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学医疗保险门诊报销吗报了吗

2015年暑期学术夏令营项目学生承诺书 一式三份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5年暑期学术夏令营项目学生承诺书 一式三份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133
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服务意识强,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 下载此文档
学年北京科技大学学生海境经历拓展项目指南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学年北京科技大学学生海境经历拓展项目指南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2:34:1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学年北京科技大学学生海境经历拓展项目指南
关注微信公众号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2009 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 申报手册(学生用) 申报手册(学生用) 手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二○○八年十一月 ○○八 目录一、清华大学遴选 2009 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候选人的通知 ............................. 1 二、可供利用派出渠道 ............................................................................................. 101、留学基金委专项研究生奖学金项目 ............................................................................... 10 2、与清华大学签有校际协议的国外学校名录 ................................................................... 14三、申请表格及填表说明 ......................................................................................... 24(一)预选阶段 清华大学 2009 年公派出国联合培养博士生申请表 ........................................................... 25 清华大学 2009 年公派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申请表 ............................................................... 26 清华大学 2009 年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院系排序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清华大学 2009 年国家公派攻读博士学位项目院系排序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正式申报阶段 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申请材料清单 ..................................................................................... 2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课程学习、各培养环节的时间安排 ..................................................... 28 攻读博士学位项目申请材料清单 ......................................................................................... 29 CSC《出国留学申请表》及《单位推荐意见表》填表说明 ............................................. 30四、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有关资料 ......................................................................... 321、各院系国家公派研究生工作组组长和工作人员联系方式 ........................................... 33 2、清华大学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英文介绍 ....................................................................... 35 3、部分国外高校接收项目候选人的实施办法 ................................................................... 38 4、国家留学基金优先资助学科、专业领域 ....................................................................... 39 5、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学科规划() ...................................................... 40 基金委网上申请表填表 填表参考资料 基金委网上申请表填表参考资料 6、国家重大项目及选派学科规划 ....................................................................................... 41 7、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学科 ................................................................................................... 44 8、清华大学教育部创新团队名单().............................................................. 45 9、清华大学 985 工程二期平台基地单位名单 ................................................................... 46 10、清华大学国家和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研究基地 ......................................... 47 世界大学排名 11、上海交通大学 2008 年世界大学排名(前 200 名) ................................................... 49 12、英国泰晤士报 2008 年世界大学排名 ........................................................................... 54 13、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世界大学排名 ....................................................................... 60 14、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08 年美国研究型大学排名 .............................................. 63五、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管理规定 ................................................................. 66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管理规定(试行) ..................................................................... 66 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 ................................................................................. 73六、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 FAQ ................................................................................ 80 一、清华大学遴选 2009 年国家公派研究生 清华大学遴选 项目候选人的通知清外派通[ 号 各有关同学, 根据教育部和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 2009 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 究生项目选派工作会议的精神, 以及我校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合作开展国家公派研 究生项目协议及项目实施办法,现将我校遴选 2009 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候选 人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项目简介 一、项目简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教育部为了配合科教兴国和人才 强国战略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的实施而 设立的资助优秀学生出国留学项目。从 2007 年至 2011 年,国家将从 49 所重点 高校中每年选派 5000 名优秀在读博士生或应届毕业生赴国外联合培养或攻读博 士学位,入选学生在获得国外大学免除学费的前提下,可以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 对其国外期间生活费和国际往返旅费的资助。 从 2008 年起, 国家留学基金委将原有的 60 余个专项研究生奖学金项目与 “国 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整合为“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 ,从而每年 共选派 6000 人。我校学生可按照高水平研究生项目的要求联系国外一流高校或 研究机构,或选择利用留学基金委现有专项研究生项目,均计入我校当年高水平 研究生项目签约名额。 我校作为该项目首批签约院校每年可选派 300 人赴国外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 学位,其中联合培养博士生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各 150 人。 1、选派原则 以提高博士培养质量为核心,结合学校和学科的发展建设目标,促进我校与 更多国际一流大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开展此项工作。本着“公正、公 平、公开”的原则,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外一流院校,师从一流导师,在一流学科 专业领域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第1页 2、重点选派专业领域 重点选派领域为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信息等关键领域及生命、 空间、海洋、纳米、新材料等战略领域和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详见《国家留学 基金优先资助学科、专业领域》列表。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前 沿技术和基础学科应占总选派规模的 85%, 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应占总选派规模 的 15%。 具体选派学科规划见 《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学科规划 ()。 》 3、留学院校及派出渠道 留学人员应派往教育、 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院校 (世界排名前 200 名) , 或国际知名学术研究机构、实验室或大企业研发中心,国别不限。 学生派出主要依托签约高校创新团队;创新基地和平台;重大科研项目;博 士生导师与国外高水平教育机构的合作;学校现有国际交流和科研合作;教育部 /留学基金委现有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合作项目等渠道派出。 4、奖学金及费用说明 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一次性往返国际旅费和在外期间的生活费,资助标准和 方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拟前往院校或研究机构须免收学费或提供学费;费 用不足部分由申请人自筹。基金委公派研究生专项项目,由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国 外院校或机构签署项目协议,并落实相关经费,录取人员按项目协议执行即可。 5、申请人条件 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无违法违纪记 录,具有学成回国为祖国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②申请人均应来自“985 工程”二期基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 创新团队,或国家重点学科; ③申请时应为就读高校的全日制在读学生(委托培养和定向生除外) ,年龄 不超过 35 岁(1974 年 3 月 20 日以后出生) ; ④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达到校内免 试直升研究生水平;在读硕士生、博士生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外 语水平符合国外院校的语言要求; ⑤身心健康; ⑥对选拔条件有特殊要求的专项研究生项目,按具体项目规定执行。 