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买方买方保理和卖方保理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能不能被其

从买方和卖方的角度看一名行业研究员的成长之路
编者语:  有一句话说得好,“好的买方研究员要有优秀卖方研究员的素质,而好的卖方研究员要有优秀买方研究员的思维”,那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行业研究员?本文从买方及卖方的角度为我们揭示行业研究的投资要点和进阶心得,敬请阅读。  文/曹娜(中银基金高级研究员、新技术组组长)  一.  行业研究员的招聘来源  行业研究员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研究员是从实业中走出来的,这种研究员的行业经验能够帮助基金研究团队快速熟悉这个行业,加深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但是这样的研究员也需要补充一些资本知识,比如基础的财务知识及金融知识。其中一个趋势是,这几年各大基金公司和里,那些原来在实业里面做技术、做战略和做销售的中层管理人员挖过来做行研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而另外一类,是比较传统的,一个金融专业学生刚刚接受完学校教育,科班毕业出来的,相较而言,一般是具备基础的财务知识和金融知识,比较熟悉资本市场,但是对于具体的实际行业,他可能是比较陌生的,需要之后不断的调研,不断的体会,不断的学习。  所以无论是哪种研究员,他从一开始从事这个行业,总有他需要查缺补漏的地方,所以需要他有一个比较强的学习能力。  二.  买方研究员和卖方研究员的成因  买方研究员和卖方研究员的角色为什么会出现?想必大家都知道,基金公司需要进行证券交易,但是基金公司在交易所是没有交易席位的,必须向证券公司支付佣金来租用其席位,然后才能进行交易。但是证券公司毕竟有一百多家,而且他们提供的这个交易席位本质上并没有特别的区别。最多也就是个别券商的通道在成交速度上有一些差异。所以说这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  因此在这样一种情景下就形成一个生态,基金公司付佣金给券商,成为买方(甲方);而证券公司自然就成为了卖方(乙方)。此外,证券公司除了提供交易席位服务,在销售渠道上券商为基金公司承销一些产品,更主要的是基金公司看重券商在研究资源上的强大实力。因为在基金公司,它的研究团队一般来讲在20人左右,可能权益规模在五百亿以下的的基金公司都不要20个人,有15~16个人就足够了。  但是券商研究所一般配备的研究员就比较多了,少则六十,多则一百人,可能有时一个行业就有十来个人来负责研究。卖方行业研究的范围也会更加细,跟踪也更加及时。所以券商卖方研究员为基金公司买方研究员提供服务,作为回报基金公司就在这家证券公司这个席位中提供交易佣金,因此也就形成了买方研究员和卖方研究员。  三.  买方研究员和卖方研究员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上的差别  其实就是就具体的工作性质而言,并没有大的区别,都是为了研究这个宏观经济、行业发展趋势、还有上市公司的一些变化。但是从这个工作目的性而言的话,区别就比较大了。  卖方研究员以对外服务为主,主要是为了帮助他们自己所在的研究所赚取佣金,也为自己赚取派点,同时也有部分承担对内的职责。比较常见的是对内服务券商自己的投行、券商的PE,还有券商的并购基金,为他们提供一些研究支持,当然这些部门和研究所都有比较严格的隔离墙。  卖方研究员的目的是让买方机构觉得他的观点有用,愿意为观点付费,这里“有用”的含义其实比较广泛,可能是卖方研究员帮买方研究员解决了问题,亦或者帮助买方机构对接上卖方比较熟悉的上市公司。再进一步讲,卖方得让买方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是“无法替代”的。“无法替代”指的是在所属的这个行业里面,这个研究员是比较靠近行业顶端的,别人搞不定的事情,他能帮着搞定。此外,对于上市公司,应该要做到其他人都没有卖方研究员的理解深。最后,卖方研究员手上应该有足够多的一二级的产业资源。  如果上述条件都具备了,能够做到买方的基金经理或者研究员一旦想到某个行业有什么变化,首先就是想到的你。这便是做到了卖方研究员的理想状态――有价值、有口碑。  相较而言,买方研究员服务的客户范围跟卖方比起来就会小很多。而且买方研究员的评价体系主要是来自内部的。如果自己公司内部的人觉得这个研究员水平差的话,就很有可能影响他的年终奖。但是卖方研究员服务的人就成百上千,可能只要有一部分认同的话就会有相应的派点和佣金。所以对买方研究员而言的话,最主要的就是自己的观点被公司内部的人所熟知很认同。所以一开始买方研究员比卖方研究员知名度、流动性差很多。  最后一个主要的区别是,买方研究员跟投资结合的更紧密。更加的紧密就要求买方研究员对这个行业比一般的卖方研究员的理解还要深入。可以说买方研究员是站在优秀的卖方研究员的肩膀上,分析出自己比较独特的一些见解。甚至于有些基金公司要求比较严苛,要求买方研究员尽量能够做到比较好的把握买点和卖点,如果股票下跌的话,能够预测一个回撤的幅度;此外,买方研究员能够对市场的预期差有一个比较强的认识和感觉,尤其是对自己的重仓股票。如果每次股票出现比较大的波动之前,优秀的买方研究员能够提前预期到并能给出一个合理的一个建议,例如“到底是加仓还是减仓”这样的明确建议就非常好了。所以买方研究员的要求就是既要有扎实的基本面的功底,又要能够高效的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的能力。  最近几年,买方和卖方研究员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好的买方研究员要有优秀卖方研究员的素质,而好的卖方研究员要有优秀买方研究员的思维。