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投资理财对金融 实体经济济和消费金融都有什么影响

>> 基金重仓 >> 正文
YES金融:P2P对消费金融的影响
中华网投资
我们所指的消费金融,是指面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
消费金融,很早就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传统的信用卡支付到现如今的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白条、花呗,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大多数人都已经在接触或者在使用不同类型的消费金融产品。
而由于最近的市场需求旺盛,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消费金融已成趋势,而大数据互联网投资理财的引入,进一步推动了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更多的互联网企业能够采集到海量的数据,不管是小额投资还是大笔的交易,他们都能够很好的搜集到,这在之前是无法想象的。
基于海量的数据,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分析,不放过小额投资也不放过大的合作,这样的话,能很好的解决过去几百年来的金融风控难题。
所以YES金融认为,P2P投资理财发展的每一小步,都对消费金融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大数据风控的应用,除了给数据公司自身的金融产品提供服务以外,还可以为金融服务公司提供相关的服务。
越来越多新的投资理财P2P平台就在这种时候应运而生,有老平台类似于陆金所,也有后起之秀YES金融这些平台,他们对消费金融都有着不可忽视得影响。
虽然现在很多人对投资理财抱有消极的看法,但YES金融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还是很明朗的。例如一些投资理财的P2P平台,基于小额投资,为实体企业提供帮助,每一步都在渗透进消费金融的大时代中,假以时日一定会对消费金融产生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进入2017年,关于经济频繁出现的几个关键词依然是:实体经济疲软不振、互联网泡沫、资本寒冬。
不管机构投资者还是散户,基本上大家都找不到好的投资渠道。机构在观望,个人也在观望。手里有钱不敢投,真正需要钱的企业又不知道从哪可以拿到钱。这个时候投资理财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毕竟有越来越多的理财平台开始了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例如YES金融,不仅接受个人的消费金融,还接受企业之间的合作,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可以救活一个企业就是有帮助的。
所以不要小看任何一个理财平台,他们都对以后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YES金融表示,P2P投资理财将在以后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不管是实体经济还是消费金融,不管是小额投资还是大的交易项目,P2P理财都将占到重要的地位。
编辑:田晓湘 来源:恒远时代网风控就是所谓的风险控制能力,是网贷平台的核心。目前p2p平台从“互联网+金融”深入到“互联网+金融+产业”的阶段,实体经济产业链上的交易场景或许会成为下一个风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当前p2p平台主要业务的项目审核流程吧。&&&&一、车抵质押贷怎么审核&&&&P2P车贷一般采用线上发标融资和线下借款审核相结合的形式。银子铺将风控的流程分为四个部分:贷前、贷中、贷后以及逾期管理。&&&&第一部分,贷前调查。&&&&包括针对汽车的贷前调查。确保车辆的状况、价值等。同时会针对汽车车主的收入情况、个人征信调查分析,并通过贷款人相关联的家人或朋友全面了解借款人。&&&&第二部分,贷中审查。&&&&对贷款种类进行确认,进一步审查客户提供资料的真实性。一般有专业评估师或者风控人员检查车辆状况,结合市场行情,评估出车辆的市场价格。进行初审、终审等信审环节,决定最终贷款额度。准备借款合同、签订合同、并收取备用钥匙。如果是质押,那么车辆保存在自建车库中,如果是抵押,需在车辆上安装GPS定位跟踪实施管理。确认完之后,就可把车抵质押标放到线上供投资人选择。&&&&第三部分,贷后的管理。&&&&如果用户逾期未归还借款,贷后管理部门将第一时间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提醒用户进行还款。银子铺拥有规范的贷后管理体系,对于借款人出现的一些预警信号比如手机关机、车辆行驶轨迹异常、存在其他负债等情况要及时发现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第四部分,逾期的处置。&&&&如果借款人逾期未能够还本付息,银子铺平台可依法执行质押车辆变现用于还款;同时将借款人列入黑名单,借款人以后将无法再平台借款。&&&&二、房抵贷怎么审核&&&&对于P2P房产抵押业务,主要看的资料有四证,借款人身份证、房产证、户口本、婚姻证明,以及房屋评估报告、他项权证、全权委托买卖公证、房屋所在地照片跟室内照片等。&&&&第一,借款人线上资信调查。&&&&线上审核人员通过对录入的借款申请进行信用调查,包括身份验证、资质验证、银行卡验证、失信信息验证等。借款人是用钱的人,如果借款人背景复杂,居无定所,生意太杂,坚决不能借钱。工作经历则是越稳定越好。此外,借款人的婚史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第二,抵押物核实调查。&&&&借款人线上申请通过后,线下风控团队负责核实借款人信息和房屋产权情况,进行深入的项目信息核验工作。在抵押物综合风险的评估上,公司风控专员上门查看抵押物,面访借款人,实地勘察房屋流动性情况,了解抵押物的使用状况、户籍情况,调查附近的房产中介获得最新交易价格,综合判定抵押物价格、变现能力、房屋属性、房屋位置和区域等内容。&&&&第三,抵押手续完善。&&&&P2P房贷理财平台对抵押物一般强制执行公证,委托买卖公证,委托抵押公证和办理他项权证,遵循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约束。综合实际情况对客户进行还款能力评估,风险系统评估,房屋价值评估,根据公司内部的评分机制最终确定放款方案。&&&&三、信用贷怎么审核&&&&第一,网络核实。&&&&审核借款人提供的资料内容与其申报的信息一致性进行审查,判断借款主体是否符合规定,借款用途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明确的还款来源,是与否能提供合法、有效的担保,。&&&&第二,数据分析。&&&&通过个人征信报告计算出借款人的负债情况,逾期情况、对外担保情况、住址及工作信息变更频率、历史还款记录、征信查询次数。通过对借款申请人的信用情况、生产经营收入、负债、现金流等情况来分析判断其是否有稳定的还款来源和较强的还款能力。&&&&第三,电话核实。&&&&电话审核是信用贷款最重要的环节,主要是通过核实第三方的对借款人进行审查 。通常,P2P公司都要求借款人提供本人手机联系方式、家庭电话、办公电话、18岁以上直系亲属联系方式一个,现单位同事联系方式一个,朋友联系方式一个,通过拨打这些联系人的联系电话来考察借款申请人的贷款用途。&&&&第四,综合评估。&&&&风控人员会根据借款人的个人信息、资产情况、历史信用记录、近半年的收入情况和偿还能力、电审情况、实地尽职调查情况来判断借款人的总体情况,从而做出是否批贷、以及批贷金额多少的建议。&&&&第五,审批。&对于借款人来说,信用记录良好,收入高,资料真实的客户通过的概率会很大。&&&&四、票据类质押怎么审核&&&&这种方式与一般的P2P质押融资没有本质的差别,目前P2P平台中作为资产质押物的票据来源有两种:通过银行直接获取票据,或来自于民间金融机构。不过这类资产模式主要针对的还是银行承兑汇票。&&&&承兑汇票指办理过承兑手续的汇票,即在交易活动中,售货人为了向购货人索取货款而签发汇票,并经付款人在票面上注明承认到期付款的&承兑&字样及签章。付款人承兑以后成为汇票的承兑人。经购货人承兑的称&商业承兑汇票&,经银行承兑的称&银行承兑汇票&。平台对于票据资产风控的把握尤为关键,要求平台从收票、查验、传递、保管、登记等各个环节都制定严谨的操作流程,确保风险的剔除,专业性要求较高。&&&&首先设置严格准入原则,选准企业或项目,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在甄选票据上从收票、验票、托管等有一套流程。专职人员实地考察融资企业、付款方及担保方,审核经营状况,筛选优质项目,然后去银行和开票企业实地验证票据真伪,实地核查保函或担保承诺函。&&&&其次,由银行或者大型企业开具担保承诺函,担保一般是指银行、担保公司、大型企业集团或其他资质优良的担保方为商业承兑汇款的持票人开立一种书面信用担保凭证。&&&&另外,发挥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风险预警能力。&&&&五、股权质押怎么审核&&&&相比于银行股权质押,P2P的审核流程更短。但平台项目的风险性也需要引起重视。主要风险在于融资方的还款能力以及所质押股权的保障能力。P2P平台在开展该项业务时,除了筛选借款企业,还应对所质押股权的质押率有所要求。P2P公司防范类似问题,关键在于前期对借款主体的选择、风控评审以及贷后管理。此外,项目需明确一个靠谱的第三方做担保,严格贷后持续跟踪机制,对借款主体和担保主体进行持续监督,及时准确地了解债权方动向。&&&&六、仓单质押怎么审核&&&&我国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虽少,但拥有大量的库存、在制品、途中产品和原料等,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仓单质押贷款应运而生。仓单质押要有一套严谨、完善的操作程序,需谨慎选择货主企业,严格控制质押品种类,规范仓单并科学管理,商品的监管和处理,加强仓储企业信息化建设,降低风险。在仓单质押贷款中,对于质押商品的选择风险、客户资信风险、仓单风险、质押物价值评估风险、商品监管风险等都要进行有效监管。&&&&&本文来源:银子铺网
免责声明:以上企业信息来自互联网,本网站不对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此信息为企业免费展示。本网站与以上企业无任何关联关系。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需删除相关信息,联系客服QQ:)
p2p理财是时下最流行的投资方式之一,因其门槛低、收益高且稳定收到了广大投资人喜爱。但是理财投资都有风险,怎样p2p理财才能让风险最小化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析下。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21:00,周末09:00-18:00)
(C)2014深圳市钱盒子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zixun.qianhezi.cn)版权所有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从P2P到消费金融 是换了个马甲还是换了人间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从P2P到消费金融 是换了个马甲还是换了人间》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从P2P到 是换了个马甲还是换了人间》 精选一一、忽然一夜春风来,最近在民间的街道上、新闻中涌现出了一股消费的热潮,创业者躁动而又敏感的心,也随之舞动起来。曾经遍地都是P2P,现在变成了消费信贷。换上了新马甲,讲起了新的商业故事。无论是面对最新苛刻的压力,还是面对挑剔谨慎的风投VC,故事新编后的消费金融,似乎成为了最后的救命稻草。本文基于此,探究这一轮新动向的发生背景和原因。二、在剖析今天的问题前,我先说一个现象。在过去的年,有不少商学院的老师,谈论起小米的成功和优秀,大致原因在于粉丝营销、饥饿营销怎么好,在蓝海定位战略怎么成功,创业班子搭配的怎么合理、布斯能力多么强。可随着年,小米手机销量快速下滑,迅速跌出行业前几,说法就开始变了,说小米怎么伤害了消费者,这家企业忽视了渠道、忽视研发、品牌定位如何有问题等等。总之许多关键的地方,尤其是原先看起来极具商业妙手的地方,现在看来都有了问题。这种前后的变化,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些商学院老师,应该说在商业理解、敏感度、能力方面是佼佼者,至少在判断上没什么问题。这种变化其实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的一个特点:知道一件事情的结果,会影响我们对过程的认识。心理学称之为hindsight bias,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上帝视角”吧。因此,今天的分析消费金融故事新编,多半会出现一些类似的情况,希望大家多多理解。三、消费金融有多种相关概念,例如Consumer Finance(消费者金融),Personal Finance(),Household Finance(家庭金融),Consumer Credit(消费信贷)等等。结合具体情况和国情,在本文的论述里,我以Consumer Credit(消费信贷)的概念为基础。对于此轮消费信贷的兴起,将从三个维度分析,分别是整体环境、消费者和消费信贷公司。四、在西方国家,消费金融的兴起,大概在二战以后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由于经济发展开始徘徊不前,于是政府开始大力提倡信贷消费。