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货币银行学 黄达 pdf为什么是央行的负债业务,黄达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表影响的实证研究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本文以年央行资产负债表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探讨货币政策对其影响的方式和程度,并得出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多个重要科目都有显著影响的结论。这也表明,尽管我国的货币政策还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但其传导渠道基本畅通,近年来所实施的货币政策卓有成效。在此基础上,本文也提出了完善当前货币政策的建议。 中国论文网 /3/view-789642.htm  关键词:货币政策;央行资产负债表;协整分析   中图分类号:F8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9)10-0004-05      央行资产负债表是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综合体现,也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综合反映。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最后必将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有所体现,这为研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有效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基于此,本文选择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作为影响因素,采用协整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探讨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表各主要科目的影响。同时,通过研究结论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实施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      一、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及变化特征      (一)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我国中央银行自1994年起向社会公布央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因研究需要和统计因素的影响,本文选择了统计口径较为接近的2000年1季度至2008年4季度作为样本研究区间,具体形式见表1。中央银行从事履行自身职能所形成业务,包括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   央行资产业务包括再贴现、再贷款、买卖证券(指买卖国债、金融债等证券)和黄金外汇储备。其中,“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LB)”科目反映了再贷款、再贴现业务;“外汇(FS)”和“货币黄金”两个科目反映了黄金外汇储备业务。   央行负债业务包括存款、货币发行、债券发行等。其中,“货币发行(CU)”科目反映了货币发行业务;“金融性公司存款(RE)”科目反映了准备金存款业务;“政府存款(DG)”科目反映了各级财政收支在央行账户上的存款;“债券发行(DB)”科目反映了央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规模。   (二)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特征   近年来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以分别从资产方和负债方的变化来体现,前者主要表现为外汇占款急剧增加和商业银行再贷款持续下降;后者主要表现为央行票据总量的急剧上升、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大幅上升以及政府存款的持续增加。这也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中公开市场操作(央行票据发行)、存款准备金率有被强化使用的趋势,再贷款、再贴现则被逐步淡化。[1]   1.外汇资产急剧增加。2000年以来,我国外汇资产余额呈持续、大幅增长趋势。总量上看,2000年1季度末我国外汇资产余额为14261.3亿元,而2008年4季度末我国外汇资产余额达亿元,增长了9.5倍。从相对量上看,外汇资产占总资产比重持续攀升,从2000年的40%增加到2008年的70%,已经成为央行掌握的比重最多的资产,且还以一定的速度增长。   2.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持续下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2000年达到峰值后,一直处于下行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后,货币政策手段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再贷款、再贴现等直接调控手段,较少被央行使用,金融机构也少有再贷款、再贴现需求。[2]   3.货币发行平稳增长,但占总资产比重下降。我国近年来货币发行量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年我国货币发行年均增长10.5%,与同期GDP平均增速10.0%大致相当。这表明货币发行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适度增加的货币发行量为不断增长的经济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货币发行是储备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其占央行总资产的比重逐步下降。由2000年3月末的41.7%下降到2008年12月末的17.9%。   4.央行票据发行大量增加。2008年末,央行票据余额为45779.8亿元,占资产负债表中总负债的比重达22.1%,份额仅次于储备货币。2002年起,央行票据成为对冲外汇占款增加的主要工具,也是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手段。年,央行票据以年均77.0%的速度递增。2008年,中央银行根据不同时期货币调控的需要,合理把握央行票据发行力度与节奏,从上半年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断投放央行票据以回收流动性,到下半年逐步减少央行票据发行规模和频率,全年累计发行央行票据4.3万亿元。   5.金融性公司存款总量增加,增速大幅提高。自2003年9月我国中央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由最低点6%上调以来,至2008年9月已经连续2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尤其是2007年年内连续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当年累计上调幅度达5.5个百分点,金融性公司存款总量也不断增长。但2008年9月之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央行开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尽管如此,央行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2008年金融性公司存款总量依然呈增长态势。从增长幅度来看,2006年9月以前增幅较为平缓,但2006年12月以来,中央银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央行金融性公司存款准备金大幅增长。   6.政府存款持续震荡增加,并且与储备货币成反向变动。近年来随着财政收入增长,政府存款规模不断扩大,由2003年末的4954.7亿元增至2008年末的16963.8亿元,年均增长27.9%。从增量来看,政府存款增长呈现大幅波动态势。2001年以来,政府存款的波动增量呈逐年放大趋势,且每年第四季度增量均为负值,财政季节性调拨支付现象非常明显。理论上,政府存款作为央行负债类项目,与储备货币呈反向运作。政府存款增加意味着商业银行存款的减少,储备货币就相应减少;反之,政府存款减少则意味这着商业银行存款的增加,基础货币相应增加。因此,每年的第四季度,由于政府存款的大量减少,相应地,储备货币大量增加,客观上造成了基础货币的大幅波动。[3]      二、实证分析      为研究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本文选择央行资产负债表重要科目(外汇资产、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货币发行、金融性公司存款、政府存款)作为因变量,把4个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央行票据 、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准备金率)以及2个货币政策目标变量(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率)作为全面反映货币政策的自变量。   本文定量研究的步骤如下:先对相关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是否服从一阶差分平稳的I(1)过程,然后考虑用Engle-Granger两步法检验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首先,分别对5个因变量和6个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经检验,所有变量的原始序列均未通过平稳性检验。对原始序列一阶差分后,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2)显示,除货币供应量属于二阶单整外,其他变量均服从一阶差分平稳的I(1)过程,即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因此笔者用协整检验法对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判断。其次,分别以外汇资产、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货币发行、金融性公司存款和政府存款等央行资产负债表5个科目为因变量,以央行票据、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 和经济增长率等6个货币政策工具(或货币政策目标)为自变量,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挑选出对每个科目有显著影响的货币政策变量。第三,针对各个回归方程,分别检验它们的残差序列的平稳性,并对第一步的模型进行误差修正。最后,对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全面分析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科目的影响。