本项目选派范围暂不包括曾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已获得国家 留学基金资助尚未执行人员、已获外方全额奖学金资助人员以及正在境外学习、第2页 工作的人员。 6、申请类别、留学期限 申请类别、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时应为我校应届本科或硕士毕业生;未与用人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单位签订就业协议, 未推荐校内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派出期限一般为 36-48 个月,具体以留学目的国及院校学制为准。入学时间原则上为申请当年。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申请时应为我校全日制在读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计划与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保证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在校内完成论文及答辩工 作。派出期限一般为 6-12 个月,超出此期限需向研究生院提交申请,最长不超 过 24 个月。入学时间为申请当年。 7、派出及管理 1)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录取人员的管理办法具体按照教育部《国家公派出 国留学研究生管理规定》 (试行)执行。 2)留学人员在派出前,须与留学基金委签订《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并办 理公证、交存保证金和《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 ,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审核后 再予办理签证、预订机票等派出手续。 3)派出后应遵守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的有关规定及《资助出国 留学协议书》的有关约定。留学期间,留学人员应自觉接受驻外使(领)馆教育 处(组)的管理。 4)留学人员经学校推荐、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专家评审、教育部审核录取 后原则上不得再调整留学身份、国别、留学院校、期限。选派工作 工作程序 二、选派工作程序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校内采取学生个人申请、导师(或院系) 推荐、院系排序推荐、学校推荐的方式,报送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基金委组织 专家评审遴选,按择优录取的方式确定拟选派人员名单,经教育部、财政部审核 批准后予以公布。 我校 2009 年国家公派研究生计划名额为 300 人,其中攻读博士学位和联合 培养博士生各 150 人。2009 年增加了预选制度,2008 年 12 月 31 日前学校将按 签约名额 150%向留学基金委推荐预选人 预选人名单,2009 年 3 月 20 日按不超过签约 预选人 名额 120%(各 180 人)向留学基金委推荐候选人 候选人名单,正式推荐人选应从该预 候选人 选人名单中推荐。第3页 另外, 2009 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选派比例必须达到 50%, 各校攻读博士 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生按 1:1 的比例推荐。 时 间 程序和有关要求2008 年 11 月 28 日 发布 2009 年项目选派通知 1) 申请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填写 《清华大学 2009 年公派 出国联合培养博士生申请表》 ; 2)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未参加免试 2008 年 11 月 27 日 推研和工作未签约者) 、应届硕士毕业生填写《清华大 ~12 月 22 日 ; 学 2009 年公派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申请表》 3)院系按项目要求进行预选并填写《清华大学 2009 年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院系排序表》 《清华 及 大学 2009 年国家公派攻读博士学位项目院系排序表》 。 各院系派出工作小组将院系排序表、 学生申请表提交至 2008 年 12 月 22 日 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清华学堂 1107) ,上述材料均需 同时提供电子版及盖章原件 2008 年 12 月 31 日 学校按签约名额 150%向基金委提交预选人名单。 对外 联系 2009 年 3 月前 院系协助预选人联系落实国外接收单位及导师, 并确保 预选人达到国外大学对外语水平的要求。预 选 阶 段2009 年 2 月 20 日 候选人上网填写基金委项目申请表并将正式申请材料 ~3 月 6 日 交至所在院系 院系审核并确定符合推荐条件的候选人名单, 按攻读博正 式 申 报 阶 段2009 年 3 月 6 日士学 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生 1: 的比例推荐至研 1 究生院培养办 请各院系汇总候选人的推荐意见电子版后统一发至国 际处:zengqin@tsinghua.edu.cn2009 年 3 月 12 日 2009 年 3 月 12 日 ~3 月 20 日 2009 年 3 月 20 日推荐人员名单校内公示 学校作为项目受理机构网上审核并上报申请材料 学校按签约名额 120%向国家留学基金委报送候选人 留学基金委组织专家评审后下达录取名单评审 录取2009 年 4 月底第4页 申请材料准备: 三、申请材料准备:联合培养博士生1、申请材料 1)预选阶段 申请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同学请按照各院系的预选时间安排,填写《清华大学 2009 年公派出国联合培养博士生申请表》并提交至所在院系。 各院系于 12 月 22 日前将预选人员名单提交至研究生院审核。 学校于 12 月 31 日前将预选名单提交至留学基金委。 2)对外联系 进入学校预选名单内的申请人请于 2009 年 3 月前与国外大学或研究机构联 系,获得正式邀请信并确认免学费。 3)正式申报阶段 联系好国外大学正式邀请的预选人如获得院系推荐为项目候选人, 请于 2009 年 2 月 20 日起上基金委的报名网站(http://apply.csc.edu.cn/)填写网上申请表并 准备符合要求的全套申请材料,并于 3 月 6 日前提交至所在院系。 各院系于 2009 年 3 月 6 日前确定正式推荐候选人名单并收齐申请材料,统 一交至研究生院审核。 申请材料: 申请材料: 1)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申请材料清单(1 份)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课程学习、各培养环节的时间安排》 以下提交基金委的申请材料一式三份, 以下提交基金委的申请材料一式三份,按顺序整理成三套 提交基金委的申请材料一式三份 3) 《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留学申请表》 4) 《单位推荐意见表》 (仅在一份原件上签字盖章,单位推荐意见内容电子 版按院系汇总后统一发至国际处:zengqin@tsinghua.edu.cn) 5)身份证复印件 6) 学籍证明 7)推迟答辩、毕业证明(如不需要可不附) 8)国外导师正式邀请信复印件 9)有关学习费用证明复印件 10)国内外导师共同制定的研修计划(中英文) 11)大学在读期间中文成绩单复印件 12)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13)获奖证书复印件(如有可提供,不超过 3 项) 14)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第5页 材料整理要求: 材料整理要求:申请材料具体要求请参见材料清单。提交基金委的材料请按 顺序整理成 3 套。所有申请材料均应为 A4 纸规格或用 A4 纸复印,不接受其他 规格的纸张,每份材料用曲别针别好,不要装订,不要用订书钉,不要用文件夹 或档案袋,不要提供额外的证明材料或论文集作品集等。 2、邀请信的格式及内容要求 邀请信的格式及内容要求 1)邀请信应打印在国外导师所在学校或研究机构的专用信纸上,邀请信中需 包含导师及申请人双方的个人基本信息及联系方式。 2)国外导师应说明申请人的留学身份,拟从事的研究工作内容、研究方向或 课题名称,并表示愿意为申请人提供学术指导。 3)说明在国外停留的具体期限及启程日期。 4)明确相关费用支付办法,如是否免学费,或提供学费资助。如外方大学要 求交纳其他入学费用如管理费等也需要在邀请信中说明。 5)国外导师需在邀请信中说明申请人的外语水平符合工作交流要求。 6)申请赴英国联合培养的同学如国外大学要求支付板凳费 (bench fee),需请 国外导师在邀请信中明确说明具体数额, 基金委可支付 1000 英镑以内的板凳费。 同时该费用亦应在基金委网上申请表内说明。 7)国外导师需在邀请信上手写签名,不接受电子签名。 8)提交的邀请信可以是传真件或扫描件,邀请信原件请自己保留。 3、联合培养博士生研修计划(中英文对照) 联合培养博士生研修计划(中英文对照) 博士生研修计划 1)研究课题名称 2)拟出国起止时间 3)研究课题背景介绍及国内准备工作概述 4)在国外期间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具体安排及预期成果、收获 5)出国学习和研究工作内容与个人博士培养计划的关系 6) 回国后的工作安排及计划 7) 中文研修计划国内导师签字原件;英文计划双方导师签字复印件即可 8) 字数不少于 1000 字 9)提交的中文研修计划内容应与网上提交的申请表内容一致 4、其他事项 1)申请前往美国进行联合培养的同学请注意 请确认申请美国大学的校名全称 (特别注意区别美国大学的各个分校 以及州立和非州立大学,以英文全称为准) ,确认申请国外实验室或 研究所是否独立机构或大学下属 (前者在申请留学单位时填研究机构第6页 全称,后者填写该机构所在大学) 请提前确认国外大学是否要求交学费、管理费、注册费等费用,是否 要求办理正式入学手续以及相关要求 (录取后需自行联系办理入学相 关手续) 请提前告知国外导师本项目录取人员须持 J-1 交流访问学者签证赴 美,项目录取后需由国外导师协助联系国外大学签发 DS2019 表 留学基金委对公派留学生现行奖学金资助标准为
美元/月, 如果不能满足国外大学对 J-1 签证申请人的生活费标准要求部分(各 个大学要求均不一样,请自行确认) ,需要申请人自行补足 留学基金委现行奖学金标准与美国部分城市生活水平之间有较大差 距,申请人派出后有可能需要自己提供部分生活费,请提前落实差额 部分费用来源。 建议申请人可与国外大学联系申请助教或助研等职位 以补足部分生活费。 2)申请前往日本进行联合培养的同学请注意 日本大学一般要求联合培养博士生办理正式注册手续,部分大学对高水 平研究生项目候选人有单独的录取程序,如东京大学工学院每年年底开始次 年的高水平研究生项目申请人的入学录取程序,早稻田大学、九州大学、北 海道大学、名古屋大学均针对本项目制定专门的接收方案,请同学们查询日 方大学网站或本手册附件了解具体要求, 并自行联系办理外方大学入学手续。 3)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要求我校于 2008 年 12 月 19 日前统一向其推荐通过高 水平项目前往该校联合培养的候选人名单,具体事宜请联系国际处。 还可以申请前往世界一流学术研究机构、 实验室、 4)除了前往世界一流大学, 或大企业研发中心进行联合培养。 5)此前已经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尚未执行人员不得再次申请。 6)如出国联合培养计划影响正常毕业的, 请提前向院系及研究生院申请延期 毕业。 7)我校与美国圣迭哥加州大学(UCSD)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签订了接收高 水平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协议。申请材料准备: 四、申请材料准备: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申请材料 1)预选阶段 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同学请按照各院系的预选时间安排,填写《清华 大学 2009 年公派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申请表》并提交至所在院系。第7页 各院系于 12 月 22 日前将预选人员名单提交至研究生院审核。 学校于 12 月 31 日前将预选名单提交至留学基金委。 2)对外联系 进入学校预选名单内的申请人请于 2009 年 3 月前与国外大学或研究机构联 系,获得正式录取通知书并确认免学费。 3)正式申报阶段 获得国外大学录取的预选人如获得院系推荐为项目候选人,请于 2009 年 2 月 20 日起上基金委的报名网站(http://apply.csc.edu.cn/)填写网上申请表并准备 符合要求的全套申请材料,并于 3 月 6 日前提交至所在院系。 各院系于 2009 年 3 月 6 日前确定正式推荐候选人名单并收齐申请材料,统 一交至研究生院审核。 申请材料: 申请材料: 1)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项目申请材料清单(1 份) 以下提交基金委的申请材料一式三份, 以下提交基金委的申请材料一式三份,按顺序整理成三套 提交基金委的申请材料一式三份 2) 《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留学申请表》 3) 《单位推荐意见表》 (仅在一份原件上签字盖章,单位推荐意见内容电子版 按院系汇总后发至国际处:zengqin@tsinghua.edu.cn) 4)身份证复印件 5)学籍证明 6)国外大学正式录取通知书复印件 7)收取学费明细表、免学费或获得学费资助证明复印件 8)攻读博士期间英文研修计划(英文,国外导师签字) 9)大学在读期间中文成绩单复印件 10)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11)获奖证书复印件(如有可提供,不超过 3 项) 12)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 13)相关专项研究生奖学金项目要求提供的其他申请材料(如有,请按具体 专项要求提供) 材料整理要求:申请材料要求请参见材料清单。提交给基金委的材料请按顺 材料整理要求 序整理成 3 套,如项目有要求,提供第 13 项材料。所有申请材料均应为 A4 纸 规格或用 A4 纸复印,不接受其他规格的纸张,每份材料用曲别针别好,不要装 订,不要用订书钉,不要用文件夹或档案袋,不要提供额外的证明材料或论文集 作品集等。第8页 2、 录取通知书 1)一般要求提供外方大学出具的正式无条件录取通知书,要求说明被录取 人的博士专业、学制,以及免除学费或提供学费的情况。 