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静态江苏银行 ipo 市盈率率不超过23倍,是怎样计算的

A股潜规则:新上市公司首发市盈率不超过23倍|市盈率|上市公司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A股潜规则:新上市公司首发市盈率不超过23倍
  这是一个神奇的数字,掌控企业财富与价值。
  这是市值达6.4万亿美元的A股市场最强大的力量之一。
  它就是23,新上市公司难以逾越的屏障。尽管上证综指去年录得全球主要股指最大的涨幅、市场估值大幅攀升,但所有新上市公司的首发市盈率均低于23倍。
  彭博新闻社援引的银行家表示,这并非巧合。中国当局抑制企业以更高价格发行。通过将发行市盈率控制在23倍,监管者几乎确保每个申购到新股的投资者都能盈利。同时,企业融到的资金比投资者愿意购买的更少。
  《红色资本:中国的非凡崛起与脆弱的金融基础》(Red Capitalism: The Fragile Financial Foundation of China’s Extraordinary Rise)联合作者Fraser Howie在电话中告诉彭博:
  这太荒谬了,它意味着新股的定价太低了。
  首发市盈率不超过23倍的潜规则于2014年1月开始出现,旨在防止企业与某些投资者联合起来推高股价致使散户亏损。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揭开西部证券“高市盈率发行”的面纱
  作为今年资本市场迎来的第一只券商股,西部证券 IPO发行得到了市场的热议和关注。
  据了解,本次发行共有51家询价对象管理的92个配售对象参与了询价,发行价格8.7元之上的超额认购倍数为8.8倍,对应2011年静态市盈率48.33倍,有19家询价机构管理的27家配售对象入围,包括8家基金公司、6家证券公司、2家信托公司、2家保险公司和1家主承销商招商证券自主推荐的询价机构,其中市场公认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基金公司有15个配售对象进入了本次配售范围,约占入围配售对象总量的56%。一方面各类询价机构对西部证券的认可程度相当高;另一方面,询价截止日4月18日当天,中证行业静态市盈率为18.84倍、中证行业滚动市盈率22.64倍、巨潮行业静态市盈率为23.90倍、巨潮行业滚动市盈率25.45倍,西部证券48.33倍的发行市盈率较上述4个指数分别溢价156.53%、113.66%、102.22%、89.90%。
  笔者的第一感觉,西部证券的发行市盈率已经远超各种行业平均市盈率,发行价格应该很高了,可为什么相当一批机构投资者仍旧愿意以如此高的报价入围,愿意承担如此大的市场风险呢?笔者随后仔细研究了西部证券的发行公告,结合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及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关于行业市盈率指标的计算说明,发现各行业市盈率指标的编制规则与发行公告中所披露的发行市盈率的计算口径不尽相同,里面原来大有文章。
  下面先让我们看看中证指数和巨潮指数行业静态市盈率计算方法:
  中证行业静态市盈率=∑A股总市值/∑年度报告A股净利润;
  巨潮行业平均静态市盈率=∑上市公司总市值/∑上市公司最近年度净利润;
  笔者发现中证和巨潮在计算行业静态市盈率数据时出现了如下差异:计算中证行业静态市盈率时分母数据在每年5月1日前采用第N-2年年度报告财务数据;5月1日之后一并更新为第N-1年年度报告财务数据,而巨潮行业平均静态市盈率分母数据采用标准为:未披露第N-1年年度报告财务数据的,采用第N-2年年度报告财务数据;披露第N-1年年度报告财务数据的,采用第N-1年年度报告财务数据,并在公告日实时更新。
  以西部证券所处的证券期货行业为例,巨潮行业平均静态市盈率采用了询价截止日4月18日前已经披露2011年年报的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12家(东北证券虽已披露2011年年报,但因亏损被剔除)上市券商2011年的净利润数据,同时也包含了未披露2011年年报的招商证券、东吴证券等5家上市券商2010年报的净利润数据。而中证行业静态市盈率数据在每年5月1日前采用第N-2年年度报告财务数据,因此在西部证券询价截止日4月18日公布的中证行业静态市盈率计算基础全部为2010年上市券商的净利润数据。
  由于2011年上市券商普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业绩下滑,净利润较2010年明显下降,因此巨潮行业静态市盈率从数值上(不考虑股本变化)在日前要高于中证静态市盈率,只有在日至日,两者的统计口径才会吻合,披露数据才会趋于一致。日后,随着证券行业2012年年度报告的披露,两者之间的差异又将出现。
