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年几次延迟到几号召开

【导读】新的一年要有新的气象,让我们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扬“踏平坎坷成大道”的信心和勇气,凝聚“风雨无阻向前进”的智慧和力量,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顶压奋进、攻坚克难,奋力答好“挺进五十强 创成文明城”的财政答卷。在2022年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仙桃市财政局局长 黄文兵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1年财政工作,分析当前财政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今年财政重点工作。下面,我重点讲四个方面意见:一、?哿ν?心、勇毅前行,2021年全市财政工作在砥砺奋进中书写了精彩答卷,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021年是党的百年华诞,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在这极具考验的一年中,面对“补回来”“追回来”的艰巨任务,全市财政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锚定“国之大者”,发扬“拼、抢、严、实”工作作风,上下齐心,攻坚克难,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挺进五十强 创成文明城”进程中交出了殊为不易的财政“答卷”。回顾一年来的艰辛历程,我们负重前行、向难求成,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做成了以下事情:一是旗帜鲜明、政治忠诚,管党治党更有成效。汲取百年党史智慧力量,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旗帜鲜明讲政治,持之以恒抓党建,为财政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市财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立体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贯通学习“四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办实事、开新局。精心组织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总结回顾党领导财政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讲好红色财政故事,进一步激发财政党员干部爱党之情、强党之志。全面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深入践行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理念,将“两个确定”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头等大事,压实工作责任,以钉钉子精神紧抓快办,财政干部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进一步提高,财政工作的政治底色不断增强。压紧压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党建和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层层压实党建主体责任,用好党建考核“指挥棒”,坚持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导向,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财政部门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常态化开展对口下沉社会志愿服务工作,推动财政干部在一线砥砺初心、锤炼党性。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以案说纪、廉政谈话等廉政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财政系统党员干部作风整顿提升工作,引导财政干部懂法纪、明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坚持防微杜渐、抓早抓小,常态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推动从严治党关口前移。优化财政内控体系,修订完善《仙桃市财政局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等13个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对政策制定、预算编制、专项资金管理、政府采购等专项风险的内部控制,完善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利运行机制。二是知重负重、顶压奋进,综合实力更有强度。面对疫情影响、减税降费和刚性支出扩大等因素叠加导致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形势,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坚定不移增收节支。全力拓宽“聚财之道”。主动作为,广泛培植税源,做大财政收入“蛋糕”。2021年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64.6亿元,首次突破60亿大关,占年初预算105.2%,同比增长20.5%,对比2019年增长19.6%。其中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1亿元,占年初预算100.9%,同比增长16.1%,对比2019年增长7.2%,两年平均增幅全省第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4.3亿元,同比增长20.5%,税收占比由年初的89%提高到92.4%,收入质量持续提升。精准把控“用财之度”。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2021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02.26亿元,占年初预算97.6%,同比下降4%。全市一般性支出在2020年压缩20%的基础上,2021年再压10%,顶住压力、挤出财力、尽力而为,保障全市重点支出。三是蓄势赋能、精准助推,经济发展更有活力。坚持惠企利企,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一是积极争取谋发展。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全市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近50亿元,累计争取地方债券资金18.22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资金1.41亿元,新增专项债券资金10.18亿元,再融资债券资金6.63亿元。二是真金白银扩投入。拨付民营企业外向化发展专项资金5144.86万元支持企业外向化发展;安排科技支出经费2.17亿元,重点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安排非织造布产品基地建设资金1.56亿元,支持“四基地两中心建设”和非织造无纺布企业扩大产能建设;筹措1916万元在“中秋”“国庆”“双十一”期间发放消费券三轮七批次,杠杆率达5.5倍,拉动社会消费明显增长。三是融资担保降成本。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减税降费7亿元左右,对承租各类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1529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771万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力度,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担保贷款100家,在保余额3.74亿元;为76家企业提供过桥续贷周转金6.34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亿元,筹集各类贴息资金3400万元。四是筑巢引凤强产业。真金白银拿出14.16亿元,引导设立产业发展基金30亿元,支持引进容百科技项目,第一期预计总投资60亿元,目前项目已完成签约。四是情系百姓、兜底补短,民生事业更有温度。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财政工作的奋斗目标,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四个不摘”总体要求,保持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稳定,全市投入衔接资金5340.42万元,用于建设95个脱贫村和部分非重点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拨付资金1.16亿元,提档升级一批“四好农村路”,加大危桥改造力度,提升农村道路通达水平;拨付资金497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对全市第一期美丽乡村、美丽庭院拉练给予奖励。二是全力支持教育、文体事业发展。全年投入17.6亿元支持教育、文体事业发展。筹措资金1.47亿元,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筹措资金2552万元,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支持市文化中心项目建设,推进全民健身群众体育活动。三是全力支持基本社会保障。全年共拨付社保基金47.5亿元,主要用于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拨付社会救助资金2.64亿元,用于低保、特困对象、高龄、孤儿及残疾人群的补贴;拨付优抚资金7899万元,保障优抚对象的生活。四是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常态化建设。累计拨付第四人民医院人员经费和运转经费2050万元,持续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累计拨付疫苗采购资金1.37亿元,确保不因资金问题影响正常采购和接种。五是全力支持基础项目建设。拨付交通项目资金1.6亿元、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1.2亿元。五是攻坚克难、提速发力,财政改革更有力度。持续深化财税改革,规范制度建设,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一是积极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改革。在全省作为第一批上线地区,积极稳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实现指标、支付、核算的全覆盖。2021年,已完成356家单位支付业务、会计核算业务,完成总预算会计核算业务,启用新系统编制2022年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二是稳步推进镇办财政体制改革。制定对镇办财政体制改革方案,增加对镇办的专项转移支付和激励转移支付,2021年镇办新增分成收入0.6亿元左右,各类转移支付1.9亿元以上,确保镇办每年可用财力增加,鼓励镇办创新担当,加快发展。三是强化政府采购与财政投资评审。进一步简化政府采购流程,提高政府采购效率。2021年共完成采购支出总额为12亿元,节支率12.25%。