2)如国外大学认可教授对博士生的录取的,请外方导师在邀请信中明确说 明,否则还是要求提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3)尽量避免有条件邀请或有条件录取。以往曾出现过导师同意邀请但是学 校没有最后录取的情况,因此最好提供国外大学的无条件录取通知书。 3、英文研究计划 请提供出国攻读博士的英文研究计划,请外方导师在研究计划上签字(可以 为传真或扫描件) ,字数不少于 1000 字。 4、其他事项 本科毕业生申请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同学请务必与国外大学确认是否可 以接受本科生直接攻博,特别是前往日本大学攻博的同学,除非日方明 确说明可以硕博连读,很多日本大学都不接受本科生直接读博士。 部分日本大学对高水平研究生项目申请人有专门的申请程序要求,请查 阅日方大学网站或本手册附件。 在获得国外大学导师接收后,请申请人务必自行按照国外大学正式入学 程序向学校提出申请并获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以及免学费证明。 我校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签订了接收高水 平项目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协议。项目联系人 五、项目联系人有关校内预选、确定推荐名单、研究生培养计划安排等相关问题请咨询研究 生院,联系人:杨静,电话:,电子邮件:yjsypyc@tsinghua.edu.cn 有关基金委项目选派要求、专项研究生项目申请办法、准备项目申请材料及 填写基金委网上申请表等问题请咨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联系人:曾勤,电话: ,电子邮件:zengqin@tsinghua.edu.cn研究生院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2008 年 11 月 28 日第9页 二、可供利用派出渠道1、留学基金委专项研究生奖学金项目 、项目名称 美国哈佛大学博 士生项目 留学基金委―耶 鲁大学生物医学 世界学者项目 美国加州大学联 合培养博士生项 目 美国路易斯维尔 大学博士生项目 中加诺尔曼白 求恩卫生研究奖 学金项目 中国教育部―加 拿大国家研究理 事会联合培养博 士生奖学金项目 中国教育部―加 拿大农业部联合 培养博士生项目 留学基金委―维 多利亚大学研究 生奖学金项目 加拿大阿尔伯塔 大学博士生项目 英国牛津大学研 究生项目 英国剑桥大学博 士生项目 中英优秀青年学 者奖学金项目 留学身份 攻读博士学位 攻读博士学位 (硕博连读) 留学期限 60 个月 名额 10 人 旅费 生活费 学费CSC 和哈佛分担 CSC 资助前 2 年(2000 美元 /人/月) ;其余 由外方提供 CSC CSC(含健康 保险,不超过 60 个月) CSC STIHR 计划 研究经费 CSC 资助前 2 年大部分; 其余由外方 提供72 个月8人CSC联合培养博士6-24 个月不限CSC攻读博士学位60 个月不限CSC攻读博士学位48-60 个月30 人CSC联合培养博士6-24 个月20 人CSC外方提供加 CSC (含保险) 方导师相关 费用 外方提供科 研费、参加 学术会及发 表论文费用 外方 外方和 CSC 各一半 牛 津 大 学 (学费和学 院费)联合培养博士12 个月20 人CSCCSC攻读博士学位36-48 个月20 人CSCCSC CSC(含健康 保险,至多 48 个月) CSC(含医疗 保险)攻读博士学位48 个月 硕士至多 24 个月, 博士至多 48 个月 36 个月10 人CSC攻读硕士或博 士学位硕博各 5人CSC攻读博士学位15 人CSC 和外方分担 外方(包括 科研费用)攻读博士学位36-48 个月50 人CSCCSC第 10 页 项目名称 英国爱丁堡大学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 学院王宽诚奖学金 博士生项目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研究生项目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博士生项目 中国教育部―澳大 利亚联邦科工组织 联合培养博士生项 目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博士生项目 澳大利亚詹姆斯库 克大学博士生项目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 技大学研究生项目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经济与商业学院博 士生项目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博士生项目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 学研究生项目 澳大利亚西澳大利 亚大学博士生项目 中德 DAAD 博士 生项目留学身份 攻读博士学位留学期限 36 个月名额 20 人旅费 CSC生活费 CSC(含医疗 保险) CSC (前 36 个 月) CSC(含健康 保险) CSC(含健康 保险) CSC CSC(含健康 保险) CSC(含健康 保险) CSC(含医疗 保险) CSC(含医疗 保险) CSC(含医疗 保险) CSC(含医疗 保 险 , 前 36 个月) CSC(含医疗 保险) 外方 DAAD 提供德 语培训期间生 活费;培训结 束 后 由 CSC 资助(含健康 保 险 , 12 个 月) 外方 外方学费 免 前 36 个月 由王宽诚 教育基金 会提供 外方 免(含板凳 费) 外方提供 科研费用 和有关培 训费用; 外方(含学 生活动费) 免,外方提 供学生活 动费 外方 外方(含学 生活动费) 外方(学生 活动费) 免 外方(含学 生活动费) 外方攻读博士学位48 个月5人CSC攻读博士学位 攻读博士学位36 个月 36 个月20 人 10 人CSC CSC联合培养博士12 个月30 人CSC攻读博士学位 攻读博士学位 攻读博士学位 攻读博士学位 攻读博士学位 攻读博士学位 攻读博士学位 攻读博士学位/ 联合培养博士48 个月 36 个月 36 个月 36 个月 36 个月 48 个月 36 个月6-12 人 5人 (每专 业最多 1 人) 不限 5人 6人 10 人 不限CSC CSC CSC CSC CSC CSC CSC博士学位 24-48 个月; 40 人 联合培养 7-24 个月CSC中德 DAAD 精英 奖学金项目攻读博士学位12-48 个月15 人CSCDAAD 提 供注册费 及其他费 用(如德方 院校要求) 外方 外方德国阿登纳基金会 奖学金项目 德国赛德尔基金会 奖学金项目攻读博士学位 联合培养博士24-48 个月 24 个月6-8 人 4人CSC CSC第 11 页 项目名称 德国亥姆霍兹联 合会青年学者交 流项目留学身份留学期限 博士学位至 多 36 个月, 联 合 培 养 6-24 个月 博士学位至 多 48 个月, 联合培养至 多 24 个月 12 个月名额旅费生活费学费攻读博士学位/ 联合培养博士50 人CSC CSC(含健康 保险;博士生 至多 36 个月, 免 联合培养至多 24 个月) CSC 外方(约 17.2 万日元/月) CSC(含健康 保险; 至多 36 个月) CSC(含健康 保险, 至多 48 个月,含一年 待转期) CSC CSC(含健康 保险, 至多 36 个月) CSC(含健康 保险, 至多 48 个月) CSC(含健康 保险,博士生 至多 36 个月, 联合培养至多 24 个月) CSC (前 36 个 月)通过校方 ; 的学习进展评 估后,外方资 助第四年 CSC(含医疗 保 险 ; 前 36 个月)通过校 ; 方评估后,外 发资助第四年 免德国慕尼黑大学 博士生项目攻读博士学位/ 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学 位 8 人, CSC 联合培 养 20 人 200 人 CSC中法博士生学院 项目 日本政府(文部 科学省) 荷兰代尔夫特理 工大学博士生项 目 荷兰莱顿大学研 究生项目联合培养博士攻读博士学位48 或 54 个月110 人外方外方攻读博士学位至多 48 个月不限CSC免 博士待转 期一年,一 年后获读 博许可者 免学费 免攻读博士学位至多 48 个月20 人荷兰乌特列支大 学博士生项目 瑞典乌普萨拉大 学研究生项目攻读博士学位至多 48 个月不限攻读博士学位至多 48 个月 博士学位至 多 48 个月, 联合培养至 多 24 个月不限CSC免瑞典皇家工学院 研究生项目攻读博士学位/ 联合培养博士共 30 人CSC免(含研究 费)比利时布鲁塞尔 自由大学博士生 项目攻读博士学位48 个月10 人CSC免比利时鲁汶大学 博士生项目攻读博士学位48 个月20 人CSC免(含注册 费、论文答 辩费、课程 费、学生活 动费)第 12 页 项目名称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 博士生项目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 博士生项目 国际水稻研究所联 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留学身份 攻读博士学位 攻读博士学位 联合培养博士留学期限 48 个月 48 个月 6-24 个月名额 不限 20 人 10 人旅费 CSC CSC CSC生活费 CSC(含康健 保险) CSC(含医疗 保险) CSC(含健康 保险)学费 外方(含研 究费用) 免 免;外方提 供研究费 用注: 1、CSC 指国际留学基金委,外方指项目对应的国外大学,旅费均指一次性往返 国际旅费。 除非项目特别说明, CSC 资助的生活费, 由 均按照中国政府奖学金标准支付。 2、 3、此列表仅供参考,具体项目信息请查阅当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研究生项 目指南》 (www.csc.edu.cn) 4、此列表为留学基金委专项研究生项目,我校申请高水平研究生项目的同学可 以选择利用上述专项研究生项目(在 CSC 网上申请表内注明) ,也可以自行选择 前往其他国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第 13 页 2、与清华大学签有校际协议的国外学校名录 、注:截至 2008 年 11 月,我校共与 36 个国家的 194 所学校或大学合作组织签订 了校际交流协议。 国家数 欧 洲 美 洲 澳 洲 亚 洲 国际组织 总 计 36 (一) 欧 洲 地 区 一18 国,71 所大学大学数 71 52 14 59 1 19418 4 2 12奥地利( 奥地利(1 所)院 校 名 称 Salzburg Seminar 萨尔茨堡论坛 签署日期
续签日期 到期日比利时( 比利时(2 所)院 校 名 称 Universite libre de Bruxellex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2) (过期)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鲁汶大学 签署日期 5.5.14 续签日期
到期日 2.11.21波兰( 波兰(1 所)院 校 名 称 华沙工业大学 签署日期
续签日期 1988.11 到期日 无丹麦( 丹麦(2 所)院 校 名 称 丹麦技术大学 Copenhagen University 哥本哈根大学 签署日期
2008.12 续签日期 到期日 3.12第 14 页 德国( 德国(9 所)院 校 名 称 R.-W. Technischen Hochschule Aachen 亚琛高等工 业学校(3)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斯图加特大学(3) Ruhr-Universitt 波鸿大学 Technische Universitt Berlin 柏林工业大学 (3) Technischen Universitt Dresden 德累斯顿大学 Technischen Universitt München 慕尼黑工业大学 (2) University of Karlsruhe 卡尔斯鲁厄大学 Ruprecht-Karls-Universitt Heidelberg 海德堡大学 Darmstad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达姆施塔特工 业大学 签署日期 6.5 8.6.21 4.11
4.12.2 续签日期 到期日 无 无 无 无 无 无俄罗斯( 俄罗斯(6 所)院 校 名 称 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 (过期) 彼得堡财经大学 (3) 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 彼得堡国立大学 莫斯科动力学院 莫斯科航空航天学院 签署日期
到期日 7.5 7.5 法国(13) 法国(13)院 校 名 称 巴黎高科 (11 所大学) 国立桥梁和道路学院 (ENPC) (单独签过) 巴黎国立高等矿业学院 (ENSMP) (单独签过) 国立林业、水和环境学校 (ENGREF) 国立高等工程技术学校 (ENSAM) 国立高等化学学校 (ENSCP) 国立高等电信学校 (ENST) 国立高等先进技术学校 (ENSTA) 巴黎高等理工化工学校 (ESPCI) 综合理工学校 (EP) 国立农艺学校 (INA-PG) 国立行政管理和统计学校 (ENSAE) 里昂国立应用科学学院 法国格雷诺布尔工学院 里昂中央理工大学(2) 巴黎中央理工大学(2) 南特中央理工大学(2) 里尔中央理工大学(2) Blaise Pascal University 埃克斯-马赛法律、经济与科技大学 巴黎高等师范大学 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Paris第 15 页签署日期
1.1续签日期到期日 无 无
自动延长 始终有效 2005.9 无 7.11 巴黎第 11 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 cole Supérieure D’lectricité 巴黎综合理工大学4.6.22 2005.129.6芬兰( 芬兰(1 所)院 校 名 称 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赫尔辛基工业大学 签署日期
续签日 期 到期日 无荷兰( 荷兰(2 所)院 校 名 称 Technische Universitt Delft 代尔夫特工业大学 (6) State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签署日期 0.4.21 续签日期
无捷 克( 1 所)院 校 名 称 Czech Technical University 签署日期 1988.12 续签日 期 到期日 无挪威( 挪威(1 所)院 校 名 称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挪威科技大学 签署日期
续签日期 到期日 葡萄牙( 葡萄牙(7 所)院 校 名 称 Instituto Superior Tecnico 阿威罗大学 科英布拉大学 里斯本大学 波尔图大学 里斯本技术大学 里斯本新大学 签署日期
续签日 期 到期日 2003.11991.3无瑞典( 瑞典(3 所)院 校 名 称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瑞典皇家工学院 (3) Lund University 隆德学院(2) Uppsala University 乌普萨拉大学 签署日期 5.4.26
续签日期 2008.12 到期日
2008.10瑞 士( 2 所)院 校 名 称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苏黎世 高等工业学院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usanne 洛桑 联邦高等工业学院 签署日期
