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和经济效益怎么平衡 马克思

2.电影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影片.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该片的成功不是孤立的.而是2003年开始的电影产业化改革的必然成果.这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2.电影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影片.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该片的成功不是孤立的.而是2003年开始的电影产业化改革的必然成果.这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B.电影产业只要注重社会效益就可以获得经济效益 C.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D.电影产业化改革离不开宏观调控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所倡导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德]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 &&&&&&&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 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所欲达到的目的。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的反孔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 孔子学院是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基本任务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下图1是A国孔子学院(堂)分布图,下图2是A国局部地区河流分布示意图。
(4)图1中,孔子学院(堂)集中分布在A国的_________地区。分析形成该分布特点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5)A国孔子学院(堂)拟在图2所示区域的某条河流举办活动以弘扬中国文化,概述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6)近年来,中国电影业推出了众多以儒家文化为主题的影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如《孔子》在短短40天的贺岁档期,票房收入过亿元,助推了“国学热”。说明下表列举的相关因素促进电影业发展的经济学道理。 表
经济学道理
儒家文化备受关注
例:社会的文化需求引导电影业挖掘儒家 文化元素,推出适销对路产品,促进电影业的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长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影业
与国外开展电影技术合作
(7)根据材料,运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说明对待孔子思想的正确态度。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注意的问题,而且是僭取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个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任何委员会或参议院的权力。——引自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材料二& 恩格斯说:“由单个企业所经营的生产……已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停止了。”——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材料三& 罗斯福睿智地指出:“这一切都要求我们重新评价和核定原有的价值观念……从前那些大投机商和金融寡头们只要开发或建设什么,我们就什么都给他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任务不是开发自然资源,或者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而平衡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剩余产品开辟国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开明管理的政治时代已经到来。”——引自大型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美国》解说词材料四& 斯大林在1926年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最统一最集中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按计划进行的。“——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的部分论述》材料五&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阅后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概括亚当·斯密、恩格斯、罗斯福、斯大林、邓小平的经济主张或观点。(10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时代、电气时代、20世纪30年代、二战后以上观点的应用及其影响。(25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你从中得到有哪些重要启示?(2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注意的问题,而且是僭取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个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任何委员会或参议院的权力。——引自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材料二 恩格斯说:“由单个企业所经营的生产……已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停止了。”——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材料三 罗斯福睿智地指出:“这一切都要求我们重新评价和核定原有的价值观念……从前那些大投机商和金融寡头们只要开发或建设什么,我们就什么都给他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任务不是开发自然资源,或者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而平衡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剩余产品开辟国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开明管理的政治时代已经到来。”——引自大型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美国》解说词材料四 斯大林在1926年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最统一最集中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按计划进行的。“——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的部分论述》材料五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阅后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概括亚当·斯密、恩格斯、罗斯福、斯大林、邓小平的经济主张或观点。(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时代、电气时代、20世纪30年代、二战后以上观点的应用及其影响。(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你从中得到有哪些重要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注意的问题,而且是僭取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个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任何委员会或参议院的权力。
——引自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
  材料二:恩格斯说:“由单个企业所经营的生产……已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停止了。”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
  材料三:罗斯福睿智地指出:“这一切都要求我们重新评价和核定原有的价值观念……从前那些大投机商和金融寡头们只要开发或建设什么,我们就什么都给他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任务不是开发自然资源,或者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而平衡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剩余产品开辟国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开明管理的政治时代已经到来。”
——引自大型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美国》解说词
  材料四:斯大林在1926年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最统一最集中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按计划进行的。“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的部分论述》
  材料五: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阅后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概括亚当·斯密、恩格斯、罗斯福、斯大林、邓小平的经济主张或观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时代、电气时代、20世纪30年代、二战后以上观点的应用及其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你从中得到有哪些重要启示?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安徽省:长销书和畅销书并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齐抓
安徽省2012年申报图书选题1232种,重点图书选题124种。其中不少选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将向总署申请增补为“十二五”国家重点选题规划项目争取打造成能够代表安徽出版实力的品牌出版物。  安徽省图书出版呈现以下特点:  一、重点选题突出,策划了一批份量较重、兼具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的选题  其中有专业水平高、原创性强的学术专著,如安徽科技出版社的《肿瘤综合治疗学》、《现代照明工程设计》、《六维空间坐标系与系统分析》,安徽教育出版社的《古徽州文化遗存大系》、《高速铁路大断面城市隧道施工技术研究》;也有记录经典、传承优秀文化的选题,如安徽少儿出版社的《大闹天宫——璀璨的中国动画电影艺术》、《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学术与文献书系》,安徽美术出版社的《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中国国家博物馆20世纪中国美术名家系列丛书》等。此外还有一批优秀的古籍类选题,如黄山书社的《元代基本史料丛刊》、《安徽文献总目》、《司空图诗品解说(修订本)》等。这类选题将作为国家和省“十二五”重点出版物的增补项目,适时申报国家出版基金。  二、服务大局,策划了一批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的选题  如安徽人民出版社为宣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迎接十八大召开,策划相关选题10种49册,占该社选题总数的26.2%,其中,《当代中国精神丛书》,从我国当代核心价值的建构与发展、中国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基本走向以及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构建等方面阐述当代中国精神的内涵和意义;《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紧密联系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热点,对丰富和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关注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并掌握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调查方法。安徽文艺出版社的《军旅之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大检阅()》、安徽少儿出版社的《春风化雨——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纪实》、《红色中国》等都是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选题。  三、探索新的版权合作模式,“走出去,引进来”更加注重实效  选题策划更加理性,利用两种资源、占有两个市场的理念更加深入地体现在选题策划中,显现出从量的追求向质的提升的转变。“走出去”选题更加注重导向性,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为重点,切实提升我省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如安徽人民出版社的汉英双语版《当代中国精神丛书》、《中国民俗丛书》、《中国节庆文化丛书》及俄汉双语版《如何读懂中国——我的中国情结》等。安徽科技出版社的《中国盆景艺术大观系列》、《中国大熊猫》等。“引进来”选题实用性更强,充分契合我国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如安徽人民出版社的《世界经管财经畅销书系列》、《领导力丛书》、《欧洲当代文化艺术理论系列》。安徽少儿出版社的《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学术与文献书系》、《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绘本馆》、《最新国际儿童文学选粹》(第一辑)、《美国最佳儿童读物》(第一辑)等。  四、调整出版结构,创新出版形式。尝试创新编写和出版形式  如安徽人民出版社的《漫画社会主义荣辱观丛书》以漫画形式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关内容,与其上一批次的《动漫系列图书——马克思说经济危机》等选题构成漫画理论图书系列。安徽科技出版社关注大众生活,紧跟社会潮流,开发了一批时尚生活类选题,如《60秒手机拍客达人》、《青年摄影师创业手册》等选题抓住社会热点,对新的传媒方式予以记录、引导。安徽少儿出版社在衍生产品的开发上下工夫,以丰富产品线。安徽文艺出版社对有潜质的选题实施多媒体化出版。  五、挖掘地方出版资源,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生活发展  如安徽人民出版社的《徽派文化简明读本》对于学习和传承徽派文化,提高读者文化素养,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安徽科技出版社的《农业实用技术丛书》、《科学养殖大全系列》从科学角度出发,旨在保证民众食品安全,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安徽美术出版社的《图说徽州之美》从多个侧面展现安徽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他如《兴皖富民论策》、《提高资源产出率——来自安徽的循环经济实践(续)》、《安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社会化研究》等选题把握当前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新闻出版系统直属单位--
--行业协会--
--广播影视系统直属单位--
--出版集团--
--地方新闻出版局--
--部委链接--
--地方广电局--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 地址:北京市宣武门外大街40号 总机电话:010-  信息维护电话: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文保网案备案号社会效益能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吗?