现在我们看到市场上比较多的是两种卖方研究员,一种是行业专家,他对这个行业特别了解,但是对股票的波动感觉差一些。另外一种,是偏服务型的卖方,就是不断的去调研,不断的去跟踪公司然后经常跟买方打电话汇报,然后平时组织一些吃饭、打牌等娱乐活动,跟买方人员关系处的特别好,但是他们比较少的有明确的观点去推荐某家公司。  另外,好的卖方肯定会对自己重点推荐的公司作持续的推荐,然而如果这家公司如果中间产生负面变化,也会及时的跟踪和通知买方。而优秀的买方除了这些基本的素质之外,还需要重视研究成果的转化,就是需要不断的跟这个基金经理去交流、去互动、去沟通,做好内部服务。所以说,买方研究员不是只需要慢慢搞研究就行,也需要像卖方研究员一样的偏外向一些,需要沟通到位。  进一步讲,优秀的买方研究员,还要积极向市场上进行推荐自己看好的公司,这个不是忽悠,而是自己真正看好推荐的公司,买入以后,也要积极的影响这个市场。如果做到市场其他人如果想到到这个公司的话,只能来问这位买方研究员的话,说明这位研究员比绝大部分卖方研究员理解的更深。所以作为买方研究员,也需要具备像卖方研究员那样善于宣传、善于沟通、善于交流的优秀特质。以上就是买方和卖方研究员的主要区别。  四.  新产业新技术下的投资要点  因为这几年涨的比较好,涨的也比较多的是一些偏成长类的,偏主题投资类的股票。因为我们目前处于这么一种市场情景下,所以市场也对买方研究员提出一些特殊的要求,而这里指的一些成长类股票,是很多跟新产业新技术相关的一些上市公司。由此对这些新产业的投资思路的话跟过去的方法还是略有区别。像传统的一些纯周期轮动,投资时钟的这些方法,面对新产业新技术时需要一些补充,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这几年,对新的产业发展方向的把握,是决定能不能做好这几年投资主要脉络的一大因素。因此就要求买方研究员需要先选择一些比较看好的大的方向,然后在其中再去选择大的风浪里面的一些优秀的公司。所以从研究视角来讲的话,需要更加偏前段化、产业化。此外,这几年并购基金非常盛行,由此对上市公司估值的动态视角也是变的尤为重要,也引起了一个估值方式的变化。所以买方研究员也需要更加加强对估值的理解。后面我就举些例子讲讲股票投资的PE化,还有对动态估值的一些理解。
  首先,这里所说的产业投资的思路,可以用一家研究机构Gartner来举例,这家机构每年发布一张“新技术炒作周期图”,也叫做“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这个图是这家机构用来跟踪技术研制周期的一个发展趋势,同时各类组织在哪里进行技术布局,提供一些指南。在这张图里面,它把新技术分为萌芽期、膨胀期、低谷期、复苏期还有成熟期。  按照这个炒作周期图,当一个新的技术出现后,人们都会开始讨论他,早期会有很多公司赶时髦,说自己公司也有相关技术和相关概念,随后导致相关市场的增长预期变得过于乐观。到了一定阶段之后,这个领域可能会被推到一个期望值过高的顶峰,然后渐渐开始流行。但是如果这个技术并不是很成熟,或者就是该技术需要的一些基础设施如果还没有到位,那在短期兴奋之余,可能市场对这个技术的预期也会跌倒低谷,而人们对这个技术的态度也会变得消极起来。  如果这个技术本身比较好,它可以通过后期的技术演进和开发,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当然有些技术可能就此以后被淘汰,被更好的东西替代,直到一个时间点重新再找到平衡为止。关于这个过程,我觉得一门新技术,从最初的炒作开始,历经波峰和波谷最后达到一个均衡的位置,少则五到十年,多则需要更长的一个时期。这个波峰波谷,指的不仅是资本市场对该项技术的预期,更是对这个技术的一个预期。如果这个技术经历如此长的时间的考验,最后达到了一个平衡,那么对应的上市公司可能就开始进入一个业绩释放的稳定周期。我觉得“炒作周期图”可以比较好的解释近几年的主题投资的一个思路。  最近市场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如果一项新技术比较符合产业将来发展的方向,那么二级市场对相关方面的投资时点则越来越靠前,这几年尤为明显。随着技术从不成熟,经过小范围的修正后,更上一个台阶时,这时候可能资本市场都会炒作一番。像Gartner这家研究机构显示在这五到十年后成熟的这个技术里面,13、14、15年分别是有这么几个行业。它所认为的这些预期将要成熟的技术,都会被市场炒到顶峰。像13年的3D打印的技术,大数据、可穿戴设备,14年的物联网、15年的自动驾驶都是这样。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一家研究机构给出的结论来作为我们每年选择投资方向的依据,这里只是举一个例子,我们还是需要结合国内的一些个具体的情况,以及政策引导的方向,来选择投资。  然后再举一个板块的投资案例,来说明买方研究员需要通过产业的思路和PE投资的一些思维,来加深对行业投资的理解。
  举一个汽车板块的一个案例。最早这个板块在09、10年在A股资本市场上曾炒作过一次,从14年开始资本市场对这个板块的投资热情持续升温,哪怕是经历14年的2次只有脉冲式的行情中,相应的上市公司还处在高估值,没有业绩的情况下,还是被大炒特炒。究其原因,主要是A股的投资者在面临一个新的产业的时候,经常会拿相关的产业和公司做映射。例如,拿美股的TESLA和A股的这样标的做映射,我们可以发现就是TESLA Model S车型在12年年中开始对外销售,而整个13全年的每个季度的销量,都是超市场预期,全年达到2.2万量。随后中国也在13年年底出台了一个细化的补贴政策,虽然这个补贴的力度相对于09和10年没有特别大的变化。我们发现在13年底和14年的时候,A股的资本市场将TESLA之于电动汽车的意义类比了Apple之于智能手机的意义。行情从14年初正式启动。虽然14年的两次行情都不是特别长。我们看14年实业销量也只有不到10万辆,只有7、8万辆。所以说这个行业在中国还不是特别成熟,销量也没有很大的突破。所以可以说,这次炒作是超出一定理性的。对于这么一个从始至终都处在一个很高位置的板块,作为买方分析师应不应该推荐?  如果是按照PE投资的思路,结合A股资本市场这几年的变化来看,作为买方研究员,应该是要推荐的。因为新能源汽车这个产业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一个行业,而且随着技术路径的成熟,行业成本还有下降的趋势。长远来看,这个行业的趋势肯定是向上的。只是A股的投资者现在投资更偏前段,更加超前。所以我觉得从14年应该可以着重做这方面的研究。  这种概念炒作从低谷到,然后再入低谷的一个过程,如果后续一旦有新的技术突破,或者是政策变化,还是会被大家重新接受和认可。
