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官方网站理财可靠吗?

陆金所收益怎么样?安全吗?可靠吗?_理财频道 - 融360
&&&&陆金所收益怎么样?安全吗?可靠吗?
陆金所收益怎么样?安全吗?可靠吗?
编辑:李杨来源:融360原创日期:
& & & 陆金所的投资项目由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担保公司进行全额本息担保。但是随着政策和网贷行业的发展,&去担保化&已成为发展的方向之一,而陆金所也在谋求&去担保化&。
& & & 目前,陆金所的大多数项目还是由平安担保公司进行担保,也有一些项目是无担保的,采用的是内部评级方式。内部评级是陆金所根据内部评级方法及模型,对陆金所内交易资产的信用风险进行的评价,并通过级别符号表示。内部评级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陆金所不对任何人因使用内部评级所导致的损失负法律责任。
& & & 逐渐取消担保,转而采用内部评级的方式进行风险评价,是目前陆金所的发展方向。但是,没有平安集团担保的陆金所还是安全的吗?
& & & 内部评级的方式只是陆金所一家之言,是否安全,借款人能否按时还款,这些情况投资者都不清楚,仅仅依靠一个评级是完全不够的。
& & & 陆金所的收益率并不高,只有8%多一点,远远低于其他平台。投资者之所以看重陆金所,不是因为它的收益,而是因为陆金所背后的平安集团。现在平安集团不再对投资项目进行担保,那么陆金所今后还能继续吸引投资和进行投资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延伸阅读: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来源之作品,任何媒体和个人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融360 )。文章中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P2P平台存在的风险一直是倍受争议的话题,今年以来也发生了好几家P2P平台跑路的事件。即使如此,还是有一些P2P平台在市场激烈而又混乱的竞争中,获得了良好的业绩口碑,陆金所就是其中...
拍拍贷的平均收益率为14.33%,略低于网贷行业平均的15%收益率。 除了收益之外,风险也是投资P2P需要考虑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拍拍贷投资的用户满足一定条件之后,可享有本金保障。 本金...
人人贷目前的收益率范围为10%—24%,最高收益率设定为同期银行借款年利率的4倍,并且,随着银行利率的调整,人人贷的收益率也会跟着进行调整。 2014年6月份,人人贷的平均收益率为12.72%,...
根据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6月份P2P网贷平台的平均收益率为15.35%。 红岭创投的平均收益率在15%-18%之间,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收益率还算是比较高的。高收益之下,红岭创投的风险怎么样呢...
宜人贷作为线下小额贷款公司宜信旗下的P2P网贷平台,在风控方面是有优势的,宜信的线下团队在寻找优质借款人方面想必是很有经验的。但这就表示宜人贷安全吗? 根据融360的监测数据显示...
今日年化收益
100%本息保障
今日年化收益
50元起投,都市白领最爱
今日年化收益
1元起投,懒人理财力荐
今日年化收益
5万起投,稳健投资首选
人气排行榜
银行信用卡中心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融360 - 银行 版权所有黏贴【讨论】陆金所高收益安全可靠吗?
【讨论】陆金所高收益安全可靠吗?
[此博文包含图片] ( 13:54:56)
分类: 交流
本文不作为投资推荐或者依据,投资理财有危险,轻则亏损,中则血本无归,重则丧命,请谨慎!
【讨论】陆金所高收益安全可靠吗?
这是从陆金所官网截图下来的。
什么是陆金所?
简言之,就是平安集团下面开始的一个资金菜市场,定期会有借贷项目拿出来由各位bidding。其利息是同期贷款的1.4还是1.6倍,然后,有平安集团下面的一个担保公司提供全额担保。
有什么特点?
2、还款方式:等额本金,类似我们还房贷,在利率不调整的前提下,每个月都会有一个本金和利息到帐;
3、可转让,陆金所收取25元费用;
4、有担保:如果借款人无法还款,将会有平安担保公司全额进行还款+利息。
【讨论】陆金所高收益安全可靠吗?
看起来咋样?完美啊。
市场上什么债券,A类基金,都会被爆掉,当然,缺点也明细,无法质押上杠杆。但是,最大的好处就是每月都有现金流,还没有利息税,特别是跟债券比20%呢!
下午群里讨论,自己的定性就是:
本质上,这是平安银行或者平安小额大款公司,公开的高息揽储的手段,然后转手或者与集团下面的其他子公司一起来寻找用款人。其实也就是现在目前银行的理财或者信托的手段。
由于有了担保,这与以前的人人贷、拍拍贷有了极大区别。
下午也谈了,风险在哪里?