高质量推进项目评审,高效完成了市高新园区建设、非织造布小镇建设等重点项目评审,全年共评审预算项目983个,送审投资额110.56亿元,审定投资额86.88亿元,审减金额23.68亿元,综合审减率21.42%,有力发挥了投资评审在预算管理中的定量基础和技术支撑作用。四是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拓宽绩效管理范围,试点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将事前绩效评估结果作为项目申请入库的必要条件。实施重点项目支出绩效目标集中会审,有效提高绩效目标评审质量。五是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坚决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格规范举债行为,切实控制债务规模,积极化解存量债务,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六是及早选苗、跟踪培养,队伍建设更有准度。以人才工作为抓手,大力推进“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推进轮岗交流。中青年科长交流4人、干部轮岗交流7人,优化拓展干部成长路径。推进干部选拔。机关、局属单位2名中青年干部提拔重用到局金融科、预算编审中心负责人岗位,让干部有为有位。推进挂职历练。选派4名年轻干部参与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积累基层工作经验,为年轻干部搭建广阔成长舞台。推动能力提升。举办青年干部会计培训班,利用每周六现场学,每周二、周四晚上学,练好看家本领,41名年轻干部通过2021年初级职称专业会计考试,通过率47%,远超于全国29%的平均水平。有针对性安排年轻干部参与疫情防控、乡村振兴、预算一体化改革等重要工作,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积累经验、增加阅历、增强本领。推动下沉一线。汛情汹涌而至,财政党员先锋队在东荆河大堤火速集结,30名突击队员日夜轮班值守连续奋战,发现险情2处,让党旗在防汛大堤上高高飘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32名党员干部穿上红马甲,落实“六联六包”,把文明意识带到每家每户。让财政干部真正走出机关、走进群众,在矛盾和问题一线经风雨、见世面,磨练意志,增长才干。还有财政法治建设、平安建设、安全生产、财政监督、会计管理、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志们,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极为罕见的复杂严峻形势和艰巨繁重任务,全体财政干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财政运行总体良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成果,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疫情时代,我们如履薄冰,迈出的每一步都紧迫艰难,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背后都凝聚着每一位财政人的辛勤与汗水、拼搏与付出。借此机会,我代表局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二、深刻领会全国、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2022年财政政策的基本取向1.在“形”与“势”的变化中坚定信心。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从国内环境看,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强调,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2年要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我们必须科学稳健把握好这一政策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扎稳打,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我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从本地实际看,省委作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决策部署,加速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仙桃与武汉的同城化发展正迎来新机遇。前不久召开的市第十次党代会、市“两会”对今后五年特别是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要坚持区域协同、全域联动的工作思路,对内下好“全市一盘棋”,对外融入“武汉城市圈”,持续培育特色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推动非织造布第一产业产能升级、品牌升级,确保武仙同城成势见效。因此,我们要准确识变,既要看到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也要正视经济运行的短板弱项,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经济发展形势,把握战略主动,坚定发展信心,最大限度把握有利因素。要科学应变,在危机和挑战面前做到处变不惊、顶住压力,谋定而后动,锤炼过硬本领,百折不挠地办好自己的事,以财政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要主动求变,认真学习全国、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上来,全力以赴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政策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2.在“危”与“机”的转换中把握机遇。当前全省经济仍处于“复元气、补损失”阶段,除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外,新的经济下行压力和动能转换将对财政增收形成制约,疫情形势持续演变增加了收入增长不确定性。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可以预见,传统产业和房地产产业等引擎作为稳增长工具的作用将弱化,在脱虚向实的总基调下,财政收入高增长时代已成为历史,财政收入形势不容乐观。而支出方面,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政策、重点项目、“三保”等支出继续刚性增长;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持续到来,且偿还来源主要依靠土地出让收入,一旦土地收入达不到预期,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就会严重影响财政运行,财政的日子将异常艰难,必须高度重视和应对,在危机中把握机遇,保持经济稳步前进态势。把握市场机遇。把减轻企业负担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措施,围绕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重点行业,落实落细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及时研究解决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为企业转型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措施,积极推行惠企政策“免审即享”,推进租金减免及时落实落地,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抢抓政策机遇。要把握中央加大财力下沉力度的政策,较大幅度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要积极了解政策动态,及时与省财政厅沟通,加大争取力度,兜牢“三保”底线。把握优化政府专项债券使用方向的政策,做好在建项目后续融资管理工作,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对投资的拉动作用。用好产业机遇。去年,我们举全市之力,“砸锅卖铁”引进了仙桃有史以来投资最大、体量最大的容百科技项目,总投资300亿元,要大力加强替代财源建设,加快培育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产业基金引导和投资职能,提高基金管理效率,重点支持项目的建设工作,推动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基地及配套产业、产能基金、新能源科教基地建设等综合布局和落地,确保项目早日投产见效。3.在“稳”与“进”的统一中积极作为。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锐意进取。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扭住“稳”的关键点,做到财政收入运行保持“稳”,财政支出强度保持“稳”,财政风险防控保持“稳”,财经秩序执行保持“稳”;找准“进”的切入口,实施新的减税降费体现“进”,长期坚持过紧日子体现“进”,深入推进财政改革体现“进”,于“不确定”中持续激发发展新动力。一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中央、省明确要求,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完善财政资金常态化直达机制,推动?{企利民资金更快落地见效。二是合理安排政府专项债券。债券额度安排不撒“胡椒面”,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项目准备充分的优先安排,要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做细项目储备,加快使用进度,形成实物工作量。三是兜牢“三保”底线。规范财政支出优先顺序,把“三保”放在支出的绝对优先位置,足额纳入预算、不留缺口,确保“三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四是坚持过紧日子,节俭办事。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苦日子”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把各种可能的困难考虑得更充分,把应对的措施准备得更全面,做好打“硬仗”、闯“难关”的准备。在开启仙桃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上,财政部门要自觉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找准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为“挺进五十强 创成文明城”作出积极贡献。三、站位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扎实做好2022年财政工作,努力开创财政事业发展新局面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同时,今年也是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头一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全体财政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形势变化,精准把握政策要求,努力在变化中赢得主动,在发展中开创新局。