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互助资金盘论坛是如何确保资金的透明的?

17互助创始人高竞:让人从一开始就能管理健康风险_新浪浙江_新浪网
  创业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他们往往比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多了几分游刃有余,也更清楚自己追求的价值。
  今年才开始创业的高竞给出的创业理由是“什么都有了,就只差一次创业”了。这个简单直率的湖北汉子,是阿里10年老兵,阿里巴巴网商银行创始人,1978年生人。
  言谈中的睿智和犀利,颇有南人北相之风。如今高竞的身份是网络互助保障平台——17互助创始人、CEO。
  5个多月完成两轮融资
  17互助于今年5月21日正式上线,截至发稿,用户数已突破55万,引起了互联网界的关注。
  上线60天,平台估值涨了三倍。令业界有些不可思议的是,至今5个多月的时间里,17互助便完成了两轮融资:除了天使轮,今年9月初又完成了pre-A轮3000万人民币的融资。领投方为执一资本,天使轮经纬资本、晨兴资本跟投。
  17互助,谐音“一起互助”,在“帮助他人即是保障自己”的理念下,定位成一个依托于互联网的风险分摊、互助保障平台。用户仅需9元即可加入,有会员出现重疾等风险,其他每个会员将从自己账户中拨出不超过3元的资金对他进行援助,获取最高30万元的保障。保险业出身的高竞认为,平台创立初衷就是符合保险原理和规律的,但要改革掉它的一些弊病,使之成为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一个有益补充。
  从阿里金融旗手到挖财信贷尖兵
  高竞2003年入职阿里巴巴,供职10余年。
  “在阿里的日子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在打工,而是在内部创业,跟着公司一起成长。”高竞坦言,他在阿里一直从事创新类业务,跟主营业务不搭边。2007年开始涉猎互联网金融创新领域,用互联网大数据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决策进行判断,从此展开了5年的攻坚战。
  “当时很少有人相信能做成,也没有前例可以参照,一切都得从头再来。”作为阿里信贷业务负责人,高竞开启了阿里企业贷款业务的拓展,带队研发了阿里贷款、淘宝贷款等金融服务项目,从产品、风控、运营到客服,完成全体系的建设,并参与了网商银行从无到有的过程。当时在阿里内部,这个事业部被命名为“阿里金融”。
  在阿里金融模式得到验证之后,2014年,高竞加入挖财,担任信贷部总经理。“对于阿里金融信贷服务的火爆,当时有人说阿里平台3万亿的成交量,当然什么都容易干成。”高竞不服气,“挖财和阿里全封闭的自有平台模式完全不一样,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对用户没有掌控力,那我就再去验证一次。”骨子里的执着让他的坚持得到了验证。最终在客群和产品都跟阿里完全不一样的挖财,高竞从头建立了信贷体系,同时挖财也被资本方视作下一个10亿美元估值的独角兽。
  决战网络互助保障行业
  笃信创新价值的高竞在事业迎来成熟安稳期的时候,又一次选择出走。
  这次,他在深思熟虑之后,投身网络互助保障行业。“互联网大数据给了我更强的信心,它能够在金融的风险管理领域有大有可为的空间,这才要创业。”于是,17互助应运而生。
  根据国际合作与相互保险联盟(ICMIF)统计的资料显示,全球范围内,相互保险占全球收费保险的比重约为30%。而近一年来,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互助社群”概念也在中国逐渐兴起。“我2003年刚入职阿里的时候,马云每天在讲什么是C2C、B2B,当时确实是很新的概念。同样的,陌生的网络互助保障领域需要开启用户心智。做创新业务需要有一个社会认知的过程。”关于项目,高竞前期反复探测市场需求,同时他强调,从事这个业务必须有一个价值观,就是尊重规律、敬畏风险。
  他看到,随着今年资本开始进入网络互助保障行业,整个市场发展速度比较快,属于朝阳行业。而且市场体量很大,所以不大容易出现寡头或是垄断。他注重规避风险,尤其是政策风险。“所以我们几乎是跪着出生的。”高竞认为,这个业务的特点是每个会员都是“定时炸弹”,网络互助这个平台要对会员的生与死、重疾与意外负有一定责任,一旦开启就要进行风险管控。
  17互助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个宣布四条线不做的互助平台,包括车险相关、长期寿险、大宗财产保险、分红理财。“该四条线涉及的风控非常复杂,而目前中国人最缺乏的是对医保、商业保险所不能涵盖的重疾、意外伤害的补充,我们的定位就是甘当配角,做好补充和辅助,不喧宾夺主,维护原有市场的秩序。”
