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海外并购企业如何规避风险险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如何规避风险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如何规避风险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xm.gov.cn
当前位置:
>> 文章正文
企业海外并购风险与防范研究
发布日期:日&&&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 黄依柔
企业海外并购在科学技术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久不衰且更为活跃,各公司为拓宽海外市场,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降低海外交易风险,更倾向于选择海外并购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本文试在企业海外并购的研究基础上,从海外并购的现状出发,分析其风险的成因,并研究防范措施及方法。
一、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分析
(一)海外并购的现状
海外并购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运作方式之一,也是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元素之一,一般是指一国跨国性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一定份额的股权或者资产收购下来,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市场和两个以上政府控制下的法律制度,其中&一国跨国性企业&是并购发出企业或买方企业,&另一国企业&是他国被并购企业,也称目标企业,并购的跨国性企业可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或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下属子公司进行并购两种形式。海外并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经济不断发展,将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扩张与资本运营的重要手段。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手收购了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康力投资有限公司,开启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浪潮。由一开始的跨国并购规模小、次数少、规模局限,到如今的大规模,资金量大,海外并购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并购额持续上升,面对的市场也越来越多元化,而更多的企业也以海外并购为一种盈利目标,为自身规模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使其不断成为扩张经济市场的重要力量,促进企业快速进入国际市场。
(二)海外并购的起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不断增强,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及我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加快实施,我国企业对外扩张意愿不断增强,更多民营企业将目光抛向国际市场,海外并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在国家倡导和鼓励我国企业的向外扩张的政策下,也使各企业减除许多顾虑,尤其是国家专门制定的各种针对企业海外交易的优惠政策,更是给我国企业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向外走的雄心,增加了企业海外并购信心及热情。
而在国家发展经济腾飞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飞速生长,更多的企业越来越不满于局限的发展现状,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强,为赢得更大的市场、商机,也使许多国内企业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同时,更多外资企业也不断注入我国市场,更加剧了国内企业的竞争,使许多民营企业在海外扩张思想下寻找投资机会。
企业选择海外并购另一重要因素源于更有吸引力的国外环境,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更优越的管理理念、更广阔的稀有能源等都吸引着许多民营企业,低廉的劳工成本、现代化制造设施的置备,也让企业者觉得可以在海外并购这一策略实施的时候得到充分的发挥。面对多彩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本具有雄心的国内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跨出了海外并购这一勇敢的一大步。
(三)海外并购的目的
1.拓宽海外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力
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且残酷,而许多国内产品也供过于求,企业只有通过海外并购拓展海外市场才得以解决国内竞争问题,向国外市场的延展,可以使企业闲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可以为企业长期发展做出更好的保障,利用被收购企业吸引当地高素质人才,开发当地市场,获得当地政府优惠政策,也可以直接获取非主导产业所需的核心技术和非核心技术,强化核心能力,使企业得到更好的跳跃式发展。
而同时企业海外并购适应国外环境的变迁,地区经济一体化也更加促进了海外并购的发展,海外并购能使企业针对各国政策做出相应调整,以更快速度完成技术创新,也使许多技术被收入囊中,得以提高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快速取得企业规模经济效应
传统企业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通过传统的自己逐步积累,增加投资方式,但该方法速度太慢,跟不上这个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取得规模效应的时间长且效果不显著。若实现海外并购则可以更快的提升效率,为它们开辟一条新的捷径,从节省管理费用,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高效率的管理队伍,可以更好的管理企业等方面,使效率提高,增加经济收入。而并购企业两者也会在财务上拥有更多收益,当并购双方资金无相关性,并能实现财务上的规模经济,或内部产生现金促使能找到更好的投资机会,那么资本成本便会降低,同时,由于税法、会计处理原则及证券交易等内在规定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纯现金流量上的收益。&&&&&&
