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银行资金调集6217开头是什么银行?

社保基金调集资金攻坚A股 _ 股票频道 _ 东方财富网()
||||||||||||||||||||||
社保基金调集资金攻坚A股
  【延伸阅读】    随着一季报的完美收宫,机构一季度的整体收益和持仓动向已经明确。从整体收益看和),在今年一季度国内外经济状况继续不佳的背景下,2401家上市公司整体收益却实现同比0.65%的增长,环比增长12.89%。不过,如果剔除不可比数据和业绩保持20%以上增幅增长的银行股影响,则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净利润环比下降了7.26%,同比下降15.98%。而与此同时,在今年一季度股市反弹2.88%和598只个股涨幅超过10%的背景下,一季度机构持股总股数和总市值却不增反降,分别减少了1.8%和0.96%。  从一季度机构整体重仓行业看,排在前5位的是金融服务、采掘、化工、食品饮料、机械设备,与去年四季度相比没有变化,但从机构一季度增仓角度看却与去年四季度机构所增仓行业有了明显区别。去年四季度机构重点增仓的行业是金融服务、医药生物、房地产、食品饮料和信息服务,如今已转变成有色金属、房地产、交运设备、家用电器、食品饮料,除房地产和食品饮料连续上榜外,去年年末被重点减仓的有色金属和交运设备本次却被机构重新拾起。从机构行业持股总份额看,这些被增仓的行业持股数占行业流通股比分别下降了1.29%、2.94%、3.16%、3.06%和2.63%,这说明一季度末机构持股更趋集中;一季度被机构减持的前5大行业是医药生物、信息服务、机械设备、农林渔牧和公用事业,其中医药生物、信息服务是去年四季度被机构重点增仓的行业。  从机构持个股来看,虽然在一季度涉及个股高达2311只,超过年年末的2297只个股,但剔除今年新上市的46只新股后,在老股上的持股数量却比去年末要减少32只。具体来看,一季度机构新增持股52只,剔除38只,其中新增个股市值达46.19亿元,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应用、光学光电、电气设备等子行业,分别有6只、5只和5只;而剔除个股的总市值有266.2亿元,主要分布在制造业中的化工、医药生物和机械设备,分别被剔除8只、6只和5只。  基金:减仓明显,关注周期行业  从机构力量排名看,基金在中始终排在第一位,虽然因大小非解禁股上市相对减弱了基金在市场中话语权,但其持仓仍在左右着行情的发展方向。  从上市公司一季报来看,基金持股1535只,持股市值达7970.2亿元,相较2011年年报时2057只个股1.29万亿总市值有了非常明显变化。在一季度期间,基金新进个股58只,清仓580只,增仓243只,减仓1224只。  从重仓行业变化看,金融服务、食品饮料、房地产、医药生物、机械设备是基金重配前5大行业,其分别在大盘反弹5.9%的4月上涨了5.76%、9.18%、13.41%、3.31%、6.85%。本次基金重仓行业与去年四季度末的前五大行业相比没有变化,惟一出现改变的是房地产的地位由第五大重仓行业上升到第三位。由于本次基金在所有的行业都进行了相应减持,行业上的变化更多地体现在谁比谁减持更少。从本次行业总市值变动率看,变动率最少的是家用电器、食品饮料、房地产、金融服务、有色金属,而变动率最大则是交通运输、医药生物、信息服务、公用事业、农林牧渔。从这些行业4月以来涨幅看,市值变动率最小的前五大行业月度分别上涨了4.43%、9.18%、13.41%、5.76%、7.49%。  从个股数量数量看,本次清仓个股最多的行业集中在机械设备、化工、医药生物、纺织服务、建筑建材上,清仓个股在26~85只之间。而如果从清仓股占行业比变动来看,则金融服务、电子、信息服务个股变动最少,变动范围在-10%~-12%之间,变动范围最大则是餐饮旅游、纺织服装和家用电器,范围在-33%~-45%之间,这种现象说明基金在经过一季度市场反弹后,为应对赎回,基金不得不选择了对一些获利品种做相应减仓处理,如今年一季度表现出色的家用电器板块,基金就在去年4季度末持仓38只基础上清仓了15只,而即使在目前持仓的23只个股中也减仓了16只,仅在、、、4只个股进行了相应增仓。在一季度,金融业清仓个股变动最少,但却出现大面积减仓,本期所持有的45只金融股中被减仓的高达37只,其中,所有银行股都被减仓,而出现增仓的8只个股则全部集中券商和期货租赁板块,这两个板块在4月分别上涨了13.8%和25%。  如果从基金一季报角度分析,基金在一季度增持预期盈利见底的早周期行业和beta值高的强周期行业,减持beta值低的信息技术、医药行业。具体来看,基金一季度末增持的前五大行业分别是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采掘业、食品饮料和金属非金属行业,增持比例分别为1.55%、1.35%、0.76%、0.51%和0.27%。基金减持的前五大行业为信息技术业、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石油化学和社会服务业,减持的比例分别为1.25%、1.21%、0.26%、0.25%和0.19%。具体来看,基金一季度增仓最大的个股集中在地产、券商和家电几个行业,这与地产和券商受益于市场对政策的良好预期有关,而减仓的个股则主要集中在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大盘蓝筹股中。  保险:价值投资,青睐大盘蓝筹  作为第二大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的投资能力多年以来一直表现平平,其选择的投资品种常逆市场方向而为,其投资理念更多地倾向于长期价值投资,大部分资金长期建仓在超级大盘蓝筹股身上,寻求现金分红带来的收益。  一季度,保险资金共持股536只,持股总份额445.28亿股、总市值4818.69亿元,相比去年年末561只个股总份额430.46亿股总市值4917.77亿元而言,在持股家数减少、持股份额增多的情况下,总市值出现一定比例的下降。在一季度末,保险新进个股88只,增仓243只,减仓159只,清仓113只。  从保险资金的行业配置上看,保险公司本次重仓前五大行业是金融服务、医药生物、交通运输、食品饮料、采掘,与去年末重仓行业对比,上期重仓的化工、房地产则分别在一季度被食品饮料、采掘业所替代,对于其他机构在一季度齐力加仓的房地产,保险却进行大量减仓,这种结果却错失了今年以来房地产股大幅上涨行情。同样,被其他机构不太重视的晚周期采掘业在一季度期间受到保险资金的重视,但4月份却表现平平,好在总算5月份首个交易日有了不错的表现,算是大器晚成。  从行业的总市值增减变化看,一季度保险重点增仓了医药生物、采掘、食品饮料、商业贸易、家用电器,减仓了金融服务、房地产、交通运输、化工、机械设备。从行业中具体个股的变化看,金融股因其低估值和良好的业绩增长一直是保险资金所青睐的,但本次保险资金在其所持有的18只金融股中却重点减持了、、、,相应增持了、、等大块头银行;在房地产行业,其持有的26只房地产股被减持了12只,其中减持最多的是和;对于不被其他机构所看好医药生物行业,保险资金却连续几个季度重仓并在今年一季度再次进行相应增仓和调仓,持股总数高达40只。在一季度期间,保险在医药行业大幅增仓了、、恒瑞药业等个股,但对、、进行大量减仓。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东方财富网调查
& 其他网友关注的新闻:
东方财富网(&&或&&)
建议及投诉热线:021- 值班热线:021-5
东方财富产品下载专区
网友点击排行
&&&&&|&&&&|&&&&&&
