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趋势在全世界也是相当发达,为什么在GDP占比很低

中国的第三产业在全世界也是相当发达,为什么在GDP占比很低? - 知乎89被浏览18204分享邀请回答2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以前没有想到苏州的工业占GDP比重这么巨大,快接近60%了,估计苏州的工业总产值非常巨大
一般发达的城市体系,都是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高,第三产业占比越低,表明经济结构越不健康
全国最发达的香港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94%,没有农业
而香港的邻居深圳,三产比重也在60%以上,也没有农业
其中 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南京武汉杭州7个城市第三产业占城市GDP比重超过50%,经济结构比较健康
20大经济强市几个畸形占比
1、重庆,农业占比接近10%比例,以一个直辖市来看,经济结构不健康
2、苏州郑州佛山唐山四个地级市,工业占比接近或者超过60%,表明整个城市GDP在靠工业,难道工厂很多?
3、北京三产异常发达,工业较弱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3-02-20 18:26
也许苏州一直不被当成一线城市,不仅仅是因为县域经济结构,更多的反映在三产比重较小,远逊于工业
虽然苏州的确很发达,但是给外省印象终究南京要强一些,气场方面也是
发表于:13-02-20 18:42
北京的工业现在极强。他的三产比重高是因为是北京。请放心不会把国有银行总部放到你南京。比重并不说明什么,根本是你的第三产业总量有多少。现在拿比重来说事还为时过早,深圳前几年也是个苏州。
发表于:13-02-20 18:45
以下是引用 第3楼 @满足无价 的话:
北京的工业现在极强。他的三产比重高是因为是北京。请放心不会把国有银行总部放到你南京。比重并不说明什么,根本是你的第三产业总量有多少。现在拿比重来说事还为时过早,深圳前几年也是个苏州。...
我记得深圳一直在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第三产业 和香港接轨的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没看出苏州官方在调整三大产业占比额
发表于:13-02-20 18:47
德国的很多强势地区都是制造业比重大。每个地区城市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定位。中国必须有制造业的大佬。美国、日本和德国都有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和地区。
发表于:13-02-20 18:50
以下是引用 第5楼 @满足无价 的话:
德国的很多强势地区都是制造业比重大。每个地区城市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定位。中国必须有制造业的大佬。美国、日本和德国都有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和地区。...
所以德国没有一个能比肩巴黎伦敦东京的一线城市
发表于:13-02-20 18:50
以下是引用 第5楼 @满足无价 的话:
德国的很多强势地区都是制造业比重大。每个地区城市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定位。中国必须有制造业的大佬。美国、日本和德国都有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和地区。...
&&& 人家德国是原创,苏州是为别人贴牌打工,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哦呵呵呵呵呵
发表于:13-02-20 18:51
深圳提出二次创业在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正好借了房地产迅猛发展这个机会。国内几大房产大佬总部都在深圳,当然在资本运作上很强大。再有深圳有政策支持金融业,苏州没有证券交易所。没有可比性。对这个我很了解。
发表于:13-02-20 18:54
我们需要东京那样的城市吗?德国的经济不发达吗?生活质量不高吗?
发表于:13-02-20 18:55
以下是引用 第9楼 @满足无价 的话:
我们需要东京那样的城市吗?德国的经济不发达吗?生活质量不高吗?...
德国没有大城市啊 东京纽约毕竟能有个聚合力量
难道苏州不想和南京一起成为一线城市 成为双核吗?很多城市都是以一线而奋斗的
发表于:13-02-20 18:56
南京人内心的优越感来自对农民、小商人和自由职业者的歧视,因为他们很多是官本位体制下的受益者,他们可以在办公室里轻轻松松高消费和买大房子,在他们眼里除了权力什么都不是,没权势的人什么也得不到。但是邓小平还是伟大的,在苏南一带先富起来的人当中很多都是他们眼里的泥腿子和臭苦力。如同早先一些老苏州自命不凡看不起农民一样,今天他们已经被事实改造过来了。苏州已经被很多有见识有思想的人评价为中国仅次于深圳的第二个城市和经济奇迹。不信你可以好好深入苏州的乡村和城市,如同很多台湾人所说,苏州地区是中国最现代化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发表于:13-02-20 18:57
你觉得生活在波恩这样的城市不是世界上最值得自豪和幸福的吗?