  根据已经披露的招股说明书,西部证券2010年摊薄后每股收益为0.45元,2011年摊薄后为0.18元,按发行价8.7元计算,其2010年、2011年的静态市盈率分别为19.33倍和48.33倍。
  从中证行业静态市盈率及巨潮行业平均静态市盈率的编制原则来看,笔者认为在日前,中证行业静态市盈率(18.73倍)只包含了样本公司2010年报财务数据,与其具备可比条件的是西部证券2010年静态市盈率(19.33倍),两者比较接近,西部证券溢价率仅为3.20%。而证券行业2011年静态市盈率因无直接可参照指数,笔者参考目前已披露2011年年报的广发证券、海通证券等11家(东北证券虽已披露2011年年报,但因亏损被剔除,中信证券因2011年净利润主要来自华夏基金处置收益,已不具备对比意义)上市券商的净利润数据,按照中证指数编制规则∑A股总市值/∑年度报告A股净利润模拟计算出2011年行业静态市盈率为41.24倍,而西部证券倍的静态市盈率较笔者按同口径静态市盈率指数编制规则计算出来的2011年行业静态市盈率溢价率仅为17.19%。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滚动市盈率的情况:
  中证行业滚动市盈率=∑A股总市值/∑过去4个季度A股净利润;
  巨潮行业平均滚动市盈率=∑上市公司总市值/∑上市公司最近四个季度净利润。
  中证行业滚动市盈率的指标在5月1日之前采用第N-1年前3季度财务数据与第N-2年第4季度财务数据之和;5月1日(含)至9月1日之前采用当年第1季度财务与第N-1年第2、3、4季度财务数据之和;9月1日(含)至11月1日之前采用当年中期报告财务数据与第N-1年第3、4季度财务数据之和;11月1日(含)至次年5月1日之前采用本年度前3季度财务数据与上年度第4季度财务数据之和。而巨潮行业滚动市盈率数据采用指标公告日前已披露的最近四个季度财务数据进行计算。
  计算中证行业滚动市盈率时,分母数据每年仅在5月1日、9月1日、11月1日更新;而计算巨潮行业滚动市盈率时,分母数据随上市公司最新披露的财务数据实时更新。由于2011年证券行业整体经营业绩相比2010年大幅下滑,因此西部证券公告时选取的4月18日巨潮行业滚动市盈率,计入了已披露2011年年报的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12家上市券商的当年四个季度的净利润数据,而中证行业滚动市盈率在4月18日仍选取各上市券商2010年第四季度及2011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数据,因此计算巨潮行业滚动市盈率时其分母较中证行业滚动市盈率的分母小,对应的行业滚动市盈率就会高于中证行业滚动市盈率。反之,当行业经营业绩单边上升时,同时期巨潮行业滚动市盈率的计算分母较中证大,对应行业滚动市盈率就会低于中证滚动市盈率。
  西部证券公布的投资风险特别公告中提到,比照中证行业滚动市盈率的计算方法,西部证券8.7元的定价所对应的滚动市盈率为25.59倍,相对于中证行业滚动市盈率22.64倍、巨潮行业滚动市盈率25.45倍,溢价率只有13.03%、0.55%。
  初看西部证券公布的发行市盈率48.33倍,远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但相关市盈率指标经过同口径化处理后再比较,笔者发现,其发行市盈率仅略高于证券行业平均水平。
  同时笔者也关注到一种现象,即上市券商估值差异过大:
  首先,不同上市券商公司之间随市值估值差异很大。以日股票收盘价,按照2010年业绩计算的上市券商市盈率水平区间为13.04倍(中信证券)至54.59倍(太平洋),其中:市值大于300亿元的大型上市券商加权平均市盈率水平在17.52倍;市值小于300亿元的券商股加权平均市盈率水平为25.43倍,而市值小于200亿元的券商加权平均市盈率则进一步提高到31.88倍。再看2011年的情况,按照已经披露2011年业绩的12家券商计算的市盈率水平区间为11.73倍(中信证券)-201.76倍(国海证券),其中:市值大于300亿元的大型上市券商,其加权平均市盈率为19.27倍;市值小于300亿元的上市券商加权平均市盈率水平大幅提高为59.33倍;而市值小于200亿元中小型券商的加权平均市盈率则达到了90.59倍。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不同上市券商的估值分化较大,市盈率水平与券商市值是成明显反比关系的,即市值越小,其对应市盈率水平越高。