A股市场核心驱动力正在起变化[]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中小银行设立风险合作基金 互助机制喜中存忧 - 北京融标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编者按:随着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脱媒的演进,中国的单一银行体系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外部风险,但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却未随之建立。&  一些中小银行正迈出试探性的一步:它们抱团取暖,试水银行间的互助机制,或成立风险合作基金,或设立流动性准备金,力求以市场化手段防范风险的发生。这类基金将如何运作?是否能达到预想效果?对于监管层统一制度的出台有何推动意义?&  在经济寒冬的阴霾之下,中小企业抱团取暖已非新鲜事,如今就连资产殷实的中小银行也开始抱团取暖,这对于中国金融业而言颇具深意。&  近日,亚洲金融合作联盟旗下的风险合作基金成立,目前已有包括民生银行、包商银行在内的23家会员金融机构参与认购。这成为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风险合作基金,目前规模为3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帮助会员金融机构度过流动性、资本性、结构性危机。&  “银行的黄金十年已过,如今在宏观经济波动加剧、利率市场化推进等趋势之下,单一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风险基金的成立对于各中小银行无疑是一件好事。”一位城商行高管向记者表示。&  然而,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由于规模较小,上述风险合作基金并不足以解决实质问题。倘若监管不到位,类似风险基金反而可能成为银行间资金互相输送的暗渠。&  抱团取暖&  “这是中小银行联盟的一种形式,为应对流动性不足或者市场上某些特殊因素引发的风险而创新出的一种自保方式。”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一般来说,一家银行发生突发事件很难谋求其他银行的出资救助,但如果共同筹资组建基金,一旦出现问题则可由基金出资,这是一种市场化的自保方式。”&  据民生银行行长助理石杰介绍,这一风险合作基金是以信托方式为法律基础发起设立的信托基金, “基金采用了‘信托+委托’分层设计结构:其中10%由现金出资,采用信托方式,由联盟作为基金管理人,直接实施救助或委托救助;另外90%以承诺出资方式,与实际受救助人挂钩。”石杰在签约仪式上表示。&  据了解,该基金目前总规模达30亿元,由23家联盟成员通过购买份额的方式参与,每1个基金份额为1亿元,其中10%(即1000万元)以现金出资。当发生救助时,由成员单位实施救助,享受救助权利的放大倍数为50倍,也即5亿元救助额。&  记者从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的一份内部资料获悉,该风险合作基金的核心目标在于对会员单位发生危机时进行救助,同时,在确保安全性、流性前提下,通过市场化运作取得收益,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该基金的长远目标在于以资产池的方式建立联盟间资产负债相互调剂互补的机制,为资产证券化积累基础资产。&  该联盟于今年6月启动建立风险合作基金,经过5个月的讨论、摸底及模拟预演,最终于11月正式签约。“风险合作基金已经具备了正式运作的各项内外部条件。”民生银行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告诉记者。&  实际上,中小银行成立风险合作基金并非孤例,与此类似的还有河南省17家城商行近期设立的流动性准备金。据了解,在每年年末清算之后,这17家城商行将按照当年年末存款余额的0.5%比例提取流动性准备金,交与受托行管理,而受托行将由河南省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担任。&  “中小银行只有抱团发展,面对大风大浪的时候才会有可退避的安全港。”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监事长、包商银行董事长李镇西如是认为。&  制度缺失下的自救&  记者注意到,此类风险基金的参与者主要是城商行,譬如,认购上述风险合作基金的金融机构包括甘肃银行、包商银行、富滇银行、晋城银行、郑州银行等多家城商行。在李镇西看来,当前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外部经营环境,正深刻地改变着金融机构的生存环境,影响着中小银行的发展模式。&  “在存款保险制度和商业银行破产法尚未建立的当下,中小银行之间互相扶助设立风险合作基金是很好的尝试。”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601988)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记者。&  而在建设银行(601939)高级研究员赵庆明看来,较之存款保险制度,这种银行间的风险合作基金用途更加宽泛,前者主要是在银行倒闭以后对储户进行赔偿,而后者的功能更多元化,“这是一种地区性联盟,以民间形式实现抱团互助。”赵庆明解释称。&  前述内部资料显示,该风险合作基金的核心目标包括突发事件的救助及常规救助。&  首先是突发事件的救助,当成员单位因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的突然恶化以及外部政策、金融、自然环境突变面临短期重大突发事件时,基金将出手相助。&  其次则是用于解决成员单位流动性、资本性和结构性等常规监管指标突破的危机问题,建立联盟间风险快速响应机制和风险协同解决机制。&  第三是针对成员单位面临的资产负债结构性问题,以资产池方式建立联盟间资产负债调剂互补机制。
  记者了解到,其救助方式包括大额资金存放、合作拆借、买入债券、合作买入正常类信贷资产,甚至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补充资金本。&  而基金本身也将通过多种投资实现保值增值。石杰表示,基金运用要实现保值,力求显著高于银行传统存放或拆解资金的收益,可通过资金存放、买入债券等实现基金收益。&  在配套存款保险制度和商业银行破产法缺失的前提下,该联盟希望通过风险合作基金的建立,实现从政府救助到市场化救助的转变。&  一位认购了该基金份额的中小银行负责人表示,在金融脱媒加速和影子银行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小银行更有抱团取暖的动力,有了风险合作基金,可以让小银行更有效抵御因外部环境和自身经营带来的各类流动性风险、资本性风险以及结构性问题。&  或面临困境&  尽管此类风险基金设立的初衷美好,但实际效果如何却令人忧虑。在一些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由于规模较小,当银行发生流动性风险时,上述风险合作基金并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出现问题,银行相互之间的救助作用目前还不太好判断,纯粹依靠中小银行的互相救助恐怕不够,存款保险制度的尽快推出才是解决问题的更有效途径。”郭田勇直言。&  赵庆明亦认为,当中小银行真正发生流动性风险时,这类基金或难以发挥应有作用,这似乎是一个背负着救助名义却承载着更深含义的风险基金。&  他分析称,从存款来看,假设存款大量流失引发流动性困难,30亿元的救助基金远远不够。事实上,中小银行通常比较依赖存款大户,大客户的存款通常占据存款总量的1/10以上,倘若其中一位大客户存款流失,资金缺口便可达上亿甚至数十亿元,如果造成流动性风险,需要救助的资金规模不容小觑。&  “其次,从贷款来看,中小银行的贷款通常在某些地区和行业集中度高,抗风险能力较弱,不良率可能在短时间快速上升,这对银行来说也是毁灭性打击,几十亿元解决不了问题。”赵庆明称。&  而从投资来看,目前很多银行的表外业务譬如理财产品的规模动辄上亿元,任何一家出现问题可能都将难以应付,更何况银行风险一般都具有传染性,若各银行同时遭遇风险,互相扶持就成为空谈。