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互助吧的创始人是谁?

17互助:来自两个500亿市值公司创始人的再创业故事(2)
成员越多,生病的成员所获得的互助费越高,最高可达30万元。同理,成员越多,最高30万元的互助费分摊给每个成员的金额就少。以789重疾保障为例,如果这个社群中有3万人,那若有成员生病便可获得9万元互助费;如果这
  成员越多,生病的成员所获得的互助费越高,最高可达30万元。同理,成员越多,最高30万元的互助费分摊给每个成员的金额就少。以789重疾保障为例,如果这个社群中有3万人,那若有成员生病便可获得9万元互助费;如果这个社群有30万人,那生病成员便可获得30万元互助费,而每个用户只需缴纳1元互助费。
  选择这个项目创业的原因很多也很简单,高竞介绍创业的初心,第一就是希望做有价值的事情,对用户创造高价值的事情。在阿里的时候,阿里巴巴有内部的员工互助计划,7、8年来累计帮助了260名员工和家属,发放互助金3300多万元。这件事给他们很大的震撼,互助计划非常好地补充了医保、商保的不足,但是,如果不是在阿里内部,怎么会有几万人团结在一起互助呢?所以他们希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把人们团结在一起,用互助的方式解决重大风险。
  第二点,高竞和吴云昌们的出发点,就是希望能在互联网大数据和风险管理的结合上做深、做透彻。此前在企业、个体的借贷风险上,已经得到了验证,现在在人身伤害、疾病的风险控制上,包括健康管理、反欺诈、反逆向选择等命题上,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结合,还有没有空间和深度?17互助的团队认为是肯定的,目前没有人尝试,不代表此路不通。高竞反复提及,&2007年我们做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时候,整个阿里巴巴B2B事业群,当年的KPI除了营收,最重要的是PV和UV。而我们,已经开始做金融业务的创新了。现在想想都觉得太领先了。&目前市场上很多小微贷、现金贷、消费贷的模型,都和阿里金融当年的非常像。&我们Believe互联网大数据和风险管理相结合的价值!&
  创业的理由不需要太多,像17互助这样的项目,只要创始人想透彻、定决心,反复探测市场需求,学会尊重规律敬畏风险,就能获得市场的认可。
(责任编辑:港网科技)
------分隔线----------------------------
坚持两字是成功的要素,天下估计连傻子都知道,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我们都年复一年...
早听说admin5群里面有个做小说站优化高手。所以我死缠烂打的磨了一晚上,终于还是没有...
搜狐收入的半壁江山来自于网络广告,看了这样条信息你肯能会吃惊,也可能是表示赞同。...
站长不是新兴的事,但站长行业会发展得更好,有了啊里妈妈的支持,也许会更好,因为我...
前段时间写过2篇关于我的征婚网的软文,当时是为了宣传,为了引蜘蛛到我站上去,好收...
我们讲的管理软件选型,其实包括二大部分:一个是选服务商,一个是选软件,选对软件是...
港网科技提供:
在线咨询:客服QQ 、、、
客户服务中心:
奇特网络及纵横天下联合运营 信用网公示系统: /当前位置: >
> 文章正文
17互助,一起互助的社群会是什么样?
  今年也许是风投界的&小年&,从美元到人民币基金都纷纷捂紧了口袋,与去年一片火爆的投资情况相反,今年的风投投资量普遍不及去年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
  在市场一片低迷的环境中,互联网互助保障或许仍是一个热点,有乐观的投资人认为,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互助,将是下一个风口。从IT桔子上的搜索结果看,提供互助服务的公司多达129家,而去年这个时候,类似的公司还非常少。近期不断有新的互助平台上线,如&扁鹊兄弟&、&蝌蚪互助&等。
  众多的互助平台差别不大,都是以癌症重疾的医疗费用均摊切入,采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结社互助,从平台页面上看,近似各大的网络营销页面。这其中,由一群阿里巴巴高管创办的&17互助&显得非常特别。
  17互助上线2个月,经过beta版测试,正式运营四周,用户数已接近20万人,以每周四五万人的增速在发展。17互助提供涵盖全年龄段、完整家庭人口的互助保障方案,从中青年的癌症重大疾病互助,到老年人意外重疾,再到孕妇和胎儿疾病、青少年意外等等,提供现代家庭完整的医疗保障服务。其原理是,如果社群中有人罹患重疾,社群中每个人最多均摊三元钱费用,就可以提供不幸的人巨额的资金,面对白血病、癌症等重疾高昂的医药费,17互助可谓以极其低的成本提供了完整的保障。
  与其他互助平台不同的是,17互助不仅提供互助保障,更强调事前的风险防范和事后的救助。上周,17互助发布了自己的健康问答,采用的是时下最流行的&分答&的模式,17互助提倡主动干预式的健康管理,邀请了浙江最优秀的医院邵逸夫医院、浙医二院的专家,在平台上针对网友提出的健康热点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据悉,后续将会不断提供更多的健康管理服务,因为他们认为,出现病情后的医疗费分摊固然重要,但是主动管理健康会更为实际。在上线之初,17互助就提供了700个免费的专家预约挂号名额,专供会员在紧急情况下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另外,针对儿童走失、大病求助等困难场景,17互助也提供了爱心转发、事后众筹等功能,上线几天就获得了用户的广泛关注,在他们看来,对于没有参加互助保障但是又发生了重大困难的人来说,需要事后的救助和帮扶,17互助打造的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群,而不是一家&山寨&的保险公司,如何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去解决风险的问题,才是17互助的使命。
频道排行榜
金融书籍下载排行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天下金融网(),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声明:我们不做任何形式的代客理财及投资指导,凡是以天下金融网名义做股票推荐的行为均属违法!
