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公司联想是国企还是私企企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政治
日电: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21日报道,英国政府计划实施一次机构改革,将内政部一分为二,一部分成立新的国家安全部,专门负责国家安全事务,以加强“反恐”力度;另一部分则主管司法系统。
报道说,这一计划已得到英国首相布莱尔和财政大臣戈登·布朗的赞同,准备下星期提交内阁讨论。布朗还准备为这次机构改革提供财政支持。英国内政大臣约翰·里德将负责这次改革。
报道援引不愿公开姓名的消费人士的话说,新成立的国家安全部将负责执行国家“反恐”政策,并主管警察和移民事务。它将与负责国内情报事务的军情五处和负责国际情报事务的军情六处合作,共同维护公众安全。司法部门则负责管理监狱和司法系统。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英政府的机构改革为什么要“得到布莱尔和布朗”的赞同?
(2)有人认为政府机构改革是基于政府自身的需要,你认为正确吗?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1年四川成都玉林中学高一3月月考政治卷
题型:综合题
(20分)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自公布之日起实行。同时,原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予以废止。阅读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拆迁条例修改与制定,始终牵引着亿万群众的目光。2007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审议这个条例草案时提出,经过修改后要公开征求群众意见。2010年,条例草案先后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分别收到意见和建议65601条和37898条;起草单位召开45次各类座谈会、论证会,广泛听取中央各部门、地方政府、被征收人以及相关专家的意见;选取40多个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专项调查研究……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条例草案已经比较成熟,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正式向社会发布。材料二 新拆迁条例规定,因公共利益而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取消行政强制拆迁,禁止采取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等方式实施搬迁,被征收人超过规定期限不搬迁的,由政府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征收补偿价格不低于市场价;征收补偿方案需开听证会征求公众意见。新条例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权力的行使,彰显了对公民合法私有财产权的尊重和保护。(1)材料一体现了公民是如何参与民主决策的?(6分)(2)让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有哪些?(8分)(3)有人认为:“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征收我们房屋,就应该满足我们的要求。”请评析这一观点。(6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0年河南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卷
题型:综合题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十年医疗卫生改革变奏阶段主调内容第一阶段1990年代高☆考♂资♀源?网谁为主导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两种路线激烈争论。第二阶段2000年—2004年看好市场化“市场化”的医院改制,医疗效率和水平提高,但公平性日益失衡。第三阶段2005年—2007年医改变奏高☆考♂资♀源?网面对医疗公益性不足,指出“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医改定基调:政府将承担基本公共医疗。第四阶段2008年至今新医改启动2008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日,国务院通过新医改方案,规划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材料二& 日,卫生部出台《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由于公立医院在我国卫生体系中地位重要、影响重大,是医改工作中最为艰巨的任务。国务院决定,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先选择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获得翔实丰富的经验;待经验成熟、条件具备再向全国推开。(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分析三十年医疗改革探索过程。(10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先行试点再逐步推开的哲学依据及主要内容,并概括说明这一哲学依据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意义。(10分)
科目:高中政治
日《市场报》报道,在素有“国家队”之称的我国160多家中央企业中,“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是其中之一。它成立仅10年时间,但它以不到200亿元国有资本,引导、带动了逾2000亿元的各方资金,成为引领中国投资业的一杆旗。据此回答问题。
以不到200亿元国有资本,引导、带动了逾2000亿元的各方资金
A.这有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并体现其控制力
B.说明国有经济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
C.说明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D.说明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山沟沟: 冠农股份的业务本质是一个国有股权投资公司 做冠农股份的投资,PEPB不是关键, 投资还... - 雪球&:冠农股份的业务本质是一个国有股权投资公司做冠农股份的投资,PEPB不是关键,投资还处于长期回报期的初期。从安全边际来说,可以看看我前面的帖子,已经有过分析。从实业角度看国投罗钾每年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农业安全的基本国策,国内国际钾肥供求关系的和供应垄断集中程度的大前提,国投罗钾每年30亿的现金收入,50%以上的高净利润都可以持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能翻倍的扩张。这是不是又一个 的感觉?没有对基本面的深入了解,银行怎么可能以财务账本9亿的净资产释放了27亿的的贷款?所以不要被简单的财务报告所困住。此外,我和市场的认识完全不同,不能和 一样的去分析冠农股份。市场给冠农股份贴过无数标签,如农业安全,土地改革,一带一路,电子商务,国企改革,大宗商品,资源涨价等等,我也曾经从国投罗钾和国投公司
的改革动向分析过冠农股份的安全边际和受益机会。但是,重新审视,冠农股份的业务本质是一个国有股权投资公司。这而才是估值的关键。国投罗钾就是这个股权投资公司的最重要的投资成果。从德隆手上拿下股权后,甘做二股东,而国投为国投罗钾的前期开发付出了大量的资金,冠农股份轻轻松松得到了股权收益,分享了罗布泊从无人区到金娃娃的长期巨额收益,后续还将分享国投罗钾上市的股权增值收益。前任董事长虽然被少数股民批评说投资打水漂,其实这就是股权投资的真谛,投资的过程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但是厚积薄发,终将为后人带来长远的回报。冠农股份的前期投资虽然有些打了水漂,但是还有水电也可以带来稳定的收益,并不是靠运气。而新任董事长更有进取精神,上任不到两年,投资动作频繁:a 去年试图增发收购整合大股东手头国投罗钾股权,增厚上市公司收益;b 结合原有主业优势,投资农产品深度加工企业天津三合,进行番茄酱深度加工,打通农业产业链;并对后续三年利润做出承诺c 农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方面,继续前两年农产品交易平台后,今年展开和阿里马云,顺丰嘿客的农业电子商务合作 d “上市公司+PE”玩转并购 冠农股份与私募投资机构合作发起10亿元新兴产业并购基金。而有限合伙的“涌泉亿信”是何方神圣呢?查查资料就知道了,宁波敢死队出身的高级版啊,和硅谷天堂有啥区别呢 &?