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获得目标企业的资产,以此来调整和补充自身的资产,形成规模经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专业化水平。企业规模的扩大,还可以加强外界对企业的信任度,从而提高其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增加投资机会。
3.降低企业风险,增加企业净利润
随着各国关税的普遍降低,寻求合法而隐秘的保护工具的国家不断增加,这使他们为我国出口设置重重障碍,许多国家设定的关税壁垒和汇率浮动也都大大增加了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不确定性,使经营风险随之提高,海外并购可绕过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达到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稳定扩大海外市场的目的、有时还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减少发展风险,。通过并购减少市场竞争对手,同时在当地也获得一定的区位优势,增加企业产品品种,使企业得到多元化发展。
而海外并购也使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同时,相应的提升了公司的利润率,使企业在力保成本变化小的时候,获取更大的收益,实现净利润稳步增长,为企业发展稳定加固根基,使企业能更好的长远稳步发展。
4.力争实现企业最佳组合
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目的,使两个企业均得到超越之前的发展。各国企业都有自己的生产特点、经营特色和民族底蕴,而跨国并购还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优势,实现企业最佳组合,通过不同的管理理念的整合,使资源进行互补,一定的经验得到共享,双方技能得以交流配合,两国企业间的协作与生产更加有效。两个企业并购后,其实际价值得以增加,产出比原先两个企业产出之和还要大的结果,即1+1&2的效果。
二、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研究
(一)企业海外并购风险形成原因
企业海外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并购项目的复杂性以及并购方自身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海外并购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后果。而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情况很难有准确的了解,市场信息难于收集,且可靠性较差,因国家不同,各种骨架体系本身也存在着各种偏差,企业海外并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目标企业的选择到制定并购计划、完成并购再到并购后的试运营,需要一长段时间,这些因素也都加大了对跨国企业评估目标企业的难度,形成了巨大的海外并购风险。
(二) 企业海外并购风险分类
1.政治风险
在海外并购及后续经营过程中,目标企业国家的政治与社会因素变动均会使海外并购遭受预料不到的损失。目标企业对并购的干预程度,除了既定的规章制度、政府政策的变化、地域观念的不同、各国法律对外资的不同规定,还涉及对国家利益的影响程度,这使政治风险成了一种无法确定成本的风险。
许多的发展中国家面对海外企业收购本国企业持有着反对的态度,尤其是对收购状况良好的企业,发展中国家担心海外企业的收购会影响本国市场,对本国经济活跃程度带来影响。并且对于本国发展考虑,许多国家对某些特定行业采取限制,且对外国收购者进入证券市场也拥有限制,这都构成了海外企业并购的政治风险。
2.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造成了企业海外并购的未来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偏差,导致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或者说,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一种价值风险,是各种并购在价值上的综合反映,是贯穿企业并购全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企业海外并购风险是指遭受的各种损失,可能是企业收益下降,也可能是企业负收益,而最严重的后果是巨大的亏损导致企业崩盘破产。
(1)目标企业估价风险
对于海外并购企业来说,价值评估是其选择并购的核心,海外的目标企业更是要对其价值做出谨慎评估。在我国的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价值评估风险主要是:缺乏合理的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的不健全。
在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的实际价值与并购企业的购买价格是双方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而评估方法主要为市场价值法、账面价值法和现金流量折现法,更多的是以资产为基础的评估模式、以市场为基础的评估模式以及以收益为基础的评估模式。但企业发展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目标对象的确定通常具有很大的偏差,并且许多并购企业不能真实的了解目标企业的现实情况,这些都有可能高估目标企业的价值,给并购方造成损失。而我国也还缺乏专业的海外评估机构,很多并购活动依靠的都是国外资深机构,或者完全自行完成。国外机构虽技术精湛,但费用高昂,增加了并购成本;自行完成可以降低费用,但增加了评估风险。