社会效益能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吗?
09-04-01 &
社会效益是指出版物通过市场进入社会以后所产生的效果.这种效果一般体现在经济和精神两个方面前者表现为出版物获利后通过纳税为社会增加积累 与经济效益相对,比如现在一直提的”安全工程”就不仅仅有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程度越高,它的知名度,口碑就越好.企业职工有安全感,就会激发职工的爱家情结,这就成了,社会效益引起经济效益了.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人民生活安定,生活环境质量这些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社会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1、社会效益是指项目实施后为社会所作的贡献,也称外部间接经济效益.任何柔层通常是指地面较其上部楼层软弱的那些建筑   2、社会效益是指企业经济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收入,而社会成本则是其带来的消耗,两者之差就是社会收益,即企业所提供的社会贡献净额   3、社会效益一般是指一所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威信和信任程度,主要包括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毕业生在社会上做出的成绩与贡献、社会各界对学校毕业生的反应等   4、社会效益是指企业经济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收入而社会成本则是其带来的损耗两者之差就是社会收益即企业所提供的社会贡献净额   5、这种社会效益不仅是指一般的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与赞助而且应当包括诚实守信的经营信条以德取人、以信取人、以质取人、以诚取人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商誉招天下   6、它是指个人的行动自由只能在必要的公共利益范围内才得以限制.相称性原则在德国公法中最为突出,享有宪法性地位,其着眼点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社会效益主要是指高校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搞好与社会的接轨,为社会培养有用、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7、社会效益是指该软科学研究成果对社会的科技、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所做出或可能做出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软科学研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慢热性、非显性的特点,往往要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才能发挥出来   8、社会效益是指医生的医疗行为及结果带给医生的社会信誉、社会形象和人格魅力.经济效益则是医生的医疗行为及结果给他带来的经济收入或物质利益   9、社会成本是由会计选择所导致的潜在资源的错误配置(即盈余管理行为),社会效益是指会计选择改进了财务报表提供信息的有效性,使报表使用者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10、所谓社会效益是指图书馆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威胁或实质上阻碍了进口国国内工业的建立   11、所谓社会效益是指科技档案通过市场来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档案工作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了它所谋求与产生的首先是社会效益   12、其中社会效益主要是指领导的重视与否,行政的干预力度,生产力的调整结构等是否能确保推广的畅通.经济效益主要从资金的投人和利益的创收,成本核算等方面考虑   13、社会效益是指通过优质服务快速高质量地满足农机修理户的要求保证农机具具有良好的技术状态为农业和农民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收入增加加快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发展步伐   14、社会效益是指其效果对社会、国家和广大人民有益.而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效果、社会影响问题是一个价值问题.从邓小平同志的诸多论述来看一项工作是否有价值要看其实际效益、效果、影响   15、社会效益是指企业承担社会义务所增加的资源或给社会带来的收入,如某企业吸收残疾人员或社会待业人员就业,即可为国家增加人力资源,并减轻国家支付大量救济金的财政负担,从而为社会带来收入。  16、社会效益是指图书出版发行后良好的社会影响,有益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经济效益是指图书出版发行后能带来利润,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它与图书发行量的大小密不可分,发行量大才能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17、而社会效益则是指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产生的影响等.应该叫什么名称呢.光信号光信号图5全光交换原理目前正在研究中的全光交换方式有时分、波分、空分、复合型等等   18、社会效益是指学校通过办学和科研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具体表现为学校为社会输送的高质量人才的数量、对全民素质的提高所作的贡献以及开发或创造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研成果   19、所谓社会效益,就是指有一些医疗设备虽然直接经济效益不太明显,但是对填补医院医疗技术空白,提高医院整体水平必不可少的设备,我们则从它的社会效益出发,该引进的也得引进   20、所谓社会效益,是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或产生的有益效果.社会效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效益包括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思想效益和文化效益等   21、社会效益是指候选项目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保护自然资源或生态环境,提高国防能力,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全,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及健康水平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要求报奖单位或个人应扼要地做出说明   22、社会效益是指能够给他人创造收入、减少损失但不能转化为投资者财务收益的带有社会性、公益性的工程效用.具体来讲有三种:一是完全不能给投资者带来财务收益的纯公益性效用如防洪效益   23、其实社会效益是指效益的归属相对于个人效益、家庭效益、集体效益.经济效益是指效益的性质相对于文化效益、思想效益、政治效益等   24、社会效益是指出版物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是关系到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事.而经济效益通常是指出版物进入流通领域后所取得的货币效果与单位的或个人的局部利益关系密切   25、所谓社会效益是指专业银行利用金融手段合理地聚集和分配信贷资金支持生产的增长和流通的扩大促进、控制和调节社会经济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26、社会效益是指从全社会宏观角度来考察效果和利益,它反映的是卫生防疫工作目标与历史的现实程度.经济效益是指某种活动的消耗与成果的比较,卫生资源与效果相比较   27、而社会效益仅仅是指社会资本的产出部分.社会,在《辞海》中的解释为:(1)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  28、社会效益则是指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人才的培养,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及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社会效益,往往要经过若干年才能表现出来   29、所谓社会效益是指出版物通过市场进入社会以后所产生的效果.这种效果一般体现在经济和精神两个方面前者表现为出版物获利后通过纳税为社会增加积累 经济效益: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1)经济效益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所谓经济效益好,就是资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   (2)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生产更多产品和劳务,从而有利于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   第二,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增加企业盈利和国家收入,增加资金积累,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三,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提高投资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益,从而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多与资源相对不足、资金短缺的矛盾,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   (3)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   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  首先,速度和效益是统一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本身就标志着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必然表现为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其次,速度和效益又存在着不一致性,经济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好。  因为,经济增长速度是同一指标(产量或产值)在动态上的比较,而经济效益则是资金占用、成本耗费与有用生产成果的比较。经济增长速度快,可能伴随资金占用多、消费大、产品积压,经济效益差。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争取尽可能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4)经济效益又可分为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   (5)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编辑本段]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区别  经济效果是从生产建设的技术活动角度来考虑,把经济渗透到生产建设活动的技术中去。  