合伙人被逼走”事件如同一块飞过湖面的乱石,瞬间在互联网圈砸开了花。
近日,一篇名为《就算老公一毛钱股份都没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创业者》在微信朋友圈疯狂转发。对此,围绕创业合伙人股权权益等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评议。
截止目前,正反两方阵营摇旗呐喊,各有说辞,正方支持主人公“丈夫”韩东辉,认为公司创始人实在过分,蓄谋已久,将一起共事七年的合伙人逼走,净身出户;而反方则同情CEO陈羽翔也是此起事件的受害人,共事七年一把辛酸泪却无人知晓,“丈夫”却需要“老婆”靠文字在网上卖同情,却在七年中蠢到未能为自己争得一分股权。
究竟孰是孰非,或许真相只有一个。作为吃瓜群众,并非当事人,却也感同身受,因为有些“我们”曾经有过类似过往,还有些“我们”也在思忖未来的自己是否也会成为遭人唾弃之类,还是任人宰割之徒?
总之,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创业这条路,踏上就无法回头,要么成功地一塌糊涂,要么失败地一败涂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们”为何走掉?——股权分配不透明
提前声明,这里的“我们”包含了CEO、CTO等创业公司成立之初的合伙人,撰写此文,只为揭露中国式创业合伙人存在的真实现状,以此醒世。
每个看过电影《中国合伙人》的观众都会热泪盈眶,处于经济乱世、发展腾飞的中国,这些人无法忘怀那个年代的成东青、孟晓骏、王阳创业路上的种种坎坷,羡慕他们历经坎坷还能同舟共济的精神,感慨自己没有遇到这样的伯乐知己。电影中的场景总是美好,但现实却告诉我们: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因此,利益纠纷成为合伙人最终一拍两散的根源,股权和利润分红往往是各方争执的焦点。
其一,创业团队互相猜忌,缺乏沟通
很多人认为好的合作关系就是一个业务人员搭配一个技术人员。但这种认识还远远不够,当冲突发生时,如果团队成员没有深入的交流与沟通,走向死亡的极端时有发生。
其二,法律维权意识不足,遭受道德绑架
其实,作为企业高管,你的法律知识也并不一定特别完善,潜意识中法律都交给律师来做,投资都交给投资人来搞,对于自身的维权意识不足,成为隐藏在欺骗背后的毒蛇。该事件中的男猪脚似乎就遭遇了该类问题,前期对股权意识的不明晰,“等到蛋糕做大才有得分”绑架自己的道德枷锁。因此,合伙人之间的分工与回报,在创业早期一定要明确。
其三,股权严重稀释,创始人被投资人干掉
出售太多公司股份,不按比例反映所有权的董事会等问题,股权遭到严重稀释,因而创始人或创业公司老板被投资人拉下马的案例比比皆是。B2C领域1号店创立于2008年,仅仅一年销售额猛增,但同样增长还有其资本的介入。7年后,包括于刚在内的1号店管理层及其员工股份被严重稀释,最终CEO于刚失去了对1号店的控制权而含恨离开。
此外,还有其他因素往往也会间接引发合伙人“跑路”。
如,团队间公司治理观念相左。
公司创始之初,每个人都来自不同领域,分属不同业务部门,关于公司治理问题往往意见向左。如,是否继续融资,产品质量如何提升,树立公司文化平衡点,是否需要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等一系列公司发展始终的问题。
再如,合伙人能力不足,且不思进取。
有人说,企业管理不能论资排辈。这个观点不置可否。作为公司团队的核心,尽管在公司创立之初贡献了自己全部力量,但如果创始人在后期不思进取,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也会被很快被后进生“拍死在沙滩上”。毕竟,一家公司健康走下去依靠的是前后端员工,从开发到测试,再到运营和推广的不断投入。
成立公司之始,“丑话”就得说前头
利益纠纷产生之前,需防患于未然,透明化的管理机制成为创业公司长久生存的良药,沟通则是第一步:划清各自业务领域,将工作细分,并分配给最适合的人去做,建立沟通的基础;不直接否定自己,利用数据支撑解决问题,并听取他人意见,作进一步交流;向外界专业人士寻求帮助也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办法。
