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保险官方网新政1号3万元铂金券怎么回事

403 - 禁止访问: 访问被拒绝。
403 - 禁止访问: 访问被拒绝。
您无权使用所提供的凭据查看此目录或页面。保险投资新政浮出水面 9000亿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或先行
  作为保险资金运用新政“13条”之一,酝酿已近三年之久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或将早于其他渠道获得开闸。
  6月13日,几乎所有保险机构投资部门都在对处于征求意见期的新政“13条”进行内部研讨。
  据多位参加此次会议的保险机构负责人透露,相对于一些仍然较为粗略的投资办法,已经研究近三年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下称“《境外投资细则》”)已相对成熟,其中规定保险机构境外投资余额不超过上年末总资产的15%。
  若照此推算,截至2011年12月,我国保险资产总额已达6万亿元,其中的15%即相当于将有超过9000亿元保险资金可以“出海”。
  同样,相对规定较为细致和完备的,还有《保险资金投资债券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债券投资暂行办法》”),亦有可能率先出炉。
  或可境外投资不动产
  据一位参加讨论的保险投资人士透露,《境外投资细则》是对保监会2007年颁布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的进一步细化,除了对可投资市场进行了明确规定,也对可投资品种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07版《暂行办法》中,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品种已经囊括了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基金、银行存款、债券、可转债、股票、股权型产品等15个品种,此次的《境外投资细则》对于境外投资可投资品种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
  境外可投资国家或者地区多达45个,包括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希腊等发达市场以及巴西、印度尼西亚、土耳其、菲律宾等新兴市场。
  可投资品种中包括货币市场、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和不动产等四大品种,除了股票、债券等原有规定外,还明确了可投资优先股、全球存托凭证、美国存托凭证等;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投资境外未上市企业股权,但限于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能源和矿产资源等企业股权,其中投资能源、矿产资源的股权,仅限于财务投资。
  《境外投资细则》还首次提出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投资不动产,但限于收购境外项目公司股权方式,投资其位于中国境内的商业不动产和办公不动产。
  此外,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还可以设立独立账户,投资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以及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
  据透露,在投资渠道放开的同时,意见稿也对投资委托人和受托人资质做了严格要求。例如,委托人需要满足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且投资时上季度偿付能力不低于150%。
  对于保险资金投资证券化产品、结构型产品的规则,此次征求意见稿中并没有进行规定。
  对于境外投资渠道的大幅度放开,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持欢迎态度,他认为,这将有助于保险资金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产、分散风险。
  但他同时认为,境外投资渠道的放开并不会刺激大量保险资金“出海”。一方面,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国外投资前景令人担忧;另一方面,《境外投资细则》对于资金受托人的要求比较苛刻,例如要求“境外投资专业人员不少于6人、3年以上境外证券市场投资管理经验的人员不少于3人”等规定管得过细。
  债券投资规定归一
  随着保险投资的逐年放开,2005年出炉的《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废止,新规定散落于多个通知和规章中,前述《债券投资暂行办法》是目前各项债券投资管理的规定的集大成者,将散落于各个通知中的投资细则进行了统一和归集。
  “这个规定已经比较成熟和细致,可能会是最先推出的新政之一。”多位参会人士告诉记者。
  该征求意见稿的关键之一是对债券发行人资质和债券评级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细化。