  其次,同一上市券商不同年度之间的市盈率水平差异也很大。因国内券商行业具有强周期性的特点,业绩波动性较大,导致上市券商不同年度之间的市盈率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国海证券4月18日收盘价对应2010年及2011年市盈率分别为33.75倍及201.76倍数,市盈率水平差异近5倍,方正证券及西南证券对应市盈率水平差异也超过2倍以上。总体而言,市值超过300亿元的中信、广发、海通、光大市盈率变化幅度相对较低,加权平均市盈率2011年较2010年提高了10%左右,市值小于300亿元券商市盈率水平变化差异较大,其2011年加权平均市盈率较2010年提高幅度达到149.54%,市值较小的中小型券商的市盈率弹性水平远远高于市值超过300亿元的大型券商。
  投资者为什么会报出这么高的价格呢?笔者随机询问了几位投资经理,他们表示报价主要考虑到以下因素:首先,西部证券是盈利能力和区域优势较为明显的券商。受益于西部经济崛起,业务扩展空间广阔;公司成立11年来连续盈利,充分说明了其经营稳健;经纪业务雄踞陕西龙头,客户深挖和网点的优化为公司增长提供了新动力;创新业务开始布局,投行业务在中小板及创业板项目大幅增加的同时,新三板储备项目数量居于业内第二名;融资融券、直投等业务也即将启航;控股西部期货和纽银梅隆西部基金、金融平台的搭建已然初具规模;其次,4月份以来,券商行业利好频出,证监会降低券商自营、资管和经纪三大业务风险资本准备比例,约释放出400亿的净资本,将放大券商业务空间,对西部证券带来直接利好;再次,券商创新业务大会将于5月6日召开,集中讨论券商业务创新,券商行业未来产品将极大丰富,新三板、指数期权、转融通等一系列创新业务即将登场,对我国证券行业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数位投资经理表示,西部证券本次发行规模仅2亿股,发行后总股本12亿股,在券商行业中股本规模偏小,公司基本面良好,行业成长潜力较大,IPO后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将获得快速增长,公司业绩弹性较大,是一个较好的投资标的。
  综上所述,本次发行价格8.7元对应市盈率较同行业市盈率指标溢价幅度较高是因为计算市盈率的口径不一致造成的;本次发行对比同口径的市盈率水平较同行业市盈率水平大幅下降,但是仍然超过同行业市盈率水平,投资者之所以接受超过同行业市盈率水平的定价,是因为投资者对公司投资价值有所认可。
  但是西部证券虽然有所谓以上种种优势,但除上面提到的证券市场周期性较强,盈利能力波动性较大的风险外,仍存在其他一些投资风险因素,需要投资者特别注意:
  首先,投资者需关注经济环境的变化可能对发行人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发展前景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普遍存在着较高的预期,但若某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导致宏观经济出现持续低迷,各项基于中国经济良性发展的预期都将变得不具有参考性;此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和经济环境自身的波动性,也会导致证券业发展速度放慢,发行人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发展前景可能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
  其次,投资者需关注发行人在经纪、自营、资产管理及投资银行等证券业务存在业务风险。经纪业务方面,随着未来竞争环境的恶化及交易者交易习惯的成熟,佣金费率的及市场交易量的降低,经纪业务收入存在不确定性;自营业务方面,仍存在因投资产品本身内含风险、证券市场异常波动、因证券投资品种选择不当、证券买卖时机把握不准、资产组合不合理等投资决策失误而遭受损失的风险;理财业务方面,发行人存在因资产管理措施不恰当、风险对冲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对资产管理业务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投行业务方面,发行人存在因发行方式、承销承诺、市场判断等因素发生变化对投资银行业务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以上业务风险的存在,对公司的营收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发行人经营业绩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再次,投资者需关注发行人存在业务高度集中的风险。年度,发行人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仍超过3/4,尤其是证券经纪业务收入中来自陕西省的经纪业务收入占全部经纪业务收入的比重三年均超过85%。如果发行人在陕西省的经纪业务竞争力出现明显下降,发行人的经营业绩可能会遭受不利影响。