我们都知道,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和净出口,发展消费金融的理论基础就在这里,消费刺激可以带动整个经济发展。以美国为例,它为促进,在68~77年的短短10年间,颁布的相关法案如下:政府层面重视,为行业发展,排除法律障碍,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其实这么密集的法案,也说明当年美帝的消费金融有多么乱,犹如我们正在经历互联网金融行业)对比国内,也是类似的。在2008年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政府于在2009年颁布的《》;在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关于消费金融的文件。具体监管文件如下图:(资料来自)一句话,面对经济下滑,消费金融的对于GDP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放到一个小的体系里,、蚂蚁对于相关各自商城GMV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也有很多论文阐述这类问题,通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去验证消费金融对于GDP的拉动作用,这里就不放相关论文了)说了这么多,就是让大家明白,政府是有足够强大的动机去做这件事情。五、上面谈完了宏观环境的政策和经济层面,接下来宏观环境的行业层面。我们都知道,在1998年之后,开启了房地产行业,风口在2003年后开始爆发,也和那些经历过城镇化的国家一样,房价飞涨;国内电商成形于2005年,一直慢热着,爆发开始于2010年前后,2013年开始密集赴美上市;电商后面的小跟班――快递,发展也是类似,中通昨天的上市,终于申通、圆通、顺 丰、韵达和中通,在2015年末后,接连成功上市。这一轮一轮的行业趋势,非常明显。对于消费金融也是一样,开始于2011年的以P2P为代表的互金浪潮,搅动了一池春水,让大众的觉醒,学会利用。消费信贷这个才刚刚开始苏醒的金融工具,开始迈上舞台,跳起来自己的舞姿。目前开始迈向正规化趋势,行业也难以产生潘磕嫦幕崃恕5消费金融则刚刚好,无论是政府政策、个人、大众意识、经济条件、产业升级,都处于一个临界点,显现出模糊的清晰,刚刚好,具备行业开始整体进入野蛮生长的迹象。(再次强调一下,此段的论证分析,有一定highsight bias的倾向,具体大家还要自己推理判断,我只提供我观察到的以及自己的思考过程)六、这一部分,从消费者角度分析。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消费者会根据自己以及收支平衡表情况,出现投资储蓄行为或者信贷消费行为。其宗旨就是让财富效用最大化。举个例子,假设你手中持有一定数量的股票或者证券资产,但你手中现金只有6000块,然而你想买一款今天苹果刚出的新款的mac pro。这款电脑最便宜也要卖13000多。你能下月你还有15000工资收入,这时你就可以选择就去京东白条、蚂蚁花呗借钱,消费信贷,可以满足你财富效用最大化。而不必非得最把了或者等到下个月,发了工资再去买这款电脑。这个例子,其实就说明了当下消费者面临的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消费者意识的觉醒,学会利用金融工具消费,不仅仅是投资,而是要满足自身财富效用最大化。2)、以芝麻征信为典型的,电商征信的成熟。消费记录信息流(淘宝、天猫、京东)、现金流(支付宝、微信支付)、物流(京东快递、菜鸟网络)、社交网络(微信、微博、QQ)等数据,这些可以直接用于评价你的信用3)、新的年轻一代成长。和70、80后那一代不一样,由于没经过太多物质匮乏年代,90后这一代对于物质要求开始非常高了,需要的不是基本功能满足,要求的是cool、帅气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进行的理论,不再仅仅要求企业生产产品,满足基本需求。还要满足其他精神方面的需求。政府开始由原来倡导生产更多产品转变为生产更好的产品。举个例子:房屋装修贷,产生于“不仅要求房子能住,还得满足住得舒服、装修风格有逼格”这样的需求,进而产生消费信贷借钱装修的需求。上面那个消费信贷买新款mac pro也是一样的。90后需要的不在是产品本身满足的基本功能,而是产品带来其他的附加价值。4)、理财意识的完美觉醒,不再是阉割版的仅仅投资储蓄的意思。如果说,那些年,各种“宝宝们”教育了大家储蓄理财意识,无疑当下消费金融就是教育这一代信贷意识。理财不仅仅是投资,而且还包含借钱消费这样的理念。这样的背景下,消费者确实存在巨大的消费信贷需求,特别是接下来即将成熟的90后一代,他们生于网络浪潮中,成长于电商快递下,混迹于社交媒体,活跃于移动互联网上,用于信用记录信息都存在,消费金融的市场,将由这一代开启。说白了,目前消费信贷,刚刚好,拥有模糊的清晰,即将迎来蓬勃发展期。参与者还不算太多,逆袭机会很大。七、最后一个维度,消费信贷公司角度。由于前期P2P行业野蛮发展,有些发展不是那么优秀的平台,在监管的压力下,谋求转型,由于问题,平台开始自己开发资产,而这其中的消费,是相对较为优秀的资产。(对于昨天流传的监管层叫停,说有相关窗口指导,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不那么可信的消息,明天专门写一篇分析这个问题)但由于目前,比较成熟的消费信贷产品只有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至于趣分期和分期乐,分别接受了和的投资,这两个也是最早布局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公司。虽然目前这类公司退出了校园市场,发生业务调整。那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是教育贷,业务本身选取的目标客户有问题。而不是相关市场不存在。与此同时,目前正式进入的金融机构,应该谈不上。所以我个人想法就是,正由于不存在巨无霸的消费信贷平台,所以这个消费信贷领域才会产生逆袭的创新企业。待到山花浪漫时,市场成熟了,创新者就没有机会了。至于消费金融这块业务,以西方成熟的体系分析,它对于金融机构的作用有以下几点:1)消费信贷已经成为现代金融机构一项主要业务,而且越来越成为其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2)消费信贷不仅带来收入,还将带来非利差收入。例如手续费等;3)消费信贷将会给促进电商或者其他的主业发展,提供“交叉销售”契机。一方面提供消费信贷,一方面为其他促进其他业务。其实这就是一块有待创业者挖掘的金矿,人不多,有一些头绪,但具体走的路,又得小心翼翼,拥有模糊的清晰的特点。八、上面的文章,谈论了那么多,说白了就一个观点,由P2P到消费信贷,换了人间。但是,“鼓吹”也好,它的风险也是存在的。个人认为最大的风险源自风险。也就是消费信贷这东西,一定需要经历一个经济周期,原因在于当经济下滑时,这个行业会惨不忍睹的。消费信贷没有经历金融危机,没经历大规模,犹如一个小姑娘没有经历过男人,永远不知道老司机的套路,对于分辨优质资产和劣质资产,总是那么幼稚和理想化。只有经历失恋的痛苦,才懂得何为优质,何为垃圾,何为一辈子。消费信贷只有经历了经济周期,体验过大规模坏账导致的生存危机,才能卸下那把心中的达摩利克斯剑。《从P2P到消费金融 是换了个马甲还是换了人间》 精选二导 读居民消费增长和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消费金融也在优化我国宏观经济结构、推动我国金融业转型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如何?风险几何?未来的发展思路是什么?就上述问题,6月17日,在由中国金融四十人(CF40)旗下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Fintech时代的消费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CF40成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发表了演讲。据孙国峰介绍,2016 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 25 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32%,是最近5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尚有较大差距,上升空间仍然很大。孙国峰提出,目前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消费信贷的结构发展还不够均衡,主要还是以为主,从存量来看住占比始终维持在70%上下,是绝对主力。“不过,近年来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网络分期等新型模式出现后,由于对用户信用程度和物流的把控,非房产或购车类的消费信贷体现出了更大的增长潜力,基于真实消费背景的更具优越性。”孙国峰认为,消费金融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宏观金融政策传导效力、推动传统金融机构转型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未来消费金融发展必须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大数据等的应用和的发展。针对消费金融的风险管理和未来发展,孙国峰提出:第一,是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机构要建立更全面的贷前贷中贷后加内控的体系;第二,要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特别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信息纳入征信系统。第三,重视合法权益的保护,消费金融机构要明确的、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消费者披露相关的风险,包括要明确利率、充分提示风险等。他特别提出,要加大信息共享机制建设,防止消费金融机构叠加超过个人偿还能力。第四,为防止消费信贷演变成过度超前消费的催化器,金融监管部门、学术机构和媒体要通过网络教育等方式对消费者进行正面引导,帮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第五,要加强对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实现大数据风控与消费金融的融合发展。第六,要以场景消费为支撑发展消费金融。比如,电商以电商自身的消费场景为基础,完善电商生态;商业银行则通过自建电商平台或与网络零售平台等合作,挖掘入口。以下为孙国峰发言节选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展望by 孙国峰消费市场新格局:多样化场景+多层次服务商结构我国目前初步形成了以为主体,、、综合款等多种贷款品种组成的消费信贷体系,种类较为丰富。但是,消费信贷的发展不平衡,结构单调。从2011年至今,中国消费信贷领域中住房贷款存量占比始终维持在70%上下,是绝对主力。这种情况主要源于银行风控体系的局限性:依靠物才可以发放贷款,这也是中国消费金融发展过去较长时间受到的主要约束。近年来,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网络分期等新型模式出现后,由于对用户信用程度和物流的把控,非房产或购车类的消费信贷体现出了更大的增长潜力,基于真实消费背景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更具优越性。消费金融场景正在趋向多样化。一方面是线上场景,主要以电商网络购物赊销为主,伴随数字技术成长起来的15-34岁的年轻人是线上消费主力军。根据《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三大新兴力量引领消费新经济》,在2010年仅有3%的私人消费来自于线上;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者总数近乎翻了三倍,达到4.1亿,线上渠道的消费总额已占私人消费的15%。报告预测到2020年,私人网上消费将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长,并占私人消费总额的24%。另一方面,线下场景更为多样,以服务人们“住、行、学”为主,已覆盖旅游、安居(包括租房、装修)、教育(英语、职业、亲子等)、汽车(二手车)、医疗美容、婚庆等多个场景。比如:京东金融与线下商户合作,通过京东金融旗下小贷公司给用户授信,一次授信、分期还款。而且,消费金融的场景从固定场景正向开放场景延伸,向用户提供开放场景式的产品发展很快。图 电商开放式场景金融平台商结构也趋于多元化,目前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消费金融服务商体系。首先,最主要的还是银行。商业银行是国内最多提供消费金融的机构,产品种类涵盖住房按揭贷款、、耐用品贷款、旅游贷款、、、消费信用贷款等,目前个人的消费信贷中大部分来自银行的贷款。其次是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的服务模式与银行类似,但审批流程相对简单,对客户要求更低,主要针对中低收入及新兴客户群,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快、无需、服务灵活的特点,截至 2016 末,已开业和正在筹建的消费金融公司已达20 家。第三是:包括电商平台的消费金融,如蚂蚁金服;分期购物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如趣分期等;细分市场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如主打的平台等。