  例如规定无担保债券发行人需符合最新净资产不低于20亿元、国内信用评级为A级或A级以上长期信用评级等,在此前的相关规定中并未有如是规定。
  对于市场比较关心的无担保债投资问题,征求意见稿也再次进行了明确。
  多位参与研讨的保险机构投资人士介绍,保险资金可以投资的无担保非金融企业债券明确为,既可采用公开招标也可以采用簿记建档发行方式。相关债券需具有国内信用评级机构评定的AA级或相当于AA级别的长期信用级,其中,短期融资券需具有国内信用评级机构评定的A-1级。意见稿还对簿记建档的发行方式进行了规定。
  “原来必须是招标方式发行的无担保债券才能投,但大多数无担保债都是以簿记建档方式发行的,几乎等于无法投资无担保债,这一规定打破了保险公司投资无担保债的壁垒。”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组合投资部人士称。
  事实上,在5月14日,保监会网站曾发布《关于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但表示保险公司可以购买的是已公开发行的无担保债券,即指保险公司可以到二级市场去购买已经上市的无担保债券,仍然不能参与一级市场的购买。
  而此次《债券投资暂行办法》没有强调购买的无担保债券是否是已经公开发行,也没有明确保险机构是否可以到一级市场购买无担保债券,仍需在正式稿中予以明确的,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称。
  保险板块大涨7.62% 机构狂抛1.24亿新华保险
  新政风起,保险江山终见一片红。
  6月13日,保险板块稳步上涨,全天涨幅7.62%。其中,新华保险(601336.SH)尾盘涨停,收报34.49元,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太保(601601.SH)、中国平安(601318.SH)分别上涨7.19%、6.73%、6.54%。而同日,上证指数收报2318.92点,涨幅1.27%。
  点燃保险板块上涨的导火索,来源于6月11至12日召开的保险投资改革创新闭门讨论会。多达130页的13项保险投资新政征求意见稿在该会议上面世。
  “新政征求意见稿出来得很快,其幅度也超业内预期,这直接导致了保险板块今日的爆发。”湘财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戚海鹏告诉记者,“新政短期内没法带来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大幅上升,但长期是利好,能促进整个保险投资体系的梳理。”
  机构搏杀新华保险
  数据显示,当日有7.5亿元主力资金流入保险板块,仅次于医药行业(9.4亿元)、券商信托(8.42亿元)。其中,中国平安成为当日资金流入量最大的个股。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其主力净流入资金为4.45亿元,占成交金额比例18.48%。
  但面对保险新政利好,机构态度差异甚大。新华保险便是典型,其盘后龙虎榜显示,机构分歧严重。
  买入席位中,前三位均为机构专用,买入金额分别为3871.5万元、1618.8万元、1591.9万元。西藏同信证券成都东大街证券营业部、中信证券深圳福华一路证券营业部分列4、5位,分别买入1453.9万元、1034.6万元。
  与此同时,卖出席位的首位亦为机构专用,卖出量高达11331.6万元。其余卖出席位相对而言均是“小数目”,第三四位的两个机构专用分别卖出594.2万元、512.3万元。此外华融证券北京金融大街证券营业部、齐鲁证券成都新光华街证券营业部则分别卖出979.6万元、500万元。
  综合计算,龙虎榜上机构买入总额度达7082.2万元,卖出总额则为12438.1万元。
  新华保险一季报显示,其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9只基金。若以收盘价34.49元计算,占据卖出席位首位者卖出11331.6万元,大约为328.5万股。
  截至3月底,除了流通股东中第十位建信恒久价值持股299.97万股外,其余华安策略优选、建信优势动力、建信内生动力等其他基金持股数量均超过328.5万股。
  政策红利尚需量化
  有报道称,前述征求意见稿中,包括允许保险机构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参与境内及境外金融衍生品交易、拓宽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品种和范围、拓宽境内股权和不动产投资范围等13项内容。
  “"投资新政"增加可投资品种,扩大可投资范围。从大类资产配置来看,更加分散的投资范围和投资品种可以更好分散风险,并获得稳定投资收益。”东方证券分析师金麟认为。
  一位业内分析师则更关注新政具体的投资范围。“要知道究竟放开了多少,我们才能真正进行量化对比。”
  此外,保险公司净资产增长也是近期基本面亮点。“保险公司净资产今年以来快速反弹。根据弹性估算,二季度净资产环比回升5%-8%。”广发证券分析师曹恒乾在6月11日发布的研报中称。
  但与其它金融产品相比,保单吸引力不足的境况仍未改善。“这就像一个池子,投资收益率是保费增速的先行指标,投资收益率提高只是等于池子里的水存量的变化。但更重要的是增量,也就是保费收入,目前四家保险上市公司,至少一季度保单数据是不好看的。”前述业内分析师打了一个比喻。
  “保险股估值确实较低,但从业绩来看,保险股后续要走得太好也困难。”戚海鹏表示。
  保险资管公司酝酿转型为专业资管机构
  中国证券报记者13日获悉,在监管部门拟定的有关保险投资松绑政策的十几份文件中,《关于拓宽保险资产管理范围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将为保险资管行业转型指明方向,保险资管公司将由专门管理保险资金的金融机构转型为综合管理多种资产的专业资产管理机构。
