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 散货船 邮轮 哪个难度更大

澎湃新闻APP下载您所在的位置: >
大型邮轮靠泊。
码头接待能力一流。
繁忙的堆场作业场景。(祁鹏 摄)
厦门港可接待世界最大集装箱船舶进出。(吴广宁摄)
大型集装箱船舶靠泊作业。(梁伟摄)
风光旖旎的邮轮港。(本报记者 郑晓东摄)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徐景明图/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提供(除署名外))位列世界第十五位的厦门港,是厦门这座城市的一张“国际名片”。
伴随改革开放春风扬帆起航的厦门港,用一个个发展的脚印诠释着“城以港兴、港因城荣”,也用开放的胸襟展示着“厦庇五洲客,门泊万里船”。
从1983年三千多个标箱,到2016年的960万个标箱;从1983年的首条出境班轮航线,到如今的超过140条境内外航线;从20世纪80年代的邮轮接待港,到如今的年旅客量逾20万人次的中国四大邮轮母港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的两岸试点直航,到现在的全面“三通”;从经济特区成立时服务本地经济,到如今辐射内陆、领跑海西、对接两岸、融入世界航运经济版图……
厦门港,在三十多年发展历程中始终勇立潮头。作为厦门港口业务的主力操盘手,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三十年间砥砺前行,以“舵手”的身姿,在新的发展时期下,全面推进“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国际邮轮母港、绿色智慧港”“三港”建设,履行海峡西岸最大、最具实力的港口及综合物流运营商的历史发展重任。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认为,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厦门港的发展与厦门这座城市唇齿相依,成为带动区域经济腾飞、带动厦门城市转型升级的原动力。在新的发展时期,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将以主人翁姿态,把港口打造成为厦门面向世界的窗口。
即将突破千万标箱
○成就:2016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960万标箱,跻身世界第十五位。其中,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37万标箱,约占全港份额的87%。
○解读:三十多年前,厦门经济特区设立伊始,厦门港人就敏锐地洞察到货物集装箱化运输的发展趋势,开通厦门-香港集装箱班轮航线,这是福建省第一条出境集装箱班轮航线。1996年,厦门港首开美西线,这是全港第一条远洋干线,厦门港开始从支线喂给港向干线港转型。
1998年,厦门港率全国之先实行政企分开,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以现代化企业经营理念强力推动港航经济发展。1999年、2005年,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先后登陆A股、H股。
2000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迈入“百万级”俱乐部。从开展集装箱业务到100万标箱,厦门港花费了17年。不过,接下来,厦门港集装箱业务发展开始“大跨步”,以两三年甚至一年一个100万标箱的速度前进:2003年,全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2005年突破300万标箱,2006年突破400万标箱,2008年突破500万标箱,2011年突破600万标箱,2012年突破700万标箱,2013年突破800万标箱,2015年突破900万标箱。今年,厦门港的目标为突破1000万标箱的历史大关。
其间,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始终保持占全港集装箱业务8成以上份额的辉煌成绩,始终扮演着“领跑者”的角色。目前,该集团把增辟“一带一路”货客运航线作为主攻方向,力争打造21世纪最有竞争力的“海丝”出海口,谋求开辟世界航运新市场。
硬件设施世界一流
○成就:截至2016年年底,全港建成生产性泊位164个,包括万吨级以上泊位75个。其中,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所属码头占比超过8成,且拥有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15万吨级散杂货泊位、15万吨级邮轮泊位,等级之高世界一流。
○解读:1998年,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成立后,东渡港区三期开建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全球航线越开越多,厦门港货量开始飙升。
随后,国家一系列开放政策为港口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厦门国企纷纷注资,共同做大港口市场“蛋糕”,引导厦门港口建设和经营走向国际化、现代化。比如,2005年11月,港务控股集团和马士基码头有限公司设立嵩屿码头;日,国际港务与和记港口海沧有限公司设立海沧国际货柜……
日,厦门码头“航母”企业——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作为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的成员单位,整合了多家知名国企、上市公司的集装箱码头资产,所属码头岸线资源基本涵盖厦门港10万吨级以上的集装箱码头泊位。
另外,在散杂货泊位方面,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正在建设15万吨级-30万吨级的散杂货泊位;在邮轮母港方面,在目前15万吨级邮轮码头的基础上,将建设20万吨级世界最大邮轮码头。
接待能力全球一流