其公告显示,该并购基金将通过参股型并购和控股型并购的方式实现投资,主要投资方向即,冠农股份现有产业链的延伸、国内或跨境线上和线下农产品交易平台、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上机器人自动化、移动互联网应用行业。这不是我的YY,国企改革顶层设计节后发布落地,以国投和中粮的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模式)已经成为举国瞩目的国企改革新标杆。新疆建设兵团国资的中国新建集团公司也即将挂牌成立,冠农股份的管理层已经开始行动布局,而对大格局有感觉的投资人需要有所领悟了。冠农股份的投资需要的是以实业心态对农业股权投资公司的长期持有,而不是短期的涨跌。从价格来看, 今年才开始离开长达7年的长期底部,目前股价是08年高点的40%, 大周期空间很大,而上市公司已经面貌一新。年内涨幅30%不到,长期几乎没有下跌空间。季度涨幅7%,当月涨幅为负,周五股价打压近60日线后收回到30天均线是最好的买点。从形态来看,不论是老鸭头还是茶杯柄,都有迹可徇。从筹码来看,完成第一波的跟随上涨后横盘清洗浮筹;持股人数Q3起快速大幅减少,3万股东,人均持有市场30万元(1.5万股)。从前后多年的时间和近期大市来看,几乎无法再洗下去。不高兴再写了,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我近期的分析和资料收集文章串联起来一起看。周一起,2014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农业信息化和农村土地改革是关键。如果有可能随风而起的话, 请大家多多赞助雪碧。&如果大家热情捧场,还可以写写完整的深度研究报告。也请几位对该股票长期关注的人士 & 和我仰慕欣赏的 指正。已有10人赞助了这篇帖子41雪球币:10866611111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发布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豆瓣人人FacebookTwitter更多...“系统性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所有国有企业全覆盖”|改革|股权_凤凰财经
“系统性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所有国有企业全覆盖”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辜胜阻:按照《决定》确立的国有资本监管的原则,建议在国资监管机构与经营性国企之间,系统性地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及通过改组设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专门从事国有资本的运营管理。在国资监管机构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之间,实现监管者与出资者职能的分离;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与经营性国企之间,实现出资者与企业的分离。通过两级分离,形成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经营性国企三层国有资产管理架构。同时,改组、新建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根据国有经济分类监管的战略,通过对重点行业的各类企业退股、参股或控股,放大
建议在国资监管机构与经营性国企之间,系统性地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及通过改组设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专门从事国有资本的运营管理。在国资监管机构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之间,实现监管者与出资者职能的分离;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与经营性国企之间,实现出资者与企业的分离。通过两级分离,形成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经营性国企三层国有资产管理架构。今年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十分关键的一年。“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升国有资本放大功能,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企业制度,让国企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辜胜阻对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辜胜阻建议,应在重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对国企进行分类改革和监管的基础上,促进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优势互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构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21世纪》:《决定》确定“管资本”和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原则和方向,那么如何重新构架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辜胜阻:按照《决定》确立的国有资本监管的原则,建议在国资监管机构与经营性国企之间,系统性地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及通过改组设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专门从事国有资本的运营管理。在国资监管机构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之间,实现监管者与出资者职能的分离;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与经营性国企之间,实现出资者与企业的分离。通过两级分离,形成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经营性国企三层国有资产管理架构。同时,改组、新建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根据国有经济分类监管的战略,通过对重点的各类企业退股、参股或控股,放大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设立。一是原有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剥离其经营性业务重组设立,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二是原有的大型国有性投资公司,如中国投资公司等,可以通过扩大其授权职能的方式设立;三是新设,把现有的由党政机关直接持有的国有股股权,转由多个新设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持有。全面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应坚持以下原则。首先,实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所有国有企业的全面覆盖。改革后,所有国有企业均统一由不同地方层级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持股,为全面政企分开打下体制基础。同时,通过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设立加以严格限制,建立国有资本自身的约束机制,解决国有企业无序扩张、多头投资、多头管理的问题。其次,在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时,实现初始的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之下的经营性国企,初始阶段可由多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持股,一家为主。同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可在不同行业的企业持股,强化其资本管理属性,弱化行业属性。第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应严格定位于资本运营主体,不进行除投资管理业务之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对所投资企业仅作为股东依照公司法参与经营管理。此外,在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过程中,要妥善解决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和历史遗留问题。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21世纪》:《决定》提出,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那么如何对国企进行分类改革和监管?辜胜阻:要对不同类别的国有企业,明确其主要特点、发展目标、改革方向,在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人才选拔和评价考核等方面,分类推进改革。根据不同国企的业务性质和承担的功能,可分为公益类国有企业、自然垄断行业国有企业和具有战略性重要地位的国有企业、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实行分类施策和分类监管。对公益类国有企业,要确保企业活动始终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承担国家公益性或公共性政策目标。其改革目标是专注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逐步剥离已从事的盈利性市场业务,继续加大国有资本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公司科学管理水平,改善国有资本使用效率。通过改革增强其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尽快改变目前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的局面。这类企业可采用国有独资方式。同时,在考核上应显著区别于一般企业,把政策性目标履行情况作为主要考核目标。对自然垄断行业和国家需要重点控制的战略性行业,如铁路、电网、基础电信、管道、石油、国防军工等领域,应依托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平台,根据改革的进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市场化。首先,对有少数垄断性业务的国有企业,应尽快将垄断性业务剥离;对以垄断性业务为主的企业,应首先限制其向竞争性领域扩张,并最终剥离竞争性业务。对于竞争性业务分离出的业务和资产,由普通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持股;对保留的垄断性业务和资产,设立特殊的政策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进行管理,并可探索建立由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理事会管理制度等管理模式,不进行股权多元化和市场化改革。其次,对于实行严格准入制度的行业,实行开放性牌照制度。改革初期,这类企业可以作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多元持股的股份制公司。同时,国家对此类行业的准入制度进行开放性评价,在通过开放性评价之后,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三,对于具有战略性重要地位的企业,也应逐步进行市场化改革,但在初期,可以首先改造成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多元持股的股份制公司,并在其下属层级的竞争性领域引入非公有制企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改革的进程,逐步积累经验,在时机成熟时,再进行全面的市场化改革。《21世纪》:竞争性领域国企如何改革?