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好基本建设审计,物资采购和信息化审计

霍邱县审计局信息公开网
搜索热词: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审计局&&& >
&信息名称:
&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信息格式:
&发布机构:
&组配分类:
&中长期规划与解读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统计
&生成日期:
&体裁分类:
&内容概述:
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访问量:
信息发布人:骆有胜&&&&信息审核人:章浩
&&& 一 、指导思想
&&& 按照国家审计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部署和标准全面建设我县审计信息化工程。全县审计信息化建设以“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强力推进,全面应用”为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当前网络设施建设为基础,中心机房建设为重点,以应用推广AO系统和OA系统的为中心,以全县审计信息资源共享为导向,全面推进我县审计工作信息化,带动我县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
&&& 二、基本原则
&&&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超前发展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量体裁衣、勤俭节约原则。信息网络、软件建设、网络安全要严格贯彻国家标准、按审计署指导意见办事,减少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统筹规划,分级实施;全面推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强力推进。
&&& 三、目标定位
&&& 霍邱县审计信息化目前处于落后水平,争取通过一年时间的建设与推广应用,信息化工作进入全省的先进行业,在新一轮信息化建设上创出霍邱特色,成为全省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排头兵。
&&& 四、总体目标
&&& 全面实现审计工作信息化,促进审计人员思维方式的转变,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科学的审计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审计工作面貌;加大审计信息的归集,加快审计信息的快速传递,使信息资源充分共享,使审计工作的监督效果得到全面提高,使审计工作趋于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探索动态、远程、实时的联网审计,使审计监督由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主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实现审计业务流程无纸化,领导决策信息化等先进的管理手段,全力推进全县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实施。
&&& 五、具体目标
&&& ——组织机构建设。审计信息化工程是一项大的工程建设,需要组织保障,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人员、成立管理机构,明确人员分工职责、确定目标任务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管理、维护、应用的保证。中心计算机网络建立后,局机关需要成立专门的信息中心管理机构,各科室、中心需要配备专门的计算机管理人员,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人力保障。
&&& ——完成中心计算机房建设。建成全县数据存储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网络管理中心、安全管理中心,高标准、高起点的配置中心机房建设,争取在几年内不落后,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 ——搭建全县信息网络平台。即要大力推广使用审计信息应用系统,为实施审计信息化搭建一个技术先进、可持续发展的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信息化操作平台,建成本县与市级审计机关、省厅审计机关之间的信息网络平台,这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培养一支高素质审计队伍。加大培训投入,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加快培养一支能胜任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开展审计工作的新型队伍,引进复合型人才,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领头人,带动一批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建成全县广域网、完善局域网络。在建立完善县局及各机关科室、中心局域网的基础上,依托霍邱县电子政务外网,建成审计专网,实现信息化建设软硬件部署;依托国际互联网,建成审计外网和审计门户网站。最终建成审计信息化的信息高速公路,这是审计信息化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
&&& ——配套完善硬件设备。以应用为导向,在现有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加大对审计应用系统配套设备的投入,确保审计应用平台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建立规范制度确定激励机制。随着审计信息化的推进,建立一批规范的制度,确保计算机审计业务操作的规范和计算机审计有序开展,同时确定激励机制,调动全体审计人员的审计信息化工作热情,这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保证。  ——构建一个安全运行体系。制订审计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安全防范;安全管理策略,确保数据安全。设置审计专网、审计外网(因特网接入网),实施安全保护;通过安全认证、病毒防范、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灾难备份实施安全防范;通过制定网络管理、安全专管等安全制度,加强安全管理,这是审计信息化正常运行的安全保证。
&&& ——建设与开发审计资源基础数据模块。完成基础性审计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即包括被审计单位资源数据库、审计线索库、政策法规库、专家经验库、典型案例库等的建立,对各数据库的初始数据明确分工到各科室进行采集,基层的数据由各科室、中心完成,对全县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做全面调查,完成初始数据录入,完成全县被审单位数据导入模块的开发与规范,做好AO系统审计分析模块的二次开发,完成AO系统和OA系统的数据交互,这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