(2)并购企业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对企业的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企业通常可采用的融资渠道有: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股票和股权认证等。像西方发达国家的股票、债券等方式很少在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中运用,单一的融资方式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由于并购企业不同以及目标企业收购前资本结构不同,而现代并购的特点是大规模、巨额型的并购,几乎没有一家并购企业能够完全利用自己的自有资金来完成并购活动,使得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自由资本与债务基金的投入比例存在差异。而并购企业对资金需做好合理安排,若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此外,企业在确定了并购价格后,选择何种支付方式对并购的成功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不同的支付方式对并购双方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采用贷款、债券、股票多种方式的结合虽可以大大降低风险,但它们本身的优缺点也会影响跨国并购的成败:贷款虽速度快,但是资金有限,高贷款利率还会增加企业以后的还款压力;发行股票可以募集到大量资金,但是发行过程繁琐,发行费用高;发行债券筹资成本低,便于调整资本结构,但是限制条件较多,筹资数量有限。现金支付可以防止并购方股东控制权被稀释,使并购活动快速完成。但现金支付受并购方现金流量和融资能力的束缚,大量现金用于并购活动,会减少企业的投资机会,形成巨大的机会成本,而被并购方股东也不能继续享受并购后企业的发展机会和盈利能力。因此,融资风险即是指收购方是否能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顺利进行。
(3)外汇汇率风险
企业海外并购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海外并购中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是最常见的,由于不同国家间的汇兑率在不同时期可能不同,当国际利率发生变动时,目标企业的股票、债券的价值也就发生波动,将影响并购价格的有效性。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相对强弱会影响并购方所支付的有效价格与融资成本,影响被兼并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母公司的利润,与国内并购风险相比,这是企业海外并购所特有的风险。尽管我国政府一直努力保持人民币不升值,但在全球大市场下,还是免不了遭受一定的影响。随着汇率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继续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应当采用人民币作为合同货币,并在合同中加列保值条款,使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有更多的话语权、主动权和谈判筹码,同时,要高度关注人民币与目标企业国家货币汇率及利率变化趋势,合理选用金融工具规避因汇率、利率波动带来的财务风险。&&&&
3.反并购风险
企业并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现存体制与利益格局面临着企业并购的冲击,因此,企业并购必然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当目标企业不欢迎并购方的收购活动时,便会持有不欢迎或不合作的态度,目标企业多为劣势企业,若并购成功,目标企业的领导及其相关人员的既得利益便将受到威胁,因此当并购企业采取强制措施并购时,目标企业就会通过各种方法来阻挡并购进程:如提高并购成本,提供虚假信息,组织反收购等,反并购不仅使并购方的收购成本不断增加,还加大了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难度,这些都可能导致并购的失败,使并购企业的并购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三、海外并购的防范措施
(一)提早做出完备的海外并购计划
企业在决定海外并购之前,首先要明确,并购并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方式,也不一定是最佳方式,因此,企业决策者必须首先在海外并购和其他发展方式之间做好战略抉择,确保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当企业做出海外并购的决策时,便应做好一系列的并购计划,并购企业应加强对目标企业的审查,建立长期的评估, 做好计划,这样有利于把握目标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前景,对并购目标的确定以及未来收益的预期都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有效减少评估本身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力。同时,对收购目标还是范围不应具有随意性,对目标企业的投标不应急于求成,一项全面的并购计划,是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囊中必备。
而企业制定计划后应合理评估目标企业价值,目标企业的价值大小一直是并购双方最关心的一个问题,高估或低估都将影响并购活动的成功。因此,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和人力资源,挖掘潜在资源,并购方应根据并购动机及并购后的战略规划来确定评估方法,选出最佳估算价值。
(二)减少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企业为避免海外并购财务风险,应要大力发展中介机构,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减少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在资本市场上企业被看作是一种商品,企业间的兼并、收购是资本市场的一种重要交割活动,因此需要专门的中介机构,运用高度专业化的技术及经验提供服务。中介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加强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包括资料的收集、权责的划分、协议的签订、中介机构的聘请。它贯穿于整个并购过程,主要目的是防范海外并购风险,调查与证实重大信息。
在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中,通过有力的中介机构的尽职调查与分析,可以极大地改善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从而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对目标方进行评估定价,减少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因而,聘请优良的中介机构进行尽职调查是现代企业海外并购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并购的成功与否。
(三) 熟悉目标企业地区法律环境,发挥政府职能
目标企业国家的反垄断法和政府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企业并购涉及到的法规多而杂,而且是不同部门针对各自不同问题制定的,这些均可能制约并购行为,熟悉国际法规,懂得国际惯例,特别应该了解和研究投资经营坐在国当地的法律制度和文化,这对企业海外并购十分重要。