1、担保能力:贷款总额10亿20亿的时候,估计不大,如果到了500亿,加上利息,三年计算下来就是600多亿了,一旦发生问题,恐怕平安担保不死也去层皮。
换言之,必须明确A)、目前贷款的存量是多少?B)担保公司的能力是多少?
2、流动性问题:如果未来转让市场需求没有了,需要用钱,咋办?
3、法律问题
4、道德和信誉风险
目前,个人可能会把原来存款的10~20%用来参与,风险收益如何?大家来谈谈。
个人的看法,总会有盲点和先入为主。
也谈陆金所
陆金所表面上看是一个网络平台,本质跟人人贷等P2P应该没太大区别,理论上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借贷撮合平台,借钱的人和出借的人在这里汇合,各取所需,达到交易匹配的功能。但是P2P本身就有很多模式,国外有Prosper、Kiva、Zopa、 Lending Club等模式,复制到国内也变成拍拍贷、人人贷、宜信、红岭等多种模式,谁代表了真正P2P,业内也吵个不停,至于谁能走成功,也很难说。同时,在监管上也算是个空白,这点其实无论国内外都一样,金融创新本身就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美国的PROSPER也曾被监管机构认定非法,但是后来又被允许重新开业,也说明这个行业到底会如何,都在观望之中。
我自己理解的P2P平台,可能跟很多人不一样,P2P的字面意思是Peer-to-Peer 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或称个人对个人信贷。那么平台就是为这种个人对个人借贷行为创造条件的架构,目前这种架构一般都表现为网络化,但是并不代表网络化是必须的要素,从目前的认知来看,由于P2P的两头都是零散的人,通过网络应该是最便于降低成本进行规模化和批量化的复制,事实上随着这科技的进步或者交易模式的改变,非网络化也一样可以达到P2P的目的。其实宜信应该确切的说是非网络化P2P的模式,但是宜信是一座看不清也摸不透的巨大冰山,到底掩藏在宜信背后的是什么,目前还没有清晰的认知,没办法做更多的评论。
P2P就本质而言其实是金融脱媒“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原先个人的借款都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一般都是银行,个人将存款汇集到银行,然后银行作为媒介统一放款,P2P则改变了这种方式,通过P2P的平台,出借人可以自行将钱出借给在平台上的其他人,而平台则通过制定各种交易制度来确保放款人更好的将钱借给借款人,同时还会提供一系列服务性质的工作,帮助更好的进行借款管理。服务比较典型的行为包括三种,纯法律手续的服务,确保借款行为的法律有效性,风险特征信息提供的服务,确保借款安全性的有效判断,以及借款人违约以后的追偿服务,确保在违约发生后降低损失。所有的制度和服务其实都是围绕着如何更好的搭建平台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交易作为基础性特征的。
这种平台特征性质,使得P2P的地位就是相对独立,例如市场管理方,只提供各种有利于交易双方交易的服务,但是却不能参与交易行为,也不能对交易双方有倾向性意见,更不可能成为借款方式里的一个主体,借款的最终决定权,应该在出资人自己手里。出资人自己根据平台所设定的一系列交易制度作为基础,自足的判断出资行为,同时也要自己来承担出资后的责任损失。P2P平台利用的是优秀的交易制度和交易服务来吸引出资人进入到这个平台。
国内P2P大概起步于06、07年,发展到现在也鱼龙混杂,大大小小网站几百家,也引发过很多问题,在一些交易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的平台很容易陷入危机,也发生过几起恶劣的事件。2011年9月,贝尔创投事件(涉案金额300万),2012年6月的淘金贷事件(涉案金额100万),相信未来还有进一步洗牌的空间,还会有陆续的平台陷入危机之中。
平台的危机从那里来呢?理论上,真正定义为平台的P2P,无非是两个风险点,第一是经营不善,导致收入不能覆盖成本,平台无法存续,因为P2P作为平台收取的是两块收入,一块是根据达成交易的收入的一定比例,另外一块是会员费。P2P的支出是经营平台所需要的一系列费用,如果平台的交易不活跃,收入不能覆盖收益也很正常,但是这种风险是经营者自身的风险,理论上不会波及到交易主体。