&  “这些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类似,如果出现风险可能就是大面积的流动性困难,30亿元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在一些业内人士眼中,这一救助机制存在诸多可商榷的地方,但毕竟聊胜于无,在官方制度缺失的背景下民间探索此类基金值得鼓励。&  美国大萧条时期银行之间也有类似举动。在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以前,当一家银行遇到金融困难或面对挤兑风险时,其他银行就自动联合筹集资金,为处于困难的银行存款提供担保,这种方法当时显然阻止了许多恐慌性事件的发生。然而,某些情况下这种方法却无法奏效,譬如,这些银行之间没有达成满意的协议,或者此举没有立即恢复储户信心。&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在《自由选择》一书中提道,如果只有一家银行遇到挤兑问题,可以从其他银行调集资金或是要求借款人归还贷款来应对,借款人可以从其他银行提取现款偿还贷款,但如果银行挤兑风潮扩散,银行则无法同时应付挤兑。&  另有所谋?&  “既然不能达到救助的预期目标,那么这一基金存在的意义何在?这种模式是否会游离于监管之外,成为银行间输送利益的工具?”一位股份制银行管理人士如是疑问。&  根据设立机制,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的风险合作基金将采取两步走的实施策略:第一步是建立风险专户,逐步过渡到实体基金公司。但上述管理人士称,“救助形式包括资金拆借和购买债券,也就是说基金需要在央行开设账户,但现在看来这一基金属性并不明确,能否在央行开户还是未知数”。&  记者就这一问题致电民生银行公关人员,相关人士以“领导年底较忙,没有时间接受采访”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风险基金是否存在监管真空也不容忽视。“谁来监管这一组织?如果监管缺位,初始可能做得像模像样,但此后这些银行之间出现资金和票据的腾挪也不是没有可能。”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人士告诉记者。&  河南省的做法或许是另一种尝试。对于17家城商行设立的流动性准备金的管理,河南省银监局特意组建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委员会,核心职责就是管理流动性准备金。&  “银行间互助基金是可以成立的,但一定要明确属性,尤其是在国内金融机构审批异常严格的背景下,尝试合伙制基金形式或许是较好的选择。”上述管理人士称,“当然最理想的还是由政府或者协会出面,建立一套完善的金融体系风险防范体制。”
中小银行设立风险合作基金 互助机制喜中存忧夏小华:银行工作者的思索 新华网上海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
夏小华:银行工作者的思索
&&&&一位普通中国银行工作者的工作思索与实践
&&&&------ 访广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夏小华
&&&&新华网长三角频道专栏作家: 王红明 刘新萍
&&&&摄影 新华社记者 / 张耀智
&&&&"思想的力量更为重要"
&&&&新华通讯社和《亚洲资本》联合采访了广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夏小华。采访一开始,夏小华就声明,作为一名普通的银行工作者,他个人的经历,正象同时代千千万万普通的中国人一样,没什么可谈的。他说,现在是一个张扬个性的年代。但是,由于市场激烈的竞争和社会迅速的变化,每个人似乎都过于浮躁。其结果是个性变成了个人琐碎经历的低语,而思想的深沉和尖锐却受到了忽略,乃至于贬义的"把肉麻当有趣",现在竟成一种"正面"的社会时尚。"对于媒体而言,要反映这个时代广阔而深刻的变化,思想的力量也许更为重要。"夏小华认为,老一辈的人无论做任何工作,均不可能脱离他们所处时代的要求和特征,现在的人也是如此。百多年来中国人奋斗自强的历史,既可以从物质条件的变化集中反映出来,也可以从思想的变化中深刻地体现出来,并且思想的变化更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时代的前瞻性。一个从事银行工作的人竟如此强调"思想",似乎有些出乎意料。对此夏小华开玩笑说,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理应一身铜臭。但是资本也需要"人格化",终究人是社会的主体。因此,"一身铜臭,更需要精神文明来平衡"。
&&&&"上大学是为思想创造条件"
&&&&夏小华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说起他的文化背景,夏小华答道:"严格来说,我只有小学三年级水平,因为到小学三年级,开始了文革,10年中几乎没有受过什么系统的教育。"文革结束后,夏小华考上了复旦大学经济系。对于这段经历,他坦言收获确实不少,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了一个重要的基础。"我进大学的时候,正是一个知识饥饿的年代,如饥似渴地大量吸收各种有用乃至无用的知识,成了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上大学,只是为满足这种知识的饥渴创造了条件"。夏小华认为,古人说"先博而后约"的治学之道是有道理的。因此,求学时代尽管兴之所至,涉猎广泛,花了不少时间精力,但现在回头来看,对于应对当前工作的挑战,仍然大有裨益。这种益处最突出的就是知道思考问题应有一个明确的立场及基于此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他说:"无论做任何工作,在工作中首先要做到明是非、知轻重、分缓急。这9个字说起来简单,做到并不容易。而如果真正能够做到,一件事情的成功也许就有了一半的希望。"将上大学不是单纯地当作是学习各种知识,为日后的生存创造条件,而是当作塑造思想的条件,这就是夏小华对他学习经历的概括。
&&&&"我是这样为银行定位的"
&&&&由于夏小华的教育背景和曾长期在交通银行总行从事战略研究,相对他的本职工作,夏小华似乎对宏观的经济更有兴趣。"一个社会的经济要发展,首先取决于其有形的资源,因为衣食住行这是人的基本需求。就这点而言,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再多的资源一人均,在世界上排名都是倒数第几位。在这种条件下,就必须依赖外部的资源。从发达国家经历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看,获得外部资源无非是两种方法:一种是掠夺,殖民地、战争都是为了掠夺资源;一种是贸易,进口各种资源,通过企业家的有效组织,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再出口,通过这样一种交换,一个经济体就会逐步富强起来。战后一些国家走的就是这条道路。在