  据了解,17互助目前针对不同年龄段和需求的会员共上线六款互助产品。包括789互助、80后孕妈婴宝互助、少儿互助、中老年互助、交通旅游意外互助以及留守儿童互助。不同的产品年费不同,如789互助的年费预计为120元,而公共交通及旅游意外互助的年费预计仅为9元,而少儿互助社群的年费约为160元。
  作为互联网金融老兵,高竞会将17互助引向何方?他表示,将来要使用大数据对人的风险保障,提供个性化定价和全新的产品创造。“这是我们的拿手好戏。我们就是通过大数据来辅助金融风险管理决策的。”他显得成竹在胸,“整个业务的组织是社群化的,我们判断10年以内年轻人的社会关系是以社群关系存在的。同时风控依然是重点,我们将会提供全流程的风控,包括医疗、健康。”
  “在中国,你不会因为买了保险而更健康、长寿,但是在保险业务发达的国家,这已经是事实。我们希望通过异业联盟的方式,把健康管理、医疗管理结合到互助保障中,让我们的会员从一开始就能管理健康的风险,在生病时能够获得高价值的服务,未来再结合大数据做个性化和动态的风险管理。”高竞希望这个行业能够创造全新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在出险后的赔付或曰“互助金申领”,这才是未来风险管理行业的最大远景。(杨源)
  免责声明:
  本文为商业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用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纠错请发信至:chenxin@.cn邮箱。
10-28 17:51|分享
10-26 11:49|分享
10-26 11:41|分享
10-26 10:45|分享
10-26 10:35|分享
10-26 07:51|分享
10-26 07:48|分享
10-26 07:38|分享
10-26 07:36|分享
10-26 07:27|分享
新浪地方站17互助、水滴互助......那些号称网络互助保险的项目,究竟有没有“钱途”?
摘要到底网络互助是个什么东西,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投资能否得到回报或者找到退出途径,这些都是投资人需要搞明白的问题。网络互助的前景需审慎对待还在于金融领域的特殊性。金融不是法无禁止就可为的领域。
  网络互助到底能不能成功?障碍重重! 发展成为新的慈善模式是较好的归宿
  尽管裘千丈是裘千仞他哥,但毕竟不是身怀绝技的裘千仞本尊。 网络互助是保险的前世,毕竟不是保险。 一个非商品化的东西突破熟人圈子,直接放到互联网面向非特定群体销售,会产生哪些问题?不妨让我们深入推敲一下在明显不符合精算假设的定价之下,横亘在网络互助发展道路上的几大障碍:
  一是保险责任不确定。
  尽管宣传口号频现“充9元可得三十万保障”,但风险发生的概率是客观的。不论是重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还是交通事故造成的第三者的伤亡,都不会因为互助计划的温情脉脉而减少。互助计划没有精算定价,也闭口不提维系救助每个会员必然要承担的实际支出,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最终, 羊毛还得出在羊身上,免费上了车,该给的票钱还是要给的,救助资金终究得由全体会员共摊。 而且由于网络互助组织形式相对松散,人数规模都不确定,等到出险时,要么增加每个会员的分担金额,要么减少承诺的救助金额。无论哪条路,都与当初广告的豪言壮语大相径庭。
  二是责任主体缺失。
  从当前网络互助的实际操作来看,会员入会时无须付费或只需缴纳很少的保证金,待有会员出险后再行捐助。但互助的性质,决定了每个会员对他人的救助既没有法律上的义务,也没有合同上的义务。而 网络互助平台的定位,仅仅是为会员发布求助信息和信息撮合,平台自身不承诺救助。 一旦发生需救济事项,如若会员对结果存疑或者因其他原因不愿履责,责任主体的缺失将导致会员风险无人兜底。
  三是平台可持续性存疑。
  为确保现金流充足,每次救助前或之后会员需要不断补充救助资金,理性经济人多次“被扣费”以后,惊觉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多会选择中途退出,剩下的多对自身健康状况信心不足,加之网络互助缺乏核保措施,逆选择现象无法避免, 圈到的会员质量会不断降低。
  四是风险控制不完善。
  一是资金风险。目前部分互助平台为保证互助金支付效率,进行了小额预收。尽管个别平台大肆宣传引入了第三方托管,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无法杜绝监守自盗,资金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看看今日频现的P2P跑路现象,网络互助会不会步其后尘?
