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业和国家分配工作哪一个更适合现在这个社会?

摘要:残疾人的就业,历来是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和社会部分爱心企业的帮助下,残疾人的就业情况较早些年有了明显进步。下面maigoo网编辑和大家一起看看残疾人可以干什么工作、残疾人做什么工作好?了解下手工、社会福利企业相关岗位、云客服、盲人按摩等残疾人就业岗位或方向怎么样。

残疾人可以干什么工作?从事“手工艺”是残疾人就业方向之一。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残联、全国妇联联合发布的《发展手工制作促进贫困残疾妇女就业脱贫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手工制作业有着投资少、就业方式灵活、增收见效快等优势,是促进残疾群体就业的重要举措。从2017年至今,全国多地已开展手工制作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等措施,先后为数万名残疾人实现就业。残疾人可以从事的手工项目和其他人没什么大的区别,包括但不限于纯珠绣、皮具挂件、石膏彩绘、DIY等,如果有能力和学习机会,还可以做木雕、石雕等。

残疾人如何就业?《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意见》政策对“灵活就业”有明确定义,工作范围局限于“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制工作”,例如家庭副业、、便民理发、绿化保洁、修理装配等。政策还提出,“灵活就业”的经营场所的租赁、启动资金、设施设备购置等,凡是符合规定条件的,可向当地相关部门申请补贴和小额贷款贴息。

“社会福利性质企业”是集中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的特殊性经济组织,国家对这类企业酌情减免相关税收。2016年,国家民政部取消了福利企业资格认定事项有关工作,此后任何福利企业没有统一认定标准。不过,国家对这类企业仍有政策支持,会实行按纳税人安置残疾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的办法,促进残疾人就业。进入社会福利企业担任相关岗位,是“十大残疾人就业岗位/方向”之一。北京卫视曾对社会福利“北京市亚美日化厂”有过专门报道。

残疾人做什么工作好、残疾人如何就业?“云客服”亦是残疾人就业岗位之一。云客服与传统客服不同,对企业而言,云客服在时间、费用、使用方式等方面有着较大优势。如今已有部分残疾人专门从事这一职业,需要熟练打字并回复客户问题。云客服可以兼职、全职,在浙江这样电子商务发达的地区,部分参与过全职云客服的残障人士还能直接进入电商企业从事客服工作。如有机会,也可以在菜鸟网络工作。

盲人残疾人就业岗位/方向。盲人失明后,触觉会更加灵敏,再经过解剖学中医基础、经络学、按摩学基础、保健按摩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后,按摩效果堪称“独到”。盲人按摩时,注意力往往很集中,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能做到心手高度统一,按摩效果一流。在全国很多家按摩院里,盲人按摩师比健全人按摩师更受欢迎。

《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意见》政策明确指出,自主创业是残疾人实现就业的主渠道之一,按照有关规定可享受“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具有强制垄断性的经营性收费”,还可以申请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或缓缴,以及创业担保贷款、康复扶贫贴息贷款等等。“互联网+创业”是重点扶持对象。创业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电商、实体商铺、摊位、彩票投注站、邮政报刊零售亭等。其中电商是重点扶持对象,国家曾相继出台政策,如《电子商务助残扶贫行动实施方案》《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等。

残疾人可以干什么工作?文案策划是很多房地产公司、电商公司、传统行业公司都需要的工作,无论是专注于线上业务,还是线下业务,都需要文案策划人员。文案,主要是文字撰写和文字创意工作,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文案类型有广告文案、企业简介、品牌故事、新闻宣传、形象宣传等。策划层面可能会运用到营销、公关等手段。

平面设计工作和文案/策划都是很多公司所需要的,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如果决定从事这一行业,买购网小编建议从现在开始零基础学习平面设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平面设计的常见用途包括海报、广告牌、书籍封面、网站图形、产品外包装等。平面设计是一个静态的工作,主要待在办公室里用电脑操作。

残疾人如何就业、残疾人做什么工作好?2021年,广州残疾人数字科技就业培训基地在黄埔区挂牌成立。“建筑设计”“软件开发”等成为残疾人士就业的新方向。其实残疾人从事建筑设计、软件开发行业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只要具备相关技能,就可以去企业应聘。曾被媒体报道的建筑设计师克里斯·唐尼就是一位盲人,他来自美国旧金山,主要为盲人学校和盲人住宅设计提供咨询。

软件开发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设计开发,保证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和功能满足产品设计要求,保证质量和进度;根据公司软件工程规范完成所要求的文档,进行功能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程和测试;根据开发进度和任务分解完成软件编码工作,配合测试工程师进行软件测试工作;协助公司其他部门完成客户的技术问题答疑等。

研究声明:十大残疾人就业方向榜中榜,仅盘点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热门岗位或就业方向,是参考国家关于残疾人就业的最新扶持政策,并依据整体就业趋势、行业发展趋势、媒体报道频率、网络关注指数等因素,同时结合互联网相关排行榜综合得出。本文仅供参考,MaiGOO小编不做就业指导。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篇一:创业心得体会】

对不同职业领域的熟悉,以及对不同工作的职责和所需技术的了解,将有助于你做出职业选择,使你找到那些和你的兴趣,个人品质最为相容的工作。

了解整个职场你对整个行业以及趋势了解得越多,你就会对雇主需要什么样的人了解得更多,从而便于你权衡自己的决策,使你可以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营销,顺利进入职场并且获得整个职业生涯的成功。

第一年:新手上路,发现自己

“我选择的专业适合我吗?”

当你刚刚开始你的大学生活时,你对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不清楚是很正常的。抓紧你的时间去学习关于你的专业能力,人格形成,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一切事物吧。这些信息将帮助你重新衡量你所选择的专业并且为你打开一个充满了无限机遇和可能的职业旅途!

通过各种学生组织、体育比赛等等课外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兴趣与爱好。

涉足了解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相似机构所能提供的关于职业的信息,对不同的职业有一定认识。

和你的家人、朋友、导师等讨论你的职业兴趣,当然也可以是其它能够给你的其它人,尤其是那些已经在工作的人。

接受专业的个人定位测试,从而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明确你自己想要加强的竞争力。同时,努力学习,努力得到尽可能高的分数。

第二年:拓展你的职业地平线

“我已经了解了我的专业,可是学习这个专业我能做什么呢?”

“学习这个专业我将有怎样的职业发展呢?”

“拥有了这个学位对我将意味着什么?”

继续发现和收集你欢愉职业发展领域的信息。最好的资源就是那些已经工作的并且对你的职业规划有兴趣的人。暑期兼职、实习以及一些志愿者活动都会使你得到最直观的信息。

继续拓展你在职业选择方面的知识,将所有你感兴趣的职位和行业做一个列表。

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更多的关于职场的信息。

有机会的话和那些对你的职业发展有兴趣并且在相关行业工作的人进行交流,或者在这个职位上与一个专业人员共事。

积极寻找实习、兼职、暑期工以及志愿者活动来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

参加其它与职业相关的活动从而尽可能多地了解行业以及整个职常

第三年:细分你可能的选择

“我在考虑几个不同的职业选择——哪一个最我是最优选择呢?”

“我应该为这个职业准备写什么呢?”

“大一以来,我的兴趣有那些变化?这将会怎样影响我现在的行动?”

实习和暑期兼职将帮助你获得新的技术,了解更多的职业咨讯,并且构建你自己的人脉网络。以自己更好的学术表现,尤其是你的专业方面。现在是时候回到大一时候的问题:“我是谁?”“我想要什么?”

细化你的职业选择并且与一个专业人员讨论你的职业规划。你对自己早期的决定满意么?

为读研考研作准备,如果你的职业规划需要一个更高的学术背景。

研究你心仪的公司以及它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确定自己最适合的职位。

继续寻找并且从事那些能使你获得有用经验的实习以及兼职工作。

第四年:冲刺之时,决战之际

“什么样的工作对于我是可行并且现实的?”

