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与服装服装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淘宝八九十块钱和商场里三四百的衣服有什么区别?看看网购达人们都是怎么说的
淘宝八九十块钱和商场里三四百的衣服有什么区别?看看网购达人们都是怎么说的
澎湃妞最迷人
淘宝上八九十块钱的衣服真的能和商场里的衣服质量一样吗?看看以下这些网购达人们都是怎么说的?
观点1:这个根据商品的不同区别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有些服装淘宝卖的便宜确实是由于是厂家直接到消费者手中,省去了中间的各种费用,所以同样的服装要比商场里便宜许多,但有很大一部分的服装确实是因为做工和用料的关系价格低,这种衣服跟商场里的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毕竟一分钱一分货。先说淘宝成本吧,除了人工之外就是平台里的推广费用,这费用又高有低,商场里面处理店铺和人员很多大型的商场还要多商品进行扣点,尤其是服装扣点非常的高,有的甚至高过50%,所以同样的衣服商场的价格必然要比淘宝高,毕竟成本在那呢,排除价格因素不谈,淘宝和商场最大的不同就是人们的预期不一样,在商场能看到实物,但在淘宝只能靠着自己的感觉来选购!
观点2:我是做传媒的。。。一个大学同学做淘宝卖衣服,有一次帮他拍摄。。。给我快递了十几件衣服让我帮他拍。。拍完公司模特把衣服留下了。。我问他多少钱进的。。他说市场批发的,短袖8元短裤15。。。过了几天我看他的淘宝店。。短裤卖98短袖68居然一个礼拜卖出去一百多件
观点3:我网购经验已经差不多有九年了,网购不能一巴掌拍死,我是这样认为的,淘宝网汇集了目前全国所有的大众商品,只要你能想到的基本上都能买到,但是网购是有技巧的,你平时看到打折的商品,不一定是真正的划算哦,因为很多商家做促销是在原本成本上往上加价,然后折扣,到头来,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当然,这指的的大多数。那么如果你能细心的花时间去慢慢淘,还是有好东西的!最主要你购买这件商品的时候得有心里预期,比如实体卖500.600百的衣服,你想在网上花同样的价钱或者以更低的价钱买到同样的质量,以我多年的网购经验是不大可能的,就好比代购也是一样,网上说明是正品,同样的款式,可能在网上比实体便宜个一两百,但是,等你买回来之后,绝对跟实体的质量是完全不一样的,尤其是一些欧美的大牌。那么,如果你自己心里有预期,我觉得这个价钱就只能买到这样的货,自然就能接受多了!
观点4:资深14年淘宝买家,我觉得我比较有发言权。在淘宝你不要想着100块买实体店1000块的东西,但你花500买实体店差不多一千的肯定没问题。夏天衣服超过500冬天超过800,大衣超过2000的绝对性价比分分钟超过实体三成以上商品。打个比方你在实体店买一件双面羊绒大衣2000块的质量在淘宝卖价800左右,所以你在淘宝买一件2000大衣大概是实体店5000水准,当然这个还跟买家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有关,买不到好东西先想想是不是口袋钱太少,期待值又太高?想想自己是不是需要提高一下审美品味吧!
观点5:我目前是一名淘宝店店主,我也来说说自己的经验吧,买的和卖的经验还是有所不同的。虽然说实体人工成本店租这些因素增加了衣服的成本,但是现在的天猫算下来费用也不比实体的少,天猫注册都是要收取年费,每卖一件都要扣除百分之几个点的费用,一年下来的广告费也不少啊!以前网上买东西都是找天猫,现在自己开店了,整体感觉普通店的要比天猫和实体店要便宜很多(如果怕质量问题可以选择有带运费险的,不喜欢退货还不用自己花运费),相信有一些买家也知道淘宝有一个现象:同一款衣服淘宝上一大堆在卖,而且价格也都不一样,经常有一些客户问我别人家的为什么那么便宜,你们家为什么卖比别人的贵,或者是别人家买那么贵,你们家卖这么便宜,是假货?确实这原因有:一些店是去批发市场拿货的,一些是自己找工厂做的,中间成本直接省了。(比如下面我家的一款马甲就是找工厂做货的,爆款的产品网上同款也非常多。同样的商品被实体店换个吊牌去卖要贵上几十块)还有就是每个厂家用料和人工成本也不一样,算下来价格也不一样的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澎湃妞最迷人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灰太狼,你不是说你会回来的吗物种,种族,种群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区分? - 知乎6被浏览803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575|回复: 12
UID注册时间签到天数3 蓝盐贝0 金币366 精华0
3, 积分 3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0 积分
本帖最后由 加號菌 于
19:44 编辑
论坛UID:[size=1em]
论坛昵称:加號菌
作品介绍作品总算是做完了
& &&&在最开始设计的初衷是以& &各个种族之间架构的物种来进行设计。
然后就开始翻各个种族之间的环境跟历史,觉得既然两个大陆环境不一样,设计的话还是以符合其环境氛围的好。
所以,每件衣服里面都包含有特定种族浓烈的气息。
:3自古红蓝出CP设计上以塔雷的抽象化设计来串联时装,大部分花纹素材取自塔雷自身,辅以云纹做装饰。2P特标一下,肩甲采用悬浮组叠的勾玉跟云图,游戏没有没有看到过可以类似的服装,故尝试。
意为郁色青翠的柔软之物忧郁蓝符合精灵的色调,相对而言偏向礼服的设计符合精灵的特征
熏风好似燥热六月的扶风正向风神赐予兽灵的荣耀一样的烫手
最初的设定里面是以鬃狮的骨甲作为设计点,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兽灵部落里骨头应该很多,但不免太原始了一点
即使兽灵的传统是吃掉自己伙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UID22138注册时间签到天数4 蓝盐贝8 金币6597 精华0
h还是很漂亮的 还有细节设置哦
我是热心的小灰灰
UID注册时间签到天数3 蓝盐贝0 金币366 精华0
3, 积分 3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0 积分
暖沐° 发表于
h还是很漂亮的 还有细节设置哦
也是尽量在短时间内画的精细点了,不过,点亮速度很快嘛,一扭头就变亮了 ;)
UID2575018注册时间签到天数33 蓝盐贝121 金币1848 精华0
7, 积分 63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40 积分
好看!可惜我现在没心情也没软件了。。。。不然也可以参加一下啊。。。。
UID1656700注册时间签到天数145 蓝盐贝18 金币791345 精华0
玉楼金阙慵归去   且插梅花醉洛阳
11, 积分 521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841 积分