  为实现这一转型,上述文件提出以互惠合作、利益共享为原则,将视野放宽至整个金融业,银行、信托、券商、基金均被纳入这盘创新大棋中。
  按照上述文件规划,未来保险资金一方面会购买银行信托理财产品、委托基金券商入市,引入外部金融资源拓展保险投资版图;另一方面将受理养老金等委托资产、开展公募资产管理业务、发行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拓展保险资管产品线。在这一蓝图中,保险资管将实现业务的全面开放和转型,保险公司利润将实现多元化,银行、券商、基金、信托等机构也将从中受益。
  保险资管在边界拓宽的同时,也被赋予“十八般武艺”,不动产、股权、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无担保债券等投资渠道将向保险资金全面开放,未来整个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有望显著提升。
  保险资金配置和投资将分开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专门管理保险资金的金融机构,一般由保险公司或保险公司的控股股东发起成立。目前保险资管公司已达12家,管理的总资产规模超过6万亿。
  在目前的机构投资者格局中,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绝对算得上是主力军。作为市场上大规模资金的提供者,它们一直是资金需求者“追逐”的对象,公募基金、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发行的每一个产品都希望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光顾”。
  不过,由于受制于监管限制,保险业和其他金融业的交集十分有限。在上述研讨会集中下发的十余份文件中,《关于拓宽保险资产管理范围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将改变这一现状。
  该文件计划允许“保险公司投资境内商业银行发起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投资境内信托公司发起设立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境内证券公司或者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的有担保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投资产品线的扩大,还不足以充分显示险资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的诚意。《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保险资金将不再只能委托给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也被列入其中。
  对于券商而言,满足“取得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三年以上;获得证监会A级或以上评级;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资产余额不低于200亿元,其中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资产余额不低于100亿元”等条件,均可分得保险资金一杯羹。
  对于基金而言,满足“取得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三年以上;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资产余额不低于200亿元,其中管理非关联方机构资产余额不低于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资产余额的50%”等条件,也可参与其中。
  某保险公司人士表示,这意味未来保险资金配置和投资将分开,保险资金会针对各种不同投资机构,根据其不同投资风格和投资优劣势让其管理不同的投资组合。如有些公司管理保险公司的固定收益类资产,有些公司管理权益类投资等。
  保险资管可开展公募资管业务
  在引入外部交易对手的同时,保险资管业自身也将迎来新发展机遇。《关于拓宽保险资产管理范围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除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外,还可受托管理养老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和其他企业委托的资金。
  目前,保险资管公司仅取得了企业年金的管理资格,主要管理资金仍为保险资金。事实上,以中国人寿为代表的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已超过1.8万亿元,其在资金来源和使用上都具有明显优势,实力和人才储备也很强。从其投资历史来看,这类专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对趋势判断把握十分精准,波段操作运用娴熟,投资能力已得到市场广泛认可。