核时代,通过掠夺是行不通的,我们的国家性质也不允许我们走这条道路,因此只有通过贸易。而通过贸易要使国家富强,企业家和企业的效率至关重要。因为没有高效率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就无法完成这种资源的良性循环,进而迅速地积累起财富。所以中国要真正现代化,在各个行业都应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这可以作为一种标志。而对于企业来讲,核心就是资本。资本不是简单的货币资金,而是发挥将各种资源有效组合起来进行高效率生产的货币。从这点看,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有着巨大的差异。在生产方式上,传统社会以土地为基本的生产资源,生产的目的只是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农民依附于土地,各种生产资源很少流动,土地的分配对于社会具有关键的意义;现代社会是以资本为基本的生产资源,生产的目的是为追求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在资本的作用下各种生产资源是不断流动的。所以,对应传统经济结构的社会是政府本位、官本位;对应现代生产方式的社会是企业本位、公民本位。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创造的生产力大于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原因就在这里。中国的经济战略,必须从这个基本点出发。"为了说明他的本职工作,夏小华竟然从这样一个宏观的战略角度为自己的工作定位。他认为,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结构下,一是发挥资源的集中作用,将闲散的资源通过银行的存贷款功能集中于企业的投资经营;二是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通过对企业融资的选择,帮助高效率的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抑制低效率企业的经营;三是通过银行的结算手段及发挥信息相对集中的优势,帮助企业降低财务成本;四是发挥金融杠杆的作用,平衡现代和未来的消费需求。
&&&&6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辩证法
&&&&夏小华认为,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误解,就是将富豪和企业家等同起来,富豪并不一定就是企业家,"关键是在这个社会上你是否真正发挥了企业家的作用。如果财富的迅速积累靠的是垄断、靠的是权力寻租、靠的仅仅是转轨时期分配领域不正当的攫取,根本没有发挥企业家的作用,怎么能称作企业家呢?"夏小华如是说。他强调,改革开放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的成就,主要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巨大能量得到了释放。"不是政府创造了这些财富,而是政府的政策不再是抑制而是放手让人民群众本来就潜藏的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发挥出来了"。说到这里,夏小华又回到了他的领域,对作为中国经济成就重要标志的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表达了一种忧虑。"诚然,有6000亿美元说明了中国强大的国际支付能力,说明我们这些年取得的成就。但是,从纯经济的角度看,6000亿美元外汇储备也意味着我们手里攥着6000亿的钞票,而将等值甚至高于这6000亿价值的财富让渡给了人家消费。现有美元具有'世界货币'的功能,美国政府因此有条件以极低的成本大量发行美钞,全球采购,结果大家手里拿美元,美国却在享受由这些美元换来的财富。若是你将大量美元再采购美国货,美元又可能贬值,实际上就掠夺了你一把;你为了保证国际支付能力,放着又怕贬值,不得不再购买美国收益很低的国债,再借给美国,结果一个穷国反而不得不借钱给富国,这就是当前的国际经济秩序。"所以,夏小华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美国而言,贸易逆差不见得就是什么坏事;对于中国而言,大量的顺差,过多的外汇储备,尤其是主要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也不见得对中国有什么好处。"事实上,现在美国的富裕,在一定程度上是靠着象中国这样的穷国用贸易顺差、购买美国国债支撑着的。虽然对于中国,外汇储备部分反映了我们的国力,但对于美国来说,外汇储备好象并不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重点
&&&&当记者问到夏小华当前工作中的困惑时,夏小华直言,最大的困惑还是由于改革尚未到位引起的。夏小华说,回顾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开放的力度似乎大于改革,"中国的GDP仅为日本的四分之一,但是去年的国际贸易总额已超过了日本,世界排名第三,可见我国市场开放的程度已经很大,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比重已经很大。引进外资,是为了补充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资本的不足。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民族资本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进一步大量引进外资的意义已经没有过去那样大了。况且中国加入了WTO,对市场的开放已通过国际协议界定下来,再强调进一步扩大开放,是否要突破经过10年艰苦谈判的协议?"夏小华说,再如何扩大开放,也引进不了国际上的尖端技术、核心技术。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已达50%强,日本、美国大约仅5%。所以,现阶段是要通过改革,有效地促进我国民族产业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国际竞争力的大幅提高,这是保证中国经济能够真正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为高效率运作的企业是现代经济的发动机"。
&&&&夏小华认为,改革的关键,是政府职能的转变。"现在老是讲要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但是,什么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当企业经营者责、权、利不统一时,所谓的法人治理结构不过是一种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中的利益激励和约束,是最大的激励和约束。对此,看一看我们上市公司的表现就能明白。一方面,一些公司上市,但高管人员仍然由政府任命,这些人不是股东,谁有权任命他,就向谁负责,不是向股东负责,而是向政府负责,而政府任命者在企业既无直接利益,又无责任约束,这样,企业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市场主体,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就无法避免,责、权、利就无法统一。这种核心机制没有改变,企业上市只是为了圈钱,怎么可能形成真正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规范市场秩序的工作,却很不到位,法律上不完善也使企业行为扭曲。例如,在国外都有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法律,大股东不能以其强势地位为谋取自身利益,不惜操纵企业投资运作损害小股东利益。我国至今都没有这样的法律。由于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不健全,因此即便是完全的民营公司,经营行为也存在严重缺陷。现在要解决股市的问题,首先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机制和行为规范的问题。否则,根不正如何能长出健康的苗?"夏小华认为,我们对此必须做系统的研究,有一个系统的解决办法。"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几百年了,到现在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用不着我们再继续摸着石头过河了。"