风华正茂。。。不是那个X灵的嘛 23333
UID注册时间签到天数3 蓝盐贝0 金币366 精华0
3, 积分 3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0 积分
Sofia. 发表于
风华正茂。。。不是那个X灵的嘛 23333
就是某灵的风华正茂,短笛的设计在风格上简直一发入魂。
UID1656700注册时间签到天数145 蓝盐贝18 金币791345 精华0
玉楼金阙慵归去   且插梅花醉洛阳
11, 积分 521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841 积分
加號菌 发表于
就是某灵的风华正茂,短笛的设计在风格上简直一发入魂。
还有一年的枫叶时装我也觉得蛮好看
今年出的国服专属校服太没特色了 不好
UID注册时间签到天数3 蓝盐贝0 金币366 精华0
3, 积分 3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0 积分
Sofia. 发表于
还有一年的枫叶时装我也觉得蛮好看
今年出的国服专属校服太没特色了 不好 ...
校服设计的太过于酷炫就不是校服了,框架就限制在那。也乜办法过度修改。不过目前倒是可以构思自己喜欢的服装,过不过那就搁置另当别论了。
UID注册时间签到天数1 蓝盐贝3 金币852 精华0
头像被屏蔽
4, 积分 11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 积分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UID注册时间签到天数3 蓝盐贝0 金币366 精华0
3, 积分 3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0 积分
更新 【粼翎】套装
剩余时装将在稍后更新
参与论坛活动获得
端午节特别勋章
参与论坛活动获得
[家园建设纪念]
完成家园日记任务所获得纪念勋章
劳动最光荣
劳动节活动获得
参与论坛活动获得
参与论坛活动获得
“啪啪啪”打爆竹啦!
[航海季]参与本次测试荣誉古灰
航海日志纪念
完成航海日志任务可获得纪念勋章
上古印记Ⅰ
签到30天可领取(一名用户只能拥有一个上古印记勋章)恶意重复领取 永久封号
[认证居民]
上古世纪“神之庭院”居民户口本--入住并签到满60天-或参与特别活动可领取
站长推荐 /1
和我签订契约,成为AGE古灰吧!
Powered by民族服装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精彩论文)
我的图书馆
民族服装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精彩论文)
视平线画室AT THE STUDIO [http://.]& 15:13&
浅谈民族服装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摘要:有关民族风格的现代服装设计一直以来都为很多设计师所关注,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民族文化的广博性和丰富性,现代设计对于民族元素在各领域不同层面的运用从未间断过。因此,对民族风格的延伸探讨是有其现实意义和广阔空间的。
关键词:民族服装;艺术;发展      一、服装民族风格的表现形式   现代服装的民族风格就是以世界各民族的服饰为蓝本,特色服装和地域文化为素材,取其精华与象征性,结合现代的审美观和功用性,使设计体现出时代感。这里的民族取材是很广泛的,它可以是一种广义的民族,泛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各种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土著民族等,甚至氏族、部落也可以包括在内,或用于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也可以是狭义的民族,即指各个具体的民族共同体。如英吉利人、德意志人、法兰西人、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藏族等。   单一的民族风格成为现代民族风格的主要表现形式,它的主题呈现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化而转移,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和热点地区成为吸引民众目光的主要取向,如20世纪的能源危机出现的中东主题;非洲独立运动的政治局势变化出现的非洲主题;21世纪石油价格的浮动出现的俄罗斯风貌等等。回顾历史,单一民族风格服饰流行的风潮屡见不鲜,如二十世纪初Paul Pariet的蹒跚女裙,七十年代Yvessaint Laurent的中国系列,九十年代Rabanne的埃及风格金属女装等,都是在运用世界各国民族传统服装文化展现时尚新面貌,现代设计中更是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设计师,西方如:让·保罗·戈尔捷在08年春夏装中用西装造型、毡帽、紧身衬衫、喇叭裤塑造了西部牛仔的服装形象;Marc Jacobs 08年的民族风格以部落感的饰品和非洲风情的裹裙为蓝本;CHANEL在08年以层叠的吉普赛长裙搭配吉他,带来一幅“都市游牧族”的经典造型。东方设计师如:VIVIENNE TAM在她的2009春夏时装系列中加入了云纹、梅花及牡丹图案,辅助于刺绣,钉珠的表现工艺,与现代廓型相结合展示出中国风;张肇达在2009年以“东方晨彩”、“大漠”、“紫禁城”、“江南”等一系列主题的设计体现了悠久的东方神韵。   它不仅在服装的设计中被不断演绎,在平面设计、家纺业、工业设计、家居设计、建筑设计、家具设计等其他领域也得到了生动的运用。   由此可见,民族风格的生命力是长远和持久的,它值得我们去关注和不断的挖掘更新颖的表现形式。   二、民族风格的特征   2.1模糊性   综合民族风格的模糊性是指体现于服装中的民族风格打破单一的民族主题界限,融汇多个民族的特色,通过“不同”民族元素的运用,展现了一种“种族模糊”的民族感服装,它是将民族素材经过多次改良、嫁接、混血后,形成的一种“混血儿”,是保留文化群体个性的同时,赋予其人类现代文化的共性、时代性、先进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民族风格的内容上的扩充和形式上的多样,是一个更具包容性、丰富性、世界性的民族风格。这种“模糊”性正是文化的交流与多元的综合效应,它也是“综合民族风格”的外观写照。它是从不同民族的文化中博采众长,从而使得这类服装呈现出多种民族素材的杂糅,不再具有特定种族的显性基因。它的象征性不仅能在形式上使人产生视觉联想,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唤起人们思考对世界一体,地球村的隐喻联想,进而产生移情和情感共鸣,设计也因此更具有意义。   2.2多元性   在文化交流与渗透的过程中,综合民族风格抛弃困于某一民族狭隘的模式化艺术表现和艺术审美,以取材的多元、设计手法的多元、呈现风貌的多元为特征,它与全球化生活方式下所产生的混搭概念不谋而合,混合了不同时空、文化、风格、阶层的元素而形成了全新的、多元的民族风格外观。