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机构,如某些公司也开始介入。消费金融发展的宏观意义首先,消费金融有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结构优化。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消费金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起到刺激国内消费需求进而带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一是消费金融非现金支付方式有利于激发消费者需求,提高交易额,继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二是消费金融有利于消费结构的调整,提高居民消费层次,帮助消费者及早实现消费结构优化和调整,改善生活品质。三是消费金融可以通过消费者消费结构的变化来调整产业向,影响产业结构,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次,消费金融有利于提高宏观金融政策的传导效力。一方面,消费金融提高货币政策传导利率渠道的效率。扩张性货币政策会降低名义利率和耐用消费品的相对价格,激励消费品生产商机构雇佣更多员工、提高消费品产量和信贷供给,从而影响当期消费决策。在引入消费信贷后,利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消费信贷,相同的投放会带来利率的更大降幅,货币政策传导的效力也会相应提高。另一方面,消费金融拓宽了货币政策传导的信用渠道。在消费信贷出现以前,货币政策传导的信用渠道主要是中央银行流动性投放影响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从而影响企业投资需求。引入消费信贷后,中央银行流动性投放通过消费信贷可以影响个人消费需求,从而影响总需求。第三,消费金融有利于传统金融机构转型。一是金融行业通过对的调整,避免了单一的资产结构,有利于资产结构多样化,可以达到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分散风险的目的。二是消费金融风险较低,在计算资本时风险权重系数较小,避免了银行因为扩张资产而受到资本的约束,降低了对资本的依赖。三是的不断竞争倒逼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在推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能再只依靠传统的存贷利差获取利润。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种类丰富,各类主体之间的有序竞争促进传统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开发多样化的消费金融结构产品,消费金融成为传统金融机构重要的新业务增长点。中国消费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国消费金融发展强劲,潜力巨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经济周期性波动,特别是一些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成立时间较短,技术和人力资本不足,对相关资产的风险管理能力欠缺,更需防范相关风险。二是个人征信体系还不完全适应支撑消费金融审批及风险防控的需要。三是部分消费金融机构漠视消费者权益保护,未能履行义务,个人信息不当使用突出,个人隐私泄露时有发生。四是在消费金融发展的同时,一些机构宣传超前消费观念,利用消费者的攀比心理,甚至采取、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部分消费者,尤其是缺乏金融知识和社会阅历的年轻人过度,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给消费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发展消费金融需加强风控并完善社会征信体系中国的消费金融发展方兴未艾,未来消费金融发展必须重视风险控制、征信体系建设、消费者权益保护、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场景金融的发展。首先,的核心是风险控制,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消费金融服务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要建设自动化的消费金融决策体系:多模块的专家决策系统、多渠道的外部信息采集方式、智能化的与决策架构、动态的数据分析机制等。实现风险管理全流程控制:在关键风险控制岗位贯彻风险控制责任和操作规程,实现不同岗位相互制约和交叉验证。完善全渠道的控制机制:建立不良贷款的化解和机制、贷后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及相应的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内控合规管理政策、制度、机制和工具,防范员工的操作风险。从而打造涵盖“贷前、贷中、贷后+内控”的核心风险控制体系。其次,逐步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将消费金融尤其是互联网消费金融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加快建立消费者个人信息数据库,推进个人商业信用数据、个人五险一金数据、个人人事档案数据、个人消费数据、个人金融数据等多维数据的整合,逐步形成覆盖人群广泛、信息多元的。第三,随着消费者金融受众的增加,要特别加强金融消费者和的教育工作,注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要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方向,完善相关金融法律制度,加强相关机构的信息提供义务和对消费者个人隐私的保护。消费金融机构应当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准确向金融消费者披露可能影响其决策的信息,包括要明确利率,要充分提示风险,不得发布夸大产品收益,掩饰产品风险等欺诈信息。研究出台针对个人信息使用的规范和准则。加大信息共享机制建设,防止消费金融机构叠加授信额度超过个人偿还能力。第四,为防止消费信贷演变成过度超前消费的催化器,金融监管部门、学术机构和媒体要通过网络教育等方式对消费者进行正面引导,帮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消费者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第五,加强对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实现大数据风控与消费金融的融合发展。金融行业是一个数据密集型行业,无论是传统的线下业务还是新型的线上业务,竞争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数据。现在的消费金融服务商都累积了大量的线上、线下数据,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个人征信数据的不足,用好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它们更好的了解客户、挖掘客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和。第六,以场景消费为支撑发展消费金融。消费金融需要庞大场景作支撑,场景是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电商从事消费金融的基础。消费场景多元化并贴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使线上、线下、线上+线下的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具渗透力。比如,电商消费金融平台以电商自身的消费场景为基础,完善电商生态;商业银行则通过自建电商平台或与网络零售平台等合作,挖掘消费金融场景入口。(文章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文始征信河北文始征信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成立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应、生物识别等最新金融科技,采用多渠道多场景的征集模式通过信用信息的大数据挖掘、比对,建立企业信用报告、,对外提供反欺诈风控服务,逐步建立辐射全国的大数据交易中心。公司拥有15项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016年9月,经国家工信部授权,成为互联网金融征信管理师独家教学中心;2016年11月,携手燕赵处共建“征信+公证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突破物理性、区域性制约,首创“掌上公证”,未来将在异地授权、公证检索等互联网公证方面展开全面创新合作。2017年1月,被河北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17年2月,文始征信企业信用报告手机查询试运行。2017年3月,结合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线上公证”等反欺诈技术,借助司法强制执行保驾护航,文始反欺诈系统已经成熟,基于共享资源,回馈社会的企业理念,面向金融、类金融机构提供反欺诈风控服务。2017年3月,文始征信与点点乐公司、大唐金服发起成立资本研究会二级分会“金融科技研究会”筹备会圆满成功。以金融科技研究会为深化研究、业务交流和技术推广的重要战略平台,广泛对接互金企业,有效,助力互金企业实现业务升级、流程升级和技术升级。文始征信作为金融科技的倡导者,大数据征信的实践者,金融风控的先行者,本着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为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信用体系作出贡献。合作与交流客服电话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下载文始征信客户端。《从P2P到消费金融 是换了个马甲还是换了人间》 精选三原标题:巴曙松:消费金融竞争格局与趋势展望作者:巴曙松当前中国的消费金融为什么吸引着各路资本竞相参与角逐?从金融特性分析,消费金融(Consumer Finance)是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各个阶层的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其中与的消费金融,则主要服务于中低收入个人或家庭,例如在校生、蓝领、农村户籍人口等群体。从当前市场发展的趋势看,作为传统个人金融服务(主要指款)的延伸,当前的消费金融发展更加凸显普惠性和便捷性,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短等独特优势。2009年7月,为了促进,规范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行为,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办法》,开始试点运行消费金融公司。自此,中国消费金融市场逐步走出了传统工商信贷主导的局面,并在政策催化、消费升级等要素驱动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政策环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全面放开,多元主体竞争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2009年,《理办法》的颁布开始了中国消费金融领域的市场改革。2010年1月,中国首批试点的北银、中银、锦城、捷信等四家消费金融公司脱胎于银行体系而成立,其中前三家分别来自于北京银行、中国银行、成都银行。(表1)表1 首批资料来源:Wind 数据库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运行经验的积累,2013年监管部门决定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并按照“一地一家”的原则进行筹设。加上2010年首批试点的4个城市,达到16个。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印发《》,将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并全面扩容,通过将审批权下放到省级部门,鼓励符合条件的、国内外银行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随着市场准入的逐渐放开,消费金融得以迅速发展。截至2016年12月,全国共有17家公司获得,未取得牌照的消费金融平台更是多达90余家,涉及金融科技、校园分期、旅游分期等各个领域,市场参与主体不断多样化,多元竞争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二)经济环境:消费升级有赖消费金融的助力从国际经验比较,美国消费金融产业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战后人口膨胀、消费观念转变、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美国消费金融实现了高速的发展,经历了“黄金十年”。