  注:(1)以“LN”开头的变量均为该变量的对数序列。检验类型中,“c”代表有截距项,第二个数据“0”代表没有趋势项,第三个数据代表滞后阶数,第四个数据代表差分次数。表中P值均小于0.05,这表明在显著性水平5%条件下,该变量平稳。   2)本文采用2000年第1季度―2008年第4季度的季度数据来考察货币政策变量对央行资产负债表主要科目的影响。   数据来源:笔者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www.pbc.省略)公布数据整理得出。   (一)货币政策对“外汇资产”科目的影响   对外汇资产与货币政策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最优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LNFS=8.500+0.461×CK+0.089×GDP+0.040×LNDB(1)   (21.176)(4.754)(1.720) (5.793)   Adjusted R-squared=0.843030DW=1.645   其中,变量符号意义同表2,括号里为t统计量(下同)。   对模型(1)的残差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见表3)表明,外汇资产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的协整关系。   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外汇资产的短期波动规律,其具体形式为:   △LNFSt=0.×ECMt-1+0.014×△CKt+0.024×△GDPt+0.232×△LNDBt-1    (0.131) (-0.580) (2.87)(1.332) (3.10)   AdjustedR-squared=0.56130DW=2.645 (2)   从模型(1)可以看出,6个货币政策指标中,存款利率、经济增长率、央行票据3个指标对外汇资产有显著影响。其中CK的系数最大,即存款利率对外汇资产的影响最大。由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可知,存款利率的变动是引起外汇资产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反向不成立;经济增长的变动与外汇资产变动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外汇资产的变动是央行票据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反向不成立。由误差修正模型(2)可知,滞后1期的央行票据变动对外汇资产的影响最大,结合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可以判断,外汇资产的增加,随后将引起央行票据的同向变化,即发行央行票据成为对冲外汇资产增加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人民币存款利率的变动是引起外汇资产变动的重要原因,主要是人民币存款利率增加,将导致更多的外汇兑换为人民币赚取利息,同时也会吸引国外游资进入我国资本市场进行套利。   (二)货币政策对“对其它存款性公司债权”科目的影响   对“对其它存款性公司债权”与货币政策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最优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LNLB=42.762 -0.016×LNDB-0.051×LNM2(3)   (13.272)(-4.997)(-7.770)   Adjusted R-squared=0.803059 DW=1.645   对模型(3)的残差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见表5)表明,“对其它存款性公司债权”及其影响因素之间不存在一个长期的协整关系。   由模型(3)可以看出,6个货币政策指标中,央行票据、货币供应量2个指标对“对其它存款性公司债权”有显著影响。其中LNM2的系数最大,即货币供应量对“对其它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影响最大,且成反向变化。近年来货币供应量保持平稳增长,但央行对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手段的使用明显减少,因此呈现反向变化。在货币供应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央行票据对“对其它存款性公司债权”科目也存在反向影响,这表明央行票据发行已经逐渐取代再贷款、再贴现等手段。[4]但是,“对其它存款性公司债权”及其影响因素之间不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   (三)货币政策对“货币发行”科目的影响   对货币发行与货币政策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最优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LNCU=1.392+0.615×LNM2+0.03×GDP(4)   (6.610)(40.889) (3.408)   Adjusted R-squared=0.979483 DW=1.266   对模型(4)的残差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见表6)表明,在90%的置信水平下,“货币发行”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两个长期的协整关系。   由模型(4)可以看出,6个货币政策指标中,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量2个指标对“货币发行”有显著影响。其中LNM2的系数最大,显著性最高,即货币供应量对“货币发行”的影响最大,实际上货币发行基本上可以看作货币供应量的一部分,因此两者高度相关是理所应当。另外,经济增长对货币发行的影响也很明显。由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可知,货币发行的变动是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反向不成立;经济增长的变动与货币发行变动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见表7)。结合协整检验可以判断,货币发行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的协整关系,且双向互为因果,这表明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和货币发行基本保持均衡,两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货币发行与货币供应量之间也存一个长期的协整关系,货币发行的变动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这表明我国货币发行是建立在对货币供应量及时、准确监测的基础之上,保持了较为充足、合理的流动性。   (四)货币政策对“金融性公司存款”科目的影响   对金融性公司存款与货币政策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最优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LNRE=-3.406+1.070×LNM2+0.051×ZB(5)    (-3.372) (12.263) (4.861)   Adjusted R-squared=0.959273 DW=0.846102   对模型(5)的残差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见表8)表明,在90%的置信水平下,“金融性公司存款”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两个长期的协整关系。   由模型(5)可以看出,6个货币政策指标中,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2个指标对“金融性公司存款”有显著影响。其中LNM2的系数最大,显著性最高,即货币供应量对“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影响最大。准备金率对“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影响也很明显。由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可知,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金融性公司存款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反向不成立;准备金率变动也是金融性公司存款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反向不成立(见表9)。结合协整检验可以判断,金融性公司存款和准备金率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的协整关系,这表明从长期来看,在货币供应量一定的情况下,我国金融性公司存款(包括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和超额准备金)和准备金率存在一种稳定的协同变化关系,这个科目对准备金率变化的反映是灵敏的、协调的。   (五)货币政策对“央行票据”科目的影响   对央行票据与其它5个货币政策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最优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LNDB=-267.93+21.874×LNM2 (6)   (-8.907) (9.011)