如今具有流行性和时尚感的民族风格要有它与众不同的时代特征,即真正的国际化,就要吸收多元文化特质,运用自身对现代服装设计的理解,广泛借鉴各种民族素材,以设计口味的多样和趣味的多元形成能够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接受的风格,具有普世的审美价值。   2.3现代性   服装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动态;时代精神左右着服装的流行变迁,对人类的衣着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民族传统只有关注当下和时代变化,并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才能源远流长,所以,我们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符合当代社会思潮、美学意识及未来世界发展趋势的内容,赋予其现代意义,不断的去思考现代社会的人文性(意识形态和信仰)、科学性(医疗、科学、先进科技等)以及新生事物(年轻人群、新生观念)。   三、民族服装艺术的发展   3.1民族原形素材的提取   在综合民族风格服饰设计中,多元化的设计是最突出的特点,这种多元性可以是二元——两种民族元素;也可以是多元——四种、六种或更多种民族的元素,它充分运用了各个国家和民族不同的传统文化符号和民族特点,并且针对不同的设计需求,有取舍、有选择的将其注入自己的设计理念。   3.2民族原形素材的变异 造型、材质、色彩与图案等之间的关系来达到。为了达到强调民族的原有风格,在设计中可以使用设计元素的完整状态来强调某个或几个民族元素的原型,使其具有显性特点;如果为了使原来的设计元素在辨认上不过分直接,则可以对其分割,选择需要的部分,元素取材弱化处理或将民族元素的原型进行变异,使其具有隐性特点。在这个过程中融入设计者的自身体会和对时尚感度的把握,并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和对消费对象的定位,有针对性的再设计,使其具有当下性。   3.3民族原形素材的整合   综合民族风格的多元性还体现在它可以细化不同民族风貌的感度,通过调整不同素材的使用比例和方法,呈现出民族A1+民族B1+民族C1=强烈的综合民族风格,或民族A1+民族B1+民族C1=微弱的综合民族风格,也可以是中等强度的综合民族风格、中等偏强、中等偏弱的、微弱偏强、微弱偏弱的……这种民族感度的强弱是设计者根据个人对服装效果的追求来控制实现的,每种因素优先的效果都是不同的。还可以综合起来考虑各种因素,使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因素略优先,它们相互之间又呈现或强、或弱的对比,情况就更加多变和复杂,服装形态也就更加丰富和多样了。将这些设计手法交叉联合使用,会创造出无以计数的民族风貌,给服装的民族主题设计带来无穷的设计思路和灵感。在整合的过程中注意运用手法的有机统一和协调性,考虑服装的商业价值和审美价值。   正因为民族素材的多元性和运用手法的多样性才使得综合民族风格更加丰富多彩,它所呈现的民族风貌又可以与职业装、运动装、休闲装等其他服装类别相链接,成为整体货品中别具特色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卞向阳.服装艺术判断[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2).   [2] 刘元凤,李迎军.现代服装艺术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华梅.中国服装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10).   [4] 管德明,崔荣荣.服装设计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1).   [5] 孙涛,吴志明.东西方服装设计师运用中国服饰元素的差异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浅谈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继承与发展的文化特征关键词:满族服饰 文化特征 继承
  论文摘要:本文从服饰的继承和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了满族服饰在服装中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中继承的文化特征主要包括服饰元素的象征、礼仪性表现、标志性特点、流行的体现等四个方面;满族服饰其发展的文化特征主要有阶级等级的消除、中西结合的创新等方面。   服饰是人类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物化形式 ,它以一种符号反映了一个民族在一定时期的、、文化 、宗教信仰 ,同时也折射出一定历史时期民族之问的涵化、融合 ,民族服饰自身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每一个民族都有 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每个民族的生产方式 、风俗习惯、宗教礼仪、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传统等等,无不折射到他们的衣冠服饰上。服饰不仅能展现出人类文明的全部,也是一种意蕴深厚的文化形态。   我国有 56个民族 ,有多种多样的民族服饰 ,作为 中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的服饰文化,满族及其先世的民族服饰文化元素影响着整个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 ,其中众所周知的旗袍、坎肩、马褂等已被近、现代中国人接受并认可 ,并成为中华民族服饰 的典型代表。满族和汉族的服饰在文化、礼仪等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呈现出民族服饰文化融合的特点。满族服饰元素已成为中国服饰乃至世界服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了丰富的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   一、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 中继承的文化特征   满族的民族服饰文化是文化变迁和绚丽多彩的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服饰不但继承了汉族在历史上衣着的长处,而且还把自己民族经历过检验、实践,证明既适合于生活需要、又有民族特色的东西保留了下来,它把继承、借用、创新,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当代中国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民族借鉴的重要内容之一。