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会有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司司?

四大科技巨头争相布局物联网 创业公司还有哪些机会
有数据显示,物联网市场规模预期在2020年前将以每年16.9%的速度增长,全球物联网市场到2020年将增长至1.7万亿美元。物联网风口下,科技巨头争相布局。日下午,投哪儿2017物联网大会-感知物联互通主题峰会在杭州梦想小镇举行。本次峰会以“万物相连,遇见智能未来”为主题,联想、中国移动、华为、阿里等企业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物联网生态布局及中小创业公司的机遇。 大会回顾本次投哪儿2017物联网大会由投哪儿、杭州·眼见vr主办,由杭州市科委、浙江省中小企业公众服务平台、杭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作为指导单位,由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作为支持单位。同时由96871就来帮企业、镁客网、菜根科技、东创科技、星沅空间、利拍档科技、创业与投资联合主办,由创梦工场、3W coffice 、创业邦、36氪、微链、蜂巢、初橙、杭报第七空间、楼友会、耘智信息、杭州市滨江区物联网指挥部协办。指定数据服务商微链,指定互联网外卖平台饿了么。感谢镁客网、创梦工场、中国青年报、杭州日报、中新社、新华社、浙江在线、新浪浙江、腾讯大浙网、浙商杂志、科技金融时报、每日商报、创头条、In 赢加、猎云网等多家媒体机构的大力支持,感谢特别赞助商荷蓬锡兰红茶与幸福西饼的大力支持!主办方致辞投哪儿创始人陈秋东先生致辞投哪儿是一个创业孵化器,也是一家种子投资机构,我们致力成为初创公司0-1首选的投资人。之所以要做这个事情,是因为我们发现到,现在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创业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尤其是在中国,每年新创的公司在全球排到了第一位,创业创新正在推动中国从一个大国走向强国。从现实来看,我们发现:创业无比艰难,这是一个高死亡率的游戏。根据权威的统计,100家公司三年能活下来的只有个位数,能走向资本市场的公司只有千分之一的比例。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创业者缺乏创业经验,其次是缺乏资本和人脉的支持。而市场上并不缺乏钱,也不缺创业需要的硬件,真正缺少的是系统科学和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和孵化机制。我们投哪儿希望在创业教育和早期投资市场有所作为,输出高附加值的创业服务,弥补创投行业前端市场的一个空缺,同时也是改变和升级传统孵化器运作模式的一种尝试,更加接近于国际上孵化器/加速器的做法。我们扮演的角色是种子投资人,更是创业者的贴身顾问和参谋。我们围绕创业成功的关键能力和要素做服务,帮助创业团队做战略规划,搭建公司治理架构,持续获取每个阶段必要的资本和人脉,从而真正起到为创业公司保驾护航的作用。创业和投资都是比较个性化的行为。为了更高效的孵化投资项目,为了让创业者能快速的掌握方法,高效的执行创业任务。我们建立了一套接近工业化的标准孵化流程,我们还专门为初创公司量身定做了一套《创业生存秘籍》,内容涉及到“如何找方向”,“如何找钱”,“如何找人”,“如何搭架构”,“如何花钱”等,我们希望将这些实用的方法传授给创业者,让他们现学现用,不仅解决掉问题,让公司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而且也让个人得到提升。我们背后吸引了不少投资人作为我们的股东,我们的创业导师资源,我们希望通过股权的纽带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到创业扶持中来。我们喜欢聚集人在一起学习、指导、分享,我们在杭州已经累计办了数百场创业活动。我们平日办的最多的是创业诊断会,为每个项目做悉心的打磨;像今天这样的行业交流会我们每个季度会举办,都是有交流的一拨人在一起,我相信会更加有共鸣和合作的可能;还有我们年度会举办大型的创业demoday活动,对我们孵化投资的项目做一次集体的路演展示,帮助他们对接资本。三年来,我们秉持了精益投资的理念,从我们接触和指导的创业公司中选择了一批有潜质的项目合作。我们不刻意追求数量,到目前孵化投资了20多家创业公司,幸运的是他们中90%都活了下来,60%的项目有了新的融资记录,其中不乏一些高成长的公司出现,实现了丰厚的利润,并筹划走向资本市场。