有了透明化的管理机制,公司员工股权机制问题就必须摆到明面上,不讲“丑话”的合伙人如果不傻,那就是骗子。
需要注意以下五点:
1、股权架构要明确
进入资本市场时,必然会问到股权架构问题。现在资本不仅仅只看产品,也十分关注股权架构。如果你的股权架构是五五分,那么不会有资本方愿意介入。
股权架构反映了一家公司所有股东的所有权问题,包括创始人、持有期权的员工以及投资人。大多数人需要了解自己能拿到多少分红和股权,不同股东的所有权等问题。
2、融资历史要洞察
每轮融资,都有一个原始发行价格和转换价格:原始发行价格,即投资者为其每股股票支付的价格,这个价格说明了不同金融投资者在不同时间点对公司价值的认可程度;转换价格,即每股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的价格。
此外,“优先”股通常由投资者持有,持有优先股的人有一定的企业治理权和与之相关的清算优先权,而持有普通股票投资者并没有这些权利。
3、股权稀释需警惕
如果一家公司想要筹集更多的钱,那么增加完全稀释股票总量,就会“稀释”或减少当前持有者的所有权。同时,筹集更多资金有助于提升公司市场潜力,意味着员工拥有的资产虽然减少但更为值钱。
4、优先清算权该防备
一些投资者可能拥有优先清算权。优先清算权,即投资者在其他股东包括大多数员工期权之前,首先享有拿回其投资金额的权利,以防流动性事件如公司被出售的发生。
5、公司并购早准备
收购人心中通常有一个“总价格”,包括预先购买价格,对现有股权假设,为留下的员工制定的新的股权保留计划等,但钱最终会如何分配有时会与最初规定的期权计划文件有所偏差。因此,员工在公司并购前需要早做准备。
场景1:限制性股权被收购方夺走。如果有人选择留在收购方,虽然现在作为收购方股票的一部分,但仍获得计划内的股权授予。除非员工决定不这样签署协议,不想为新雇主工作,辞职并且让出那剩余两年的股权。
场景2:限制性股权被收购方取消,决定留在收购方的员工可以得到一套新的股权和条款。这说明,收购方想重新激励潜在的新员工,或使其认同公司新的薪酬制度。
以上几点参考了国内外各方意见,针对创业公司合伙人需要谨记的股权问题进行了梳理。
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做不成情人的合伙人,分手后就未必是仇人,能与前任保持联系,不是因为没有真爱过,只因利益才是“我们”共同追逐的目标。
合伙人在计划离开之前需要做两手准备:一方面继续斡旋于董事会之间,争取自身利益;另一方面则需要找新出路,要么创业,要么打工。&
既然之前恩爱过,那么回想起来过去的日子总是美好的。愿这场关于股权的撕逼大战早日结束,因为终有无辜者成为板上鱼肉受人宰割。
T客汇:企业级研究型媒体
网站:tikehui.com
? 59个 To B 深度报告?&1083个 To B 创始人&?&245 家 To B 投资机构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中国的创业合伙人为什么热衷内斗?_创事记_新浪科技_新浪网
中国的创业合伙人为什么热衷内斗?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文/南七道、苏静现在创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时髦。就像现在的女孩必须有个LV 有个GUGGI或者有个PRADA。现在出去参加聚会,如果你不是创业者或者你不是在创业公司担任个CXO的,你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但是参与的人越多,这个事出问题的概率就越大。上周互联网创业领域又发生了几件新闻,关键词是“内讧”,先是知乎爆出知名的二次元网站A站和B站内讧,接下来是融资了数千万的送药O2O平台药给力,因为合伙人争夺CEO职位停止了运营。关于这几家公司的“内讧”内幕,众说纷纭。之前有个投资大佬说,创业成功那是偶然的事情,是很小概率的事情。创业失败才是必然的。而内讧就是创业失败的大杀器。中国合伙人的电影感动了很多人,包括创业者,但是美好的艺术作品背后,并不能掩盖住无数创业项目的内讧和失败,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义气能起事但不能成事目前阶段,很多中国创业团队,最初都是家人或朋友组成,初创阶段主要靠情感维系,不太注重现代公司模式的实际引用,也不懂什么契约精神,以致于内讧的闹剧在中国创业圈层出不穷。