经济效益不仅从生产建设角度来考察,把经济分析渗入经济管理体制中去。因此研究经济效益的意义更加广泛。[编辑本段]城市经济效益排名  根据2  效率前十名的城市:香港、台北、新竹、高雄、中山、深圳、台中、东莞、佛山、上海。  效益前十名的城市:新竹、高雄、鄂尔多斯、台北、台南、台中、香港、烟台、中山、基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实事求是”命题的存在论意义——依据马克思“实践主义”哲学的思考 [关键词] 实事求是,实践,存在论 “实事求是”本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命题,(1) 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进行了实践论的重新解说,使之成为一个集中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的命题。 然而迄今为止,通常对“实事求是”都是从纯粹认识论的角度加以理解的。人们即使将“实事求是”跟“实践”联系起来,但“实践”本身仅仅被理解为一个纯粹认识论范畴。例如毛泽东对此有一个著名的解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2) 据此,“实事求是”就是去研究客观存在着的事物的规律性。按照传统的理解,这里所谓“客观存在着的”就是所谓“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实事”可以是在人类实践之外存在着的,如纯粹的自然界;“是”就是这种纯粹客观事实的纯粹客观的“规律性”。先有了这种“客观存在”,然后才有人对它们的认识,再后才有人对它们的改造亦即实践。于是就有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的将认识和实践割裂开来的公式。这里,作为纯粹认识的“实事求是”是在实践之前、之外进行的。 之所以产生这样一种观念,是因为:“实事”不是被人们理解为实践本身,而是被理解为实践之前、之外的作为纯粹认识对象的东西;因而“求是”也就不在实践之内,而在实践之外。显然,“实践”范畴仅仅被理解为一个用以界定“认识”的参照或者逻辑工具,换句话说,“实践”仍然仅仅是一个认识论范畴。例如列宁说过:“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3)与此相关的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流行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样一种说法。这里,实践显然失去了作为改造世界的本质力量的存在论意义,而仅仅只具有认识论的功能了。这种纯粹认识论的“反映论”的理解,其实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实践观。 这里,我们尝试以一种新的理论视角枣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视角,亦即 “实践主义”(4) 哲学的视角,对“实事求是”作出一种新的阐释。 作为马克思哲学存在论的“实践主义”,我们理解有以下基本特征:它是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5) 的一种新的理解,这种理解认为,“物质”并不是马克思哲学的“本体”,因而也不是它的逻辑起点;在马克思哲学看来,实践才是唯一的“存在”或“实在”,实践之外别无存在。 马克思这种“实践主义”哲学,必然要求对“实事求是”的命题作出存在论层面上的阐释:如果说“实践”是马克思存在论的初始范畴,那么“实事求是”,作为对实践范畴的中国式表述,就是人自身的存在论事实。“实事”作为生活实践,并不是外在于人的存在的什么东西,而就是人之存在、即人的生活实践本身;“是”也并不是所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就是关于人自己的存在或者生活实践的真理;“求”作为对这种存在论真理的追求,本身也属于人自己的生活实践,因而也是一种存在论事实。因此,“实事求是”就不仅是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活动,而首先是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活动。 1.实事: 生活实践 人们通常易于持有的那种朴素的“自然视点”(natural viewpoint,胡塞尔语)使他们去寻求所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例如古希腊的本体论哲学追寻世界的“本体”。这种“离人而言天”的企图,已被哲学的历史证明是失败的。近代认识论哲学虽然开始检讨我们对本体的这种“认识”本身的问题,但其前提仍然是对这种“本体”的承诺。这种本体被设想为某种“实体”,或者被设想为这种实体的某种“本质”属性;总之,那是可以离开人的存在来谈论的某种纯粹“客观存在”的东西。结果,经验主义走向了不可知论,理性主义则走向了先验论,表明了“离人而言天”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都是“此路不通”的。自从“物自身”被康德宣布为不可知,认识论时代便结束了。现代哲学发生了所谓“语言学转向”,关于“实在”的问题被视为“形而上学”而被“拒斥”或搁置起来。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无法找到真正实在的“实在”。马克思在哲学史上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找到了通往真正的“实在”的道路,那就是“实践”。在马克思看来,实践即是实在,实在便是实践;实践乃是唯一的实在,实践之外别无实在。如果我们仍然试图在那里寻求所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某种纯粹客观存在、例如“物质”抽象,那不过是“前马克思”的法国唯物主义水平的东西而已,对于这种“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用得上马克思自己说过的:我只知道我自己决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在马克思看来,唯一的存在或者实在只能是人的实践。胡塞尔要求“面向事情本身”,马克思要求面向实践本身。前者只是一种纯粹先验理性的存在,后者则是现实生活实践的存在。而此实践乃是人自己的“事”。这种“事”是唯一的“实在”,故称“实事”;而离开了人的实践的东西只是“虚无”, 所以马克思说:“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6)因此,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所说的“实事”,即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这种作为唯一实在的“实事”,不是任何一种类型的“实体”,而是人的“活动”本身,人的“事情”本身、“生活”本身。“事情”乃是离不开人的“事”,而非与人无关的“物”。 说到“事”与“物”之区分,我们似有必要讨论一下宋明理学关于“格物致知”之“物”的辩论。“格物致知”是《大学》中提出的一个著名命题:“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这就是儒家的认识论纲领。此所谓“知”,就是知识或者真理;此所谓“物”,就是存在或者实在。但儒家理学各派对“格物致知”是有不同理解的,其焦点集中在对“物”的理解上。程朱的理解是“物犹理也”(程颐),主张“即物穷理”(朱熹);此处之“物”具有“实体”的意味,是在实践之前、之外的预设。心学家的理解则是“物犹事也”(王阳明),此处之“物”殊非离人而在的实体,而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心学家讲“格物便是致知”,也就是讲“实事求是”,讲“理在事中”,讲“知行合一”。此说由来久远,东汉郑玄《礼记注》就说过:“物犹事也。”后来清代颜元《四书正误·大学》把“格物”解释为“犯手实做其事”(7)。这与“实事求是”的观念是吻合的,是很有道理的。心学把“物”理解为“事”,此“事”具有双重含义:狭义地、历史地看,是指的道德践履之事;但是如果推扩开来、超越地看,此“事”可以泛指人的实践活动或现实生活。 这种“实事”作为唯一的实在,就是马克思的实践主义哲学所理解的“存在”,即人的存在。“实事”不是那种与人无关的东西,而是那种of people,by people,for people (8)的东西。“实事”作为人的存在,也就是实践。实践就是存在,实践之外别无存在。因为对人来说,人的存在也就是世界的存在。这就是说,世界是存在于人的实践域之中的,是内在于人的存在、内在于实践的。一切实体枣自然、物质、理念、上帝等等,都在实践的“视域”(Horizon)之内,都在人的存在背景上呈现,因而都是人自己的“事”。 2.是:存在论真理 通常理解,“是”即真理、客观规律。然而“真理”和“规律”其实是大有区别的:一般认为,前者是认识论范畴,后者是存在论范畴,不能混为一谈;然而同时,它们又都在人的存在论背景上呈现,因而都具有存在论意义。下面分别加以考察。 一是关于“客观规律”的问题。 “实事”作为实践,既然本身就是客观存在,就有一个去认识和把握它的问题,亦即所谓“实事求是”的问题。但严格说来,这里的“是”不是指的规律本身,而是指的对它的认识,亦即真理。规律作为我们认识的对象,本身是一种存在论性质的东西。规律不是“是”,而是“事”。而且,这里作为认识对象的规律,并非存在于人的实践“实事”之外的。我们所预设的认识对象,与传统意义上的认识对象已有根本的不同:原来的认识对象“规律”实际上是被预设为纯粹的所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东西,认识就是对这种“客观规律”的把握;而马克思哲学所预设的认识对象则是人的存在本身、实践活动本身的规律,亦即“实事”的内在联系。此事乃是人自己的事,因而其中之规律本质上是实践活动本身的规律。“求是”不是寻求那种纯粹自在的所谓“客观规律”(近代哲学史和科学史均已表明,这是不可能的),而是对人的实践活动内在联系本身的反思。 根据马克思的实践主义存在论,客观存在是实践的内在要素,相应地,客观规律是实践的内在联系。这是因为人的任何认识活动所面对的任何“客观对象”实际上都已经处在实践的“域内”,因而都总是已有人的“主体能动性”参与其中了。这不仅是一个认识受认识主体的意识主观性影响的问题,而且是认识的对象包括“规律”本身就是人的活动的问题。我们确实可以在认识过程中尽量去排除不同认识主体的意识主观性的干扰,努力争取“主观符合客观”,把握客观规律;但我们却无法将人的存在、为满足其需要的活动从客体对象中排除,因为任何客体对象都只能是在人的自为存在背景上面呈现出来的。因此,当我们谈到任何一个客观对象时,它的所谓“客观性”,只是相对于我们“当下的”意识而言,即它是独立于“这一次”的意识、先于“这一次”的认识而存在的;但它仍然是在实践域内。而意识同样是实践的内在要素,因而客观对象仍在此前的意识域内,即最终不可能独立于意识、外在于意识。于是无论如何,在一定意义上,我们所寻求的客观规律就已经具有了某种“实践的规律”甚至“意识本身的规律”的意义了。 然而,我们强调人的认识对象与人的存在的不可分离性,这并不会影响客体对象及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恰恰相反,我们是把“客观实在性”从旧哲学所想象的纯粹自在的领域归还于人的现实实践之中。人的存在、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最根本的而且唯一的“实在”。既为“实在”,就有一个需要、也能够对之加以认识和把握的问题,也就有一个认识是否符合对象、正确地呈现对象的问题。因而作为“求是”对象的规律,也同样表现为本质特性、客观联系等等,也同样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但这里的“本质”,是人的存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在特性;这里的必然性、规律性,是人的活动内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内在必然关联。中国哲学中有所谓“理在事中”,强调的就是规律乃是人之“实事”中的“理”。马克思哲学的规律论的实质其实也在于此:他对社会本质、历史规律的揭示,实际上就是对人自身活动的本质与规律的揭示。 二是关于“真理”的问题。 如上所述,严格说来,实事求是所求之“是”,所指的不是客观规律,而是真理。人们通常把“真理”范畴与“规律”范畴等价看待,那是不对的。“规律”是一个存在论范畴,而“真理”则是一个认识论范畴。