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互助志愿者的互助金是怎么来的,成员平摊么?

大时代中的17互助重新关注人的力量
5月获得千万元级别天使投资,2个月运营获取超过45万用户,17互助又在今近日宣布获得了PreA轮投资,领投方是执一资本,天使轮投资机构经纬创投和晨兴资本同时跟投。本轮融资额度为人民币叁仟万元,估值较天使轮翻了三倍。
这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在B2C、C2C、O2O风口纷纷尘埃落定之后,17互助带来的又是什么新模式?
其实很简单,17互助,就是社群人人凑小钱办大事,人人分摊风险,人人共享保障的架构。而在结合了传统保险业的精算模型与互联网大数据的风控模型后,17互助的网络互助保障拥有无限的可能。在互联网大时代中,17互助重新关注每一个细微的个体,重新审视人的力量。
什么是互联网互助?
在中国,有两种传统的社群互助模式:标会和乡村互助。
标会,一般由数个关系紧密的社群家庭或个人组成,每家每户出一笔钱,凑成一笔大资金,会中成员以利息方式有偿使用资金。但标会仅有互助功能,同时具有原始的金融属性,却不具备风险共担,人人保障的本质。
乡村互助更为常见,乡村婚丧嫁娶时,同村宗亲或邻居往往随个份子钱,还会借出桌椅板凳,灶具餐具等生活物资,供主事家庭度过临时性的物资匮乏难关。但这种互助几乎没有抗风险能力,更受制于道德风险。
较为成熟的社群互助发源于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的海员与船东公会。18世纪,航运业拓展远洋航线的需求越来越强。而并不发达的航运科技与无秩序的世界格局带来了大量的风险:航线战争、货物损灭、极端气候、海盗袭击、人员伤亡等。因此,英国的航运业首先诞生了原始的互助共济联盟,众多海员家属共同出资,保障家人的安全,航运业主共同出资,保障船队与货物的安全。风险均摊,人人共享保障,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行业化风控意识。
而在今天,互联网大数据早已不是漂浮于云端的概念,它已经实实在在可以应用于互助保障。17互助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通过互联网组织线上互助社群,交互求助信息,并对风险进行个性化管理。每个人在纳入17互助计划后,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
在17互助的“789重疾互助计划”中,用户只需缴纳9元即可启动25种重疾的保障。一旦会员确诊罹患癌症等重疾,最高可获得30万元的互助金。而互助金来自于会员的分摊,在9元启动金中扣除,每人最多三元。根据17互助目前会员规模,一例30万元互助金只需在每个会员的会费中扣除不到1元钱。
而这种基于相似风险人群,全民大社群化运营的互联网互助模式,有别于传统健康医疗商业保险的高额保费,也比历史上的小社群互助模式更为宏大与先进,更不是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池运作。17互助只是想把互联网带来的低成本沟通与大数据风控红利普惠到每一个人身上。
互助社群以人为本
历史经过了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电信时代与互联网全球化,而在任何一个大时代中,我们都不能忽略“人”作为社会本体的地位。无论何种科技或思维,都应该以人为本,为人服务。无论何种聚落或组织,都是以人的活动作为最基本的构成元素。
17互助区别于其他友商的,正是回归对人的关注。通过互联网组织社群,17互助迅速在2个月中积累45万会员,这是传统地域性行业性互保所完全不能做到的;而更重要的是,17互助发现了这些会员中的人性,隐藏在一个个手机屏幕对面的人性。
他们是青年互联网从业者,却长期加班处于亚健康状态。他们是中年公司职员,生活美满,却恐惧于身边亲朋陆续罹患癌症。他们是初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收入微薄,医保不足,生怕一场大病阻断北漂沪漂杭漂的奋斗历程。他们是城市务工人群,多数来自乡村,一场大病瞬间返贫。大数据不是冰冷无情的,大数据反映出真实的人群生态。既然17互助的初心是风险共担,人人共享保障,那么为何不让他们从根本上告别病痛和亚健康的风险呢?