&&& ——探索预算跟踪、联网审计。预算跟踪、联网审计是审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通过审计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探索一个实时、动态的远程联网审计格局,建立新型的审计方式,有效提升综合审计监督能力,针对县直单位已经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探索通过建立与国库集中支付平台的连接,实现联网审计,这是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 通过以上建设目标的实现,初步形成以计算机为审计作业为主要手段的审计方式;初步建成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实施有效监督的审计信息化系统,提高审计监督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到2013年末,基本实现对与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有关的各类信息系统与电子数据的真实、合法、效益实施有效的计算机审计监督。逐步实现审计业务信息化、审计管理信息化、审计政务电子化,积极探索“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的审计新模式,促进审计工作由单一的事后审计向事后、事中、事前审计相结合转变,从单一的静态审计向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转变,从单一的现场审计向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转变。增强审计机关在计算机环境下查错纠弊、规范管理、揭露腐败、打击犯罪的能力,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廉洁高效政府的建设,更好地履行审计法定监督职责。
&&& 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 根据以上目标,我县审计信息化建设工程一期建设的总体框架由应用系统、网络系统、安全系统、硬件系统、人才培养系统、规范与质控系统等六个部分构成。其中应用系统是核心。二期建设的总体框架由远程跟踪系统、联网审计系统构成。现阶段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六大系统建设:
&&& (一)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分为审计管理系统(OA系统)和审计现场实施系统(AO系统)两大系统,两大系统之间可以实现信息交互。  ——审计管理系统(OA)是集审计业务管理和审计办公管理及审计信息资源数据库为一体的综合性审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机关办公、领导决策、业务管理、数据库群(包括:审计法规库、审计专家经验库、审计对象资料库、审计线索库、典型案例库、宏观经济信息库、审计文献库、审计网上培训资料库等)四大部分。 通过对初始数据的调查采集进行认真部署,在审计机关安装使用审计管理系统时采用审计署要求的1拖N的方式部署,整合全县人力资源,组织每个科室、中心各派一人共同参入系统的部署,完成后由这些骨干完成对其他人员的培训使用,全面实现审计管理信息化。  ——审计现场实施系统(AO)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项目所使用的软件工具集合,为审计员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提供有力的工具支持。现场审计实施子系统主要包括:审计项目管理、数据采集转换、审计统计抽样、审计数据分析和审计工作底稿管理等五项功能,要求全县在实施2011年审计项目中基本应用AO系统软件,并且组织对全县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进行集中开发建立一定数量的模块,在局内组织一只小专家队伍通过审计项目的实施总结经验,在全局进行推广。
&&& ——联网审计实施系统是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对财政、金融、税务、会计集中核算等重要经济行业和重点部门实施网上审计的应用软件。我县计划在全面运行AO和OA系统后,二期重点放在联网审计和预算跟踪实施系统的探索方面,提升综合审计监督能力。
&&& (二)网络系统  ——建成县计算机中心应用平台,完成与市局、省厅的连接。  ——完成审计专网和审计外网二网建设。审计专网,属于非涉密网,主要运行审计业务,包含四个区域,一是机关办公区,二是业务系统区,三是核心数据区,四是数据处理区;四个中心一是数据交换处理中心,二是网络管理中心,三是网络接入中心,四是信息安全中心。审计外网是互联网接入网,主要运行审计门户网站等,与审计专网实行物理隔离。审计机关依托政府政务网建立审计专网,同时利用现有局域网连通Internet,确保审计信息畅通。  ——完成审计门户网站,依托国际互联网建设。主要运行审计政务公众信息,包括审计政务公开、审计法律法规、审计网上宣传、审计网上举报、审计成果发布、审计论坛等。审计机关在安全、合法、规范的前提下,面向不同对象,提供审计信息资源服务,实现审计政务电子化。  ——与政府其他部门和重点被审计单位的联网,按照“同等安全级别互联”的原则,分别通过内、外网实现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和联网审计的网络需求。  (三)安全系统  审计信息化安全系统,是网络实现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重点解决应用平台环境下的数据交换、共享的安全。&&& ——数据安全。审计数据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审计秘密,需合理划分信息类别,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  ——安全保护。设立审计专网、审计外网,实施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等安全保护措施。  ——安全防范。建立安全认证、病毒防范、访问控制、入侵检测、容灾备份等安全防范措施。  ——安全管理。建立网络管理制度、安全专管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  (四)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主要包括:客户端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安全设备和机房设施建设。  ——客户端计算机设备。主要是指审计人员进行办公和审计实施用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实现全县审计业务人员人手一台笔记本。  ——网络设备。按审计署的指导意见要求的标准重点配备我县审计信息化运行的必须设备,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超前发展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量体裁衣、勤俭节约原则。信息网络、网络安全严格国家标准确执行,确保网络畅通与安全。  ——服务器设备。主要是购买能满足网络系统、应用系统运行所必须的服务器设备,按照省厅提供的五套方案,局决定采用第一套方案。  ——安全设备。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查、身份认证、VPN。