发表于:13-02-20 19:00
以下是引用 第12楼 @满足无价 的话:
你觉得生活在波恩这样的城市不是世界上最值得自豪和幸福的吗?...
可问题是 你拿德国举例根本就不能说明什么啊?因为德国三产占比跟日本一样高
达到70%以上
2007年,也就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一年,美国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2%、20.9%和77.9%。
  对此,陈宪表示,上海和美国的情况不同,上海三产比重远没有达到美国的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但是,他也表示,下一步上海发展服务业,不能简单弃置有发展潜力的制造业,靠制造业的萎缩来提高服务业的比例。
  他认为,德国、日本等经济大国的第三产业比重也很高(三产比重都约为69%),但二产依然受到重视(二产比重都约为30%,比美国高约10个百分点)。
发表于:13-02-20 19:00
你这种观点就是落后的第三世界价值观哈哈哈!你知道加拿大人进入上海市区说什么:第三世界都是这么拥挤和空气差。
发表于:13-02-20 19:02
以下是引用 第14楼 @满足无价 的话:
你这种观点就是落后的第三世界价值观哈哈哈!你知道加拿大人进入上海市区说什么:第三世界都是这么拥挤和空气差。...
你才是第三世界吧,第二世界的日本德国第三产业占比都是70%左右,二产约为30%,只有1-2%的农业
越是发达的地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越高 德国也是这样的
发表于:13-02-20 19:03
中国没有市场自由配置资源的环境,所谓三产发达地区都是政治中心,权力分配的资源。比如北京高于上海哈哈哈。你真的幼稚!
发表于:13-02-20 19:05
以下是引用 第16楼 @满足无价 的话:
中国没有市场自由配置资源的环境,所谓三产发达地区都是政治中心,权力分配的资源。比如北京高于上海哈哈哈。你真的幼稚!...
深圳不是吧?还有香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94%也不是吧
苏州确实需要调整三产结构比重,这个苏州官方也这样说的,不知道你反对个什么
发表于:13-02-20 19:07
中国现在还是御膳房经济,省会和政治中心的政府消费这快蛋糕地级市能吃到吗哈哈哈。你多大什么职业?
发表于:13-02-20 19:10
希望你在我这里能快些长大哈哈哈。第三世界观念就是认为都市就该是东京、纽约和巴黎。这是大误区。
发表于:13-02-20 19:10
省会城市占用了大量资源,所以不稀奇。
发表于:13-02-20 19:14
深圳你了解多少?它的权力资源超过上海。知道吗?你南京永远不可能有深圳的地位。
发表于:13-02-20 19:21
跟苏州人不用讲道理 他们听不进去的
发表于:13-02-20 19:37
是人家苏州工业太发达,一个是工业巨人,一个是工业侏儒,论绝对值苏州第三产业绝对不比南京差的
发表于:13-02-20 20:12
以下是引用 第23楼 @天目公子 的话:
是人家苏州工业太发达,一个是工业巨人,一个是工业侏儒,论绝对值苏州第三产业绝对不比南京差的...
也可以这样说,苏州总量大,所以产值也不低
发表于:13-02-20 20:23
以下是引用 第11楼 @满足无价 的话:
南京人内心的优越感来自对农民、小商人和自由职业者的歧视,因为他们很多是官本位体制下的受益者,他们可以在办公室里轻轻松松高消费和买大房子,在他们眼里除了权力什么都不是,没权势的人什么也得不到。但是邓小平还是伟大的,在苏南一带先富起来的人当中很多都是他们眼里的泥腿子和臭苦力。如同早先一些老苏州自命不凡看不起农民一样,今天他们已经被事实改造过来了。苏州已经被很多有见识有思想的人评价为中国仅次于深圳的第二...