  二是道德风险。如果平台运营者动机不纯, 可能出现平台虚构互助事件套取资金的风险 。同时由于缺乏风控措施和核赔管理,会员制造虚假赔案的情况难以避免。
  三是技术风险。网络互助抛弃了精算、核保、理赔等保险的核心技术,其 作为风控手段的区块链等新技术又并不成熟,风险控制难度较大 。
  四是经营风险。保险其实是对概率的计算, 网络互助平台的在核保、理赔等环节的缺陷 导致事故发生率并不像保险公司一样稳定和可预测,为平台持续运营带来较大隐患。
  就像裘千丈被识破后仍然以假把式行走江湖一样。网络互助在监管部门频频发声后仍然顶风而上,所图究竟为何?分析互助平台创业者的如意算盘,大抵逃不过以下三种:
  一是以保险创新为名,行 获客变现 之实。以低价噱头迅速聚集客户资源及大量资金,以期获得风投青睐,进而深挖商业资源,这类平台运营商以江湖上惯用的“提升流量、大量获客、提高估值、风投融资”模式, 以海量用户与高频交易描绘出光明的商业蓝图 ,继而转卖变现脱身。长期经营?会员权益?谁care!
  二是确有一部分人致力于创新,但仍 无法摆脱拿大众做实验的嫌疑 。目前有一些创业者对标Friendsurance,探索区块链等新技术。但这些新概念尚未形成稳定模式,不宜在互联网上直接面对消费者。好比新药研发一下子跨过临床试验直接上市,显然不合适。况且,无论技术如何进步,都无法左右风险发生的概率,更无法完成9块钱保30万这样“不可能的任务”。 目前夸大宣传、大肆圈粉、以海量会员的既成事实试图逼迫监管批准其“先上车、再买票”,枉顾会员利益,不就是在赤裸裸的耍流氓么?