“我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可以找到适合我的工作?”

“我应该现在就读研或者先工作再读研?”

为你自己提前计划并且设置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现在起你将面对从大学校园到社会或者更高一级学位学习的转变。

了解的每一点信息,有可能的话可以参加一下专业的求职培训,或向ccdm专业职业规划师进行咨询。

为你得第一份工作进行准备,就工作的第一年以及你所能遇想到的一切向你的师兄师姐请教。

充分离用你的人脉关系为你的求职历程创造机会。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拓展你求职的渠道,网络,招聘会,宣讲会等等。

确认自己有关毕业以及签约的一切事宜,以免到最后给自己措手不及的麻烦。

【篇二:创业经商的一些心得体会】

现在很多年轻的朋友想创业、想快速赚钱、想赚大钱,但是却很茫然,很无助,不知所措。在这里我要给他们提点建议。

要快速赚钱、赚大钱那就只有自主创业、经商。然而创业、经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这也是很多人想创业、经商却茫然无措的根本原因。它涉及到一个人的求知能力、认知能力、判断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其实这几种能力是一种层递关系,你只有把前面的能力练到家了,后面的能力才能快速提高。下面就具体的谈谈创业、经商、快速赚钱、赚大钱应该注意的几点:

1、坚持不懈的加强学习,不一定非要学商业专业、营销专业,平时多看商业方面、管理方面、投资方面、社交方面的书籍杂志,比如说《商界》、《现代营销》、《创业指南》、《大众投资指南》、《与口才》等;还可以在电视上多看财经新闻、营销辩论、经济管理讲座等;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多看财经类博客,比如说阿里爸爸、百度、腾讯博客里都有,包括投资理财的、经济管理的等;要知道水滴石穿,冰冻三日,决非一蹴而就,要坚持不懈,日积月累。

2、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口才。有句俗话说的好,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创业、经商卖得就是产品或服务,如果口才不好,产品再好,别人也难以了解和接受,所以说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口才和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还应该练会流利的普通话。

3、想要创业、经商、赚大钱,必须要学会做人。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正直的人、道德的人、诚信的人、谦和的人、内涵的人、尊严的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自己本身的素质是客户考核你的一大要素。比如说本人采购时就很不跟河南人打交道,因为他们绝大多数在中国的商圈中的诚信口碑太烂了。

4、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很多商人都会忽略的,那就是要学会充分地尊重自己的竞争对手。只有在有竞争对手的圈子里你才能不断做大做强,如果一个行业圈里只有你一个人,你不是能独食而肥,而是会止步不前,这就是生存威胁的道理。一个企业发展壮大,是在不断提高自己,摔掉竞争对手从而晋及到前列甚至龙头老大的位置。

5、还一点就是要学会抉择。俗话说得好: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其实不管男女,只要自主创业、经商,都怕入错行。你看那街上经常有店开张、经常有人关张,其实店面、工厂转让95%是因为入错了行,抉择时因为认知高度不对、分析不透彻而失策。如果你确实不会抉择本人可以免费帮你参考。关于创业、经商抉择应该从多方面考虑:

(1)应当选时下比较热门的行业;

(2)应当选适合当地习俗,迎合当地消费者需要的行业;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行业;这就必须在进入某行业以前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赔点腿力和时间算得了什麽,没有调查贸然入行导致最后赔进去大量的积蓄那才是最痛苦的。比如说,征对两广人的广味食品在很多地方就很难得打开市场;征对贵州人的烤火、做饭两用的铁煤炉再其他地区推广的开吗?现在在全国很多地方强制性推广的保温砂浆,在云南昆明推广的开吗?

(3)应当选国家政策鼓励的行业,因为国家政策鼓励的行业在税收、用地、资金等各方面都有优惠;而且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恰恰说明该行业具有良好的市场空间。比如说,养猪,近年国家大力鼓励,养母猪还有补贴,而现在养猪行业确实很乐观。

(4)应当选投资规模比较小的行业,情愿等到资本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再考虑扩大经营。想做那一行,再怎麽看好也不能把所有的积蓄一下子完全投入进去,这就是风险防犯意识的一点。因为一个项目再好,你来做赚不赚钱,还要由很多个人因素和外力因素决定,比如说你的为人、经营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力、亲和力、市场变化、政策变化都直接决定着你来做这个项目赚不赚钱。日本的无线电之父松下辛之助的流动资金永远都有40%在睡大觉,正是因为这一招让他经历了许多大风大浪,终成一代无线电之父。再比如说,有个四川人举债三百多万到昆明的阿拉乡公家村建厂房出租,后来由于公家村规划为城中村,划入经济开发区管辖,因此地皮从紧,建筑管理从严。刚好这家的土地许可证还没办下来,结果被政府的综合执法办推成平地。前车之鉴,希望广大创业者牢记。

(5)应当选资金回报率比较高的行业。资金回报率是任何一个创业者、经商者都不能忽视的一点,因为资本进入市场追逐的就是利润,追求的就是回报。这一点,广大的创业这必须谨慎,深入严格的分析,因为很多的项目方为了一己私利,他们绝大多数人都会把资金回报率很低的项目理想化甚至浮夸几十倍几百倍。比如说网上有很多人吹嘘投资几万元,能做几十个亿的市场,一年能赚几个亿,可能吗?倘真如此,他不会自己做,他不会自己扩大规模做,他自己的行为就向你了项目的不可行性;倘真如此,早就有大量的风险投资公司介入,还轮得到你吗?倘真如此,中国一年得冒出多少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来呀?把你的口袋捂紧点,找个有谱气点的吧。

(6)应当选成长性比较好的项目。通俗地说就是比较有远景,很长时间内产品不会被消费者抛弃、市场不会饱和、国家政策不会变动、具有良好的做大做强的后续发展性的项目。举个比较小的例子,昆明市昆船菜市场,先后开了好多家叫化鸡、荷叶鸡、符离集烧鸡、重庆烧鸡公、道口烧鸡等熟食店,刚开始都很红火,可是好景不长,基本上是不到一年就关张,长一点的也就是两年。

(7)应当选技术门槛比较高的行业。技术门槛太低的行业就是很容易被跟风,甚至你当地本来没这个行业,因为你做得很火,而又没有技术门槛,结果很快就会冒出很多家来。到头来先做者倒成了抛砖引玉的引路人,人情都没有呢。如果是技术门槛相对较高的行业,情况就完全不一样。

(8)应当选项目方有区域保护的行业,一般有区域保护的行业,当你做得很火暴时,即使别人想要介入,也没有名额。这是一个创业者最起码的自我保护意识,千万不要马虎大意哟。

6、当你通过市场调查和冷静分析后,确实看好某个项目时,一定要努力争取亲戚朋友的鼎立支持,否则一意孤行的孤军作战一般是很危险的。甚至,很有可能会弄得众叛亲离。

7、在入行以前,一定要做好风险预估,并想好、作好多种应对策略和,这就叫做风险预警机制。并且要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有很多人仅仅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

8、选择项目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来决定,有多大脚就穿多大鞋,千万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经过周密调查和深思熟虑确实看好自己资金势力不够的项目,可以借助其他忙人的闲散资金入股。拉别人的资金入股,可千万别小气,一定要多给别人股份,最好能万一亏本只亏你自己不亏别人,也就是说万一失败,别人投入的钱你要当债务来偿还他。要知道如果不是因为你别人是不用承担这种风险的,别人把钱投到你这里来就是为了在无风险的情况下尽量的下蛋。如果你能做到这两点,别人也很乐意把资金投到你这里,但是你最好给别人一个书面。