  “保险资管公司长期运作的都是长线资金,需要对大类资产配置有着准确的把握;而且管理的资金规模巨大且稳定,在股市中已具备了靠仓位控制制胜的经验。因此如养老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这类资金,和保险资金性质类似,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运作将具有优势。”某国寿资产人士表示。
  该文件明确,经有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开展公募资产管理业务。这是保险资管公司期待已久的利好,意味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像基金公司那样发行基金产品,向公众募集资金。
  此外,保监会拟定了《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该办法允许保险资管机构将符合保险资金运用范围的投资品种作为基础资产,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向保险机构等合格投资人发售标准化产品份额,募集资产,并选聘商业银行或其他资产托管机构为托管人,为产品份额持有人利益开展投资管理活动。
  分析人士指出,上述办法将引导保险资管公司由专门管理保险资金的金融机构转型为综合管理多种资产的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保险公司利润来源有望实现多元化。
  险资投资渠道拓宽
  在保监会拓宽保险资管边界的同时,也赋予其“十八般武艺”,不动产和股权投资、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无担保债券、境外投资、衍生品等投资渠道将向保险资金全面开放。
  中国证券报此前已报道险资在无担保债券、股指期货、基建债权等领域的创新政策。在衍生品领域,险资未来可以参与境内、境外金融衍生品交易,但仅限于对冲风险,不得用于投资,具体包括对冲或规避现有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信用或流动性风险;对冲已确定在未来三个月内拟买入或卖出资产的市场风险,或锁定其未来交易价格;对冲或规避特定资产和负债组合以及公司整体的各种风险。
  在融资融券领域,保险公司未来可参与的具体品种包括存单质押融资、债券回购、证券转融通、账户间融资这四类。
  在不动产和股权投资领域,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权范围拟增加“现代农业产业经营的重点龙头企业、《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核准的能源、资源企业的股权”;间接投资股权形式明确为可投资农业发展基金、养老产业基金和保障房基金。与此同时,投资比例也相应上调,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等相关金融产品的比例分别由不高于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4%上调至10%、8%,但两项合计不得高于10%。
  在境外投资领域,保险资金可投资的品种有望拓展为货币市场类、固定收益类、权益类、不动产类产品,以及以这些基础资产为标的的投资基金,包括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部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投资国家和地区包括25个发达市场和20个新兴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监管部门拟放开所有预期可开放的投资渠道,只要符合偿付能力等要求,险企均可投资操作,这有利于提升险企投资收益率,但也对保险投资能力和人才储备提出更多要求。
  投资新政"13条"齐出 保险资管急欲打通奇经八脉
  保险资产管理的实质性利好即将到来。
  近日,中国保监会频频召集各家保险机构投资人士,组织培训及研讨,核心正是保监会拟发布的13项险资投资新政的征求意见稿,被业界称为保险资金新政“13条”。
  6月13日,多位保险公司投资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监会这次动作确实比较大,此次“13条”涉及保险资产管理范围和保险投资渠道两大方向,并就拓宽保险资产管理范围和险资委托投资征求意见,保险公司将可以参与投资银行、证券和信托等发行的投资品种,以及委托其他投资管理机构管理保险资金。
  这意味着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将打破以往体内循环的封闭现状,实现与银行、证券、信托的对接。此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将借机逐步淡化保险资管的行业局限,参与到泛资产管理行业之中。
  打破银、证、信、保边界
  一位与会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高管透露,根据“13条”的规定,保险机构将可以参与投资境内商业银行发起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但应符合相关金融监管部门规定,且基础资产清晰,信用评级在AAA或相当于AAA的信用级别,并在指定金融资产交易机构发行、等级和交易流通。