  这样的情况到15年变得非常明显。尤其是到15年下半年,市场发现这个产业的销量开始迅速的爬坡。虽然这里相当部分是政府补贴的因素。可是行业的技术进步,也是能够看见的。然后再往16年看的话,这个产业的企业有一些业绩和销量将会上来,因此也能支持一定股价。公司的收入和盈利将随着销售预期而实现,16年会有很多公司开始释放业绩。所以今后开始,就会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价上涨,由预期驱动开始变为业绩驱动。如果是两者一起驱动的话,很多研究员应该能够看的更加清楚。作为买方研究员,如果是在上市公司业绩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的时候再去推荐,则可能已经为时已晚了。因为最不理性的上涨阶段才是能获得最大收益的一个阶段。所以买方研究员一定要具备这种投资思路。  五.  对于动态估值的理解  动态估值对于买方研究员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拿一个板块举例子,军工行业应该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板块。在13年以前,军工板块都是特有的高估值板块,即使现在来看的话,单独看静态估值的话,也是不便宜的,然而市场还是愿意买它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市场看到军工企业背后体外庞大的资产以及看好未来军工科研院所改制之后能够释放出的红利。
  市场愿意买军工股的前提,还是这个产业增长的速度非常快。习在位的这几年,对军工产业的投资力度非常大,每年能够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另外,整个军工板块的体制变革力度也非常大。由此,综合来看,军工行业的发展趋势明显向上,是一个成长性产业。如果我们再将它跟军工板块做对比,结合90年代美国军工行业大整合的背景去做对比,也就不难理解市场的热捧了。因为当时的美国军工板块也是享受了超过30倍的估值。如果只是跟A股市场作比较的话,单看30倍其实并不贵。但是如果放在美国资本市场横向来比较,当年军工板块30倍的估值,是非常贵的。与此同时,当年美国军工股的涨幅速度也要比其他板块涨的更猛一些。所以说,基于这样的产业趋势,买卖军工股其实更侧重买卖点的把握。从估值来看,时间应该是可以消化这部分的高估值,所以对于这种行业来讲,其实买方研究员更应该考虑的是估值的动态的变化,而不是仅仅静态的看当年和明年的估值。(完)
(责任编辑:马郡 HN022)
01/05 04:5801/04 17:4901/04 17:1401/04 17:0901/04 16:5701/04 12:2601/04 03:3001/04 02:25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精华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精华版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9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商品使用价值对价格的影响分析--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
当前位置:&&>>&&
商品使用价值对价格的影响分析
推荐学校: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推荐人:辛欣
《商品使用价值对价格的影响分析》导读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的谭顺教授的《商品使用价值对价格的影响分析》这篇文章最初刊载在《流通论坛》中。这是一篇重点强调基础理论,又不乏学术性的经典文章。该文章深入浅出的论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对商品价值以及价格的具体影响。文章内容紧扣教材,紧贴大纲,分析细致入微能够切实帮助学生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 该文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商品的使用价值进行深入分析。 一、 关于商品交换的传统观点 作者首先论述了商品的价值规律,提出了价值是隐藏在商品交换现象背后的决定因素。但作者又指出传统政治经济学明显地重视价值对商品交换的作用,而轻视甚至是忽视使用价值的作用。商品的使用价值同人取得它的使用属性所耗费的劳动的多少没有关系。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可比较,难以量化,因而不能作为商品交换的依据。即使同一种商品,不同数量之间可进行量的比较,但得到的仅仅是使用价值的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所以,使用价值是难以做到精确量化的。