9、当你自己的资金或精力不够确实需要他人合伙经营时,选择合伙人一定要慎重。要选那种有魄力、有度量、有能力、有诚信、有上进心的人;一旦选种人选在经营过程中要做到民主、透明、同心,千万不能有私心,合伙经营只有推心置腹才能打造辉煌的事业,否则只会是分道扬镳或者陷入无休无止的纠纷。广东的顾地塑胶就是这样分家的典范。

10、当你在有所收获想扩大经营时,一定要脚踏实地,量力而行,千万不可急功冒进。当年红红火火的沙市日化(就是活力28)就是急功冒进导致一夜间倒闭的。

以上是创业经商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广大创业经商或即将创业经商的朋友。

【篇三:创业服务年心得体会】

创业服务年活动半年工作今年以来,我市按照省里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要求,围绕“两区互动、科学发展、奋起赶超”和“决战工业2000亿”的发展战略,以争得**应有地位为主题,以服务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和鼓励创业为重点,以打造最优创业环境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五个方面十七项具体工作,创新实施“239”工程,扎实推进创业服务年活动。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28。05亿元,同比增长37。6%,增速列全省第一。新批外资项目81个,项目个数列全省第一。引进内资重大项目8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实际引进内资总额达75。37亿元,进资规模列全省第三。创业服务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四高”举措,着力保障创业服务年活动扎实开展

为确保创业服务年活动开好头、起好步,我市高度重视,高效推动,高位对接,高调造势,创业服务年活动扎实深入推进。

(一)高度重视,部署有序

全省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印发后,市委书记钟利贵即主持市委常委会传达学习,市长曾庆红在市政府常务会上组织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意见。省动员大会召开后,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立即召开2010年第一次会议,研究贯彻落实意见。1月16日,**市机关效能年活动总结表彰暨创业服务年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总结表彰了效能年活动中涌现出来的27个先进单位,部署了创业服务年活动五个方面重点十七项具体工作,曾庆红同志作了动员讲话。市委书记钟利贵高度关注创业服务年活动开展情况,对五项重点工作的牵头单位开展工作情况亲自过问,对人保局牵头的创建投资创业服务体系“十六项举措”、“四个倒逼”机制予以充分肯定。全市动员大会之后,许多地方和单位在第一时间作了动员部署,为创业服务年在全市扎实开展起好了步,开好了头。全市各地各单位召开了创业服务年活动动员大会,并制定了创业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高效推动,调度有方

市效能办采取五种形式统筹调度,推进效能年活动高质运行。一是抓牵头单位调度。明确了重点工作及其具体任务的牵头单位和配合部门责任,并于2月25日、3月9日两次召开牵头单位负责人会议,督促牵头单位担负责任、协调抓总,督促配合单位主动配合、积极承接。二是月度推进表调度。制定《月度工作推进表》,每周召开例会进行调度,各地各单位也都启动了协调、督查等工作机制,高效推进创业服务年活动健康发展。三是督促检查调度。启动了督查工作机制,于3月底至4月初,派出5个督组,对全市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情况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督查。四是现场会议调度。4月29日,全市创业服务年活动现场调度会在**召开,**市、共青城开发区、市发改委、市国税局和市供电公司等5家单位在会上作了经验,市委宣传部、**县等13个单位作了书面交流。五是联席会议调度。在市工商联召开企业界人士座谈会听取意见,实行倒逼机制,制订并印发《**市创业服务年活动考核办法》。在创业服务年活动中,各地各单位紧密突出自身的职能特点,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三)高质运行,推进有力

建立创业服务年活动层级责任制,形成各级各部门抓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层级网络,健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层级工作机制。市、县(含市直及驻市部门)两级结合实际,按创业服务年活动方案要求分阶段分解任务,明确工作目标、责任主体、工作要求、完成时限,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工作机构,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层级领导责任。市、县两级部门“一把手”都是创业服务年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对创业服务年活动“亲自抓、负总责”,重大问题亲自过问,亲自组织研究、亲自部署,带头做创业服务的实践者、示范者和推动者。分管领导抓好自己分管范围内的创业服务工作。

三是层层级级协调配合。创业服务年活动涉及到几乎所有的部门,工作覆盖方方面面,市、县两级重点工作共有10家牵头部门和40家配合部门。两级牵头部门都按照要求,切实负起牵头主抓的责任。配合部门积极支持配合,认真履行职责,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其他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抓好创业服务的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创业服务年活动半年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市按照省里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要求,围绕“两区互动、科学发展、奋起赶超”和“决战工业2000亿”的发展战略,以争得**应有地位为主题,以服务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和鼓励创业为重点,以打造最优创业环境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五个方面十七项具体工作,创新实施“239”工程,扎实推进创业服务年活动励志网/。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

【篇五:创业实训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工,与来自在杭二十多所高校的40名从事就业工作线的专家老师一起,参加了此次第五期创业实训师资培训班,感到非常荣幸。为期七天的培训,包括一天项目介绍,两天解玉兰老师和石科明老师的示范教学,一天的试讲备课,两天半的试讲演练,时间紧凑,环环相扣。通过总经理选聘,组建团队,编写创业计划书等一步步的环节设计,不仅让我了解了模拟公司的概念,操作流程,还学习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且认识了很多同来培训的老师,从他们身中也学到了很多。总之,这次培训使我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参加此次培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是全面了解了创业实训这个项目,对我以后从事学生的创业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将有极大的帮助。先进的理念,系统的理论,可行的实际操作手册,将使以后的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通过继续学习和摸索,以后能担任创业实训的教学工作,更好地提升自我的能力,为学生创业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解老师和石老师的培训经验丰富,授课认真负责。尤其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学习后深有感触,印象非常深刻。直观地理解了老师教学方法运用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试讲中进行了尝试,相信这种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和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是在实训过程中,在何波总经理的带领下与小组成员一起创办了模拟公司,我们的公司叫“加油宝贝母婴服务责任模拟公司”。参照母版公司贝因美,通过经营环境分析、公司产品定位、营销策略、财务预测等,我们按照公司创业需要的调研和程序,进行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模拟训练。在其中体验创办公司的艰辛和快乐。

四是试讲环节,聆听了四十位同学的试讲课,深受启发。尤其是石科明老师的精彩点评,总能切中要害,让人敬佩不已。同时很庆幸有缘结识了这么多朋友,以后工作就有了请教的专家。

最后再次石老师和解老师的传道解惑,感谢杭州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和模拟公司杭州中心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感谢各位同学的知识共享!

【篇六:大学生创业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的培训,我得到了很多。越过了很多心理上的障碍。做过了从未做过的事情。我给自己做了人生的规划,规划了自己的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最终目标。懂得了自己需要什么和为之奋斗。我要做一个勇敢,自信,有目标的人——这就是我的定义。人生能有几个十年,机会走了就不会再来。我们都不想错过机会,但机会却悄无声息的从我们身边溜走。与此同时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我们的父母,用一颗感谢的心去回报我们的社会,用一颗责任的心去对待自己。

初入职场时,我们要以事为先,以人为本。我们用以我们的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来把企业做好,做大。对于“是金子总是会发光”这一观点,我并不认同。因为可能有很多客观因数影响着它。我相信“无实力一定无魅力,但有实力不一定有魅力。”所以我们要勇于表现自己,把我们的优点展现出来,让人知道我们并不是一无事处的。不要太在意自己,害怕出丑,要得是让别人印象深刻。不仅要人知道这世上有我们的存在,而且要让这“金子”发光。职场的“-A理论”体现了竞争的激烈。我们要用沟通引导对方的认知,以录用为导向,引导用人单位对自己的认知。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是第一,双赢思维,知己解彼,综合综效。做好职业的生涯规划,并执行。