○成就: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参与经营的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是我国四大邮轮母港之一,也是国家确定的邮轮运输试点示范港。去年,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共接待国际邮轮79艘次,其中母港邮轮65艘次,挂靠港邮轮14艘次;邮轮旅客完成20.09万人次。同时,该集团成员企业厦门轮渡有限公司,也是全国最大的港内客运企业之一。
○解读:厦门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接待国际邮轮,是中国最早接待国际邮轮的港口之一,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国际邮轮,曾搭载着一千多位欧美客人造访厦门。
作为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厦门一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基于邮轮产业在中国的良好前景,厦门港务控股集团于2005年兴建厦门国际邮轮中心,并于2007年投用,该中心位于湖里区东渡港区,地处繁华城市中心,软、硬件设施能够满足15万总吨的国际豪华邮轮靠泊,条件为亚洲一流。
筑巢引得凤凰来。2012年至2016年,厦门邮轮母港旅客吞吐量从3.59万人次一路飙升至超过20万人次,成为厦门旅游经济的新兴亮点和动力引擎。为满足邮轮产业后续发展需求,助推厦门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去年9月,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正式启动“2.0版”升级改造,接待能力直指“全球一流”。
厦门轮渡有限公司拥有80年发展史,是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正在积极打造“邮轮游+鼓浪屿游”“邮轮游+厦门游”及“邮轮游+周边游”等旅游产品,探索开发区域“海岛游”产品,聚焦全域旅游。
海向陆向不断创新
○成就: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的海向、陆向腹地战略不断创新,在陆地港、水水中转、海铁联运、两岸陆海联运取得长足进步。2016年,各陆地港经厦门港进出口集装箱32.69万标箱,同比增长37.8%;内贸集装箱完成257.30万标箱,同比增长17.80%,占全港比重达26.76%;中转箱完成229.41万标箱,同比增长18.06%,占全港比重达23.86%。
○解读:从2005年开始,厦门就与南昌铁路局进行海铁联运项目合作,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成为我省海铁联运业务开展最早、最好的港口企业,业务网点覆盖闽赣两省,并逐步向湖南、四川等省份拓展。
依靠陆地港和海铁联运,内地企业可以在家门口实现拆、装箱,报关报检等一系列手续,实现便捷、快速、优质、低价的全程物流服务,厦门港也成为中西部省份及中欧、中亚班列沿线地区货物的“出海口”。
在内贸和中转业务方面,2011年,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抓住内需政策发展趋势,与多家重量级航运商签署战略协议,目前已将厦门港打造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内贸枢纽港和中转港。
同时,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积极打造自有船队,以“福建厦门”为船籍港,推动海向腹地战略的有力实施。
带动港口转型升级
○成就:在智慧绿色港建设方面,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多项“第一”:建成我省首个成功并网连船运行的高压船舶岸电系统;率先建设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开展智能闸口、桥吊龙门吊远程操控技术应用。
○解读:随着港口业转型升级脚步的逐步加快,港口信息化水平已成为港口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近几年来,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加快“绿色环保智慧港”建设,不仅守护“厦门蓝”,更带动港口转型升级。比如,2009年前后,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开始着手进行龙门吊“油改电”等项目,吹响了码头节能环保、转型升级的号角。
2016年3月,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在东渡海天码头上线试运行,结合智能闸口、手机应用、电子单证项目建设,实现集装箱流转数据电子化,一次录入、全程共享,目前,该物流平台已经推广至该集团所有集装箱码头。另外,桥吊龙门吊远程操控技术,已经开始在该集团旗下码头试运营,实现传统的人力操作向自动化的转变。
2016年年底,海润码头启用高压岸电系统,在港船舶可以关闭辅助柴油发电机,实现零排放。今年,海天码头、嵩屿码头、货柜码头的岸电项目有序推进。到2020年,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旗下码头将有一半以上使用岸电系统。
各要素集聚的主推手
○成就: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运营、邮轮物供进口直供业务落地、航运金融……在建设厦门国际航运中心的大背景下,厦门港务控股集团也是航运要素集聚的主要推手之一。
○解读: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旗下厦门自贸试验区电子口岸有限公司,是厦门构建大通关一体化信息平台工作的主要实施企业,负责厦门自贸片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运营工作。通过“单一窗口”建设,实现进出口业务流程“一个窗口、一个平台、一次申报、一次办结”,是口岸工作的一次重大变革与“核心升级”。