所以17互助第一个在业界建立了社区运营制,让用户面对真实的会员伙伴,一起聊天,一起运动,一起健身。第一个提供泛医疗服务,数百个专家门诊预约号供会员免费使用,线上医生进行专业的问答咨询。第一个进行资金公示,让会员看到资金流向何处。第一个明确定义广义互助的平台,众筹捐款,寻亲寻子,志愿者寻访探视,地区分会定期聚会,都是17互助在社群上进行的尝试与努力。
在17互助看来,互联网大数据式互助不仅是风险控制工具,更是帮助会员降低健康风险的平台。提升社群的整体健康生活水平才是17互助最终的目的。所以17互助将来还会陆续引入其他健身、医疗、体检、养生等合作资源,为会员提供更多的健康服务。
互联网社群已经被解释得很清楚,是将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人群聚集,将他们之间的连接成本降到最低,形成互相平行的去中心化,自组织化。17互助的野心很大,所有对健康生活有需求,对健康生活有向往,对他人有爱心,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都可能成为这个互联网互助社群的成员。而目前正在各地开花的17互助志愿者群体正在飞速扩大中,地面分会也正在成为17互助最为牢固的社群实体组织。
烧脑的大数据+人性风控
17互助的业务核心始终是大数据+风控。创始人高竞与吴云昌分别初创了阿里金融、挖财个贷与众安保险,对大数据对风控的影响,他们拥有十分丰富的经验。高竞表示:“多年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业经验教会我两个道理:一是要敬畏风险、敬畏规律;二是互联网数据对于金融的风险决策的影响,完全可以是决定性的。”
而面对2个月45万的用户数的增长,17互助保持了冷静。烧钱带来的海量用户也许本身就是风险,因为缺乏风控和测算,所带来的一系列超额赔付、欺诈、不实报销,道德绑架等问题将会是个尾大不掉的包袱;真实、活跃、信任的用户才是这个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高竞一再强调,要用烧脑的方式获取用户,留住用户,而不是烧钱。
17互助首先充分考虑到年龄、职业对人群风险的影响,按照年龄区分设计了2个重疾互助计划。一个只让出生于70、80、90年之后的人加入,年龄范围是17岁--46岁。另一个计划则是从46岁至70岁的人都可以参加。两个计划的年龄段不一样,风险自然不一样。此外,180天的加入观察期,以及公估公司的勘核手段,都是17互助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
然而真正的大数据风控的魅力远远不止于此。重新回归到人性角度考量,17互助主动参与会员的健康计划,各社群积极互动,用户数据化管理,正面激励爱心善举,会员在参加17互助后,不仅可以在罹患重疾时获得互助金,更重要的是,通过互联网互动、大数据管理的方式,帮助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现代人,不断改善体质,降低健康的风险。这才是互助保障未来最大的发展点。
大时代中的17互助重新关注人的力量
5月获得千万元级别天使投资,2个月运营获取超过45万用户,17互助又在今近日宣布获得了PreA轮投资,领投方是执一资本,天使轮投资机构经纬创投和晨兴资本同时跟投。其实很简单,17互助,就是社群人人凑小钱办大事,人人分摊风险,人人共享保障的架构。
5月获得千万元级别天使投资,2个月运营获取超过45万用户,17互助又在今近日宣布获得了PreA轮投资,领投方是执一资本,天使轮投资机构经纬创投和晨兴资本同时跟投。本轮融资额度为人民币叁仟万元,估值较天使轮翻了三倍。
这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在B2C、C2C、O2O风口纷纷尘埃落定之后,17互助带来的又是什么新模式?
其实很简单,17互助,就是社群人人凑小钱办大事,人人分摊风险,人人共享保障的架构。而在结合了传统保险业的精算模型与互联网大数据的风控模型后,17互助的网络互助保障拥有无限的可能。在互联网大时代中,17互助重新关注每一个细微的个体,重新审视人的力量。
什么是互联网互助?