辜胜阻: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具有高度市场化特点,应只承担商业功能和追求盈利性经营目标。要对经营性国企实行彻底的市场化运作。要严格按照公司法规范其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具体经营决策事项不需要报送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审批。国家对经营性国企的调控,通过国有资本持股机构持有的股权,依照法定的机制实现。应取消一切显性和隐形优惠,使之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混和所有制改革如何提升国企效率《21世纪》:如何推进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混合,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升国有企业效率?辜胜阻:首先,要对国有企业的布局进行优化,也就是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资本是绝对控股、相对控股还是参股,需要依据行业性质决定。对于涉及国家战略及市场失灵的非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应保持控制力;而在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则应以平等身份参与竞争,利用市场机制提高效率,实现“优胜劣汰”。经营性国企要根据市场原则,积极引入非公经济主体,实现混合所有制,实现彻底的市场化运营。其次,要积极推进各类行业市场对社会资本的开放。在公共事业领域,大力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制定完善的配套措施,确保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在垄断性行业中,要积极推动大型垄断性国企的竞争性业务和垄断性业务的分离,分离后的竞争性业务,要积极引入非公经济主体,实现混合所有制;对准入条件较高的行业,要推进准入条件的中性、公开和透明,使符合条件的非公经济主体有机会进入;在关系国家安全等战略性行业,可以率先在产业链的低端或配套环节,以及在相关国有企业的底层机构等,引入非公经济主体,实现一定程度的混合所有制。再次,要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提高改革效率的同时,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谨防将混合所有制改革变为私有化的“盛宴”。要依托现有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整体上市、增资扩股、收购兼并等方式推进改革,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相对成熟的资源配置优势和价格功能,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确保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进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要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和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国有企业的“去行政化”,避免内部人控制现象,提高民间投资者的投资热情。《21世纪》:国企以往非市场化的选人用人制度和“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制约了国企竞争力的发挥。那么在混合所有制推行之后,如何改革国有企业的用人制度?辜胜阻:首先,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持股的竞争性的经营性企业,在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的同时,大力推动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此类企业要取消任何种类的行政级别,管理人员完全脱离行政序列,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企业员工实行社会化招聘管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垄断性和国家战略性国有企业,可以首先探索基层员工的社会化管理机制,试点对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其次,对竞争性国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要形成高效的市场化激励机制。要积极引入员工持股等符合市场规律的股权激励措施,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最终形成企业员工、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和谐相容发展的局面。推进员工持股,一要在企业持股比例、持股方式、股权来源、出资方式、退出机制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出台可供操作的配套措施,使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长远发展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形成“激励相容”的效果。二要完善法律法规,使员工持股的机制合法化。要制定一套既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又能同时获得法律认可的方案,于法有据。三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整体上市等手段,建立相对高效、合规、透明的股权激励机制。(编辑:吴红缨,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保本保息,轻松理财。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随着工业4.0以及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长期稳健增值可期。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富盈人生产品,一次性还本付息,1000元起投。
近一年收益率
凤凰点评:十万起购的顶级私募,连续7年为客户带来绝对正收益。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956860
播放数:696080
播放数:120409
播放数:321772
48小时点击排行北京嘉富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公司动态
外资控股和并购国有企业问题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跨国并购活动逐渐频繁,规模越来越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通过并购实施跨国经营和全球扩张,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选择和大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同时,外资控股并购我国国有企业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在我国加入WTO后,这一现象还将更加突出,“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或企业必须由国家控股外,取消对其他企业的股权比例限制;鼓励外资特别是跨国公司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积极探索采用收购、兼并、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等各种方式,促进外资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外资,推动其在华开展并购国有企业的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将近年来有关情况和争论做一综述性分析,以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便。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状况
  外资并购中国公司是外国直接投资中国市场的一种方式。自1993年以来,我国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外商投资国,每年实际吸收外资达400多亿美元。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里,我国累计实际吸收外资已达3300多亿美元。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还将呈现上升的势头。
  从历史上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策变化,外企打入中国市场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79年至1992年,外企以建立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作为到中国投资的主要方式,以香港、澳门、台湾投资为最多;第二个阶段:1992年至今。外商独资企业迅速发展,外资对股权要求更多,20世纪90年代中期,欧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跨国公司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在少数行业市场中,如日化用品、饮料、电脑市场方面,合资公司市场占有率处于主导地位(电脑市场后来由联想集团占据主导地位);1997年以后,中国大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合资企业已被外资控股。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进入可能将进入第三阶段,其中国外资本进入中国证券市场,未来中国企业舞台将上演一部部中外企业之间兼并、重组的好戏。
  从统计数据看,自1995年至今,跨国收购和兼并的比重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199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为8440亿美元,跨国购并为7200多亿美元,占整个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85%以上。2000年单项交易值超过10亿美元的国际购并就有109起。然而长期以来,跨国公司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却主要以上新项目、建新企业的方式进行,通过兼并收购方式进行的直接投资不到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0%。
  从理论上讲,跨国并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整体收购、部分收购,股权转让等,还可以通过专利、战略联盟等不动用资本投入的方式就可以达到控制企业和市场份额的目的。由于种种原因,外商对我国企业的并购,过去多是通过嫁接国有企业的形式来做的。按照现有的法律,跨国并购只能按新设的形式来进行,但实际上很多情况是兼并收购的一种变形。开始双方都出现金,建立合资企业,但接下来马上把中方的人员、原来的设备、厂房都转到合资企业来。因而搞合资企业、嫁接都属收购兼并的范畴。
  从外商投资嫁接改造国有企业的实践来看,基本采取两种形式:一是中方现有的厂房、机器、设备、场地等设施作价投入或以租赁方式作为中方合作条件:二是外商购买中方企业的股权。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单枝嫁接”:数量最多,占55%以上,中方拿出一个车间,一条生产线或一个装置与外商合作。经过数年合作成功后,多数转为整体合资改制、改造。
  (2)“多枝嫁接”:中方拿出多个车间、多条生产线或多个装置与外商合作改造。这种方式数量不多,比例不到10%,且呈下降之势。
  (3)“整体嫁接”:中方把整个老厂与外商合作实行统一的改制、改组、改造。还有一些地处老市区的企业,实行“退二进三”(即把原来的第二产业转为第三产),让出原有场地,发展新兴产业或另起炉灶的改造,调整企业产业结构,使产品升级换代。采取这种方式数量不少,约占25%以上,且呈上升之势?