  此外,保险机构还将可以投资境内信托公司发起设立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券商或券商资产管理公司发起的有担保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这是一个大的行业趋势。”一位中型保险公司的高管称,以前保险资金是自己圈起来,只是保险系统内循环。现在中间一些壁垒要拆除掉,一方面保险资管可以参与外部竞争,另一方面券商、基金等也可以参与保险资金的竞争,从而更加市场化。
  目前的行业大背景是保费收入增长放缓,信托、证券、理财都对保险业务增长带来较大冲击。考虑到整个行业竞争,保险作为财富管理中的环节之一,投资必须进一步解放,一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亦称。
  该人士透露,根据“13条”的规定,符合资质的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净资产不低于20亿元人民币,信托公司信用评级A级以上,证券公司或证券资管公司则需满足上一年度证监会A或A以上评级的要求。
  前述高管表示,目前,保险资管的专业水准跟基金、券商相比各有侧重,在固定收益投资方面比较领先,在权益类投资方面优势略小,合作可以加强保险资管在权益类投资领域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13条”的规定,除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外,保险资管公司还将允许受托管理养老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和其他企业委托的资金;保险资管公司可根据受托资金需求,制定投资策略,开发资产管理产品,并以投资组合名义开设相关账户。
  此外,据前述保险资管人士透露,在经有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望开展公募资产管理业务。接近保监会人士表示,保监会还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地发布有关业务的规则。
  委托投资酝酿放行
  除了保险资金投资范围的相应拓宽,根据“13条”的规定,保险公司将被允许向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外的资产管理机构委托投资,包括证券公司、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专业投资管理机构。
  保监会也对险资受托机构的资质做了明确规定,保险公司选择证券公司或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开展委托投资,需取得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
  三年以上,且受托机构需满足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资产余额不低于200亿元,其中,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余额不得低于100亿元。
  “这个门槛还是蛮高的。”一位券商资产管理公司的高管表示,从截至2011年底的数据来看,满足如上管理资产余额200亿元的券商资管只有中金和中信两家,若同时满足集合资产管理余额100亿条件,就只剩下中信一家。“去年,全券商资管行业满足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余额100亿元的也只仅有5家而已。”
  而对于基金公司受托保险资金,保监会规定则需要符合获得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满三年,且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资产余额不低于200亿元,其中非关联方机构资产余额占比不超过50%。
  前述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表示,“行业内的资产管理公司水平良莠不齐,引入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等于多了一个很大的选择。”此外,保险公司还可以授权投资管理人运用远期、掉期、齐全、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管理和对冲风险,不得用于投资和放大交易。
  不过,业内人士亦有担忧,保监会一次性推出13条拓宽险资运用范围和渠道的征求意见稿,未免有些激进。
  前述投资负责人称,保险公司要有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的能力,例如允许利用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进行对冲,如果有的人拿它来做套利和投机,那就引入了极大的风险。“监管不好的话,很难控制和识别。”
  前述保险公司高管亦指出,“保险资管的范围和渠道一旦放开,虽然投资选择面更大,但配套的风险管控要求也会更高。”
  他认为,政策推出是一个导向,在保险公司实施层面,不可能政策一放开就立刻去做,还需要一个过程,包括投资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配备,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偿付能力的刚性约束下,保险公司不太可能冒然行事。”
  据保监会统计,截至今年4月末,我国保险资产总额已达到6.3万亿元。