  Adjusted R-squared=0.696189 DW=0.681028   对模型(6)的残差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见表10)表明,央行票据及其影响因素之间不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由模型(6)可以看出,6个货币政策指标中,只有货币供应量1个指标对“央行票据”有显著影响。结合协整检验的结果可以判断,央行票据的发行作为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科目,它只受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表明我国央行票据的发行和投放基本上是采取紧盯货币供应量这个指标来进行调控的。央行票据作为货币政策的手段,与利率、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手段没有显著关系,不存在一个长期的协整关系,独立性较强。   另外,由于财政支出是导致政府存款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同时,政府存款的波动又会导致储备货币的反向波动,因此,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政府存款”与“储备货币”科目主要受财政政策的影响,对于这两个科目,本文不做重点分析。[5]      三、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基本结论   1.货币政策对资产负债表科目的影响。从上文研究的实证结论来看,几个模型都反映出货币政策工具对央行资产负债表重要科目都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因果关系成立,这说明我国近年来实施的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外汇资产主要受到利率和经济增长率影响,而外汇的变动又会引起央行票据的同向变动;二是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近年来不断缩小,且和央行票据以及货币供应量成反向变动趋势;三是货币发行只和目标变量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四是金融性公司存款主要受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五是央行票据既是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也是央行资产负债表科目之一,其紧盯货币供应量,并且受到外汇资产的影响;六是财政支出是导致政府存款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   2.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看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从整体上看,央行资产负债表科目的发展并不均衡,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外汇资产过度增长,直接导致央票的大量发行,不仅使得央票的发行压力大大增加,也挤占了有限的经济发展资源,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第二,金融性公司存款总量不断增加,说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储蓄率太高,其次,引起该科目变化的还有货币供应量和存款准备金率,但两者同向变动可能导致宏观调控作用减弱或无效的现象。   第三,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不断下行,这表明近年来商业银行较少选择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扩充流动性,主要是因为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央行也较少使用该政策,而是多采用发行央票。   第四,政府存款震荡性增加,波动性很强,这对央行调控储备货币的稳定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第五,货币政策工具之间协调性不够,实证表明,央行票据作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与利率、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没有显著关系,不存在一个长期的协整关系,独立性较强。   (二)对策建议   1.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结构,促进国内消费水平。而外汇占款过高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定位、国际收支长期大量顺差,究其根本在于我国国内需求不足,而不得不依赖对外出口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同时,内需不足,也导致储蓄率过高,使得金融性公司存款总量不断增加,大量的闲置资金降低了经济发展的效率。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着力改变经济发展结构,有效拉动内需、降低过高的闲置资金将是我国经济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6]   2.减轻央行票据发行的压力。从上文的分析中,笔者可以看出央票发行不仅是对冲基础货币大量增加的主要手段,也取代了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再加上由于储备货币波动较大,也需要发行央票来稳定储备货币,所以央票发行的压力较大,但长期、大量的发行成本较大。[7]因此,有必要增加本币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加强央行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调控基础货币的能力,减轻央票发行的压力。   3.加强窗口指导的作用,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供应量不断增长,央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和存款准备金率来调控商业银行的能力减弱,这就有必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引导其合理发展,增进资本市场有序性、稳定性。   4.增强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货币政策工具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更重要的是协调配合。综合运用各种货币工具,减少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冲减效应”,强化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协同效应”,确保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通畅,减小政策的滞后效应,力求货币政策迅速、有效、可控地作用于宏观经济。   5.提高各种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性。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政府存款季节性波动”,是由于财政支付的波动所引起的,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有限,这就应完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实现对财政超收的科学管理,缓解对储备货币的冲击。■      参考文献:   [1][2][4]黄达.金融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9.   [3]黄燕芬,顾严.我国基础货币的来源及央行的调控能力分析:[J].管理世界,2006,(6).   [5]M.Friedam,and A.J.Schwartz,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3.   [6]李相栋,杜亚斌.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经济学分析[J].上海金融,2008,(7).   [7]刘伟.外部冲击下我国的货币控制研究[J],南方经济,2005,(4).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发行货币为什么是央行的负债业务,黄达_百度知道
发行货币为什么是央行的负债业务,黄达
由于允许用货币自由兑换黄金。在现在的信用本位制下发行货币为什么是央行的负债业务在商品本位制下,但由于历史惯性和实际上不可能完全脱离商品准备(货币发行要与经济水平相联系),虽然货币发行理论上不已商品为准备,货币发行要以商品作为发行准备,货币发行要以十足的黄金作为准备,所以持有货币的公众就拥有了相应的黄金债权。当他们把持有的货币向中央银行进行兑换时,货币发行仍然认为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必须提供等量的黄金。 因此,发行的货币可以看作的公众对黄金的债权。比如金币本位制
其他类似问题
负债业务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人民银行怎么发行货币的?
中国人民银行是怎么发行货币的? 它印的钱给谁了,这个过程公平吗?如果是买国债,那岂不是相当于,国家无形之中,获得了一笔相当于货币流通量这么大的财富吗?这种行为合法吗?