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支持下,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一些原本需要四五个小时的业务现在仅需10分钟。2015年,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案例被评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四个“最佳实践案例”之一,向全国宣传推广。
今年6月,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率先全国打通邮轮物供快速通道,实现进口直供、保税供船模式落地,邮轮物供效率大幅提升,大大降低通关成本。
利用厦门港“全国最大石材港”的地位,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围绕优势产业,积极发展航运金融业务。比如,今年7月,该集团成员企业厦门港万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将围绕航运、石材等方面发布私募基金。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是福建省港口龙头企业、厦门市直管国有企业集团,是海峡西岸最大、最具实力的港口及综合物流运营商。2016年,集团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37万标箱,国际邮轮旅客吞吐量超20万人次。
今年1月至7月份,厦门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2143.5万吨,比增1.9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74.6万标箱,比增7.5%。其中,厦门港务控股集团业务量占比分别为60%、80.7%,堪称“中流砥柱”。
在经营方面,2017年1月-7月,厦门港务控股集团营业收入完成129亿元,同比增加53.5亿元,增幅71%;利润总额完成7.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0.82亿元,增幅12 %;总资产410亿元,完成年度预算91%,净资产161.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104%,所有经营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 08-19][ 06-06][ 03-22][ 03-20][ 10-17][ 09-17][ 09-07][ 04-21]
【字号 大 中 小】
大学城酷图
福建今日重点
国际国内热点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
举报邮箱: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7
国新办发函[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白)010-(夜)钦州-关丹集装箱国际邮轮航线开航
日07:11&&&来源:
原标题:钦州-关丹集装箱国际邮轮航线开航
  本报钦州讯 (记者/韦义华)2月7日,一辆汽车缓缓开进停靠在钦州港大榄坪港区的“北部湾之星”邮轮的货仓,车上两个集装箱标记为“北部湾邮轮”。这是第一车运入“北部湾之星”邮轮的集装箱,当天钦州-关丹集装箱国际邮轮航线开始装卸货物,2月8日,该邮轮正式开航。   钦州-关丹集装箱国际邮轮国际航线开航,为中国与马来西亚“两中两园”项目搭建了海上直接通道,给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的互动发展提供了全程的物流支持。据介绍,执行运行该航线的是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旗下的北部湾邮轮公司“北部湾之星”邮轮,该轮总吨位9960吨,设计载客399人,载货161TEU。航线从北部湾港的集装箱枢纽港钦州港区始发,装载集装箱后前往北海港区装载国际游客,之后一路南下,直达马来西亚东海岸经济特区关丹港。   该航线开通以后,将大大改变中国与马来西亚“两中两园”项目原来的物流环境。以前从中国运往马来西亚东海岸的货柜费时20多天并需多次中转,现在依托该航线可5天到达,适合海鲜、时令水果、清真食品、蔬菜、文件的运输,特别是班轮推出“拼箱快运服务”项目,可以满足小批量货主的海上快运服务。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深圳特区报
第A07版:专题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要闻
第A02 : 要闻
第A03 : 要闻
第A04 : 要闻
第A05 : 国防特报
第A06 : 大都会新闻/深圳·综合
第A07 : 专题
第A08 : 大都会新闻/深圳·民生/法治
第A09 : 专题
第A10 : 大都会新闻/深圳·区街
第A11 : 中国新闻
第A12 : 中国新闻
第A13 : 国际新闻
第A14 : 财经新闻
第A15 : 综艺
第A16 : 体育新闻
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
深圳港:连续两年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三
潘未末 陈文标
深圳港已成为全球超大型集装箱船靠泊首选港。