  保险业顶层设计的路径选择(下)
  三、行业治理设计――探索发挥非政府机构的治理作用
  伴随着保险业对外开放和快速发展,保险监管体制、机制日益成熟完善,对保险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但市场秩序治理的实践表明,单靠行政监管解决不了所有的市场问题。现代金融业态已经发生深刻变化,金融市场的监督治理应当更加精细化、系统化,更加注重依托信息、科技手段以及治理分工与合作。
  从国内金融业情况看,近20家国家级协会在实质性参与市场管理。从国外情况看,美国至少有511家独立的非政府机构代表保险业,其中143家为国家级行业组织,包括37家倡导型团体、97家教育与专业团体、9家自律或准政府团体;日本仅损害保险就有损害保险协会、损害保险费率厘定机构、损害保险事业综合研究所三大非政府治理组织。
  相对于现代金融业发展需要的治理机制,我国保险监管体系仍然存在“行政手段过多、自律行为不足”“制度层面完善、执行层面乏力”等问题。因此,保险业顶层设计要建立与现代金融业态相适应的行业综合治理机制。
  保险业顶层设计应注重在现有监管体系框架内,参照国际经验和行业治理规律,结合我国保险业实际,通过转移市场治理职能、有效划分市场管理空间,以服务行业发展为宗旨,以坚持非盈利属性为前提,完善和强化非政府治理机构,进一步完善行业综合治理机制。
  1.加强行业自律组织体系和功能设计。在现有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框架下,成立相对独立的产险、寿险、中介分会,专司各领域会员管理和自律服务。在未来条件成熟时,可考虑成立独立的寿险协会、产险协会和专业中介协会,在此基础上成立中国保险行业联合会,统筹行业综合性自律服务工作。强化国家级协会对地方协会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形成“国家、省、市”三级、“上下联动”的自律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特别是要进一步理清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的职责边界,在加强行业组织建设的同时,通过增加授权和委托,逐步转移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教育培训和部分市场管理职能,在政策层面上支持其发展壮大,提高行业自治管理水平。
  2.研究成立保险研究院。以保险业健康发展和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为宗旨,建立由保监会推动、指导和管理的保险研究院。其主要功能为研究厘定交强险、商业车险等重点领域产品的参考条款与费率;生命表、疾病发生率表等定价基础研究与发布;实施行业风险评估与第三方信用评级;建立包括政府监管者、经济学家、企业高管,以及投资、医学、法律、核保、核赔等领域专家的行业“智库”;承担其他有关重大课题和技术科研工作。
  3.加快推动行业信息服务公司设立。现代金融业管理与服务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缺乏科技支撑的保险业难以应对未来金融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普及性强的业务领域,探索计算机“云技术”等高科技的行业应用,将“IT治理”引入行业管理与服务之中。可以在加强全国车险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由保险公司发起成立保险行业信息服务公司,在车险、健康、意外等领域建立完善信息平台,介入保险承保、理赔、服务等生产链条,控制好关键环节,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改善行业服务。同时,还可以为行业提供与交管、社保、医院、税务等关联行业和部门的数据对接,以及数据查询、系统开发、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服务。
  四、基础设施设计――夯实人才与数据两个发展基石
  对于风险管理的专门行业和企业,人才和数据是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行业人才供给情况看,如果用“金字塔”描述保险业人才队伍状况,目前“塔底”的销售人员数量众多、素质偏低、门槛过低,诸多问题积重难返;“塔间”的管理和服务人员主要依靠市场自我力量培养与充实;“塔顶”的精算、高管等高精尖人才成长迅速,但缺乏沉淀。总体上看,相比其他金融领域,保险销售和管理人才整体水平低、供给不足,缺乏从业人员培训认证体系,已经影响和制约着行业深入发展。从行业数据情况看,仅有以法定监管报表为基础的监管数据系统,且不能向行业内外提供,行业缺乏统一的中央数据库,无法对保险企业赖以定价和生存的数据进行集中统计、分析和应用。因此,保险业顶层设计要建立与未来行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对全行业属于经济学概念中的“公共品”,无法依靠市场力量自发完善,只能通过顶层设计和主动规划来实现。
  1.加快推动销售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只有销售人员的高素质才能有业务的高品质,才可能从根本意义上扭转行业社会形象。销售人员管理体制改革最为关键和直接。对于300余万人员销售队伍,应尽快出台销售人员管理办法,在存量上要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逐步培养和沉淀优质人才,淘汰低素质和低产能的人员;在增量上要切实提高学历、考试和执业准入门槛,研究改善销售领域薪酬管理制度和利益激励机制,鼓励销售人员长期服务、诚信服务。