老师鼓励我们就业,但也支持我们创业。创业的路是艰难的,是曲折的。创业能带来很多好处,但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在我们还未准备时,先不急着创业,而因多考虑就业。企业刚起步时,寻求的是生存,人也不例外。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面壁思故;面壁思故,不如明师指路;明师指路,不如自己领悟。别对自己说不可能,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想做的事。

在求职的过程中,应该要学会自我行销:“我们”就是客户(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帮助他们改善目前人力资源状况的“人资”。

听了几位心理,人力资源(HR)专家的课,我很感谢他们,也希望以后能多上这种课程,改善自己目前的心理

1、确立好目标,必须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锻炼自己。因为大学是进入社会的摇篮,和以前的学习环境相比较,大学有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大学不仅是文化的起源地也是自我谋生的聚集地。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有很多接触社会,在大学里我们可以半工半读,家教、服务员、各中校园代理等兼职都是我们大学生能胜任的简单工作。所以锻炼自己的途径还是很多的。

2、心态问题。拥有良好的心态,尤其是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并充分拥有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大学生受年龄及阅历等方面的限制,未必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缺乏对可能遭遇到风险的必要准备。在缺乏良好心态的情况下,创业前景也会受到相应不利影响。

3、经验限制。受年龄及相应学识的限制,大学生很难拥有关于创业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创业知识一般也限于“纸上谈兵”,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创业及在公司运营中肯定会遇到各种不可预见的问题,以致创业困难。

4、知识限制。创业需要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与资金融通等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在缺乏相应知识储备的情况下,仓促创业不仅难以融到必需的资金,而且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也将处于劣势。

5、资金困境。由于大学生很难有足够的创业资金,从社会上融资或获取无息及贴息贷款是必然选择。但是大学生创业由于风险较大,较难获得必需的资金。而且一般在获取资金方面也存在两种问题,一是急于获得资金而不惜贱卖技术,二是过于珍惜技术而不肯做出适当的让步。这些问题都决定了在资金方面难以获得相应的资助。

6、技术限制。理工类大学生受学识的限制,拥有可创业的技术的大学生只可能是少数。而对于那些文科类大学生来讲,很难拥有可以创业的技术。技术的缺乏直接限制了大学生创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学生创业将遭遇较多的困难。

这时让我想起了之前干滑冰场的经历。干滑冰场的主要原因是双阳湖滑冰场:一,离校太远;二,在湖上滑冰不安全;三,打车来回费用太高;四,交通不方便和同学不知道路线等等因素。看到这个行业的生命力,天然的场地,较低的成本,大量的客源。之后我的项目经过校创业办同意,就干起了滑冰场,一下子促进了部分爱好滑冰的学生簇拥进来不仅提高了娱乐活动和丰富了他们课余生活,也对想学滑冰的同学提供了更好得场所,同时减少了同学们的开资。

然而,在我们团队取得微微效果时,发现还存在一些来自相关外部的环境,和我们自身等多方面的问题,使得整体效果并不让人满意,且也在自身的年龄、阅历与知识等方面的原因,使其在创业过程中面临较多的心态、知识、经验、技术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

“吃一堑,长一智”,经过滑冰场后,发现自身考虑问题更周全、细致。为日后做下创业的铺垫,而且更加懂得了自主创业需要各方面的知识积累,还需要社会经验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里承受能力和风险意识。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有成功也有失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自主创业。因此,我认为,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要多一些理性。创业仅有兴趣和激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受到资金、人际关系、政策及所处环境等各方面的制约。创业的话题应该是永恒的,但创业的选择须慎重。

如今,以美国引起的金融风暴,使我国沿海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停产停工,促使上百万人失业,毕业大学生无法就业。在此,国家更是响应了三十年改革开放的远见,扩大内需,支持全民创业和消费,而且出台了为创业大学生的优惠政策,这种“天时,地理,人和。”的环境更让我们义不容辞地投入创业梦想。

总之,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当前的机会,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地为自己打造一片未来的天空。因为创业的话题是永恒的,但创业的选择须慎重。

——基于创业者劳动过程的实证研究

《社会学研究》2021年第5期

改革开放以来,由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组成的创业者群体数量不断增长。已有研究大多从客观社会经济地位的角度解释创业者阶层认同的形成,本文则创新性地分析了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这两个劳动过程要素对其阶层认同形成的影响。通过对CGSS 2015年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发现:相比非创业者群体,创业者群体有更高的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从而形成了显著更高的阶层认同;相比工作收入这一客观社会经济地位要素,劳动过程中体现的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维度对阶层认同的作用更重要。本文显示了以劳动过程为中心的视角在当代社会阶层和阶层认同研究中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以来,以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为主体的创业者群体逐渐壮大,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民营经济报告2019》显示,2019年1-7月,个体经济税收占税收总额的56.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0.3%,在制造业中占85%以上(任泽平等,2019)。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国民创业,并采取了一系列改善创业环境的措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7到2019年,私人控股企业法人单位数增长了22.26%,2019年底达到约1981万户。个体户年三年间的年增长率均超过10%,2019年总户数已经达到8261万。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崛起的新阶层,创业者群体这支社会力量的兴起也代表着中国社会结构的重要变迁。改革前中国的社会分层以国家权力为基础,由户籍制和单位制形塑而成,享有再分配权力的政治精英占据较高地位。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市场转型,经济分层取代政治分层(李强,1997),市场机会为个体带来的回报增加,行政精英的政治权力在分层中的重要性相对降低(Nee,1989)。改革初期,农民、失业者等受正规就业部门排斥的群体通过自雇创业赚取收入、积累社会资本,成为个体户(Barbieri,2003)。与就业相比,个体经营能获得更高收入,创业也因此成为提升社会经济地位、实现阶层流动的重要途径(吴晓刚,2006)。20世纪90年代以来,私营企业主开始发展壮大,从生存型创业转向机会型创业。企业主把握市场机会创造财富,所涉行业也从民生领域拓展到金融、房地产等资本规模大、利润丰厚的产业,凭借经济资本的积累,企业主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李强,2001)。

创业者群体通过收入和财富的增加、在市场中占有较高的地位已经得到证实(Quadrini,2000),这个群体的成长和壮大会带来何种政治和社会影响是社会学研究长期关注的议题(范晓光、吕鹏,2018)。学术界对创业者群体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已有较多讨论,但对该群体的主观地位认同,即阶层认同的研究并不丰富。阶层认同(status identification)是个人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占位置的主观感知(Jackman & Jackman,1973)。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阶层认同交织着社会环境、共同体、价值观念等诸多因素,常常与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存在错位(Chen & William, 2017)。而关注该群体的主观地位认同可以更好地把握该群体的社会态度和行为(范晓光、吕鹏,2018)。有研究发现,较低的主观阶层认同会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公平感(Haught et al.,2015),提升个体的阶层认同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让民众产生积极的未来预期(陈云松、范晓光,2016)。同时,相较于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个人或群体主观地位认同与其行动的联系更为紧密(汤普森,2013)。因此,了解某个群体的主观地位感知可以更好地预测该群体的态度和行为。

尽管直接考察创业者群体主观阶层地位的研究较少,但却有大量文献已经探讨了影响社会群体主观阶层认同形成的因素,主要围绕三个视角展开:一是个体所处的客观社会结构位置的决定作用(即“结构决定论”),包括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国家的宏观制度。前者主要指职业地位、收入、财富和受教育程度(Hodge & Treiman,1968;李飞,2013)或家庭成员的社会经济地位对于个体主观阶层认同的影响(许琪,2018);后者则关注国家权力和宏观制度(冯仕政,2011),例如户籍制度导致的城乡分割、单位制下单位级别的分化、作为政治资本的党员身份对于阶层认同的作用(张翼,2011)。二是心理感知的视角(即“心理决定论”)。个体与周围群体相比的弱势感知,即相对剥夺感(relative deprivation)或面对制度环境变化而感受到的生存焦虑感会降低其阶层认同(陈云松、范晓光,2016)。我国普遍存在的中间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认同下移的倾向即与这些因素有关(刘欣,2002;范晓光、吕鹏,2018)。三是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视角(即“文化决定论”),同一阶层的个体在“场域”中处于相似位置,共享相似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不同阶层通过“品味”和生活方式相互区分,阶层认同也借由这些潜移默化的消费、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形塑而成(布尔迪厄,2015)。