在中国,有两种传统的社群互助模式:标会和乡村互助。
标会,一般由数个关系紧密的社群家庭或个人组成,每家每户出一笔钱,凑成一笔大资金,会中成员以利息方式有偿使用资金。但标会仅有互助功能,同时具有原始的金融属性,却不具备风险共担,人人保障的本质。
乡村互助更为常见,乡村婚丧嫁娶时,同村宗亲或邻居往往随个份子钱,还会借出桌椅板凳,灶具餐具等生活物资,供主事家庭度过临时性的物资匮乏难关。但这种互助几乎没有抗风险能力,更受制于道德风险。
较为成熟的社群互助发源于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的海员与船东公会。18世纪,航运业拓展远洋航线的需求越来越强。而并不发达的航运科技与无秩序的世界格局带来了大量的风险:航线战争、货物损灭、极端气候、海盗袭击、人员伤亡等。因此,英国的航运业首先诞生了原始的互助共济联盟,众多海员家属共同出资,保障家人的安全,航运业主共同出资,保障船队与货物的安全。风险均摊,人人共享保障,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行业化风控意识。
而在今天,互联网大数据早已不是漂浮于云端的概念,它已经实实在在可以应用于互助保障。17互助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通过互联网组织线上互助社群,交互求助信息,并对风险进行个性化管理。每个人在纳入17互助计划后,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
在17互助的“789重疾互助计划”中,用户只需缴纳9元即可启动25种重疾的保障。一旦会员确诊罹患癌症等重疾,最高可获得30万元的互助金。而互助金来自于会员的分摊,在9元启动金中扣除,每人最多三元。根据17互助目前会员规模,一例30万元互助金只需在每个会员的会费中扣除不到1元钱。
而这种基于相似风险人群,全民大社群化运营的互联网互助模式,有别于传统健康医疗商业保险的高额保费,也比历史上的小社群互助模式更为宏大与先进,更不是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池运作。17互助只是想把互联网带来的低成本沟通与大数据风控红利普惠到每一个人身上。
互助社群以人为本
历史经过了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电信时代与互联网全球化,而在任何一个大时代中,我们都不能忽略“人”作为社会本体的地位。无论何种科技或思维,都应该以人为本,为人服务。无论何种聚落或组织,都是以人的活动作为最基本的构成元素。
17互助区别于其他友商的,正是回归对人的关注。通过互联网组织社群,17互助迅速在2个月中积累45万会员,这是传统地域性行业性互保所完全不能做到的;而更重要的是,17互助发现了这些会员中的人性,隐藏在一个个手机屏幕对面的人性。
他们是青年互联网从业者,却长期加班处于亚健康状态。他们是中年公司职员,生活美满,却恐惧于身边亲朋陆续罹患癌症。他们是初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收入微薄,医保不足,生怕一场大病阻断北漂沪漂杭漂的奋斗历程。他们是城市务工人群,多数来自乡村,一场大病瞬间返贫。大数据不是冰冷无情的,大数据反映出真实的人群生态。既然17互助的初心是风险共担,人人共享保障,那么为何不让他们从根本上告别病痛和亚健康的风险呢?