决定商品交换的只能是商品的价值,而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二、使用价值对商品价值及价值量的规定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前提。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无差别的劳动。个人劳动如何能转化为社会劳动?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商品交换,只有通过商品交换,商品生产者获得交换价值,商品价值才得以实现。而这却是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使用价值之所以是商品价值的前提,不仅与它是交换价值的前提有关,而且与它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关。价值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它必须依赖并附着在一定的客观存在而存在,这种客观存在就是使用价值,只不过,依附于何种具体的使用价值,对于价值的存在不重要。无论单位商品使用价值量,还是商品使用价值总量,都对于商品价值具有规定作用,传统观点认为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没有关系,我们不要做机械的理解。 三、使用价值是影响商品需求的重要因素 作者深入分析了使用价值影响消费者的商品需求欲望。商品的使用价值对消费需求的产生、选择及变动产生重要影响,这也说明在研究商品交换、供求机制等问题时,抛开使用价值是不科学的。使用价值对商品交换的影响,实际上是一种间接作用机制,需求数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作者最后得出结论:商品价格受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双重决定。“商品的价值和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是决定商品市场价格的两个根本因素。在商品市场价格的决定上,单一强调商品的价值或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都是片面的、违背客观实际的”。 作者的以上论述,紧贴教材,却又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另一侧面深入的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达到正常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价值规律的同时理解和运用价值规律。另外还有利于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商品使用价值对价格的影响分析》 谭顺 一、关于商品交换的传统观点 价值规律是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价值是影响商品交换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价值规律是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并把这一基本规律的内容概述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价值规律表现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中心上下波动。因此,价值是隐藏在商品交换现象背后的决定因素。价值以使用价值为前提,但使用价值与价值无关。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二因素,但传统政治经济学明显地重视价值对商品交换的作用,而轻视甚至是忽视使用价值的作用,这是因为他们认为使用价值与价值无关。“当我们在商品交换价值的意义上把商品当作劳动的体化物来说时,它本身不过是商品的一个想象的,也就是单纯社会的存在方式,和它的物质的现实性无关。”商品的使用价值“同人取得它的使用属性所耗费的劳动的多少没有关系”。既然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无关,那么对于商品交换,相对于价值的决定作用,使用价值自然就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因素。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可比较,难以量化,因而不能作为商品交换的依据。传统政治经济学之所以回避使用价值对商品交换的作用,还有一个原因,即他们认为不同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而不同的使用价值之间存在质的差异,是不可以进行量的比较的。此外,即使同一种商品,不同数量之间可进行量的比较,但得到的仅仅是使用价值的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所以,使用价值是难以做到精确量化的。如果用使用价值这样一个动态的模糊的标准去衡量、决定商品交换价值,那么商品交换将陷入混乱,原因是事实上根本没有一个可以依据的客观的统一的便于操作的标准。因此,决定商品交换的只能是商品的价值,而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这种共同的东西不可能是商品的几何的、物理的、化学的或其他的天然属性……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 二、使用价值对商品价值及价值量的规定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前提。