续签日 期 到期日
第 16 页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1 所)院 校 名 称 Slovak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Bratislava 斯洛伐 克技术大学 签署日期 1988.12 续签日期
到期日 2008.4西班牙( 西班牙(2 所)院 校 名 称 Th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Valencia 瓦伦西亚理 工大学(学生交换项目)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adrid 马德里理工大 学 签署日期
续签日期 到期日
意大利( 意大利(3 所)院 校 名 称 罗马大学 (2) (过期) Politecnico Di Torino 都灵理工大学 Scuola Superiore Sant’Anna 意大利比萨圣安娜大 学 签署日期
续签日期 1994.5 到期日 9.11.20 英国( 英国(14 所)院 校 名 称 利物浦大学 (过期) Queen Mary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 伦敦大 学玛丽皇后学院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 (过期)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曼彻斯特大学(2)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剑桥大学 (3) Cranfield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南安普敦大学 University of Northumbia at Newcastle 诺森比亚 大学 Cardiff University 卡迪夫大学 UMIST-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4.10.1 与 Uof M 合并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诺丁汉大学 Brunel University The University of Hull 赫尔大学 Imperial College 帝国理工大学 签署日期
续签日期 到期日 1989.5 无 4.10 无 3.4 无 2005.67.10 第 17 页 美洲地区 (二) 美洲地区4 国,52 所大学美国( 美国(42 所)院 校 名 称 UC Berkele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4)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in Boston 东北大学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明尼苏达大学(过期) Columbia University 哥伦比亚大学 Texas Tech University 得克萨斯工业大学 University of Iowa 依阿华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康奈尔大学 (3)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威斯康星(麦迪 逊)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University of Hawaii 夏威夷大学(2)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依利诺大学芝加 哥分校 University of Wyoming 怀俄明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新墨西哥大学 Midwest Universities Consortium for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MUCIA) 美国中西部大学合作组织 (2)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匹兹堡大学 (过期) Central Michigan University Ohio University 俄亥俄大学 (过期) Baylor University 贝勒大学 (2) Trinity College, Hartford, Connecticut 康州哈特 佛得三一学院 University of Florida 佛罗里达大学 University of Missouri-Rolla, Rolla 密苏里-罗拉 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马里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田纳西大 学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密西根大 学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伊利诺 伊大学香槟分校(2) University of Vermont 佛蒙特大学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马萨诸塞州立大学 Indiana University 印第安纳大学 State University of Oregon 俄勒冈州立大学第 18 页签署日期
续签日期 到期日
无 1983 无 无4.11.8
无 2008.2 无 无 无
1998.7无 2001.9 无 2001.113.12 2005.8 无 0.4.11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 纽约 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北卡罗来那州立 大学(2) Purdue University 普度大学 University of Utah 犹他大学(学生交换项目) Duke University 杜克大学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加州大学圣地 亚哥分校(CSC 项目) The Washington Center 华盛顿中心(实习协议)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学 University of Georgia 佐治亚大学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Princeton 普林斯顿 高等研究院 University of Virginia 弗吉尼亚大学 (学生交换项 目)
.3 无 University of Oregon 俄勒冈大学 (学生交换项目)
加拿大(8 所) 加拿大(院 校 名 称 McGill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Toronto 多伦多大学(2)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皇家哥伦比亚大 学 University of Alberta 阿尔伯塔大学 (3) The University of Calgary 卡加利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Waterloo 滑铁卢大学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西蒙弗雷泽大学 University of Victoria 维多利亚大学 签署日期
续签日期 到期日 无
墨西哥( 墨西哥(1 所)院 校 名 称 Instituto Tecnológico y de Estudios Superiores de Monterrey 蒙特雷科技大学 签署日期
续签日 期 到期日 巴西( 巴西(1 所)院 校 名 称 Alberto Luiz Coimbra Institute Graduate School and Research in Engineering, FURJ 巴西里约热内卢联 邦大学工程研究生院 签署日期 续签日 期 到期日第 19 页 (三) 澳洲2 国,14 所大学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13 所)院 校 名 称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昆士兰大学 Macquarie University 麦奎里大学 (2,过期) Deakin University La Trobe University 拉筹伯大学 Macquarie University (重复) Monash University (重复) University of Tasmania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重复) Victor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新南威尔士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墨尔本大学 (3)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悉尼大学 (3) Monash University 蒙纳什大学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阿德雷德大学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昆士兰科技大 学(CSC 项目) 签署日期
续签日期 到期日 无 2003.57 所合签 无5.9.20
新西兰( 新西兰(1 所)院 校 名 称 The University of Auchland 奥克兰大学 签署日期
到期日 ( 四) 亚 洲 地 区12 国,59 所大学朝鲜( 朝鲜(1 所)院 校 名 称 金策工业大学 签署日期
续签日期 到期日 自动延长菲律宾(2 所) 菲律宾(院 校 名 称 菲律宾高校中国研究会 (雅典耀大学/亚洲太平亚 大学/中央大学/东方大学/拉萨大学/菲律宾国立大 学/菲律宾师范大学/圣都多嘛斯大学) 菲律宾大学 University of Philippines, Quezon City 签署日期 2003.2 续签日期 到期日 2008.2第 20 页 韩国( 韩国(15 所)院 校 名 称 釜山大学 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 东国大学 Dong-Guk (2) 高丽大学 Korea University (2) 汉城国立大学工学院 (过期) 京畿大学 (过期) 汉阳大学 Han Yang University 仁荷大学 Inha University 梨花女子大学 Ewha Womans University(2) 韩国中央大学 Chung-Ang University(过期) 汉城女子大学 Seoul Women’s University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 浦项工业大学 The 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 庆熙大学 建国大学 Konkuk University 首尔国立大学 The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3) 签署日期
4.6 7.1 7.11
到期日 始终有效 9.6 9.6 始终有效 3.8.6 5.2
9.5. 柬埔寨( 柬埔寨(1 所)院 校 名 称 金边王家大学 The Royal University of Phnom Penh in Cambodia 签署日期
续签日期 到期日 日本( 日本(23 所)院 校 名 称 上智大学 Sophia University 东京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3) 名古屋大学 Nagoya University(2) 名古屋工业大学 Nagoy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日本九州大学 Kyushu University 日 本 国 共 立 女 子 学 院 Kyoritsu Women’s University 早稻田大学 Waseda University (2) 东京工业大学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4) 立命馆大学 Ritsumeikan University 丰 桥 科 技 大 学 Toyohash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 京都大学 Kyoto University 东北大学 Tohoku University (3) 大阪工大摄南大学 Osak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etsunan Univ. 明治大学 Meiji University 庆应大学 Keio University (2) 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 Japan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新大学 Niigata University 中央大学 Chuo University第 21 页签署日期
9.3 4.10 6.10 6.12 8.5 9.1 9.9.1
续签日期 8.3.28 到期日 无 3.3.28
自动延长 无
8.3.8 6.12 无 3.12
2009.2 无 无 无 大阪大学 Osaka University 千叶大学 Chiba University 横滨国立大学 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 日本北海道大学 Hokkaido University 日 本 东 京 农 工 大 学 Tokyo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泰国( 泰国(2 所)院 校 名 称 Thammasat University 法政大学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朱拉隆功大学 签署日期
续签日期 到期日
马来西亚(4 所,3 所过期) 马来西亚( 所过期)院 校 名 称 马来西亚英迪学院 Intec College (过期) 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 New Era College Malaysia 马来西亚理工大学 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alaya in Malaysia 签署日期 8.11 6.10.20 续签日期 1997.6 到期日 3.11 1.10.20新加坡( 所过期) 新加坡(2 所, 2 所过期)院 校 名 称 南 洋理工大 学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过期)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3) 签署日期 1 续签日期 到期日 4.71999.7以色列( 以色列(2 所)院 校 名 称 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 伯来大学 签署日期