  最后,投资者需关注发行人在发行完成后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本次发行完成后,西部证券净资产将大幅增加。本次募集资金净额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资金使用产生效益都要经过一个合理的周期,且产生效益的情况受到市场、政策变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募集资金投入后产生收益的大小及周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存在由于净资产增长而导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
  投资者要获得收益,最好从多个角度对上市公司进行评判,其中估值高低参照的主要的指标之一就是公司所处行业平均市盈率,中证及巨潮发布的行业市盈率指标,给广大投资者提供了很好的拐杖,能够帮助投资者判断公司的相对价值,但投资人不能局限于表面化的简单比较,而要深层次同口径对比;同时,也不能仅仅关注市盈率指标,投资时也要综合考虑发行人基本面与所在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才能拨开迷雾见本质,本次西部证券的定价分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转载]李迅雷:为何100倍市盈率股票比20倍更有投资价值
Richyear:这篇文章逻辑不严谨不清晰,由于是所谓的“专家”、“名人”,充满了欺骗性。暂且留存,三年以后再来让事实检阅吧。李迅雷:为何100倍市盈率股票比20倍更有投资价值
李迅雷 lixunlei
圆的半径增加一倍,面积扩大三倍
昨天下午约定要去常州见一个客户,但因为又要参加一个不得请假的会议,所以,去常州最快捷的方式就是高铁,50多分钟就到了。路上问及常州房价,均价大约在6000左右,只有上海主城区的十分之一。于是我想到一个问题: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居然房价差距如此大,究竟是六千的房子更有投资价值,还是六万的房子更有投资价值?其实衡量的标准就是看未来房价上涨的潜力,上海房价虽然高了那么多,但人口还在流入;但很多城市的房价虽然便宜,但人口不再增长了。再从中心城市的土地特性看,它具有稀缺性。假定市中心的半径为一公里,那么,距离市中心点两公里范围内的面积就是市中心面积的4倍,三公里范围内的面积是市中心的9倍。可见,常州离上海不足一个小时路程,但供地面积却可以成倍增加,这就是稀缺性导致的价值落差。
不仅仅是因为稀缺
由此,我想到了股市中的股票的定价问题。大家一致认为A股估值体系扭曲,但是否也有部分合理之处呢?有人回答,100倍市盈率的股票比20倍更有投资价值,是因为稀缺性,如新股发行少,所以稀缺导致炒新;或者,小市值股票比较稀缺,容易被借壳,所以估值就高。有人统计,06年以来的过往10年里,每年初都等额买入市值最小的那5%的股票(例如,11年初为102只,市值门槛为16亿),则年均收益率(复利)高达40%多,06年岁末至今市值增长了56倍;若买入市值最高的那5%的股票,十年来市值只增加了1.6倍。简直是天壤之别。同期所有股票的平均涨幅是7.6倍。高市值组合唯一跑赢低市值组合的年份是06年。
但仅仅用稀缺性来解释高价股的原因,就不值得写这篇文章了,因为道理太浅显。
不仅仅是因为高成长
那么,100倍市盈率股票比20倍股票更有投资价值,是指那些高成长性的100倍股票具有投资价值吗?这当然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PE是静态的估值指标,用PE/G(市盈率除以盈利增长率)更加合理,如一个公司的PE是20,G是10%,则PE/G为2,另一个公司PE为100,G是60%,则PE/G为1.67,显然后者更有投资价值。
但对于稍专业一点的投资者来说,这个道理也都懂,也不是我这里想表达的观点。
不仅仅是因为审美观
或是由于个别股票的稀缺性,或是由于个别股票的高成长,或是由于遇到特殊机遇,导致了某些股票可以享受高估值。这些其实都容易理解,那么,同一个股票,就不应该给予不同估值吧?事实上也未必,如我国除了有A股,还有同股不同价的B股和H股,很多具有正确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都认为股价低于A股很多倍的H股或B股更具有投资价值。所以,当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之际,或沪港通之际,买入股价较低的B股或H股,坐等价格并轨。但事实如何呢?举例说,某个被纳入沪港通范围的公司,沪港通之前,其A股价格是7元,H股是3.5港元,A/H为两倍(不考虑汇率差),价值投资者就会买入H股。但投资至今的价格表现如何呢?这家公司对应的H股上涨了40%,而A股却上涨了3.7倍!