  (4)“租赁改造”:中方将现有厂房、机器、设备、公用设备等以租赁形式租给外商,或者由外商提供或由中方租赁必需的机器、设备等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以适应承担外方的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生产或补偿贸易业务需求。这种方式多为小型企业或乡镇企业采用,呈上升之势。
  (5)购买股权:在境内外发行股票(如B股、H股、N股等)等形式。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外商开始收购国有中小型企业或亏损企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一般不愿收购亏损企业,目标转向效益好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或在原有合资企业基础上,由参股变成控股。这种发展势头有增无减,对社会震动很大。
  随着我国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政策上的松动及加入WTO,外资并购的浪潮即将兴起。国内特别是一些发达地区积极着手准备,积极探索利用外资的新渠道,如上海已建立并开通了全国第一条外商进行并购投资的“快速通道”。国家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对外招商引资项目,与多家境外投资银行、直接投资者等建立了广泛的业务联系。如安徽省蚌埠热电厂已经成功地引进了外资。
  事实上,最近一个时期,中国一些著名的中外合资企业演出了一场“合资变局”,即通过转让股权和增资方式,将合资企业转变为外方控股或独资的公司。例如,在2000牛6月,美国宝洁公司终止了与北京日化二厂的合资关系,合资企业变成了外商独资企业,一些人断言,合资变独资是大势所趋,合资不过是过渡阶段。然而,该现象似乎预言着这样一个冷酷的现实,中外企业产权争夺、市场激烈竞争才刚刚开始。
  当然,通过上市公司股权购并方式介入证券市场的外资目前数量不多,但非常引人注目。1995年福特介入江铃汽车、三菱介入PT北旅,开始了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先河。出于市场开放进程及防止国有股贱卖等考虑,政府停止了这种做法。但外资对上市公司的间接渗透没有停止过。如韩国三星康宁株式会社1998年通过收购在香港注册的深业腾美有限公司,成了赛格三星的第二大股东,而且中国证监会高层领导在  2000年曾明确表示,为扩大对外开放,将允许外资并购我国某些竞争性行业企业的股权。外资并购看来只是一个时间和具体操作问题,最有可能的操作步骤是,首先从竞争性行业企业打开缺口。
  二、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利弊分析
  主流的看法是,外商投资不仅带来资金,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带进来国外先进而适用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式,推动了我国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扩大出口创汇,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各级政府的税收,推动企业的制度创新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带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吸收外资,我们还引进竞争机制,推动我国经济体制的发育和不断完善,对我国金融、财税、外贸、外汇、投资等领域的改革和法制的完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二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吸收和利用外资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引进外资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向市场经济转型,优化了经济发展所需的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也对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这些冲击主要表现在:
  (一)对国内市场份额的冲击。
  外商投资企业国内市场份额增长很快,对国内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外商前来投资,有着明确的国内市场指向,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中,内销占64.8%,外销占35.2%。在一些外商投资比较集中的行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在产出中所占的比例更高。以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为对象,按销售收入计,外商投资企业占全行业50%以上的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四个行业,占30%~50%的行业有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四个行业;占20%~30%的行业有木材加工等七个行业。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品有较大比例销往国内市场,势必对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及经营状况产生显著的影响。
  通过以往多年的竞争,我国已经形成一批有较强的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有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占有率较高、呈现出良好成长前景的优势企业,不过,由于发展时间短和受国内整体经济环境的制约,这些优势企业与国际大跨国公司的实力相比还有明显差距。目前我国正处在高速增长时期中的一个重要调整阶段,国内企业两极分化明显,有望通过再次优胜劣汰的竞争过程,使优势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和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部分企业甚至可能跻身于全球同类企业的前列。然而,国内市场对外资大规模开放,使这些正在迅速成长的优势企业面临实力更强大的跨国公司的竞争,处境困难,其中相当一部分很可能被迫寻求外方控股性的合资,作为求生存、发展的途径,从而打断形成“以我为主”的全球性大企业的进程。
  (二)对国有品牌的冲击及国内厂商的压制。
  先进的发达国家往往都具有一批明星企业,像美国,拥有波音、可口可乐、微软等一大批名牌企业,日本拥有索尼、松下、东芝等一批明星企业。正是这些名牌企业带动了其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我国来说,虽然也有像红塔山、长虹等著名品牌,但都无法与这些国际著名品牌相抗衡。1996年世界权威机构评出的364家国际著名品牌中,竟没有一个中国品牌。更严重的是,大量的国有企业为了解决资金短缺、企业效益不佳的状况,纷纷与外商合资。而在这种合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品牌不断流失,逐步被相关的外资品牌所替代。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厂商压制,阻碍了国内企业健康成长的道路。
  所谓厂商压制是指外商通过并购企业、抢占市场,排挤产业内东道国的现有企业,并以技术、规模、资金等优势高筑进入壁垒,阻止东道国当地潜在进入者,以达到占有市场的目的。如电子行业,电子产业的过度竞争不仅意味着市场规模较大,而且意味着在市场上几乎没有绝对优势的企业,这实质上等于降低了外资进入的成本。跨国公司以并购方式大举来华投资,为处于困境的企业解决了生存危机。在外资并购中,这些企业大量让渡股权,低价甚至无偿出让品牌、商业信誉、原材料供货渠道、产品销售网络等无形资产,大大降低了外商跨国投资的门坎,并在极短时间内在同行业国内其他企业面前树起了一个竞争巨人。1994年日本松下公司与杭州金鱼电器公司合资,建立杭州松下家用电器公司,在洗衣机行业国内的“金鱼”不见了,只有“松下爱妻号”;1995年韩国三星电子公司与苏州香雪海公司合资,建立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在电冰箱行业,“香雪海”石沉大海,只有“三星”闪烁夜空。