深圳每年举办物博会、泛太平洋海运亚洲会议等活动,向世界推介深圳港。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潘未末 见习记者 陈文标 新春伊始,深圳港再传喜讯:全港去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03.67万标准箱,连续两年保持世界第三位。深圳港的国际集装箱大港和华南地区集装箱枢纽港地位进一步得以巩固。 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深圳港已经成为深圳的一张亮丽的“国际名片”,形成了“规模港”、“枢纽港”、“合作港”、“绿色港”、“宜人港”的“五港一体”国际化海港。 规模港 全球90%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在深圳港靠泊 深圳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处珠三角腹地,在航运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深圳港发展速度堪称“惊人”。深圳港用了10的时间,在2003年吞吐量实现1000万标准箱,跻身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港。接下来的4年,深圳港吞吐量翻倍,突破2000万标准箱。2013年深圳港再上一个台阶,吞吐量达到2327万标准箱,首次超过香港港,成为世界第三。 2014年,深圳港继续保持着领先的优势。全港完成的货物吞吐量达2.23亿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为1.84亿吨,同比增长了1.21%。深圳港全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为2403.6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26%,再次问鼎全球第三。 去年12月13日,全球最大1.91万标准箱集装箱船舶“中海环球”号首航成功靠泊深圳盐田港。“中海环球”号的首航即靠泊深圳港,侧面显示出深圳港作为全球超大型船舶首选港和枢纽港的地位与实力。 据了解,全球90%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都会在深圳港靠泊,目前,深圳港拥有各类泊位15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67个,集装箱专用泊位46个。同时,深圳港取消了“一船一议”的靠泊申请方式,实现了17.5万吨集装箱船无审批靠泊,进一步提升了港口的靠泊能力。 枢纽港 235条航线通达全球300多个港口 深圳港还是全球举足轻重的世界级枢纽港。据深圳市交委港航处负责人介绍,截至2014年年底,挂靠深圳港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达235条,通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沿海内支线及外贸驳船航线47条,其中华南快线驳船服务网络覆盖泛珠三角49个码头,2014年完成的驳船运输箱量为37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3%。海铁联运班列15条,海铁联运箱量17.2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9.53%。 据了解,深圳港自2003年开始开展海铁联运工作,如今深圳港的铁水联运线路已经延伸至江西、湖北、湖南、云南等地,先后开通了深圳到重庆、韶关、常平、长沙、成都、昆明、武汉和贵阳等15条铁水联运线路。十年间,深圳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总量由2003年的0.9万标准箱增至2014年的17.21万标准箱,年平均增幅约为14%。 此外,深圳港陆续在长沙、株洲、东莞大朗、昆明、韶关以及湖南醴陵等地建立6个内陆港货站和无水港,2015年计划在东莞常平铁路场站设立无水港。 合作港 与14个国际知名港口结为友好港 深圳港与国内外港口之间互动频繁。到目前为止,深圳港已有14个友好港,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和互动。按照规划,深圳港还将参与和推进斯里兰卡科伦坡深水港、汉班托塔港集装箱码头、坦桑尼亚加莫约港和吉布提港的建设,争取2020年友好港达到24个。 在去年深圳举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合作港论坛暨第四届深圳国际港口链战略论坛”上,多方人士表达了对深圳建设国际合作港的关注。全球物流协会首席执行官Kieran Ring表示,深圳港或可发展成为中国南部的中心港,甚至可以成为亚洲地区的中转港,为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进出口货源服务。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晓华则期待广东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以深圳港为龙头,在巩固现有港口良好合作的同时,加强与东南亚、中东、西非等新兴市场的港口联系。 绿色港 全国绿色低碳示范港口 深圳港在节能减排方面方面也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2011年,深圳西部港区被确定为全国首个“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主题性港口试点项目示范单位。而在2014年3月,广东省出台的《广东省绿色港口行动计划》重点任务表中,深圳港成为重点推广船舶岸电、“油改气”(LNG)动力拖轮的应用单位,从中可以看出深圳港在绿色低碳的建设上已经获得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性地位。 据市交委介绍,去年9月,深圳出台《深圳市港口、泊船岸电设施和船用低硫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通过资金补贴的方式,引导港航企业加入深圳市绿色港行的建设工作。目前,在“油改气”方面,深圳港场内柴油拖车已基本替换为LNG拖车,截至去年底,盐田、蛇口、赤湾等主要码头已经累计推广LNG拖车达400台,深圳市港区内共建成6座撬装式LNG加气站,并全部投入使用。此外,深圳港还积极推动港口岸电(陆地电源供电代替船舶自行发电)设施建设和开展低硫油项目。 宜人港 大力培育邮轮经济等高端航运服务业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正凭借着毗邻香港,背靠珠三角,地处亚太主航道的地理优势,借助前海湾、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等湾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构建“湾区经济”。 其中,“邮轮经济”出现在了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中表示,深圳港应大力培育邮轮经济、游艇产业等高端航运服务业,提高港口的经济附加值。