参照美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经验,耐用品消费支出的持续扩张对消费金融市场推动作用明显。而在耐用品消费支出增长的背后则是居民收入的增长与消费结构的升级。2013年起,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城乡一体化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根据此调查显示,2016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金额为2.4万元,同比增加8.4%,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为6.3%,仍保持较快增速。(图1)同一时期,中国金融机构的消费信贷规模持续增长,在2016年达到250472亿元,增速升高到32.2%。(图2)可见,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也驱动着的日益扩大。图1 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TalkingData金融创新研究院、宜人智库图2 年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信贷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随着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中国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消费需求正从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转向轻奢、服务等非必需消费,例如奢侈品、海外旅游、健身等。(图3)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耐用品和服务消费需求的增长,将进一步刺激消费金融需求的不断扩大。而传统银行业所提供的个人金融服务(如信用卡)存在一定的服务空白点,消费金融的补位将逐步释放消费金融需求。从目前的统计数据看,目前中国消费金融产品主要集中于3C数码产品消费场景等,在旅游、家装、教育等增长前景广阔的领域目前暂时还较为少见。可以预计,未来消费场景会继续拓展,覆盖的产业会更为广泛,进而为消费金融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图3 中国家庭消费比重预测数据来源:Roland Berger、中泰证券研究所自2012年起,在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种动力中,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2015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最终消费支出对GDP拉动率为4.1%;最终消费占GDP贡献率达59.7%,,同相比同期48.8%,提高10.9个百分点。(图4)此外,根据BCG发布的报告显示,即使中国GDP增速放缓至5.5%,到2020年国内的消费市场仍将增长近约50%,达到6.5万亿美元的规模。也就是说未来4年消费市场将带来的近2万亿美元的消费增量。图4
年中国三大需求对GDP贡献率数据来源:Wind(三)社会环境:80、90后成为消费主力,带来新的储蓄和消费偏好从目前的数据观察,因为成长环境的巨大差异,80后的主流消费观念已从50、60后的勤俭节约、量入而出转换为适度消费。同时,90后成长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消费行为更为积极,对借贷消费的心理可接受度高。如今80、90后逐步成为劳动和消费的主力人群,超前消费、借贷消费观念成为潮流。消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社会消费观念的转变,这将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巨大支持和促进。(四)技术环境:科技催生互联网消费金融,覆盖客户群大数据风控,等技术的进步,让长期游离在传统金融机构之外的长尾用户,有了比较成熟的金融服务定价模型及风控技术。金融科技的兴起催生了互联网消费金融。虽然传统消费金融机构在业务、风险控制方面会受到更多的监管限制,关键信息获取能够依靠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从正规银行体系获得融资的渠道也比较通畅,便于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但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的目标客户群主要是年轻、低收入人群,覆盖了传统消费金融机构客户群的空白,与之形成了互补之势。(表2)表2 传统消费金融机构与互联网消费金融从业机构特性比较虽然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交易规模相对较小,但其业务规模发展速度较快,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仅为60.0亿元,2014年交易规模则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6年整体市场突破四千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17.5%。另一方面服务的消费群体已具有相当规模。各显神通:当前中国消费金融公司的竞争格局自2009年中国试点消费金融以来,消费金融市场主体不断涌现,银行、传统零售企业、电商、保险甚至P2P平台都纷纷布局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消费金融产业如今已呈现三足鼎立的格局:、产业系和电商系。(一)“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者来自于商业银行。银行涉足消费金融领域有利于填补其传统消费金融服务的空白,以独立于银行体系之外的消费金融公司为平台覆盖长尾客户,进而扩大市场份额。在信贷业务方面,银行系依银行丰富资源,资金实力雄厚、并且资金来源稳定,资金成本低,并拥有成熟的风险管理、征信及审批模式。此外,在公司成立初期,银行长期积累的大量客户资源也将为其迅速发展的关键。商业银行开展模式比较成熟,但是审批要求较严格,申请周期相对较长,效率较低。从长期发展来看,在客户体验方面缺乏竞争力。除了首批试点的三家外,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队伍已经迅速扩大,并成为了当前下消费金融公司中的主力军,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湖北银行、徽商银行、重庆银行、邮储银行等银行纷纷看中了消费金融领域的市场前景,加速布局消费金融领域。(二)“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工商企业作为消费品的生产者,具有天然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信贷需求,因此在扩容阶段,也有不少工商企业涉足消费金融领域,进而发展出了“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表3 主要“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情况资料来源:Wind 数据库打通消费场景,共享会员资源是产业系最突出的优势。“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如果运营得当,有条件将消费金融产品嵌入到自身消费场景,实现用户流量迁移,对客户消费体验影响小,由此产生的抵触心理也小;同时,“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直接面向消费者,便于获取消费行为的第一手信息,公司可以基于对消费者喜好、行为等的数据分析和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设计定制个性化的金融方案,以便更精准地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实现差异化服务;加之由于“产业系”消费金融的本质目的是扩大对产品的销售,所提供的消费信贷也是从属于产品销售目标,与银行的传统模式产生了差异化竞争。以家电行业的消费金融为例,其可以主要面向其消费者,提供与主营商品相关的金融服务,例如家电、家居、旅游等的消费分期产品。(三)“电商系”消费金融公司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电商系”消费金融公司异军突起,通过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便捷的物流渠道、丰富的商品服务、以及低运营成本创造了诸多直接接触消费者的金融场景,刺激了大众消费的发展。电商系金融平台在大数据积累、使用以及将互联网消费者转化为消费金融用户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该类型公司往往可能拥有海量的用户交易大数据积累,如果能够更好地利用好这些大数据,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就可能以更低成本、更准确地判断消费者的风险水平和消费偏好,也可以基于数据挖掘识别优质客户,从而更加有效地获得业务机会。此外,电商的天然用户群为网络购物消费者,总体较为年轻,比传统线下消费者更易接受消费分期的概念,因而向消费金融用户转化的效率较高。虽然在现有的消费金融公司中,仅有以马上消费金融公司等为代表极少数电商企业,拿到了经营牌照,但并未阻止其他电商巨头进军消费金融市场的步伐。以阿里巴巴和京东为首的电商企业纷纷通过成立小贷公司,推出“花呗”、天猫分期、京东“白条”等消费信贷产品“曲线进入”消费金融领域,与“银行系”“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相互竞争。提升对中国消费金融风险的管理能力2015年消费金融在中国的试点全面放开,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业务规模,均可以说迅速进入爆发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难免积累一些潜在风险点,需要整个行业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才能使消费金融的发展更为持续平稳。1.部分中低收入阶层杠杆提升过快消费金融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各路商业主体与资本蜂拥而至,电商网站、互联网小贷、P2P、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消费分期平台、贷款导流平台、上市公司、公司和一些尝试该领域的创业公司,也纷纷推出不同形式的消费贷款品类。根据最早开展试点工作的锦程、捷信、中银三家对外公布数据来看,随着80、90后逐步成为社会消费主体消费信贷不断攀升,特别是其中部分中低收入阶层的杠杆提升过快,隐含的风险值得关注。也有不少研究者经常将中国居民的杠杆率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类比,以此证明中国居民的杠杆率并不高,但是,同样需要注意的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居民积累的财富总量相对大,在同样的杠杆率水平下,承担风险的能力更强;另外,中国居民的财富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等少数,因此,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会显著影响到财富总量和杠杆率。(图5)图5 锦程、捷信、中银消费水平数据来源:公司财报、招商证券2.少数消费贷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炒作,干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2017年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断加大,银行对于房地产放贷的利率提升、规模也趋于紧张,放款周期明显延长,部分银行个人贷款中下降较快。同时,从统计数据显示,消费信贷上升较快,仅前七个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1.06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元,而2016年全年仅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8305亿元,且目前银行对于消费贷的流向难以进行有效监管,不排除有一部分消费贷款经担保公司等机构包装后变相流向房地产市场的可能。与此同时,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资金也有迹象显示可能以隐蔽的渠道进入房地产市场。这对于当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会形成一定的干扰。图6 中国商品房月度销售额与金融机构当月新增短期贷款数据来源:iFinD3.