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无差别的劳动,这个劳动不是个别生产者的个别劳动,而是社会必要劳动,即得到社会认可的并得到价值补偿的社会劳动。个人劳动如何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商品交换,只有通过商品交换,商品生产者获得交换价值,商品价值才得以实现。这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一“跳跃”的成功与否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然而又是什么决定这一“跳跃”的成败呢?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在能够作为价值实现以前,必须证明自己是使用价值,因为耗费在商品上的人类劳动,只有耗费在对别人有用的形式上才能算数。”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它的交换价值的前提,从而是它的价值前提”。使用价值之所以是商品价值的前提,不仅与它是交换价值的前提有关,而且与它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关,“对于价值来说,它由什么样的使用价值来承担都是一样的,但是它必须由一种使用价值来承担。”价值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它必须依赖并附着在一定的客观存在而存在,这种客观存在就是使用价值,只不过,依附于何种具体的使用价值,对于价值的存在并不重要。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以一定的使用价值量为基础的。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只与抽象劳动的凝结有关,而与具体劳动,即生产什么样的具体使用价值无关。所以,从表面上看,商品的价值量与使用价值量没有关系。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我们就会发现使用价值量对于商品价值量的规定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从中可以看出,价值量的规定是有一个使用价值前提的,即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或使用价值量的前提条件下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商品价值量,一旦舍弃使用价值量的限定,则商品所含价值量就无法确定。这种起着价值规定作用的使用价值,马克思称之为“平均样品”或“标准质量的商品”,如“每种商品的价值都是由提供标准质量的该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价值实际上是指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消耗的社会平均劳动量。社会使用价值规定商品价值总量,进而规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是指商品生产的劳动耗费,一旦生产过程结束,或在流通中附加商品价值的劳动结束,商品价值就被固定下来,成为一个恒定的值,所以经济学上一般称之为“价值中心”或“价值直线”。正是这个原因,价值才成为商品交换的依据。当然,这一认识是建立在一个逻辑假设的基础上,即所有商品都是“平均样品”,使用价值同质等量。在现实经济中,商品种类繁多,质量千差万别,这一假设是不存在的。另外,即使商品使用价值同质等量,其价值量也相等,但有的商品通过商品交换,价值实现;而有的商品却卖不出去,价值得不到实现。对此,马克思又提出了规定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层含义”,“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而由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由当时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须总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劳动时间可以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的这个数量界限,不过是整个价值进一步发展的表现,虽然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包含着另一种意义。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只有这样多劳动时间的才是必要的。在这里界限是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的。社会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只能把它的总劳动时间中这样多的劳动时间用在这样一种产品上。”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层含义,即使单位使用价值的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层含义),它也不一定具有单位价值量,原因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还要受社会需要并认可的使用价值总量的规定。