台湾人到苏州可以找自信,来南京都焉了吓傻了。苏州现代化的感觉苏南最差。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b。&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发表于:13-02-20 20:29
&&[第2版 02-20 20:29]
以下是引用 第16楼 @满足无价 的话:
中国没有市场自由配置资源的环境,所谓三产发达地区都是政治中心,权力分配的资源。比如北京高于上海哈哈哈。你真的幼稚!...
你老婆一个村妇都知道二十一世纪了,还谈工业化多丢人。就你个二货不明白。
工业都向西部和东南亚转移了,苏州有多少关门的工厂?有多少你这种靠倒插门老婆养的失业工人?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b。&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发表于:13-02-20 21:57
南京第三产业产值比苏州少接近1000亿,你们在这里比较不丢人吗。
发表于:13-02-20 22:06
以下是引用 第17楼 @百湖江城欢迎您 的话:
以下是引用 第16楼 @满足无价 的话:中国没有市场自由配置资源的环境,所谓三产发达地区都是政治中心,权力分配的资源。比如北京高于上海哈哈哈。你真的幼稚!...深圳不是吧?还有香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94%也不是吧苏州确实需要调整三产结构比重,这个苏州官方也这样说的,不知道你反对个什么...
你和一个甩子吵来吵去的有意思吗、》?
发表于:13-02-20 22:07
你家第一产业1第二产业3第三产6
我家第一产业1第二产业7第三产业8
你们说谁强大,谁落后啊!南京人说我的6大于你的8哈哈哈。他妈教他的算。,你们懂个屁第三产业比重,你们的第三产业是欧美自由市场经济的第三产业吗?好好读完书再来显。
发表于:13-02-20 22:20
同一省份,拿省会城市和地级市比三产比重,地级市大多会吃亏!南京的第三产业而确实比较强,但同样丝毫没有放松对二产尤其是工业的关注。除了极少数城市以外,中国有多少城市会嫌自己的二产太厉害了?
发表于:13-02-20 22:24
以下是引用 第29楼 @满足无价 的话:
你家第一产业1第二产业3第三产6 我家第一产业1第二产业7第三产业8 你们说谁强大,谁落后啊!南京人说我的6大于你的8哈哈哈。他妈教他的算。,你们懂个屁第三产业比重,你们的第三产业是欧美自由市场经济的第三产业吗?好好读完书再来显。...
你个二货又分不清地区和市了吧
南京第一产业1第二产业3第三产6
苏州就是第一产业1第二产业1第三产业1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b。&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发表于:13-02-20 22:27
以下是引用 第29楼 @满足无价 的话:
你家第一产业1第二产业3第三产6 我家第一产业1第二产业7第三产业8 你们说谁强大,谁落后啊!南京人说我的6大于你的8哈哈哈。他妈教他的算。,你们懂个屁第三产业比重,你们的第三产业是欧美自由市场经济的第三产业吗?好好读完书再来显。...
几个县城代工厂几百万流水线工人几百万失地农民就强大了啊?你以为组织工农红军啊?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b。&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发表于:13-02-20 22:32
北京确实牛逼
安静地出生,安静地死去&
永远的南京,永远的南京人
发表于:13-02-20 22:50
以下是引用 第33楼 @hip 的话:
北京确实牛逼...
北京的经济现象最有争议。你们和他没什么可以比较的。
发表于:13-02-20 23:28
苏州的确工厂多
发表于:13-02-20 23:48
苏州很落后,不仅仅在城市规模上,人均收入,素质,教育,经济都领先于苏州~
发表于:13-02-20 23:52
苏州二产发达的结果就是34楼这样的河南安徽外码大量涌入苏州,并以苏州人自居来网络上吹嘘暂住地来掩饰自己自卑的农二心态。
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气、气象之宏伟
以及与与民族患难与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发表于:13-02-21 00:14
以下是引用 第37楼 @日月双悬 的话:
苏州二产发达的结果就是34楼这样的河南安徽外码大量涌入苏州,并以苏州人自居来网络上吹嘘暂住地来掩饰自己自卑的农二心态。...