换句话说,所谓真理并非客观规律本身,亦即并非某种客观存在的东西,而是认识的结果,“求是”的结果。由于这种真理或“是”乃是认识枣更确切地说,是意识枣的结果,它只能是主观性(意识)与客观性(客观规律)的统一。 但是正如上文谈到的,所谓“客观规律”其实是在人的实践域内的。如果说规律的所谓“客观性”是在“上一次”的“事”或实践域内,从而是在“上一次”的意识域内;那么关于客观规律的“是”或“真理”也就总是处在“当下”的、“这一次”的实践域内,从而总是处在“当下”的、“这一次”的意识域内。事实上,这一点已经为现代科学所证实。例如现代物理学已表明,企图寻求完全独立于实验者的实验意识和实验手段之外的所谓纯粹客观的物理规律,那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我们所“求”之“是”即真理,是实践的产物,因而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作为实践的内在要素的意识的产物。 关于这个问题,通常存在的一个误区在于:把真理的客观性理解为在人的实践之外的对象的客观性;换句话说,即看不到实践本身的客观性及其意识本身的客观性。其实,实践本身就是客观的,在马克思看来,甚至只有实践才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作为实践的内在要素,意识本身也是客观的。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真理就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说法并不确切。如果说真理必须符合什么东西,那么这个东西只能是实践本身。真理其实不是关于对象本身“客观规律”的镜像似“反映”,而是关于实践及其内在意识规律的自返性意识,因为,所谓客观对象及其规律也不过是实践的内在要素。在马克思的实践主义存在论看来,不仅实践、而且意识也都是一种存在论事实。如果说“实事”或实践是存在论的全部事实,那么“是”就是在这种存在论意义上的真理。 3.求:作为一种存在论事实 实事求是,“求”是关键。怎样去“求”?这不仅是个方法论问题,而同样是一个存在论问题。“求”当然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本身也是人的实践的一个内在环节,因而也具有存在论意义。根据实践主义的观点,任何认识都是“反思”枣对人自己的“实事”、即人的实践活动本身的反思;同时,这种认识或者反思活动本身,也是人的“事”、即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环节。我们不能像康德那样把“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截然对立起来,更不能把它们都归结为“理性”。它们都是实践,都内在于实践。换句话说,“求是”本身也是一种“实事”。撇开王阳明思想的伦理狭隘性,那么,认识和实践的这种内在而非外在的关联性,也就是他所说的“知行合一”。“知”就是“是”,“致知”就是“求是”;“行”就是“事”,“格物”就是推行“实事”;“知行合一”就是“是事统一”,亦即认识和实践在存在论层面上的同一性。 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就是我们在“实事”中“求是”的两种极典型的方法。自然科学是“求”实践域内客体方面之“是”,社会科学是“求”实践域内主体方面之“是”,哲学则是“求”实践域内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的整体根本之“是”。它们都具有存在论意义,从而都具有实践性品格。 科学的目的,在于揭示关于人之“实事”即实践活动当中的经验层面之“是”即事实真理。经验原则无疑是科学的第一位原则。尽管经验原则本身在现代哲学中早已受到质疑,但我们不能不承认,它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具有普遍有效性。这就是说,经验实证原则作为科学的根本原则,虽然在今天被发现是有限的、非绝对的,但这丝毫也不等于说它就是无效的、没有意义的。因为从根本上看,经验世界本身就是人的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的一个层面,只要承认实践活动是客观实在的,就不能不承认经验世界是客观实在的。科学就是在经验世界范围内“求”具有普遍性的“是”,它所揭示的就是关于经验事实的普遍真理。但是经验本身也是实践的一个层面,“实践经验”这个常用短语充分地提示出这一点。当然,实践并不等于经验(9);但是,人在实践中所求得的认识,作为其基础的“原初给与”(the primordial given)无疑是经验(10)。 社会科学更直接鲜明地表现出了认识作为人自身的实践活动的内在自返性。譬如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它们反映的无不是人的活动“实事”的内在的相互作用之“是”。其实,现代自然科学也发展到了这样一步:那种关于纯粹“自在”自然界的预设显然已经为愈来愈多的自然科学家所抛弃,他们不再以这种纯粹自然主义为预设,他们的活动越来越成为对人的活动与被观察的对象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反思与描述。这样一来,自然科学的人的自我反思性质也更加突显了出来。 但人对自己存在的把握又不能仅仅停留于经验的层面。经验实证的方法确实可以解决许多具体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任何认识活动都必以一个关于存在的预设或存在的观念为前提,而恰恰就是这个关于存在的预设本身不是经验可以给出的。换句话说,恰恰是作为经验之前提的人的一般“存在”观念,在经验世界中没有对应物,它是思想的直接对象,属于“超验”的领域。这个领域就是哲学的对象。借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语,哲学是关于“存在之为存在”的学问。哲学所要反思的就是人们关于存在的观念本身;而在马克思的实践主义视域中,存在本身就是实践本身、“实事”本身。哲学所求之“是”类似海德格尔所求之“是”,也就是说,不是“在者之为在者”,而是“在之为在”;而在马克思实践主义视域中,此“在之为在”也就是“实事(实是)之为真是”。 显然,哲学提出的这些问题不是经验实证的方法可以解决的。哲学所求的不是“存在者”而是“存在”本身;不是“实践者”而是“实践”本身,即不是“是者”、“求者”而是“是”本身、“求”本身。存在意义的揭示要靠哲学的方法。而所谓哲学的方法,在中国哲学中所能找到的最恰当的名称就是“体悟”。人不可能在“存在”之外来把握存在的意义,而是于“亲临”存在中把握着存在。“亲临存在”意味着他总是亲身地体验着自己的“事”、自己的存在、自己的实践、自己的生活。这种“亲身体验”不是经验意义上的,而是体察意义上的。哲学当然需要经验的基础、理性的基础;但它本质上是“超验”(超越经验)、“超智”(超越理智)的。唯其如此,马克思的哲学存在论超越了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包括现代逻辑实证主义的所谓“分析哲学”。 顺便指出,哲学所“求”之“是”,即其关于存在意义的把握,不仅统摄着关于事实的认识论问题,统摄着关于价值的评价论问题。在马克思那里,关于人的存在之“实事”的事实真理与价值真理是完全统一的。在经验科学的范围内,从一个事实判断确实推不出一个价值判断;但在马克思实践主义存在论的基础上,关于存在的真理与关于价值的真理是直接同一的。“实事”按其本真意义“是”怎样的,也就“应当是”怎样的;也就是说,人之“在”的事实直接规定着人之“在”的价值;或者说,价值的真理乃是直接从存在的真理上生长出来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价值与事实在根本上是不可分,人们获得存在观念的同时,也就获得了价值根据的观念。 总而言之,“实事求是”就是:在人的生活实践这个存在论事实中去求得具有存在论意义的真理。 注释: 1、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颜师古注:“务得实事,每求真是。”后来儒家、尤其宋儒对它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2、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59页,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3、《列宁选集》,第2卷,第142页。 4、参见拙文《实践主义——马克思哲学论》,《学术界》2000年第4期;《实践主义: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理解》,《理论学刊》2000年第4期。 5、“本体论”和“存在论”在西语中本是同一词ontology。但据海德格尔考察,ontology本应是对作为一种状态的“存在”(on / Sein)本身的探究,但是从古希腊以来,人们即已误入歧途,成了对“存在者”(ousia / Seiende)亦即某种实体的研究。据此,我们理解,传统意义的本体论可译“本体论”,因其本体乃是某种实体substance(这可以跟中国古代的实体性本体论的“本末”“体用”范畴联系起来考察);而今理解的本体论、尤其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当译“存在论”,因其“本体”例如“实践”,已非某种实体,而是某种存在“状态”。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78页。 7、海德格尔所谓“上手的”,与此义近。 8、美国总统林肯的名言:“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出自“A Few Appropriate Remarks”,1863。 9、现今教科书中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普遍带有某种经验主义的性质,这是一种值得检讨的倾向。 10、理性主义,例如胡塞尔现象学,以先验意识为原初所与,只是片面地体现了科学的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则:逻辑原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浅议如何开展“规范、效率、活力”三项建设 “严格规范、富于效率、充满活力”是2008年全国烟草行业的工作主题,作为我们基层烟草局来说,如何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烟草企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教育强规范,用制度促规范,用监管保规范。 规范与高效靠的就是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的工作标准、规范的工作流程、过硬的监管措施。作为我们基层烟草专卖局来说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员工思想教育,提高全员规范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实施标准管理,强化绩效考核,促进内部监管。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强化思想教育,提高规范意识。严格规范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的事,严格规范是全员的规范,只有全员都能严格遵守各项规范了,我们的工作标准才能得到推行,工作制度才能得到落实,工作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因此,要想推动企业的严格规范管理,首先必须加强全员教育,通过教育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严格规范是履行烟草专卖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规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尤其是作为行政执法部门,更应当模范遵纪守法,严格依法行政,接受各方监督。每位员工都要切实增强规范工作的自觉性,严格按照各项规范来履行职责,谋求发展,否则,将会受到应有的制裁甚至是淘汰。 二是要完善规章制度,实施规范管理。