  2.尽快建立健全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建立健全从业资格认证体系是行业专业人才队伍储备、培训与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监管部门应指导、授权行业协会建立健全包括核保、核赔、定损、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等专业领域培训认证体系,通过指导和强制从业认证制度,开发专业教材、考试认证、后续教育、专业培训、诚信档案等一揽子管理体系,普遍提升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突出解决好行业快速扩张与人才专业化建设缺失之间的矛盾。
  3.研究探索中央数据库建设。随着保险业网络销售兴起,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电子保单在未来的广泛应用,以及行业对保单信息的集中存档、查询和信息应用等需要,应建立以“保险单”为核心的中央数据库,由各公司将每一份保险单电子信息上传至中央数据库,由中央数据库集中、分类备份与管理,并负责行业数据统计、分析与发布,中央数据库的建立将有利于保单持有人利益的保护、行业数据的集中与应用。
  保险业顶层设计区别于一般的监管制度设计,是行业最重要的基础性建设,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大而全行业发展规划。如上所述,“政策引擎设计”如同车辆的发动机,决定了行驶的动力和速度;“市场机制设计”如同车辆的润滑剂,决定着行驶的协调与持续性;“行业治理设计”如同交通规则和监控技术,决定着行驶的安全和秩序;“基础设施设计”如同高速公路,决定着行驶的阻力和难度。顶层设计的实现路径不是单一的,而是系统的,需要更多地依靠国家立法、寻求政策层面支持、通过系统工程实现。
  顶层设计也不是单向的,既要“自下而上”吸收实践经验、调动市场积极性,更要注重“自上而下”的总体规划和推动实施。相信保险业的顶层设计作为国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下,将进一步凝聚行业智慧和力量,规划和实施好保险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保险行业下半年将恢复性增长(组图)
  13项保险业投资新政正征集意见 投资范围拓宽 保险板块昨涨超7%
  本报讯 昨日,A股保险板块上涨7.57%,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均创年内以来单日最大涨幅。
  业内人士分析,保险股大涨是由于保监会近期推出13项保险业投资新政刺激,保险业投资收益有望提高。另一方面,寿险市场出现回暖迹象,降息也利好当前保险行业的业务发展和净资产修复。广发证券保险行业研究员曹恒乾分析称,“二季度保险股净资产将环比一季度反弹5~8%,而净资产的反弹是保费增速的先行指标,这将意味着保险行业的基本面得到改善。”他还强调,保险股一直处于低估值状态,后市值得关注。
  或可增加对股市地产投资
  昨日,有消息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上述13项保险投资新政目前正在征集意见,目前讨论较为成熟的是保险资金对于债券市场的投资和保险资金投资范围向包括发达国家市场以及新兴国家市场的拓宽。新规将于不久后出台。
  据悉,根据新条例,保险公司可以投资境内外衍生金融产品,这些产品包括远期、掉期、期权和期货,还可对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甚至矿产资源进行更多投资。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表示,中国保监会还称,保险公司可以进行保证金交易和融券交易。
  某险企高管告诉本报记者,他们将根据政策放开情况,根据公司自身的投资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进行渠道和产品的选择。
  前5月保费收入增速回暖
  有行业分析师认为,由于目前四家上市险企的保险资金皆由内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在“投资新政”下,保险公司可以委托券商、基金公司管理保险资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竞争压力下有望提升投资能力。
  今年前五个月保费收入增速回暖也给保险行业带来刺激效应(上表)。“由于降息,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迅速下行,这将有利于后半年保险公司保单的恢复性增长。”有分析员表示,此次降息增强流动性,利好股市,在市场利率下行的情况下,推升留存固定收益类资产价值,提高各保险公司的净资产,缓解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压力。
本页】 (责任编辑:于戈)
  “钱荒”效应已迫使银行不得不勒紧裤腰带了。
[简介]崇尚中长线波段交易,善于把握股市节奏,每日送出热点个股!
[简介]实盘交割单100%真实发布,连续5年盈利,年平均收益高达40%。
[简介]看大盘最精准最前瞻最直接,对个股非牛不战,出手必攻直击涨停。
关于的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