风险管理能力未能与业务规模同步提升,违约压力呈现局部上升趋势上世纪9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消费贷市场也曾高速发展,并且分别在2005年和2001年达到阶段性的峰值,但却分别在2005年底和2002年爆发了卡债危机。以韩国卡债危机为例,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市场上疲软的公司贷款需求、银行体系充足的流动性和低利率, 促使韩国的银行和其他将资金过多地集中投向消费信贷领域;韩国政府政策的引导支持导致市场准入放宽,各机构资本大量涌入导致过度竞争;韩国信用卡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助长了信用卡贷款的急速扩张;当时韩国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缺失进一步推动了信用卡贷款组合风险的积聚;韩国市场上当时各种形式的委托代理模式加剧了, 扭曲了对借款人的筛选和甄别机制;韩国当时信用卡资产产生的巨额利润驱使银行通过放宽信贷审核标准扩大市场占有率,忽视了消费信贷的风险把控。这一切导致在韩国信用卡危机爆发前夕, 韩国的商业银行对信用卡发卡机构的估计达到了 22 万亿韩元,消费信贷不良率不断攀升,形成影响深远的韩国卡债危机,以至于一度还需要韩国政府对陷入困境的发卡机构提供一般的流动性援助。(图7)图7 韩国信用卡账户未偿还额数据来源:韩国银行、韩国目前中国的消费金融行业总体上尚未经历完整的风险波动周期,而在政策鼓励下,消费金融辐射的人群在迅速扩大,大量中低端收入人群得以进入这个市场;为数不低的消费金融业务在目前这个阶段还主要依赖打分卡等内嵌模型的批量自动化审批机制,容易发生客户违约和集体性违约等风险;消费金融作为新兴业态,在中国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层面,催收流程和惩罚措施尚有待明确,局部市场已经出现消费贷款不良率攀升的现象,虽然目前不良率还相对较低,但是这一趋势值得关注和警惕。(图8)在心扉信贷规模不断上升、消费金融主体不断增多的同时,风险管理能力必须同步提升,才能支持消费金融行业的持续发展。图8 中国消费贷款不良率数据来源: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放眼中国消费金融的未来伴随时代的到来,金融综合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更为明显,各类消费金融供给主体都在积极加快推动业务方式转变,以争夺日益庞大的消费金融市场。目前,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推动下,商业银行、工商企业、电商企业等基于自身优势与特点,纷纷挖掘相应的市场分层,线上线下全面布局,导致行业竞争激烈、洗牌加剧。可以预见,从目前的趋势预计,未来消费金融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第一,“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将利用庞大的资金和客户资源优势,通过与消费链条的上下游进行融合,增强消费者的消费粘性。打造消费金融平台的生态圈,将会成为“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第二,“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未来将进一步探索有别于传统“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功能定位。通过紧密结合自有生产规划、销售渠道和消费场景,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积极发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业务,挖掘更多消费信贷需求。同时由于“产业系”的劣势在于信贷运营经验的相对欠缺,因此与金融机构合作以快速落地业务,逐步搭建自身金融能力,注重金融牌照的战略布局,也不失为是零售企业未来入局消费金融的备选路径之一。第三,“电商系”消费金融公司未来可能利用互联网活动中的边际效用递增规律来优化个人金融服务模式,使资金融通的时间、空间和数量边界得以扩展,不断扩展消费金融的业务范围。由单一网贷的服务模式扩展到多样性、特色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第四,消费金融市场进一步细分,根据消费金融的提供主体、消费主体和消费场景,将陆续衍生为不同形式。如综合性电商消费金融、3C产品消费金融、租房消费分期、汽车消费分期、大学生消费分期、蓝领消费分期、装修消费分期、旅游消费分期、教育消费分期、农业消费分期等细分市场,不同市场的交叉融合渗透也可能深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从P2P到消费金融 是换了个马甲还是换了人间》 精选四原标题:巴曙松:消费金融竞争格局与趋势展望作者:巴曙松当前中国的消费金融为什么吸引着各路资本竞相参与角逐?从金融特性分析,消费金融(Consumer Finance)是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各个阶层的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其中与相关的消费金融,则主要服务于中低收入个人或家庭,例如在校生、蓝领、农村户籍人口等群体。从当前市场发展的趋势看,作为传统个人金融服务(主要指信用卡贷款)的延伸,当前的消费金融发展更加凸显普惠性和便捷性,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独特优势。2009年7月,为了促进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规范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行为,中国银监会颁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开始试点运行消费金融公司。自此,中国消费金融市场逐步走出了传统工商信贷主导的局面,并在政策催化、消费升级等要素驱动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政策环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全面放开,多元主体竞争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的颁布开始了中国消费金融领域的市场改革。2010年1月,中国首批试点的北银、中银、锦城、捷信等四家消费金融公司脱胎于银行体系而成立,其中前三家分别来自于北京银行、中国银行、成都银行。(表1)表1 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资料来源:Wind 数据库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试点消费金融公司运行经验的积累,2013年监管部门决定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并按照“一地一家”的原则进行筹设。加上2010年首批试点的4个城市,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达到16个。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将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并全面扩容,通过将审批权下放到省级部门,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随着市场准入的逐渐放开,消费金融得以迅速发展。截至2016年12月,全国共有17家公司获得消费金融牌照,未取得牌照的消费金融平台更是多达90余家,涉及金融科技、校园分期、旅游分期等各个领域,市场参与主体不断多样化,多元竞争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二)经济环境:消费升级有赖消费金融的助力从国际经验比较,美国消费金融产业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战后人口膨胀、消费观念转变、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美国消费金融实现了高速的发展,经历了“黄金十年”。参照美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经验,耐用品消费支出的持续扩张对消费金融市场推动作用明显。而在耐用品消费支出增长的背后则是居民收入的增长与消费结构的升级。2013年起,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城乡一体化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根据此调查显示,2016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金额为2.4万元,同比增加8.4%,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为6.3%,仍保持较快增速。(图1)同一时期,中国金融机构的消费信贷规模持续增长,在2016年达到250472亿元,增速升高到32.2%。(图2)可见,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也驱动着消费金融规模的日益扩大。图1 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TalkingData金融创新研究院、宜人智库图2 年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信贷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随着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中国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消费需求正从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转向轻奢、服务等非必需消费,例如奢侈品、海外旅游、健身等。(图3)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耐用品和服务消费需求的增长,将进一步刺激消费金融需求的不断扩大。而传统银行业所提供的个人金融服务(如信用卡)存在一定的服务空白点,消费金融的补位将逐步释放消费金融需求。从目前的统计数据看,目前中国消费金融产品主要集中于3C数码产品消费场景等,在旅游、家装、教育等增长前景广阔的领域目前暂时还较为少见。可以预计,未来消费场景会继续拓展,覆盖的产业会更为广泛,进而为消费金融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图3 中国家庭消费比重预测数据来源:Roland Berger、中泰证券研究所自2012年起,在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种动力中,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2015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最终消费支出对GDP拉动率为4.1%;最终消费占GDP贡献率达59.7%,,同相比同期48.8%,提高10.9个百分点。(图4)此外,根据BCG发布的报告显示,即使中国GDP增速放缓至5.5%,到2020年国内的消费市场仍将增长近约50%,达到6.5万亿美元的规模。也就是说未来4年消费市场将带来的近2万亿美元的消费增量。图4