如果更进一步溯源,上述三个视角基本可以归为基于韦伯主义的社会分层研究传统,即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多元因素造成人们在市场地位和生活机会上的差别(李路路,1999)(可以统称为“生活机会决定论”)。这些视角基本遵循社会经济地位形塑主观阶层认同的思路,重视个体的生活过程、消费与社会身份对阶层认同的影响,强调阶层认同是个体客观位置或者相对位置感知的结果,是在某个时间点上相对静态、不易变化的结果,故而缺少对主观阶层认同形成过程和机制的分析。而马克思及后续研究者以生产关系和生产过程为中心的阶级分析和阶级意识形成的观点跟上述视角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本文认为,“生活机会决定论”为理解创业者群体的主观地位感知提供了有益的视角,但对于生活机会之外的生产过程或劳动过程对于阶级地位感知的影响过程却几乎没有涉及。马克思对生产过程中的剥削关系、“异化劳动”等的关注为理解劳动过程提供了一个切入点,不过他仍然将是否占有生产资料这一财产差异作为区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主要依据。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技术化的发展,经理人、白领、熟练技术工人等新兴阶级出现,后续研究者开始对马克思的二元阶级分析框架进行修正和拓展。米尔斯考察了美国白领这一“中间阶层”,认为这一群体虽然不占有生产资料,但其在科层制生产方式中拥有部分管理及分配资产和人的权力,阶层地位相比体力工人更高(米尔斯,1987)。达伦多夫指出企业家合法性的基础从财产所有权转向在权威关系中获得他人的服从,并揭示了劳动过程中的权威对于形塑阶层结构的重要性(Dahrendorf,2018)。到20世纪60-70年代,追随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后续研究者更细致地考察了不同阶级劳动过程的特征。布雷弗曼指出,由于科学管理的普遍化,白领群体和工人阶级均被置于一套精细的管理体系下,失去了对自我工作过程的控制权,即“去技能化”(deskilling)(Braverman,1998)。布洛维则发现工人在劳动中被赋予有限的自主权能可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然而这掩盖了资本隐性剥削的实质(Burawoy,2012)。赖特则采取了更实证化、体系化的研究方法,显著拓展了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框架,将劳动过程要素纳入阶层结构的划分标准,以“组织资产”来概括组织内部的雇主和经理人对于劳动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安排(Wright,1985),并进一步指出在日常工作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以生产为中心的阶级经验是形塑阶级身份认同的重要机制(Wright,1997)。

以上这些以生产为中心的视角为本文的阶层认同形成研究提供了启发,然而这些研究并没有深入分析哪些日常劳动过程要素对阶层认同形成了何种影响。为了弥补阶层认同研究的这一缺憾,本研究以创业者群体的劳动组织过程及体验为切入点,并与以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为基础的“生活机会决定论”视角进行比较,通过实证检验的方式考察劳动过程要素与经济地位要素对于主观阶层认同影响的差异,重新审视和分析劳动过程对于该群体阶层认同形成的作用。

从劳动过程来看,相较于传统的受雇者,创业者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市场”的限制,能够相对自由地选择行业和工作内容,受到国家权力和制度的制约更少(刘琳等,2019)。更重要的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工作对于个体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工作不仅作为社会结构的附属成分,通过收入、社会声望等赋予个体社会结构位置,更是人们生活经历和工作实践过程的重要依托。个体从工作中追求的不单是经济回报和职业身份,还有满意的工作环境、工作体验和工作过程中的人际互动关系等(Lechmann,2015),工作过程相较于工作结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创业活动的工作和组织过程具有特殊性。创业者需要把握市场机会,从无到有地独立创建新组织,并和组织一同应对市场风险。经营组织对创业者提出了独特的要求——对工作的安排和对人的管理。创业者不仅需要对组织内部的各项任务做出决策、安排和统筹,还需要具备管理和领导整个团队的能力(黄群慧,2000)。这些工作经历和工作过程使得创业对个体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回归创业之谜”(return-to-entrepreneurship puzzle)表明许多自雇者甚至愿意牺牲作为受雇者的相对稳定的收入而选择创业,以获取创业工作过程中的自主性、任务的灵活性等非物质回报(Lechmann, 2015; Ben & Frey,2004)。根据上述创业活动的特点,本文将聚焦于劳动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维度,即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展开研究。

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从理论上探讨创业者劳动过程中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对阶层认同的影响以及与经济地位影响的差异,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其次,通过中介效应的研究方法,实证检验创业者的工作权威和自主性这两个劳动过程维度对于阶层认同影响的显著程度。再次,对工作自主性和工作权威这两种工作过程机制与传统的工作收入机制对于阶层认同形成的中介效应进行比较。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概括总结并作出拓展讨论。

二、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一)创业者的工作权威与阶层认同

韦伯认为权力(power)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统治,是统治者不顾他人的反对实现自我意志的能力。他将权力作为政治资本引入社会分层,提出按照权力对政治群体进行分层,掌握较多权力的群体位于社会结构的上层(韦伯,2010)。韦伯关于权力的论述是静态的,权力从属于个人,不同的个体掌握不同的政治权力从而居于不同的社会位置。权威则是合法化的权力。达伦多夫最初提出权威是一组关于支配和服从的社会关系,它并非个体特征,从属于社会位置,包含着社会对于权威关系中不同角色的期待。达伦多夫进一步提出“强制性协作团体”(imperatively association)的概念,认为组织或团体中看似是合作关系,实则为支配与受支配的关系,个体在权威关系中的不同位置决定了阶层分布(Dahrendorf,2018)。赖特对权威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权威的本质是在生产过程中对他人的支配(domination),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存在一系列的支配机制,包括对劳动者的监管(surveillance)、积极或消极的制裁(sanction),以及各种形式的等级制(hierarchy)(Wright,1997)。赖特还将权威关系纳入阶级结构划分的维度,提出生产资料、组织资产和技术资产这三个阶级分类标准,其中“组织资产”即为管理劳动分工、控制生产过程的权力,与权威关系密切。资本家、中小雇主、经理人等拥有较多组织资产,居于较高的阶级地位,对组织资产的占有也构成了剥削关系的基础(李春玲、吕鹏,2008)。

由于权威是一组社会关系,因此它存在于特定社会情境中特定群体的互动过程中。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职业和劳动过程大多依托于组织完成,权威体系在工作组织中普遍存在。秦广强和李路路(2013)指出,社会分层的标准从市场的经济地位和是否占有生产资料转向了工作组织和科层体系中的权威地位。作为一种制度化的支配与服从关系,权威关系规定了组织内部不同职位的行为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模式,支配方有合法的权力对受支配方发号施令,监督其工作行为,受支配方认同支配的合法效力并服从支配。

另一方面,权威是一个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维度。组织行为学认为权威不仅代表在客观层面对一系列资源的控制,还包含了个体在工作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安德森等人(Anderson et al.,2012)提出了“权力感”(sense of power)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个体对于自己能够影响他人的程度和能力的感知,权力感需要放在自我和组织的关系中进行考察。从自下而上的角度看,工作权威的分配是个体在组织中价值的具体表征(Anderson & Brown,2010),具有更多工作权威的个体在组织中更为重要,其他组织成员在做出决策时会主动寻求其意见,甚至由其代替做出抉择。因此该个体被赋予更多的关注和期待,更能感受到自我对组织的价值和影响力,故而权力感能够提升个体的自信和自尊水平(容琰等,2016)。从自上而下的角度看,对组织权力的感知意味着个体能对其他成员发号施令,对其工作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这能给个体一种控制感,使其对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产生优于他者的评价(Anderson