  以广州为例,有12%的合资企业,中方将商标作价有偿转让给合资企业;有30%的企业,中方将商标许可给合资企业使用;1%的中方商标不进入合资企业,合资企业使用外商的商标;  45%中外方商标均不进入合资企业,合资企业另创新商标使用。合资后的企业,有的外方利用中方名牌的生产能力和销售渠道,推出自己的品牌,逐步减少直至停止使用中方商标;有的将中方商标定位于低档产品上,中方商标的声誉及价值亦会随之下降;有的中方往往将主要的生产设备、厂房、资金、人员用于合资,无能力去继续生产、宣传自己的品牌;有的外方规定在某种范围内禁用中方商标,中方商标慢慢为外国商标所取代。这些品牌的逐渐流失实际上是无形资产的流失,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对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三)对政府经济政策的冲击。
  利用外资数额,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数额较大,会弱化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社会投资总规模的调控能力,影响到产业政策的顺利实施。
  跨国公司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立经济实体,有自己的全球经营策略。跨国公司的投资策略、营销策略往往与一个国家的产业政策的导向有相当差距。外资热衷投资的方面有些是我国产业政策控制、限制投资的方向,政府只能用法律约束,用经济杠杆来调节,却不能用行政的手段来强行要求,无法像对待国有企业那样通过组织和财政上的控制使其服从自己的总体规划。例如,我国希望利用外资发展农林牧渔和基础设施,但跨国公司对此兴趣不高,它们愿意投资数额少见效快的产业;我国希望引进最先进的技术,但跨国公司往往转移的是在发达国家已经淘汰的技术。部分外资的投向与我国经济发展目标和产业结构等发生一定的偏离,外商投资的区域分布失衡,外商投资企业存在利润转移、侵蚀国有资产及侵犯职工权益等现象。
  (四)对人才流动管理的冲击。
  外资企业在中国来说还比较年轻,它们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的策略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对国内企业、政府机构的用人策略形成丁很大的挑战。
  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用人制度不同,外资企业对人才的选择有着非常大的自主权。他们往往是择才而用,对员工的户籍等没有太多的限制。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人员流动性非常强,不仅是同一地区、同一行业间的流动,经常是跨地区、跨行业的流动。同时,外资企业为人们认识世界打开了更大的窗口,于是人们纷纷走出国门去发达的先进的国家学习。一部分人在转换了身份之后又回到国内发展,这对政府对人才流动的管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户籍的管理、档案的管理、技术能力的综合评定、出国留学回国人员的管理等,
  (五)对传统分配制度的冲击。
  外资企业尤其是欧美的高新技术企业对中国传统的按劳分配制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西方的分配制度中,报酬与职权责是成正比的。一个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比一个普通工人的收入高很多。这样的收入水平与分配方式必然造成社会各阶层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外资企业雇员的薪酬制度在客观上促进了这一社会现象的发展。政府则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保持一定的公平,
  三、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的新特点
  (一)把中国作为长期投资的战略重点。
  把中国作为长期投资的战略重点主要表现在:首先,提高中国在其全球经营中的地位,将中国从亚太地区中分离出来,成立一个与美国、欧洲、亚太地区等同级、独立的地区总部。其次,纷纷转变在华经营活动的重点,从通过贸易提供生产线转变为建立生产基地。在跨国公司全球网络中,生产制造中心、研究发展中心和管理运营中心是三种重要的节点。其中增加值最大的是管理中心。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交通、通汛等基础设施的不足,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落后,我国还难以作为跨国公司的运营中心。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例如,1998年摩托罗拉公司花巨资在北京购买了现代化大楼,成立了摩托罗拉北亚中心总部;1999年初,世界十大石油公司之一的雪佛龙公司将其亚洲总部从美国加州迁到了北京,以利于对中国及亚太地区业务提供支持。据了解,在北京具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性质的投资性公司已经达到110多家,这些投资性公司正逐步成为跨国公司管理在中国内地及周边国家、地区投资和开拓市场的重要战略据点。
  跨国公司开始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主要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正迅速成为一个国际性商业和工业投资中心。中国在亚洲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政府支持政策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对跨国公司建立地区总部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不断扩大在华投资,为其建立地区管理中心创造了条件。
  (二)投资的规模化、系统化程度加强,并从零散选择转向行业进攻。
  所谓系统化投资是指跨国公司不仅向一个个单独的企业进行投资,往往是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产品或相关联的企业、行业进行横向的投资,或者是对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纵向或系统的投资。据统计,来华投资的200多家大跨国公司每个项目的平均规模达1000万美元以上,既投资最终产品,又上零部件,既抓生产环节,又搞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对相关产业也进行配套投资,并有选择地在中国各地没点。
  继在饮料、化妆品、洗涤剂和彩色胶卷行业大量并购形成寡头竞争格局之后,外资又在向通讯、网络、软件、橡胶、医药等行业积极扩张。外商投资企业在一些行业中占有很高的份额。以日化用品为例,在香皂、洗衣粉、洗发水、牙膏等四种日化用品中,市场占有率前两位的均为合资企业产品。目前,外商投资的重点多为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于电脑、集成电路、家用电器、光纤电缆、移动通信、精细化工、冶金、汽车、医药及医疗器械等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较高的行业领域,采用的多为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一些技术和资金密集的产品,如程控交换机、计算机、移动电话、轿车等,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有扩大之势。目前移动电话的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为80%、大中小型计算机为75%、轿车为70%、机床为63%、数字程控交换机为50%。
  (三)外商逐步取得对单个企业的控股权或采取独资化倾向。
  在合资企业股权变动中,由于多种原因,一般从最早的中外方比例75:25变成60:40或50:50,现在基本变成20:80、10:90,由外方控股或变成外商独资。