所以17互助第一个在业界建立了社区运营制,让用户面对真实的会员伙伴,一起聊天,一起运动,一起健身。第一个提供泛医疗服务,数百个专家门诊预约号供会员免费使用,线上医生进行专业的问答咨询。第一个进行资金公示,让会员看到资金流向何处。第一个明确定义广义互助的平台,众筹捐款,寻亲寻子,志愿者寻访探视,地区分会定期聚会,都是17互助在社群上进行的尝试与努力。
在17互助看来,互联网大数据式互助不仅是风险控制工具,更是帮助会员降低健康风险的平台。提升社群的整体健康生活水平才是17互助最终的目的。所以17互助将来还会陆续引入其他健身、医疗、体检、养生等合作资源,为会员提供更多的健康服务。
互联网社群已经被解释得很清楚,是将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人群聚集,将他们之间的连接成本降到最低,形成互相平行的去中心化,自组织化。17互助的野心很大,所有对健康生活有需求,对健康生活有向往,对他人有爱心,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都可能成为这个互联网互助社群的成员。而目前正在各地开花的17互助志愿者群体正在飞速扩大中,地面分会也正在成为17互助最为牢固的社群实体组织。
烧脑的大数据+人性风控
17互助的业务核心始终是大数据+风控。创始人高竞与吴云昌分别初创了阿里金融、挖财个贷与众安保险,对大数据对风控的影响,他们拥有十分丰富的经验。高竞表示:“多年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业经验教会我两个道理:一是要敬畏风险、敬畏规律;二是互联网数据对于金融的风险决策的影响,完全可以是决定性的。”
而面对2个月45万的用户数的增长,17互助保持了冷静。烧钱带来的海量用户也许本身就是风险,因为缺乏风控和测算,所带来的一系列超额赔付、欺诈、不实报销,道德绑架等问题将会是个尾大不掉的包袱;真实、活跃、信任的用户才是这个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高竞一再强调,要用烧脑的方式获取用户,留住用户,而不是烧钱。
17互助首先充分考虑到年龄、职业对人群风险的影响,按照年龄区分设计了2个重疾互助计划。一个只让出生于70、80、90年之后的人加入,年龄范围是17岁--46岁。另一个计划则是从46岁至70岁的人都可以参加。两个计划的年龄段不一样,风险自然不一样。此外,180天的加入观察期,以及公估公司的勘核手段,都是17互助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
然而真正的大数据风控的魅力远远不止于此。重新回归到人性角度考量,17互助主动参与会员的健康计划,各社群积极互动,用户数据化管理,正面激励爱心善举,会员在参加17互助后,不仅可以在罹患重疾时获得互助金,更重要的是,通过互联网互动、大数据管理的方式,帮助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现代人,不断改善体质,降低健康的风险。这才是互助保障未来最大的发展点。
[责任编辑:
热线:023-
新闻热词搜索
来源:360新闻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17互助是个什么共享社群?――中国新闻网|江苏
新闻热线: 电子邮箱:
17互助是个什么共享社群?
来源:网络
  在得互联网创业风气之先的浙江杭州,因为阿里巴巴的缘故,有很多创新的项目在不断发酵、成长,近期一个共享经济平台“17互助”的异军崛起,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17互助”,顾名思义,就是“一起互助”的意思。意在通过互联网将互不相识的人群集合在一起,类似结社互助的形式,让每个人参加不同的互助项目,平台叫做“计划”或者“社群”,缴纳最低3元最高39元的启动费用之后,形成互相承诺、互相保障的一个群体,一旦社群内的人发生了重大疾病等风险,每个人从当初缴纳的会费中出资,最多一次三元,汇集起来帮助不幸的人。如果一个社群内有10万人,每人最多缴纳三元,就可以汇集叁拾万元,一般的重大疾病,医保以外的医疗费用,大概需要20-30万元,基本可以涵盖了。