要锚定新时代财政事业前进方向,不断深化财政工作规律认识,准备把握全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夯实“稳”的根基,找准“进”的支点,以“闯”的精神挑重担,以“创”的劲头开新局,以“干”的作风求实效,推进财政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善作善成,深化党建引领,接续走好新时代赶考路。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部署,坚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丰厚滋养,坚定不移把“两个确定”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财政自觉。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制胜法宝,做好当前财政工作首要的一条就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认识“两个确立”是“两个维护”的政治前提和思想基础,“两个维护”是“两个确立”的政治责任和实践要求,一体领悟、一体贯彻。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会“十个明确”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持续锻造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做到财政见行动有实效。讲政治不是空洞的,而是实在的,必须落实到财政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要坚持以政治建设统揽财政业务工作。用政治眼光分析、定位财政问题,把牢财政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刻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要要求,从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指导思想,形成正确的方法论,转化为财政的具体措施。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持续做到财政蛋糕,努力分好财政蛋糕,体现财政的公共属性。在落实政策、配置资源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等多方面因素,确保财政工作充分体现党的政治主张和战略意图,切实提升服务全局的能力。要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严格落实班子成员抓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推进党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动财政部门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持“严”的主基调不放松,以清廉机关建设为抓手,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将廉政要求融入思想、融入日常、融入业务。重点围绕财政资金分配、非税收入管理、会计监督、政府采购等关键领域,紧盯关键人,把牢关键环节,有效防范廉政风险。二是坚持综合施策,加快财源建设,推动财政发展更可持续。财政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财政收入可靠增长,要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实现财政收入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全力以赴组织财政收入。抓收入是财政部门的主职主责,围绕年度收入目标,提前预判税收形式,扎实做好财政运行监测分析,把握好收入组织工作的节奏和力度,对重点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掌握企业现金流,坚定不移堵塞税收漏洞,深耕深挖、发掘潜力,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均衡入库。加强非税收入信息化征管,严格票据管理,做到以票控收,推进非税收入均衡入库和动态监控。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管理,促进国有资产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激活资本增值潜力。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这两年,疫情呈脉冲式冲击、周期性反复态势,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造成重创。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把该减的税减到位,该降的费降到位,全面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支持构建快速反应、快速服务、快速办结、快速回复的高效服务体系。全力提升招商引资质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涵养税源,把加快项目建设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促进在建项目尽快达产见效,增加财政收入规模。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争取现有重点企业在我市新设销售公司、财务结算中心等机构,将企业非仙桃分支机构税收转入仙桃缴纳。主动出击招大引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全系统干部职工要发挥资源优势,提供有效信息,有重点、有目标地走出去开展上门招商,以项目论英雄、凭招商比能力,真正把招商作为发展之要。管好用好产业引导基金。要精准“投”,优先投入含金量高的好项目、新项目,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着力解决起步期企业融资难题,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成长。要科学“管”,坚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发展和现代化管理,切实推动基金管理规范化、风险管控前置化,不断提升产业基金使用效率和安全运行水平。要适时“退”,牢牢把握产业引导基金“引导”的本质属性,进一步健全退出机制,实现产业基金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多措并举,全力向上争资,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项目争取主动权,争取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确保上争资金实现新的突破。主动做好政策动向分析。要全面掌握政策动向,认真学习今年全国、全省两会会议精神,深入分析研究上级政策资金扶持方向,找准与我市发展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争取资金。主动与部门沟通协作。主动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配合与协作,摸清信息、摸清分配方式,联合作战,发挥整体优势,并对可申报项目做深做细前期工作,完善符合申报要求的基础材料。主动对上沟通衔接。各科室单位要积极与省财政厅各处室对接,详细咨询省级财政投资方向、地方可争取空间以及向上争取工作环节等细节问题,并做好研究分析,提高项目资金申报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对没有及时掌握项目信息造成重大损失和同等条件下争取资金额度低于周边县市的,要严肃追责。四是坚持优化结构,加强支出管理,规范财政支出优先顺序。继续落实过“紧日子”“苦日子”要求,做好“压”“减”“控”“保”文章,非急需、非重点、非刚性支出持续压减,腾出资金集中用于“三保”、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等重要事务。扛牢“三保”责任。“三保”是政治责任,是财政工作的底线。一定要统筹好财力,坚持从严从紧加强预算管理,深化零基预算理念,建立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节用裕民,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力保基本民生。“民生”在三保中处于最优先顺序,并且重中之重是“基本民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牢兜实民生底线,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聚焦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完善民生实事财政保障制度体系和财政投入机制。做好今年民生工作,有个政策变化要重点关注。即今年1月起,实施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按照政策设计,中央将建立基金收支缺口分担机制,缓解地方基金运行压力。但全国统筹不代表全盘接管,财政还需拿出“真金白银”对养老金调标和当期收支缺口予以部分补助,相比以往是额外增支。保持支出强度。中央强调今年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要“落实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要求,从年初开始抓各类资金的支出进度,落实资金直达机制,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要优化支出重点,将保市委、市政府重点支出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保障各项重大部署、重点项目的资金供给。在谋划政策、项目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盲目大干快上,避免超越经济发展阶段和财政承受能力引发风险。在这方面,各位所长、科长一定要坚持原则,敢说真话,与部门单位充分沟通,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调整支出结构。目前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树得还不够牢,还没有在各部门中形成普遍的自觉认识和理财用财习惯。要加大统筹、盘活、压减、调整力度,打破瓶瓶罐罐,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把更多资源腾出来保重点、兜底线、办大事,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五是坚持以农为本,推进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要充分认识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战略”后院的重要意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四个不摘”总要求,在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财政衔接资金投入规模,加大对巩固脱贫成果任务重、乡村振兴底子差的地区倾斜支持力度,要重点支持健全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等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严格落实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占比不低于50%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推进田园综合体项目申报。