我国政府还应建立统一的海外投资管理机构,对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协调,并且利用我国驻东道国的使馆、领馆建立权威的信息中心,为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服务,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如果企业并购能够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协助,会大大降低企业并购的成本,从而降低其财务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出符合市场基本规则,适用于国内外投资者,适合当前全球并购投资趋势,适合我国国情,具有统一、透明、可操作性特点的《兼并收购法》和相关的及实施细则,同时借鉴发达网家的成熟经验,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并购法规体系。
(四)扩展融资渠道,选择适当的支付方式
目前国内市场在保证融资结构合理化方面欠缺较多,融资过于单一,过多依赖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较为不利。而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视野开阔,积极开拓不同的融资渠道,改善资本结构状况,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融资结构既包括企业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包括债务资本中的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的比例关系等。通过将不同的融资渠道相结合,做到内外兼顾,以确保目标企业一经评估确定,即可实施并购行为,顺利推进重组和整合。政府有关部门也要致力于研究如何丰富企业的融资渠道,如建立投资银行、推动股市发展等。合理确定融资结构应遵循以下原则:资本成本最小化原则和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的原则。
并购企业谨慎选择支付方式,降低支付风险,单一的现金支付或股权支付虽各有一定的优势,但它们所伴随的风险也不能忽视。目前,混合支付方式正以它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并购企业的青睐。一方面,它可以减轻并购方现金支付的压力,降低机会成本,防止控股权的转移;另一方面,还可以延迟被并购方缴纳资本利得税,达到一种双赢的局面。同时并购企业应合理选择支付时间,降低外汇风险,当人民币升值时,可以争取退后支付和交易;反之,当人民币贬值时,则提前支付和交易。&
(五)加快成立专业跨国并购管理机构
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起步较晚,在这短短的20多年中也没有形成一批国际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跨国并购管理机构和人才。这种知识和机制的缺乏也给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增添了更多的风险。为此,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应该成立一些包涵法律咨询、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综合型、专业型的并购服务机构,培养一批熟悉国际法律、政治、文化的管理人才。如果在国内就可以找到这样的机构和人才,就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并购成本,降低并购风险。比如企业可以派优秀人才到并购国家进修,熟悉当地的文化,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学习结束后就可以留在并购后的公司,帮助整合经营。
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关闭窗口】海外并购:中企怎样提高成功率_百度知道
海外并购:中企怎样提高成功率
我有更好的答案
  海外并购:中企提高成功率的方法:  隔离并购风险和提高并购成功率的首要前提就是中国企业必须做好充分而全面的财务尽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标的和潜在市场的吸引力、协同潜力、商业计划和公司估值,以及并购执行的可行性等指标,同时密切关注五大风险点,即关联交易、表外负债、虚增收入、税务违规、税法争议等。为此,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部门相关联动机制,以此保证尽职调查按部分类的推进与落地。  与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没有政府背景的嫌疑,同时出于规避国有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屡成东道国监管机构靶子的风险,中企并购可采取民企与国企抱团出海的基本阵容,甚至可以选择由民营企业打头阵,国有企业背后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的合作方式。这就要求国企与民企必须消除所有制观念的隔阂,正确处理并购后股权与公司治理权力分配的问题。政府也应当从审批程序,税收豁免等方面为民营企业“出海”进一步松绑减负。  本着降低并购过程的投融资风险的目的,中国企业应当尽可能少用单方面的投资形式而转为以合资的投资形式为主,以构造出国内资本与境外资本相融合的战略联盟。一方面,要与国内外私募股权基金尤其是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完成对目标企业的收购,以利用合作者的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最大程度的分散与消除成本约束风险和政策管制风险;另一方面,要与目标收购企业进行合作,尽可能避免全资收购股权的嫌疑,同对方形成利益共同体。为此,中国企业可以考虑设立离岸公司,然后寻求境外合作企业,再行实质性并购的基本程序和路径。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不应当只满足于获取企业股权或者技术与品牌资源,而应当将并购行为与进入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结合起来。如企业并购过程之中或并购完成后可以将一部分资源放在当地进行深加工,以帮助当地增加就业和财政收入;另外,企业还可以与当地企业联合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或者参与当地的慈善事业;同时企业应当尊重当地国的法律法规和传统习俗,注重环境的保护,以强大支持并购成功的社会文化基因。
采纳率:96%
来自团队:
又见中企海外并购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企海外并购成功率仍待提高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近年来,发达经济体缓慢复苏,在国内相对宽松的流动性以及对外投资监管政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正处于历史机遇期。尽管如此,企业出海仍需要多一份理性,未雨绸缪确立并购战略和整合方案,借助资本市场多样化并购手段以降低风险。  咨询公司波士顿周四发布的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一份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3年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交易完成率只有约2/3,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约85%的水平,与日本也存在一定差距。报告认为,并购战略不清和无法有效管理并购交易是导致交易落空的主要原因。即便交易顺利完成,企业也常常因为整合规划不足、执行不力,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2012年7月,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溢价61%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至今保持着中国企业对外收购金额最高的记录。虽然交易经过重重政治阻扰最终完成,但受当地高昂的生产成本、原住民的抗议、管道建设瓶颈以及石油价格暴跌等因素影响,中海油尼克森大部分非常规油气项目进展暂缓或处于半停业状态。  波士顿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杨立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一些企业常常会被一些看似非常有吸引力的目标、标的冲昏了头脑,一时忘记了自己的并购战略、并购目标,先把看似很吸引力的收购标的拿到手再说。在这个情况下,需要企业有非常清晰的战略指引和并购路线图。”  她还认为,并购后的整合也是中国企业的短板。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小型中国企业并购海外大型公司的“蛇吞象”现象,“但是如何管理并没有周详的计划,最后就失去控制了,这样的案例不少。”  不过,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和在过去十年中的经验积累,中企海外并购正在走向成熟,从机会导向变为战略导向。去年中粮集团收购新加坡来宝公司和荷兰尼德拉公司树立了海外并购的典型案例。中粮集团计划将旗下子公司业务和收购资产整合为新的平台,并将平台整体上市。  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经验也更加丰富。副总裁曹芳芳表示,华胜天成出海的目标是为了进行产业链整合,突破在国内市场的天花板,借助专家和专业团队收购境外上下游企业能够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她还建议,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采取债转股、置换股权等多样化并购手段降低企业的风险。企业可以在并购协议中加入对赌条款,在标的满足业绩指标后逐步增加持股。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往往没有专门的海外投资团队,资金实力和经验也更加欠缺。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对记者表示,中小企业出海并购可以借力公共资源,包括商务部等国家部门发布的对外投资产业导向目录和行业指引、中国信用保险公司发布的国别风险研究报告,一些投资目标国的政府部门和双边贸易投资协会也会提供免费的资源。  作者:周宏达来源一财网)
(责任编辑:Newshoo)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报告及风险解析 _ 东方财富网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报告及风险解析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在当今的全球大经济环境下,中国企业似乎拿到了海外并购的“抄底”时机。从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来看,2014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项目达到595个,海外并购金额达到569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并购金额达到324.8亿美元,占当年海外投资流量26.4%,境外融资244.2亿美元,占并购总额的42.92%。当年直接投资并购的项目平均规模达到5458.2亿美元,超过了当年全球跨境并购项目平均投资规模4114.06亿美元。按照《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口径,2014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项目数为331个,并购金额达到395.80亿美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到1.2亿美元。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正在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选择投资标的的准确度和对棘手的融资问题的处理情况也在改善。然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海外并购风险既存在于并购前的谈判环节,也存在于并购中的审批环节,还存在于并购后的经营过程。既受并购双方的影响,也受政府监管的影响,还要考虑NGO、工会等的因素。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比例仍然比较大,要全面提高海外并购的成功率,企业还有诸多难题要解决。  海外投资并购跨越了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其面临风险远比境内投资并购更为复杂,会直接影响投资并购计划最终是否成功,应引起中国民企的充分重视。中国民企所作出的投资并购计划应建立在对投资并购中的各种风险有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并已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作好了防范各种风险的准备。具体而言,投资并购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法律风险  境外投资并购法律风险是指中国企业的境外并购行为违反了东道国的法律法规或因法律问题处理不当,从而遭受成本增加、时间延长、投资并购失败等与预期目标相违背的不利后果的可能性。  