&&& ——存储设备。磁盘阵列、磁带机、光盘刻录机等。  ——机房设施建设。主要是建设好与人员办公隔离的,能容纳中心机房各项设备正常运转及维护的,具备防雷、防火、恒温、抗静电等安全条件的专用机房,县中心机房要求50平米以上,最少分为监控区和主机房设备区,有条件建有专门配电供电区,县(区)机房要求提供15平米以上具备防雷、防火、恒温、抗静电等安全条件的专用区域,以放置网络等设备。  (五)人才培养系统  为全面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尽快解决审计机关素质性和结构性矛盾,必须加快人才培养系统建设。
&&& ——制定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建立人才引进计划,加强培训工作的指导,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 ——通过强化培训,着力培养建设一支具有信息化思维的领导干部队伍。  ——通过普及培训和专项业务培训,着力培养建设一支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基本胜任计算机审计和计算机业务管理的新型审计干部队伍。  ——通过中级培训和引进人才,着力培养建设一支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计算机审计五项技能的,能运用计算机语言对AO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的计算机审计骨干和小专家队伍。  ——建设具备计算机审计现场培训和远程培训条件的场所。  (六)规范与质控系统  在金审工程建设中,要严格执行审计署统一的审计信息化标准规范和质控体系。  ——标准规范包括:软件应用、硬件配置的标准规范和应用系统、网络系统、安全系统、硬件系统,同时建立人才培养系统、软硬件建设、网络建设、应用运行与管理的各项制度。  ——质控体系包括:审计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审计项目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归档等各个业务环节的操作规范、质量控制和审计项目质量责任严格按照审计署新出台的在审计信息化条件下的规范标准。&&&& 七、保障措施
&&& (一)组织保障
&&& 1、成立领导小组
&&& 审计信息化建设实施“一把手”工程,各科室、中心进一步建立健全“一把手”领导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抓落实到位。确保审计信息化建设工程全面、有序、健康进行和可持续发展。制定审计信息化建设近期和远期工作计划,营造强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氛围。
&&& 2、明确人员分工、确定目标任务
&&& 确定人员分工,要有领导来管、专门的人员来做这项工作,明确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确定近期任务,争取上级的支持与技术的指导,抓紧组织实施。
&&& (二)资金保障
&&& 积极筹措资金,一方面向上级审计机关争取审计信息化建设工程专项资金,二是积极向当地政府领导汇报,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纳入财政预算,三是想办法自筹部分资金,全面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 (三)技术保障
&&& 要加快培养一批能熟练掌握运用审计应用系统的业务骨干,成为计算机审计的带头人和计算机审计现场作业操作能手,带动计算机审计的普及推广。
&&& (四)制度保障
&&& 根据审计署下发的计算机审计作业规范、操作指南等有关规定,提出我县具体贯彻实施意见,确保计算机审计有序开展;制定计算机审计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办法,确保计算机审计项目质量;建立健全审计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的廉政制度,加强审计信息化工程建设资金管理。
&&& (五)建立考核奖励制度
&&& 从2011年起,建立审计信息化建设年度考核制度。一是要将计算机审计项目列入年度审计计划,2011年落实一批实施项目进行计算机审计试点,快速积累经验,同时要积极组织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绩效考核等工作。二是将审计信息化建设业绩考核列入对各科室、中心考核的主要内容,通过业绩检查、考核,树立典型,激励先进,推动全局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三是将计算机审计项目质量列入审计项目年度评优考核范围,通过检查考核评比,促进提高计算机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最新公告:目前,本站已经取得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音像制品许可证,协助杂志社进行初步审稿、征稿工作。咨询:400-675-1600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工程审计信息化的问题及措施
定制原创材料,由写作老师24小时内创作完成,仅供客户你一人参考学习,无后顾之忧。发表论文
根据客户的需要,将论文发表在指定类别的期刊,只收50%定金,确定发表通过后再付余款。加入会员
申请成为本站会员,可以享受经理回访等更17项优惠服务,更可以固定你喜欢的写作老师。
一、湘钢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湘钢作为一家大型国有冶金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早、投入大,围绕生产经营已经建立了各类高效的信息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的“OA系统”,决策支持层面的“综合管理平台”,“BI”、“日成本分析”系统等,依托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陆续建立了“商务平台”、“资金”、“EAM”、“销售”、“能源监控”、“OMS”、“路企直通”、“技防”等管理系统,有力的支持了公司的生产经营。但业务的信息化程度还不高,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审计办公自动化、日清系统及各类工具软件的使用,未形成真正的审计信息化体系。工程审计使用的工具软件主要包括:Excel、Word、“神机妙算”和“广联达”等算量计价软件。各类工程审计、审核数据分散在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审计人员的个人、纸质记录中,不能实现数据汇总、分析、提炼,不利于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向先进水平看齐。总之,湘钢现有的信息化建设为审计业务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工程审计业务信息化的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如何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
二、湘钢工程审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目前,湘钢的工程审计是以工程造价审计为重点的事后审计。近年来,随着工程管理事前、事中控制意识的提高,“跟踪审计”、“项目审计”、“竣工财务决算审计”也逐渐成为工程审计工作的着力点。不论事前、事中、事后工程审计,在信息化过程中都面临如下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标准