满族服饰的形成 、发展和变迁 ,促进了满族的不断进步也为中国民族服饰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提供了实际的例证。满族服饰发展和变迁的轨迹对研究中国民族服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推进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共同繁荣、对现代服装设计中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与流行时尚的结合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沉淀,满族服装样式演变发展成为现今的旗袍,在现代生活中被广泛穿着,已成为现代中国女性的国服,成为中华民族女性服饰的象征,在现代服装中表现着丰富的文化特征。   (一)中国服饰元素的象征   满族服饰沿袭至今主要以立领、盘扣、开衩、龙凤等题材团花图案、立体圆扣等服饰元素体现在服饰中,这些服饰元素包括镶、嵌、滚、绣等变化丰富的装饰技法,已经成为“中国元素”的象征,应用这些元素的服装被界定为 “中式服装”。   (二)礼仪性表现   开放政策使我国各行业对外交流活动El益频繁,出席各种外事活动时为了表明我们的身份,礼仪性服装则需要穿着中国特色的民族服饰,中式服装最为恰当,尤其是女性的旗袍;在百姓生活礼俗中,婚礼等场合穿着旗袍也成为一种习俗,尤其是新娘的礼服,大多是大红色龙凤团花镶金织锦的旗袍,象征富贵祥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三)标志性特点   国际问文化 的传播带动文化产业与产品呈现标志性特点,医学、酒店、餐饮等都有中式和西式差别,相应 的服务人员所着服饰也有着中式和西式风格区别。中式服装基本都以满族服饰元素体现其中式特点。   (四)流行的体现   因为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大的变革或事件,从而会导致某种服饰流行。皮尔卡丹等世界级大师的中国风时装设计和世界首脑APIC中国区上海会议的中式服装都使中国元素服饰火热流行。   二、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 中发展的文化特征   随着社会的 、人类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 ,服饰 式样 、着装方式与服饰观念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对 旧的服饰文化的彻底否定 ,而是对 旧式样 的更新 ,对 旧观念 的进一步完善与充实,满族服饰的发展体现了旧文化的变革与新文化的融合。   (一)阶级等级的消除   清王朝的一般官员上朝时要穿补服 (即官员的朝服),体现了文官武将的等级差别,①补服就是在前后心处补一块有多处纹式 的外褂 ,补子又分为 圆补和方补,在补子上饰 以各种鸟兽 图案作为品级的徽识 ,清朝 《会典》规定补服图案文武官员官阶不同。服饰中补子则没有了阶级意义,演变成补花 图案 ,成为现代 中式服装元素。   “龙、凤”图案表现了帝、王、后、妃至高无上的尊荣,在清朝时期,只有帝王与帝后的衣服上方可以绣上龙凤图案。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龙、凤”图案已没有了阶级等级的限制,现代人认为龙凤是富贵权利的象征,所以现代中式服装中的团花图案题材很多还沿用龙凤图案,寄托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   (二 )中西结合   现代西方服饰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着装观念和方式,中西合璧成为后现代主义的服饰文化特征,不是单纯地再现,主要是对沿袭的满族服饰的分解并与现代西方服饰元素重新组合,总体风貌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构造基础之上,将传统的代表中国的满族服饰元素巧妙地和现代西式服装造型相结合,体现适体 、简洁、轻松、 自由的风格。   所谓现代中式服装设计主要从造型、面料、款式、色彩、装饰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良。国内设计的比较成功的有 “木真了”、“玄色衣裳”、“阁兰绣”等品牌,既有时尚性又能展示浓郁的中国特色,具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国外的皮尔·卡丹、伊夫·圣洛朗等设计师也曾运用这种设计手法设计了很多成功的作品;Tom Ford在 2004年为YSL Rive Gauche所做的设计中,大量运用了龙的图案和中国旗袍的造型,并巧妙融入时尚气息,创造出典雅而前卫的新旗袍样式;John Galliano的设计,则运用立领 、扣袢系结等,结合时尚元素设计的服装华贵、自由、洒脱而前卫。   目前,中式服装不但在中国流行,而且在世界上受到各国、各民族妇女们的欢迎,这是满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和世界服饰文化的一大贡献。设计师要在文化精神的层面上把握东方文化的精神理念防止符号化、表面化②地组合中国满族服饰元素,比较东西方差异,提高知识修养和对文化的了解能力,使中国元素与现代流行和国际风格完美结合。   总之,满族服饰与现代中式服饰一脉相承,如果说满族服饰是工笔画,那么现代中式服装就是写意画。满族服饰对于中国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努力搜集和弘扬满族的服饰文化,把中国的民族服饰文化发扬光大。21世纪,中国文化必将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主流,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服装的需求将呈多元化趋势。如何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既保持本民族的主体文化特色,又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平融洽的相处,真正做到 “文化自觉”,如何将传统和现代以及世界 的服饰元素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①黄能馥、陈娟娟著.中国服饰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6.   ②余玉霞.从把握传统文化精神浅谈提升我国服装设计创意能力 [J].丝绸,2006(9).