根据上述定义,境外投资并购法律风险具体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违反东道国法律规定  投资并购行为违反东道国法律规定是指并购行为在实体上或程序上不符合东道国调整外资投资并购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这种行为一方面表现为企业主动违法,即由于企业的过错而违反东道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境外投资并购中,并购法律文件所适用的准据法为外国法,例如被投资并购企业所在地或注册地法律、企业主要资产所在地法律等,中方往往没有充分的境外法律资源可供利用,亦缺乏相关法律专业常识,造成中方可能以中国法的视角“揣测和理解”外国法的相关条款。不熟悉法律文件所适用的准据法,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法律文件难以贯彻境内当事人的初衷;即使在法律文件中写入相关条款,亦难以保证该等条款能在准据法之下得到保障和执行。同时,由于中方不熟悉法律文件适用的准据法,即使全程参与谈判,但在进行法律文件编撰和修订时往往由外方包办,造成中方订约人忽视部分将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条款,或低估该等条款可能产生的危害,麻痹大意而在日后招致法律纠纷。  企业违法的另一方面表现为被动违法,即东道国为了阻止企业的投资并购行为而制定新法或者启用特别的法律、法规(包括程序法),使企业的投资并购行为违法。  (2)法律问题处理不当  法律风险的另一个体现是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并购中的行为并不违法,但却对某些问题处置不当,如因并购方式选择不当从而使并购时间延长或者成本增加。  法律风险防范建议  (1)认真研究当地法律环境  如前所述,境外投资并购可能涉及到东道国各方面的法律问题,主要涉及反垄断法、跨国并购审查法、证券交易法、公司法、社会保障法、破产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问题已经引起了企业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与投资并购有关的一些其他法律问题诸如知识产权、劳动法、合同管理、公司治理等法律问题却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市场法规比较健全完备,投资并购完成后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劳工保护方面必须严格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否则会影响投资并购企业的顺利整合和发展。  (2)寻求专业支持,实施同步控制  中国民企防范海外并购法律风险的有效手段是寻求专业支持,实施同步控制。专业机构在海外并购中相当关键,事关目标公司的诸多指标和细节,比如企业的财务状况、发展前景、关联交易、市场份额、员工素质以及当地产业政策法规、商业环境等等,都需要由中介机构予以提供,它们提供的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并购企业的决策取向和实际绩效。  从产生海外投资并购的意图开始,中国民企就应寻求熟悉并购法律法规的国内外专业机构(例如中国走出去海外投资服务平台)支持,获得及时、同步的法律服务。法律服务不仅在投资并购前和过程中需要,还要延续到整个海外企业存续期间。投资并购前,通过专业机构了解投资并购所涉及到的当地法律法规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为投资并购决策提供法律依据。并购中,专业机构针对投资并购方案提出法律意见,避免与当地法律冲突。投资并购完成后,专业机构可以帮助企业完成投资并购后的整合,避免劳工、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纠纷。可见,通过寻求专业机构支持,实施同步控制可以有效防范海外并购前后可能遇到的各种法律风险。  (3)提高企业内部法务处理能力  在海外并购中,中国民企不仅要注重向外部专业法律机构寻求服务,还必须提高企业内部的法务处理能力。一旦开始海外投资并购进程,中国民企应该相应提升内部法律部门的地位和能力,系统全面地管理企业相关法务资源,引进或培养熟悉目标企业所在国法律制度的法务人员。在这方面,中国民企可以借鉴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对法务资源的重视程度,如世界五百强中的雪佛龙石油公司(正是该公司从中海油手中夺走了尤尼科公司),每13名雇员中,就有1名律师。  总之,中国民企在海外投资并购时不但要有完善的国内法律的支持,还应该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了解和研究投资经营东道国的法律制度和文化,克服法律障碍,使中国民企的海外投资并购能够少走弯路。  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由一国政治体制、政策、某些特定组织的存在、或某些行为引起的项目可行性和赢利性波动的风险;这些特定组织可能是合法的、在政府控制之下的,也可能是非法的、不受政府控制的。这些风险可能使项目变得不可行或盈利能力下降,甚至使投资者彻底失去已经建成的项目。  随着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日益扩大,投资方式从相对简单的加工贸易向资源开发投资和并购投资发展,投资区位从传统的东南亚、香港、北美向非洲、拉美、中亚、俄罗斯等地区转移,政治风险问题日益引起我国境外投资企业的关注。  (1)评估政治风险,建立预警系统  企业在进行境外投资立项的过程中,就应当对东道国的政治、法律、社会环境进行系统的考察和评估。同时要与国内的专业投资服务机构,比如中国走出去海外投资服务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最大化的降低政治风险的发生几率。  (2)境外投资  境外投资企业可以通过投保将政治风险转嫁给保险机构。国际上通行的海外投资保险的范围一般限于禁止汇兑险、国有化或征用险、战乱险、营业中断险等四种基本类型,保险额一般在投资额的90%以内。2003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推出境外投资保险新产品,承保部分政治风险。但我国的境外投资保险将投保人限定为有经营权的中国法人,而排斥了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中国企业投保境外投资政治风险的资格。另外,我国境外投资企业还可以通过国际上的保险机构投保政治风险,如美国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北美保险公司”、英国的“出口信贷保证部”等。  (3)投资分散化与融资多元化  分散化和多元化经营是防范风险的常用手段。选择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分别投资,同样有利于降低政治风险。如果境外投资企业在海外生产布局遵循不同地区子公司高度分工的原则,通过海外子公司的相互协作生产来完成整套工序,则当某一环节的子公司被东道国收归国有,由于东道国无法得到全部工序,该收归行为也毫无价值。