按投票排序
此问题属于老生常谈。在网页版点开此问题页面,会发现右边一大堆类似问题。但我翻阅了现有的答案觉得都不是很满意。故答。一、货币怎样发行根据人大著名经济学教授黄达老先生的观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操作与商业银行不同,t“先有资产 后有负债”。这句言论看似反直觉,实际意思是:由于中央银行可以直接创造货币,因此在扩张资产规模的时候,理论上不受负债的约束。也就是说,央行可以通过主动增加自身的资产规模,创造相应的负债(货币)。所以,要研究央行怎么创造货币,应该看其资产负债表中其他资产或者负债的变动。以人民银行为例,通过观察 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可以就发现人民银行近年来雄冠全球的大规模扩张主要来自于资产方“外汇”项的增加,负债方“发行债券”(即央票)数量从无到有,近年又迅速下降。“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存款准备金)数量激增,相对来说流通中货币反而增加不快。所以,人民银行创造货币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购买”外汇储备占款,创造的货币主要是存款准备金形式。我们还可以从书本、网络等其他途径了解到,人民银行还可以通过再贷款、再贴现、逆回购等方式向社会提供流动性,还有近期创新的金融工具包括常备借贷便利等等。这些政策工具由于提供了流动性,都可以认为是货币发行的途径。但相比外汇储备占款(占了总资产规模的近90%)而言,规模不大。从具体实现途径来说,人民银行是通过外汇交易中心等机构,直接在公开市场上从商业银行手中购买外汇。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说:人民银行在资产方借记一笔外币资产,而在负债方,则是在商业银行在央行开立的存款准备金账户中贷记(增加)按汇率兑换的本币。这并非问题的结束。由于商业银行可以随意运用这笔多出来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压力,人民银行一直在“回收”流动性。以前采用向商业银行发行央行票据的做法,后来改为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两种做法都是将发出去的票子收回来一部分,或将一部分高活性的基础货币变为低活性的基础货币,从而降低了显性的通胀率。从实现成本来说,前者比较市场化,对人民银行成本略高;后者比较计划经济化,对人民银行成本比较低。二、印钱的过程是否公平?一方面,公平的很。谁手里有美元不想要了,人民银行就给他人民币。公开市场报价,不想卖可以自己拿着(现在已经取消了强制结汇)。一方面,也不公平。这种不公平体现在:1、官方汇率不公平。以前一美元换八块人民币的时候,国内东西的售价用美元一除超便宜,出口很有竞争力。换回的外汇卖给商行,商行再卖给人行,换回的人民币是美元数的八倍,财富增长愉快。而那些不做外贸的人,只能看着别人手里的票子一下子多起来,自己的票子相对就不值钱了。 所以这种汇率干预的后果是,隐性地造成了财富的重新分配,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通胀压力。因为国内的钱越来越多,生产的东西有很大一部分却被运出国了,导致更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这就是通胀。至于热钱什么的也是问题。所以,低汇率对外贸企业是有好处的,但是对消费者和非外贸企业有损害。2、对商业银行不公平。人行采用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的流动性对冲工具,这种工具偏行政性。要求所有的银行都要按比例缴存自己存款。问题是,有的银行美元多,有的少。他们从人行兑换来的人民币也是有多有少。做外贸业务多的银行从人行手里拿到的钱没有全交回去,剩的比较多。做外贸业务少的银行,剩的比较少,相当于没吃到肉还沾了腥。更不用说存款准备金的利息其实给的比较低,只有1.62%。所以对金融机构是一种隐形税收。当然,这里顺便也说一下,希望将外汇储备“平分”给全体老百姓的观点是很荒谬的。因为谁想要美元就应拿人民币来换。大体上全部外汇储备就对应着全部的人民币。平分是对富人的抢劫。三、买国债?历史上,人民银行曾经和财政部直接合署办公。那时候央行就是财政的提款机。如今,人民银行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但根据央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不过,也有过一些变相的例外,比如 。
谢邀。一、中国人民银行是怎么发行货币的?
人民银行并不直接把人民币投向社会,而是通过能办理人民币存取业务的金融机构这一中介向社会投放。当金融机构柜面现金不足时,可到当地人民银行在其准备金存款账户余额内提取现金,于是人民币从发行库流入到金融机构的业务库,这就是人民币的发行过程。通俗的说就是人行是商业银行的开户行,商业银行根据央行制定的政策在央行开立准备金存款户,此账户可以办理现金支取以及现金回笼。就像普通客户和金融机构办理现金存取一般。二、它印的钱给谁了,这个过程公平吗?
印的钱投放至金融机构,再由金融机构投放至市场。
过程公平,一般说来,商业银行根据自己的备付金情况以及市场需求进行现金支取,人民银行对于合理的需求都是一视同仁的办理。三、如果是买国债,那岂不是相当于,国家无形之中,获得了一笔相当于货币流通量这么大的财富吗?这种行为合法吗?
国债是以国家信用为主要依托的债券发放形式。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以及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流动性强,利率也较其他债券低。所以,真的不是财富好么?然后,你买债券,国家还本付息,当然合法。