准确把握田园综合体发展定位和功能作用,抓住申报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的有利时机,加强对上沟通,精准掌握项目最新政策,全面细致编制好申报方案,做实做深基础性工作,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加快培育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六是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始终把防范债务风险作为底线任务抓牢扎实,不断完善“借用管还”闭环管理体系,确保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用好用足政府债券。要把政府债券作为补齐公益性基础设施短板、扩大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综合考虑项目资金需求、项目成熟度和债务风险,依法合规使用,发挥好对拉动投资的积极作用。要抓好项目储备,专项债分配的原则是“资金跟着项目走”,我们要提前介入,加强指导,把好项目的质量关口。要加快资金使用,个别单位“重资金争取、轻实际支出”,去年部分债券资金还趴在账上,要加快债券资金拨付,督促项目单位尽快使用。要坚决防范化解政府债券风险。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是硬纪律、硬杠杠,要科学统筹各类财力,合理安排财政支出顺序,及时足额还本付息,切实维护政府信誉。坚决杜绝脱离财力实际上项目,杜绝各类变相举债行为,大家要把好关、守好门,全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七是坚持从严从实,加强精细管理,持续发力抓好财经纪律。对国家统一的财经法规、财税政策和管理制度,不折不扣执行到位,对任何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都要敢抓敢管。严肃支出纪律。要压实部门资金管理使用主体责任,扛牢财政监管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综合运用日常监管、重点监控、现场督查等方式,实行全过程常态化监管。充分利用直达资金系统,实时监控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全流程。要加强对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的分析研究,深刻剖析问题根源,从源头入手建立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好资金、干部“两个安全”。加强绩效管理。要围绕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要求,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开展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加强绩效结果的转化运用,推动评价报告从“财务报告”向“绩效报告”转变,提高报告深度和实用性,逐步实现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管理有机衔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以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为重点,坚持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工作流程,做到“无预算、超预算不采购”。着力推进电子采购平台建设,实现与财政其他业务系统的衔接,提升政府采购工作质量;推进业务能力提升,开展采购从业人员专题业务培训,帮助掌握新政策新措施,提升采购人员的履职能力。加强资产管理。督促部门按公开、公平和竞争择优原则处置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收益及时足额上缴国库,严防国有资产流失。要从严从紧审核新增资产配置计划,严禁无预算、超标准配置资产,严格履行好财政部门审核责任。财经纪律是各部门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绝不是财政一家之事,大家要把财经纪律的“硬杠杠”牢记在心,把压力责任向部门单位传导到位,让财经纪律真正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四、实施人才壮腰工程,淬炼“硬核”干部,确保财政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事业兴衰,人才为本。当前,财政干部队伍仍然面临人员老化、青黄不接的窘境,专业人才、业务骨干储备不足的困境,财政干部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新时代财政事业,比以往更加渴求人才。今年,我们将重点实施人才壮腰工程,不拘一格选拔使用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的优秀年轻干部,健全和完善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制度机制,让整个干部队伍都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一是树牢正确导向选才,让人人成才有标准、有刻度。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选用什么样的干部,就是风向标,要着力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要政治过硬。讲政治是对党忠诚的基本考验,是为人民服务的客观要求,是纪律规矩的底线红线,要把“政治过硬”作为选人用人、提拔干部的第一位要求,对政治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坚决挡在门外,守住选人用人这个源头。要作风过硬。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关乎成败。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导向,群众公认、注重实干的导向,把干部作风作为识别干部的重要标尺、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真正将作风正、作风实、作风硬的干部选上来、用起来。现在我们有些同志包括年轻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拈轻怕重、推三阻四、讲条件,对组织安排的工作消极懈怠、推诿扯皮、敷衍了事,像办公室、人事科、预算科等工作压力大、任务重的科室都不愿意去,不愿意吃苦受累,诸如此类的现象都是缺乏基本职业操守的表现,要引起重视,今后对那些只要位子,不要担子,只要待遇,不尽责任的人,一律不予重用。要能力过硬。财政部门本质上是一个业务部门,工作的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特别是在业务素质上,对财政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和工作一线中敢想、敢做、敢当的干部,我们优先任用。二是健全培养机制育才,让人才涌现有渠道、有机会。建立“传帮带”机制。各科室、单位负责人要注重对年轻干部的培养,特别是业务性、专业性强的岗位,要实行“旧帮新、老带青”制度,推动工作顺畅交接、业务接力传承、人才梯次培养。建立学习培训机制。以提升干部“七种能力”为重点,聚集财政核心业务,做好2022年的财政干部培训计划,厚植干部成长土壤,提升干部业务技能,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这里强调一下,对财政工作来说,会计知识是基本技能,今年要开展好会计中级业务培训,让每个财政干部都看得懂账、会做帐、能算账,真正成为会计业务能手。持续推进轮岗交流机制。突出对机关通用能力和岗位专业化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促进干部专业能力和行政能力的均衡融合,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激活干部正常流动的“一潭春水”。建立实践锻炼机制。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练习。让年轻干部多到群众中汲取智慧、增进与群众感情,多安排年轻干部到财政改革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去磨练,给年轻干部压好担、墩好苗,在实践中磨掉稚气、练出真功,不断提升“七种能力”,促使年轻干部茁壮成长。健全激励保护机制。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保护机制,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心理上关怀,要为勇于负责的负责,为勇于担当的担当,为敢抓敢管的撑腰,充分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坚持人岗相适用才,让人尽其才有动力、有舞台。精准用人。坚持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把事业需要、岗位需求与人才专业、成长经历结合起来,明确不同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细心考察掌握每个干部的优点和缺点,实行以事择人、人岗相适,做到择优而选,因材施用,促进精准选人用人,努力让财政干部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科学管人。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再好的种子撒下去,如果没人浇水施肥、修枝剪叶,也难以茁壮成长。年轻干部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更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要深入研究新时代干部管理工作特点和规律,正确处理选与管、严与爱、奖与惩的辩证关系,该批评的批评,该诫勉的诫勉,多做咬耳朵、扯袖子的工作,把干部的精气神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同志们,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新的一年要有新的气象,让我们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扬“踏平坎坷成大道”的信心和勇气,凝聚“风雨无阻向前进”的智慧和力量,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顶压奋进、攻坚克难,奋力答好“挺进五十强 创成文明城”的财政答卷。(编辑:zhangyunfei)