创业服务单凭一家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到目前已经跟众多投资和创业服务机构,媒体机构有过合作,未来也会重视跟高校和大公司的合作。希望借助更为强大的关系网络给予创业公司更大的帮助。我们是以创业的心态在做投资,有着足够的勇气,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智慧。未来3-5年时间里,我们有个小目标是希望能培育100家创业公司,组建一个大的创业家庭,从中能诞生一批杰出的企业家,一批能持续增长并且有持久生命力的优秀企业。当然,我们会容忍创业失败,只要你价值理念跟我们吻合,我们可以重新再来。我的介绍就到此。最后预祝今天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联想懂的通信物联网生态联想懂的通信东区副总经理王春阳先生分享联想懂的通信东区副总经理王春阳先生分享了联想物联网的生态布局,并指出联想懂的通信的ICBAG赋能体系,“以IoT为切入点,提供一个从万物互联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再到Global Service的一站式整体服务,为共享经济、新零售、智能交通、消费电子等领域的新生物种赋能”。在演讲过程中,王春阳介绍了联想懂的通信全方位、强有力的泛连接体系。“联想懂的通信自主研发全球智联平台,助力客户快速实现物联网转型,通过全球智能连接平台,能够为产品智能化提供持续动力;通过设备管理平台帮助客户实现产销转型,从专注于提升销量变为增加订购服务用户;为客户提供从云、管、端、软、硬,到跨域、跨网络的一站式行业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全球运营平台,帮助客户及时地提升运营效率,规避风险,进行智能迭代。”据联想集团副总裁、懂的通信总经理王帅博士此前透露,联想懂的通信的业务涵盖了新能源汽车、共享经济、新零售、无人机等新生物种领域,以及一些想要转型升级的传统老物种如消费电子、金融和政务等领域。联想全球智联平台在中国的蜂窝连接数已经接近1千万,仅次于中国三大运营商,预计三年内连接数超过1个亿。未来,联想懂的通信将在全球8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开展物联网服务。ICBAG赋能体系服务新生物种智能互联网时代,各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来的变化:信息产业由碎片化向行业化演进;由于设备和服务的多样性,网络由单层向多层演变;人连数据向物联数据演进。面对这种形势,联想懂的通信提出ICBAG赋能体系,以IoT为切入点,提供一个从万物互联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再到Global Service的一站式整体服务,为共享经济、新零售、智能交通、消费电子等领域的新生物种赋能。王帅此前曾在其他演讲中谈到, ICBAG赋能体系是开放的,需要最优秀的合作伙伴,所以非常欢迎各行业的合作伙伴一起服务新生物种。以智能交通为例,联想懂的通信ICBAG赋能体系能服务新能源汽车、共享单车、停车场等场景。未来,随着物联网不断发展,人-路-车的联系将会越来越紧密,而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比如,无人驾驶方面,感知道路、车联位置和障碍物等信息,从而使得车辆安全、可靠地在路上行驶;交通监控方面,异常检测、图像识别、视频分析等技术可以增强交通管理机构的监控能力和准确度;交通管理方面,人工智能可实现车辆流量监测,根据交通状况预判交通流量,为交警出警、红绿灯时间间隔动态设置等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信号控制自动优化。智能互联网正是起风时,联想懂的通信因势而变站在了行业新风口。随着智能互联网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联想懂的通信的ICBAG赋能体系将为更多的新生物种提供全方位服务。利拍档科技项目路演 利拍档联合创始人鲍炅路演利拍档科技是与联想懂的通信友好合作的典型案例,目前利拍档专注于出行领域,是以 NB-IoT、eMTC、5G等技术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商、平台商。计划2017年完成建立物联网SaaS平台,完成NB-IoT、eMTC、5G基础研发,建立产品线,加速出行领域的战略布局,致力于成为全球智能出行企业最佳合作拍档。目前利拍档正在启动Pre-A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新品研发、市场拓展、领域深挖等多个方面。(寻求利拍档科技合作可以后台留言您的联系方式!)