  跨国公司之所以追求控股权,首先是关系到技术的保密性问题。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的生命线,如何控制技术在企业内部扩散,即技术的保密性问题,是跨国公司最关心的问题。事实证明,在中方控股或双方股权各占50%的合资企业里。外方确实缺乏引进关键技术的主动权,根据“所有权优势理论”,越是高新技术企业,外方控股欲望越强烈,反之在一些传统产业中,特别是没有核心技术的产业中,引进技术在外方是否控股中并不起决定作用。一般而言,跨国公司不愿将先进技术转让给他们不能有效控制的合资企业。有研究表明,外商投资企业中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与企业的股权结构密切相关----凡是外商独资和外方控股的企业,技术水平不仅高于合作中方的原有水平,同时也是母公司内部的先进或较为先进的技术。为了确保技术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跨国公司更倾向于采取独资或控股的形式来我国投资。其次是由于中外企业制度方面的差距。跨国公司一般都实行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运行,而我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许多地方还受制于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若采取合资的方式,假设中方控股的话,则容易出现企业不能保证股东利益的现象,从而损害跨国公司母公司的利益。再次是由于中方与外方的合资载体(资源)越来越少。当外资最初来到中国时,因其不了解中国市场,需要借助中国当地资源,逐渐了解中国市场。但由于中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在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劳动力素质等诸多方面有很多摩擦,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能消除这种摩擦,一些外资企业就要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实现独资。最后是因为开发区体系的逐渐形成也对投资结构产生着影响。外资最初要找到一个中方企业作为载体才能进入中国市场,随着开发区的逐渐形成,这种载体型合资向区域型合资转换的趋势十分明显。在开发区中,外企无需再找中方企业合资就能在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下熟悉市场。
  (四)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设立研究与开发中心。
  目前,已有几十家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了形式多样的研究与开发中心,有的跨国公司甚至在我国设立多个研究与开发中心,这一趋势还在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据了解,这些研究与开发中心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科研力量比较集中的大城市。北京有20家左右,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软件、通信等领域;上海有14家左右,主要集中在化工、汽车、医药等领域;一些跨国公司在广州也设立了以通信领域为主的研究与开发中心。
  在20世纪80年代,各大跨国公司不惜重资纷纷在华投资建厂;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跨国公司更加重视产品研究开发的本地化,它们纷纷投资建立研究与开发(R&D)中心,战略性地强化其已经经营十几年的制造业基地。这种升级所带来的联动效应不容忽视。继微软1998年投资8000万美元建立中国研究院,西门子、摩托罗拉、IBM、英特尔、杜邦、宝洁、爱立信、松下、诺基亚、三菱等公司也相继在中国成立研究与开发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和实验室。一时间,国外信息产业巨头们掀起了一股研究与开发的“中国热”。
  (五)跨国公司在我国竞争加剧。
  近年来,著名跨国公司纷纷调整投资战略,积极进入我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它们把我国作为全球经营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加大投资力度,从而在我国展开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国际竞争。据调查,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的跨国公司在投资战略的制定、投资项目和合作伙伴的选择以及当地化水平等方面已经在我国展开了激烈角逐。跨国公司在我国竞争加剧有力地推动了“国际竞争国内化”和“国内竞争国际化”。
  四、对有关问题的争论
  (一)外资控股的利弊。
  国内理论界目前对于外商通过并购国有企业实现直接投资问题有很多争论,焦点问题之一是如何把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利弊关系,掌握适当的度。这直接关系到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国有企业引进国外投资者的行为选择。对于引进外资的股权之争,20世纪90年代随着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也显得日益突出,是否保持国有经济、民族经济的绝对控股地位,在哪些行业保持控股地位,是绝对控股还是相对控股,目前有很多争议。有人认为在宏观层面,削弱控股权不会影响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和国家经济安全;在微观层面,丧失控股权不会损害中方利益;因而认为过于强调控股权将弊大于利。一些人认为,外企从合资走向独资时,表现出跨国公司的战略思想,当它们将中国市场定为战略目的地,旨在将其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在一起,即在全球共享其供应渠道、人才资源和技术、管理经验,要做到这一点,外国公司必须对合资企业拥有控股权才更有效率。像“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跨国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其经营方式在全球各地大同小异,只不过是将资源从一地扩展到另一地,经过零售业务的延伸,就轻易地进入了中国市场。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恐怕还难以应对。另一种观点认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资控股都有严格要求和法律限制,这实际上是在保护自己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朱F基总理也指出,在与外商合资经营时,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必须由我方控股。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时,如何保证国有资产不被侵蚀也是政府部门非常关心的问题。另外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一些人对向外资开放的进程产生疑虑。
  (二)外资控股是否损害我国的民族工业。
  有人认为,外资抢占国内市场、冲击民族工业,使本国品牌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应限制外资进入以保护民族工业和本国品牌。
  而另一种观点认为,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融合、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一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已离不开与跨国公司全球化投资的有机结合,各国企业的产权中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使工业生产的“国界”变得模糊起来,产品的“国籍”也不那么清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亦不再沿用民族经济的提法。民族工业的外延已发生了变化。那种排斥外来资本、孤立于全球产业“纯粹”的民族工业概念,已不易于准确界定当今社会一个国家的经济边界。用“国内工业”取代“民族工业”的提法是有积极意义的。