年中国三大需求对GDP贡献率数据来源:Wind(三)社会环境:80、90后成为消费主力,带来新的储蓄和消费偏好从目前的数据观察,因为成长环境的巨大差异,80后的主流消费观念已从50、60后的勤俭节约、量入而出转换为适度消费。同时,90后成长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消费行为更为积极,对借贷消费的心理可接受度高。如今80、90后逐步成为劳动和消费的主力人群,超前消费、借贷消费观念成为潮流。消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社会消费观念的转变,这将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巨大支持和促进。(四)技术环境:科技催生互联网消费金融,覆盖长尾客户群大数据风控,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让长期游离在传统金融机构之外的长尾用户,有了比较成熟的金融服务定价模型及风控技术。金融科技的兴起催生了互联网消费金融。虽然传统消费金融机构在业务、风险控制方面会受到更多的监管限制,关键信息获取能够依靠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从正规银行体系获得融资的渠道也比较通畅,便于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但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的目标客户群主要是年轻、低收入人群,覆盖了传统消费金融机构客户群的空白,与之形成了互补之势。(表2)表2 传统消费金融机构与互联网消费金融从业机构特性比较虽然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交易规模相对较小,但其业务规模发展速度较快,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仅为60.0亿元,2014年交易规模则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6年整体市场突破四千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17.5%。另一方面服务的消费群体已具有相当规模。各显神通:当前中国消费金融公司的竞争格局自2009年中国试点消费金融以来,消费金融市场主体不断涌现,银行、传统零售企业、电商、保险甚至P2P平台都纷纷布局个人消费金融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消费金融产业如今已呈现三足鼎立的格局:银行系、产业系和电商系。(一)“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者来自于商业银行。银行涉足消费金融领域有利于填补其传统消费金融服务的空白,以独立于银行体系之外的消费金融公司为平台覆盖长尾客户,进而扩大市场份额。在信贷业务方面,银行系依托银行丰富资源,资金实力雄厚、并且资金来源稳定,资金成本低,并拥有成熟的风险管理、征信及审批模式。此外,在公司成立初期,银行长期积累的大量客户资源也将为其迅速发展的关键。商业银行开展消费金融的业务模式比较成熟,但是审批要求较严格,申请周期相对较长,效率较低。从长期发展来看,在客户体验方面缺乏竞争力。除了首批试点的三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外,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队伍已经迅速扩大,并成为了当前下消费金融公司中的主力军,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湖北银行、徽商银行、重庆银行、邮储银行等银行纷纷看中了消费金融领域的市场前景,加速布局消费金融领域。(二)“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工商企业作为消费品的生产者,具有天然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信贷需求,因此在扩容阶段,也有不少工商企业涉足消费金融领域,进而发展出了“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表3 主要“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情况资料来源:Wind 数据库打通消费场景,共享会员资源是产业系最突出的优势。“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如果运营得当,有条件将消费金融产品嵌入到自身消费场景,实现用户流量迁移,对客户消费体验影响小,由此产生的抵触心理也小;同时,“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直接面向消费者,便于获取消费行为的第一手信息,公司可以基于对消费者喜好、行为等的数据分析和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设计定制个性化的金融方案,以便更精准地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实现差异化服务;加之由于“产业系”消费金融的本质目的是扩大对主营业务产品的销售,所提供的消费信贷也是从属于产品销售目标,与银行的传统模式产生了差异化竞争。以家电行业的消费金融为例,其可以主要面向其消费者,提供与主营商品相关的金融服务,例如家电、家居、旅游等的消费分期产品。(三)“电商系”消费金融公司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电商系”消费金融公司异军突起,通过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便捷的物流渠道、丰富的商品服务、以及低运营成本创造了诸多直接接触消费者的金融场景,刺激了大众消费的发展。电商系金融平台在大数据积累、使用以及将互联网消费者转化为消费金融用户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该类型公司往往可能拥有海量的用户交易大数据积累,如果能够更好地利用好这些大数据,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就可能以更低成本、更准确地判断消费者的风险水平和消费偏好,也可以基于数据挖掘识别优质客户,从而更加有效地获得业务机会。此外,电商的天然用户群为网络购物消费者,总体较为年轻,比传统线下消费者更易接受消费分期的概念,因而向消费金融用户转化的效率较高。虽然在现有的消费金融公司中,仅有以马上消费金融公司等为代表极少数电商企业,拿到了经营牌照,但并未阻止其他电商巨头进军消费金融市场的步伐。以阿里巴巴和京东为首的电商企业纷纷通过成立小贷公司,推出“花呗”、天猫分期、京东“白条”等消费信贷产品“曲线进入”消费金融领域,与“银行系”“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相互竞争。提升对中国消费金融风险的管理能力2015年消费金融在中国的试点全面放开,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业务规模,均可以说迅速进入爆发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难免积累一些潜在风险点,需要整个行业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才能使消费金融的发展更为持续平稳。1.部分中低收入阶层杠杆提升过快消费金融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各路商业主体与资本蜂拥而至,电商网站、互联网小贷、P2P、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消费分期平台、贷款导流平台、上市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和一些尝试该领域的创业公司,也纷纷推出不同形式的消费贷款品类。根据最早开展试点工作的锦程、捷信、中银三家对外公布数据来看,随着80、90后逐步成为社会消费主体消费信贷杠杆率不断攀升,特别是其中部分中低收入阶层的杠杆提升过快,隐含的风险值得关注。也有不少研究者经常将中国居民的杠杆率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类比,以此证明中国居民的杠杆率并不高,但是,同样需要注意的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居民积累的财富总量相对大,在同样的杠杆率水平下,承担风险的能力更强;另外,中国居民的财富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等少数别,因此,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会显著影响到财富总量和杠杆率。(图5)图5 锦程、捷信、中银消费金融杠杆水平数据来源:公司财报、招商证券2.少数消费贷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炒作,干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2017年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断加大,银行对于房地产放贷的利率提升、规模也趋于紧张,放款周期明显延长,部分银行个人贷款中例下降较快。同时,从统计数据显示,消费信贷上升较快,仅前七个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1.06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元,而2016年全年仅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8305亿元,且目前银行对于消费贷的流向难以进行有效监管,不排除有一部分消费贷款经担保公司等机构包装后变相流向房地产市场的可能。与此同时,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资金也有迹象显示可能以隐蔽的渠道进入房地产市场。这对于当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会形成一定的干扰。图6 中国商品房月度销售额与金融机构当月新增短期贷款数据来源:iFinD3.风险管理能力未能与业务规模同步提升,违约压力呈现局部上升趋势上世纪9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消费贷市场也曾高速发展,并且分别在2005年和2001年达到阶段性的峰值,但却分别在2005年底和2002年爆发了卡债危机。以韩国卡债危机为例,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市场上疲软的公司贷款需求、银行体系充足的流动性和低利率, 促使韩国的银行和其他借款人将资金过多地集中投向消费信贷领域;韩国政府政策的引导支持导致市场准入放宽,各机构资本大量涌入导致过度竞争;韩国信用卡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助长了信用卡贷款的急速扩张;当时韩国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缺失进一步推动了信用卡贷款组合风险的积聚;韩国市场上当时各种形式的委托代理模式加剧了信息不对称, 扭曲了对借款人的筛选和甄别机制;韩国当时信用卡资产组合投资产生的巨额利润驱使银行通过放宽信贷审核标准扩大市场占有率,忽视了消费信贷的风险把控。这一切导致在韩国信用卡危机爆发前夕, 韩国的商业银行对信用卡发卡机构的风险敞口估计达到了 22 万亿韩元,消费信贷不良率不断攀升,形成影响深远的韩国卡债危机,以至于一度还需要韩国政府对陷入困境的发卡机构提供一般的流动性援助。(图7)图7 韩国信用卡账户未偿还额数据来源:韩国银行、韩国金融监管机构目前中国的消费金融行业总体上尚未经历完整的风险波动周期,而在政策鼓励下,消费金融辐射的人群在迅速扩大,大量中低端收入人群得以进入这个市场;为数不低的消费金融业务在目前这个阶段还主要依赖打分卡等内嵌模型的批量自动化审批机制,容易发生客户违约和集体性违约等风险;消费金融作为新兴业态,在中国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层面,催收流程和惩罚措施尚有待明确,局部市场已经出现消费贷款不良率攀升的现象,虽然目前不良率还相对较低,但是这一趋势值得关注和警惕。(图8)在心扉信贷规模不断上升、消费金融主体不断增多的同时,风险管理能力必须同步提升,才能支持消费金融行业的持续发展。图8 中国消费贷款不良率数据来源: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放眼中国消费金融的未来伴随网络金融时代的到来,金融综合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更为明显,各类消费金融供给主体都在积极加快推动业务方式转变,以争夺日益庞大的消费金融市场。目前,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推动下,商业银行、工商企业、电商企业等基于自身优势与特点,纷纷挖掘相应的市场分层,线上线下全面布局,导致行业竞争激烈、洗牌加剧。可以预见,从目前的趋势预计,未来消费金融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第一,“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将利用庞大的资金和客户资源优势,通过与消费链条的上下游进行融合,增强消费者的消费粘性。打造消费金融平台的生态圈,将会成为“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第二,“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未来将进一步探索有别于传统“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功能定位。通过紧密结合自有生产规划、销售渠道和消费场景,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积极发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业务,挖掘更多消费信贷需求。同时由于“产业系”的劣势在于信贷运营经验的相对欠缺,因此与金融机构合作以快速落地业务,逐步搭建自身金融能力,注重金融牌照的战略布局,也不失为是零售企业未来入局消费金融的备选路径之一。第三,“电商系”消费金融公司未来可能利用互联网活动中的边际效用递增规律来优化个人金融服务模式,使资金融通的时间、空间和数量边界得以扩展,不断扩展消费金融的业务范围。由单一网贷的服务模式扩展到多样性、特色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第四,消费金融市场进一步细分,根据消费金融的提供主体、消费主体和消费场景,将陆续衍生为不同形式。如综合性电商消费金融、3C产品消费金融、租房消费分期、汽车消费分期、大学生消费分期、蓝领消费分期、装修消费分期、旅游消费分期、教育消费分期、农业消费分期等细分市场,不同市场的交叉融合渗透也可能深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从P2P到消费金融 是换了个马甲还是换了人间》 精选五随着我国消费群体观念的不断转变,消费金融市场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深圳瀚德创客限公司金融研究总监杨望、深圳瀚德创客有限公司副总裁赖宇鹏近日在《金融博览》刊文,对于我国的消费金融市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文章指出,随着的释放、的多元化和互联网电商的发展,我国的消费金融市场广阔。