  听上去似乎不错,那么用户的反应怎么样呢?记者比较好奇这样的模式是否在中国行得通,就专门采访了17互助的创始人。
  “用户的反馈非常好!出乎我们的意料!有两点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孕妇胎儿的这个互助保障,有近1.2万人参加,而中老年重疾意外保障,有近三千人参加,而整个运营才2周多一点时间。老年人很少用手机上网参加这样的项目,中老年人的互助保障,基本上都是年轻的白领、事业单位年轻人,为自己的父母参加的。”17互助的创始人之一吴云昌很欣喜地跟记者分享。
  “我们没想到的第二个点,就是参加整个互助保障的年龄层比较低,85后居多,比我们原先设想的比例要多很多。这样整体的风险度可控,而且也说明了年轻人群体已经越来越看重风险保障,风险意识越来越强了。”
  17互助提供了孕妇婴儿的保障,以及中老年的互助保障,按照吴云昌的说法,就是用互联网的方式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否则,这句话很难具体落实。只有在互联网的组织下,才能做到汇聚人的力量。几十万人的力量汇聚到一起,再大的疾病、再多的医疗费用,一经分摊之后,每个人承担的金额可以少到忽略不计。
  互联网互助可以说是最新流行的共享经济形态,互助的形式在国外已经流行了很多年,但是在人身风险管理领域,国内目前还是一片空白。互助的形式其实在中国由来已久,最早农村的结社互助方式就是一种。只是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基于村落和大家族的结社互助显得风险又集中、效率又很低。所以各种商业保险公司应运而生,用高效和风险分散的方式组织风险的管理。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结社互助显得既简单又可信,手指轻点,就可以加入自己需要的互助计划,还可以实时看到加入社群的人数,社群的感觉呼之欲出。
  归根结底,还是需求的问题。17互助的孕妈婴宝互助计划,保障了孕妇和胎儿,既有孕妇重疾的医疗费用,也涵盖了新生儿的先天缺陷、大病重疾以及疫苗保障,最高的赔付达到28万元。但是因为是采用的互助方式,会员的费用是以纯保障价格精算得出的,所以总体价格并不高,启动费用39元即可,预计一年的费用在450元左右。为什么是预计呢?因为会员互助费用是根据具体的出险情况而定的,群体中出险的情况决定了其他人出资的情况,17互助的精算比较保守,这个费用可能偏高,不过,一切从基础开始,现在17互助是国内若干家互助社群中年龄结构最合理的,而且普遍偏低龄,这个结构预示了合理甚至理想的出险数据。
  说到市场需求,吴云昌也很感慨,在上线45天之后,用户数已经突破十万,而且 10万用户数并不是45天运营的结果,而是2周左右的时间就达到的效果。自从5月底上线之后,17互助经过了几周的静默运营,在这期间并没有做任何推广和传播,目的主要是为了收集用户反馈,优化产品和运营策略。刚上线的时候,17互助只有3个互助保障计划,很多用户提出建议,自己的父母也需要这样的保障,但是“789重疾”年龄上限是46岁,父母参加不了怎么办?17互助为此提前发布了专门针对中老年人的互助保障计划,涵盖了癌症、重疾等25种病症,还特地附加了意外保障,因为老年人发生意外的风险比较大,摔一跤都会有严重的影响,所以这个计划发布后 ,深受白领的欢迎,在父亲节期间,参加的人数非常多,很多用户留言说,与其送脑白金不如送17互助计划。
  孕妈婴宝的互助计划也是这样千呼万唤始出来,因为眼下生二孩渐成风气,很多二孩妈妈年龄不轻,对自身保障和孩子保障的诉求比较高。这个计划推出后获得很多用户的喜爱,在朋友圈中大量转发,17互助几乎没有花费推广,就轻松获得了一万多用户的加入,这个群体越大,每个人需要承担的单次费用就越低,这就是共享经济的魅力。风险分散,费用均摊,偌大的压力,被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人轻松分摊,再大的事儿,也不再是个事儿!