  还有人认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是柄双刃剑,从总体上看,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但同时又确实会对民族工业产生冲击。保护民族工业的真正内涵是,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要致力于建立全行业的技术基础。而这却是国内近年来关于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与保护民族工业关系的讨论中,未能给予足够重视的问题。从我国现有的经济实力出发,以保证国家安全为原则,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对建立民族工业的基础问题进行研究。我们不能期望在所有产业领域都能形成可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民族工业体系。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析,我们应当在现期具有经济实力的领域建立相应的产业基础,而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应保证将关键性的战略产业控制在民族工业的手中。
  (三)中方能否与外方取得双赢格局。
  双赢是近年来并购双方对外发布信息时用得最多的词汇。然而,在2000年9月上海举行的关于跨国并购的研讨会上,多位与会专家学者也指出:跨国并购在促进国内市场的有效竞争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如由于机制上的缺陷,引入跨国并购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优质资产被剥离,同时容易形成对某些产业部门的垄断。的确,与那些实力是自己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跨国巨头捆绑在一起,弱小的中国企业要想发展壮大,恐怕绝非像对媒体发布信息时那样轻松。即使被并购后尝到了赢的滋味,这种滋味能够留存多久也值得探究。
  所谓双赢,一般意义上说是指竞争双方谁都没有吃掉谁,反而共同把市场蛋糕做大。即一方的发展不是以牺牲另一方的根本利益或市场生存为代价。如果在赢面构成中,一方所占比例是95%,另一方为5%,那么这种双赢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实际上,从近几年的跨国并购实践来看,并购双方要达到双赢,一般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市场、生产能力(包括技术)、财务状况等企业经营要素方面有一定的互补性,二是彼此实力接近,或者差距不是太大。如波音与麦道两大飞机公司的合并、埃克森与美孚两大石油巨头的合并即是如此。
  (四)新设投资与兼并收购的效果哪个更好?
  有一种惯常的看法认为,兼并和收购并不一定给东道国带来更多生产性资产或新的工作机会。甚至有更多的人认为,兼并和收购的主要结果是将所有权和控制权由国人手中转到外国人手中,从而增加了外国垄断经济各部门的风险,这是许多人最忧虑的问题。此外,人们也对兼并和收购常常导致失业、导致被收购公司分裂等现象忧心忡忡。
  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承认,从东道国的发展角度而言,兼并和收购相对于新设投资,在进入时和在短期内,在某些方面的确可能带来较小利益或较大消极影响。但《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同时认为,在特殊情况下,跨界兼并或收购则是“救命丸”。如经济危机或重大私有化,跨界兼并和收购能够发挥新设外国直接投资不能发挥,至少在所希望的时间范围内不能发挥的有效作用。而且,从较长远的角度看,新设外国直接投资和通过兼并和收购的外国直接投资两种模式的影响之间的许多区别会减少或消失。
  尽管理论界对跨国并购和传统的创建三资企业对东道国来说孰优孰劣仍有颇多争议,但世界上正在进行的许多跨国并购都表现出外国收购者的后续投资、新技术的转让不断跟进以及被收购公司改组后高效率的工作面貌等特点。对收购者而言,购并的优势就更为明显。一年来英国沃达丰并购德国曼内斯曼,艾克森与美孚石油的合并,其巨大的推动力就是对市场的占有。节约投资时间,迅速把握市场时机;降低新市场的进入壁垒;充分利用原有企业的经验,降低生产成本等并购优势绝不是空穴来风。
  五、外资控股与并购国内企业的趋势性分析
  面对我国加入WTO,关税减让、许可证和特许招标等逐步取消,以及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将更大规模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我们只能按照国际经济游戏规则运作,实行WTO无歧视等项原则,对境内外企业一视同仁,享受同等国民待遇,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地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有关部门认为,应利用外资促进行业调整,一些非关键性行业,可以更多地利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扩大开放,开展包括允许外资控股等多种方式的合资合作。国家财力有限,只能集中力量支持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企业。按照有进有退的方针,更多地吸引外资收购国有企业存量,借助外资加快国有企业的改组步伐。更多地利用资本市场组建合资企业。在鼓励国内企业到境外上市的同时,在适当时候允许国外资金收购上市公司的国家股、法人股、包括合资企业在国内股票市场上市。
  2000年底,我国已扩大6个领域的对外开放,放宽10个方面外资进入的限制。这6个领域包括了商业零售业、对外贸易、金融业、保险业、旅游业、会计服务业等,扩大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投资性公司的经营范围;增加航空运输业吸收外商投资航空公司的数量;鼓励海外合资工程公司、大型工程承包带动劳务输出;有步骤的开放电信市场。加入WTO后,中国还将进一步开放石油、汽车、农业、电信、保险、证券、旅游、计算机服务、商业咨询、广告和商业辅助服务部门。我国已逐步开放分销服务,除石油、成品油、化肥、粮食、棉花、植物油、食糖和烟草等8种大宗产品由政府指定的少数公司专营外,其他商品的进出口将在3年里逐步开放经营。5年后,除盐和烟草外,外商可以经营几乎所有的工业品。
  外资将进一步参与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竞争性领域大型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实现多元化,已经是一个明确的改革方向。但是,我国国内的非国有投资者,目前总体上不具备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大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能力。大型跨国公司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不仅能提供巨额投资,而且随着资金的进入,经营理念、技术、全球营销网络、管理等各种资源,都会进入被并购的企业。因此,从推动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角度,中国将积极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包括并购方式的投资,使其成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战略投资者。并购尤其是战略并购是21世纪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趋势。我国允许、鼓励外资并购部分国有企业,不仅可以并购那些技术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对于那些寻找渠道以求更高层次发展的企业同样可以并购。据统计,我国目前拥有国有企业近  40万家,对其进行资产重组至少需要资金3万亿元。这笔巨额资金不可能全部从国内筹集,而跨国资本则是重要的现实来源。事实上,管理层已有意让跨国资本介入国有企业改革,透过国家经贸委公布的《关于国有企业利用外商投资进行资产重组的暂行规定》,可以看出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国家将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精力从事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时把一些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的行业让给外资经营。