续签日期 到期日 每 3 年延 越南( 越南(4 所)院 校 名 称 越 南 河 内 百 科 大 学 Hano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越 南 胡 志 明 市 国 家 大 学 Vietnam National University (Ho Chi Minh City) 胡志明市科技大学 Ho Chi Minh City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已合并)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 Vietnam National University, Hanoi 越南黎贵敦技术大学 签署日期 3.4.3 6.10.23
2.12 续签日期 到期日 无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1 所)院 校 名 称 Universitas Indonesia 签署日期
续签日期 到期日 第 22 页 印度( 印度(2 所)院 校 名 称 印度德里理工大学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lhi, New Delhi 印 度 理 工 大 学 , 孟 买 The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ombay 签署日期
续签日期 到期日
( 五) 国 际 组 织1 所学校 院 校 名 称 世界银行学院 签署日期
续签日期 到期日 2006.3注:上述国外院校为我校的伙伴院校,中外双方已有一定合作基础,并有良好的 合作关系。上述列表仅供本项目申请人在联系国外大学时参考,不作为国外大学 邀请或录取的依据。另外,未经学校允许,不得将上述信息公开或用作他途。第 23 页 三、申请表格及填表说明 申请表格及填表说明第 24 页 清华大学 2009 年公派出国联合培养博士生申请表院、系 姓 学 名 号 性 别 普博 编号: 出生日期 直博 所在年级 预计博士 毕业时间 yyyy-mm-dd 提前攻博博士生类型 学科专业 申请出国 期间导师姓名 拟前往国家 拟前往国外大 (中文) 学、院系名称 及大学排名 (英文) 国外接收 导师姓名 拟订申请 学习专业外语水平(相关外语考试成绩及考试时间) : 本人承诺上述信息内容真实、准确。 申请人(签名) : 年 月 日导师意见: (申请人业务水平和发展潜力,综合素质与身心健康状况,赴国外培养必要性等)□优先推荐□一般推荐 导师(签名) :□暂不推荐 年 月 日院系推荐意见: 是否同意推荐、在院系排序) ( □同意推荐,排名 □暂不推荐 教学主管主任(签名) : 年 月 日第 25 页派出工作组组长(签名) : 年 月 日注:待正式成为推荐人时,另附页提交出国期间学习、研究工作计划 清华大学 2009 年公派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申请表院、系 姓 学 名 号 性 别 编号: 出生日期 本科 yyyy-mm-dd 硕士学生类型 学科专业 申请留学 专业(中、英文对照)导师姓名 申请留学 国家所在年级预计在清华 毕业时间拟留学国外 大学、院系名 称及大学排 名(最多可填 3 所)外语水平(相关外语考试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人承诺上述信息内容真实、准确。 申请人(签名) : 院系推荐意见: 是否同意推荐、在院系排序) ( □同意推荐,排名 □暂不推荐 年 月 日派出工作组组长(签名) : 年第 26 页月日 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申请材料清单 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申请材料清单院系: 院系:申请材料申请人姓名: 申请人姓名:原件 份数 复印件 份数 1 确认 材料要求 ( )年 月 日《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课程学习、 1 各培养环节的时间安排》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 国留学申请表》 12《单位推荐意见表》3请确认和网上提交的申请表 校验码一致,每份表上贴照 片,本人签字 仅在 1 份原件上盖章签字, 推荐意见电子版按院系统一 发至国际处 zengqin@tsinghua.edu.cn 正反面复印在同一页上 研究生院出具 院系审核,研究生院出具 外方导师须认可申请人外语 水平,并确认免学费或可提 供学费,原件请自己留存 原件请自己留存 如国外大学要求收取相关费 用请提供证明 中文计划上中方导师须亲笔 签名,外方导师签名可为传 真件或扫描件 本科及研究生期间所学课程 成绩,提供至最近结束一个 学期的成绩,学校教务部门 出具正式成绩单,加盖公章 本科或硕士毕业证、学位证 若有,最多提供 3 项身份证复印件 学籍证明 推迟答辩、毕业证明 国外导师邀请信复印件 1 13 2 2 3有关学习费用证明复印件 国内外导师共同制定的研修计 划(中英文对照)312大学在读期间成绩单(中文)12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获奖证书复印件 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3 3 3注:请按本清单的顺序将提交给基金委的申请材料整理为 3 套,未按顺序整理的 材料将不被接收。清单放在本人材料的首页。所有材料须是 A4 纸规格,请注意 原件及复印件的要求。留学基金委《单位推荐意见表》中的单位推荐意见内容电 子版按院系汇总后发至国际处:zengqin@tsinghua.edu.cn第 27 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课程学习、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课程学习、各培养环节的时间安排姓 名 入学时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学 年 号 月 博士生类型 普博 直博 提前攻博(提前攻博生请注明硕士入学时间和转博时间) 预计完成时间 年 月 备注(是否已完成)培养要求、环节名称 课程学习 资格考试 选题报告 社会实践 中期考核 最终学术报告 提交学位论文送审 申请答辩 预计毕业导师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教学办公室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教学主管院长(主任)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第 28 页 攻读博士学位项目申请材料清单 攻读博士学位项目申请材料清单院系: 院系:申请材料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 国留学申请表》申请人姓名: 申请人姓名:原件 份数 1 复印件 份数 2年 月 日确认 材料要求 ( ) 请确认和网上提交的申请表 校验码一致,每份表上贴照 片,本人签字 仅在 1 份原件上盖章签字, 推荐意见电子版按院系统一 发至国际处 zengqin@tsinghua.edu.cn 正反面复印在同一页上 教务处或研究生院出具 国外大学无条件正式录取通 知书复印件,说明学制及学 费等情况,原件请自己留存 原件请自己留存《单位推荐意见表》3身份证复印件 学籍证明 国外大学正式录取通知书 复印件 收取学费明细表、 免学费或获得 学费资助证明复印件 英文研修计划 1 13 233 攻读博士期间研修计划,外 方导师签名可为传真件或扫 描件 本科及研究生期间所学课程 成绩,提供至最近结束一个 学期的成绩,学校教务部门 出具正式成绩单,加盖公章 本科或硕士毕业证、学位证 若有,最多提供 3 项2大学在读期间成绩单(中文)12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获奖证书复印件 外语水平证明材料 专项研究生项目要求提交的其 他材料3 3 3份数及材料要求按照相关专 项研究生项目的说明提供注:请按本清单的顺序将提交给基金委的申请材料整理为 3 套,未按顺序整理的 材料将不被接收。清单放在本人材料的首页。所有材料须是 A4 纸规格,请注意 原件及复印件的要求。留学基金委《单位推荐意见表》中的单位推荐意见内容电 子版按院系汇总后发至国际处:zengqin@tsinghua.edu.cn第 29 页 CSC《出国留学申请表》及《单位推荐意见表》填表说明 《出国留学申请表》 单位推荐意见表 留学申请表 意见留学基金委《出国留学申请表》 一、 留学基金委《出国留学申请表》 1、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申请人员请登陆留学基金委网上报 名网址(http://apply.csc.edu.cn/) 注册 ,注册 注册为用户。 2、填表规范 申请留学身份及相关信息 申请留学身份 申报国别/地区 申报项目名称 可利用合作项目 受理机构名称 A 个人基本信息 最高学历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务 专业技术职务级别 移动电话 电子信箱 B 申请留学情况 留学专业 具体研究方向 重点资助学科专业 计划留学院校 申请留学期限 申请资助期限 计划留学单位是否收取 注册费及其他费用 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重大项目 985 基地平台 创新团队 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工程中心 D 接受高等教育和在国 内进修情况 H 研修计划 申请人保证 博士研究生 / 联合培养博士生 按计划前往国家填写,只能填一个国家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所在单位或个人合作项目(高水平大学研究生) ;或 基金委专项奖学金项目 (如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生项目) 清华大学 按在校的身份填写,如“在校博士生” 在校生可填写“无” 留本人 本人的有效联系方式,不要填亲属电话 本人请从下拉列表中选择,如没有完全符合的请按学科大 类选择最接近的 请从下拉列表中选择,如没有拟申请的学校请及时按 网页要求申请添加到列表中 请按照计划前往院校相关专业的博士培养期限填写 如选择是,请一定说明费用名称及金额,以外币计算 的写清楚数额及币种,例如 100 美元,不能仅写数字 请按所在院系或实验室实际情况填写,相关数据可参 考本选派工作手册的附件。 此项必填,申请人必须符合这五项的至少一项条件方 能申请本项目。 请从本科开始填至现在在清华的学习情况, “时间” 写 预计毕业时间, “所获学位及证书”填“在读博士”等 网上提交的研修计划内容应与导师签字的书面研修计 划一致,重点说明在国外期间的研修课题及内容 申请人必须在打印出的申请表上亲笔签字,未签字的 表格无效第 30 页 3、关于其他各项的填表说明及填写规范请详见网上报名系统的说明。 4、提交的 3 份申请表上均要求贴照片并签字。 5、网上申请表各项内容填写无误以后必须在线提交,提交成功以后方能打 印,该申请表每提交一次在后台重新生成一次表格,请注意核对申请表下 方的数字校验码(如 S-)是否和在网页上看到的校验码一致。 6、打印时需安装 CSC 打印控件,并按要求设置页边距,如有疑问请查阅网 上报名系统帮助说明。 留学基金委《单位推荐意见表》 二、 留学基金委《单位推荐意见表》 1、《出国留学申请表》填写完毕并提交后,打印时会自动生成空白的《单 位推荐意见表》 2、相关内容填写规范 单位名称 清华大学 本单位留学主管部门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联系人 曾勤
传真 zengqin@tsinghua.edu.cn 电子信箱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国际处 100084 邮政编码 被推荐人姓名 申请人本人姓名 已在本单位工作/学习年限 及学习年限 3、申请人将打印出的申请表及其他全套申请材料一起交至所在院系 4、院系外事主管根据申请人相关情况认真填写推荐表第 1 至 2 项,并在单 位负责人处签字盖章 5、请注意,由于单位推荐意见表将作为学校推荐意见的依据,请院系认真 评审,并结合申请人综合表现,及此次出国研修计划填写推荐意见 6、请打印 3 份《单位推荐意见表》 ,其中 1 份由单位外事主管签字,并盖院 系章。另外 2 份意见表上不用盖章签字,但需要包含推荐意见内容。 7、正式申请材料提交至学校的同时请将推荐意见内容的电子版由院系汇总 统一发至:zengqin@tsinghua.edu.cn 三、 如有关于基金委网上报名系统的使用,或关于上述申请表的填写规范的问 题,请联系国际处:曾勤,电话:,邮件:zengqin@tsinghua.edu.cn第 31 页 四、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有关资料第 32 页 1、各院系国家公派研究生工作组组长和工作人员联系方式 、序 代码 院系名称 号 1 2 3 4 5 6 7 8 9 000 003 091 004 005 012 013 014 015 建筑学院 土木系 建管系 水利系 环境系 机械系 精仪系 热能系 汽车系 工业工程系 电机系 电子系 计算机系 自动化系 航院 工 作 组 联系电话 组长 朱文一 辛克贵 同 上 余锡平 刘建国 吴爱萍 王伯雄 蒋东翔 范子杰 赵晓波 于歆杰 黄翊东 冯建华 张长水 符 松
07229 xbzhao@ yuxj@ yidonghuang@ fengjh@ zcs@ fs-dem@ 董嘉佳 李美珍 陶 品 戈红江 田 阳
82514 lxxywb@ dongjiajia@ limz@ taopin@ jgliu@ wuaip@ wangbx@ jiangdx@ 陈淑凤 吴 静 李天剑 陈焕新 占丽萍 王 志
wangzhi@ wu_jing@ jxxyjsk@ Email @tsinghua.edu.cn zhuwenyi@ xkg-dci@ 刘 健 郑思齐
工作人员 联系电话 Email @tsinghua.edu.cn liujian@ zhengsiqi@10 016 11 022 12 023 13 024 14 025 15 031第 33 页 16 032 17 034 18 035 19 042 20 043 21 044 22 045 23 051 24 059 25 061 26 066 27 067 28 080 29 101 30 103 31 400工物系 化工系 材料系 数学系 物理系 化学系 生物系 经管学院 公管学院 人文学院 法学院 新闻学院 美术学院 核研院 微纳电子系 医学院王 侃 余立新 唐子龙 李 津 张留碗 张新荣 陈应华 钱小军 巫永平 张 勇 王振民 史安斌 李当岐 孙玉良 王 燕 赵南明/
/wangkan@ yulixin@ tzl@ jnli@math. lwzhang@ xrzhang@郝 英 王淑敏 张京卉 彭树智 郭顺平 安坤平 王 伟 朱玉杰 沈 勇 高 嵩 张 寒 李晓萍 陈 丹 艾德生 蔡 坚 王广志 李 伟 刘丽英