广告商的言论与行为均与天下金融网无关!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17互助:来自两个500亿市值公司创始人的再创业故事_网易财经
17互助:来自两个500亿市值公司创始人的再创业故事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17互助:来自两个500亿市值公司创始人的再创业故事)
此前报道的互联网保障项目“17互助”,在上线45天之后,用户数已经突破十万,引起了互联网界的关注。记者对17互助的团队做了深度的采访。
据悉,10万用户数并不是45天运营的结果,而是2周左右的时间就达到的效果。17互助的高竞介绍,自从5月底上线之后,17互助经过了几周的静默运营,在这期间并没有做任何推广和传播,目的主要是为了收集用户反馈,汲取市场反应,优化产品和运营策略。刚上线的时候,17互助只有3个互助保障计划,尤以保障中青年白领的“789重疾互助计划”为主,这个计划也是当前参加人数最多的,已有近6万人加入。但是很多用户提出建议,自己的父母也需要这样的保障,但是“789重疾”年龄上限是46岁,父母参加不了怎么办?17互助为此提前发布了专门针对中老年人的互助保障计划,涵盖了癌症、重疾等25种病症,还特地附加了意外保障,因为老年人发生意外的风险比较大,摔一跤都会有严重的影响,所以这个计划发布后,深受白领的欢迎,在父亲节期间,参加的人数非常多,很多用户留言说,与其送脑白金不如送17互助计划。截止7月4日,已经有3万多中老年用户参加该计划。这些蜂拥而来加入计划的用户,基本都是在静默运营结束之后参加的,究其实,高竞说,创业者不能想当然,还是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用户的需求,用户需要什么,就应该及时响应。现代人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但是环境污染、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加大,人们的关注点逐渐从物质消费转移到生活保障的消费,重大疾病的互助计划区分为中青年和中老年两种,它们之所以受到欢迎,在一些圈子里传播很广,就是迎合了这样的需求。
那么这样的热度,在创业之前有想到过吗?记者很好奇创始人自己的心路历程,仔细看两位创始人的经历和创始团队的骨干成员背景,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
创始人高竞和吴云昌,分别参与了两家估值在500亿人民币的公司的创始工作。高竞是网商银行的创始团队的主要成员,从07年开始阿里巴巴企业贷款业务,带队研发了阿里贷款、淘宝贷款等项目,从风控、产品、运营、客服到BD拓展,全体系的建设均由他带队完成,当时在阿里内部,这个事业部被命名为“阿里金融”。
“2007年的时候,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市场基本是一片哀鸿!银行惜贷,企业极度渴望资金”,阿里巴巴和、的企业信贷业务,就是由高竞带队开展的。到2009年,阿里巴巴筹备自己的小额贷款公司,开始针对淘宝店主的提供信贷服务,高竞带着3个骨干开始了淘宝贷款的研发工作,半年后淘宝贷款上线,立即受到淘宝店主狂热的追捧。2010年,高竞作为阿里2家小贷公司的董事,同时负责企业信贷即阿里贷款和淘宝贷款的业务。阿里金融就是现在网商银行的前身,在蚂蚁金服的业务架构内,网商银行的估值在100亿美金左右,随着个人消费信贷花呗、现金贷借呗的迅猛发展,估值还会再上新高。
说到这5年的阿里金融的工作经历,高竞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敬畏风险、尊重规律。“2007年的时候,我们内部还在争论究竟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现在你肯定听不到后面这个词了”,高竞说,“最关键的是懂得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方式去还原风险、预测风险、控制风险、正负面激励,而不是仅仅把互联网当做一个便宜的流量入口。在9年前,我们刚开始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探索,还基本上没有参照物,市场也不追捧这个概念,我们只能依照风险管理的核心原则自己摸索,一步步参照风控的原理和规则,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基于风控原则的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控模型和体系,这都是经验和教训。”