或许价值投资者认为,长期看A、B或H的股价要接轨,那么,这个长期究竟为多长?10年够长了吧。但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已经14年了,A/B溢价依然巨大。原因是什么呢?也许是两地市场投资者审美观的不同。不过,同股不同价的现象下应该买高市盈率的那个股票,这充其量也只是投机价值的使然。而我想解释是高市盈率股票的投资价值究竟在哪里。
现行融资规则下的价值观:考验生死时速
我想起大家常调控的一句话:钱多、人傻,速来。以此来形容当前的资本市场,不够确切,但多少有点形象。
打个比方,有两家从事同一高成长行业的双胞胎上市公司,盈利、规模、市场份额等所有财务数据一模一样,但一个股价对应的PE为20倍,另一家100倍(大概投资者关系处理比较好),然后两家公司同时进行增发融资,显然,100倍PE的公司在现行的再融资规则下,能够融到比另一家更多的资金。这意味着融资多的那家公司扩张能力就更大,可以通过购并来扩大市场份额,或许最终打败了另一家被低估值的公司。所以,看一家企业是否有投资价值,不能单看市盈率,还要看市场的独特游戏规则和公司独到的发展规划。
事实上,目前A股市场已经有太多的案例来支持我的这一观点。尤其是那些高成长的新兴产业,正在经历一场跑马圈地运动,需要不断烧钱来确立江湖地位。有些低估值的公司一时半会拿不到钱,就只能眼睁睁地被人超越。而目前国内又出现所谓的资产配置荒,给一些上市公司增发融资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年A股市场再融资规模要大于IPO的原因。IPO要被限价(指导价,不超过23倍PE发行,而A股的市盈率中位数高达100倍),而且还要排队,而增发不仅快,而且发行价格也随行就市,融资效率很高。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被私有化,然后回国上市。原因很简单,这些公司在国外倍受冷落,不仅估值水平上不去,而且难以在国外再融资。眼看着同行的二流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轻松圈钱,扩大地盘,心里能平衡吗?这种感受,就像中国当年一批品学兼优的高材生去美国留学并定居,回国发现那些同班后进生却已经富得流油一样。你如果当初投资后进生,他们给你的回报率要比前者高得多。
这个世界,变是常态,没有一劳永逸的盈利模式,没有稳赚不赔的估值方法。我们正处在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中,有些高成长行业需要抢占先机,真可谓生死时速,关键看是否能否做到审时度势。
(敬请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lixunlei0722)
阅读 241227 举报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A股为何市值越小市盈率越高,越有投资价值?_平和平淡的沈昕_新浪博客
A股为何市值越小市盈率越高,越有投资价值?
2015年各大指数收盘情况如下:上证指数 今年涨幅+9.41%;深证成指
今年涨幅+14.98%;中小板指 今年涨幅+53.7%;创业板指 今年涨幅+84.41%。
来源:荀玉根、申浩
2012年底来中小创已经牛了整整三年,小市值公司超额收益非常明显,展望2016年时总有人心里不安。实际上07年后小市值公司整体上一直占优,回顾A股历史,市场仅经历两次风格切换,且长期而言,小市值公司表现更优。A股为何一直上演“小”神话?
1. 市值是选股的重要标准吗?是!
不同阶段,大小风格有明显差异。回顾中国证券市场历史,93-01年小市值公司相对占优,02-07年大市值公司相对占优,08年以来小市值公司再次占优。风格指数2000年开始编制,小盘指数、大盘指数的相对走势反映了上述特征。个股市值分类分析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根据每年初公司市值大小把个股分为最大的25%、中大的25%、中小的25%、最小的25%,计算四类公司股价表现,规律同上。07年后每年年初买入当时市值最小区间的公司,每年换手一次,组合至今涨幅高达27倍,而相反如果每次买入市值最大区间的公司,组合至今涨幅仅仅2.2倍,同期上证综指仅涨36%。
抛开风格变化,一直持有小市值公司胜率最大。从大小风格来看,A股历史上经历了两次大切换,能成功调整风格一定最牛。如果持股风格不变会如何呢?我们计算92年来市值从大到小四个区间个股的组合收益率,发现长期持有小市值公司胜算最大,而且市值越小效率越高,每年初买入当时市值最小的5%公司,该组合累积涨幅高达833.6倍,市值最小25%公司组合收益率为
318.4倍,而市值最大的25%公司组合收益率仅仅7.9倍,同期上证综指涨幅12倍。
2.为何越小越美丽?制度红利!