&&&&夏小华强调,在当前的形势下,政府第一,要从规范市场秩序,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来强力推动企业改革,"真正使资本人格化";同时,要从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明确自身市场秩序维护者而不是同时又作为市场参与者的角色。第二,要进一步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本应当承担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基础科研、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组织者的角色。"消费者的消费安全如食品安全问题,这本来是政府的职责,但由于职能没有转换,政府反而更关心GDP的增长。GDP的增长应当主要是政府政策的间接结果而不应当是政府行为的直接结果。如果吃的安全都没有保障,再高的GDP也不能说政府称职。"
&&&&"教育必须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合格的劳动力服务"
&&&&说到这里,夏小华话题一转:"现在还有两个领域的改革严重滞后,一个是教育,还未承担起为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大量合格人才的功能;一个是医疗卫生,现在也没有很好地承担起为社会主义建设者解除生老病死后顾之忧的作用。这两个问题对企业也是一种严重的困扰。"夏小华认为,我们现在的教育带有强烈的封建科举的历史印记,从幼儿园就通过应试教育开始了淘汰,一直到上大学,结果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型的结构,大量的教育资源实际是为培养极少数人而消耗的,而这些人最后大都可能出国,白白浪费了。"学历本位、职称本位,从某种角度讲是这种应试教育的后果,也是官本位的一种社会延伸。"夏小华认为,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关键是在机制上体现的指导思想没有着眼于主要是提高国民素质,着眼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现在大量缺少技术工人,合格的工程师等,即是教育体制存在缺陷的集中反映。"即便是高端人才,在国外也强调创造性和组织协调能力,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夏小华似乎对教育问题颇有心得,但是记者转变了话题。
&&&&不良资产的经济意义
&&&&记者问:"作为金融工作者,你对金融改革问题怎么看?"夏小华略微沉思了一下,可能是为了调整思路吧,接着侃侃而谈:"从金融来讲,其重要性我前面已经讲过了,所以在现代经济中,它是基础。一方面商业银行面对的客户主要是企业,因此没有作为合格的市场主体的真正的企业,就没有真正的商业银行;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本身也是企业---金融企业,其体制和机制也要符合作为合格市场主体的要求。而现在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问题可能更大。"
&&&&记者提出,为了推动商业银行改革,国家已剥离了1.5万亿不良资产,但现在似乎新的不良资产还在大量产生,对此应当怎么看?夏小华说:"对于这个问题必须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必须加快银行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一点已说了很多;另一方面,对于银行的不良资产也要历史地看并有一个合理的认识,这样才有利采取妥善的方法解决。"夏小华认为,历史地看,银行的大量不良资产是我国改革转轨过程中付出的经济代价在银行帐面上的集中反映。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银行只是财政的出纳,企业实行统收统支,统供统销。以后,实行利改税,银行相应拨改贷。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自有资金不能得到有效保证,结果靠银行发放大量铺底资金解决,企业银行负债率过高,经营自然会遇到困难,加之企业往往不能应对转轨带来的挑战,银行的资金要能够收回来也就会很困难。对于这种不良资产,可以说是一种信贷资金财政化的结果。实际上,在整个转轨过程中,信贷资金财政化的情况一直大量存在,只是到了90年代中期,才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从这个意义上看,银行的许多不良资产,确实是改革的经济代价的集中反映。"
&&&&对此,夏小华认为,要求银行自己来解决这种不良资产显然是不合理的,银行实际上也无力解决。怎么办?只有靠国家,政府也有这个责任。不能让我国的银行背负着沉重的改革代价的包袱,忽然又说要与外资"平等竞争"。夏小华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不良资产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银行不良资产的经济意义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反映银行资产配置的失度,结果是整个经济运行效率的降低;另一方面,它反映银行创造的需求没有通过有效的经济运行产生与之相匹配的供给,其结果就是引发社会的物价上涨。从这个意义上讲,实际上许多银行的不良资产已经在前些年的通货膨胀中消化掉了,只是在银行的帐面上还未消化。"怎么消化?他认为也很简单,通过财政购买,购买的钱可以通过发行国债,为了减轻国债负担,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再收购这部分国债。由于通过这种收购,银行可用资金大量增加,若都用于放贷,可能导致严重的通胀,为此,中央银行又可以通过收回再贷款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这部分货币再收回。通过这样一个循环,就可以较好地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美国80年代曾经发生储贷协会案,损失达5万亿美元,超过30年代大危机时的损失,但是美国政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在未导致危机的情况下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中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当然这只是一个思路,具体操作并不这么简单,且也有一个度的掌握问题。但只要思路清楚,这个问题还是能解决的。"夏小华强调说。他认为,相对于解决历史问题,现实体制上的问题更难解决,因为这牵涉到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观念问题等等。而这个问题不解决,今后健全的金融基础还是不能得到保证。"现在舆论很关注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但是却忽略了未改制企业长期以来更大的国有资产流失及由于企业体制的缺陷导致经济运行效率低下所付出的代价,往往是非要将一家国有企业拖到难以为继,再想到要改制,为什么不想一想此时改制的代价是否太高了呢?"