从互联网大数据到风险控制,也是两个合伙人选择互联网互助保障的原因之一。另一位合伙人吴云昌,是三马投资的众安保险的创始团队成员,当时他被阿里集团从阿里金融事业部抽调派遣至众安保险,作为股东团队的代表直接带领团队进入业务线。目前,众安的估值也在500亿人民币以上。众安最主力的业务线信用保证保险,就是吴云昌带队研发出来的,现在依然占据众安70%以上的营收份额。吴云昌在众安这几年,目睹了互联网对传统金融业务的改变,互联网风起云涌的气势对任何一个传统行业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压力,也是莫大的诱惑。“但是,风险管理业务不一样,你最终还是要看风险控制的。”吴云昌很淡定。“我们自己是互联网行业出身,对互联网的正面威力很了解,就是猛!但是风险管理有自己的规律,必须敬畏,对于风控的原理必须尊重。在产品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到人群风险的不同,做了区分,这就是为什么重大疾病计划有2个的原因,而且年龄的区分还非常明显,很少有平台在46岁这个特殊的节点上进行区分。”
吴云昌进一步强调,17互助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个宣布四条线不做的互助平台。哪四个呢,汽车驾驶相关、分红理财、长期保障、大宗保障,这四条线,涉及的风控非常复杂,17互助坚决不碰。目前中国人最缺乏的是对医保、商业保险所不能涵盖的重疾、意外伤害的补充,17互助的定位也很明细,做铺垫和先导,做补充和辅助,不喧宾夺主,创造价值服务用户。
记者希望能了解到更多的风控与大数据结合的内容,吴云昌笑着说,一次报道无法完全还原,欢迎你下次再来。互助保障的产品设计很讲究,17互助一直把风险管理前置,以年龄划分只是手段之一,产品的设计,运营的统筹,推广的规划,都会直接、间接影响到总体的风险表现,“等出了风险再管理,就非常被动了。17互助现在的会员年龄分层非常健康,绝大部分是85年以后出生的人,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既预示了风险发生的频率相对较低,又揭示了市场上对互助保障的需求热度。毕竟,用互联网互助的方式,价格实惠、保障确定,便捷快速,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尊重用户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两位创始人,分别参与创建了目前估值均在500亿人民币以上的公司,而且早在2007年就开始试水互联网与风险控制的结合,现在选择这种貌似慈善的业务,究竟是为了什么?
17互助的人可不认为互助保障是个慈善。互助保障绝对不是公益或慈善,互助强调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个自私又无私的行为。虽然它帮助了别人,但更重要是他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是互助保障的最大的逻辑。给别人承诺的同时,也获得了别人的承诺。而且这不是空口无凭的,初始的互助费用,每个人都需要交纳9元钱启动保障。互助社群中如果有人罹患重疾,经过第三方公估公司的审核后,同一计划中的人每个人出资不超过三元,共同帮助生病的人,以目前10万多的会员、2周多的正式运营这个节奏来看,年内的会员数增长会非常迅猛。
成员越多,生病的成员所获得的互助费越高,最高可达30万元。同理,成员越多,最高30万元的互助费分摊给每个成员的金额就少。以789重疾保障为例,如果这个社群中有3万人,那若有成员生病便可获得9万元互助费;如果这个社群有30万人,那生病成员便可获得30万元互助费,而每个用户只需缴纳1元互助费。
选择这个项目创业的原因很多也很简单,高竞介绍创业的初心,第一就是希望做有价值的事情,对用户创造高价值的事情。在阿里的时候,阿里巴巴有内部的员工互助计划,7、8年来累计帮助了260名员工和家属,发放互助金3300多万元。这件事给他们很大的震撼,互助计划非常好地补充了医保、商保的不足,但是,如果不是在阿里内部,怎么会有几万人团结在一起互助呢?所以他们希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把人们团结在一起,用互助的方式解决重大风险。
第二点,高竞和吴云昌们的出发点,就是希望能在互联网大数据和风险管理的结合上做深、做透彻。此前在企业、个体的借贷风险上,已经得到了验证,现在在人身伤害、疾病的风险控制上,包括健康管理、反欺诈、反逆向选择等命题上,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结合,还有没有空间和深度?17互助的团队认为是肯定的,目前没有人尝试,不代表此路不通。高竞反复提及,“2007年我们做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时候,整个阿里巴巴B2B事业群,当年的KPI除了营收,最重要的是PV和UV。而我们,已经开始做金融业务的创新了。现在想想都觉得太领先了。”目前市场上很多小微贷、现金贷、消费贷的模型,都和阿里金融当年的非常像。“我们Believe互联网大数据和风险管理相结合的价值!”
创业的理由不需要太多,像17互助这样的项目,只要创始人想透彻、定决心,反复探测市场需求,学会尊重规律敬畏风险,就能获得市场的认可。
本文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7互助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