未来将从横向的产业生态布局和纵向的消费金融产业链两大方向发力,更好地推广消费金融服务。消费金融的发展与升级,对于拉动国内消费、推动国家经济的增长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国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较低,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投资出口增速减弱,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之一,开始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特色发展模式,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国内消费金融实践探索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 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我国2015 年消费信贷规模达到93.6 万亿元,同比增长14.9%,市场仍处于快速上升时期,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20% 左右的增速,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趋势将进一步显现。消费金融市场空间广阔。我国消费信贷虽然总量大,但分布极不平衡,自2013 年起,消费信贷领域中的住房贷款占比达到75%,信用卡占15% 左右,与美国、日本发达金融市场相比,消费贷款比例明显偏低。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金融在我国金融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而银行系风险控制长期局限于抵押贷款,导致消费金融受制而发展缓慢。另一方面,互联网消费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业务模式还不够成熟,潜在的市场空间十分广阔,特别是互联网普及带来的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与金融需求。从消费观念来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消费者人口结构的变化,80 后、90 后成为互联网的主力军,超前消费、信用消费的观念被逐渐接受,消费者更加注重物质享受和休闲娱乐。此外,随着不断深入,对于个人理财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作为消费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的消费者将成为消费金融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红利释放。近年来,消费金融政策从严管走向宽松,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2009 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出台,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四地分别设立第一家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改革创新跨出第一步;2013 年将试点扩展到武汉、南京等12个城市,扩大了覆盖范围;2015 年试点全面放开,并开始发放征信牌照,推动市场加速发展;2016 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对消费金融提出了一系列细化政策,加大了对消费金融领域的支持力度。随着政策的放开和产业变革,消费金融参与主体不断增加,消费金融迎来爆炸式增长,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在各细分领域均涌现出一批成功的实践经验。消费金融模式多元化。目前我国消费金融主要有三种模式:银行系、电商系、产业系,呈现出三足鼎立、三分天下的格局。传统的银行系消费金融属于资金驱动,包括信用卡和个人消费分期贷款两大类业务,其中,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消费金融产品。银行系的突出优势在于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资金,资金规模大,可以依靠利差来获取稳定利润;采用较高标准的征信体系,客户质量较高;在风险控制上要求更为严格,具有成熟且完善的审批,有效降低了信贷风险和操作风险。但是,银行系存在明显的劣势,即传统征信方式考察收入、资产和贷款记录,虽然结果更为可靠,但同时也导致客户集中于中高收入人群,覆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部分缺乏信用记录的小微企业和个人信贷需求。个人消费分期贷款由于风险控制的要求以及运营成本的制约,通常额度门槛较高,难以真正深入日常消费场景,缺乏灵活性。电商系具有天然的消费场景和客户流量优势。与银行系相比,电商的场景驱动模式有以下特点:一是依托于自身的消费场景,具有真实的交易背景,能够有效控制授信风险,定价方式灵活;二是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和移动终端,客户流量大,低;三是以银行征信之外的小微企业与个人消费为核心市场,服务更加方便快捷、个性化,用户体验好;四是将大数据等技术用于征信和风控手段,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准确度获得各种维度的数据,提高征信覆盖程度,进行精准定价;另外,由于网络购物消费者总体上消费观念较为开放,更容易向消费金融客户转化。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蓄势待发。从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看,消费金融领域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用体系建设和监管。美国在20 世纪初便开始进行个人信用制度的构建,是目前征信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相比之下,我国征信体系发展较为缓慢,银行的传统评分体系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征信准确性,实现数据的共享,是我国消费金融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在监管层面,建议出台相应政策规避市场。从技术与产品创新的角度,在美国、日本消费金融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数据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创新,消费行为数据化趋势将更加明显。从征信、授信、审批到风险控制等全部流程将通过数据驱动来完成。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已经开始加强数据方面的竞争,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化物流作为战略中心,打通全金融供应链。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为消费者定制个性化的金融产品,进行差异化定价。另外,我国的消费金融市场正在全面升级,发展路径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金融结构与我国有所差异,在借鉴国际经验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国情,选择适合我国的发展路径。未来,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将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发力。横向的产业生态方面,面对我国广阔的市场空间,消费金融涵盖3C 产品、家电、旅游、教育、家居等众多细分领域,彼此之间产业链特征不同,可能存在进入壁垒,因此在单一的细分领域的深耕细营可能是未来中小型消费金融企业发展路径之一。此外,根据国际经验,消费金融经历了从耐用消费品到服务消费的转型,进行产品、服务、金融一体化生态布局。消费金融的纵向发展需要建造完整的消费金融产业链,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上游的资金供给方,包括公众存款、金融债和、自有资金、P2P 平台等。中部的消费金融平台和基础设施,打通上下游的衔接,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其中,基础设施包括征信体系、消费者保障、健全的法制环境。下游的资金需求方。在消费金融链条中,首先要产生消费需求,进而才会产生相关金融服务需求,在这一点上,电商平台与其他互联网支付平台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可以运用自身资金优势和物理网点优势,拓展线上场景,如自建电商平台或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等,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的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广消费金融服务。2010 年至今,消费金融从最初试点到渐成规模已走过六个年头。正是由于其具备“花未来的钱,圆今日之梦”的吸金属性,消费金融日渐引领金融创业潮流。然而,前路漫漫,参与者众,如何在未来消费金融市场浪潮中傲立群雄,仍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本文转自:金融博览)《从P2P到消费金融 是换了个马甲还是换了人间》 精选六““消费金融是整体蓝海,局部红海;长期的蓝海,短期的红海”,整体上看,很多场景因为不够优质,所以消费借贷需求还得不到满足,就局部几个场景来看,参与者众,竞争激烈。2017年是消费金融风口的一年,日益增加的消费者需求、数字化科技革命的驱动让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公司大批涌入消费金融领域。相关数据显示,由于北京市整体经济实力强,并且居民互联网理财意识强,北京消费金融领跑全国。不过,随着进入消费金融领域的机构越来越多,获客成本高、企业发展同质化以及等问题也随之显现。在采访中,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都表示,消费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由于没有成熟经验作为参照,多数机构也在摸索中前行。为此,专家呼吁加强监管并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1增长:领跑全国2017年被誉为消费金融蓬勃发展的大年, 银行系、产业系、互联网电商系、网贷系等多元化势力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网贷限额整改深入、行业逐渐回归小额,个人消费信贷目前正迎来快速增长。相关数据显示,北京地区成为全国消费金融业务的领跑者。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平台二季度成交量165亿元,共帮助382万借款人实现了723万笔借款需求,单季借款人数超过2016年全年。其中,北京市的网贷规模呈现出爆发增长趋势,平台二季度在该地区共服务借款人8.9万,环比一季度增长41.9%,平均每人不到5000元的借款绝大部分用于消费,促成成交金额4.5亿元,环比一季度增长了49.7%。行业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网贷行业总成交量二季度环比增长6.4%,据此计算,拍拍贷北京市的成交增速达到了行业的7.8倍。根据平台历史数据,北京市2017年一季度借款人数环比增长31.5%,成交量环比增长28.8%,由此可见,北京市二季度这两项增速相比一季度分别加快了10.4和20.9个百分点。除了相关数据外,从部分案例也可以看出日渐壮大的消费金融已经成为的有力践行。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于女士以加盟的形式在北京开了一家旅行社门店,为提高竞争力,她向出行服务商、景点服务商、地接社等旅游资源供应商预定旅游资源,这就需要先行垫付资金保证旅游服务,产生了融资需求。接到于女士的融资需求之后,北京一家互金平台根据大数据风控技术,结合于女士本人的信用数据以及她门店的经营数据,比如预付定金的凭据、POS机流水或者用户的定单数据,为于女士进行评估和授信,然后推荐给理财范的,帮助于女士完成融资。“消费金融是整体蓝海,局部红海;长期的蓝海,短期的红海”,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表示,整体上看,很多场景因为不够优质,所以消费借贷需求还得不到满足,但就局部几个场景来看,参与者众,竞争激烈。比如3C消费、家装、培训、教育、旅游、租房等领域,参与者众多,新进入者已经没有太多机会。