在这其中,很多创业团队都是为了争当CEO,结果项目搞黄了。西方“契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义是“交易”,其实就是将契约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收益明确划分,用客观的合同关系束缚人性,控制贪婪等。早在古希腊时执政官就靠选举上台,有专门的国会议员监督、有专门的法官可以审判,统治者也要遵守游戏规则,当时的哲学以及人们信奉的《圣经》无不在强调契约精神。这些为后来西方商业文明的发展创造了充分的文化条件。在国内,一般几个朋友看到一个项目觉得不错,于是一时兴起就决定做了,就有点像项羽在路边的时候看到秦始皇。然后就说“彼可取而代之”,老子也能干这个事!于是大家一起干了但是在干的时候,规矩没有说清楚,股权没有说清楚,而大家觉得兄弟情深或者姐妹情深,说这个干什么。甚至谈到CEO位置的时候,大家都彼此谦让,CEO的位子就像一瓶Party上的可乐被推来推去。但是等到项目有一定的起色,或者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因为涉及到更多的利益,就有些人就开始有想法了,就说你看我做了这么多事,我是不应该多分一点呢?或者是说你这水平这么差,你怎么配当CEO应该我来当嘛。于是在这个过程中一言不和,就踢翻桌子,于是开始闹内讧。水浒传里的林冲,他在京城的时候,得罪了上司,于是被流放,失业了。后来他就投简历给了一个创业公司,那个公司叫做梁山,其实在梁山那个时候真正的创始人和CEO并不是后来的晁盖盖或者是宋江,而是一个叫作王伦的人,王伦尽管面试的时候,开始刁难了林冲很多,但是后来还是接纳了他,让林冲在里面做CTO,负责整个梁山技术上的训练之类的,但是林冲一直觉得这个王伦不行,心里愤愤不平,后来这点被晁盖利用,激将之下火并王伦,将王伦一刀斩翻。现实生活中,创业公司的案例也不少。比如号称“中式快餐第一品牌”的真功夫,3年前本来有上市机会,但上市前夕两位创始人:蔡达标与小舅子潘宇海,内讧频频升级,从内部分歧发展成司法程序上的互撕,最终身陷囹圄,导致上市流产;蔡达标与潘宇海的矛盾,最初只是家族内部的婚姻情感问题,完全不必闹到这个程度。不想当老大的高管不是好CEO?吴晓波在《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从经济视角将中国历代经济改革纵向观察得出结论:儒家思想从方方面面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文化骨髓里。中国是一个经历了几千年帝制文化的这么一个社会,帝制文化他的最大特点就是一家独大。金字塔尖的人是掌控着所有的资源,这对每个人来说面临着极大的诱惑。而欧洲的文化并不是这样的,即使是远在罗马时期,国王也不是一家独大的,他做很多事是需要和元老院的人和议会的人商量。同时,在西文教会的势力是很大的,所以有很多重大事情也需要和教皇去商量。西方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其实也是从他们的古代帝国经验中学的,比如现代企业里的董事会治理机制,就明显是欧洲神圣罗马帝国治理体制的延续与发展。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逐步演变为一个政治联合体,它承认皇帝为最高行政权威,但继任者必须赢得绝大多数诸侯的拥戴支持,才能获得权威,同时皇帝由教皇册封,教皇是最大的精神领袖,多方相互牵制合作,投票议事、共同治理。因而,西方商业领袖普遍比中国创始人更清楚:应该通过现代公司制度限制个体势力的发展,增强创始人之间的彼此制约与合作,减少集权、独裁、专制或反集权、反独裁、反专制所产生的内斗,另外,创始人的自我价值丰富,不全盯着一处,也有利于减少争斗。现实中,尤其是在初创团队中,为了统一对团队的管理,选出一个CEO,确立他的绝对权力,由其出面集中调度资源,其他人分工辅助。自上而下的高度集权制自然有好处。不过,从另外一方面说,“一人独大”容易造成权力滥用,增加决策失误的风险。这种背景下,屠杀功臣、创始人内讧将是走不出的死结。但是,老大在稳定统治后,会尽量铲除一切异己威胁,刘邦登基后就大开杀戒,铲除韩信、彭越、英布等并肩作战的“联合创始人”,因为在刘邦眼中,他们的能力对皇权意味着威胁。