我觉得你们都是屁眼没长正的80后,就知道什么三产,没二产就没人能活。
发表于:13-02-21 09:06
全国地级市市区GDP占地区比不足三成的,也就苏州这个大农村了.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b。&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发表于:13-02-21 09:26
苏州居然拿德国来比,看看德国的工业是什么,高附加值设计生产而不是苏州的拼装,懂不,两者是质的区别
发表于:13-02-21 10:16
以下是引用 第40楼 @anyingzhizi 的话:
苏州居然拿德国来比,看看德国的工业是什么,高附加值设计生产而不是苏州的拼装,懂不,两者是质的区别...
南京的三产又是什么的?反正傣妹啥的都算三产的
发表于:13-02-21 10:19
一个是发达的区域中心政经商业城市,一个是工业巨鳄有有可比性么,武汉高校林立,人才扎堆,居然选了你这样一个低智商的做代言!
发表于:13-02-21 10:22
以下是引用 第41楼 @逝`伤 的话:
以下是引用 第40楼 @anyingzhizi 的话:苏州居然拿德国来比,看看德国的工业是什么,高附加值设计生产而不是苏州的拼装,懂不,两者是质的区别...南京的三产又是什么的?反正傣妹啥的都算三产的...
越是无知的越是说话搞笑,南京的是区域总部,你苏州的是什么,XX电子厂XX客车厂居多吧,研究所数量跟无锡都没法比,更别跟南京比了,更何况南京零售业比苏州强,虽然有一部分是地理因素,但不得不说苏州1000多W人口就这点零售额充分说明苏州加工厂本质
发表于:13-02-21 10:31
南京和苏州之争永远也不会有结果,南京网友是站在城市的角度,苏州网友是站在农民的角度,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不可否认的是苏州农民在短期内是苏州最大的得益者,但长远看远不如高淳、溧水来的清新。
发表于:13-02-21 10:32
以下是引用 第41楼 @逝`伤 的话:
以下是引用 第40楼 @anyingzhizi 的话:苏州居然拿德国来比,看看德国的工业是什么,高附加值设计生产而不是苏州的拼装,懂不,两者是质的区别...南京的三产又是什么的?反正傣妹啥的都算三产的...
傣妹广场不是苏州观前街的地标嘛?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b。&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发表于:13-02-21 10:39
工业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这就是苏州人目前不知不觉表现出来的谬论。
发表于:13-02-21 10:45
以下是引用 第5楼 @满足无价 的话:
德国的很多强势地区都是制造业比重大。每个地区城市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定位。中国必须有制造业的大佬。美国、日本和德国都有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和地区。...
欧美制造业与苏州制造业的本质不同。一个是技术产业工人和大工业设备为主的制造业,一个是以民工和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加工型制造业。欧美发达国家一般都会考虑把相对低端一些的加工型制造业放到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等低成本因素的人口大国和地区。
发表于:13-02-21 10:50
中国现阶段的正常现在。因为市场主要也在我们这里,是市场合理的分配和选择。苏州的制造业是整个国家的环境所定。要真正政体改革后才会有实质的变化。那时省城就什么都不是了。毕竟基本需求生产还是需要的。就是刚需。
发表于:13-02-21 10:56
以下是引用 第48楼 @满足无价 的话:
中国现阶段的正常现在。因为市场主要也在我们这里,是市场合理的分配和选择。苏州的制造业是整个国家的环境所定。要真正政体改革后才会有实质的变化。那时省城就什么都不是了。毕竟基本需求生产还是需要的。就是刚需。...