89972gwjw@ yjsh@chemeng. jhzhang@hxxjwk@ wangwei6@ zhuyj@sem. shenyong@ ywbgao@ lawwb@ comm@ chendan@ ai_desh@ jamescai@ wgz-dea@ li-wei@ yxyyb@qianxj@sem. wuyp@/ zcy435@ 68 73/ 89936 sunyl@ wangy46@ wangzhm@ shianbin@32 410 33软件学院 高研中心张 慧 吴念乐 nwu@第 34 页吴绍莉 姜久红eastu@ 2、清华大学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英文介绍 、Tsinghua University -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Postgraduate Scholarship Program1. Brief IntroductionEstablished in 2007 by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CSC), a non-profit institution entrus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manage the State Scholarship Fund, the Postgraduate Scholarship Program aim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of creative and distinguished postgraduates and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Over five years, CSC will sponsor each year up to six thousand talented Chinese students for overseas study, pursuing doctoral degrees or conducting academic cooperation under joint-training programs at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As one of the most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in China, Tsinghua University plans to send 300 postgraduates each year under this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t is believed that this scholarship program also extends a precious opportunity for our university to expand and enhance academic and research cooperation with top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Scholarship Benefits: A living stipend as prescrib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For example, postgraduates studying in the U.S.A. will receive a stipend of
USD for one month. Health insurance A round-way international airfare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program Scholarship Eligibility: Citize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not be currently studying abroad at the time of application Enrolled as full-time student at Tsinghua University Has obtained formal admission or invitation letter and tuition fee waiver from foreign universities by the time of application Meet English language requirements of foreign universities Willing to observe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1.1 Doctoral Degree ProgramLast year undergraduates and master’s student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who wish to pursue doctoral degrees at overseas universities may apply for 36-48 month scholarships from the CSC. The length of scholarship can also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doctoral studies at foreign universities. Application materials include formal admission to a Ph.D. program at a foreign university, together with a statement of tuition fee waiver or another scholarship granted by the foreign university that covers the tuition fee. Awardees should declare the support of CSC in their dissertations. They are expected to return to China after finishing their doctoral degree programs, with the exception of conducting post-doctoral research for no more than two years.1.2 Joint-Training ProgramPostgraduates currently registered at a doctoral program at Tsinghua University can apply for 6-24 month overseas joint-training programs under CSC scholarship. The joint-training program is organized under the cooperation of doctoral supervisors at home university and the host university abroad. Doctoral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come back to Tsinghua University after this joint training for their dissertation defense and degree awarding. Application materials include a formal invitation letter from the host supervisor, a jointly designed research plan approved by both supervisors, and an introduction of the host supervisor. The invitation letter must be a formal letter printed on university letterhead addressed to the applicant and signed by the host supervisor. The content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the student being invited, period of invitation, major research field and plan,第 35 页 statement of tuition fee waiver, and an evaluation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level of the applicant by the host supervisor. If any tuition fee or registration fee is involved or might occur during the joint training that cannot be waived, a list of these fees attached with the application will be appreciated. Superviso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to work together to design a research plan for the applicants. A Chinese-English research plan with no less than 1000 words on each version and signed by both supervisors is required for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knowledge of supervisors at foreign universities, an introduction of the host supervisor with his/her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during the last five year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applicatio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of publications or achievement related to this joint-training program should be respected following relevant requirements of Graduate School of Tsinghua University.2. Application ProcedureThe scholarship program will be launched in autumn semester each year through university website. Applicants submit to the university by the end of February of the following year through their departments or schools. Tsinghua University will carry out a pre-screening and recommend qualified applicants to CSC by March 20th. CSC will organize a selection committee composed of professors and experts from related fields to evaluate and select proper candidates for the scholarships. It is required that all the application materials should be written in Chinese or English or being translated to either of these two languages. The scholarship selection results will be published by CSC in May. Then the awardees can depart for overseas study. Time schedule: November of the previous year Till end of February of this year March 20th of this year March to May of this year May of this year June of this year till March of next yearLaunch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Apply to department and university Final date for submission of applications to CSC Selection by CSC Announcing the awardees by CSC Depart for overseas study3. Further InformationThe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and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are working together to organize this program. If you need further information of this scholarship program, please contact: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P. R. China Tel: +86-10- Email: zengqin@tsinghua.edu.cn Graduate School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P. R. China Tel: +86-10- Email: yjsypyc@tsinghua.edu.cn Website: http://www.tsinghua.edu.cn, http://www.csc.edu.cn第 36 页 4. Tsinghua UniversityTsinghua University was established in 1911 originally as Tsinghua Xuetang and was renamed Tsinghua School in 1912. The university section was instituted in 1925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ere then enrolled. The name National Tsinghua University was adopted in 1928, and the Research Institute was set up in 1929.