共同开创事业的重臣们若想摆脱和避免被清洗,自然会想反抗或另立门户。这个过程将不可避免引发团队领导层决裂,对企业造成内外负影响。这种氛围下,会让人产生一种“不做老大没有安全感”的压力,只有成了至高无上的终极大boss,在团队里的地位才绝对牢靠,谁有威胁立马铲除谁,而不是没有一点点防备被人踢出局,发现创业初期承诺的股权等只是一场空。其次,处于金字塔顶端的老大享受着最顶尖的资源,这种掌控全局、成为权力中心的诱惑力会让很多人会不惜铤而走险,或独立门户。同时在民间,也是极力提倡要争第一、要当老大。俗语里说的,“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宁愿在一个小地方,当老大占山为王,也不要去一个大台里面,做一般的管理层。在这种文化氛围里面,大家都是削尖了脑袋,拼命的想去当老大,在中国的创业公司里面,一般一个创始人都是从头到尾来当这个CEO。比如说马云,退休的次数,两支手都数不过来,但是一直是退而不休。外界现在一说到阿里巴巴的CEO很容易还是想到马云,而不是现在CEO张勇。就是他老马恋槽,退而不休。但是在国外,像谷歌这样的公司,拉里佩奇很早的就把公司的CEO位置,让给了施密特,一起把谷歌打造成了全球最伟大的公司之一。价值标准的单一化和扭曲化古往今来,中国创始人之间的内讧无非出于以下目的:获得更高的权力及地位,谋求更多的利益等。这背后还有一个导火索就是社会价值标准的单一。明明已经结束了封建王朝统治,引进现代政治制度与西方现代企业模式,人们对的价值标准还普遍是世俗结果论,坚信“成王败寇”,唯成功论,也就是名和利。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让位施密特,自己去干更合适的事情,比尔盖茨则让贤鲍尔默,去做慈善,在中国这样的事情几乎不可能,王石、马云等商业大佬,都是退而不休,时时刻刻要出来刷点存在感,因为没有规则、不讲公平时,他们离不开高高在上的老大的位子,但每个生态圈里,老大只有一个,有人死守便有人想争夺,权利之争下内讧自然少不了。这些因素都会让创业者或者创始人,都会想尽办法让自己生活在权力的中心。这几天陈年又出事了,不是因为这位凡客的老板写了悔过书,或者是道歉信,而是因为他在提到诗人穆旦和周杰伦时,说再过几十年,有人会记得穆旦,但没人记得周杰伦,他就是个垃圾。于是群情激愤,媒体、自媒体等各种群起而攻之,“你以为你自己是谁啊”“自己公司都搞成一团糟,像堆垃圾,还有什么资格评论别人。”,诸位可还记得,那个抱着苍老湿笑成一团,春风得意,公司估值近两百亿人民币的陈年呢。如果那个时候说这句话,评论的风口估计更多还是会说是个性或犀利吧。史记中的孟尝君,传说他有三千门客,很年轻、帅气,他比现在的王思聪更有魅力,不仅很有钱,还年纪轻轻就做了齐国的丞相。他是标准的国民老公。那时候他一出门有无数的粉丝,追着他的车跑,无数的美少女想要嫁给他,但是很快他落难了,齐王听信谗言,他被剥夺了一切的官职。粉丝就一哄而散,那些追求他的美少女,电话也不接了,微信也不回了,甚至把他朋友圈都屏蔽或拉黑了。等到他恢复官职之后,他就说,等再见到这些人,老子要吐口水在他们脸上他的一个朋友,也是在他落难的时候唯一帮助他的一个朋友冯驩就告诉他。你不要这样哦,这是人之常情,“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在咱们中华的文化传统之中对待失败者和成功者,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态度是有“优良”传统的。任何创业者都会害怕,遭遇这种悲剧的下一个就是自己吧。但是,在我看来,每一个创业者,他们已经比绝大多数人都有勇气了,起码他们敢于迈出第一步,不过勇气还是用在发展和赚钱上比较好,不要好勇斗狠才是。南七道:【胡说七道】出品人,微信公众号:南七道。本文由南七道与苏静共同完成。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草根创业者,微大师创始人,专注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于中小企业
赚钱要快,吃饭要快,恋爱结婚生娃要快,成功要快,那自然本就不…
近年来,美食视频越来越受关注,资本也开始大量涌入,输了口碑却…