人民币是央行的负债,而不是资产。每次央行投放1笔货币,比如100亿,那么央行的负债就多了100亿,同时当然央行不可能直接把钱给商业银行,而是通过向商业银行购买金融产品比如国债、外汇,这样一来央行的资产也多了100亿,正好相等。中国的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是这么来的。为了购买这3万亿美元外汇,央行向市场上投放了20亿左右的人民币。然而,央行大量购入国债真的没问题吗?不是的。首先,央行需要进入国债市场购债,这本身说明了市场对国债失去了信心,或者国债的当量过大。这样一来,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再受打击,国债市场动荡。其次,央行用自己发行的本币去购买财政部发行的三年期10%国债,之后这部分钱(比如说1000亿)直接(或者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入财政部的手中,从而财政部可以将1000亿用于政府支出。必须注意到,在这个过程中,财政部借到了1000亿,央行多了1000亿国债,市场上货币总量增加了1000亿。看上去没有人损失了,对吗?不是的。全体持有货币的人都受到了损失,因为货币量的增加导致了通货膨胀,使所有持有货币的人手中的货币贬值了。而谁受益了呢?自然是和这1000亿的花费有关的人,比如基建相关产业,比如高端白酒行业。有人要问了,那么国债到期后财政部还1100亿,央行将国债还给财政部,市场上货币减少了1100亿,货币供应量不就回去了么?是的,可以财政部可以继续发债,这次发2000亿,20000亿,甚至更多。如果央行和财政部是一路人,通胀几乎是无可避免的。(我国央行是国务院直属)因此,很多发达国家的央行都具有相当的独立性,而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是否会经常购入本国国债。当然,实证研究表明,央行独立性越高,所在国通胀程度越低。至于“国债是以国家信用为主要依托的债券发放形式。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以及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说得挺好,当然也只是理论上。再来说一下关于分外汇储备的问题。感谢郎教授。扭曲汇率、出口退税这些就不说了。关键是央行为了买外汇就要发人民币,而央行每发一块钱都是让所有人手里的钱贬值一点点。所以才说央行实际上是掠夺所有持币人才攒起了3万亿美元重复一遍,央行本身没有资产。因此央行要购买美元,就要发行货币,印票子,才能增加外汇储备。而超发的货币导致了软妹币贬值,这个贬值同等程度的影响了所有持币人手中的每一块钱,包括新发的这笔软妹币。因此,持有货币多的人,损失就大,少的人损失就小。因此,外汇储备能不能分?技术上有两个问题。第一,假设央行是一次性超发二十万亿人民币,而统计某一时点所有人持有货币量很难。第二,央行不是一次性增发货币买的外汇,因此无法统计。不过,要说发货币是劫富济贫应该不至于。劫的是所有持币人,理论上,富人也就是持有大量货币的人损失最大,但是实际上,过去十多年,富人把钱存银行坐等贬值的还真不多。最惨的还是老老实实攒钱存银行的工薪阶层和一部分没有及时买房的中产阶级。麻烦您起码看完别人的回答再发言。我在上面写的清楚,央行的3万亿美元来自每次发行货币时候,所有人手中软妹币的贬值。你愣是视而不见,非要说每个人都可以拿着软妹币去兑换美元——您知道不知道居民兑换美元是有限度的?还是说您随便兑换几千万美元毫无压力?背景如此雄厚,那我果断给跪——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世界上最神奇的魔术从不是那些盛大舞台上表演的“分身术”或者“无中生有”之类的哗众取宠,而是东西在你手上,你抱着、掖着、惦着、数着、看着,它被你紧攥在手里,被你紧盯在眼里,它千真万确的触手可及,然而它又悄悄消失了。它是世界上最无耻的魔术,它是世界上最赤裸的抢劫,它是世界上最伪善的残忍,它是世界上最肮脏的阴谋,它是货币发行。Gemfield关于货币发行的演变要从以下几部故事说开:第一部:civilnet村在一个叫做civilnet的古老村子里,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凡朴素的生活。村东头住着一个铁匠,每天锻造敲打着各种工具,从农耕用具到交通用具再到生活用具,种类很全面;村西头住着一个裁缝,每天缝制着各种衣服;村南面住着一个瓜农,而村北住的是一户泥瓦匠,给人盖房子、修房子。村中间还有几户人家,靠种粮为生,暂且称为粮农吧,其中一位粮农叫蒙代尔,种植技术精湛,善于打理家务,口碑甚好。Civilnet村的民风真的很淳朴,每天人们用粮食交换着铁锹、用衣服交换着瓜果以及粮食,生活平平安安。同时自己心下里会盘算,我该打多少铁?免得没人要我就得饿死了,所以不断的调整着自己的经营结构,实在不行去给粮农打点短工,换点粮食。每个人都有类似的想法,不过civilnet村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巨变,日子也很和睦。法则1.1:自己生产的东西要么满足自己所需,要么满足他人(市场)所需,否则就得挨饿。法则1.2:如果生产的东西自己和别人都没有需求,或者自己根本没有生产东西,而自己却没有挨饿,这就表明别人生产了价值却在替你挨饿。第二部:货币出现铁匠的儿子今天拖着沉重的锄头,要给家里换一些粮食,累的恐怕得多吃几斤粮食了;裁缝拿着衣服去换粮食,结果半路衣服弄得满是灰尘;粮农们想要去换点水果吃,粮食在半路漏了一地。。。。。。有一天,老农蒙代尔拿着5张纸条,每张上面都写道“此纸条可从蒙代尔这里换回一斤粮食”,然后去铁匠那里说,我要换一把剪刀,这样先给你一些借条,你随时可以去我那里换回粮食,那5斤粮食我会一直给这些纸条保留着;铁匠想了想,这样也好,儿子以后也不用拖着那么大的锄头去他家换粮食了,只要拿着这些薄薄的纸条就可以了,因为我们家终归还是要吃粮食的;再说蒙代尔这老农口碑不错,不会赖账的;而且说不定我用这些纸条还可以换一写水果,果农说不定也会接受的,果农要是兑现的话岂不是我少拿了2次锄头,那得少出多少汗!所以,铁匠收下了这5张纸条。并且村民们怀着同样的想法,都接收了这种纸条。有一天,铁匠对儿子说:“那张纸条放哪里了?”。儿子说:“什么纸条?”。铁匠不耐烦的说道:“蒙代尔写的那些可以换粮食的纸条”。这些事情之后,儿子与老父约定,用“A币”来称呼那些纸条,免得以后分不清是“上厕所的纸”还是要“记事用的纸”还是“蒙代尔先生的纸”。又有一天,蒙代尔要去换10斤水果招待客人,他写完一张纸条又写一张,胳膊都麻了,这还没开始提水果胳膊就麻了,一气之下就每张纸只画了个数字再签个名,1表示1斤粮食;10表示10斤粮食。这样不就方便多了。而假设蒙代尔所有的存粮只有1000斤,而它纸条上的数字加起来却有2000,这就表明蒙代尔透支信用滥发A币了,那相应的一个A币对应的价值就萎缩到半斤粮食,A币贬值了50%。