创业者是企业组织或商户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是所有者又是管理者。在创始之初,创业者投入较大比例的原始资本注册组织的合法地位并启动组织的运营,占有组织的资本和物质生产资料,购买组织成员的劳动力服务于组织营利和规模扩大。因此,经济基础决定了创业者对其他组织成员具有管理和控制的权力。另一方面,在组织内部的制度化权威体系中,创业者往往居于管理层和雇主的位置,在权威关系中占据支配方的优势地位,而大部分其他组织成员受雇于该创业者及其组织,居于受支配的地位,由此创业者具有合法地指挥、管理和监督其劳动过程的权力。权威体系中的优势位置使得创业者倾向于形成较为积极的阶层认知。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创业者在劳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工作权威,因而具有较高的主观阶层认同。

(二)创业者的工作自主性与阶层认同

对于工作自主性和社会分层关系的探讨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劳动者从事劳动的过程和最终的劳动产品不属于劳动者,而是反过来成为统治其自身的异己力量。“异化劳动”意味着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从事非自愿的劳动,劳动过程不受个体意识的指导,劳动并非目的,而是退化为维持基本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是阶级产生的基本原因,其中存在一组受支配群体和控制劳动过程及产品的群体之间的社会关系(Marx,2018)。异化意味着劳动者失去了劳动过程中的自主性,无法决定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内容。布雷弗曼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分工的细化和控制手段的严密化,进一步限制了劳动者对劳动过程的决定权(Braverman,1998),而获得对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的自主权能够一定程度上消解劳动者与资本家的敌对情绪,并促使其产生对工作本身的认同感(Burawoy,2012)。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出现了归属模糊的中间群体。在现代科层体系发展的背景下,学者对于工作自主性的系统阐述较少,大都将其作为一个简单的阶级分类维度。赖特从现代组织的角度出发对工作过程中的自主性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有所涉及,他提出由工作过程中的投资控制权、决策制定权、对自我工作的控制权等所定义的阶级结构,认为阶级的基础并非职业本身而是职业中的这些社会关系(Wright,1997)。他将工作自主性作为其中一个维度,并将其定义为“计划和设计工作的主要方面以及把意见付诸实施的能力”(李路路、孙志祥,2002:7)。工作自主性与异化恰恰相反,劳动者能够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主导劳动过程。在分析美国社会阶级结构的过程中,他指出有些群体虽然不具备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但是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指导(self-direction),相较于被剥夺劳动过程掌控权的工人阶级,具有更高的阶级地位(Wright,1997)。

组织行为学则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对工作自主性进行了一系列讨论。工作自主性是个体在安排工作、决定工作方式上的自由、独立性和裁量权(Hackman & Oldham,1976)。彼艾弗(Breaugh,1985)指出工作自主性包括完成工作任务的具体方式、决定自我工作的进度安排和衡量考核工作绩效标准的自主程度三个维度。自主性作为个体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能够提升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Deci & Ryan,2000)。首先,工作自主性意味着自由,自主性强的个体受到更少的来自组织环境和群体的约束,能够发挥自我能动性支配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这使得个体与工作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结,促进了人对整体工作的了解、对工作意义的认识以及承担工作后果的责任意识(Hackman & Lawler,1971),在取得工作成果时对自我的价值和贡献也更有信心。贝克尔等(Baker et al.,1994)则进一步认为工作自主性反映了个体和组织之间的信任关系,有助于个体对组织形成归属感和认同感。由此,组织中的工作自主性使个体更有动力和热情完成工作任务,且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更有自信(Hackman & Lawler,1971;Cordery et al.,2000),这种自我效能感是阶层认同形成的重要心理机制。更重要的是,工作自主性反映了一种自由、人文主义的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念。具有工作自主性的个体能够按照其意志自由地组织劳动过程,确定工作目标,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获得自我发展和价值实现(范皑皑、丁小浩,2007)。工作自主性的本质在于关注人,赋予人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在工作过程中,工作者占据主体地位,而非作为嵌入社会分工体系的螺丝钉,受工作任务或组织的左右(刘永春,2016)。

相较于传统就业形式的岗位设置和严格的任务分工,创业活动依托于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创业者能自主地选择行业开展创业活动。在经营过程中,创业者作为组织的主导者,能够按照其想法和目标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进度。另一方面,相比计划经济时期各单位的级别差异,市场中的经济组织之间并无层级结构,仅仅保持横向的竞争和交流,较少受组织外部力量制约,市场自由的精神理念也促使创业者形成了依靠自身努力达成目标的信念。个体经营户由于组织规模小,工作更为自由灵活。许多自雇者在创业收入预期不如就业的情况下依旧选择创业,其追求的并非经济收入,而是“成为自己的雇主”(being your own boss)的支配感和自由(Ben & Frey, 2004,2008)。由此,创业者自由的工作方式和自主的工作过程使其对自我价值形成了积极的认识,从而具有较高的主观阶层认同。本文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创业者在劳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工作自主性,因而具有较高的主观阶层认同。

(三)阶层认同形成机制的差异:从工作结果到工作过程

传统的社会分层研究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马克思提出经济资产占有的不平等产生了一组统治关系,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控制无产阶级的劳动过程并占有后者生产出的劳动产品,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此产生了阶级冲突,阶级意识开始形成。二是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韦伯认为经济资源、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等各项社会资源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形成了稳定、静态的阶层分布,不同阶层在市场中仅仅存在交换关系,占据不同的市场地位(李路路,1999)。

社会分层理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韦伯的思路,将阶层视为地位等级的划分,是生产过程完成后资源分配的结果。而阶层认同也被视为对社会分层结果,即客观社会经济地位的认知(Hodge & Treiman,1968;Jackman & Jackman, 1973)。在职业日益成为个体社会身份基础的情况下,职业收入因此成为衡量客观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取得较高收入、积累资产和财富意味着占有优势的市场地位。

改革之初,当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解决生存需求是首要目的时,创业者通过创业获得经济回报有利于增强其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从而使其形成较高的阶层认知。然而,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在生存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追求归属感、被认可和尊重以及自我发展等更高层次的需求(Maslow,1943)。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基础教育的普及和现代高等教育的扩张也使得自由、平等和民主理念的影响力扩大(范皑皑、丁小浩,2007)。人们追求的不仅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是参与经济发展过程的机会、平等分配发展成果的机制(Frey

工作是个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不满足于将工作仅仅作为获得收入、维持生存的手段,而是期待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发挥自我的能力和个性,影响和支配他人的劳动,实现自我价值和成长。本茨和弗雷(Benz & Frey,2008)提出“过程效用”(procedural utility)理论,进一步佐证了工作过程相比工作结果的意义。他们认为,相比结果而言,人们更关注达成结果的具体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和他人互动的感受。许多自雇者在起始收入和收入预期低于就业者的情况下依旧倾向于选择创业,因为他们更重视创业过程中的独立性(independence)、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自由支配的工作方式,而非在等级制的组织结构中对于既定指令的服从(Deci & Ryan,2000)。相较于对经济收入的追求,人们对于自我价值实现、自由和参与感等更高层次的需求构成了结果导向与过程导向需求的差别。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相较于收入、声望等职业结果,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以生产为中心的视角所关注的权威、控制、自主性等劳动过程诸要素对于社会分层和个体主观认知的重要性。而阶层认同也是一种逐渐形成的历史过程(李飞,2013;汤普森,2013),其基础并非僵化固定的地位,而是在于与他人的互动结构和达成结果的实践过程。因此,个体在工作场域中的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既是个体在工作场域中社会关系的反映,也是形塑个体在劳动过程中主观体验的关键要素,是阶层认同形成的重要基础。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人们的需求从物质回报转向精神层面的回报,从追求社会地位和最终经济成果转向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工作本身的经历和体验对于个体的重要性增强,而能够给予个体价值感的工作权威和自主性契合了更高层次的需求。阶层认同的基础从劳动结果转向劳动过程,而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作为个体在劳动过程中的重要互动关系和主观客观相结合的维度,相对于社会结构中的工作收入,对于阶层认同的形成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相较于工作收入,工作权威和自主性对于创业者主观阶层认同形成的影响更大。