有一批账号虽然没有进入媒体关注的视线内,但是人气和受欢迎程度…创业初期怎么找靠谱合伙人 这里有份详细攻略 | 第一财经周刊
扫一扫 立即下载iOS&Android
创业初期怎么找靠谱合伙人 这里有份详细攻略
合伙人与创始人就像两个真正决定要结婚的人,需要包容彼此的缺点、欣赏优点,遇到困难一起担当。
什么情况下需要合伙人?合伙人是随着技术创业风潮的兴起才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早期的传统行业,比如地产、制造,往往最开始都是单枪匹马。如果解决的问题很熟悉,是和之前工作本质一样的领域,你就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这样的初创者往往可以解决创业初期的很多困难,也不那么需要合伙人。相反,要解决的问题越复杂,行业跨度越大,产品越新兴,初创者就越需要一个或多个合伙人。一家技术公司要成功,需要团队有很强的综合能力,一个人光在技术方面厉害,但并不懂得营销或市场也很难把公司做起来。所以合伙人必须精通初创者缺失领域的技能和行业知识。创始人不用再花时间去学习和了解缺失的内容资源,然后筛选面试员工。总之,缺失的部分可以完全交给合伙人负责。在创业了一段时间开始具体项目的时候后,也会存在寻找合伙人的情况,这种时候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寻找合伙人。随着公司发展的壮大,可以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才和合伙人,这种时候就可以用更开放的心态去寻找。为什么不是核心员工,而是合伙人?当创业者发现自己缺少某一块领域的能力时,到底是招核心员工,还是招合伙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核心员工和初创人之间是雇佣关系——我做事,你给钱。所以不管公司怎么发展,员工每月从公司拿固定收入,没有义务贡献自己的全部资源,和公司的利益并不完全捆绑,因此可以随时离开。而相对地,成为合伙人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愿意与初创人一起承担风险,比如一起融资、贡献彼此的时间并且愿意把个人积累的资源投入到公司并最大化使用,另外合伙人可能在早期都无法获得收入。总之,核心员工处于接受管理的范畴中。创始人则要和合伙人之间承担相同的责任,为公司承担风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观点出现分歧或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误解时,这时也需要合伙人和创始人一起维护牢固的合伙关系。合伙人与核心员工的区别有点像婚姻和恋爱的区别:谈恋爱不合适可以分开,但两个人真正决定结婚时,就需要包容彼此的缺点、欣赏优点,遇到困难一起担当。到底需要几个合伙人?这个得根据公司未来的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分析。如果合伙人中出现一人多能的角色,或者项目链条比较短,那么合伙人的需求数量就比较少。创业者可以先对公司的需求做一个优先级划分,明确当下阶段哪些需求对企业的发展最重要、最迫切,然后先将这部分合伙人找到,这样才能让项目往下推进。在技术创新公司中,有一种做法是从业务的里程碑去倒推,比如将公司的最简化可实行产品(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作为第一个产品里程碑,去计算研发出这样一个MVP产品需要多少合伙人——这是很多创业公司早期会使用的方法。而从一个完整的创业公司架构来看,人力资源、财务、创新发展、管理优化、技术这5个方面应该都有能独当一面的人,因此初创者要考虑在这5个核心领域里设置合伙人。合伙人从哪里找?信息不对称是寻找合伙人时的难题,初创企业可以通过以下3种途径去找:一是通过周围朋友的介绍,或是在行业圈子里寻找熟悉这块领域的人,这样的合伙人比较知根知底,有信任基础;第二种方法是根据垂直领域的需求找;另外现在还有一些网站是帮助创业者寻找合伙人的,比如“创派”。这些方式都可以让初创者建立与目标合伙人的联系。除了主动寻找,创业者可以“自我推荐”。