  三是始终无法排除一些不法分子行骗钱之道。低级骗子打着互助计划的旗号非法集资,圈笔钱就跑。高级骗子行庞氏骗局,拆东墙补西墙,营造欣欣向荣之假象,以期招徕更多会员。相较之下,保险的骗子比P2P的骗子更恶劣,P2P的骗子骗的是投资的闲钱,以“网络互助”名义招摇撞骗,骗的可是救命钱,毁的是家庭的保障和大灾大病后重新生活的希望。
  鉴于“网络互助”存在的问题,笔者斗胆预言,其发展成为新的慈善模式是较好的归宿 。在慈善模式下,会员的捐款是单向的,不能期待捐款会有回报,自然也不能对网络互助平台有偿付要求。通过互联网形成非双务有偿的自愿捐助,扶危济贫,也是网络慈善的一种有益尝试。当然,这种模式下 如果依然把自身的风险转移寄托其中,则未免太过轻率 。正能量该弘扬要弘扬,保险该买的还是要买。至于互联网大佬们,由于慈善的不可盈利和出资不能转让的性质,投资前也要再三掂量一下了。当然,有更多资金进入慈善领域,于国于民也是一件幸事。
  到底如何对待 网络互助? 关键在于名正言顺! 当务之急是亮明慈善or保险身份
  当前,中国保险市场体量虽然高居世界前三 甲,但在许多领域仍然存在供给问题。网络互助在此刻出场,迎合了广大老百姓对高性价比保障的需求,具有很大迷惑性。就象裘千丈开始以魔术而不是以功夫唬住许多人,但假把式玩久了就会露馅。保险业作为金融行业,具有风险外溢效应,网络互助所有参与方均应谨慎以对,勿 将公益做的噱头大于实质 ,更谨防借互助名义损害消费者利益。
  对于创业者。名不正则言不顺, 网络互助的当务之急是亮明慈善or保险身份,厘清定位,方可各安其位、各尽其责。 若是独善其身,谈谈情怀与梦想倒是不妨。可若涉及国计民生、百姓福祉,如何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都不过分。所以要更好地把握创新的边界和底线,坚持风险控制、维护消费者利益。 望创业者珍惜社会的善意和包容,绝不触碰高压线。
  对于投资方。投资有风险,花钱不能任性。一旦网络互助摇身一变成为慈善组织,不管风投资金是否会变成慈善捐款,想要盈利是绝不可能了。同时,投资既要防止上当,也不能套利玩票、击鼓传花。金融业有其特殊性,担负着重大社会责任。在此劝诫投资者和创业者,任性而为并非没有后果, 一旦被列入监管部门投资黑名单,悔之晚矣!
  对于监管。建议根据风险提示中所提的“不得使用保险术语,不得承诺责任保障、不得与保险挂钩、不得非法建立资金池、不得宣称受到政府监管”等“几不得”要求,严抓网络互助平台整改。正如工行原行长杨凯生先生所称“无论叫什么名称,只要是从事金融业务,就要按现行的金融从业规则办,就要接受必要的金融监管。”互联网金融应注意试错成本, 对于没有保险经营资质又实际进行保险业务的网络互助平台,应坚决依法打击。
  对于传统保险。“网络互助”的迅速蔓延,在很大程度上投射出消费者对保险的要求和期待。保障缺乏的市场刚需和费用高企的商业保险间的矛盾亟待解决。保险业深耕细作,大有可为。守土有责,传统保险应当主动创新,勇立潮头,补齐短板,挖掘保险蓝海。否则就会让玩票者以行业缺点作宣传卖点,行业长期的积累和努力付之东流。
490゜1200゜2
新金融(),中国新金融领域权威门户,是清科集团旗下新金融领域综合服务平台,聚焦互联网金融,同时关注新兴资本市场与金融创新,拥有众筹、P2P两大子领域核心数据库。
Copyright (C) 新金融  京ICP备号
京ICP证100902
京公网安备32号17互助app V1.0(Store)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加载中 ...
互联网互助保障项目“17互助” 他们创业的17互助是什么?