恭喜你说到点子上了,这就是差别,苏州没了加工厂就不是苏州了,南京没了省政府、军区、高校也就
不是南京了,无高低贵贱之分,分工不同而已,就像俺菜农和粮农一样,呵呵。
发表于:13-02-21 10:58
以下是引用 第49楼 @城东老菜农 的话:
以下是引用 第48楼 @满足无价 的话: 中国现阶段的正常现在。因为市场主要也在我们这里,是市场合理的分配和选择。苏州的制造业是整个国家的环境所定。要真正政体改革后才会有实质的变化。那时省城就什么都不是了。毕竟基本需求生产还是需要的。就是刚需。...
恭喜你说到点子上了,这就是差别,苏州没了加工厂就不是苏州了,南京没了省政府、军区、高校也就 不是南京了,无高低贵贱之分,分工不同而已,就像俺菜农和粮...
南京的地位是行政行为所致,不是市场选择。
共2页 到第页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别太在乎GDP增速,能生活得更幸福就好_网易财经
别太在乎GDP增速,能生活得更幸福就好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别太在乎GDP增速,能生活得更幸福就好)
我们正处在人类有史以来生产能力最强、财富总量最高的时候,每年的全球产出都在净增长。可是人们的幸福快乐似乎并没有因之而增,甚至有弱化恶化之势。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原因是,经济虽然仍在增长,但大大下降。国际组织10月19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最新报告指出,英国脱欧导致的经济、政治和制度的不确定性,使世界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上升,预计今年、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分别为3.1%、3.4%。请看十年前的数字&&2004年全球增长4.9%,2005年增长4.5%,2006年增长5.1%,2007年增长5%&&增速明显下了一个台阶。
全球增长下台阶之后,就是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2010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今天来看,&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就业危机-社会危机-国家危机-地缘政治危机&是一个次第展开的大脉络,全球始终没有摆脱阴霾。中国虽然是全球增长领头羊,也难逃大势影响,从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增长率一路向下。顺带说一句,民粹主义、孤立主义、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和强势领导人的崛起,都是经济社会危机的副产品。
人们的幸福感弱化的另一个原因,是贫富分化会带来相对的&被剥夺感&。人们往往不满足于自己状况的绝对改善,而会和别人进行相对比较。比如,按照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的最新说法,现在中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经达到33平方米以上,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7平方米以上。请对比一下,1978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6.7和8.1,1988年是13和16.6,1998年是18.66和23.3,2008年是28.3和32.4。改善是惊人的,但人们还是不快乐,特别是发现谁谁早买、多买了房子,并因此多长出来几百上千万元的&财富&。
增速下降不快乐,贫富分化不快乐,这是我们的两个不快乐的根源。
在这篇文章里,我会换一个角度,针对&增速下行,是不是一定意味着幸福快乐的下降&,给出一些观察与思考。关于贫富分化,我会另外写一篇文章。