严进严出制度下,小市值公司壳价值和并购重组优势更明显。无论审批制还是核准制,挂牌上市本身就蕴含着价值,而且退市制度不完善,上市公司往往“停而不退”,导致所有上市公司都具备壳价值和并购重组的优势,而小市值公司动力和弹性更大。中国证券市场成立至今,总共有89家公司退市,其中因为亏损退市的公司数为45家,退市率仅3%,年均约0.1%,而美国纽交所年均退市率6%,纳斯达克市场达8%。正是因为鲜有股票退市,中国第一批股票“老八股”至今仍然存在,多个经历重组借壳后,上市至今涨幅最高的达629倍,最少的10倍,平均181倍,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23%,已经超过巴菲特。
大小盘风格的变化,恰恰源于不同经济环境下制度红利的升降。如果说“越小越美丽”源于制度红利,为何有风格变化呢?我们仔细观察风格变化的宏观背景可见,小市值公司更优时经济增速下行,大市值公司更优时经济增速上行。这里没有行业区分,实际上过去25年大小市值公司的行业属性一直在改变,往往公司盈利增速不变但市值变大后超额收益降低,如贵州茅台、万科等,这恰恰说明盈利增长的基本面不是风格的决定性因素。更本质的因素是,经济增速上行时,公司内生增长很快,对并购重组等外延扩张的需求不强烈,而经济增速下行时,恰恰相反。2009年以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公司数量占比显示,经济增速回落后,该数据明显上升,而且小市值公司发生的比例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尤其是13年以来,国务院、证监会等部门多次发文鼓励并购重组,并购市场火热,13、14、15年前5%小市值公司中发生重组的比例分别高达15.4%、12.2%、25.5%。
3.注册制完全实施前,掘金壳价值
注册制前并购有望爆发,壳公司迎来最后的疯狂。15年12月27日,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决定自日施行。未来注册制完全实施后,宽进宽出,壳价值必将逐渐消失。但是短期来看,目前的注册制很可能是有保留、有管控的注册制。尤其是,目前证监会已受理首发企业高达750家,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注册制真正全面实施前,并购重组将继续火爆,小市值公司的壳价值仍然存在。
寻找潜在壳价值,组合投资。壳公司在重组后往往能获得巨大的收益,统计近几年数据,公告重组公司复牌后股价涨幅很明显,13年来复牌后一个月平均涨幅均在30%以上,15年超60%。潜在壳价值的公司构建组合,是一个不错的策略,我们认为从四个方面筛选:(1)市值小。市值大小决定了重组后新股东的持股比例,市值越小对新股东吸引力越大。(2)负债少。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负债越少,债务人关系越更简单,债权关系更容易处理。(3)股权分散。股权越分散的公司,大股东控制力越弱,借壳过程中新股东谈判地位更为有利。(4)保持微利或者亏损状态。这种公司相对而言退市风险更大,大股东卖壳意愿较强。根据以上特征,我们筛选了市值小于45亿,资产负债率低于40%,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25%,ROE小于等于5%的上市公司,并且剔除了正在重组的公司,作为潜在壳资源的备选标的。
扩展阅读:为何100倍市盈率股票比20倍更有投资价值
作者:李迅雷
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微信号:ccefccef)
圆的半径增加一倍,面积扩大三倍
有天下午约定要去常州见一个客户,但因为又要参加一个不得请假的会议,所以,去常州最快捷的方式就是高铁,50多分钟就到了。路上问及常州房价,均价大约在6000左右,只有上海主城区的十分之一。于是我想到一个问题: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居然房价差距如此大,究竟是六千的房子更有投资价值,还是六万的房子更有投资价值?其实衡量的标准就是看未来房价上涨的潜力,上海房价虽然高了那么多,但人口还在流入;但很多城市的房价虽然便宜,但人口不再增长了。再从中心城市的土地特性看,它具有稀缺性。假定市中心的半径为一公里,那么,距离市中心点两公里范围内的面积就是市中心面积的4倍,三公里范围内的面积是市中心的9倍。可见,常州离上海不足一个小时路程,但供地面积却可以成倍增加,这就是稀缺性导致的价值落差。
不仅仅是因为稀缺
由此,我想到了股市中的股票的定价问题。大家一致认为A股估值体系扭曲,但是否也有部分合理之处呢?有人回答,100倍市盈率的股票比20倍更有投资价值,是因为稀缺性,如新股发行少,所以稀缺导致炒新;或者,小市值股票比较稀缺,容易被借壳,所以估值就高。有人统计,06年以来的过往10年里,每年初都等额买入市值最小的那5%的股票(例如,11年初为102只,市值门槛为16亿),则年均收益率(复利)高达40%多,06年岁末至今市值增长了56倍;若买入市值最高的那5%的股票,十年来市值只增加了1.6倍。简直是天壤之别。同期所有股票的平均涨幅是7.6倍。高市值组合唯一跑赢低市值组合的年份是06年。