  国家经贸委有关人士指出,跨国并购与经济全球化不可分隔、相辅相成。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跨国并购的发展,跨国并购则是驱动经济全球化加快的一个重要动力。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速度加快,我们不能回避跨国并购对我国吸收外资和经济调整带来的影响。马秀红透露,外经贸部近年来一直在跟踪跨国公司的投资走向,把跨国并购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在研究。由于目前跨国并购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多半是传统投资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引进跨国并购要慎重,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走向,研究和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跨国并购政策和相关法规。
  来自国家计委、外经贸部、中国银行等机构的全球化问题专家和美国、伊朗等12个国家的商务参赞在日于北京召开的“驻华商务参赞论坛与涉外经济研讨会”上也做出了类似预测。中国加入WTO,以合资和独资为主的市场投资模式将会淡化,并购将成为市场投资的主导,这是对中国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又一预测。有关专家认为。WTO意味着中国在国产化政策、关税壁垒等方面对外商投资限制的进一步取消,中国未来市场的潜在投资者数量将会增加1倍以上。
  据媒体报导,沃尔玛、福特、丰田、联合利华等许多世界500强企业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收购计划,可以预期,今后一段时间,并购将是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形式。过去那种先栽树、后摘果实的投资模式也许会让位于直接购买果园的投资模式。
  中国目前利用外资的方式与世界流行趋势还有不小差距。近年来我国吸收利用国际投资,的增速减缓,协议利用国际投资总额与实际投入总额间的差率缩小,在吸收国际投资中的地位下降。中国曾经连续多年成为吸收国际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际直接投资东道国,2000年,我国吸收国际投资的总额不仅大大少于美国,甚至落后于英国等欧洲国家。究其原因,除了国际市场对投资的竞争加剧,发展中国家竞争地位相对下降以外,我国吸收利用国际投资的方式不能适应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战略调整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是合资、合作和独资企业,再加上少量的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与合作开发项目,国际上流行的收购与兼并方式在中国利用外资中采用的还很少,这无疑限制了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大。要尽快允许外商采用国际上流行的并购方式设立企业,具体包括允许进行协议并购、允许进入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并购、允许进入股票市场开展并购、允许合资企业外方通过股权转让及增资扩股方式并购等。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表的《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预测:由于中国加入WTO后将允许外资以并购的方式进入,因此每年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将比目前增加,从而出现利用外资的一个新高潮。
  近来,外资已分别收购中国新华人寿保险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4.9%和10%的股份,就是这方面的范例。为此,应加快制定跨国并购方面的法规,发展相关的中介机构,完善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建立跨国并购审查制度等,同时有步骤地开放证券市场,让外国投资者进入A股市场,借助证券投资开展并购。必须明确认识到,适当调整我国吸收利用国际投资的方针政策,允许和鼓励国际资本收购或兼并我国现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不仅仅是顺应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和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方式的转变、保证我国吸收利用国际投资增长速度和效益的需要,同时也是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改革、加强开放型经济建设、提高核心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当前,跨国并购之所以未在我国呈现出如火如荼之势。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方面的。美国林肯国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柯瑞文曾坦言,尽管明知道在中国投资回报率远远高于欧洲和其他地方,但外资进入中国从事兼并和收购仍十分迟疑,因为“变化以及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德勤公司副总经理武亚林认为,制约外资进入的因素很多,最根本的是赚的钱能否拿走以及是否有健全的融资渠道以保证外资进来后能够维持下去。完善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体系,制定明确具体的操作规程,依靠法律、制度手段来规范外资并购,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行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现有的三部外商投资法律主要是关于外商在国内新设企业的,对于外商以并购方式进行直接投资则没有涉及。国家经贸委1999年8月制定颁布的《外商收购国有企业的暂行规定》明确了外商可以参与并购我国的国有企业,但在兼并、收购的操作规程方面还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措施。另外,我们还缺乏反垄断法、社会保障法等跨国并购的配套法律体系。在具体的并购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规程不明确,往往出现政出多头的局面,导致并购的手续复杂难办,增大了并购的交易成本。除此之外,我国许多并购规则还没有同国际通行的惯例接轨,比较典型的像国有资产评估制度。
  另外,在有关政策方面还有国民待遇问题,在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着很多超国民待遇现象,表现在税收方面尤为突出,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享受到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外汇政策、外商诉讼救济权利方面,外资企业都可以拥有中资企业所不能拥有的权利。当然,我们也有一些低国民待遇情况,最多的是在服务贸易、股权比例限制上,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又有审批手续、服务收费、外汇平衡、当地成分等的差异。至于外商投资禁止的行业,我国根据新的产业目录,真正禁止的行业是新闻业、军用武器生产业、广播影视业;具有我国优势的传统轻工业;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稀有的优良品种、绿茶、特种茶等,对此类行业的禁止进入基本符合WTO规则,为什么外商仍会对我国的国民待遇问题有疑义呢?这主要是法律政策的制订与实际操作难以一致同步,全民制、集体制、私有制企业所掌握的政策不一致,大城市、小城市操作起来不一样造成的。而且在中国地方保护主义甚是严重。中国加人了WTO,遵照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我们会逐步取消一切与国民待遇不一致的投资措施,国民待遇问题就会受到国际投资的约束规范,并逐步向之靠拢与接轨。
作者: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臧跃茹 来源:《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10期
&&&&&&&& 北京朝阳区建国路77号华贸中心3号楼2501A 邮编:100025&&&&&&&& 电话:9 传真:9 &Copyright(c)Richlink Intemational Capital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科是国企还是私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