  17互助的创始人高竞和吴云昌,分别参与了两家估值在500亿人民币的公司的创始工作。高竞是阿里巴巴网商银行的创始团队的主要成员,阿里金融就是现在网商银行的前身,在蚂蚁金服的业务架构内,网商银行的估值在100亿美金左右。
  另一位合伙人吴云昌,是三马投资的众安保险的创始团队成员,当时他被阿里集团从阿里金融事业部抽调派遣至众安保险,作为股东团队的代表直接带领团队进入业务线。目前,众安的估值也在500亿人民币以上。
  关于互助与慈善的区别,吴云昌说,互助保障的最大逻辑基础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每个人给别人承诺的同时,也获得了别人的承诺。而且这不是空口无凭的,初始的互助费用,每个人都需要交纳9元钱启动保障。互助保障绝对不是公益或慈善,互助强调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个自私又无私的行为。虽然它帮助了别人,但更重要是他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高竞和吴云昌在阿里巴巴工作了很多年,阿里巴巴有内部的员工互助计划,7、8年来累计帮助了260名员工和家属,发放互助金3300多万元。这件事给他们很大的震撼,互助计划非常好地补充了医保、商保的不足,但是,如果不是在阿里内部,怎么会有几万人团结在一起互助呢?所以他们希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把人们团结在一起,用互助的方式解决重大风险。
  共享经济已经从嘀嘀打的、Air bnb等消费领域,进入到互助保障的风险管理领域,也许,每个人用极低的价格,就能获得高额的保障。
编辑:陆菲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京公网安备:] []新年伊始 不忘初心 17互助公示1月资金明细
  作为国内领先的、拥有着良好口碑的网络互助平台17互助,在新年伊始便一如既往的公示了其每月的资金流水,以自身为榜样,树立行业正面形象。&  截至日,共有&1292441人&加入17互助计划,累计互助金3512870&元,发生&0起&互助事件。&  银行账户月账单,截止到日,账户余额为元&  账单中出现一笔金额为20800元的汇入款项,为资金账户为本年度该银行账户支付给招商银行的手续费和微信支付产生的手续费等。交易产生的所有手续费用由17互助平台支付,会员互助金账户的每一分钱都将全部用于救助,不作其他使用。&  页面上实时显示的累计会员缴纳的互助金金额为3512870元,月账单上显示的银行账户余额为元,两者有差额。产生差额的原因:&部分互助金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还未转入招商银行资金专户。&  1月份完结了17互助平台最后2次大病救助案例,付款凭证如下:&&  既然是拥有着良好用户口碑的互助平台,17互助整个月的资金明细自然是直观明了,甚至产生的差额原因也大大方方的说明清楚,我们可以看到交易所产生的手续费也是由17互助平台支付,会员们的钱将全都用于互助救济。仅凭这一点,17互助所赢得的掌声也是实至名归。&  为了行业的良性发展和制度规范,17互助以身作则,坚持每月的资金公示,&&既有效的帮助风险管理者更加清晰地看到风险的构成和发生频率,同时也能让用户清楚每笔金钱的支出走向何处,这既是对用户的负责,也是平台对自身的约束和提高。&  网络互助具有强大的互联网基因,旨在将一群具有相似风险的人聚集在一起,这里指的在一起并非单单线下聚在一起,而是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将大家聚集在一起,彼此激励,互帮互助,公益为主,仅此而已。&  据了解,17互助平台会员过百万,志愿者更是遍布了各大城市,大部分区域都曾被17互助种下善良的种子,正因此,越来越多的小伙伴愿意加入17互助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值得注意的是,17互助"大病救助"板块将全面升级为"17爱心筹",所有的救助资金将通过"17爱心筹"进行公示。&  责编:杨晴&今日,互联网互助保障平台向36氪首家透露:公司已在近期获得了经纬创投、晨兴资本和个人天使李治国的数千万天使轮投资。创始人高竞 03 年入职阿里巴巴,在阿里的十年半做过许多创新项目,包括阿里网商银行的前身——阿里金融。