现有的工程造价定额种类多、专业性强,从事工程审计的人员很难将各类定额一一掌握。另外,非标项目的定价、价格的收集和统一等难题也困扰着审计人员。
(二)信息不对称
在工程审计工作过程中,建设单位、审计机构和工程参与各方缺乏统一的信息目录,信息交换体系还没有形成,信息共享性差,容易导致以一台计算机成为一个信息孤岛。在工程审计全过程中,审计信息的不对称严重影响了工程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资料来源渠道
有限工程审计过程中,信息的收集非常重要,取得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审计决策。目前,工程审计工作大多数还停留在手工阶段,审计过程中的、图纸、变更、签证等多为纸质文档。信息的查找渠道曲折且过程繁琐,信息收集的结果容易失真。
(四)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
按照国际惯例,从事工程造价咨询(工程审计是其发展的分支)的专业人员应该以工程技术为基础,兼有、法律、管理、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目前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没有严格的知识体系限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难以达到这一要求,总体执业水平存在个体差异。
三、湘钢工程审计信息化解决思路
湘钢是一个集团化冶金企业,子公司分散在不同地区,最远的子公司在广东省阳春市。进行工程审计信息化的规划时,应当考虑工程审计业务管理的整体需求,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企业工程审计业务流程尚待理顺,上下级信息沟通不快捷的情况下,应当先行统一标准、构筑工程审计管理系统,实现审计资源内部共享。在对工程审计业务有了统一管理后,开展审计信息门户、工程审计窗口的建设;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建设核心数据库,开展对数据的再分析和利用;进而加强现场辅助系统建设,尝试开展在线审计,对被审计数据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工程审计的准确性。
(一)构筑工程审计管理系统
统一标准,编制建设单位、审计机构和工程参与各方统一的信息目录,搭建协同平台;按照“建用结合”的原则,构筑与公司其他管理系统相连接的工程审计管理系统,形成信息交换体系。以项目建设单位为管理对象,以项目实施过程为审计管理点,实现立项评估―概算审计―招投标审计―项目动态跟踪审计―单项工程结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的处理流程。同时针对每一个阶段的审计内容及性质,采取不同的工作流,对业务进行管理。通过信息的共享和工作流机制的应用,使得工程审计业务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转化,促进审计成果运用,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消除工程审计执业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从2003年开始,国家颁布、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并在2008年、2013年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其责任划分更为明确、操作性更强,为“编制信息目录、搭建协作平台、建立工程造价数据库”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标准。
(二)建设审计信息门户、工程审计窗口
随着企业工程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审计手段的逐渐丰富,审计成果的日益累计,迫切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供审计人员研究、学习、交流和拓展。从企业角度来讲,门户网站的工程审计窗口可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搜索、访问和分析功能,帮助审计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绩效。
(三)建立核心数据库
建立“工程审计数据库”,是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审计立足于数据,数据是审计发挥建设性和参谋性作用的依据。当前工程审计工作获取的数据类型主要有三大类:工程审计领域所涉及的法规资料、财务数据、造价信息。
1、法规资料库
组织力量,分层次、分门类收集整理工程审计领域所涉及的法规资料,推动法规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借助审计管理系统,完善法规库的查询、检索功能,并及时维护、更新。
2、财务数据库
在现有公司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发、集成审计功能模块,实现自动导出与工程项目对应的财务数据,分析“同类工程的技术参数与造价、甲供材料财务数据与造价、资金支付财务数据与施工进度”之间的关系,为建立、验证本地区的工程造价指数、项目投资估算的数学模型等打下基础。
3、工程造价信息库
随着工程审计业务由单纯的“工程造价审计”向“跟踪审计”、“项目投资审计”、“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拓展,资料的积累越来越丰富,可构建“、装饰、安装、市政、园林”等专业的综合单价数据库;将历年、历次已完工程造价资料存储起来,可归纳、提炼出冶金企业的施工定额、本地区的工程造价指数、项目投资估算的数学模型等,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对标,发现偏差,进行分析;同时,可对各专业造价信息进行趋势及关联分析,从技术经济的角度优化工程管理,实现科学决策。
(四)实现在线工程审计
实现在线工程审计的目标是:开发先进的工程审计软件,在全面审计基础之上着重于监督、分析功能,并以企业健全化、管理规范化、决策科学化为基准点,建立相应工程审计监督指标,并据此进行数据抽样分析,实现相关业务持续在线审计监督。在能够获取的原始数据基础上,提炼出工程审计经验模型;建立指标报警的因素分析、综合判定,实现疑点预警,逐步建立、完善在线工程审计预警指标体系,实现自动的风险监控,从而最大限度地解放工程审计人员劳动力。
(五)完善人员知识结构
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工程审计事业的发展只有依靠科技和人才。在信息化大潮中,工程审计人员要主动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努力掌握信息技术;审计机构应该培养、引进专业人才,为提升审计能力和水平奠定基础。
总体而言,为了全面履行审计的法定职责,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湘钢已在电子采购平台、外委检修管理系统(OMS系统)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尝试建立了审计管理接入端口、在线审批职责等,应用效果良好。然而,企业工程审计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既涉及技术性层面,也涉及管理机制,如何开展全面、连续、智能的工程审计,有效地提示风险、进行审计预警,仍是当前面临的难题,有待进一步的摸索。作者:冯彦 单位: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工程审计信息化的问题及措施责任编辑:陈老师&&&&阅读:人次