中国移动物联网生态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行业总监林敏锋分享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行业总监林敏锋先生分享了中国移动的生态布局,并表明中国移动主要致力于物联网蜂窝端建设。2017年将成为NB-IoT规模商用元年,这也将全面推进物联网产业的腾飞!NB-IoT更适用于低速率、超广深覆盖、移动性要求不高的业务;eMTC更适合中速率、有移动性要求、有支持语音等需求的业务。目前2/3以上的连接属于低速率、低成本、低功耗领域,到2020年,将有60%的低速率将覆盖市场,主要应用在智能停车、智能抄表、智能路灯、环境监测、工业互联网、哑设备管理等;有30%为中速率,主要应用在电子广告、家防业务、智能穿戴、电梯卫士等领域;有10%为高速率,主要市场细分应用为机器人、远程医疗、视频监控、远程教育等。演讲过程中,林敏锋先生还提出,物联网产业的成功,需要在网络、终端、平台和产业合作四方面共同努力。日,浙江移动启动物联网燎原行动,加大在物联网管、端、云方面的投入,牵引产业创新发展。目前已投资蜂窝物联网20亿,物联网开放/终端实验室2所,物联网终端补贴5000万,物联网云平台1个,扶植/支持合作伙伴100家。中国移动在4G/4G+时代一直走在前列,物联网时代,浙江移动也将再攀高峰。物联网终端产业链成熟度,决定了物联网应用落地的时间表。中国移动积极参与物联网终端产业,先后推出消费电子、工业级、车规级三大系列13款2G/4G通信模组,已形成较完整的通信模组产品体系,共同推进产业生态的繁荣。另外中国移动还整合了CMP、DMP、AEP功能,构建物联网开放云平台,降低技术门槛,降低开发成本,缩减开发周期,促使业务创新,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目前支持的物联网连接数据已超过2300万(NB-IoT+2/3/4G+非蜂窝方式的总量)。最后林敏锋先生提到中国移动联合华为共建了一个NB-IoT开放实验室,主要帮助合作伙伴认证、样品开发、PoC测试、新商业模式拓展等。建设的主要目标为:方便省内NB-IoT合作伙伴与开发;构建省内NB-IoT生态联盟;支持NB-IoT业务创新;孵化物联网海量连接;创新业务展示,构建物联网业务体验环境。实验室为开发者提供现场的NB-IoT网络,业务环境,软件模拟工具及工作场地,提供APls,SDK以及其他资源帮助开发者实现在业务平台上的快速应用部署;提供不同行业的开发者交流分享的平台,激发业务创业;引入全球的行业应用实现本地化;支持NB-IoT产业联盟的相关活动。渥孚科技项目路演渥孚科技创始人吕俊路演渥孚科技是医疗领域的创业项目,是药品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以毒麻类药品管理工作站切入药品管理细分市场,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和药品使用规范水平,帮助医院消除管制类药品流失的隐患。其智能毒麻药品管理工作站系统可以精确到单剂量药品的管理;系统主动管控流程安全、不受人为因素干扰;覆盖毒麻管制类药品管理全院流程的能力。未来渥孚科技希望成为药品智能化管理细分行业的领导者,对标的是美国药品和耗材信息自动化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Omnicell。(目前渥孚科技已启动Pre-A轮融资,希望与渥孚科技交流合作,后台留言您的联系方式。)阿里云在物联网的思考 阿里云技术专家代立晨分享阿里云技术专家代立晨先生做了阿里云物联网生态分享,他提到阿里眼中的物联网是怎样的呢?是将物理世界抽象到数字世界,通过数字世界重新认识物理世界,物理世界数字化将变革人类活动!那么怎么将物与服务结合?阿里云会从用户画像、行为分析、监控管理、数据可视化等方向重新认识数据。代立晨先生指出人工智能是几年之内的事,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人工智能的协助管理。他表示接下来阿里云将在交互、端、连接、云平台、数据和安全六大方面进行布局,并寻求相关专业类公司合作,共同推动物联网的发展。阿里云专家与现场创业者对话互动那么阿里云的哪些产品可以与用户直接相关呢?最直接的就是交互,从交互到端,再到连接到云平台,最后才是数据,比如语音服务、App SDK、边缘计算、ICA 联盟 、物联网套件、 CMP/DMP/AEP、日志服务、流计算、数据集成、MaxCompute、Quick BI DataV ……最后代立晨提到阿里云对于供给方会给生态的合作伙伴赋能,做商机撮合、交易承载;对于需求方提供一站式导购、采购,提供个性化方案定制,提供精选服务商推荐。