但仅仅用稀缺性来解释高价股的原因,就不值得写这篇文章了,因为道理太浅显。
不仅仅是因为高成长
那么,100倍市盈率股票比20倍股票更有投资价值,是指那些高成长性的100倍股票具有投资价值吗?这当然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PE是静态的估值指标,用PE/G(市盈率除以盈利增长率)更加合理,如一个公司的PE是20,G是10%,则PE/G为2,另一个公司PE为100,G是60%,则PE/G为1.67,显然后者更有投资价值。
但对于稍专业一点的投资者来说,这个道理也都懂,也不是我这里想表达的观点。
不仅仅是因为审美观
或是由于个别股票的稀缺性,或是由于个别股票的高成长,或是由于遇到特殊机遇,导致了某些股票可以享受高估值。这些其实都容易理解,那么,同一个股票,就不应该给予不同估值吧?事实上也未必,如我国除了有A股,还有同股不同价的B股和H股,很多具有正确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都认为股价低于A股很多倍的H股或B股更具有投资价值。所以,当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之际,或沪港通之际,买入股价较低的B股或H股,坐等价格并轨。但事实如何呢?举例说,某个被纳入沪港通范围的公司,沪港通之前,其A股价格是7元,H股是3.5港元,A/H为两倍(不考虑汇率差),价值投资者就会买入H股。但投资至今的价格表现如何呢?这家公司对应的H股上涨了40%,而A股却上涨了3.7倍!
或许价值投资者认为,长期看A、B或H的股价要接轨,那么,这个长期究竟为多长?10年够长了吧。但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已经14年了,A/B溢价依然巨大。原因是什么呢?也许是两地市场投资者审美观的不同。不过,同股不同价的现象下应该买高市盈率的那个股票,这充其量也只是投机价值的使然。而我想解释是高市盈率股票的投资价值究竟在哪里。
现行融资规则下的价值观:考验生死时速
我想起大家常调控的一句话:钱多、人傻,速来。以此来形容当前的资本市场,不够确切,但多少有点形象。
打个比方,有两家从事同一高成长行业的双胞胎上市公司,盈利、规模、市场份额等所有财务数据一模一样,但一个股价对应的PE为20倍,另一家100倍(大概投资者关系处理比较好),然后两家公司同时进行增发融资,显然,100倍PE的公司在现行的再融资规则下,能够融到比另一家更多的资金。这意味着融资多的那家公司扩张能力就更大,可以通过购并来扩大市场份额,或许最终打败了另一家被低估值的公司。所以,看一家企业是否有投资价值,不能单看市盈率,还要看市场的独特游戏规则和公司独到的发展规划。
事实上,目前A股市场已经有太多的案例来支持我的这一观点。尤其是那些高成长的新兴产业,正在经历一场跑马圈地运动,需要不断烧钱来确立江湖地位。有些低估值的公司一时半会拿不到钱,就只能眼睁睁地被人超越。而目前国内又出现所谓的资产配置荒,给一些上市公司增发融资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年A股市场再融资规模要大于IPO的原因。IPO要被限价(指导价,不超过23倍PE发行,而A股的市盈率中位数高达100倍),而且还要排队,而增发不仅快,而且发行价格也随行就市,融资效率很高。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被私有化,然后回国上市。原因很简单,这些公司在国外倍受冷落,不仅估值水平上不去,而且难以在国外再融资。眼看着同行的二流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轻松圈钱,扩大地盘,心里能平衡吗?这种感受,就像中国当年一批品学兼优的高材生去美国留学并定居,回国发现那些同班后进生却已经富得流油一样。你如果当初投资后进生,他们给你的回报率要比前者高得多。
这个世界,变是常态,没有一劳永逸的盈利模式,没有稳赚不赔的估值方法。我们正处在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中,有些高成长行业需要抢占先机,真可谓生死时速,关键看是否能否做到审时度势。
骞冲拰骞虫贰鐨勬矆鏄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245,944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静态市盈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