据了解,深圳太子湾邮轮母港的码头工程已完工,随着联检大楼工程的加快推进,邮轮母港预计2016年下半年试运营。 深圳市交委还制定了《深圳市邮轮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主要从完善基础建设与配套服务、推动邮轮产业市场的开放、优化邮轮产业发展环境、完善产业扶持政策等方面提出了15条措施。在邮轮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业内人士认为,深圳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将在近两年内迎来邮轮市场的“爆发”。 政府推动 部门联动 企业驱动 多方努力为深圳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深圳港稳居全球集装箱港口前列,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骄人成绩的背后,还有多股力量的深度融合。其中,既有政府的政策引领和部门的通力合作,也有企业发挥出的创新力量。 政府持续资助港航企业 深圳市政府对港航业发展非常关注,多次将港航业的发展规划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内容,积极为其提供健康良好的政策环境。2014年,市交委完成了《港口经济贡献评价体系研究》,被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评价为填补了国内沿海港口相关研究的空白。 同时,积极落实港航产业发展财政资助,2014年,就有84家企业获得资助。此外,政府还为港航业发展做足了“广告”。深圳已连续举办了多次泛太平洋海运亚洲会议,去年还主办了首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合作港论坛暨第四届深圳港口链战略论坛等会议。 口岸货物通关时间缩短一半 深圳港的发展离不开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尤其是少不了海关、边检部门的配合。去年,深圳港选取了西部港区蛇口集装箱码头开展监管流程优化工作,目前该港区实行了“提前报关,货到放行”的管理模式、关检合作“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以及通关作业无纸化的通行模式。此外,大力推动卡口联网及“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等模式和水路转关业务,进一步优化和简化了港口作业流程,提高了服务的效率。 以“三个一”项目为例,它的推行对提高海运口岸的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往需要海关和国检两个部门分头完成的程序,现在一次就可以完成。“三个一”通关新模式缩减了30%以上的申报时间,货物查验时间减少50%以上,货柜停留查验场的候查时间也减少,口岸货物平均通关时间缩短约一半,为企业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建设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码头效率 为了提高产能,各个港区都“蛮拼的”。赤湾和蛇口集装箱码头为了适应大船的需要,不仅扩宽了航道,还推出了“慧港通”信息共享平台,极大地提高了作业的效率。大铲湾码头则选用超越国际标准的岸桥,生产效率较一般岸桥高出百分之三十,可同时起吊2个40英尺或4个20英尺的集装箱,最高负重80公吨。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更牛,配备大批国际先进的设备,仅用18.5年的时间完成累积吞吐量1亿标箱,以最短时间创造了行业新纪录,并获得了“全球最佳集装箱码头”等多项荣誉。 为“湾区经济”作出新贡献 2020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2900万标箱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10月访问东盟期间提出的倡议。倡议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广泛而积极的响应。 新使命 为海上丝绸之路 提供交通支撑 建设“一带一路”是国家实施大国外交和构建陆海统筹、东西联动的重大战略。深圳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要冲,责任重大。 因此,2014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吸引国际合作机构落户,鼓励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而深圳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承载着全新而重大的使命。 负责深圳港管理的深圳市交委,历时半年在国内外知名港口调研,最终完成了《国家战略,深圳行动——深圳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策略研究及行动方案》,争取将深圳打造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通物流枢纽、国际商贸枢纽、金融服务枢纽、合作交流枢纽、人才集溢枢纽。 新经济 经济贡献占深圳市GDP的7.2% 在改革开放政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港口成为了与国际连接的重要节点,是区域加入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的基础。 2014年,深圳提出了“湾区经济”的战略,这既是对深圳城市格局和经济发展认识的根本转变,也是基于深圳港作为世界第三大港的再认识。由深圳市交委、市统计局和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共同编写的《深圳港口对地区经济贡献研究》提到,2012年深圳港总共的经济贡献为936.04亿元,占深圳市生产总值的7.2%。