&&&&夏小华认为,现在我们的民族经济真正缺少的是作为经济有效组织者的企业家,而要培育一大批这样的企业家,就必须通过改制。"既然我们可以给境外资本大量的优惠政策,为什么不能通过相同的方法培育一批我们自己的民族资本呢?外国资本终究是外国资本,尽管有人说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就是民族资本,但是对于资本所有者来说,恐怕并不认同。全球市场并不是今天才形成的,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形成了,只不过现在我们将之称为全球化而已,这并没有改变不同国家、民族或经济体之间存在的利益区隔的现实。所以国家的富强还是要靠我们自己,这可以说是开放时期的新自身更生观。"夏小华认为,引进外资可以通过国际规范的评估公司来进行,改制也未倘不可,为什么非要引进外资搞一套,改制或者说引进内资又搞一套?总之,对于这个问题,要有立场,有是非,有民族观,不能有意无意地被引导到清末慈禧太后所谓的"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圈套中去。
&&&&中国的银行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关于银行的经营管理,夏小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商业银行既然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在既定的发展规模、业务结构、管理框架和发展速度下,它实际上是靠自身管理风险的能力来获得利润的。换言之,管理风险的能力强,它就有条件面对一些能获得较高收益同时也风险较高的客户,或提供较高风险的业务服务来获取较高的收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并不简单取决于一两个具有短期优势的产品或技术等外在因素,而恰恰在于其管理风险的内在能力。
&&&&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已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并在制度内控、人员素质、流程规范、技术支撑、程序约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是,风险管理只能算作是战术或技术层面的管理。重视战略管理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所谓战略管理,不仅包括体制、机制的改造,也包括商业银行经营的指导思想、市场定位和业务定位、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甚至于由此体现的信贷政策等等。
&&&&强调战略管理,是因为如果没有科学的战略管理,就不可能坚持的科学的发展观,就无法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握风险,就难以打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难以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商业银行普遍面临外资跨国银行竞争的压力。从目前来看,商业银行在财务实力、技术支持、人力资源、内控流程等等技术层面的管理上,都不同程度地与外资银行存在着差距,且这种差距也不是短期内可以弥补的。但是,纵观国际上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有一些技术、规模、财务实力、员工素质乃至于内部制度的精细度,都无法与实力雄厚的跨国银行相比的中小商业银行,却屹立百年不倒;反之,一些貌似强大的商业银行,如巴林银行、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等等,却几乎在一瞬间轰然倒塌。其主要原因恐怕与这些银行战略管理的错误密切相关。这表明,商业银行仅仅只有技术层面的风险管理,是不足以控制自身风险,保证其生存和发展的。反之,正确的战略管理,就能够弥补我国银行这种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提高我们与外资银行的竞争能力和自身生存能力。
&&&&夏小华说:目前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在追逐同样的客户,提供同样的业务品种和服务,开拓同样的市场,奉行几乎同样的经营方针,遵循同样的发展模式,同构化倾向严重,乃至于银行不多,却竞争异常激烈。过度的竞争,使市场秩序难以维护,金融风险难以控制,金融监管亦往往力不从心,商业银行对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杠杆作用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原因是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战略层面大都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定位、行业定位、业务定位,从而相互之间缺少市场区隔,所有的商业银行基于前述的理念上的问题乃至更深层次的体制上的问题,都有意无意地瞄准"××强",将规模、发展速度、效益作为首要的追求目标,希望通过快速的自我扩张,就进入"××强"。"这与国外比较成熟的市场由多样化构成的银行体系有很大不同"。
因此,政府有必要从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的不同定位来重构银行体系。而商业银行也需要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科学合理的经营方针、市场定位、业务定位和发展模式及由此决定的发展目标。"这无论对于确立自身具有市场区隔的经营特点,保持自身生存和发展所需具备的竞争力,还是对于整个银行体系的完善、市场秩序的规范、金融监管的加强、金融基础的稳定,乃至于合理配置资源功能的充分发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商业银行必须坚持稳健经营的原则
&&&&广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是于1997年在上海设立的。当时正面临宏观调控,又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加之期间广国投、海发行等一些当地企业也发生了问题,创办时机不太好。因此,广发上海分行创立之初就面临很大困难。但是这些创业者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们首先总结银行改革的历史经验,确定明确的经营原则和思路,构建了新的机制。对此,夏小华说:"吃大锅饭我们这种银行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在群雄激烈角逐的上海金融舞台上,夏小华给人的是低调的形象。但默默七年耕耘,广发上海分行交出的答卷却令人惊奇:2004年末,广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资产规模达到294.20亿元,年均增长51.25%,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52.87亿元,年均增长51.48%,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71.22亿元,年均增长68.16%。2004年实现综合经营效益3.22亿元,利润在前六年年均增长50.7%基础上,又比上年增长23%,超额完成总行下达计划。而与此同时,广发上海分行不良资产率,却始终保持在0.2%左右,远低于上海同业不良资产率平均水平。而建行近八年来,该行核销掉的不良资产仅400余万元。要知道,在市场成熟、管理规范的香港,银行业的不良资产率平均也要达到3%上下,这令许多"老银行"都感到不可思议。中国市场上一家正在经历着巨烈变革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究竟凭借着什么,能够保持这样的业绩?