第二则是交易机制设计不合理所导致的出资人信用判断出现失误,导致坏账出现,从而受到损失,交易机制的设计是P2P的核心点,一个良好的交易制度的设计,是可以避免很多风险点出现的,例如通过对借款人的各项真实性审核的机制,借贷周期的时间限定,交易风险赔偿制度的设计,甚至是利息制度的设计,还有集中撮合制度,等等各项制度的创新设计,在国外甚至有人际关系信用制度的量化设计,都进行应用到平台上来,从而进行大幅度拉低交易坏账的出现,但是任何交易机制都会存在缺陷,只能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优化,这个其实是出资人自身该承担的风险,而平台也要不断的去优化这种设计,成就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点其实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平台是否会存在利用交易机制设计的漏洞,人为的进行骗贷活动,由于交易数据、信用审核的权限都放在平台手里,出资人却不能有效审核这些信息,也无从判断真假,那么处于的地位就非常的不利地位,很容易就让P2P走入歧途。诈骗等一系列恶性事件就很容易产生。尤其在一些集中撮合交易方式的平台上,就更容易产生这种情况。随着经济形式恶化,很多不具备公信力的P2P,应该在这方面会不断的发酵,应该还是会有恶劣的事情出现。
为了解决上面三个顾虑,让出资人对平台有信心,同时也对出资行为有信心,放心在平台上交易,都有意无意的走入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模式上来,就是平台对本金的保障上来。我们姑且不去判定,平台是否有能力保障本金,而单纯就这种保障行为,我自己个人感觉,产生两个层次的P2P,一个还是坚持P2P路线,只是由于P2P作为创新事物,为了让更多人的尝试这种模式,不得不把自身信誉加入,最终目的还是去掉自身的信誉,是一种不得已的营销模式,毕竟国人的思维模式更接受这种有担保行为的出资。但是另外一种,我却觉得已经是不能算P2P了,因为他彻头彻尾就是走入到了另外一个层面上的问题了,陆金所就是这种貌似P2P的非P2P业务核心。
我自己判断是不是P2P,主要是看一个P2P平台是否具备脱媒的条件,如果一个平台还是需要一个媒介来促成双方交易,出资人出资的时候,这个媒介的信用有所附加,那么P2P就必然是不成立的。
我们看陆金所的交易实在,虽然陆金所一再声称自己是中介方,但是事实上,这个中介方其实是让体系内的另外一家机构(平安融资担保)参与到交易中来,这个构成了陆金所跟所有P2P最大的区别,离开了这个平安融资担保,所有的交易链都无法形成,陆金所的核心其实是一个担保行为。而不是交易行为。
这种交易行为其实不是个人对个人的信用问题,而是出资人对平台,平台在对借款人这么两个环节构成,首先需要出资人对平台认可,同时平台要对借款人进行认可,原先所认定的金融脱媒,其实又开始需要平台这个媒介来进行了,只是银行被替换成了平台机构。
这种模式下,因为,平台需要对借款人行为进行担保的话,就必然使得平台对借款人进行严格的风险认定,这种风险认定不是信息审核,而且是一种将自身信用加入的评价机制,一旦评价机制出现问题,受损的并不是出资人而是平台自身。
决定P2P成败的核心已经不是平台设计,而是平台风险审核体系了。风险审核的加入,使得这种模式更多成为一个类担保公司或者类信托公司的概念。平台直接就是换算成,公司等同于以固定利息向个人借款,然后对个人进行放贷,如果贷款的违约率低于平台的收益,那么就是成功,反之就是失败的。
从陆金所的实质来看,就是平安融资担保的担保业务网络化,陆金所自己也认为借款的安全保障在于平安集团在金融领域的专业优势,但是这个专业优势到底是什么?出资人其实是无法判断的,你只能选择相信他,才可以进入。P2P如果无法清晰的描述出为什么通过平台借款安全度很高,那么就永远无法做成一个P2P,而事实上也正是因为陆金所自身也无法说明白这个问题,才只能将自身旗下的担保公司加入进来,看上去是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出资人借款的问题,但是事实上却让这个模式也彻底的偏离的P2P的模式,出资人只能相信平安集团的专业能力和实力,能让他们不但能拿到本金也能拿到利息。跟点对点的借款其实是没有关系了。媒介在期间扮演的角色很重要,无法被取代。即使在说是一对一的,也掩盖不了陆金所是平安集团利用自身信誉募集资金用于自身放贷的业务实质,平安很聪明,利用所谓的P2P绕开了金融监管,彻底成了金融资产表外化的一个方式。他的盈利模式更简单只要平安担保所收取的担保费用以及陆金所收取的服务费用高于他所放贷的项目的坏账率,就产生盈利,反之亏损。跟P2P木有任何关系。