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阿里云希望在五年内服务100万家开发者,沉淀100万应用解决方案,连接100亿的设备!小创科技项目路演小创科技创始人章凤祥项目路演小创科技是一家用物联网技术提升院感防控执行力的公司,以“手卫生物联网管理系统”切入医院感控市场,联合卫计委建立标准体系:洗手时机监测及引导,物表消毒监测及引导,环境消毒监测及引导。小创科技让人人享有,零伤害有品质的医疗服务!(小创科技正在启动天使轮融资,有意向合作请后台留言您的联系方式!)家电助手项目路演家电助手创始人周乃超路演最后一个路演项目是做家电物联网,家电助手从家电说明书这个细分领域切入,改革原有纸质说明书为基于手机客户端的智能说明书,并为C端用户提供智能客服。目前家电助手已是超过5000万家电设备的选择,如果说明书是一个点,那客服是进入后续服务的另外一个点,让每台设备都成为超级客服。目前家电助手正启动天使轮融资,有意向合作请后台留言您的联系方式!车联网技术现状与展望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单杭冠副教授分享最后的压轴嘉宾是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单杭冠副教授,分享车联网技术现状与展望。车联网是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V2X通信技术,车联网有利于提高驾驶安全性和减少交通拥堵,也可以为乘客提供车载娱乐信息等服务。发展车联网技术已被认为是促进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模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本次物联网大会圆满结束,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感谢各位投资人、创业者的到来和热情参与,感谢所有媒体合作伙伴的支持。相信大家在今天的活动中都得到了收获,希望创业者与大公司和投资人有良好的联络和合作,也希望下次我们还有机会与大家在物联网领域有更深入的探讨。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物联网的创业机会在哪里?来听听行业专家们怎么说
本期导读:贾潇一
本期美编:张云鹏
在今年的世界移动大会(MWC)上,软银CEO孙正义表示,在未来30年内,物联网将会如同寒武纪大爆炸一样,带来1兆个物联网设备,机器智能将超越人类智能的总和,这也是软银花320亿美元现金收购芯片公司ARM的重要原因。
孙正义称,ARM的规划是未来20年要发货1万亿块IoT芯片,这些芯片会进入自动驾驶汽车、医疗、客服、工业等行业,甚至会进入鞋中,成为比人脑还智能的鞋子。
我们一直认为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搞清楚数据从哪里来、如何处理、到哪里去是改造传统制造业、提高良品率、降低人工成本的重要环节,而新的数据流必须依靠物联网的迭代升级,企业级市场会首先成为物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领域。昨天我们通过《》给你介绍了物联网的技术基础,今天我为你分享物联网的创业机会究竟在哪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星河融快(ID:rongkuai888)将通过专业的分析,持续与你分享“有趣的”产业互联网干货。欢迎你在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有趣的观点,自荐或推荐优质产业互联网项目,同时也欢迎你来上地18号和我们聊聊。
本文转自峰瑞资本,以下,供你参考。
声智科技CEO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声智科技从事语音交互芯片、模组和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并提供整体声学技术和语音识别解决方案
声、光、电融合传感将会创造出更多新数据,进而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让机器适应人类,是人工智能得以实现的核心要素。
声、光、电、热、力、磁,这几种传感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数字世界感知物理世界的主要途径。其中,声学(麦克风)、光学(摄像头、激光雷达)和电学(GPS、电子雷达)更是核心要素。
从投资角度看,当前著名的人工智能企业基本可以按这三个传感方式来划分。
这里有个问题值得琢磨:声、光、电传感技术早于计算机而出现,比如留声机、照相机和雷达。为什么直到现在,它们才开始引起产业界的重视?