  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 题:运筹帷幄定基调,步调一致向前进――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侧记  新华社记者邹伟、韩洁  每到年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第10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别具深意。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北京,京西宾馆。在此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大计。  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定向,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受大战大考,推动经济稳健复苏,“十四五”开局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  应对风险挑战,我们党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更加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更加自觉做到步调一致向前进。  立足新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将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与时俱进的思想,凝聚砥砺奋进的伟力。  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宏阔的视野、深邃的思考,既立足当前聚焦热点问题,又着眼长远把脉发展大势,指引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  “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我们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8日上午,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回顾即将收官的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连云港―二连浩特―莫斯科”中欧班列在江苏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整装待发(11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健民 摄)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必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年,面对发展中遭遇的各种困难挑战,2021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极为不易、亮点突出的成绩单:  ――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内生产总值稳步迈上新台阶,占全球经济比重继续上升,持续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保持全球疫情防控优势地位。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天问一号”着陆火星,载人航天成绩举世瞩目,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即将并网发电。  ――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出口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创历史新高;光伏、风电等产业链国际竞争优势凸显,集成电路等短板产业国产替代和技术迭代加快。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区域发展战略有效推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取得重要成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即将生效。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城镇新增就业预计超过1200万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粮食又获丰收。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面部署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自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来自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来自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分组讨论中,与会同志对这一年的经济答卷感触深切。  毕业生在2022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上了解岗位信息(10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难中求进,来之不易的成绩,饱含珍贵的发展智慧。  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党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为“四个必须”――  “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居于首位。  回眸今年经济工作,遇到了许多新的重大挑战,既有大风大浪,也有暗流涌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能够沉着应对,过险滩,闯难关,关键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步调一致向前进,拔了不少钉子,稳住宏观大局。”  “越是重大关头,越要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这是中国经济化危为机、破浪远行的根本依靠。”一位与会同志的感悟,引发广泛共鸣。  立足非凡实践,习近平总书记阐明深刻启示: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不能再走大呼隆、粗放型发展的路子,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关键是要保持宏观大局稳定,把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不能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不能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也不能把攻坚战打成消耗战。”  “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和实施政策措施要坚持系统观念,遵循经济规律,以实践标准来检验。”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述,立足中国国情和发展实践,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思想指引。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稳中求进”,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以贯之的工作总基调。  今年会议上,在定调202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读懂这个‘稳’字,就要深刻理解中国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国内外环境。”与会同志深有感触。  这是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在出舱任务结束后挥手示意(11月8日摄)。新华社发(郭中正 摄)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需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综合国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展现稳中求进的定力之坚。  越是关键之年,越要把“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落实到政策层面,以“稳”更好地求“进”,以“进”更好地促“稳”。  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的这七大政策取向,勾勒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路线图。  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  越是关键之年,越要坚持问题导向,扭住“稳”的关键点,找准“进”的切入口。  “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回应社会关切,会议作出一系列明确部署。  越是关键之年,越要从容不迫,保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沉稳和耐心。  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杨庙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陪老人打扑克(10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当前,疫情仍然是影响世界经济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全球疫情延宕反复,一些国家的防控政策左右摇摆,而中国始终绷紧疫情防控之弦,走出了一条精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之道。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要进一步提高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尽可能减轻对经济发展和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我们的这个方针,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就是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  分组讨论中,与会同志表示,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夯实基础,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在新征程上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关键。  “正确认识和把握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财富的创造和分配是各国都面对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阐述的第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路子应当怎么走?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方向: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创造条件、完善制度,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习近平总书记谋略长远,又只争朝夕。  “促进共同富裕,不能搞‘福利主义’那一套。”总书记特别警示。  收割机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的麦田里收割小麦(6月8日摄)。新华社发(武纪全 摄)  前车之鉴需要正视:当年,一些拉美国家搞民粹主义,高福利养了一批“懒人”和不劳而获者,结果财政不堪重负,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长期不能自拔。也有一些高福利国家虽然没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但很多人变得吃不了苦、不愿干活,国民进取心开始止步。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当前要做好的工作――“重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也是一个重大问题。  