为验证上述研究假设,本文选取“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简称CGSS)2015年的公开数据。该调查是我国最早的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的学术调查项目,调查采取多阶段、分层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收回10968份问卷,包含6470个城镇样本和4498个农村样本。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比例下降,城市生活方式和职业成为主流,本文也是在现代社会理性科层组织的背景下探讨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的,因此选取年龄为18-65周岁、从事非农工作的城镇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剔除了那些在关键变量问题上信息不完整的样本,最后有2761个信息完整的城镇居民构成我们的分析样本。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阶层认同。问卷询问“在我们的社会里,有些人处在社会的上层,有些人处在社会的下层,最高10分代表最顶层,最低1分代表最底层,您认为您自己目前在哪个等级上?”根据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来衡量当前个体的主观阶层认同,取值为1-10。调查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我国城镇居民的阶层认同程度总体较低,低于中间值,仅为4.52。

自变量为是否从事创业工作。根据“下列各种情形,哪一种更符合您目前的工作状况”来考察受访者是否为创业者,将“自己是老板(或合伙人)”和“个体工商户”赋值为1,其余选项赋值为0,形成是否创业者的二分变量。本文还进一步将创业者分为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设置老板(或合伙人)与非创业者以及个体工商户和非创业者这两个二分变量。样本总体的创业率为19.8%,其中私营企业主占4.5%,个体工商户占15.3%。

中介变量包括工作权威、工作自主性和工作收入。工作权威用“您的管理活动情况”来测量(1=只受别人管理,不管理别人;2=既不管理别人,又不受别人管理;3=既管理别人,又受别人管理;4=只管别人,不受别人管理)。数值越大,工作权威越高。工作自主性以“您在多大程度上能自主决定您工作的具体方式”进行测量,按自主性强弱,将“完全不能自主”“在很少程度上能自主”“一定程度上能自主”和“完全自主决定”分别赋值为1到4。工作收入用“个人去年(2014年)全年的职业/劳动收入”来衡量,在分析中取对数。

本文首先控制了性别(虚拟变量,男性=1)和年龄。其次是影响阶层认同形成的变量:(1)客观社会地位,包括家庭经济地位和受教育水平(李春玲,2005),前者用“您家的家庭经济状况在所在地属于哪一档”来测量,从“远低于平均水平”到“远高于平均水平”五级程度分别赋值为1-5,后者则量化为受教育年限;(2)制度背景,包括户籍(虚拟变量,农业=1)、政治面貌(虚拟变量,党员=1)和地区(分类变量,包括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类别,其中东部为参照组)。(3)社会公平感,改革开放以来利益增长在社会群体之间不均衡的现象使部分在分配中处于弱势的群体产生了不公正的感知,这一“相对剥夺感”的心理机制影响到个体的地位认同(郭星华,2001),本文用“您认为当今社会公不公平”来测量社会公平感,从“完全不公平”到“完全公平”五级程度分别赋值为1-5;(4)文化消费,本文使用“看电视或看碟”“出去看电影”“读书/报纸/杂志”“参加文化活动”等9项生活方式的频率加总取均值作为对文化消费的测量。

表1展示了以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一)创业者劳动过程对阶层认同影响的回归分析

本文首先采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创业者劳动过程对阶层认同的影响。在回归分析之前,我们对模型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三个模型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不超过2,表明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回归数据结果见表2。模型1、模型2和模型3分别呈现了是否创业者、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对阶层认同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事创业活动与阶层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关系(β=0.206,P<0.01),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创业者比非创业者阶层认同平均高0.206个等级;模型2对是否私营企业主对阶层认同影响的检验表明,私营企业主比非创业者的阶层认同平均高0.390个等级;模型3表明个体工商户的阶层认同比非创业者平均高0.148个等级。跨模型的系数检验结果表明私营企业主比个体工商户在阶层认同上所受的影响程度更高(P<0.1)。由此可知,不论何种形式的创业活动,都与较高的阶层认同相关,且企业主的“机会型创业活动”比个体户的“生存型创业活动”对于阶层认同的积极影响更显著。

(二)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中介效应的检验

本文进一步检验了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这两个中介变量的作用,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对阶层认同和是否创业进行回归,若被解释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则说明创业对于阶层认同有正向影响;第二步,在第一步系数显著的前提下,对工作权威和创业活动进行回归,若系数显著,则表明是否创业对工作权威有显著影响;第三步,在第一步的模型中加入工作权威进行回归,将得到的自变量系数与第一步进行比较,若系数的显著性或绝对值下降,则表明创业活动可以通过工作权威的机制来提升阶层认同(温忠麟等,2004)。

表3呈现了工作权威的检验结果。在模型2中,创业者对工作权威的回归系数显著且为正,表明创业者比非创业者的工作权威更高;比较模型3和模型1,加入工作权威后,是否创业这一被解释变量的系数不再显著,工作权威构成了完全中介,创业者较高的阶层认同通过其较高的工作权威发挥作用。表3余下的两组模型针对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的检验呈现相似结果。据此,无论从事何种形式创业活动的群体,都比非创业者有更强的工作权威。工作权威是创业者形成较高主观阶层认同的重要机制之一。假设1得到验证。

表4呈现了工作自主性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与工作权威相似,无论从事哪种形式的创业活动/相比未从事创业活动的群体,都能够更自主地决定其工作内容和方式,从而具有更高的主观阶层认同。假设2得到验证。

(三)工作权威、工作自主性和工作收入中介效应的比较

为验证假设3,本文通过KHB方法考察各中介变量对总效应的解释程度。模型设定的步骤如下:简化模型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总效应,包括创业者这一核心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在完全模型中分别加入三个中介变量:工作权威、工作自主性和工作收入,得出自变量的直接效应。总效应与直接效应的差值间接效应即为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

表5呈现了对三个中介变量及其分解效应的KHB检验结果。在主效应模型中分别加入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后,自变量的直接效应显著减弱,产生的间接效应分别为0.166和0.098,二者对总效应的贡献率分别为80.58%和47.57%,且中介效应显著,而工作收入的贡献率远低于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对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的中介效应检验呈现相似结果。分解中介效应后发现,对于创业者总体,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两者的贡献率为69.20%和26.61%,而工作收入仅占4.19%,对两类不同创业者的检验也表明工作收入在中介效应中占比远小于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由此,创业者更多地通过拥有更高的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而非工作收入来影响阶层认同的形成,假设3得到验证。此外,工作权威中介机制的解释比例均大于工作自主性,这表明管理和影响他人的工作权威比工作自主性对于阶层认同的影响程度更为显著。