纵观技术历史,总是声学先行,光学和电学次之。所以,我们不妨以声学领域的麦克风技术为例展开探讨。
计算机和手机很早就配置了麦克风,但直到 Amazon 推出一款麦克风阵列的 Echo,产业界对这类产品忽然变得极度关注并争相模仿。究其原因,除了这款产品在计算和通信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更主要的原因是场景发生了变化。
在 Echo 出现之前,麦克风解决的一直都是近场问题。近场语音交互要求人类适应机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技术的不足,是典型的由于技术限制而刻意回避场景的案例。但实际上,人类之间的语音交互都会拉开一定距离。所以,现在我们开始需要机器适应人类的远场语音交互。
机器适应人类,这可以说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巨大进步,也是人工智能得以实现的核心要素之一。
这并非声学领域特有的问题,当汽车安装摄像头和雷达以及自行车安装 GPS 时,场景变化带来的技术挑战才会凸显出来,因为真实场景所需要的技术并非是简单升级而是颠覆性创新。这也是当前技术型创业公司被青睐的主要原因。
人工智能必须融合多种传感方式
然而,单一传感方式所带来的影响总是有限,不足以推动整个技术和社会的变革。例如,麦克风阵列可以采集人类自然对话的语音信息,从而逐渐演化、理解人类语言。这意味着将来机器可以读懂我们的思想,十分可怕。但这种理解其实还比较片面,缺乏图像、位置等其他传感信息的支持。
从这个层面来说,人工智能必须融合多种传感方式,而非局限于声、光、电、热、力、磁,再加上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才能在某些领域超越人类,从而看懂世界,推动更多新商业模式的诞生。
当机器获取的融合数据足以覆盖人类产生的数据的十分之一时,大多时候,人类只需要说一说、看一看或者想一想,机器就能捕捉到背后的思想。
未来到底会产生哪些新的商业模式,我们尚不可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广告模式肯定不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最佳商业模式。
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
年连续 7 年获得《新财富》电子行业分析师第一名
新的数据流必须依靠硬件创新来产生。
机会存在于制造业,如材料、设备、芯片、汽车、军民融合领域等。
目前,全球科技行业都面临着困局。如果把企业发展分为生产力创新和生产关系创新2 个环节,那么很多企业都被关系创新冲昏了头脑,认为加一点互联网模式、加一点生态概念就是万能的,反而在生产力创新上比较乏力。
分析生产力创新瓶颈的核心方法是看数据流。搞清楚数据从哪里来、如何处理、到哪里去。大多数企业只要解决其中一个环节就可以成功,三个环节都解决了就有机会成为巨头。
新的数据流必须依靠硬件创新来产生。所以,我认为科技行业的下一个突破点在硬件创新上。
过去的产业发展是软、硬件创新交替带动的。2010 年到 2013 年智能手机迅速发展,2013 年 5 月开始,社交、游戏软件火爆起来,直到 2015 年开始全面下跌。按照规律,硬件也会进入一轮集中发展周期。现在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在布局,包括VR、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等等,这些其实都不仅仅是产品,更是获取数据的硬件。
以智能手机为例,它产生的数据基于 3 个方面:使用人数,从 10% 发展到 80%;使用时长,从每天 2 小时发展到超过 10 小时;智能手机本身可以产生的数据。
前两点的红利已经快被消耗完了。但第三点,比如摄像头拍照、录视频的数据,此前由于无法结构化,而没有被商业化。但人工智能可以实现这一点。从 iOS 8 开始,手机可以自动识别图片并进行归类。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视频数据分析,会产生巨大的商业机会,甚至改变传媒行业、广告行业。
另一个角度看,科技巨头在做哪件事情,基本上这件事情就越有未来。现在巨头都在做人工智能,它的核心是机器学习,而机器学习的难点在于数据。技术本身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进步的,但是数据具有稀缺性,不是谁都可以拿到。所以,数据是解答一切问题的密码。
人工智能这个行业,最后很可能是赢家通吃的。几家科技巨头分割不同市场。苹果有消费端数据,亚马逊有商店数据,Facebook 有社交数据,谷歌有搜索数据,微软有办公数据,他们是行业龙头,其他人看起来很难进场。
你可能会问那么这个行业还有机会吗?我的答案是有。机会存在于广阔的传统行业里。