&浅谈中国传统民族服饰与西方高级时装的关联性 20:31阅读(10) 内容摘要: 将“中国传统民族服饰”与“西方高级时装”这两个看似完全不相干的领域并列成为两个可以通融的文化元素进行讨论,是因为找到了二者之间某些共性特征——即 与最现代时髦的成衣相比,它们都崇尚手工制作,并且强调装饰感和礼仪性的服装。同时,上述两种时装都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所以它们都是弥足珍贵的人类服饰文化形态,而且它们都是具有高度礼仪性的服装。在造型、选材和装饰上具有自身特殊的审美及工艺标准,有着严格的传承性与高度的群体性。 在许多人的观念当中,中国传统民族服饰与西方高级时装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类服装概念——这不仅因为二者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符号有着很大的差异,其生产劳作模式和所面向的受众群体也是截然不同。那么,差别如此明显的两类服装为何在今天产生出越来越多的交集与融合?大洋彼岸的高级时装设计师又为何频频地将眼光投向原本非常陌生的异域的传统民族服饰?之所以将“中国传统民族服饰”与“西方高级时装”这两个看似完全不相干的领域并列成为两个可以通融的文化元素进行讨论,是基于我们捕捉到了二者之间的某些共性特征——即与现代成衣相比,它们都是崇尚手工劳作,并且强调装饰感和礼仪性的服装。首先,众所周知,高级时装有一个硬性指标——就是每一件衣服通常用时需要200个工时甚至更多时间的制作才能确保服装从造型、材料到制作工艺的完美结合;而在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许多服装的制作所花费的时间同样也是十分惊人的,例如苗、瑶等族的少女通常会耗费若干年的时间为自己缝制嫁衣——这与高级时装的耗时相比较,显然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漫长的制作周期意味着其背后必然蕴含着繁重的手工劳作,而作为对人类最古老生产方式的再现,无论是民族服饰,抑或是高级时装,其“手工”劳作的特性都具有一种历史传承的意味,是对过去的一种可视化的留存。手工艺人通过双手与各种材料的反复接触以及对技能的不断体验和总结,在织、染、绣的过程中,持续生成的是本民族的精神诉求,是对自身审美体验的非文字的书写——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民族服饰与西方高级时装上都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因此都是弥足珍贵的人类服饰文化形态。其次,无论是在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野田间,还是在遥远欧洲大陆的皇宫内苑,通过传统的缝纫工具和材料(主要以手工“针线”技艺为主),用点、线、面的空间分布和色彩的运用在服装材料上创造出可视形象——是二者在美学追求上的共同倾向。在以平面化装饰为特征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当中,不仅有着形态各异、数量惊人的吉祥纹样,同时服饰工艺也极富变化——刺绣、绲边、盘扣、编织、抽纱、贴花、镶嵌等工艺手法常常出现在少数民族服饰的衣襟、衣袖、衣摆、裙脚等处,对于许多最初没有本民族文字和语言的少数民族来说,这些服饰图案已然成为他们记录历史和进行交流的重要符号——因为它们“隐含了其千年积淀的历史真相和神话幻象。”[1]与此同时,出于宗教信仰、政治立场、社会习俗、艺术水准、富足程度等原因,西方服装亦有着自己极其纷繁复杂的装饰符号。与注重平面感的东方装饰纹样相比,它们更多地体现在对服装造型轮廓孜孜不倦的追新求异上面,珠宝、褶裥、填充物、蕾丝和蝴蝶结是其常见的装饰元素,在某些历史时刻,那些极致夸张的装饰元素有时甚至会造成怪诞的感觉。最后,除去以上工艺特征和审美特点两个方面之外,就中国传统民族服饰与西方高级时装的使用环境而言,彼此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即它们都是具有高度礼仪性的服装。中国文化素来就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少数民族服饰通常在这些特定的时间和场合有最为严格和专门的形制,比如新娘的嫁衣,往往凝结了新娘多年的心血,从最初缝制时的期待,到迎娶的那一天,这整个过程都充满了一种神圣感和仪式感。而建立在富裕阶层和社会名流对于量体裁衣、手工缝制和单件定做的推崇和信赖之上的高级时装从来就是重要场合的首选礼服,盛大隆重的着装不仅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更被看作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彼此间相互尊重的行为。这些并非在某一临场顿悟中建立与确认的礼仪性,是人们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建构起来的,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民族服饰与西方高级时装的造型、选材和装饰上具有自身特殊的审美及工艺标准,有着严格的承传性与高度的群体性。这些共同的特点促使了有越来越多的西方高级时装设计师从古老的东方少数民族服饰当中汲取灵感与方法,例如随着近代女装型制的不断简化,造型过于夸张和层次过于丰满的立体造型装饰遭到了淘汰,而贴近服装结构本身的东方平面装饰手法似乎更易于将人们从累赘的服饰羁绊中解脱出来,于是,不仅中国少数民族图案被屡屡借鉴,与之相匹配的民族服饰常用的装饰技艺(例如蜡染、扎染)也都曾经出现在高级时装上面。然而,作为中国的时装设计师在对此感到自豪的同时,又是否意识到,与西方高级时装依然活跃于国际舞台的局面相比,为何拥有如此相似特质的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却显得如此柔弱呢?形成这一原因是复杂而深刻的。在此,笔者试将其简化成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㈠ 职业化进程的欠缺最初的手工艺制成品,多是为满足自身所需。在这一过程中“巧者和拙者分化了”,并且“逐渐地产生了依赖技术优良者进行专门制作的情况,制作杰出者渐渐地取代了其他人,作者也慢慢地由外行转化为内行,产生了种种非内行不能制作的器物,直至工作逐渐地专门化。”[2]西方高级时装在“职业化”的方面就具有非常鲜明的典型性——从板型处理到工艺制作,从对各种缝纫工具的掌握到个性化的创意技巧——专业知识的积累必然是有志于进入这个领域者的生存前提。作为一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产业,高级时装业通过不断地招募学徒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入这个领域,从而使人员获得持续的更新。在巴黎的高级时装屋中供职的手工艺人多有着娴熟的技艺,并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即使是现代体制的服装院校,也十分注重板型和手工艺的培养——那些源自于手工艺时代的宝贵经验会经由标准化的教学课程内容传递给那些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人,同时,校方还会积极争取将学生送去时装公司进行实践操练的机会。