有些GDP的下降,会让人更开心
10月24日我主持爱奇艺的&大头圆桌会&节目,见到了老朋友,他们一家四口现在全都在波士顿读书。老潘和张欣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读一个项目,两个孩子都在名校安多福。老潘说白天上课,下午学英语,晚上做作业,还要当接待站接待国内来的朋友,比做生意还累。
老潘在节目里说了好几次,人要好好锻炼身体,不要靠吃药、做手术维持健康。&科技在进步,比如很多手术是无痛的,做一次增加一次,但是因为无痛你就愿意做吗?&他还说很多建设都是拆了建、建了拆,每一次都创造GDP,但毫无必要。
当晚我飞到北京,第二天见到正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培训班学习的一个老乡。他跟我分享了县委书记们的生活现状,其中一条就是几乎不在外边吃饭应酬,更不要说唱歌桑拿了。
类似这样的方面还有很多,比如对污染严重企业的关停。以往存在的某些经济活动正在式微,这会导致GDP的下降,但会让人生活得更健康,环境也更好。
有些GDP很难统计,但创造了很大价值
我在&大头圆桌会&上还见到了摩拜单车(Mobike)的创始人王晓峰,他以前是uber上海的总经理,离职后创建了智能化的摩拜单车,满足城市里短途出行的需求。大量的出行其实都是3到5公里以内的,如果能够改骑自行车,方便,省地方,同时零碳。他们把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和自行车结合起来,创出了一个新模式。只要登陆App,就可以搜寻到停在最近的摩拜单车,按照半小时1块钱或者5毛钱的价格,扫码即走,随骑随停。
不少人质疑摩拜单车将来怎么盈利,王晓峰说,他相信只要能够真正解决社会的痛点和问题,一定会有商业模式。目前靠分时租赁的价格肯定挣不了钱,即使考虑到活用299元的保证金也很难挣钱(随时可退)。
现在让我们比较一下,如果像以前那样,将共享单车作为&政府工程&会怎么做?层层下令建停车位,采购单车,政府宣传为老百姓办实事,很浩大,GDP上去了,但后来就是不了了之。而摩拜单车是由风险投资来投,光一个智能锁就研究开发了半年,里面有很多knowhow,不用政府出一分钱,已经有上百万人次骑行,大家爱骑。
为百万人创造了出行方便这种价值的摩拜单车,你怎么计算它的GDP?
免费应用不创造GDP,但让生活更方便了
我们的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免费应用。一个公司的服务,越是能够被更多人免费使用,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就越高,从谷歌、脸谱到腾讯、阿里都是这样。
可是GDP是按照市场交易的价格来衡量的。一个杯子卖5块钱,2个杯子就创造了10元的GDP。免费不创造GDP。腾讯、阿里的年收入够大了,都已过了千亿,但按照收入规模,都进入不了中国50强(注:按照《财富》杂志2016年中国500强排行榜,腾讯排57位,阿里排62位)。
因为免费应用的普遍化,我们的生活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方便了许多,而这个过程也在消解很多原来的中间环节,因此减少了这部分供给所带来的GDP。也就是说,那些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价值,没有计入GDP,GDP不因此而增长,而相对落后的供给方式的消失,反而使GDP减少了。实体经济时代设计的衡量经济价值的统计方式,今天充满了在判断上的无力感。
我在20多年前就写过关于&社会成本&(social cost)的文章,社会成本是指企按照业成本原则不会计入、但由社会来承担代价的那种成本,比如污染。今天,大量的免费应用几乎已经遍布于我们的社交、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我觉得这是一种&社会收益&(social benefit),而且非常民主化。不是人人都买得起书,能去图书馆,但移动互联时代让人人都有条件接入平坦的世界。这种社会利益的增加和对个人的赋能作用,传统的GDP计算方法怎么去衡量呢?