本文永久链接: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没有了
按栏目筛选
工程审计论文热门范文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工程审计论文相关文章信息化建设审计初探
<td align="right"
当前位置:
信息化建设审计初探
(审计署南京办)
【时间:】 字号:
&&&&&&&&&&《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将加大国家信息化建设情况的审计力度作为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并提出了创新计算机审计的形式和内容,积极开展对国家信息化政策执行、规划实施和工程建设的审计监督的要求。如何突破传统计算机审计工作模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信息化建设的审计内容、方式和方法,是计算机审计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一、信息化建设审计意义&&&&(一)信息化建设审计是政府审计的法定职责。据相关资料记载,2008年中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已达1.49万亿元,占当年全国GDP的5%,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以国有资本和财政资金出资建设的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等信息化工程项目更是占据了其中重要份额。当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主要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国有电信运营商投资建设,以“十二金”为代表的电子政务系统工程则主要以政府为主导出资建设。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具有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企业的财务收支,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的职责。因此,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国有资本和财政资金的投入及其效果的真实、合法、效益开展审计,是政府审计责无旁贷的责任。&&&&(二)信息化建设审计是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当今世界,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开展信息化建设审计,通过对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促进提高信息化资金的使用效益,提升政府信息化管理水平,改善公共信息服务质量,是审计从经济和社会层面服务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三)信息化建设审计是计算机审计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计算机审计作为一种辅助审计手段,主要侧重于数据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而对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关注较少。随着数据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的日渐成熟,如何突破传统的计算机审计思维定势,拓展计算机审计的领域和范围,是计算机审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审计的出现,不但可以弥补目前信息化建设项目无人审计、无人能审的空白,也会进一步拓展计算机审计的领域和范围。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审计,将信息系统控制审计与信息系统建设审计相结合,不但可以规范信息化建设程序,也会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率和效果。因此,开展信息化建设审计既是国家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计算机审计深入发展的必然选择。&&&&(四)信息化建设审计能够促进计算机审计和业务审计的进一步融合。与常规的计算机审计工作主要侧重于数据分析、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不同,信息化建设审计更关注项目建设程序、资金使用情况的合规合理性。上述工作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知识,也要深入了解财政财务收支、工程建设等领域的业务审计知识。另外,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审计,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审计和建成后的效益审计合二为一,将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经济性和效益性。因此,信息化建设审计在拓展计算机审计领域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强化计算机审计与业务审计工作的融合。&&&&&&&&二、信息化建设审计主要内容与方法&&&&作为新生事物的信息化建设审计,在目前的审计实践中尚难觅系统的参考资料。信息化建设审计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实践中应该如何操作,是开展信息化审计必须要探讨的问题。&&&&(一)&关注项目的规划及落实情况。科学的规划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而规划的具体落实则是项目成败的关键,信息化建设项目也不例外。&&&&2002年,我国出台了首个国家信息化专项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近年来,各地也根据自身特点单独或在五年规划中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专门规划,部分省市还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规划了一批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这些规划是否科学,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原先的规划具体执行,是信息化建设审计首先要关注的内容。&&&&因此,审计实践中可以关注规划制定的科学性以及规划的落实情况。审计过程中,通过调查规划是否科学论证,项目可研是否充分审查,由此发现可能存在的项目重复建设、投资规模无法控制、进展缓慢等现象,最终引发规划难以有效落实、项目难以整体推进等问题。&&&&(二)关注政策的制定和项目的审批、建设和监督情况。