10:00 来源:中国网
互联网互助保障项目“17互助”,在上线45天之后,用户数已经突破十万,引起了互联网界的关注。记者对17互助的团队做了深度的采访。
此前报道的互联网互助保障项目“17互助”,在上线45天之后,用户数已经突破十万,引起了互联网界的关注。记者对17互助的团队做了深度的采访。据悉,10万用户数并不是45天运营的结果,而是2周左右的时间就达到的效果。17互助的创始人高竞介绍,自从5月底上线之后,17互助经过了几周的静默运营,在这期间并没有做任何推广和传播,目的主要是为了收集用户反馈,汲取市场反应,优化产品和运营策略。刚上线的时候,17互助只有3个互助保障计划,尤以保障中青年白领的“789重疾互助计划”为主,这个计划也是当前参加人数最多的,已有近6万人加入。但是很多用户提出建议,自己的父母也需要这样的保障,但是“789重疾”年龄上限是46岁,父母参加不了怎么办?17互助为此提前发布了专门针对中老年人的互助保障计划,涵盖了癌症、重疾等25种病症,还特地附加了意外保障,因为老年人发生意外的风险比较大,摔一跤都会有严重的影响,所以这个计划发布后,深受白领的欢迎,在父亲节期间,参加的人数非常多,很多用户留言说,与其送脑白金不如送17互助计划。截止7月4日,已经有3万多中老年用户参加该计划。这些蜂拥而来加入计划的用户,基本都是在静默运营结束之后参加的,究其实,高竞说,创业者不能想当然,还是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用户的需求,用户需要什么,就应该及时响应。现代人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但是环境污染、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加大,人们的关注点逐渐从物质消费转移到生活保障的消费,重大疾病的互助计划区分为中青年和中老年两种,它们之所以受到欢迎,在一些圈子里传播很广,就是迎合了这样的需求。那么这样的热度,在创业之前有想到过吗?记者很好奇创始人自己的心路历程,仔细看两位创始人的经历和创始团队的骨干成员背景,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创始人高竞和吴云昌,分别参与了两家估值在500亿人民币的公司的创始工作。高竞是阿里巴巴网商银行的创始团队的主要成员,从07年开始阿里巴巴企业贷款业务,带队研发了阿里贷款、淘宝贷款等项目,从风控、产品、运营、客服到BD拓展,全体系的建设均由他带队完成,当时在阿里内部,这个事业部被命名为“阿里金融”。“2007年的时候,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市场基本是一片哀鸿!银行惜贷,企业极度渴望资金”,阿里巴巴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企业信贷业务,就是由高竞带队开展的。到2009年,阿里巴巴筹备自己的小额贷款公司,开始针对淘宝店主的提供信贷服务,高竞带着3个骨干开始了淘宝贷款的研发工作,半年后淘宝贷款上线,立即受到淘宝店主狂热的追捧。2010年,高竞作为阿里2家小贷公司的董事,同时负责企业信贷即阿里贷款和淘宝贷款的业务。阿里金融就是现在网商银行的前身,在蚂蚁金服的业务架构内,网商银行的估值在100亿美金左右,随着个人消费信贷花呗、现金贷借呗的迅猛发展,估值还会再上新高。说到这5年的阿里金融的工作经历,高竞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敬畏风险、尊重规律。“2007年的时候,我们内部还在争论究竟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现在你肯定听不到后面这个词了”,高竞说,“最关键的是懂得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方式去还原风险、预测风险、控制风险、正负面激励,而不是仅仅把互联网当做一个便宜的流量入口。在9年前,我们刚开始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探索,还基本上没有参照物,市场也不追捧这个概念,我们只能依照风险管理的核心原则自己摸索,一步步参照风控的原理和规则,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基于风控原则的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控模型和体系,这都是经验和教训。”从互联网大数据到风险控制,也是两个合伙人选择互联网互助保障的原因之一。另一位合伙人吴云昌,是三马投资的众安保险的创始团队成员,当时他被阿里集团从阿里金融事业部抽调派遣至众安保险,作为股东团队的代表直接带领团队进入业务线。目前,众安的估值也在500亿人民币以上。众安最主力的业务线信用保证保险,就是吴云昌带队研发出来的,现在依然占据众安70%以上的营收份额。吴云昌在众安这几年,目睹了互联网对传统金融业务的改变,互联网风起云涌的气势对任何一个传统行业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压力,也是莫大的诱惑。