当然我没有否认平安的这种模式不好,相反我觉得很好,只要平安对自身的风控能力有充分的把握,那么平安其实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大量的低廉的资金,形成了庞大的吸储功能,如果下一步放开一对一,我想平安的这种模式可能比平安银行更有市场。这里就是需要注意的就是平安融资担保的边际在那里?平安可以担保十个亿,二十个亿,是不是可以担保一百个亿两百个亿呢?我想这点总是不现实的,陆金所如果一直是这种模式操做下去,那就势必要考虑到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如何在发展的问题。料想下一步陆金所肯定也考虑引入更多担保公司或者金融机构到这个平台上,来解决自身规模有限的问题,按照这个逻辑下去,陆金所到是演变成一个个人对金融机构的交易平台的可能性到比演变成P2P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绕开监管貌似担保公司之类的。总结:收益来自于风险,你信平安的资金能力和信誉度就进不信就绕道。
进去,他把你的资金分割成12段,要想得到8.6%的收益还要绞尽脑汁让每月回来的一小撮资金达成门槛再投,之后依样无限循环。总结:想得到这个收益的话资金会被分尸之后再被拖住。
成立时间多久?如果是刚成立,进入没有问题。
即使是庞氏骗局,一年内时间也是破不掉的,别舍不得出来就行。~~~~~~~~~~~~~~~~~~~~~~~~~~~~~~~~
总结:想得到这个收益的话资金会被分尸之后再被拖住。如果出现问题还能跑吗
- 80后老年人
之前我没研究就下结论了不妥。。。
刚才去陆金所网站看了下,了解其主要两个频道:理财及投资频道
理财频道: 年化收益6%不到,最少3个月无流动性,最低投资金额限制... 这个没有吸引力。
投资频道: 这应该是兰舟老师所关注的,我个人对金融借贷P2P看法:我拿之与电子商务C2C比较,买家就是出资人,卖家就是借款人。如果没有监管及约束,就像淘宝早期发展趋势,卖家假货横飞。所以淘宝必须往B2C发展(淘宝商城),对于卖家监管,约束。 我对于陆金所这平台看法,就是互联网银行吸储转贷业务,平安融资担保作为对于借款人的监管及约束,对于出资人的是保护。
以我个人而言,我倾向于陆金所这样的类似B2C的金融借贷而回避人人贷那样C2C平台。
怎么觉得它的设计就像一个套子。
- 学习新股、债券、可转债、分级
贷款方面未必是贷款给的B风险比贷款给C小吧,这个和电子商务不一样。假设你有10万元,你可以借给了20个人,每人5000元,甚至更多的人,更小的额度,你觉得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会冒个人信用被摧毁的风险不偿还你的钱么。但如果一个企业需要借100万,你只是10个贷款人之一,这个企业要倒闭了,你只能寄希望平台担保了。更何况,平台担保对于你借钱给个人和企业,都是一样的。
我就是觉得凭平安属下的一个机构做担保,信用级别太低,还有它哪个设计方面上就是要黏住放贷客户
我已经做了好几个月了
收益如何,谈谈你的看法
收益就是8.61%啊,只要你给每月回来的钱找好去处就行了
- 稳健投资
我也注册了,关注中
3年期,等额本息,8.61%,每个月按时还到你的账户里,你可以直接无手续费提现
其实陆金所现在比较有吸引力的最关键的一条是投资项目限量供应,一旦放开供应,收益率相对较低的转让市场就不会有人接盘,也就是说即使想抽身也没办法出手了。所以现阶段还没问题,什么时候敞开供应的苗头出现就什么时候赶快出手吧。
谁说转让市场收益低的?都是8.61%啊
@1138 等额本息的利息是越来越少的,如果你最后几个月接手,收益几乎为0
看来你连等额本息是什么意思都没搞清楚,你可以百度一下等额本息的基本概念
@1138 如果你一定要较真的话,我就给你算一算:
下面是陆金所12个月期限投资额10k的一个收益表,我们做一个极端一点的假设,假设投资人A投资前三个月后将债权转让,投资人B在期限最后三个月的时候受让债权,我们计算一下A和B的收益。为了简单起见,我们不计算每个月还款入账以后再投资收益。
应收本息(元
应收本金(元) 应收利息(元
剩余本金(元)
投资人A初始投入10000,三个月后将债权以7,579.84元转让,期间三个月收入872.71X3=2618.13 所以A的收益为(8.13-10000)/10000 = 1.98%
投资人B在第九个月末以2580.97买入债权。初始投入2580.97,三个月后债权归零,期间三个月收入872.71X3=2618.13 所以B的收益为(0.97)/2580.97 = 1.44%