要认真对照上级各项规范要求,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完善,使卷烟经营、专卖管理、后勤服务、财务管理等每一项工作都有制度可依、有规章可循,并将完善后的规章制度全面上网、上墙,便于大家在平时工作中进行认真对照,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同时,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办公水平的条件,不断适应新形势要求,调整完善内部办公网络,提升信息办公水平,要将凡是可以流程化、痕迹化的事项全面纳入信息流程办公,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方便工作的考核,加强工作的监管。 三是要强化内部监管,严格绩效考核。强化内部监管要优化监管制度,注重实效,建立起有效防范问题发生和及时发现、处理问题的内部监管长效机制,让大家不敢违规、不想违规、不去违规。要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实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对卷烟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监管,有效防范和及时处理违法违规问题;加强专卖内部监管,做到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加强重大物资采购、基建工程特别是新大楼建设等重大事项监管,做到阳光操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完善考核体系。 二、团队精神提效率,现代管理促效率,优化结构强效率 效率水平是一个衡量烟草企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决定性指标,也是烟草企业能否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需要,实现更快更好有序运行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建设高素质、高能力烟草企业职工队伍的外在体现。如何有效提升烟草企业职工队伍的效率问题,应该也必须引起每一个烟草企业从业人员的深入思考和积极讨论。 首先,不断增强烟草企业职工队伍的团队精神,以此来有效提升企业工作效率。能否真正在烟草企业职工队伍中形成共识,进一步明确烟草企业建设与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增强团队精神的关键。一个极具战斗力的团队,不仅能够将各项工作任务和建设要求落到实处,而且,还能够有效激发烟草经营企业的内在活力。真正做到以烟草企业发展的大局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烟草事业建设活动中去,真正为烟草企业的繁荣与发展出力献策,贡献力量。烟草经营企业团队精神的培养与增强得益于管理层面不断有效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合理规划团队建设的方向、目标和内容以及实施措施,整章建制,完善和健全合理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真正在广大干部职工当中有效树立先锋模范典型,以先进促进队伍发展,以典型引导团队不断进取创新,从而,真正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从而,形成具有现代开拓意识和拼搏创新精神的烟草经营企业一流团队。 其次,全面实施烟草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使得各项工作能够协调统一开展。从目前烟草经营企业的各项工作情况来看,主要工作集中在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卷烟销售、市场管理和企业建设。我们应该看到,尽管烟草经营企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和任务比较明确,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实际的工作和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管理交叉,局部分工不明确,造成个别职责缺位与越位等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势必会造成烟草经营企业的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呈现出高效优质的良好运行态势。这种较为混乱的管理状态出现是有原因的,众所周知,我们烟草企业是集中管理与营销于一体的特殊企业,也就是人们常讲的“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卷烟销售与市场管理以及企业建设没有明确的界线。这种既管又销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使得烟草企业的各项建设事业无法做到统筹兼顾,有序进行。为此,烟草企业必须全面扭转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不利局面,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逐步在烟草企业实行全面的、必要的改造和完善,不断实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模式,建立健全现代管理制度和规范,进一步优化烟草企业市场管理和卷烟销售以及企业建设等方面的相关办法和措施,更好地提升烟草经营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稳步促进各项机制与管理模式的有序进行,从而,不断有效发展和壮大烟草企业。 第三、优化烟草企业职工队伍结构和层次,更好地增强烟草企业的整体实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知道,烟草经营企业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依靠和决定力量。因此,要想不断增强烟草企业建设和发展效率,必须从优化企业职工队伍结构入手,强化队伍的业务学习和培训活动,提升队伍实力,不断扩大烟草经营企业职工队伍的管理和选择层面,按需择人,择优任用,真正在整体烟草经营企业的队伍的管理过程中做到优胜劣汰,奖优罚劣。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和手段,使得各岗位、各部门的人员将自己所掌握的业务知识真正与实践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有效地实施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同时,烟草经营企业必须经过全面的考核与评定,进而,合理确定和调整队伍组成与人员结构,真正形成科学的、规范的、符合各项工作需要的梯次结构,使得烟草队伍得以均衡高效发展。只有烟草经营企业的队伍结构进一步合理规范,才能真正增强企业的发展实力和整体水平,各项工作和建设任务才能得以全面、综合的有序进行,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和显著增强。 三、用竞争激发活力,用激励增强活力,用机制保持活力,用文化提升活力 对于烟草企业来说,必须充分认识增强活力的重要意义,密切联系自身实际,始终不渝地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努力使企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 全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创造有利条件。一是牢牢把握市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基本满足、零售客户有所选择”的要求,不断优化“订单供货”工作流程,深入开展消费者数据库建设,切实把握消费者真实需求,努力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发挥好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目前体制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始终坚持品牌引导。建立完善品牌大流通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协同营销机制,促进品牌在市场优胜劣汰、有序流动,增强市场对品牌的吸引力,推动重点骨干品牌在竞争中成长壮大。三是切实抓好内部监管和市场监管。继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卷烟经营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市场控制力和占有率,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四是全面提升网建水平。按照“打牢基础、创新营销、规范运作、充满活力”的要求,以国际一流为目标,以客户服务为重点,继续加强销售网络建设,积极构建现代卷烟营销网络和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大力推动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为打造“名牌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管理理念,把促进干部职工发展作为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进一步完善和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增强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活力。一是全力打造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班子成员尤其是主要领导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为载体,切实抓好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二是继续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竞争上岗、干部交流、轮岗、交叉任职、上下挂职工作力度,加强青年干部的培养选拔,拓宽锻炼、培养、选拔干部的渠道,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紧紧抓住组织机构重组的契机,在确保工作不受影响、队伍整体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实施岗位轮换,推动员工适当流动,实现“让最合适的人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不断开创人才大量涌现、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三是把教育培训作为一种激励手段抓紧抓好。牢固树立“教育培训是最大福利”的理念,加大投入,拓宽渠道,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健全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通过多层次、大规模的教育培训,促进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新理念,使干部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运行机制,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建立责权明晰的管理运行机制,是行业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内在要求。要按照持续改进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和运行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企业整体运行活力和效率。一是进一步理顺省、市、县三级职责。省局(公司)要按照“指导、服务、协调、监管”的要求,进一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抓管理、抓监督、抓资产经营、抓队伍建设上,自觉从越位的地方退位,从错位的地方正位,从缺位的地方补位。