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如果只有好的规划,而缺乏良好的制度约束做保障,那么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研究发现,国内至今尚没有形成一套具有全面指导意义的信息化建设法规,仅有的少量政策还多为行业政策,且集中于电子政务工程方面。法规缺失不但使建设部门无法可依,监管部门也面临问题无法定性的窘境,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影响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信息化项目的审批职责不清也是项目缺乏有效监督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职责目前已经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调整至工业与信息化部,部分地方也相应将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核职责调整至信息化主管部门。但《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电子政务工程由同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批,由此导致各地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发展改革部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同时审核项目的情况存在。&&&&制度缺失和政府部门的职责不清常常导致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存在多头管理和“谁都不理”的情况。因此,审计中可以关注信息化政策制定和执行是否到位,项目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了审批、核准,以及由于项目建设监管不到位而造成的违反基本建设程序、随意变更建设内容、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三)关注项目的实施效果。国家投入巨资进行信息化建设,建成后的效果当然也是审计机关要回答的问题之一。&&&&研究发现,我国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大量存在重投资、轻管理,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建设单位投入大量资金采购高档软硬件设备,尤其是硬件设备,但设备资源往往得不到充分利用;建成运行的信息系统也往往由于行政、管理和技术上的种种原因,在统一性、开放性和交互性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难以实现系统最初设计的要求,项目投资效益较难充分发挥,而上述问题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尤为突出。&&&&因此,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审计也是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审计中通过关注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实际利用情况,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整合效果,比较系统设计与系统功能,以发现系统建设中存在的设备闲置、系统利用率低下、“信息孤岛”、系统功能缺陷等问题。&&&&&&&&&三、信息化建设审计的深化与拓展&&&&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快速发展,而信息化建设审计必将紧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而快速发展。为此,在今后的审计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深化并拓展信息化建设审计工作:&&&&一是加大信息化建设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的有机结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信息应用服务,一个信息系统的好坏,除了软硬件性能外,更与信息系统的应用密切相关。因此,在对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审计过程中,应发挥计算机审计的固有优势,将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应用控制审计等内容也纳入审计范围。通过将信息化建设审计与信息系统审计相结合,不仅关注项目建设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也关注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样就可以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做出更加客观的综合评价。&&&&二是深入探索信息系统造价审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系统的价格变动频繁,从而给信息系统造价审核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尤其是定制软件价格的审核至今尚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笔者认为,对于硬件和商品软件的价格,可以参考建筑行业的做法,由权威行业管理机构定期发布相同配置的同类产品的基准参考价格,以供造价审核时参考。对于定制软件,可以在深入了解系统功能点的基础上,参考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于2009年制定的《中国软件行业软件工程定额标准(试行)》,在此基础上对软件成本做出合理估算,从而结束目前市场上定制软件漫天要价的混乱局面。&&&&三是进一步拓展信息化建设审计的范围。长期以来,人们对政府信息化的认识大多局限于电子政务工程。电子政务工程确实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但除此之外,国有资本投资建设的信息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信息化,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信息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也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上述信息化建设项目开展审计,必然成为信息化建设审计范围拓展的重要方向。(马社亮&&张颖)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办公厅  技术支持: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 审计署总机:010-  网站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金中都南街17号(邮编:100073) 备案编号:京ICP备号  建议使用分辨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资采购审计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