14年离开阿里后,他加入挖财担任信贷事业部总经理,带领团队一起把挖财个人借贷业务做了起来。而“17互助”这个项目最早是由团队另一位创始人吴云昌提出的。吴云昌也是阿里金融的创始员工,后被阿里集团外派至众安保险,作为众安保险的创始团队成员,一手建立起众安的主流业务线。吴云昌考察互助保障的项目已近一年,几个原因促使他下定决心离职创业:第一、刚需存在。国人需要医疗保障,现在人均的保险额度太低,许多人除了社保没有其他的保障,难以支付种疾等医疗费。第二、时机到了。互联网大数据对于风险决策的影响,已到了可以一试的地步。第三,互联网社群是未来的方向,人们会以更细分、垂直的方式聚集在一起。17互助(谐音“一起互助”)作为一个互联网互助保障平台,其操作并不复杂。用户提交真实信息资料通过审核后,需&#x 天观察期以确认是否健康,通过后即可享受相应的赔付权利。赔付的资金由平台的用户平摊,单人单次分摊不超过 3 元。高竞表示,17互助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让具有相似风险的人们通过互联网组成互助社群,各自预交非常低的入会费,社群之间的会员互相分摊风险、互帮互助。一旦有人罹患重大疾病,经过专业保险公估公司的核实确认后,每个会员缴纳的会费中扣除最高不超过3元钱,一起帮助那个不幸的人。以789重疾互助为例,专为出生于70、80、90的年轻人提供保障,25种重大疾病均可保障,罹患重疾的人可以获得最高30万元互助金。如果社群有30万人,每人均摊仅需一元。如果&#x万会员,每人只需均摊三角钱。这就是互助的原理。在互助计划上,平台按照不同年龄段区分人群风险,目前共有六种互助计划:为都市白领提供的“789 重疾互助计划”、为 1 岁以上的少儿定制的“大病、意外互助计划”、针对中老年人群的“大病意外互助计划”、以及针为孕妇胎儿的“孕妈婴宝互助保障”,等等。其保障年龄段从 1 岁至 70 岁,按照不同的风险特征设计相应会费,从 3 元到 39 元不等。此外,在上线之初,17 互助一次性买断了 700 个公立医院的专家预约号,免费提供给互助会员。高竞认为,这算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尝试,通过提供稀缺的专家挂号资源,帮助会员减少疾病医疗的成本,进而收集健康数据,未来更可能通过集采等方式,把中高端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下来,提供给互助的会员。 在他看来,互保社群起到了包括营销、风控、粘性和共享四个方面的作用。社群即意味着同质化的人群,他们通常在地域、职业、爱好等方面有着某些相同的特征,通过社群发起互助保险,能够让平台对一个人的风险有更好的认知。另外,互联网模式把互助变为了高频行为,用户粘性会变高,后续若适当地推荐相应的健康管理产品,会有较高转化率。“我们希望将来的社群能够共享,但是是‘有偿共享’。如果是无偿共享,更多是偏向公益或者献爱心;但如果能像滴滴顺风车一样,做成有偿的共享经济,说不定是更加可持续的。因为在这个模式下没有输家、乘客、车主、社会都是收益的。保障互助就是其中一种有很大想象空间的尝试方向。”谈及和传统商业保险的区别,高竞强调,互联网互助保障,绝对不是保险。虽然会采取保险业务的精算原则对风险进行计算和定价,也会用保险的核保理赔原则进行互助审核、索赔核实,但是在业务经营上,和商业保险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有几项保险业务,是17互助宣布不愿意触碰的:其中包括车险及车险周边的互助保障、大宗财产、长期保障以及投资理财类保障。至于背后的原因,高竞向36氪解释道:这几块保险业务都有共同的特点,一、它们均是很多商业保险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二、互联网在这些领域目前能创造的价值并不大,还有待考察验证。如果不能创造价值,只是充当分销渠道的角色,没必要冲进去搅乱价格体系。“在金融领域的创新需要平衡式价值创造,并不是一昧压低价格、讨好消费者就是创造了价值。风险管理其实是需要成本的,如果打破了价值体系的平衡点,对风险的管理就会失控,保障的意义将会缺失。那就无从保起了。”高竞说。互助保障领域,36 氪之前还报道过美团第 10号员工沈鹏创办的 “水滴互助”、抗癌公社、e 互助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7互助志愿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