法则2.1:以实际财富(粮食)为抵押发行的货币(A币)叫做信用货币,货币的发行者必须具备很高的信用(蒙代尔口碑很好),必须有很透明的机制(以粮食为抵押,有多少斤粮食?),这样的货币(A币)不会贬值,永远对应着相应数量的粮食;法则2.2:货币一旦滥发,相应的贬值就会到来;法则2.3:货币(A币)是借条。第三部:银行鼻祖若干代人后,civilnet村里的人们使用的货币已经不仅仅是A币了,原因很简单,村里的人口越来越多了,有了理发的、采药的、开酒庄的以及专门从事倒买倒卖的小贩们,靠粮农蒙代尔打的借条已经不够人们使了(其粮食毕竟有限,也就使货币的发行受到的严格的限制),B币、C币……等也开始流通了,其信用也有高有低有变化,人们变化着自己持有的纸条,经济交换越来越频繁了。采药的人这一阵子想到村外面大山的那一边去采点珍贵的药草,但是又担心自己村里流通的A币和大山那边人们的纸条互不相认,自己吃住都会成为问题;铁匠这一阵子生了一场病,没有力气打些铁器,没能换回A币,粮食没有着落;果农今年的水果大丰收,留下一些自己吃的外,全部从果贩那里换回了A币和B币,但那么多纸条放在家里很不安全;Civilnet村一个叫做雷履泰的先生就开了一个钱庄,起名为“日升昌“钱庄,干的事情主要有三种:第一、村民可以将自己的A币、B币等存入钱庄(要收保管的费用),第二、村民可以从日升昌借一些A币出现先使用,以后再归还(要收利息),第三、汇兑,村民在civilnet寸的日升昌存入1000个A币,可以拿着日升昌的汇票到大山那边换出对应的纸条(先称之为“大山币”)来消费(同样道理,大山村的人在那边存入“大山币”,来到civilnet村后拿着日升昌的汇票可以兑换A币来消费)。这样一来,采药的人可以使用汇兑业务,代价是支付一些费用;铁匠可以先到日升昌借点A币,以后再还,代价是要付点利息;果农可以将多余的A币存入到日升昌,代价是要交一些保管费。而日升昌钱庄就靠着这些费用生存、雇佣保镖以及运输队、并取得一些盈利,盈利反过来壮大了日升昌的自有资本,汇兑的业务越开越大。日升昌的经营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假设其某天将存入的A币的一半都贷出去了,而因为其一些问题被曝光导致信用度急剧下降,就会引发存款的人过来挤兑,而日升昌当然是拿不出来这么多钱的,那么其面临的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这些道理制约着日升昌的放贷以及其它一些活动。法则3.1:银行放贷必然需要收取利息;而银行存款不一定派发利息,存款有息是银行竞争存款客户的结果;法则3.2:假设只有一家银行垄断所有上面提到的三个业务,则存款利息必然为负,意味着存款客户不仅没有利息,而且还需要缴纳账户保管费;法则3.3:有限信用的银行容易出现挤兑风波,但其经营活动不容易偏离正常的轨道;无限信用的银行不容易出现挤兑事情,但其内幕操作往往令人吃惊。第四部:政府之始Civilnet村宁静的生活还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毁灭,就像恐龙家族到了公元6000万年前一样。Civilnet村的恶霸开始横行,村民们每天生活在恐惧和绝望之中;大山那边的村落盯上了civilnet村富饶的资源,纠集着人马杀了过来,妄图把civilnet村的人们斩尽杀绝,civilnet村的村民整日生活在刀光血影之中,民不聊生。Civilnet村的一个叫做润智的青年,拥有极强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指挥能力,领导了一帮村民将大山村的入侵人马赶了回去,将村里的恶霸完全剿灭。润智说,我们civilnet村必须成立一个村委会来领导我们村民,我们村委会的军队可以抵御大山村的再次入侵,我们村委会的警察可以打击村里新出现的恶霸,这样我们的人民会重新生活在和平中。只不过我们要向每位村民征税,这些钱用来养活civilnet村的军队和警察以及我们这些官员。连年的战火之下,村民所持有的A、B、C币都发生了怎样的怎样的变化?根据法则二:A币是借条。我们知道村民们谁持有A币,谁就可以到蒙代尔这个老农家里兑换相应的粮食。但是战火之下,蒙代尔家不成家,粮食被劫匪洗劫一空,自己也被炮火击中成了残废人,再创造价值的能力已经消失了。换言之,A币现在已经严重贬值。B币和C币同理,村民们的财富基本消失殆尽。村委会颁布法令,发行新的纸条“人民币”来代替以前的A、B、C币,并完全禁止A、B、C币的流通。在一个人们财富已经化为泡影的村子里,人们开始用自己的一些劳动力换回“人民币”,或者用“可以换回10000斤粮食的A币”来兑换“可以换回1斤粮食的人民币”(村委会对村民财富积累有限的承认)。因为缺少人民币,刚开始的时候粮农用自己的粮食来直接缴税,甚至一些物物交换的事情经常发生。村委会决定给每人发100个人民币来改善目前经济活动中货币不足的局面(强制发行货币),但这显然又遇到了问题。村民们拿到100人民币后,都知道这100人民币背后没有对应着什么东西,假设村子里现在总共有10000斤粮食,那么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的去兑换,第101个村民及以后的村民手上的人民币势必就成了废纸一张,啥也兑换不了。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村委会不得不再发行一种凭证,叫做“粮票”,也就是你即使有100个人民币,但如果只有10斤粮票的话,也只能买10斤粮食。这种粮票制度是civilnet村在物资极为匮乏的时代的一个烙印。又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社会上的物资已经极大丰富,很多物资即使均分给每个村民都用不了。粮票已经彻底消失,社会上的人民币数量发行的比一钱多了很多,但没有人去挤兑购买物资,因为社会上的物资确实已经足够丰富。村委会也开了银行,以前的日升昌在刚成立村委会时已经被新的“civilnet村民银行”取代,该银行不是村民私人办的,而是村委会办的,按照当初润智的承诺,这是“村民所有银行”,也就是银行归全部村民所有,村委会代行管理。像这样的“村民所有”企业也办了好多家,有专门修路的、有兴办水利的、有负责运输东西的、有负责发电的、有负责卖油的,这些企业的规模也币村民私人企业的规模大多了。然后人们忽视了一个问题:人民币发行没有抵押品的事实。没有抵押品的发行,意味着制约因素就是主观意愿,我想多印就多印,看结果如何对我产生好处而定。Gemfield将描述人民币超量发行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第一、村委会多印了10000个人民币,这10000个人民币怎么进入流通环节?