市局(公司)要按照责任与权利对等、能力与地位相符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经营主体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规范市、县两级管理流程,合理划分双方权限,发挥县级局(分公司、营销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市公司建设,着力提高营销水平、市场控制水平、内部监管水平、成本费用控制水平和人员素质水平,切实做到主体能力与发展需要相适应、与主体地位相匹配。三是大力加强机关建设。以争创“一流机关”为目标,结合开展学习型、自律型、实干型、创新型、服务型、和谐型“六型机关”建设活动,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全面提高工作水平和办事效率,形成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机关工作氛围。 全面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为改革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企业文化与企业活力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底蕴,企业才能长期保持旺盛活力。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一是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巩固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二是继续完善企业价值理念体系。企业价值理念体系的构成,要充分体现《烟草行业文化架构体系》的要求,充分体现企业改革发展实际。要具有语言朴实无华、易被员工接受的特点,力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要在“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基础上,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进价值理念体系的宣传贯彻落实,确保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生根”,切实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三是努力打造商业企业服务品牌。把打造服务品牌,作为增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和做法,以创新服务为着力点,积极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烟草服务品牌,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效载体。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浅议如何开展“规范、效率、活力”三项建设 “严格规范、富于效率、充满活力”是2008年全国烟草行业的工作主题,作为我们基层烟草局来说,如何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烟草企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教育强规范,用制度促规范,用监管保规范。 规范与高效靠的就是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的工作标准、规范的工作流程、过硬的监管措施。作为我们基层烟草专卖局来说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员工思想教育,提高全员规范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实施标准管理,强化绩效考核,促进内部监管。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强化思想教育,提高规范意识。严格规范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的事,严格规范是全员的规范,只有全员都能严格遵守各项规范了,我们的工作标准才能得到推行,工作制度才能得到落实,工作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因此,要想推动企业的严格规范管理,首先必须加强全员教育,通过教育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严格规范是履行烟草专卖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规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尤其是作为行政执法部门,更应当模范遵纪守法,严格依法行政,接受各方监督。每位员工都要切实增强规范工作的自觉性,严格按照各项规范来履行职责,谋求发展,否则,将会受到应有的制裁甚至是淘汰。 二是要完善规章制度,实施规范管理。要认真对照上级各项规范要求,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完善,使卷烟经营、专卖管理、后勤服务、财务管理等每一项工作都有制度可依、有规章可循,并将完善后的规章制度全面上网、上墙,便于大家在平时工作中进行认真对照,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同时,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办公水平的条件,不断适应新形势要求,调整完善内部办公网络,提升信息办公水平,要将凡是可以流程化、痕迹化的事项全面纳入信息流程办公,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方便工作的考核,加强工作的监管。 三是要强化内部监管,严格绩效考核。强化内部监管要优化监管制度,注重实效,建立起有效防范问题发生和及时发现、处理问题的内部监管长效机制,让大家不敢违规、不想违规、不去违规。要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实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对卷烟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监管,有效防范和及时处理违法违规问题;加强专卖内部监管,做到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加强重大物资采购、基建工程特别是新大楼建设等重大事项监管,做到阳光操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完善考核体系。 二、团队精神提效率,现代管理促效率,优化结构强效率 效率水平是一个衡量烟草企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决定性指标,也是烟草企业能否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需要,实现更快更好有序运行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建设高素质、高能力烟草企业职工队伍的外在体现。如何有效提升烟草企业职工队伍的效率问题,应该也必须引起每一个烟草企业从业人员的深入思考和积极讨论。 首先,不断增强烟草企业职工队伍的团队精神,以此来有效提升企业工作效率。能否真正在烟草企业职工队伍中形成共识,进一步明确烟草企业建设与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增强团队精神的关键。一个极具战斗力的团队,不仅能够将各项工作任务和建设要求落到实处,而且,还能够有效激发烟草经营企业的内在活力。真正做到以烟草企业发展的大局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烟草事业建设活动中去,真正为烟草企业的繁荣与发展出力献策,贡献力量。烟草经营企业团队精神的培养与增强得益于管理层面不断有效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合理规划团队建设的方向、目标和内容以及实施措施,整章建制,完善和健全合理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真正在广大干部职工当中有效树立先锋模范典型,以先进促进队伍发展,以典型引导团队不断进取创新,从而,真正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从而,形成具有现代开拓意识和拼搏创新精神的烟草经营企业一流团队。 其次,全面实施烟草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使得各项工作能够协调统一开展。从目前烟草经营企业的各项工作情况来看,主要工作集中在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卷烟销售、市场管理和企业建设。我们应该看到,尽管烟草经营企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和任务比较明确,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实际的工作和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管理交叉,局部分工不明确,造成个别职责缺位与越位等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势必会造成烟草经营企业的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呈现出高效优质的良好运行态势。这种较为混乱的管理状态出现是有原因的,众所周知,我们烟草企业是集中管理与营销于一体的特殊企业,也就是人们常讲的“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卷烟销售与市场管理以及企业建设没有明确的界线。这种既管又销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使得烟草企业的各项建设事业无法做到统筹兼顾,有序进行。为此,烟草企业必须全面扭转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不利局面,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逐步在烟草企业实行全面的、必要的改造和完善,不断实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模式,建立健全现代管理制度和规范,进一步优化烟草企业市场管理和卷烟销售以及企业建设等方面的相关办法和措施,更好地提升烟草经营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稳步促进各项机制与管理模式的有序进行,从而,不断有效发展和壮大烟草企业。 第三、优化烟草企业职工队伍结构和层次,更好地增强烟草企业的整体实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知道,烟草经营企业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依靠和决定力量。因此,要想不断增强烟草企业建设和发展效率,必须从优化企业职工队伍结构入手,强化队伍的业务学习和培训活动,提升队伍实力,不断扩大烟草经营企业职工队伍的管理和选择层面,按需择人,择优任用,真正在整体烟草经营企业的队伍的管理过程中做到优胜劣汰,奖优罚劣。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和手段,使得各岗位、各部门的人员将自己所掌握的业务知识真正与实践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有效地实施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同时,烟草经营企业必须经过全面的考核与评定,进而,合理确定和调整队伍组成与人员结构,真正形成科学的、规范的、符合各项工作需要的梯次结构,使得烟草队伍得以均衡高效发展。只有烟草经营企业的队伍结构进一步合理规范,才能真正增强企业的发展实力和整体水平,各项工作和建设任务才能得以全面、综合的有序进行,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和显著增强。 