有些消费和投资投向境外了,但表明中国人活得更好了
GDP衡量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间内的生产成果,GDP的D,Domestic,是国内、境内的意思。一旦国民出境投资和消费,这些活动的成果就会计入别的经济体的GDP,而不计入本国的GDP。
按照国家旅游局的公报,去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1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9.0%;出境旅游花费10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6%。
按照商务部数据,2015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约1.2万亿元。中国游客被称为&行走的钱包&,而随着海淘兴起,不&行走&现在也能当&钱包&。一项关于奢侈品消费的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达1168亿美元,买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其中910亿美元在国外发生。
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有52.37万人出国留学,同比增长13.9%,其中国家公派2.59万人,单位公派1.60万人,自费留学48.18万人。中国出国留学的自费比例高达92%。
再说说投资。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创下1180.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7%,&十二五&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是&十一五&期间的2.3倍。201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首次超过万亿美元大关。
这些消费和投资都投到境外了,变成了境外的GDP,但恰恰说明中国人过得更好了,中国企业更有实力了。也许用不了多久,中国的GNP(国民生产总值)会超过GDP(国内生产总值)。
服务型经济中GDP会被漏算更多,但服务业会创造更多机会
在中国的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高,去年占GDP的比重达到50.5%,这是第三产业GDP占比首次过半。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相比有一些很不同的特点,第二产业以制造业和规模以上企业为主,容易统计,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多,中小微企业多,市场主体经常增减,服务方式非常多样化,在全世界的GDP统计中都是一个难题。
前两年,英国、意大利已经把一些特殊行业或特色行业(如红灯区里的交易)纳入GDP统计,因为你无法否认它们确实代表了一些经济活动。美国的GDP统计也做了调整,把政府、企业和非盈利机构的研发费用支出,以及有关娱乐、文学及艺术原创的支出,都作为固定投资进行统计。以前研发只被算作经营成本,比如苹果公司,它的终端产品的增加值被计入GDP,但研发支出没有算入。如果计入研发,以2007年为例,可使美国GDP增加2%左右。
中国的服务业在以前相对滞后,目前则快速增长,但由于GDP统计原则是计算当年的新增产值,而且要以市场交易价格为依据,所以很难涵盖广泛的家庭经济活动(比如保姆、园艺、家教等到家服务)、非正规经济活动(不仅是指特种行业,也包括大量无证经营的商业活动,点对点无须开具发票的服务)。这方面的活动当然一直都存在,但今天和昨天比无疑增加了很多,主要是人们越来越习惯服务外包。
越多的服务外包,就会创造越多的工作机会,有固定工时的,也有零工的,难以像以前计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那样简单和方便。
新经济是&个人本位时代&,这方面的GDP统计还很不到位
市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力量,非国有经济创造了新增就业的95%以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共享众创、平台经济等等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主要是私企和个体工商户)。
个人走出&单位&,自主负责,就成了经济主体。这样一种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笼子式的统计思维是无法适应的。
都说中国经济差,可是看看飞机场的火爆程度,又觉得不是那么回事。那些搭乘飞机去谈生意、做项目的人,很多都是新的市场主体。我创业一年,已经飞出了东航、国航两张金卡。这都是新增的经济活动,但很可能都不在传统的、以法人单位为主要对象的GDP统计中。
2014年9月,我在《第一财经日报》写过一篇文章《用5年时间实现市场主体过亿》,那时中国的市场主体是6000多万。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新闻发言人10月17日的发言,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新登记市场主体1211.9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3.7%,平均每天新登记超过4万户。目前全国各类市场主体达到8371.6万户。两年前我的预测离实现之日真的不远了。
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占大头(户均人数2.8人),但新设企业也不少,今年前三季度新设企业为401万户(户均人数7.7人),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46万户。虽然每天歇业的也有四五千户,但每天净增1万户企业,这种活力放在全世界看仍是首屈一指的。而且新增企业有相当比例都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在这浩浩荡荡的个体经济洪流中,固然有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基因工程等高大上的东西,也有开网约车的,美甲的,当网红的,做自媒体的,帮小公司做账的,当健身教练的,炒几道拿手家乡菜做外卖的,出租客栈的,在农村搞有机农业的,画卡通游戏的,帮宠物治病的。这些&零工经济&里的交易是弹性灵活的,同时和以前有一个很大不同,就是他们能够和一些大平台合作,例如BAT、微博、美团、视音频网站,等等。个体和平台一起成就很多新的&合体组织&,比如几个人、十几二十个人的自媒体的收入利润可能超过办了N年有几百人的传统报纸。
传统的GDP采样与核算,很难覆盖这些更多是服务性行业的新型组织和零工个人。如果服务经济规模越来越大,那GDP核算的误差就会越大。
多说一句,正是由于&个体本位时代&的来临,如同万千细流奔涌,创造了更多渠道,所以虽然中国GDP增速不断下行,城镇失业率并没有提高。
存量资产的优化能创造很大价值,但提供的GDP未必很多
GDP是一个流量的概念,计算的是当年的新增价值,它不衡量流量变成存量后的效果。
我多次说过中国GDP产出的代价问题,按照今年7月发布的第65版《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中国能源消费占全球的23%和全球净增长的34%,而中国GDP占全球的15%,也就是说,中国的消耗更多。就好比一辆车子,只算速度,不考虑油耗。
如果我们的整个增长更多回到以人为本、注重人民的幸福体验的出发点,那么就应该更关注绿色发展的问题,改善民生的问题,上学、就医的问题。如果不把民生的保障问题解决好,GDP增长再快,人民的幸福感也提不上去。
幸福快乐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专业的管理和内涵的优化。
10月份从23日到29日,我坐了5班飞机,全部晚点还有一次取消,情况最好的也迟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中国的机场之大之新世界无双,让旅客走路之多晚点之严重,也很突出。当年中国民航CAAC就被说成是China Airlines always cancelled(中国民航总是取消)。
每当晚点和取消航班,旅客和机场、航空公司交涉的时候,我就在想,当然有不可抗力,但为什么预案、沟通这么差,服务这么不专业?