除了增加在东道国当地的融资,境外企业还可以向国际银团或多个国家的借款,也可大大降低政治风险,因为东道国在采取不利于境外投资企业的行动时,不得不考虑多个国家利益主体的因素。  (4)加强与东道国各界的经济利益联系及融洽度  政治风险无法逃避,任何国家的任何项目都要面临政治风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治风险无法减少。政治风险的损害与东道国政府的处理方式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中国企业如能与东道国建立积极的经济利益联系,增加经济融洽度,则政治风险发生时,东道国政府也会对中国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照顾,尽量减少因政治风险造成的损失。具体而言,主要有如下方式:  财务风险  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贯穿企业并购全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  (1)建立科学合理的境外并购决策体系,减少境外并购决策的盲目性  在进行境外并购决策时,要建立科学的并购决策体系,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和科学的并购可行性分析,尤其是要对有关境外投资的监管政策与外汇政策进行详细地研究,既要保证境外并购的顺利进行,又不违反国家的政策法规。在并购境外企业时,建议成立由法律、财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士组成的项目小组,并且与国内专业的像中国走出去这样的专业机构合作,对并购可能涉及的各方面内容及风险进行全面考虑,避免境外并购决策的盲目性。  (2)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合理确定并购目标的价值  国内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对并购目标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合理评估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由于不同的评估机构和不同的评估方法往往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差很大的结论。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同时选用两家以上的中介机构采用同一种评估方法同时对境外并购目标进行评估,评估结论仅作为并购成交价格的参考依据。  (3)充分借力国际中介机构,减少政策风险  要有效地规避境外并购中的政策风险,一可以通过国内的专业服务机构类似于中国走出去海外投资服务平台的专业咨询服务来完善境外并购企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政策,如规范日常的会计核算、计提各种政策性准备金、设计信用政策等;二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财务管理人才,实现财务管理本土化。  (4)运用国际化金融创新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在西方发达的金融市场中,用于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产品较为丰富,走出去的国内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金融产品来规避汇率风险。如保持结算货币进出口用汇额度的平衡、远期汇率锁定、汇率套期保值等都是常用的措施。  (5)充分利用全球金融资源,进行多渠道融资  要防范境外并购的融资风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准确测算并购企业启动资金需要量,以防境外企业尚未正常运转就出现资金缺口;二是境外企业正常运转后,应加强现金流量管理,从严控制款项的收支、减少库存积压,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三是运营过程中准确进行资金缺口预算,提前准备融资方案;四是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择优选择融资方式,进行多渠道多方式融资,如可以采取当地抵押贷款融资、票据贴现融资、从关联公司拆借融资、通过国内跨国银行的全球授信额度等方式进行融资等。  (6)加强对境外并购企业的财务监管,防止资产流失  加强境外并购企业的财务监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派驻财务代表。派驻财务代表,既可以对大额款项的支付实现总经理、财务主管、财务代表联签制度,有效地防范舞弊风险,又可以与国内母公司实现有效的接口管理。二是建立巡检制度。即通过选派一些懂国际财务知识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境外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以发现问题防范财务风险。三是建立定期提交财务报告的制度。四是建立内外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  (7)培养国际化的财务管理人才  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方面,日本某跨国公司的国际化财务人才战略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在该跨国公司,总部储备有雄厚的精通财务、法律、外语的国际财务人才,当有并购项目或投资项目时,可以立即从总部派出既懂并购企业所在国财会法规、又精通该国语言的财务人员。  整合过程中的风险  海外并购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使企业获得更多盈利。因此,并购后必须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海外并购重组,虽然迅速获得了技术、人才、品牌、渠道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但是,风险在并购后并未消除。事实上,国内一些企业所并购的很多业务都是跨国公司剥离的非核心亏损业务,如果在并购之后整合不利,常常会造成继续亏损,甚至亏损范围扩大。因此,并购整合失败的风险也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风险之一。在跨国并购整合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文化整合风险  境外收购后的文化整合是企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文化整合失败也是跨国并购重组整合中最大的风险。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的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思想意识和企业制度。  