制造业如何结合大数据成为新一轮竞争点
以制造业为例,谁能提高产品良率,谁就是赢家。以前这个过程是靠工程师不断调试,现在机器有自我学习能力了,就可以自己在试错中不断走出最优路径。一个制造企业,如果和谷歌、英伟达这样的公司合作,一定会有未来。人工智能在这里是一个工具性产品。
观察过去 5-10 年,可以看到苹果在中国培养了一批市值在 300-500 亿的优秀的模组企业。产业是有递推效应的,这一批企业诞生后,在制造业里会催生 3 个新的投资方向:
第一,上游的材料、设备、芯片。材料和设备正好符合「中国智造」,而半导体企业的地位也在发生变化,在过去分工专业化的基础上,变成了一个能够提供全新解决方案的公司。
第二,往汽车产业发展。现在汽车产业的采购格局和十年前的手机行业一样。但现在手机行业把采购权释放出来给到上游企业,代工厂的利润率下降,产业利润会从中游转移到上游,汽车也会经历同样的过程。下一步在汽车产业链的材料、设备、芯片行业会出一批市值 500 亿以上的巨头。
第三,往军民融合方向发展。民营企业更多地参与到军品研制竞争里来,民参军企业有望从低附加值芯片、分立器件等向系统级的产品和技术过度。市场化运营的军品产业链对接平台也会开始应用。
此外,我还比较看好声学、投影技术方面的机会。这 2 个领域都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越来越不匹配的问题,谷歌、亚马逊也都在进场。
睦星科技 (Kolmostar) 联合创始人
哈佛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
睦星科技提供低成本、低耗电、高精度的室内外定位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物联网节点、移动设备和自动驾驶系统
定位服务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GPS 成本、功耗的下降和定位精度的提升,将创造众多商业机会。
变化将首先从物联网、物流和「机器人」领域开始。未来的定位技术除了服务人类,将更多服务于机器人。
作为传感器,GPS 能够提供位置信息、接近原子钟精度级别的时间信息以及物体的运动速度。实际上,现在的卫星定位技术已经由 GPS 扩展到了北斗、Glonass 等多系统复合定位。这里不加区分地统称为 GPS 系统。
过去 40 余年,GPS 已经从最初的军事应用渗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未来,随着 GPS 成本、功耗的下降以及定位精度的提升,我们会看到它在物联网、物流和「机器人」等领域发挥关键的作用。
过去40年,GPS技术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在物联网领域,GPS 提供的位置信息是各种基于位置服务的基础:
出行方面,共享单车是个非常好的例子。
智能硬件方面,相信很快会有待机时间长达数周的 GPS 运动手表面世,帮助我们跟踪、记录运动时的心率、速度等数据。相比于现在两三天就需要充电的智能手表,下一代产品的用户体验和用户黏性都会有巨大的提升。同时,随着GPS功耗的下降,可穿戴设备上会有更丰富的基于位置的应用。比如风靡一时的Pokemon Go这种基于位置与运动信息的增强现实游戏。
智慧城市方面,位置信息将会覆盖到城市基础设施的方方面面,从所有的交通工具到每一个井盖和垃圾桶。利用这些位置数据,整个管理链条打通之后,可以极大地提升城市多方面的运行效率。
在物流领域,GPS 可以提供运输过程中对于人员、运输工具和货物的实时位置追踪。这些数据不仅对物流公司优化业务有帮助,也有利于下游货主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而 GPS 的渗透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GPS 传感器的硬件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
高精度厘米级别的定位对于机器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里讲的机器人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了不同产品形态,比如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等。未来,它们都会有很大程度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控制。现在的定位技术主要在服务人类。未来,定位技术会被大量用于服务机器人。
目前,这类「机器人」已有一些行业应用:
在北美和澳大利亚,携带高精度 GPS 的无人机和无人农用机械已被大量应用于精准农业,结合遥感数据实施耕地植保、农作物播种、施肥等无人化精细操作。我国很多地区,比如东北和新疆也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突出的工作。