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niversity was molded into a polytechnic institution focusing on engineering in the nationwide restructuring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undertaken in 1952. In November 1952, Jiang Nanxiang became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He sought to best way to promot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nd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in redirecting Tsinghua to become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training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with both professional proficiency and personal integrity. Tsinghua has flourished since 1978, with the re-establishment of the departments in science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d the humanities. The Tsinghua graduate school has been recognized nationally, ranking first in the National Evaluation of Graduate Schools. Currently, Tsinghua consists of 55 departments distributed in 13 schools, including the schools of sciences, aerospace, architecture, civil engineeri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law, arts and design,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nd medicine. Tsinghua is developing into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at a breathtaking pace. The university offers 61 bachelor’s degree programs, 198 master’s degree programs, and 181 doctoral degree programs. Presently, Tsinghua has 31,395 students, including 13,900 undergraduates, 12,179 master's degrees candidates and 5,316 doctoral candidates. The university currently has 6,945 faculty and staff, with 1,201 full professors and 1,646 associate professors, including 36 member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32 member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Tsinghua has 149 laboratories, including 1 national, 12 state, 15 Ministry of Education (MOE), and 4 Beijing Key Laboratories, 5 National and 1 MO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s. Over 50 joint research laboratori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with foreign enterprises as partners. With the inspiring mottos of &Self-discipline and Social Commitment,& &Rigor, Diligence, Veracity, and Creativity& and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Tsinghua is dedicated to the well-being of Chinese society and to the world development. Find out more about Tsinghua at www.tsinghua.edu.cn/eng 注:国际处已印制本项目英文介绍彩页,有需要者可免费取阅。第 37 页 3、部分国外高校接收项目候选人的实施办法 、部分国外大学对接收高水平研究生项目候选人制定了相关实施办法。其他国 外高校如对接收本项目申请人入学有特殊规定,请按国外大学的具体要求执行。 申请人在联系国外大学时应自行确认相关入学要求。 (一)与我校有校际协议的学校国外大学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SA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 University of Victoria, B.C., Canada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 University of Alberta, Canada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ustralia 接收类别、 接收类别、人数 联合培养博士生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20 人 可接收联合培养博士生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5 人 可接收联合培养博士生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0 人(二)部分国外大学接收高水平研究生项目候选人的特殊入学要求国外大学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澳大利亚西澳大学 入学要求或联系方式 可接收 11 名中国学生进行联合培养, 要求 2008 年 12 月 19 日前由清华 国际处统一向其推荐 2009 年项目候选人 可接收 50 名中国学生攻读博士学位 http://www.scholarships.uwa.edu.au/home/postgrad/international/china_sch 东大工学院于 2008 年 11 月 20 日-2009 年 1 月 23 日接收高水平研究生 日本东京大学 项目候选人申请材料 http://www.t.u-tokyo.ac.jp/etpage/international_applicants/index.html 东大其他学院的入学要求请自行查询 日本早稻田大学 日本北海道大学 日本九州大学 日本名古屋大学 日本神户大学 2008 年 11 月 14 日之前向早大推荐 2009 年本项目候选人 北海道大学北京办事处,beijing_ http://www.kyushu-ucn.net/XinXi.asp?XinXiId=488 http://www.iech.provost.nagoya-u.ac.jp/cn/whatsnew.html 接受申请时间 2008 年 12 月 1 日-19 日,intl-sushin@office.kobe-u.ac.jp附:留学基金委《日本高校招收国家公派研究生奖学金项目留学人员的通知》http://csc.edu.cn/Chuguo/2c9e6b2da52b4e79af7a2.shtml第 38 页 4、国家留学基金优先资助学科、专业领域 、国家留学基金优先资助学科、一、重点领域 1.能源 2.水和矿产资源 3.环境 4.农业 5.制造业 6.交通运输业 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8.人口与健康 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10.公共安全 11.国防 二、重大专项(共 16 项) 三、前沿技术 1.生物技术 2.信息技术 3.新材料技术 4.先进制造技术 5.先进能源技术 6.海洋技术 7.激光技术 8.空天技术 四、基础研究 1.学科发展 2.科学前沿问题 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五、人文与社会应用科学第 39 页 5、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学科规划() 、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学科规划( )领域名称 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 能源 水和矿产资源 环境 农业 制造业 交通运输业 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人口与健康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公共安全 国防 小计 重大专项( 重大专项(共 16 项) 小计 前沿技术 生物技术 信息技术 新材料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能源技术 海洋技术 激光技术 空天技术 小计 基础研究 学科发展 科学前沿问题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小计 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 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 小计 总计 比例 2% 3% 2% 4% 3% 3% 3% 2% 2% 3% 3% 30% 10% 10% 6% 4% 4% 4% 5% 5% 1% 1% 30% 2% 5% 6% 2% 15% 15% 100%第 40 页 6、国家重大项目及选派学科规划 、国家重大项目及选派学科规划 学科国家留学基金委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 年) 》制定了《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学科规划(),现将国家中长 》 期科技规划中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及其选派规划列表如下。 领域名称 选派比例 相关专业及课题(1)工业节能 (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 (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 (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 (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 (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 (7)综合节水 (8)海水淡化 (9)资源勘探增储 (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12)综合资源区划 (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 (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 (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 (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 (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 (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 (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 (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 (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 (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 (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 (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 (25)现代奶业 (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 (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 (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 (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 (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 (31)基础原材料 (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 (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 (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 (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 (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 (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 (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第 41 页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1.能源2%2.水和矿产资源3%3.环境2%4.农业4%5.制造业3%6.交通运输业3% 7.信息产业及现代 服务业3%8.人口与健康2%9.城镇化与城市发 展2%10.