近年来,由于认识不足、监管缺位,我国一些领域出现资本无序扩张,危害经济健康发展,损害群众合法权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如何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答案,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探索作答。  “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会议指出。这是北京证券交易所外景(1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妙喻之后有良方。  遏制资本无序扩张,不是不要资本,而是要资本有序发展。会议要求,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关乎全局,至为关键。  “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谈到这一要点,总书记明确要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粮食安全:“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开源也要节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并作出明确部署: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深入开展‘光盘’等粮食节约行动,广泛开展创建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语气坚定。这是11月18日拍摄的国家反垄断局。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关于其他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一一深入剖析、作出部署。  “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现阶段,我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较多,但总体可控。  “我们要发挥好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见微知著,抓早抓小,着力避免发生重大风险或危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  “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近来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地方搞“碳冲锋”,有的搞“一刀切”、运动式“减碳”,甚至出现“拉闸限电”现象。  “这些都不符合党中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确保能源供应。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次大考,需要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定不移,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  “体现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实际行动上”  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点出了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开展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地方的农村改厕大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造成大量厕所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领导经济工作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必须有系统思维、科学谋划。”习近平总书记点出问题的关键――“领导经济工作专业能力十分重要。”  这是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光伏产业园内一处塔式光热发电项目(3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如何做到更“专”?习近平总书记提供了指南:  “领导干部提高领导经济工作能力不是只懂一点经济学知识、科学知识就够了,还必须学习历史知识、厚植文化底蕴、强化生态观念,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不断改善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防止因为“细节中的魔鬼”损害大局。  他进一步指出,“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  贵在细节,重在落实。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确定了重大战略目标,就要以钉钉子精神坚韧不拔推进,锲而不舍,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这是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一角,两河口水电站是国家和四川省重点工程、西部大开发优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战略工程(7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实际行动上。  运筹帷幄定基调,步调一致向前进。  与会同志一致表示,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学深悟透,以实际行动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开拓前行。
2022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工作总结5篇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相信你有很多感想吧,将过去的成绩汇集成一份总结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2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工作总结1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疫情防控要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严防死守,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责任之弦,我们才能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抗击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国成为全球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目前,全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良好,但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很大。特别是外防输入,不仅要防止人传人引发的疫情,还要防止物流带来的病毒。就此而言,必须紧跟防控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防范化解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坚定必胜信心,坚持底线思维,不断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疫情防控,重点在防,关键在控。社区防控和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防控不断查缺补漏,完善升级防的措施,才能精准、高效地实现防的目标。这需要各地各部门紧盯疫情防控形势新的变化,及时调整更新防的措施,切不可以老办法应对新问题。要进一步研究疫情传播的新问题、新路径,紧紧盯住科研新进展、新突破,充分整合到常态化预防中。从控的角度而言,对于零星、散发疫情,应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查找出风险点,堵住扩散蔓延可能,提高防控的精准度、有效性。同时也应当有力而有度地开展防控,提升疫情防控效果和水平。基于前期我国疫情防控成功经验,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关于病毒传播路径、传播规律的最新科研成果,我们完全有能力防住疫情、排除风险、堵住漏洞。元旦和春节两节期间,更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方面,现阶段的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仍然要坚持下去,在商超、餐饮单位、宾馆饭店、农贸市场、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和影剧院等重点场所,严格落实戴口罩、测温验码、通风消毒、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不能有丝毫懈怠,不能有任何侥幸;另一方面,每个人也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人员聚集,注重个人卫生。只要形成防控合力,就能继续取得疫情防控的良好成效。在确保疫情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的前提下,防控措施应力求对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百姓生活影响最小,努力实现相对低成本的有效疫情防控。在巩固前期疫情防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二者政策措施的契合度,我们就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2022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工作总结2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国内感染风险主要来自境外输入。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出现,全球疫情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必须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为应对最新变异毒株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面对不断出现的变异毒株,我们要严阵以待、不掉以轻心,同时又要避免恐慌心理、自乱阵脚,保持既不恐慌也不轻慢的心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坚持动态清零目标不动摇,就一定能够打赢任何可能出现的疫情遭遇战,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力阻断疫情输入、传播、扩散。新冠疫情是一次特殊的考验,我们要攻克这个难题,就要总结好、使用好我们前期战胜疫情形成的好经验,要做到“一口岸一方案”,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陆路边境口岸海关要坚决落实“客停货通”“人货分离”等防控政策,对跨境司机、边民等高风险人群要严格做到闭环管理。