很明显,A和B的收益率是不一样的。
回复,其实楼上两个人讲的不是同一个概念。ydangerous说的是利率,changye说的是综合资金收益率。利率是一样的,都是8.71%,为啥同样拿三个月,综合收益率不一样,差别在哪呢?差别在于前面投的,提前换本的金额占总资金比例低,而后面投的,提前还本的部分占总投入比例高,因为提前还本是造成综合资金收益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所以越后面投的,综合收益率越低。我想陆金所的trick我已经说清楚了。
你吃完头三个月的利息转让掉,接手的人拿到这个只剩九个月的标,也吃三个月转让掉,你有没有算一下接手的人头三个月的年华收益
陆金所相对安全的,毕竟有平安担保。这个担保不能和一般债券相比,风险分散程度高太多了,相应风险就比一般债低很多。这点 @2 已说过。
关于收益,我一直有玩P2P(还是对低风险投资研究太少,做到20都没谱啊),实际收益不会等于8.71,一般会下浮0.4-0.8个百分点,主要在投标以后钱不会立刻计息,要等满标、审核通过;其次是每月还款的钱未必能直接投出去,不管你计划的多好。最后,取钱是纠结的过程,要算好手续费合理分批取款,取这一步也会让收益下降,且不包括在上面提到的下浮中。
最后,我认为对P2P信任的考量,不能和一般债那样衡量。小额贷款违约主要不是还款能力,是道德风险。比如: @2 如果在P2P发债借1万块,我肯定借,不还我在论坛和群里喷他,让他的朋友、家人都知道这事,我相信这个结果比亏1万块要严重,所以我相信天书会还。 P2P的违约成本大抵是这类,对违约成本估值,对比借款总额,即可控制借款风险。
比如 拍拍贷 淘宝卖家借款,40天逾期曝光店铺,天天去差评,它的损失......
类似的方式在PPD的资金综合年化收益在16%+,已去除下浮(未来预计15%+吧)。 以上是借款人风险,至于平台风险,政策不开放,银行不做托管,这个风险规避不掉,我个人选择拍拍贷也是因为这个问题,只有拍拍贷创始人的背景环境我熟悉,分析后选择相信,但没托管确实只敢放10%-20%
不低了啊。名义也有8.71%啊。
丑版,如果没有正回购,你做债券的收益确保能有陆金所这么高吗?
期次 应收本息(元 应收本金(元) 应收利息(元 剩余本金(元)
1 872.71 800.96 71.75 9,199.04
2 872.71 806.71 66.00 8,392.33
3 872.71 812.49 60.22 7,579.84
4 872.71 818.32 54.39 6,761.52
5 872.71 824.20 48.51 5,937.32
6 872.71 830.11 42.60 5,107.21
7 872.71 836.07 36.64 4,271.14
8 872.71 842.06 30.65 3,429.08
9 872.71 848.11 24.60 2,580.97
10 872.71 854.19 18.52 1,726.78
11 872.71 860.32 12.39 866.46
12 872.68 866.46 6.22 0.00
依照这个表1W投入1年本息回收10472.49=年利率4.7249%真的不高还要担心它的风险
连复利都不会算的就不要瞎分析了!8.71%的收益率是指你要把每个月所获得的返还本息全部再投资,不能有空档期,这样年华收益率刚好是8.71%。
所以上面问陆金所好不好?我觉得很好,但前提是你能保证每笔返还得资金能第一时间放贷出去, 投资最低的标的是1万,意味着你每月的返还现金流要在1万以上才能有资格抢贷款;大多数标的期限是36个月,也就是说你总投资得在35万以上才能保证资金空置期不超1个月,而要使空置期缩短到几天,你得资金量得有百万以上,这样才能达到理论的8.71%收益率。
而你即使有百万现金,你会发现根本没有那么多标的让你抢,抢不到标是陆金所最大的问题。
至于安全性,目前陆金所使P2P中最安全的, 有注册资金4亿的平安集团下属担保公司保本金和利息,而大多数的P2P平台本身注册资金都在10万或百万级,根本没有任何安全边际。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陆金所是安全的,4亿足够赔付了,但在系统性风险来袭时,陆金所一样会玩儿完。
先向楼上的学习,再请你先看前面的评论再批评人吧。