&&&&上海是一个资源集中、竞争激烈的大市场,国有企业占到相当大的比重,不仅四大国有银行,所有的股份制银行都将这里视为举足轻重的战略要地。同时,上海还集中了全国最多的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创业之初,广发上海分行就面临着如何在狭小的市场空间里,短时间内寻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突破口。他们首先确立了一个核心理念:稳健经营。
&&&&稳健经营是国际银行界普遍遵循的经营法则。商业银行经营的商品就是货币,且是负债经营,因此是一个高风险行业。银行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在风险和利润中求得平衡。为了求得较高的资产质量和较强的流动性,就只能以牺牲部分利润和发展速度为代价。
&&&&夏小华说,各家银行都说要坚持稳健经营,但是在对稳健经营的内涵上,确实有不同的理解。在总结中国商业银行20多年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理解的稳健经营,就是必须坚持短期发展服从中长期发展的要求;必须坚持不以资产质量和流动性为代价,盲目追求所谓的高速度和高利润;坚持业务的发展必须与自身的管理和调控能力相适应,把握好发展的节奏。夏小华认为,银行是一个信用单位,坚持信誉立行,维护好银行的信誉,不过度使用银行的信誉。保持良好的社会信誉,才能够有存款、有效益。也许,这种观念才是市场经济的观念。
&&&&广发上海分行每年都主动对信贷业务进行结构调整,主动退出和化解一些长期观察下来有风险、经营活力不足、发展潜力受限制的行业及项目,以前瞻性眼光大量剔除贷款存量中某些有隐患的企业,做到有扶有压、有进有退,不断优化资源,精心选择优质客户,把企业内在品质作为选择贷款客户的标准,从根本上奠定了确保资产质量优良的基础。例如,广发上海分行在01年曾对沪上一家知名企业提供授信近一个亿,后了解该企业经营中存在隐患,02年4月主动关闭授信敞口,结果该企业03年发生重大事件,广发上海分行却因此得以全身而退。据说,广发上海分行自上而下都是"六亲不认"的,亲朋好友,请客拉拢,想要他们在贷款上高抬贵手是很困难的事,乃至于一些客户将能够从广发上海分行获得授信,看作是信誉的标志。
&&&&自然,在一个尚处在不断自我完善的起步阶段的金融市场,坚持稳健经营并不容易,有时还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对此,夏小华并不讳言。然而,他感慨地说:"我们实在是没有承受很大风险的本钱啊!"现在,广发上海分行开始迎来了收获的季节,用事实证明坚持稳健经营理念的正确性。
&&&&广发银行的经营之道
&&&&对于广发上海分行的经营之道,夏小华说,在确定正确的经营思路之后无非是抓两点:一是抓创新;二是抓管理。
&&&&无论是资源、财务实力、人才、技术、管理和网络,上海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少有优势可言,广发上海分行也是如此。如何在绝对劣势的市场中寻找到相对优势,如何既保证质量又加速发展,广发上海分行在一次次的摸索中最终获得一个认知:靠创新。"改革和创新,将是广发上海分行今后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选择"。仅2004年,该行在新业务、新做法、新产品三个方面就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总行的指导下,广发上海分行针对公司银行业务上一些瓶颈关口,在原先异地授信、厂商银等业务基础上进行突破性改造升华,推出了"物流银行"新业务。这一新业务运用较强实力的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优质的公司客户提供融资、结算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五大优势,且比其他银行授信业务更具有风险小、周转快和综合收益高的特点。这项新业务一经推出便受到企业普遍欢迎,到年末,该行已签约与实施的"物流银行"业务授信达到3亿元,前景十分广阔。
&&&&不仅是"物流银行"这样的新业务,即使是老业务也有创新的天地。近年来,资产业务中动产质押管理风险很大,出了不少案件,很多银行开始纷纷收缩动产质押业务。这时候,广发上海分行却迎难而上,根据自身特点创出了一条新路子。2004年,他们调集精兵强将,成立专职的"动产质押监管中心",摒弃了沿用已久的委托社会上资产管理公司来管理质押动产的做法,建立了新的监管框架,根据动产监管业务的难点和易发风险点,设计和制订了十几项管理制度,独创了以"三重检查"、"四重对帐"为核心的监管流程,考察指定了一批定点监管仓库,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动产质押监管体系和操作流程。这一新做法的实际效果已逐渐显现,为下一步加快该业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在中间业务或个人理财领域开发新产品,广发银行也跻身于银行界前列。真情理财系列活动、女性真情卡、为使人们参与福利事业而与上海福利彩票中心联手推出的中国首张银行业与彩票业合作的联名卡以及球迷卡、婚庆卡、礼仪卡等等,在社会上都已小有名气。2004年,该行的"财富管理中心"又接连推出了以"丰收"冠名的外汇理财业务产品系列,共九期,分为美元和港币两类,每期4~5个品种。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搞"富人银行",自觉定位为普通群众服务,把该产品起始门槛降至100美元和500港币,受到市民极大欢迎,被一再要求扩大销售规模。2004年第四季度,他们根据市民群众对自身人民币资产增值保值的迫切愿望,又迅速推出了人民币个人理财业务新产品--"献金牛计划",也极为热门,推出一周,即被抢购一空。该行还策划了"广发卡E风暴"活动和参与"上海十佳理财明星"活动等,均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新产品的接连推出,带来了大量新客户和储蓄存款,广发人从中尝到了不少甜头。