同时,要继续坚持人、物、环境同防,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严密防范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要进一步严格规范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杜绝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使用无合法来源的进口冷链食品。持续加强防疫健康宣传,引导广大群众严格落实个人防护措施,有效阻断疫情的传播链。新冠疫情具有传染性强的特征,而这些问题往往出现在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之中,这就需要每一个人加强抗疫知识的学习。明确“保护自己”也是积极抗疫,要主动把“戴口罩”“一米线”“勤洗手”等防疫要求记在心中、落实到行动上,才能有效地阻断疫情的传播链,守护好我们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切实筑牢免疫屏障。当前,“打疫苗”已经成为了大家的自觉,为疫情防控贡献“一臂之力”,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当然,“打疫苗”是为了在人体内部筑起一道防护网,让病毒进不去,能够更好地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党员干部要做好疫情防控的宣传,让更多人对“打疫苗”有科学的认识,自觉打“第一针、第二针、第三针”,构筑起健康免疫系统。依靠科学力量战胜疫病,牢牢掌握疫情防控主动权。从年初开始新冠疫情突然暴发,到我们迅速行动、有效布防,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扩散,得益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同时,我们能够迅速阻断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通过疫苗的有效防控,让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更快地推动。新阶段,面对变异的新冠疫情病毒毒株,我们要提高思想上的认识,坚持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屏障,持续用好“科技线”,依靠科学的力量,更好地战胜疫病,筑牢人民群众的健康“防护网”坚持动态清零目标不动摇,就一定能够打赢任何可能出现的'疫情遭遇战,巩固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2022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工作总结3当前,疫情处于较为严重复杂时期,疫情防控更是处于关键阶段,需要有人能站出来真正担当作为,“安抚”公众情绪、“控制”恐慌状态、“有条不紊”度过难关……每一项工作都刻不容缓。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场”,面对严峻考验,全体党员干部,坚定信心、众志成城,让担当作为成为人民群众安心最大“定心丸”!冲锋在前,奋战一线率先抓落实,不缺执行力。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在这危难时刻,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挺身而出、英勇奋战。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临危受命”,“逆行”冲往防疫最前线。阖家团圆日,奔赴“疫区”支援,他们说“国家的大事,我们义不容辞”,直抵防控最核心战场,他们说“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率先抓防控落实,需要他们冲锋在前,这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更是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所在。落实防控责任必须依靠基层一线强有力的执行力,疫情防控目标和各项措施需要落到每个岗位、每个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执行”的过程就是给老百姓“定心”的过程。铁拳出击,积极应战抗疫现成效,不缺战斗力。疫情严峻亟需引起全面重视,但绝不是制造恐慌,公众的恐慌来源于抗疫信心的缺失,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就是人民群众“驳击”恐慌的最有力支撑,任何时刻任何情形,党员干部都不缺战斗力,铁拳出击、有条不紊就是最“扎实”的担当。面对疫情阻击战,医务战线的党员干部前赴后继迎难而上,有了他们的“不计报酬、无惧生死”,才有了“疫霾”下一点一滴的“捷报频传”。每一份请愿书承载着的都是勇敢的决心,他们说“作为医护人员,我责无旁贷”,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他们不眠不休从未言弃,这是党员干部的担当,更是击退“肺炎”的战斗力所在。好消息不断传来,千万人心的汇聚就是真正的信心和力量。科学应对,钻研科普及时解疑难,不缺“免疫力”。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中,“病毒”是我们共同的且是唯一的“敌人”,科学应对、信任依靠、尊重扶持是增强“免疫力”的良药。科研战线的党员干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赛跑,开展疫情应急科研攻关,强化防控诊疗技术研发及成果应用,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提供科技支撑,他们一直在行动,这样的科研“智囊团”,是人民群众的自豪与信任所在。情绪状态与“免疫力”密切相关,科普战线的党员干部与谣言抗击、与质疑抗击,信息公开不隐瞒、专家回应解疑惑、稳定情绪增定力。尊重科学是提高“免疫力”的不二法宝,党员干部要带头理性应对,让科学、透明、作为成为抵抗病毒的.强有力屏障。特殊时期需要特殊方案应对,非常情况需要非常手段防控。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党员干部要“有所作为”“有所担当”,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让担当作为成为人民安心最大“定心丸”。2022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工作总结420__年我院疫情防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卫计局的关心支持下,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及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急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条例,加强应急准备,积极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在卫生防疫、医疗救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建立应急防控小组成立医院应急队伍。由临床___担任组长的应急小组,各科室技术强、资历高的医疗、护理、检验、电诊人员的救治队伍,配备了相应的设备和器材,能够在第一时间承担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形成了一个统一指挥、协调有效、紧密配合的战斗团体。二、强化组织领导、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多次专门研究卫生应急工作,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日常管理和综合协调工作;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疫情报告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加强培训学习。加大了传染病防治知识宣教力度,全院共开展了疫情培训_次,培训__多人,使传染病防治工作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除了对本次疫情进行诊疗系统内培训学习外,还主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疫情报告、传染病报告相关知识的培训,内容包括报告内容、报告时限和报告程序等,并进行了培训后测试,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医务人员基本掌握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要求和报告时限,并按照要求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疫情报告工作。三、制定完善相应预案各级领导明确了职责,落实了分管领导,配置了兼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及时修订和完善了《__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制定了《__院突发公共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及时向全院传达上级的文件精神。建立健全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自查制度、奖惩制度、管理制度、分管领导及相关人员职责。分工明确、互相协调、通力配合,对突发事情能进行妥善处置。并将卫生应急工作纳入了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四、工作开展情况1、应急物资、急救防疫设备准备。医院购买应急资金,努力做好隔离室传染病房床单元准备,储备84消毒剂,过氧乙酸、喷雾器、工作服、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服、消毒机、呼吸机、抢救药品等应急物资准备,为应急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安排专人随时检查各种药品和器械,保证无过期,消杀药械、急救药械,确保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转状态,确保应急工作万无一失。2、设立预检分诊台,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病,做好转诊和救治。发现疑似病例、及时专家会诊,及时转送隔离病房。3、院公共卫生科重点加强对全市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发放宣传资料_万张,确保了我市防控工作的全面、有序、规范开展。4、将卫生应急工作内入了目标考核内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办公室定期对各科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情况进行了现场指导和督导检查,及时更换销毁过期应急药品,对出现问题的科室进行批评及经济处罚。5、设专人负责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人员上报工作,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严格按照规定时限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络直报。6、根据医院制定的应急演练方案,组织应急演练我院针对医院特点,组织疫情防控就职演练,急诊病人应急救治演练。7、为了实现疫情防控工作的制度化管理,医院制定了培训、演练、组织管理、预案管理、物资管理、监测预警、检验检测、信息报告、健康教育等工作制度,通过实现工作的制度化管理,不断提升内涵,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卫生应急工作协调有序的开展。8、我院根据_市应急管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处理工作相关规范,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了信息报送流程。