27号晚CA1857取消,改为第二天7点半飞,航班也改成CA185s,s是英文字母。第二天,我在国航柜台更换登机牌,到安检口却通不过,说我是国际航班,不能走。折腾两次,那边行这边不行,最后要国航柜员离席过来看,发现安检柜员输入的是185,不知道输入s。
消费者和用户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是服务方的专业主义的问题。我很担心各行各业在花大力气抓政治政风的时候,忽视从专业角度去点点滴滴提高服务质量。这样下去,各种隐忧会非常多。中国应该大力倡导&专业主义的市场经济&!
中国的GDP是世界第二,年年增速也远超发达经济体,但是GDP转化为社会存量资产和财富之后,能不能运营好,有效率,满足顾客体验,这是很大的问题。一场大雨就让一个城市露原形,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存量的优化是要花心思、耐心、点点滴滴去努力的,但是不像盖个新玩意那么能创造GDP和政绩。
在中国经济的总量已经这么大、增量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对增速下行那么在意,反而要认真想一个问题:这么大的GDP,这么高的增速,为什么人民的幸福感、安定感还是不够?
最后,让我简单总结一下最近的这些观察和思考:
1.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出现很多新现象、新特征。符合人本主义方向的、而不是大兴土木的市场经济在兴起,科技人本主义、网络人本主义在兴起,这都需要有新的眼光去认识和理解。
2.传统的GDP考核和评价有很大局限性。它不能刻画中国新变化的正面意义,而强化了所谓&下行&的压力,由此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刺激,比如房地产。这种刺激对GDP有些拉动作用,但资产泡沫化、财富分化恰恰使得人们的幸福感更差。
3.如果整个经济是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方向的,是使人们生活得更方便、更健康、更积极、更创新、环境更友好的,我们大可不必对中国经济那么担心。很多&下行&是统计滞后和不完善的问题。旧经济的下行,本身就是改革希望达到的方向。如果不是贯彻以人为本,而是搞硬刺激,统计数据再好,也是在给未来种下苦果。重要的不是产业政策问题,是人的问题,是如何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福祉感的问题。
4.为什么一定要控制资产泡沫?因为它不是真正的新东西、好东西,而是表面浮华、实则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心理焦虑、不平衡、被剥夺、无希望等等感受的&定时炸弹&。
中国经济有很多问题,但是,从一个不间断的观察者、提问者的角度,我看到的主流是,中国人创造和享受的正向价值在不断提高。旧经济在消解,这部分被记录在GDP下行中;新经济在崛起,并增加人的福祉,这部分没有被充分核算。旧思维让我们增加了本不应有的焦虑,并恶化了对经济和消费的预期,从而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这就是我的主要判断。
问题需要正视,但也需要客观冷静地审视,并从时代的进步中汲取力量和信心。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第三产业与发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