&&&&如今的广发上海分行不仅形成了一批可以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产品,还增强了运行效率和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一些知情人评论说,如果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广发上海分行现在这样稳健而持续的发展。
&&&&另一方面,广发上海分行在管理上也做了大量探索。在行内,他们构造了一个内控网络体系,首先在业务流程中实行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的操作体系;其次是建立一个加强管理职责、赋予其强制性检查、监督制度执行职能的监控体系;第三是建立一个以风险稽核和管理稽核为核心、不断推动各项制度完善的稽核监察保证体系。
&&&&2003年,广发银行在全行发起了一个"规范管理年"活动。这一年,上海分行在形象规范、操作规范、服务规范、管理规范诸方面再上了一个台阶。2004年,该行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规范管理,触角重点在三个方面:加强支行管理、流程再造、强化稽核。
&&&&首先,每周每个行级领导成员都要下支行现场办公,以牢牢掌握各家支行的动态;在选择支行负责人上,既重才更重德;对现任支行行长,实行轮岗换岗、强制休假审计制度;支行要害管理岗位如会计科长,规定由分行委派,双线领导,加大对支行各业务领域的指导和控制,落实对财会工作重要业务环节的控制和监督,并重申支行第一时间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对违规违纪事例的惩处等等。这样做了以后,支行的管理明显得到了加强,支行的行为受到了必要的制约,防止了可能的一些流弊产生。
&&&&其次是进行流程再造,把自我约束的机制延伸到所有业务领域,并切实贯穿业务的每个环节。为此他们尝试以个金部为典型,规范了对个人贷款实行转授权,整个流程做了较大的改变。其后分行综合管理部、人事部也进行了内部办公流程和后台服务流程的再造,明确标准,分类管理,适当授权,加强检查。授信部在流程改造后,对业务进行进一步分类,有效控制了各风险环节,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其三是加大稽核工作力度。该行增加稽核人员,充实了稽核队伍,并狠抓三个方面落实。一是开展专项稽核;二是对各家支行按规范化要求进行拉网式检查,完成了覆盖面100%的稽核;三是对已检查发现要求整改的问题再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改验证检查,反复抓落实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全行规范管理水平的提高。
&&&&创建适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
&&&&在银行界有些人眼里,企业文化是国有大银行应该注重的事,小商业银行要拼命盈利,企业文化是可有可无的。但有头脑的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内在激情的有效的精神力量,这对于中小商业银行同样如此。夏小华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于,既使每个员工都是弱者,企业也是强者。"
&&&&夏小华认为,企业文化是外在的市场压力和内在的机制铸造出的员工精神面貌及处世行为。因此,企业文化并不简单地是管理者创造出来的口号,而是一种机制在特定企业中作用的结果。广发企业文化的基础是"以市场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基础",核心是坚忍不拔,顽强拼搏,不甘落后的精神。围绕着这几条,广发行在全行员工中倡导和树立五种意识,即"稳健意识":克服急功近利心理和浮躁心态,养成遵照科学规律决策办事的良好习惯;"责任意识":树立爱行爱岗思想,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勤勉尽责;"规范意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遵章守法,一切按照规范办事;"诚信意识":以诚信为本,讲信用,守承诺,维护银行信誉;"团队意识",相互关心,相互协作,团结一致,形成整体竞争力。
&&&&广发上海分行充分发挥党团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开展各种活动来弘扬企业精神。通过党团组织生活,发扬先进,批评落后;通过工会编辑的行刊《攀登》,发扬民主,抒发心声,宣扬好人好事,激励斗志;经常组织或举办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寓教于乐,既活跃了心身,又从中得到了教益。特别是每年的行庆,更成了广发人的节日。各部门、支行都拿出丰富多彩的节目,向分行汇报成果,奉献一片热诚。该行针对新进人员多、青年人多的特点,注意发挥老同志、"老银行"的作用,使优良传统得到传承。他们还有意识地推动学习型银行的建设,大力提倡和开展读书活动,《执行》、《细节决定成败》及其他很多书几乎都人手一册,分行和支行的学习园地上贴满了干部员工写的心得体会,培训、讲座及学习讨论会经常举行。通过种种努力,广发上海分行人心齐、风气正,有力地克服了各种困难,保障了经营理念的贯彻实施,促进了分行各项工作任务顺利的完成。(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22848开头是什么银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