公共安全3%(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 (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 (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 (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 (44)数字媒体内容平台 (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 (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 (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 (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 (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 (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 (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 (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 (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 (56)城市信息平台 (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 (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 (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 (60)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 (61)生物安全保障 (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11.国防 小计3% 30% 核心电子器件、 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 极大规模集 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 信,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 气开发,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水体污 染控制与治理,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重大新药创制,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 大型飞机, 高 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重大专项( 重大专项(16 个)重大专项10%小计10% (1)靶标发现技术 (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 (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 (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 (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 (6)智能感知技术 (7)自组织网络技术 (8)虚拟现实技术 (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 (10)高温超导技术 (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 (12)极端制造技术第 42 页前沿技术1.生物技术6%2.信息技术4%3.新材料技术 4.先进制造技术4% 4% 4. 先进制造技术4%(13)智能服务机器人 (14)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 (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 (16)分布式供能技术5.先进能源技术5%(17)快中子堆技术 (18)磁约束核聚变 (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 (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6.海洋技术5%(2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 (22)深海作业技术7.激光技术 8.空天技术 小计1% 1% 30% (1)基础学科 (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 (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 (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 (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 (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 (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 (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 (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 (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 (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 (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 题 (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 (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 (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 (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 (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 (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 (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 (1)蛋白质研究 (2)量子调控研究 (3)纳米研究 (4)发育与生殖研究基础研究1.学科发展 2%2.科学前沿问题5%3.面向国家重大战 略需求的基础研究6%4.重大科学研究计 划 小计2% 15% 15% 100%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小计 总计第 43 页 7、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2 个) 数学 物理学 生物学 力学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电气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 个) 数量经济学 设计艺术学 专门史 分析化学 精密仪器及机械 环境工程 免疫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内科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肿瘤学 麻醉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建筑学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核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药学第 44 页 8、清华大学教育部创新团队名单() 、清华大学教育部创新团队名单( )带头人 胡跃飞 罗 毅 研究方向 生命科学中的小分子调控 新型集成光子器件及其在智能光网络中的应用 低维铁性陶瓷材料制备及电/磁/光功能 系统研究糖尿病和肥胖病症的分子机理 微纳结构中的界面行为和测控技术 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功能化及其应用 大容量先进输电技术与电网安全 资助期限
年南策文 李 蓬雒建斌 李亚栋 梁曦东 周 坚Langlands 纲领和几何 Langlands 纲领相关的数
年 学问题 土木工程现代结构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年聂建国注:上述内容摘自教育部科技司公布的《教育部创新团队名单()。 》第 45 页 9、清华大学 985 工程二期平台基地单位名单 、985 平台、基地名称 平台、 重大平台 7 个 1 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2 能源实验室 3 材料科技创新平台 4 医学系统生物学 5 公共灾害防治 6 系统技术 7 量子调控和未来信息科学基础 重点平台 7 个 8 先进汽车安全与节能技术 9 水利工程与大型结构 10 特异物质检测 汽车系 土水学院 工物系 计算机系、自动化系、电子系、微所 电机系、热能系、核研院 材料系 医学院 生物系 承担院系工物系(公共安全中心) 航院 物理系、数学系、化学系、生物系、 高研中心11 现代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技术科学 化工系 12 区域与全球环境安全 13 超精密制造与测控技术 14 结构材料绿色成形制造 重大基地 1 个 15 现代管理与技术创新 重点基地 7 个 16 艺术与科学 17 社会发展与法制建设 18 中华文明与文化 19 文化产业 20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21 公共政策与管理 22 认知科学 美术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人文学院 公管学院 人文学院第 46 页环境系、建筑学院 精仪系 机械系经管学院法学院 10、清华大学国家和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研究基地 、清华大学国家和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研究基地 国家和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 国家重点实验室 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光盘系统及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工业锅炉及民用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破坏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原子分子纳米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普适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有机光电子及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 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 信息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第 47 页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辐射技术与辐射成像工程研究中心 建筑节能工程研究中心 科技部重点实验室 新材料模拟设计科技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 清华大学科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6 个 名称略)注:上述内容摘自科研院网站。第 48 页 11、上海交通大学 2008 年世界大学排名(前 200 名) 、 年世界大学排名 排名(世界排名 大学 1 Harvard Univ 2 Stanford Univ 3 Univ California - Berkeley 4 Univ Cambridge 5 Massachusetts Inst Tech (MIT) 6 California Inst Tech 7 Columbia Univ 8 Princeton Univ 9 Univ Chicago 10 Univ Oxfor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4 26 27 28 29 30 31 32 32 34 35 36 37 38 39 40 Yale Univ Cornell Univ Univ California - Los Angeles Univ California - San Diego Univ Pennsylvania Univ Washington - Seattle Univ Wisconsin - Madison Univ California - San Francisco Tokyo Univ Johns Hopkins Univ Univ Michigan - Ann Arbor Univ Coll London Kyoto Univ Swiss Fed Inst Tech - Zurich Univ Toronto Univ Illinois - Urbana Champaign Imperial Coll London Univ Minnesota - Twin Cities Washington Univ - St. Louis Northwestern Univ New York Univ Duke Univ Rockefeller Univ Univ Colorado - Boulder Univ British Columbia Univ California - Santa Barbara Univ Maryland - Coll Park Univ North Carolina - Chapel Hill Univ Texas - Austin Univ Manchester 地区 Americas Americas Americas Europe Americas Americas Americas Americas Americas Europe Americas Americas Americas Americas Americas Americas Americas Americas Asia/Pac Americas Americas Europe Asia/Pac Europe Americas Americas Europe Americas Americas Americas Americas Americas Americas Americas Americas Americas Americas Americas Americas Europe第 49 页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