在社交网络平台,比如知乎或是微博、微信群中主动做一些个人品牌的搭建和宣传,当个人品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相关的合伙人也会与你沟通。合伙人应该具备哪些特质?a.是否彼此认同?这体现在对这家公司要做的事情的认同,以及对初创者本人的认同。合伙人之间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认同感,能保证在未来创业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一起坚定地克服苦难。价值观趋同衍生出的包容和信任也有利于稳固合作关系。b.合伙人之间能否互补?所谓互补,可以概括为能力互补和性格互补。能力互补是找合伙人的主要目的,合伙人能通过自己的资源和经验来弥补初创者的短板。一个人不太可能面面俱到,每个合伙人都应该各司其职。另外,合伙人最好能和初创者性格互补。比如发散型思维的人,对于机械化的事务的处理意愿不是很强,而公司需要一个这样的角色去运营和优化,因此合伙人的逻辑性和计划性应该要很强,性格也最好能相对稳健和保守。c.有没有风险承受能力?这种承受能力一方面是心理上的,当公司的发展遇到困境时,有没有决心解决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往往会在危机时做出消极的选择,甚至还会影响团队士气。另一方面,风险承受力指的是实际的资源和能力,即能不能帮助公司渡过难关?另外,在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时,合伙人是否做好了一段时间内拿不到钱的准备?有了目标合伙人,怎么说服对方加入?对于创业初期的公司来说,难点可能在于公司业务还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缺乏外界因素来证明自己,因此很难用资源或基础去吸引优秀的合伙人。这时候就需要初创者靠个人人格魅力和沟通能力去说服对方。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沟通的过程与公司招聘员工的面试不一样。招聘员工更侧重了解对方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与目标合伙人的交流则是一次更坦诚的相互沟通的过程——是一种双向交流。一方面,你要从多维度去了解对方,包括过往的经历以及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收获——从对方对待生活和工作的看法中可以判断对方的价值观和处事态度。另一方面,因为要找的是未来和自己一起共同创造事业的亲密伙伴,因此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初创者也应该诚恳地展现自己,包括自己的过往经历、目前公司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计划和打算,这样才能够让对方与你坦诚交流,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尽管个人魅力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非常重要,是初创者在最开始吸引核心团队时的重要资本,但并不是每个创业者都具备这种能力。经过更深一步的了解之后,如何打动对方加入团队?具体来说,首先要了解对方的诉求,并且评估公司要做的事情是否有助于实现ta的诉求。比如激发对方的创业成就感,让对方意识到成为合伙人,其价值可以更好地发挥。当然这样的沟通也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的,寻找合伙人本来就是互相试探和磨合的过程,初创者在沟通之后很有可能会发现对方与自己构建的“合伙人肖像”有差距,或是觉得正在努力的事情并没有获得对方太多的认同,这种现象都很普遍,所以创业者也应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定了人选后,哪些问题要提前确定?总的来说,在合伙人加入公司之前,应该将每个合伙人需要承担的责任、拥有的权利、后期会获得的利益以及退出机制都先商议好。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会基于眼前的价值分配权益,而忽略了在时间发展轴上不同合伙人价值的变化。