总之,无论单位商品使用价值量,还是商品使用价值总量,都对于商品价值具有规定作用,传统观点认为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没有关系,我们不要做机械的理解。价值可以与使用价值的具体形态发生分离,但却不能与使用价值彻底分裂。离开使用价值,就不可能科学地认识价值的质和量。 三、使用价值是影响商品需求的重要因素 使用价值影响消费者的商品需求欲望。需求欲望,即需要或消费欲望,指人们基于生理活动或心理活动而产生的消费某种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的欲望。消费者选择并决定支付一定价格购买某种商品,是因为他对这种商品具有需求欲望,也即消费欲望。但这种需求欲望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对他有用,对他无用的商品,则不会激起他的需求欲望,进而产生购买行为、消费行为。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对消费需求的产生、选择及变动产生重要影响,这也说明在研究商品交换、供求机制等问题时,抛开使用价值是不科学的。使用价值影响消费者的商品需求强度。需求强度是指人们获得、占有、使用或消费某种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欲望的强烈程度。需求欲望是判断消费者需求的质的标准,而需求强度是判断消费者需求的量的标准;需求欲望是判断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有无问题,需求强度是判断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大小问题。使用价值与需求强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一方面,需求强度是影响使用价值量的多种因素之一,“撇开特定个体的需要强度,泛泛地谈某一物品具体使用价值的大小是不科学的。”,事物对于需要的人来说,事物的使用价值量是正值,量的大小则由强度的高低决定。一般而言,对事物的需求强度越高,其使用价值量则越大;反之,其使用价值量则越小。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是因人、因物、因时、因地而异的,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对需求强度的比较,必须有严格的限定条件,否则就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另一方面,使用价值的有无决定消费者需求欲望的有无,而使用价值量大小则决定消费者需求强度的高低。在同等的价格条件下,人们对商品进行甄别、比较、选择,愿意购买质量好、品牌优的更加适合自己消费需求的商品,原因就是这种商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生理或心理需要,具有更多的使用价值量。使用价值影响消费者的商品需求数量。需求数量是指人们在一定支付能力的条件下,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使用价值对消费者需求欲望、需求强度的影响,归根到底要通过对需求量的影响反映出来,并利用市场供求机制对商品交换产生作用。因此,使用价值对商品交换的影响,实际上是一种间接作用机制,需求数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四、结论:商品价格受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双重决定 一般认为,在商品交换(实际上表现为商品销售)过程中,商品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中心上下波动,价值是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供求关系是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尤其是具体使用价值与此无关。这就决定了利用传统理论不能科学、合理的解释市场上“同种商品不同价格”、“同质商品销售状况不一样”等现象,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使用价值对于商品交换的影响作用。按照西方经济学的均衡价格理论,商品的市场价格由卖方的供给价格和买方的需求价格相互作用,最终达到一均衡价格点而形成。卖方提出供给价格的基本原则是用较少的劳动和生产资料支出获得较多的价值报酬,而买方提出需求价格的基本原则是用较少的价值支出获得较多的使用价值量,也就是用较少的货币支出获得最大限度的需求满足。可见,使用价值不仅影响商品价值,而且影响商品供求关系,因而对商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在市场经济(商品经济)条件下,没有脱离商品价值而纯粹由市场供求关系(商品社会使用价值)决定的商品市场价格,也没有脱离商品社会使用价值(市场供求关系)而单一由商品价值决定的商品市场价格;商品的价值和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是决定商品市场价格的两个根本因素。在商品市场价格的决定上,单一强调商品的价值或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都是片面的、违背客观实际的”。
{a_page_l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方卖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