此外,深圳港口为深圳创造了59.66万个工作机会。一大批相关行业如能源生产、原材料采集加工、机械设备制造、零部件制造等行业因此而被带动起来。 新规划 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达2900万标准箱 深圳港拿好“季军”奖杯的同时,将继续采取多项措施,挖掘新业务增量,扩大规模。在对外综合服务方面,深圳港将深度参与全球港口间的国际合作,扩大港口布局,并且争取2020年沿线建立24个友好港。此外,深圳港正在实施“深水战略”,优化深圳港大型泊位机构,加快大铲湾港区二期、盐田港区东作业区超大型集装箱泊位建设,推进西部港区航道拓宽工程,力争2015年集装箱吞吐量为2450万标准箱,2020年达到2900万标准箱。 在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港和广东自贸区获批的大背景下,深圳港将在巩固世界级港口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港航业产业升级,提升港口的经济价值。同时,大力推进绿色港口建设,推出多项举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促进深圳港健康持续发展。 专家观点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经济政策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魏明: 深圳经济发展离不开港口的贡献 深圳的发展与东京湾、旧金山湾、曼哈顿湾等湾区经济发达地区一样,都是依托港口服务,发展区域经济的典范。深圳正是因为有了港口这个对外开放和交流的特殊窗口,才会迎来现在的快速发展。 具体来看,港口对深圳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深圳本地的经济贡献。直接经济贡献是指由港口的直接经济活动所创造的社会经济贡献,包括港口装卸生产与服务、港口管理与建设等;间接经济贡献是指与港口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社会经济贡献,如临港工业、保税港区等;诱发经济贡献,即是由港口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后续多轮波及效应。经过初步测算,2012年港口对深圳地区经济贡献的增加值约为1000亿,贡献率约在7%-8%。这个贡献率在国际上处于中上水平,国际上港口经济贡献率一般在5%-6%。 二是港口对社会就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提供社会就业岗位,包括港口企业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和围绕港口服务活动所产生的就业机会。经过初步测算,2012年深圳港口提供的就业岗位约为60万个。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 深圳港是深圳推进 “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性平台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10月访问东盟期间提出打造“一带一路”。对于深圳来说,“一带一路”战略是深圳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再次启程的天赐良机。深圳正在向综合性经济体和国际化城市转变,随着人均收入的攀升,对外扩张性的投资需求不断加强。同时,在深圳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一大批以制造业为主的低附加值产业将逐步迁移出去。以前我们常说“引进来”,现在更应该强调“走出去”。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恰好与深圳发展的需求高度吻合。而且,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有责任承担起这个先行先试的任务。 “一带一路”战略的最大的特征便是“互联互通”。如果没有良好的港口,就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世界级的港口能够让深圳的产品有能力走出去,随之带着深圳的技术、资金、信息和服务走出去。所以,港口是整个城市走出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平台。 深圳市港口行业秘书长姜宴生: 深圳港的最大特色是充分市场化 深圳港最大的特色是稳健和市场化。深圳港的码头背后有多个股东,为了平衡多方利益,深圳港的任何一个举措都是深思熟虑的,不太可能出现“拍脑袋”的决策。而且,与内地其他港口不同,深圳政府部门给予深圳港充分的发展空间,让港口码头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模式办事。这让深圳港更加开放和自由,更受客户欢迎。 深圳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也是基于多方面优势的。首先深圳港地处珠三角最富裕的腹地,毗邻香港,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其次,深圳港所处的华南地区,水路、铁路、公路发达,为深圳港的货物运输和业务开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未来,我希望深圳港能够建设成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和智能化的现代国际型大港。除了集装箱业务之外,散货业务、邮轮业务也要同步跟上。此外,继续加强与内陆铁路、水路甚至航空领域的合作,最大限度地为运输提供便利。在设备和管理方面,我们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最大可能地提高港口运作的效率。同时我们还要兼顾环保,继续在节能减排方面发力,把深圳港建设得更美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散货船和集装箱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