与此相比,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却缺乏这样的产业背景支撑。由于依旧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其传承的方式多凭借的是族群成员之间的口口相传,从业者也仅依靠记忆进行制作,因此技艺论述的随意性很强——这样封闭的传授途径根本无法与现代的语境接轨,更谈不上技术血液的更新。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价值判断上的悲观情绪,使得传统手工技艺的自我保护能力非常脆弱,手工染织、手针纳缝和手工刺绣通常被视作为“落后”的象征——这种向内紧缩的思维方式自然限制了民族服饰自身的发展。㈡ 现代性的缺失今天,我们所遇到的窘境与十九世纪下半叶威廉·莫里斯和约翰·罗斯金等人在倡导“工艺美术运动”时的状况有些相似。当传统手工艺遭遇到机械工艺的强大冲击时,他们将推崇中世纪的手工艺作为自己的抵御手段,在罗斯金看来,“机械化、劳动力分工,以及一种不断将劳动者与其努力创造的产品疏离开来的资本主义体系,严重侵蚀了劳动力。”[3]工艺美术运动所秉持的观念,影响了大批工业设计师和建筑师,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积极来面对自机械化批量大生产的挑战——实际上,此时的他们已经自觉地融入到了“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在同一时期的服装界,弗雷德里克·沃斯缔造了“高级时装”,而这一新概念出现本身就意味着在对传统服装的继承和发展道路上沃斯找到了一条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就发展历程来说,虽然“高级时装已经濒临死亡”的声音也曾经此消彼长,但我们看到,巴黎的高级时装业始终在寻求自身的突破——无论是在创作理念上,还是经营模式上。巴黎高级时装公会主席戴德尔·戈兰巴赫在采访中就曾经强调,今天巴黎的高级时装业不仅把传统技术传授给学生,同时也教授给他们新的科技(例如激光剪裁技术)。然而,反观今天中国民族服饰生存现状时,我们却没有看到来自这一艺术形式自身的改良意愿——在瞬息万变的现代资讯交流中,它始终保持一种不变的程式化。这种看似忠诚的坚守其实无益于这一服装类别的发展与壮大,事实证明,由于装饰繁琐,工艺复杂,制作困难,穿着不便,难于洗涤等原因,不少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年人已改穿汉族服装,个别地区甚至已经见不到民族服装了。由此可见,保守的复制只能使民族服饰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从而毁坏了它最基本的生存土壤。现代性(包括现代造型语言、科技手段和物质材料)并非是传统民族服饰的“终结者”,相反,创作者只有在不断的复制、模仿、改良甚至否定中,才能够挖掘出民族服装潜在的丰富生命力,才能扩大其在民众生活当中的影响。㈢ 审美的差异“尽管不过是一般土机深色的土布,或格子花,或墨蓝浅绿,袖口裤脚多采用几道杂彩美丽的边缘,有的是别出心裁的刺绣,有的只是用普通印花布零料剪裁拼凑,加上个别有风格的绣花围裙,一条手织花腰带,穿上身就给人一种健康、朴素、异常动人印象。再配上些飘乡银匠打造的首饰,在色彩配合上和整体效果上,真是和谐优美。”[4]——这是一段沈从文先生关于民族服饰的文字描述,很显然,它是一种建立在中国乡土观念上的审美意境,其所适应的环境是青山绿水,是耕牛梯田,所传递的是一种整体、和谐、内省、淡定的东方民族精神。然而,当我们将所有元素原封不动地挪用到现代服装上时,我们会对其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感到困惑,因为我们身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观看角度也在随之发生着改变,那些显著的民族符号带给我们的是与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相去甚远的心灵体验。因而,作者在此认为,在民族服装现代化的过程当中,各种造型手法(包括轮廓、比例、平衡、和谐与对比)以及空间的虚实主次变化、色彩的强弱对比,线迹的疏密组合,衣纹的形态和走向、褶裥的重复排列等具体形式都应当做出适当调整, 使之适应于现代人的审美习惯。从设计的技巧来看,这样的改良是符合后现代主义设计观念的——它没有孤立地恢复历史风格,而是对历史的风格采取抽取、混合、拼接的方法,这样的设计自然比那些直接用杂彩边缘装饰牛仔裤口的创作思路更贴近于创造的本质。此外,传统民族服饰当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因素就是它所蕴涵的工艺之美。高级时装在工业化背景下对传统手工艺的保留和坚持,才形成了今天高级时装所特有的审美趣味,而对高级时装的法国纯粹性和“法国制造”的手工艺是神圣而不可替代的笃信,更使之成为法国的国粹之一,它们不仅成就了高级时装与成衣产品在人文价值上的区别,也是高级时装产生高附加值的有力保证。其实,在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生产中也不乏存有大量精湛的手工艺技巧——“她们装饰加工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用经纬线起伏织成的,又用手纺织成的,有用丝线或毛线或棉线挑绣而成的,有用布、绸剪贴而成的,有用黄蜡或石灰、豆粉为防染剂染制而成的。”[5]然而,在今天的服装制作中,这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却被省略了,当我们面对纹样粗糙的印花工艺,用粗大的尼龙绳盘绕而成的所谓“盘扣”以及由于面、底缝纫线的收缩率不同而造就的歪歪扭扭的衣边,我们又如何能够得到美的体验?在如今浮躁的心态下,技艺的遗失让人甚为堪忧。 综上所述,当我们抛却由地域、种族、历史背景的差异所造就的判断习惯去面对中国传统民族服饰与西方高级时装时,我们就会惊异地发现二者在生成背景、工艺流程、形式美法则方面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而正是这些难分伯仲的艺术品格造就了中国传统民族服饰与西方高级时装之间能够形成充分的对话与交流。今天,正在西方服饰体系中寻求突破的中国服装设计事业在追逐传统民族服饰复兴的进程当中,如果借用高级时装作为一面镜子,则似乎更可以映照出某些发人深思的问题。我们从中可以得出,积极而紧迫地抢救少数民族服饰资源,以免出现某些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的消失固然十分重要,然而更加重要的是必须给传统技艺重新定位,提升其现有的地位;同时通过教育和培训,取得使劳动者对这项事业在新时期内价值的正确理解和认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为传统的民族染织及服饰制作工艺创造出良好的土壤环境,才能够将中华服饰文化的深厚底蕴充分发挥出来。 &中国服装史看服饰文化的多民族性&&&&&&&&&&摘要:本文从中国服装史上的"胡服骑射","孝文改制"等重大服装变革入手,分析了民族服饰文化融合的客观规律,旨在探讨服饰文化的多民族性,及其对世界服饰文化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服装史 服饰文化 民族融合 多民族性   自人类产生以来,衣、食、住共同组成了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因此,服装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从"吃草木之实,衣禽兽之皮"的远古时期到新世纪,人类所穿过的服装已发生过无数次的变化。导致服饰变化的因素很多,有政治的,有经济的,有军事的,也有文化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国服饰文化的变迁,受到国外其他民族服饰文化的一定影响,但这主要是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服饰文化的多民族性可以说贯穿了整个中国服装史,并且呈现出其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   一.统治阶级的服饰改制推动了服饰文化多民族性的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一个朝代频繁更替的历史,封建王朝的上层阶级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起着主导作用,他们在中国服饰文化的多民族性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重大的。   早在战国时期,位于西北的赵国经常与相邻的胡人发生军事冲突。赵武灵王汲取胡服短衣长裤、衣袖偏窄,便于肢体活动的优点,果断实行"胡服骑射",下令采用胡服,以便学习骑射,发展灵活迅速的骑兵,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这一次重大变革,虽然遭到保守派的重重阻力,但由于始于国君,最终得以实行,对汉族兵服和民服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胡服从此盛行于中原地区。"由军服而民服,胡服的引进使中国汉族服饰文化增添了新气象。这次民族服饰融合,奠定了中华民族服饰由交流而互进的良好基础。[1]"   "孝文改制",是继"胡服骑射"之后,又一次封建王朝上层阶级推动服饰及其文化观念,跨越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进行传播与发展的范例。北魏孝文帝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全面推行汉化政策,服饰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以期在全社会营造亲近汉装的思想文化氛围。孝文帝在服饰上的改革主要是以汉魏衣冠为模式,制定了冠服制度,令"群臣皆服汉魏衣冠",改原来的夹领小袖为宽衣博袖。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特别是服饰改制,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一样激发了社会强烈的心理动荡。但孝文帝坚决推进服饰汉化制度,成功的促进了民族之间亲近融合的文化氛围。   同样,在元代刚统一中国时,民族矛盾尖锐,没有完整的服饰制度。后于廷祐元年,统治阶级参照蒙汉服制,对上下官民的服色做了统一的规定。汉官服式仍多为唐式圆领衣和幞头,蒙古族官员则穿合领衣,戴四方瓦楞帽。重要场合在保持原有服饰形制外,采用汉族的朝祭诸服饰。元代天子原有冬服十一,夏装十五等规定,后又参考汉、唐、宋之制,采用冕服、朝服、公服等。这些含有各族、各朝代服饰元素的服制规定促使了汉蒙两族服饰文化的交融。   因此,在中国服装发展史中,统治阶级无论是出于战争的需要、加强统治的需要还是缓解民族矛盾的需要,这种自上而下的服饰改制虽都遭到不同程度的阻碍,但在封建王朝上层阶级,特别是君主的坚持推行下,大大的推动了我国服饰文化多民族性的发展。   二.民族融合的过程也是其服饰文化多民族性发展的过程。   民族融合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排斥、相互借鉴继而共同创造的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进程。它不仅包括和平时期经济文化的友好交往,还包括战争和朝代更替的动乱时期所引起的民族大迁移,大融合。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各自的生存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形成了自己的服饰形象,同时,也由于各种地理、社会和政治的因素,各个民族的服饰以实用、美观为基础,相互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因此,我们可以说,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过程也是其服饰文化多民族性发展的过程。   在中国服饰演变史中,汉代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在服饰文化的民族融合和吸收外来文化方面成为最有力度的一页。通过"丝绸之路",汉代使者一方面把丝绸衣料传到中亚、西亚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东服西渐"的现象;另一方面还吸收引进了西方服饰文化,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服饰式样,形成中外文化的融合。这种引进与融合不仅表现在材料上(如毛织物的引进),而且表现在服饰纹样上。例如,"源于古波斯的珠圈怪兽纹,西域常用的葡萄纹,胡桃纹,狮子纹和卷发高鼻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被大量应用于服装面料上,这些图案均记录下当年民族交往的势头与累累硕果。[1]"因此,正如华梅[1]所指出的:"只有从汉代开始,中国的民族交流才大规模发展,中国的服饰,包括服饰质料乃至图纹,才更丰富更融入多民族内涵和艺术精华"。   盛唐是中国古代一个值得骄傲的历史时期。它注重对外交往,思想活跃开放,也是中国服饰文化多民族交往、融合的鼎盛时期。唐朝的服饰文化在汉服的基础上,还包含了外国风格和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特色,呈现出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其服装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女装上,男装相对单一。