三、用竞争激发活力,用激励增强活力,用机制保持活力,用文化提升活力 对于烟草企业来说,必须充分认识增强活力的重要意义,密切联系自身实际,始终不渝地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努力使企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 全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创造有利条件。一是牢牢把握市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基本满足、零售客户有所选择”的要求,不断优化“订单供货”工作流程,深入开展消费者数据库建设,切实把握消费者真实需求,努力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发挥好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目前体制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始终坚持品牌引导。建立完善品牌大流通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协同营销机制,促进品牌在市场优胜劣汰、有序流动,增强市场对品牌的吸引力,推动重点骨干品牌在竞争中成长壮大。三是切实抓好内部监管和市场监管。继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卷烟经营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市场控制力和占有率,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四是全面提升网建水平。按照“打牢基础、创新营销、规范运作、充满活力”的要求,以国际一流为目标,以客户服务为重点,继续加强销售网络建设,积极构建现代卷烟营销网络和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大力推动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为打造“名牌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管理理念,把促进干部职工发展作为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进一步完善和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增强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活力。一是全力打造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班子成员尤其是主要领导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为载体,切实抓好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二是继续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竞争上岗、干部交流、轮岗、交叉任职、上下挂职工作力度,加强青年干部的培养选拔,拓宽锻炼、培养、选拔干部的渠道,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紧紧抓住组织机构重组的契机,在确保工作不受影响、队伍整体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实施岗位轮换,推动员工适当流动,实现“让最合适的人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不断开创人才大量涌现、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三是把教育培训作为一种激励手段抓紧抓好。牢固树立“教育培训是最大福利”的理念,加大投入,拓宽渠道,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健全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通过多层次、大规模的教育培训,促进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新理念,使干部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运行机制,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建立责权明晰的管理运行机制,是行业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内在要求。要按照持续改进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和运行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企业整体运行活力和效率。一是进一步理顺省、市、县三级职责。省局(公司)要按照“指导、服务、协调、监管”的要求,进一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抓管理、抓监督、抓资产经营、抓队伍建设上,自觉从越位的地方退位,从错位的地方正位,从缺位的地方补位。市局(公司)要按照责任与权利对等、能力与地位相符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经营主体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规范市、县两级管理流程,合理划分双方权限,发挥县级局(分公司、营销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市公司建设,着力提高营销水平、市场控制水平、内部监管水平、成本费用控制水平和人员素质水平,切实做到主体能力与发展需要相适应、与主体地位相匹配。三是大力加强机关建设。以争创“一流机关”为目标,结合开展学习型、自律型、实干型、创新型、服务型、和谐型“六型机关”建设活动,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全面提高工作水平和办事效率,形成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机关工作氛围。 全面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为改革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企业文化与企业活力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底蕴,企业才能长期保持旺盛活力。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一是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巩固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二是继续完善企业价值理念体系。企业价值理念体系的构成,要充分体现《烟草行业文化架构体系》的要求,充分体现企业改革发展实际。要具有语言朴实无华、易被员工接受的特点,力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要在“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基础上,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进价值理念体系的宣传贯彻落实,确保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生根”,切实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三是努力打造商业企业服务品牌。把打造服务品牌,作为增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和做法,以创新服务为着力点,积极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烟草服务品牌,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效载体。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既对立 又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精神文明建设中如何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是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决议》指出:“文化产品具有 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重要影响。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 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关键的是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所说社会效益,是指文化产品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此,邓小平指出:“思想文 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5页)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 国文 化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要求必须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标准。”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精神产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是由文化产品的特殊属性所决定的。文化产品属于精神和知识产品,它 并不是象物质产品那样为了交换而生产,创造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交换,也不能象物质产品那样准确地计算出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能够实现等价交换,其使用价值是通过物质的形式来实现并与消费者的主观因素无关。 而文化产品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法精确计算,也无法实现普遍的真正的等价交换,其使用价值的实现形式是 精神和知识,这就必然受消费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和制约。这说明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来源于文化产品的精神和 知识。文化产品这种特殊属性要求人们切不能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而要时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 。
   坚持这个原则,要求人们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时,要后者服从前者。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既对立 又统一。好的文艺作品,越受群众欢迎,经济效益就好,社会效益也大,这样两者就达到了有机的统一。但近 些年由于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人们思想文化素质滑坡,使两者关系呈现对立状态。有些水平高雅、格调上 乘的作品,社会效益很高,但观众和读者并不多,其经济效益显然很低。有些作品思想性很差,审美价值低, 其社会效益很不好,反而有害,但经济效益却很好。在这种情况下,决不能牺牲社会效益去追求经济效益,而 要坚持社会效益为主,让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