“消费金融的发展要伴随着消费升级过程来逐步深化,从目前看,消费金融的发展速度远超居民收入上涨和消费升级的速度,短期内供过于求,是个红海;但长期看,随着消费升级的加速和市场空间的进一步释放,消费金融还是蓝海,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薛洪言进一步指出。此外,从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看,虽然消费金融的竞争已步入白热化,但在分析人士看来,长期来看,伴随我国消费升级,消费金融仍是蓝海。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最新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指出,2016年末,居民消费信贷总量估计在6万亿元左右,约占消费支出的19%。如果按照20%的增速预测,我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另外,据天眼研究院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消费信贷在未来将维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2019年我国个人消费将增长至41万亿元。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促使了消费金融发展的又一次飞跃,互联网消费金融很可能助力消费金融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的主战场。2主因:金融科技加速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网贷业务加速发展,在拍拍贷CEO看来,主要归功于金融科技驱动下的网络效应和规模效益。2017年起,金融科技在业内外被广泛提及和着重关注,市面上知名的,绝大多数也都加大了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金融科技可以说是专家经验的规模化,我们通过自主研发‘魔镜’风控系统,绝大部分借贷环节都做到了100%自动化,基于亿级数据的风险评估也趋向智能化。一方面,平台上的借款人数量越多,边际成本就越低;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应用,使我们能够对需求小额而为数众多的借款人,实现快速、精准的。”张俊表示。在金融科技作用下,拍拍贷二季度服务效率出现大幅提升,日均促成借款笔数7.9万,而一季度该数字为4.8万,环比增长64.6%。这意味着如今在拍拍贷平台上,平均每两秒内就会产生一笔借款。为及时处理巨量的借款需求,平台构筑了基于“ABC”(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和Cloud)的高效服务体系,自主研发了客服机器人(19.730, 0.00, 0.00%),不但能在客服等领域提高运营效率,极大提升客户体验,还能对借贷全流程进行智能分析和优化。除服务效率提升外,网贷在北京市加速发展,还受其他多种因素影响。据拍拍贷分析,一方面是北京市走在网贷合规化的前列,当地网贷机构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规范性文件的发布,使当地民众对网贷的认知度及接受度较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北京市居民收入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66元,同比增长9.1%。居民收入高,消费能力较强,借助网贷进行消费升级的欲望自然也更旺盛。3问题:、获客难、同质化随着进入消费金融领域的机构越来越多,获客成本高、企业发展同质化以及重复借贷等问题也随之显现。在采访中,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都表示,消费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由于没有成熟经验作为参照,多数机构也在摸索中前行。对于消费金融行业的获客成本,创始人、CEO透露,平台将消费金融作为衍生品的获客成本,消费金融只是作为企业满足用户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另一项创新产品,其消费群体更多的是对平台原有用户需求的二次开发,因此获客成本会低一点。另外一类则是纯新增用户,平台要获得新用户的成本就比较高,有些有效用户获客成本甚至达到1000元以上。事实上,对于中小平台来讲,获客成本更高。总经理周治翰表示,资金决定了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发展的规模。由于线上流量大都在BAT等流量巨头手里,线下也被很多大平台提前布局,不少中小型同类平台不断通过增加获客成本来吸收资金,抢占市场。线上来看,媒体渠道价格有不少涨幅,一些中小平台线上获客成本增长了一倍;线下场景中,部分线下分期平台的POS贷获客成本已达到13%-18%。CEO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比起“获客贵”,行业更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留存难”。除了获客成本提高,用户黏性不高,消费金融多头借贷问题也考验着平台的风控水平。“消费金融是从业者的蓝海,也是黑中介、欺诈分子的蓝海。”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曾如此形容消费金融行业的欺诈现象。刘雁南也表示,即便消费金融获客成本高昂,用户质量却越来越无法保障,相同流量购买到的用户重合度高,多头借贷情况比较严重。研究员郑常怀还补充,由于市场参与者参差不齐,行业之间数据没有共享,超额授信、多头借贷、消费套现现象普遍存在。此外,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同行之间价格战严重。内外勾结骗贷,业务人员因背负业绩压力,甚至配合不合格借款人贷款。另外,由于消费金融主要在线下,全国各地都有分公司和业务员,管理难度特别大,一旦平台管理上出现漏洞,就很容易出现内外勾结骗贷现象。4出路:呼吁监管和征信体系建设对于消费金融存在的乱象和风险,多位从业者呼吁完善监管和征信体系。业内人士表示,消费金融的核心是消费者,只有银行、互联网平台、征信等多方合作才能使产品和服务更好触碰消费者痛点,也只有基于技术创新驱动的开放式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诸如“信息孤岛”、欺诈、重复授信、过高息费等问题及相应的风险隐患。刘雁南指出,从合规性上,消费金融一直缺乏有效的监管,行业亟待出台更加细分的法律制度,从顶层设计上肃清行业乱象,支撑消费金融行业理性、健康发展。资金方面,消费金融平台资金渠道相对有限,欠缺强大的资金支持,未来行业需要拓宽融资渠道,为行业迅猛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风控层面,由于我国征信体系不完善,绝大部分消费金融信息尚未对接央行征信系统,呼吁行业尽快建立信息多元且客观完善的共享信息数据库,有利于推动各从业平台风控体系的完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拍拍贷CEO张俊指出,完善监管和加强自律。在消费金融领域,监管体系还需要逐步去完善,同时也需要企业加强自律,审慎经营。在许泽玮看来,消费金融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风险控制,因为消费金融更多的是一种无抵押形式,以用户个人信用作为担保,或者以用户以往在平台的消费记录作为参考, 这种情况下,用户还款甚至坏账的可控性比较低。他建议,监管层面上允许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平台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以此查看比较完整的个人征信记录;另一方面,对平台而言,完善用户数据,加强分析能力和风险预警能力。多方位地防范消费金融风险。周治翰表示,一方面,要逐步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将消费金融尤其是互联网消费金融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加快建立消费者个人信息数据库,逐步形成覆盖人群广、信息多元的征信数据系统。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消费金融法律体系,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消费金融实施细则,加强,谨防监管套利。同时,要注重对金融消费者进行,帮助其树立理性消费理念,切实保护消费金融参与者的合法权益。马上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指出,消费金融具有小额、分散、地域广的特点。在消费者千人千面、纷繁复杂的现状面前,需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多维度数据进行交叉验证,从而更好地为用户画像。可以说,大数据是消费金融的生命力所在。但是,目前国内的数据各自处在割裂的状态,包括银行之间的、电商的、小贷公司等,割裂以后的数据或者某个侧面的数据,在风险管理应用上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希望通过政府能够打通不同企业、不同行业协会、不同科研院所等大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大数据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原标题:消费金融:万亿级经济增长新战场)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岳品瑜 刘双霞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这里有圈内最大的互联网金融记者群这里有圈内最大的公关、市场交流群,这里会定期举办行业线下交流活动。业内人士可勾搭小编微信:wangdake5143《从P2P到消费金融 是换了个马甲还是换了人间》 精选七““消费金融是整体蓝海,局部红海;长期的蓝海,短期的红海”,整体上看,很多场景因为不够优质,所以消费借贷需求还得不到满足,就局部几个场景来看,参与者众,竞争激烈。2017年是消费金融风口的一年,日益增加的消费者需求、数字化科技革命的驱动让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电商类消费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公司大批涌入消费金融领域。相关数据显示,由于北京市整体经济实力强,并且居民互联网理财意识强,北京消费金融领跑全国。不过,随着进入消费金融领域的机构越来越多,获客成本高、企业发展同质化以及重复借贷等问题也随之显现。在采访中,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都表示,消费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由于没有成熟经验作为参照,多数机构也在摸索中前行。为此,专家呼吁加强监管并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1增长:领跑全国2017年被誉为消费金融蓬勃发展的大年, 银行系、产业系、互联网电商系、网贷系等多元化势力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网贷限额整改深入、行业逐渐回归小额,个人消费信贷目前正迎来快速增长。相关数据显示,北京地区成为全国消费金融业务的领跑者。拍拍贷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平台二季度成交量165亿元,共帮助382万借款人实现了723万笔借款需求,单季借款人数超过2016年全年。其中,北京市的网贷规模呈现出爆发增长趋势,平台二季度在该地区共服务借款人8.9万,环比一季度增长41.9%,平均每人不到5000元的借款绝大部分用于消费,促成成交金额4.5亿元,环比一季度增长了49.7%。行业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网贷行业总成交量二季度环比增长6.4%,据此计算,拍拍贷北京市的成交增速达到了行业的7.8倍。根据平台历史数据,北京市2017年一季度借款人数环比增长31.5%,成交量环比增长28.8%,由此可见,北京市二季度这两项增速相比一季度分别加快了10.4和20.9个百分点。除了相关数据外,从部分案例也可以看出日渐壮大的消费金融已经成为我国普惠金融的有力践行。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于女士以加盟的形式在北京开了一家旅行社门店,为提高竞争力,她向出行服务商、景点服务商、地接社等旅游资源供应商预定旅游资源,这就需要先行垫付资金保证旅游服务,产生了融资需求。接到于女士的融资需求之后,北京一家互金平台理财范根据大数据风控技术,结合于女士本人的信用数据以及她门店的经营数据,比如预付定金的凭据、POS机流水或者用户的定单数据,为于女士进行评估和授信,然后推荐给理财范的出借人,帮助于女士完成融资。“消费金融是整体蓝海,局部红海;长期的蓝海,短期的红海”,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表示,整体上看,很多场景因为不够优质,所以消费借贷需求还得不到满足,但就局部几个场景来看,参与者众,竞争激烈。比如3C消费、家装、培训、教育、旅游、租房等领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 实体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