[1]"盛唐时人们喜欢穿胡服,这是包含了印度、阿拉伯以及我国西北民族很多成分在内的一种装束。主要是窄袖、翻领长袍,浑脱帽,以及高靿革靴[3]。这种装束使唐女耳目一新,从而纷纷效仿,满足其求新求异的心理。唐女不仅喜着外来服装,还有一段时期喜欢着男装和道士服,足可见服装与当时的经济文化的开放有关。另外,服饰的纹样也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点,如唐草纹、宝相花,就是外来纹样结合本国特点发展而来的。同时,唐朝服装的开放性源自其文化思想的自由发展,使服装式样开放,追求形体丰满成为其时尚。例如,盛唐时,人们思想开放,一时兴起袒领。这种装束反映了唐人在服装上的大胆尝试,体现了人类追求形体美的思想意识,是女性思想解放在服装上的表现。总之,由于唐代的强盛和广泛的对外交流,其服饰文化不仅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并归我所用,而且也有不少服饰对外民族产生了影响,因而唐代服饰的发展也成为世界服装史上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汉唐服饰文化的特点体现了和平时期各民族之间服饰文化的广泛交流。但民族融合不仅发生在和平时期,同时还可能发生在战争动乱时期。上文提到的战国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就是不同民族在战争期间服饰文化相互融合的例子。辽、宋、金、元时期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一段时期,汉族与契丹、女真、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各为其主,争斗博杀,与之相伴的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频繁,但交流不像唐王朝在平等友好气氛中进行。从服饰方面看,契丹、女真、蒙古三民族的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在这一纷繁时期,不可避免地与汉族服饰互相排斥、融合,再排斥,再融合[1]。如辽国官员分南北两班,皇帝和南班汉族大臣们穿用汉服,太后和北班契丹大臣穿用契丹服。契丹族的钧墩(即现代妇女的连裤袜)"也曾在宋代妇女中广为流行,影响甚大,以至于北宋朝廷多次发诏书禁止妇女穿钧墩。[4]"在元代,男人平日喜着窄袖袍,俗称"辫线袄子"、"腰线袄子"。这种服饰在金代时就有,元代时普遍穿用。   三.服饰文化的集团势力优势对服饰文化多民族性发展的影响。   服饰文化的集团势力优势集中体现在服饰文化传播的"优势支配规律"中。此规律指"服装总是从高文化集团向低文化集团传播,而且,集团势力的优劣比文化高低对服饰的传播往往更具有影响性。[4]"这一支配规律对服饰文化的多民族性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学术的角度,汉族文化相对于各少数民族文化来说都是一种文明程度更高的"高文化集团"。我国各民族服饰文化的多民族性传播、融合既有从汉族到少数民族的传播方向,又有从少数民族向汉族的传播方向,而后者的大规模的传播常常源于相应民族的集团势力优势。   无论是汉唐、北魏时期,还是辽、宋、金、元时期,由于各民族融合交往频繁,汉族的服饰文化对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主导着整个中国服饰多民族性变迁的趋势。其中"孝文改制"就是服饰文化从高文化集团向低文化集团,即从汉族向少数民族传播的一个例子。北方少数民族一直处在游牧生活状态,所穿服饰实用合体,但到了中原农耕文化区却缺乏中原汉族服装所能表示的政治伦理功能和社会礼仪功能。后来,汉魏衣冠逐渐代替了北方游牧服装,还实行了汉族的冠服制度,"群臣皆服汉魏衣冠",更不用说平民百姓了。   而清代满服的传播就是集团势力优势支配服装文化发展的一个范例。满族与汉族相对而言,属于"低文化集团",虽然清代满族也吸收了一些汉服的元素,但其满族服饰却在其集团优势的推动下对汉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满族入关后,在服饰制度上坚守其本民族旧制,强制推行游牧民族服装,令汉族人民剃发易服,"衣冠悉遵本朝制度"。为缓解民族矛盾,又颁发了"十从十不从"条例,提出"男从女不从","致使三百年中国男子服饰基本以满服为模式。[1]"满族服饰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当时,而且延续到后来,直到现代。原为满族妇女穿的长袍-旗袍,到20世纪20年代初已普及到满汉两族女子。   但是,在清代,即使满族占有集团势力优势,而随着满、汉两族人民的交流融合,满族的服饰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汉族服饰的影响。清代强行推行满旗服制,但仍有人慕风羡雅私自尝试汉服,甚至乾隆皇帝也不例外。另外,"清代也直接沿用了前代的某些服饰形式,其中最明显的是清代继承了明代服装上的补子。[4]"因此,即使民族服饰文化传播有其集团优势支配的影响,却仍挡不住服饰文化由高向低的传播主流,因而形成了服饰文化的多民族性。   综上所述,在我国服装史上发生的诸多重大变革,不管起因如何,不但反映了我国发展的历史,而且说明了服饰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体现了服饰文化的多民族性。服装史的发展不是平坦的,而是经过各种各样的斗争,沿着"排斥、融合、再排斥、再融合"这样一条道路在前进,但总的趋势是融合。这种融合主要源于中华民族大家庭之间互相交往与借鉴,同时也源于中华民族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交流与借鉴。这种融合不但是过去服饰文化发展趋势,而且也是当今和今后服饰文化发展的趋势。在我国近代服装发展史上曾有过西服东渐趋势,而今天人们正期待着中国文化西渐,用东方文化的深刻哲学寓意去解决那些"由现代自然科学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各种道德上的问题。[2]"   参考文献:   [1] 华梅. 服饰与中国文化.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1,8.   [2] 季羡林、张光璘. 东西方文化议论集. 北京: 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3] 张竞琼、蔡毅. 中外服装对览. 上海: 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0.7.   [4] 陈东生、甘应进. 新编中外服装史.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
馆藏&6073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激战2种族服装好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