在讨论利益分配的时候一定要把这种情况考虑进去。公司发展到不同阶段,可能会出现合伙人各自发展的速度不一样,在团队中的价值也相应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一个提前约定好的基础性原则就很有必要。每个合伙人在不同时期起到的绝对价值是不同的,在利益分配上,创业者要考虑以下情况:在公司还没有开发项目和产品时,资源型的创始人处于核心位置,ta最大化地发挥资源的价值创立公司,而其他有专项技能的合伙人,比如擅长技术或者商务沟通的合伙人,此时的价值可能没那么大;进入到开发阶段后,技术类合伙人的价值就处于最大值;到了产品推广阶段,商务型合伙人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在团队开始前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将4年作为一个基础周期,来讨论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比如可以规定第一年离职拿不到股权。另外,在分配股权时,可以鼓励每位合伙人从自己的股权中拿出一部分作为预留期权池,如果一个人在团队中的价值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可以对这样的人给予奖励。如果一开始就将100%的股权都分配完,之后一旦个人在公司里的价值发生了变化,很难再有余地做修改。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昨晚看到一位很贤惠的作者给她男人写了一篇求职信《就算老公一毛钱股份都没有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创业者》火了,7年的光阴足够让一个男孩变成男人,可惜在下定决定和老板谈股份后而黯然出局,面对这样一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现代故事,让人感概北漂不易,世态炎凉。笔者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朋友圈转发了这篇文章,其中不乏明星项目的联合创始人、技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创业者身上的概率很大,甚至有似曾相识。不由让我反思这样一个悖论,如果你在公司没有拿股份,但有一颗熊熊燃烧的心, 算不算&创业者&呢?对很多有志年青来说,&创业&成了&工作&、&事业&的代名词,一旦创业,加班加点不在话下、肝脑涂地亦无怨无悔,这是&梦想&,怎么能说不是&创业者&呢?尽管冒着别人鄙视的风险,我还是要问,你确定是在工作,还是在自己创业?是在经历创业的过程,还是可以牢牢把握创业的成果?儒家文化里面有个&重义轻利&思想让很多善良百姓羞于谈钱。这位出局的技术合伙人一直在等公司做大了再提股份,这种&兄弟义气&让他错失了争取核心利益的良机;再加上老板应该也没少画饼,&跟着大哥好好干,以后有福共享!&这种职场中的难以启齿屡见不鲜的,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面试时羞于和HR谈待遇,后来卖命了很久之后发现还没有交社保,在二三线城市这样现象还普遍存在;比如自己应分配的奖金一直没有兑现;比如工作了很久,还没有涨工资等等。创业的前提是&商业&,在商业社会讲究:利益比情怀更重要,合同比承诺更重要。很多小团队,一开始是朋友、同学甚至亲戚一起合伙创业,觉得草创未竟不必计划个人得失,正好也是一个警醒!做一个内心纯粹的创业者,还是远远不够的, 一定要在法律意义上、形式上成为公司创业者,不要小瞧一纸合同,有时候,它就是照妖镜、试金石!当然创业维艰,应该鼓励的这种牺牲小我的团队精神,个人觉得尼采式不可遏制的激情,视争取利益为光荣的&主人道德&,要比任人摆布的&奴隶道德&更加阳光、适用一些。这篇文章的程序员大哥一直被老板利用,自己也心甘情愿,但是价值始终不对等,被&自己在创业&幻觉控制了,如果真的敲钟上市,以为可以分红时,才发现原来是画的饼,那时可能就不是一篇伤感的文章了!