答案是给村委会,由村委会消费出去,村委会一旦凭空多了这10000个人民币,后果可能有:官员多发点工资、官员借投资、考察、学习之名将一些人民币变成自己的储蓄或者是不动产,或者用这10000个人民币去给村里修个柏油马路。假设civilnet村之前流通的的货币一共是100,000个人民币,当新印发的10,000个人民币全部进入到流通环节之中(注意有个过程,这很重要),货币会贬值1/11。第二、假设一个官员之前有100个人民币的存款,此次黑色收入了50个人民币,并且把黑色收入消费了出去(否则也没法进入流通环节),则其总的价值是100*10/11+50(50人民币消费的时候货币还没有贬值),因此其实际财富由100个人民币变为了约140个人民币。而没有黑色收入的人,其实际储蓄只能接受贬值的命运了。但有一点要注意:官员凭空增加的40人民币的财富所引发的消费也注定带来了另一些人财富的增长,假设官员因为这些黑色收入而多去了一趟“天上人间”,天上人间的收入包括利润也相应的得到了增长。问题是,10000个官员多的黑色收入又会引起谁的收入增加?天上人间肯定算一个了,还有谁?是种粮食的吗?是卖水果的吗?是街头卖煎饼果子的吗?是街头的大排档吗?答案是:房地产。这和修柏油马路是类似的,这些钱经过村委会交通组(领导)——大承包商(官商一体)——中型承包商+局级干部——小型承包商+科技干部——修路工人,在这个链条上,所有的人原来的财富都贬值了,但新增的财富却明显的不同,结论就不言而喻了。而另外一方面,货币贬值对应的是一包方便面从5人民币到6人民币的过程,方便面企业的老板最终还是得到了对等的财富。那么根据法则一,官员凭空增加的40人民币财富,又是谁在替他挨饿???第三、试着回答以下问题:1、方便面从5人民币到6人民币的过程中,工人的工资有相似的变化吗?2、不动产从10000人民币到20000人民币的过程中,基础粮食的价格有相似的变化吗?3、当能源、用电、用水、用气、房租等价格齐刷刷的上涨时,你的收入有上涨吗?当这些超量的人民币完全渗透到流通环节后,就完成了一轮上层对经济参与者减羊毛的过程。所不同的是,天上人间和房地产被减了羊毛,却能长出更多的羊毛;而工薪一族和农民被剪了羊毛,却露出了骨头。法则4.1:权力不受制约的政府必然要走上超量(如果权力一点都不受制约,则会是滥发)发行货币的道路;法则4.2:这种发行是强制发行,背后没有抵押品,因此货币的信用度只取决于政府的税收、警察、军队、“正义的口号”;法则4.3:超量发行货币必然导致货币贬值,也必然导致一部分人财富猛涨,而另外的人(也是更多的一部分人)的财富的缩水,因此超量发行货币必然导致奢侈品消费猛增;法则4.4:经济关系中与政府密切的财团或个人往往成了受益者,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官员”、国有企业、官僚资本企业;法则4.5:滥发货币是对人力资源的污蔑,因此滥发货币的当局也会同时高举着“集体主义”的旗帜来掩饰。第五部:汇率之争Civilnet村和大山村在战争后的几十年内逐渐有了贸易往来,于是有了汇率的概念,civilnet村的1人民币可以兑换多少“大山币”讲的就是这个。按理说这个汇率应该是市场的,因为市场的精准性没有其它东西可以替代。大山村的甲乙丙丁和civilnet村的甲乙丙丁们之间互相买卖着人民币和大山币,就会产生每日这两者之间波动的汇率。假设civilnet村的一个SYSZUX PAD卖1000人民币,而大山村的SYSZUX PAD卖100大山币,在上面货币买卖的交易之下,甲乙丙丁之间逐渐的就会用1大山币换来10个人民币。然后就形成了我们所谓的1:10的波动汇率。对于战后重生的civilnet村来说,自己的贫穷落后只能靠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对外贸易简直就是civilnet村的生命支柱。然而一个波动的汇率对于贸易商来说不啻是一个打击。注意,因为大山村的强大,村与村之间的贸易都使用的是大山币来定价。Civilnet村的村委会决定绑定人民币和大山币的汇率。随着civilnet村生产力素质的飞速发展,像其它数码、IT产品一样,SYSZUX PAD的价格如今直线下降,只需要500人民币左右就可以买到。但是汇率依旧被civilnet村的村委会绑定为1:10 。civilnet村的SYSZUX PAD出口1个只需要500人民币,相当于50个大山币,而大山村的SYSZUX PAD还需要100大山币,换言之,civilnet村生产的产品就更具竞争力了。长期下去,大山村的制造业就要空心化,大山村的村民的工作机会也会随着产业机会的消减而消减。大山村村委会不乐意了,开始指责civilnet村的村委会。Civilnet村的汇率是其村委会人为绑定的吗?换言之civilnet村的汇率不是市场化的吗?我们可以这样说,但也可以说不是。Civilnet村村委会选择了后者,村委会说,人民币和大山币的汇率是受市场调节的。倍受大山村村委会指责的人民币汇率确实是在“市场机制”上形成的。这个市场叫civilnet村外汇交易中心,总部在第7大道19号。要说汇率问题都是别的村子指责civilnet村,而非反过来,原因就在于同样是外汇交易中心,civilnet村的外汇交易中心只有这一个地点,没有连锁店,而且实行的是会员制,而且会员都是一些大牌银行,而且还有一个特殊的会员——civilnet村人民银行(civilnet央行)。所以这个“市场”也被称作civilnet村的银行间外汇市场。Civilnet央行的自有资本只是成立之初的一点财政拨款,但是却在这个civilnet村外汇交易中心里坐着盟主的位置,实力来源就是其独一无二的印钞功能。当大山币来到civilnet村外汇交易中心交易的时候,按理说在市场的调节下,1:10的汇率要逐渐变为1:9或者1:8(上文提到的),但是civilnet央行就出价10人民币买一大山币,civilnet央行出价高自然是其买到了大山币,完成了一次外汇交易。问题是civilnet央行出价的这10人民币是印钞机印出来的,其它会员能竞争过它???这10元人民币毫无成本可言!!!于是每一次这样的交易都被civilnet央行以这样的形式完成,于是汇率就牢牢绑定在了1:10的位置上。让我们再回顾一下上面的过程:civilnet的村民把SYSZUX PAD卖到了大山村,换回了100个大山币。按照civilnet村的“强制结汇”制度,村民不能保有这100个大山币,必须卖掉它,接盘者自然是civilnet央行,该央行印了1000个人民币给村民,然后100个大山币到了央行的账户里。然后,civilnet村日益庞大的外汇储备形成了;然后,你发现了什么?