在自动驾驶领域,定位是导航和避障的基础。高精度 GPS 与惯性传感器和激光雷达一起,利用数据融合实现厘米级别定位,从而结合高精度地图,帮助无人车感知周围的环境。
芯翼信息创始人及CEO
美国Texas A&M RFIC 博士,15年研发及工业界经验,曾在Broadcom任资深首席科学家
芯翼信息着力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B-IoT) 芯片研发
技术跟应用相结合时,才能够大概率产生商业创新。
物联网芯片迭代,主要需要解决功耗、成本、稳定性方面的问题。
摩拜单车使用了蜂窝物联网的通信技术和定位技术,来实现扫码开锁、准确定位,这无疑证实了 IoT(Internet of Things,即物联网)的市场。但从技术推动商业创新的角度来看,摩拜的快速崛起其实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更多是应用驱动而不是技术驱动。
我们认为,对于物联网,当技术和应用相结合,对两者都有深刻理解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时,才能够大概率产生商业创新。
物联网通讯芯片的迭代逻辑是什么?
首先,从80 年代的「大哥大」到现在的智能机,手机芯片通过公网基站传输信号来完成。这种方式曾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但是随着应用的不断增多,在成本、功耗方面也逐渐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水表、电表、气表,早期是靠人力抄表,后来换了GPRS 智能表,功耗较大,每隔几年就要换一次。
有人估计,在物联网到来时,我们身边至少会有 50 个设备同时与物联网相连接,包括可穿戴装备和周边环境中的监测设备等等。这就要求每个设备成本、功耗足够低, 同时系统能够在有限的频谱上更有效处理这些小数据量设备的通讯。
其次,目前的芯片技术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例如,当我们身处地下室、车库或相对密闭空间时,手机信号时常不好;断电时,报警器、烟雾探测器等很多监测设备上的传感器状态无法传输。在物联网时代,如果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信号中断,事情将变得非常糟糕。因而,新技术必须要有足够好的覆盖率和稳定性。
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技术,简称 NB-IoT)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这种技术在上述对时延不太敏感(无需做到微秒级响应),又需要深度覆盖、低成本传输数据的场所都可以应用。可以想见的场景包括公用事业、健康、智慧城市、智能楼宇、物流、工业、农业环境监控等等。
我们身边将有至少 50 个设备连接物联网
有哪些可以期待的应用?
特别说一下智能家居产业。这个产业之前不温不火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是在没有形成平台化系统的情况下,就去做平台化的事情。换句话说,目前的设备多是针对消费者的单一痛点设计,技术标准很难统一,例如各种无线方式来遥控灯,或者播放音乐。
如果有了 NB-IoT, 厂家可能为了及时监控各种设备(比如冰箱、空调等)的使用状况就可能大规模给设备智能化。 这时,由于统一的标准,产业整体就具备了联网能力和平台化的条件,接下来的一步是由 BAT 或其他平台公司来整合、共享数据。技术的成熟能够大幅推动应用的发展。
在个人消费领域,传感器也有很大迭代空间。例如,目前的可穿戴设备以数据传输和健康监测功能为主,在保障老人、小孩等弱势群体的安全领域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如果新的产品功耗能足够低,基本上无需充电,又可以小型化、放到衣服里,需要用的时候通过手机 App 激活,就像「查找 iPhone 功能」一样获知人的位置, 肯定会大概率激发商业创新。
不过,这些应用场景到底能够发展成什么样子,会产生哪些新的商业模式, 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为了更好的推动大规模商业创新,我们要保持对应用的极大关注,从系统角度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大幅降低功耗成本,为万物互联提供基础。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联网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