“但是,风险管理业务不一样,你最终还是要看风险控制的。”吴云昌很淡定。“我们自己是互联网行业出身,对互联网的正面威力很了解,就是猛!但是风险管理有自己的规律,必须敬畏,对于风控的原理必须尊重。在产品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到人群风险的不同,做了区分,这就是为什么重大疾病计划有2个的原因,而且年龄的区分还非常明显,很少有平台在46岁这个特殊的节点上进行区分。”吴云昌进一步强调,17互助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个宣布四条线不做的互助平台。哪四个呢,汽车驾驶相关、分红理财、长期保障、大宗保障,这四条线,涉及的风控非常复杂,17互助坚决不碰。目前中国人最缺乏的是对医保、商业保险所不能涵盖的重疾、意外伤害的补充,17互助的定位也很明细,做铺垫和先导,做补充和辅助,不喧宾夺主,创造价值服务用户。记者希望能了解到更多的风控与大数据结合的内容,吴云昌笑着说,一次报道无法完全还原,欢迎你下次再来。互助保障的产品设计很讲究,17互助一直把风险管理前置,以年龄划分只是手段之一,产品的设计,运营的统筹,推广的规划,都会直接、间接影响到总体的风险表现,“等出了风险再管理,就非常被动了。17互助现在的会员年龄分层非常健康,绝大部分是85年以后出生的人,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既预示了风险发生的频率相对较低,又揭示了市场上对互助保障的需求热度。毕竟,用互联网互助的方式,价格实惠、保障确定,便捷快速,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尊重用户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两位创始人,分别参与创建了目前估值均在500亿人民币以上的公司,而且早在2007年就开始试水互联网与风险控制的结合,现在选择这种貌似慈善的业务,究竟是为了什么?17互助的人可不认为互助保障是个慈善。互助保障绝对不是公益或慈善,互助强调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个自私又无私的行为。虽然它帮助了别人,但更重要是他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是互助保障的最大的逻辑。给别人承诺的同时,也获得了别人的承诺。而且这不是空口无凭的,初始的互助费用,每个人都需要交纳9元钱启动保障。互助社群中如果有人罹患重疾,经过第三方公估公司的审核后,同一计划中的人每个人出资不超过三元,共同帮助生病的人,以目前10万多的会员、2周多的正式运营这个节奏来看,年内的会员数增长会非常迅猛。成员越多,生病的成员所获得的互助费越高,最高可达30万元。同理,成员越多,最高30万元的互助费分摊给每个成员的金额就少。以789重疾保障为例,如果这个社群中有3万人,那若有成员生病便可获得9万元互助费;如果这个社群有30万人,那生病成员便可获得30万元互助费,而每个用户只需缴纳1元互助费。选择这个项目创业的原因很多也很简单,高竞介绍创业的初心,第一就是希望做有价值的事情,对用户创造高价值的事情。在阿里的时候,阿里巴巴有内部的员工互助计划,7、8年来累计帮助了260名员工和家属,发放互助金3300多万元。这件事给他们很大的震撼,互助计划非常好地补充了医保、商保的不足,但是,如果不是在阿里内部,怎么会有几万人团结在一起互助呢?所以他们希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把人们团结在一起,用互助的方式解决重大风险。第二点,高竞和吴云昌们的出发点,就是希望能在互联网大数据和风险管理的结合上做深、做透彻。此前在企业、个体的借贷风险上,已经得到了验证,现在在人身伤害、疾病的风险控制上,包括健康管理、反欺诈、反逆向选择等命题上,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结合,还有没有空间和深度?17互助的团队认为是肯定的,目前没有人尝试,不代表此路不通。高竞反复提及,“2007年我们做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时候,整个阿里巴巴B2B事业群,当年的KPI除了营收,最重要的是PV和UV。而我们,已经开始做金融业务的创新了。现在想想都觉得太领先了。”目前市场上很多小微贷、现金贷、消费贷的模型,都和阿里金融当年的非常像。“
本文来源:中国网责任编辑:丁会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48秒后自动更新
云掌财经产品下载专区
服务时间:8:30-18:00(工作日)
证券投顾咨询编号:ZX0125
云掌财经官方微信
(C)安徽黄埔网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复制必究&皖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金互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