认真考虑后我是没有参与陆金所,但是我却看好平安这一创新尝试,试想 有客户问平安银行贷款,平安银行将客户转至陆金所, 平安银行和陆金所获得稳定的佣金,同时平安担保公司也能收取担保费用,今后平安保险还可能为此类借贷提供保险服务,在没有社会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情况下,陆金所的出现可以在集团不同业务板块间建立起横向联系, 为各板块都增加业务收入,真正发挥平安 银行+保险的混业优势。
- 努力赚奶粉钱。
我无法想象这么低的收益率(相对于网络贷款平台来说)还会有安全性的问题。
- 财务自由
假设有很大一笔资金投入,每期的还款也能再投资,年化收益率就能达到陆金所所说的收益吗?哪位能清晰的算一下。
- 中国金融业的潜力巨大
宣传的噱头好,实际只有4点多。广大投资者还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大家的预期都太高了。
- 80后IT男
身为IT人士,他那个个人页不是https让我很不放心[呵呵]
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内部收益率
陆金所最近改了转让费规则,太无耻了。
是的,一下子转让成本很高了
改了什么规则啊
做为p2p的平台,年化才8.61%太低了,好比是债券中的记账式国债的收益
拿p2p和债券比收益是不对的,一个是正规的交易所市场,一个是不正规的路边市场
p2p理所当然要比债券的收益高出许多
我朋友也在做,说挺好的。。
本金会减少,相应的你收回的本金你自己再去寻找8.71%的投资渠道是找不到了,并且利息都没有复利。不过这设计像银行贷款,要是银行贷的到款的话,这一进一出倒是赚了
感觉不太靠谱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陆金所投资可靠吗提示您:你还未登录。
没有账号?
恭喜你获得新机会
输入好友ID
本次机会已经送出,可复制一下链接给好友!请您先或注册
陆金所理财产品稳盈安e贷可靠吗?
-&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
-&提供更多安全的理财产品
-&带给投资者更多便利和价值
-&100%全程安全保障
陆金所理财产品稳盈安e贷可靠吗?
&& & & & 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心结,既期望于更高的收益,又想要没有风险,其实,有这样的想法也没错,个人理财图的就是一个安稳,陆金所理财产品稳盈安e贷在字眼上,似乎是迎合了投资者需求,当然,凭借平安集团的保障,此款产品也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不可忽视的是,每一款理财产品都存在潜在的风险,即便是银行理财产品也是如此,受市场影响,理财产品的收益也会相应的变化,那么,陆金所作为比较出名的,推出的此款产品到底如何呢?&& & & & 一款是否可靠,跟公司实力有一定的关联,但更多的是要依托于市场反应来判定。稳盈安e贷是陆金所网站平台推出的个人投融资服务项目,通过平安集团旗下担保公司审核的借款方直接向投资方借贷,双方通过平台的电子借贷协议,明确双方的债务与债权关系,其利率则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40%;所有稳盈安e贷均由中国平安旗下担保公司承担担保责任,从风险级别来看,风险较低,但时间期限跟目前P2P理财平台推出的多数产品不同,分为一、二、三年期,对于投资者来说,时间限制,可能会对投资有一定的影响。由此看来,此款产品整体上风险还是可控的。&& & & & 稳盈安e贷整体年化收益在8.4%,在P2P行业属于中下水平,但超过了的收益,属于可接受范围。投资此款理财产品,一旦成功,都会签署《借贷及担保协议》,此时,是不能撤出资金的;在整个投资期限内,投资人采用等额本息的方式每月收款,资金将自动转入投资人的陆金所账户,从操作以及收益上看,此款产品都相对比较规范,这一点无疑是对投资客是有较大吸引力的,然而,往往看似完美的东西,也会有瑕疵。该产品时间过长,而且收益也不是很高,在网贷行业大环境下,投资客不能灵活处理自己的资金也是问题所在。&& & & & 当今网贷行业,良莠不齐,银行系平台虽然有实力,但并不能保障没有风险,故而,陆金所理财产品稳盈安e贷到底是否可靠,还有待市场检验。&
浏览次数:532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前海融金所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陆金所登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