无论是工作还是创业,最大的矛盾就是&处理与老板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开始占股份,那就是公司法律意义上的&合伙人&、&股东&,&联合创始人&的title名副其实的,与公司荣辱与共。如果没有股份,那在老板心中就是打工的,是&雇佣关系&而非&合伙关系&,就应该摆正位置,做体现员工忠诚,还是为自己事业拼命,孰轻孰重,自己拿捏。读文章感觉那个东北汉子应该是80后,在这方面90后要更加务实一些,兑现及时才有动力,不会一味使劲,这也可以说是商业社会整体进步的标志。那位老板确实是人才,深得厚黑学的精粹,滴水不漏,毫无法律风险,赢了钱,却寒了兄弟的心。所以,跟对人,至关重要!有时候分钱的时候,才见人品!所谓双创、双创,最优秀的人才和最优秀的骗子都出来创业了,在骗子足够多,傻子明显不够用的年代,如果遇到有员工拥有&许三多式&打拼劲,难道不比钱更应该珍惜吗?昨天我在转发朋友圈时说,很多人创业学会了的激情,但是却没有马云的包容。大家把马云所说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当做&画饼&忽悠创业,在路演时唾沫横飞,号召全员创业搞事业合伙制,全国各地招&城市合伙人&,但创始团队的股份、期权协议方面却语焉不详,也没有落实到工商备案上。之所以称得上是伟大的互联网公司,不仅在于其宏伟的商业版图,还在于创业之初的合伙人机制,如果没有18罗汉,还会有阿里今天吗?蔡崇信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谈论自己为什么要追随马云,追忆阿里巴巴设立股权和创始人时情形,读来依然荡气回肠。现在投资人投一个项目就是在&投人&,或者说投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而一个不愿意分享的老板,一个辜负合伙人的老板,是没有办法真正赢得人们的尊严的,尽管在法律工商意义上属于老板,但不符合现代商业文明的开放、合作的契约精神,顶多算是&土豪&。创业路上不是所有老板都是马云,所以请擦亮眼睛!作者:靠谱的阿星(李星),微信号:,关注消费升级与互联网+创业创新,公众号:策划人李星(ID:lixingo2o)
24小时报不停
曝小米生态链企业因专利侵权致产品下架,官方:消息不实
亚马逊被曝有意进军房地产借贷业务:按揭贷款部门正在招人
李国庆回应海航系并购当当 :世事苍茫成云烟
马云蔡崇信旗下基金投资美国女装零售公司2000万美元
李一男加盟梅花天使基金,李彦接任牛电CEO
特斯拉开始为Model Y项目招募工程师新车型或很快发布
“网红教授”薛兆丰将从北大离职,曾在网络平台卖课赚2000万
金立确认正洽谈融资,否认海信将接盘
11国正式签署新TPP,急招新成员
调查:超二成20-29岁韩国人曾买虚拟货币
电价下降一分企业减负百亿,政策红利待电改落地
硅谷最神秘独角兽Palantir获美国军方8.76亿美元合同
中国创业者的新闻APP在印度成行业老大,瞄准一亿用户
刘新华:建议设立证券法院,持续打击证券犯罪
周鸿祎两会晒与李彦宏合影,称能带手机入场极其快乐
最高检:重点惩治非法集资、网络传销、内幕交易等犯罪
“巨无霸”亚马逊计划进军房地产借贷业务
委员许家印:民企创造更多就业上缴更多税收是最大民生
肖亚庆:2017年中央企业营业收入是5年来最好的一年
肖亚庆:已选3家央企作为划转资金为社保基金试点
谷歌欲将AMP升格为行业标准:实现全网网页提速
供应链消息:苹果音箱HomePod销售不理想
姜洋:资本市场开户投资者达到1.3亿人
联想宣布摩托罗拉裁员,但不会放弃模块化手机
松下考虑出售苏州生产厂,预计交易价格超过4.5亿美元
乐信区块链打造超级账本,今年计划落地三个场景
马云和蔡崇信向美国女装租赁网站投资2000万美元
马斯克调整东海岸隧道交通项目:优先拉人,再拉车
英特尔否认收购博通,目前只专注整合先前收购资产
苹果股价再创纪录,市值距万亿美元只差800多亿
老牌电商当当网或将卖身,海航系旗下天海投资拟接手
花椒直播或将于2018年赴港IPO
消息称摩托罗拉将在芝加哥总部裁员50%,数日后宣布
英特尔可能考虑向博通发出收购要约
Facebook与美国职棒大联盟合作,独家直播20场赛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找合伙人一起创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