所谓企业文化整合就是将不同的企业文化,通过合并、分拆、增强、减弱等方式进行处理,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影响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企业并购是不同企业组织的一次大调整、大变革,这必然会对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形成强大的冲击,给企业员工带来很大的不适应。这是企业文化碰撞的必然结果。这种碰撞经常为企业并购完成后的整合工作带来困难。  在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问题非常突出。如果企业文化存在误解或对立,将可能造成人员大量流失,管理陷入瘫痪,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大法律风险。  具体而言,首先,各方在文化整合中应地位平等,这样才可能抱着合作的态度进行文化上的整合与适应。否则,如果一方非要争取“强权”,就有可能为将来留下隐患。其次,各方应抱有长期融合的思想准备。因为企业文化具有隐匿性和惯性,被并购企业一般处子业务亏损状态,这不一定代表企业文化出了问题,所以首先应容忍对方,然后寻根究源找到双方融合的切入点,也就是文化整合的主要障碍。最后,文化整合具有长期性的特征,针对的是已形成惯性的特定企业文化,因而不能急功近利。  品牌整合风险  对于跨国并购而言,品牌整合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因为,品牌涉及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使用期限、使用费用等问题都应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也容易因此而引发法律争议。  品牌整合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管理上的效率和社会评价上的良好效应。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普遍目的之一是获得国外品牌,并加速发展自身品牌。如果整合不力,显然会增加法律风险的发生。  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对自身品牌是十分珍视的,中国的并购企业即使获得免费使用,也是受到一定使用条件限制的。如果购买,会支付巨资;不买,又会受制于对方。  相对于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并购,并购具有高成长性的品牌是显著特点,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企业多是跨国公司的亏损业务或盈利能力较差的业务,市场前景并不乐观,这就增加了并购品牌整合的难度和风险。  管理能力风险  首先,合适的国际管理人才缺乏,增加了管理整合中的法律风险。并购交易完成后,能否有效整合,能否在并购方和被并购方之间真正形成协同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企业是否拥有一批认同本企业文化、了解本企业战略发展思路和行业发展趋势、熟悉国际惯例和当地经营环境的跨国经营管理人才。  中国民企在跨国并购中,人才的选拔实现本土化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高级管理人员必须对所在企业或类似企业的企业文化非常熟悉,而且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能力,并能够接受和适应并购重组方的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这样才可能顺利地进行企业经营运作。但是,这本身也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对磨合过程中所引发的诸如人事动荡的法律风险应有所准备和防范。  其次,管理模式陈旧单一,增加了整合法律风险。在跨国并购中,管理模式也同样需要国际化,如果固守原来的模式,可能会增加管理的难度。  一方面,应尊重企业所在国法律规定,使经营管理符合法定的要求。例如,TCL并购的德国施耐德公司有650多名员工,由于工会的力量,施耐德新的团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在中国的思路和战略执行。因此,必须调整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所在企业本身是需要管理创新的。那些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而被并购的企业,自身的管理是存在问题的,应当进行管理创新。但是,实际情况是,人员不能裁,工资不能减,管理制度不能改,这往往增加管理失败的法律风险。  整合成本风险  在并购整合中,成本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较强的财务能力,如果成本控制不当,容易导致成本控制整合中系列法律风险的发生。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并购成本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并购实施前的准备成本、对目标公司的购买成本和并购后的整合成本。在实践中,绝大部分实施并购的企业都非常关注购买成本的高低,认为购买成本是决定实施并购与否的核心因素。实际上,整合成本也同样重要。  整合成本也称并购协调成本,指并购企业为使被并购企业按计划启动、发展生产所需的各项投资,由于不同的企业在业务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都会存在显著的差异,整合显然需要一定的成本。如果对并购后的整合成本准备不足,容易引发整合失败的法律风险。  人力整合风险  并购可能会涉及人员的调整。对于跨国并购来说,人力资源的整合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严重的法律风险。而在人力资源整合中,劳资冲突正是这样一种易被忽视的并购后的法律风险。许多国家,尤其是那些民主意识浓厚、法制健全的国家,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保护全面而系统,工会和其他劳工组织非常强势。这对于不擅长民主管理的中国企业来说,意味着存在必需慎审应对的法律风险因素。  劳动法问题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后遭遇的典型法律风险。收购阶段完成后,我国企业常常会根据业务需要对目标企业的员工进行调整或裁减。此时,应特别了解当地劳动法规对裁减人员的各种实质性要求和程序性要求,以及对雇佣当地人员比例的要求等。如果中国企业无视当地劳动法盲目行事,对目标企业人员调整、裁减,就有可能违法,轻则招致工会抗议或当地政府行政处罚,重则可能导致大面积罢工。
(责任编辑:DF146)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如何规避市场风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