为验证劳动过程对形塑创业者阶层认同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结论的可推广性,本文针对所有劳动者和非创业者群体,将工作权威、工作自主性和工作收入及控制变量和阶层认同进行回归并比较标准化系数。结果表明,对于所有劳动者和非创业者群体而言,工作权威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均显著高于收入。在全样本模型中,工作权威的系数β=0.082(P<0.01),收入的系数β=0.042(P<0.05),两个系数大小的卡方检验χ2=12.35(P<0.01)。在非创业者模型中,工作权威的系数β=0.067(P<0.01),收入的系数β=0.053(P<0.01),两个系数大小的卡方检验χ2=6.44(P<0.05)。收入和工作自主性的影响程度无显著差异。在全样本模型中,工作自主性的系数β=0.029(P>0.05),与收入系数大小比较的χ2=0.62(P>0.05)。在非创业者模型中,工作自主性的系数β=0.038(P<0.05),与收入系数大小比较的χ2=1.14(P>0.05)。这说明工作权威这一项劳动过程要素对所有劳动者阶层认同的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工作自主性对于创业者更重要,收入对大多数普通劳动者而言仍然是形塑自我阶层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验证本文主要结论的稳健性,我们做了如下稳健性检验:第一,本文的中介变量“工作收入”是通过CGSS中的问题“您个人去年(2014)全年的职业/劳动收入是多少”来测量的。由于企业主或个体户不受雇佣,大多数没有固定的工资来源,而是从企业或商户的盈利额中提取酬劳或通过组织规模扩张获得分红,因此“职业/劳动收入”对于这一群体可能存在歧义。我们通过“您个人去年(2014)全年的总收入是多少”来代替职业收入作为对工作收入的测量,这里的收入涵盖范围更广,也可以作为客观社会经济地位测量的一种方式。获得的结果与职业收入基本一致。

第二,为进一步证明劳动过程要素比客观社会经济地位更重要,本文在工作收入之外引入了是否拥有房产这一代表资产的变量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变量,对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与这些要素对阶层认同的影响进行比较。无论是比较回归分析中的系数、标准系数,还是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分别加入这些变量后模型拟合优度的增量,结果均表明劳动过程,尤其是工作权威对于阶层认同的正向影响比其他客观地位变量更重要。

第三,本文对2013和2017年CGSS的数据做了类似的分析。其中,除了在2017年的数据中个体工商户与非创业者相比阶层认同并没有显著更高,其余结论基本一致。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这两项劳动过程要素比工作收入对于创业活动对阶层认同具有更重要的正向影响也得到了验证。

第四,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采取了线性回归模型。由于因变量阶层认同是一个等级变量,本文采取有序逻辑斯特回归(ordered logistic regression)对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论从事何种创业活动都能显著影响个体的阶层认同。其次,我们采用KHB方法对中介效应进行分解(洪岩璧,2015)。结果表明创业者有更高的工作权威、工作自主性和工作收入,故而阶层认同更高,且工作权威和自主性作为中介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

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新社会群体,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创新水平具有重要贡献。而创业者自身也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通过发挥个体的创造力和经营能力获得了收入增长,在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上实现了向上流动。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迁使得独立经营者成为中产阶层的新力量(李强,2001),开放市场的制度背景和财富的增加形塑了创业者群体积极的自我阶层认同(潘允康,2000)。

然而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创业者群体的主观阶层认同并没有随着收入和财富的增加而同步提高。其中,企业家面对的体制压力、其个人的政治背景和体制嵌入程度等政治因素受到较多学者的关注(周旅军,2016;范晓光、吕鹏,2018)。此外,社会大众对于民营经济的态度、企业家经营企业组织的难度也会影响其地位认同(陈光金,2011)。现有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从创业者群体在制度结构中的客观社会经济地位或者生活机会的角度去解释该群体主观阶层认同的形成,遵循韦伯主义社会分层研究的思路。本文通过对CGSS 2015年数据的分析发现,创业者群体比非创业者群体的主观阶层认同更高,劳动过程中的工作权威和自主性对于形塑积极的阶层认同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重新从马克思主义以生产为中心的视角来分析创业者和创业活动的劳动过程对阶层认同的影响,从而为阶层认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视角拓展了以往从静态的客观社会经济地位角度对阶层认同形成的分析思路,将劳动过程中的控制与支配关系带回社会分层研究,将阶层认同视为由劳动过程中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互动过程中的体验逐渐形塑的历史过程,而非固定不变的结果(汤普森,2013)。

其次,本文进一步探究了劳动过程对所有职业群体阶层认同形成的作用,发现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对于阶层认同的影响具有普遍性,这证明了主观阶层认同并非仅由经济因素决定,而是受到劳动过程中个体的具体感知和体验的影响。在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大工厂中工人阶级的劳动过程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关注,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布雷弗曼的“去技能化”到布洛维的“赶工游戏”(Braverman,1998;Burawoy,2012),这些学者都意图说明无法掌握工作过程的控制权使得工人阶级群体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工作过程与工人阶级意识的形成存在关联。随着现代社会行业信息化、平台化的发展,灵活雇佣的方式和自由职业者的规模逐渐扩大(Kalleberg,2009),对劳动过程的控制权一定程度上回归到劳动者手中。一方面,在高技术行业和企业组织中,雇员与资本家分享对劳动过程的控制,成为“企业家式雇员”,这对于效率的提升和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严霞,2020);但另一方面,技术和算法等新兴手段对平台经济中劳动者的工作过程产生深刻影响(李胜蓝、江立华,2020),使得劳动控制过程更加隐蔽化(沈原,2020)。这些变化都意味着劳动过程在现代社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立足于劳动过程的重要性,说明了其如何渗透到个体认知中,进而形塑其对个体所处社会地位的主观感知。

此外,对于劳动过程的关注也是现代社会从物质到精神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当非生产性的服务业工作成为主流,个体被纳入交织着权威关系的科层体系中。秦广强、李路路(2013)指出组织中的权威特征构成了阶级分化的重要来源,本文则进一步聚焦于组织中更具体的工作过程,在客观的物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前提下,个体的追求从物质性回报转向了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追求。职业从获得收入和社会地位的渠道发展为寻求职业过程中的支配感和发挥自我意志的可能。因此,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我们需要关注个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及其实践过程的意义。

再次,本文发现,相对于收入而言,工作自主性对于阶层认同的影响在创业者群体,尤其是个体户群体中更为显著。创业活动有别于一般的工作,创业者具有雇主地位,能够雇佣和管理组织成员、影响组织决策,而个体户的组织规模较小,其工作中的突出特征是能够自由灵活地安排工作进度、自主决定工作内容。从国际比较来看,工作自主性对于创业者群体阶层地位的认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发现在瓦尔贝克(Wahlbeck,2008)对芬兰移民的研究中也得到了印证。他发现从事自雇创业的移民群体即便面临经济不稳定的境况,依旧倾向于选择自我雇佣的形式,以追求自由独立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过程,这有助于其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self-understanding)。而卡尔登等人(Kalden et al.,2017)则从宏观层面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氛围会影响创业者的自我认同,创业者在推崇自由主义和创新的国家中有更高的地位认同,而强调秩序、守旧的社会环境则会抑制其阶层感知,这也间接印证了自主性对于形成积极的阶层认知的重要性。

本文的研究也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首先,阶层认同产生于个体生活和工作实践中的主观感知和体验,比客观的阶级地位更能够直接形塑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本文发现,创业活动作为一种工作方式,与个体的主观阶层认同显著正相关。因此,国家应当在政策上支持创业活动,培育和鼓励创业文化的发展,这有助于提高中间阶层的主观认同,对社会结构形成“缓冲作用”(赵延东,2005),对于增强社会公正感、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提升国家整体的消费水平具有结构性意义。其次,本文发现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在提升阶层认同上发挥的作用比经济收入更重要,这对于改善组织设计、培育相对自由、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科层制组织以等级为基础开展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个体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对于主观阶层认同的积极意义表明:我们需要创造一个过程公平、自由宽松的工作组织环境,让每一个个体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参与感,从而塑造更满意的地位感知。

尽管有上述研究贡献和实践意义,本文的研究也还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横截面数据的分析无法完全排除创业活动、工作权威和自主性与主观阶层认同之间关系的内生性问题。分时间的实验设计或面板数据是识别确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更好手段。二是本文对于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的测量也许有更好的量表设计。这些问题留待以后的研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家自主创业做什么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