本来civilnet央行应该这样做:当村民们再次需要大山币的话,村民就拿着这1000人民币买回100大山币,然后央行换回这1000个人民币,这1000个人民币本就是不该发行的,所以应该烧掉或者埋藏到深海里。然而,civilnet央行拿着这些用引的钱换回的钱(那还是印的钱)投资了(白送给)各大银行、矿藏、基金、大山村的债券以及其它不知道的地方。Civilnet村委会以这样的方式疯狂倾斜着货币,货币贬值曲线的斜率日益陡峭,10年10倍不再是传说……法则5.1:civilnet村的外汇储备是通过使货币持有者财富缩水的方式聚拢起来的,本质上对全部村民的负债。法则5.2:这种外汇投资的盈亏不受任何法律、法规、公民的制约,因此内幕总让人瞠目结舌。法则5.3:civilnet村的这种外汇政策是用本村村民的矿产资源、劳动力、环境恶化来补贴大山村。法则5.4:大山村村民的高福利当然导致大山村委会的财政赤字以及债台高筑,但civilnet村对其村债的投资使其高福利政策得以延续。也就是civilnet村民的劳动力换来了大山村的高福利。法则5.5:civilnet村的外汇储备是对全民的征税,只服务垄断利益集团。(故事完)也许你的经历和civilnet村的村民们相似,也许你正经历着同样的愤懑和不快,也许正因为如此,gemfield设计出了一个概念:一小时的社会生存成本,简称1G币。简言之,1G币对应的财富就相当于在当前社会上“有尊严的”生存1小时所需要消耗的财富。这种统计和CPI极为相似(世界上有两种CPI,一种是CPI,一种是中国CPI,注意我这里指的是前一种CPI)。下面就详细阐述了1G币的构成要素,主要项目如下:食物类、居住类、衣物类、交通类、医疗类、娱乐通信类。这些构成项目符合了衣食住行的传统,在统计上以可操作性和方便性为考虑。因为1G币(1小时社会生存成本)在统计上不方便,我们将统计范围延伸至一天(或者一月),然后平均到每小时。详细情况如下:1G币 = 1GB = 1GB(食物类)+1GB(居住类)+1GB(衣物类)+1GB(交通类)+1GB(医疗类)+1GB(娱乐通信类)= 27.6428RMB/24 + 65.2575RMB/24 +4.3397RMB/24 + 55.3424RMB/24 + 9.7989RMB/24 + 20.3349RMB/24 = 7.6132RMB这些数据的详细构成及来源来自GB官方网站:/gb总的来说,这些数据的得出并不必然表明一个具体的生存成本,也并不表明一小时生存成本究竟怎样在小数点后面4位波动着。G币的意义在于让人们知道,人民币表征的财富的翻番是表象,只有GB表征的财富的翻番才是一种真实,G币的意义更在于让人们知道,对于智力的投资永远是最有价值的投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谦卑”和“积极”并存的心态来生存下去,并成为具备基础科学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的优秀国民。专业技术用来提供优质的服务,获取财富回报;而基础科学则让你有能力在消费中更加细腻的感知这个文明——不论是政治文明还是科技文明。文明的社会正在各种力量博弈中进化着,如果博弈失衡,大屠杀将不可避免。而现在,有的人在粉饰数据,G币则还原真实;有的人在莺歌燕舞,G币则曝光残酷。G币带着使命感的出现,正是想带给人们一种普世价值观: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你好,G币。
简单的说,央行通过购买资产创造了M1,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创造了M2。首先应该明确一点,银行(包括央行和商业银行)里的纸币不是钱,真的只是一堆纸,只有出了银行,这些纸才是钱。一开始,社会上没有纸币,大家或者以物易物,或者用金银等天然货币交易。现在,中央银行成立了,中央银行要办公,向张三购买了一张办公桌,印了一张一百元的纸币给了张三,于是100元的M1创造出来了。张三拿着这一百元,可能拿去买吃的了,也可能直接存入了商业银行,如果他拿去买吃的了,卖给他食物的人也可能会存入商业银行,总之,这一百元最终存入了商业银行。央行规定,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0%,于是银行可以拿着90元去放贷,李四有限公司需要贷款,于是找到商业银行,借走了这90元。李四有限公司拿着90元,可能存入了商业银行作为流动资金,也可能向王五购买生产资料然后王五把钱存进了商业银行,总之,90元又被存入了银行。然后银行又可以贷出去81元,又存入银行,又可以贷出去72.9元,如此继续下去,极限情况下商业银行一共可以贷出去900元,加上央行发的100元总共1000元,就是M2,可以看到M2=M1/10%,这就是货币乘数效应。央行一开始购买的是办公桌还是办公椅并没有什么关系,实际情况中,央行购买的资产可以是各种东西,比如黄金,比如外汇(人民银行),比如国债(美联储)。央行购买更多资产,就能发行出更多的M1,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不变,同时也会发行出同比例的M2。如果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就可以在不发行M1的情况下创造出更多的M2。由于我国外汇管制,央行购买外汇的行为是被动的,所以央行为了控制M2的发行情况,会根据手里的外汇资产情况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对冲M2的发行量。发行货币的过程中谁受益了?基本上来说发行M1的过程很公平,央行要买资产的时候,谁都可以卖给他。发行M2的过程就不那么公平了,简单的说就是谁能贷到款谁就受益了(当然是指以正常利率贷款了)。
央行和商业银行发行钞票,原理是一样的。(有的国家没有央行,有的国家即便有,钞票发行也是个别商业银行的事情)如果商业银行发行钞票的原理你也不清楚,你可以把他简化成古代银票的发行原理。在古代,只有金属货币才是真正的货币,原则上钱庄有多少资产才能有资格印多少银票,因为当客户拿出银票来兑换的时候,你金库里要保证有等额的金属货币。
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唰,唰唰。”
难道不是印刷么?
利息和贷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央行资产负债表解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