   在两者关系中除了坚持这种服从外,还要寻求两者的结合点,把两者统一起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下,文艺产品必然具有商品的属性,它就要进入市场,就要讲经济效益。基于此,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无法统一,这是不对的。因为 的市场经济前面已有“社会主义”四个字,社会主义的 性质要求讲社会效益,市场经济机制要求讲经济效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求两者的统一,又是两者统一的 基础。 的任务,就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实现两者的最佳结合。对社会效益好,但经济效益差的,要大 力扶持;对经济效益好,但社会效益差的,必须坚持取缔。这就要求人们生产和创作既有较好社会效益,又有 可观的经济效益,达到两者有机统一的好作品,使文化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哨阵地。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人群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归口社区管理的人群日益庞大,要求社区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断增多。创造一个温馨、舒适、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包括加强社区群众文化体育团队建设,也就成了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体团队健康发展  发展和建设社区文化体育团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社区团体建设和管理工作,于2002年专门召开了普陀区社区团队建设管理工作交流会议,区委、区政府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讲话中指出,加强社区团队建设和管理是新时期赋予我们的一项具有探索性的新任务、新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将社区团队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提升社区管理的范畴中,组织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创造出更好的管理办法和经验,推动全区社区团队更健康地发展。为此,区政府还于2003年专门成立了普陀区社区体育健身团队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分管区长亲任领导小组组长,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条例。  社区文化体育团队对社区居民,特别是中老年居民的文化娱乐、强身健体、交流信息、扩大交往、增长知识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区居民自我价值和文化权益的直接体现。几年来,我区各社区的文化体育团队得到了可喜的长足发展,文体团队的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欢迎。石泉路街道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拥有100余支5000余人参加的群众文化体育团队,诸如声乐、器乐、舞蹈、时装、锣鼓、腰鼓、扁鼓、书画、编织、交谊舞、文艺创作、读书、插花、戏曲、摄影、健身、拳操等琳琅满目的文体团队活动的身影覆盖了石泉地区的角角落落。有的团队负责人说,街道出面组织文化队伍,他们就象找到了自己的娘家一样。长寿路街道于2003年初开展了“迎新年创品牌”——群众团队展示系列活动,分别开展了小区普及型自娱自乐团队展示、“一委一品”群众团队展示、特色群众团队展示和社区教育学习型团队展示等活动,社区居民踊跃参加,群众参与率达90%以上,居民们欢聚一堂,共享社区文化大餐,共同营造其乐融融的社区大家庭氛围,反映了新长寿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群众团队取得的丰硕成果。曹杨新村街道的老年合唱队、长风新村街道舞蹈队表演的《多彩的社区》等团队和节目为我区多次争得荣誉。  二、文体团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当前社区文体团队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是认识上的问题。社会发展到今天遇到了新问题:物质生活富裕以后,精神上的依托何在?人口老龄化以后,老年人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社会保障完善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满足?现在,社区是大家庭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人除了是单位人,还是社区人,需要在社区体现人的价值,包括人际交往、情绪情感宣泄等,这些都是社区团队产生的文化背景。现在社区中普遍存在的人际关系隔膜、社会活动失范等社会现实问题,通过社区文体团队来帮助解决往往不失为一个好途径,社区团队还能协助基层组织做好很多工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因此社区工作者,不能象以往那样,停留在只把群众文体团队当作是唱唱跳跳的队伍的层面。  其次是运作机制问题。社区文体团队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重要纽带,社区文体团队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很好的社区氛围,顺应了政府职能转变的发展趋势,是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文体团队的繁荣符合广大社区居民的利益,成为广大居民走向社区的有效载体,有助于提高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拓宽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渠道,有效地促进社区管理。社区团队建设是提高社区管理效果和市民素质的两全其美的好事,如何提高社区文体团队的组织化程度,正确处理政府组织与团队组织的关系,积极为社区文体团队搭建服务平台,这方面,宜川和石泉等街道作出了在团队建立党支部的有益探索,但整体还缺乏较规范化的运作机制。  再次是投入模式问题。文体团队要健康发展,文体设施和活动经费的投入是不可缺少的。目前,各社区的文体设施还不能满足社区文体团队的需要,很少的经费投入也形成了单纯依赖政府的单一模式。单一模式的投入是有限的,也难以持久适应社区团队快速发展的需求,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内其他资源的利用率,鼓励社会资源参与社区文体团队建设与发展,既缺乏舆论导向,又缺乏有关政策扶持。  三、加强社区文体团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1、整合社会资源,引导、支持社区文体团队建设。当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设社区文体团队,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标志,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途径。街镇党政领导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把团队建设放在重要的工作位置,正确引领社区文体团队开展弘扬主旋律,积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为社区文体团队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街镇的有力调控,整合社区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为文体团队提供活动空间。同时,多方筹措资金,给社区文体团队一定的经费支持。  2、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工作措施。社区文体团队有松散性、动态性、不稳定性的特点和自发、自觉、自愿的特征,党和政府不能因其松散而放任自流,关键是要提高服务水平,在方法上加强引导,工作上不断创新。要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来自基层的经验和方法,在领导社区文体团队的思路和方法上要注意其特殊性,正确处理好领导与引导的关系,把加强社区文体团队建设作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  3、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培育品牌文体团队。我区开展的“一街一品”群文品牌队伍建设对群文团队建设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培育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品牌文体团队,让这些品牌团队走出普陀,走出上海,甚至走出国门,对宣传普陀、宣传街镇都将产生积极效果,同时有这批品牌队伍的引领,对全区各文体团队品质的提升也将起到示范鼓舞作用。实践证明,品牌团队对发挥文体团队凝聚人心、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作用更有效,更持久。  4、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群众文体干部的业务水平。我区群众文体干部年龄普遍老化,40岁以下凤毛麟角,50岁以上比比皆是,虽说都在文体战线苦干多年,却很少接受过正规的业务培训。其中,一些人没有事业编制,经济收入相对较少,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在团队建设上,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建立群众文体干部的培训机制,培养和引进有号召力、有特长的骨干后备力量,已是刻不容缓之事。此外,还要挖掘社区内各方面的人才资源,建立志愿者队伍,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动员他们为社会施展才能和技艺。社区之间还可优势互补,人才资源互相支援,做到人才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5、建立激励机制,表彰品牌团队和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社区文体团队建设需要把握规律,我区文体团队建设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普及性较高,在街镇和区的层面上建立激励机制,适时开展表彰活动,让品牌团队有光荣感,为社区团队建设树立榜样,将对团队建设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将对今后团队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授予群众文化体育工作先进称号,增强他们的光荣感,将对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志产生鼓舞鞭策作用,为我区的文体团队建设工作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  社区文体团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现代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有序推进,利国利民”的原则,使社区文体团队健康稳定地发展,从一个侧面增强基层政权的影响力、凝聚力,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模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