流程规定:突发事件发生时,必须及时向总值班和院领导报告,通知医院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并及时反后续处置情况。我院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保证了应急管理宣传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各科室各部门积极开展了应急知识版面宣传活动,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了应急安全知识,并通过院委会、院周会(主任护士长会)、行政查房、医德医风查房等形式开展疫情防控等安全知识教育,让广大职工掌握了应急常识和应急措施,增强了防控意识和技能。同时,组织医务人员走上街头,通过宣传日、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进行了应急理宣传,营造了浓厚社会氛围。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当疫情发生时,医院储备防疫物资存在不足,各项防疫设备配置不齐。2、全员认识不到位。对卫生应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危机和忧患意识。3、预案体系还不完备,一些已制定的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还不强。4、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高,应急人员素质需要加强。六、后期工作安排1、继续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卫生应急领导组织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畅通信息互通渠道,建立更加紧密的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卫生应急职责,健全卫生应急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总结我院卫生应急管理、特别是医疗卫生救援和医疗卫生保障等工作经验,查找薄弱环节,不断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2、强化卫生应急常态管理,健全卫生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我院卫生应急预案和重大活动保障方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主动搜索,定期汇总关信息,逐步建立和健全区域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工作模式。组织开展区域内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采取有效应对措施。3、积极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工作进基层,夯实卫生应急工作基础,建立卫生应急志愿者队伍,加强卫生应急培训,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灾害等事件的多部门协同演练。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及科普宣传,提高妇幼群体的卫生应急知识水平和防护能力。组织学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风险沟通指南》,增强风险沟通意识。4、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调整充实卫生应急队伍,明确卫生应急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通讯络,做好应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完成卫生应急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控等专业知识培训,组织1-2次综合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拟演练和应急拉动演练,提高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5、储备足够的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不定期进行突发卫生公共事件模拟演练,提高应急体系协同作战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对伤亡群众的医疗救护能力。有专门人员定期检查我院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和设备的性能状况,按规定进行了经常性维护、保养、补充和更新,确保应急救援器材和装备的完好。6、进一步加强规范了医院总值班值守工作,建立健全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机制,坚持实行了由领导班子成员带班,职能科室人员每天值班的总值班制度,制定了总值班工作职责,把工作任务落实到了具体人员。虽然我院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离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不断努力,按照含__市有关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抓好薄弱环节,加强管理和督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加强与上级、同级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确保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科学预防、及时处理。2022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工作总结520__年我院疫情防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和卫健局的关心支持下,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及时有效的应对疫情防控方案措施,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医院领导班子迅速行动、提前布防,广大医务人员勇于担当,坚守岗位,坚持疫情防控和正常诊疗两手抓、两不误,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唱响了抗击疫情防控音。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医院领导班子和全体医务人员全部取消休假,立足本职、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纷纷写下《决心书》《请战书》随时听从组织召唤,随时准备参加抗击疫情工作,闻令即动,我院按照上级要求,迅速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对医院内医务人员、公卫防疫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更新培训,防疫技能培训,应急疫情防控演练等措施。面对疫情,我院医务人员服从工作大局、服从统一安排,为抗疫提供的服务保障,助力疫情防控与救治工作,走进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高速路口、车站、学校、村庄等重点防控点值班,党员带头奉献,坚守线,不畏艰险、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制定院区疫情防控方案和加强感染管理,每日对院区进行全面消杀、消毒。针对发热门诊、预检分诊、门急诊、病房、应急梯队等不同岗位人员,举办防护用品规范化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确保人人熟练掌握,做好自我防护。不定期督导检查,确保全院职工严格按照要求做好自我防护,防止交叉感染。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零感染的目标。全力以赴做好物资准备工作,筑牢“保障防线”。按照“特事特办、供其所需、全力保障”的要求,医院购买应急物资和短缺物品,同时克服种种困难,千方百计保障物资供应,特别是在医用防护物资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保证了临床、发热门诊、预检分诊、车站值班等人员物资配备,为应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全力以赴抓好宣传工作,筑牢"舆论防线”。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加大权威信息发布力度,做好疫情防控知识科普,发放宣传资料,振奋抗“疫”精神,凝聚决胜力量,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舆论支持。截至目前,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LED电子屏、标语、横幅、宣传栏等方式,深入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普及,督促群众不信谣、不传谣、不随意、恶意造谣惑众,做到疫情防控形势人人知晓,防控行动人人参与,着力营造全院职工共同打赢、打好新型冠状疫情防控攻坚的浓厚舆论氛围。做好疫情常态化管理,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生命健康。面对疫情,我院在配合主管部门进行常态化防控疫情的同时,加强疫区重点人群摸底排查,全面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学校师生返校、理发美容店等单位,派驻医护、防疫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的知识培训、传染病防治,验收核查,健康监测等保护工作。做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构建医患和谐医患关系。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为进一步深化医改,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我院着力做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老年人健康查体以及家庭医生签约等重要活动,让辖区内百姓感受到国家惠民政策,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疫情尚未结束,我们深知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我院将扎实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做到思想不松劲,标准不降低,干劲不减弱,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和身体健康。2022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2022防疫抗疫工作总结范文5篇★ 防疫抗疫2022工作总结【5篇】★ 2022疫情年医生个人工作总结优秀例文10篇★ 2022年最新抗疫个人工作总结10篇★ 2022年抗击疫情工作总结报告10篇★ 2022抗击疫情防控工作总结最新10篇★ 2022防控疫情工作总结报告10篇★ 2022抗击疫情工作总结10篇(个人通用)★ 2022抗击新冠疫情工作总结报告10篇★ 医护人员抗疫工作总结感悟2022(10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4年三中全会的开会时间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