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各个地位海洋经济如何破题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发展立法保障建议书--《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研讨会论文汇编》2011年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发展立法保障建议书
【摘要】:正一、立法保障对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作为新时期基于国家海洋战略的需要,为国家发展海洋经济破题而设立的较各种经济特区和新区更为独特和更高水平的综合改革实验区,其建设发展必须有相应的立法保障。
【作者单位】:
【分类号】:D92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卜泳生;;[J];生产力研究;2011年06期
吴玲;;[J];江淮法治;2011年11期
杜社会;;[J];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杜社会;;[J];人口与经济;2011年05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学锋;;[A];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赵英杰;刘乃忠;;[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周琛;;[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蒋春华;;[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顾向一;;[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陈勇;杨薇;;[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傅思明;张鑫;;[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法律与行政学院副教授
李宝君;[N];珠海特区报;2011年
李宜航;[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张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刘效仁;[N];中国矿业报;2005年
陈伟栋;[N];解放日报;2009年
杜凤娇;[N];人民政协报;2009年
东台;[N];医药经济报;2009年
记者 李洋;[N];甘肃法制报;2010年
本报记者 王卫华;[N];贵州政协报;2010年
徐文 记者
刘常俭;[N];河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饶志静;[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周毅;[D];吉林大学;2008年
徐文文;[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濮恒学;[D];郑州大学;2005年
杨庆华;[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8年
李文鹏;[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成燚;[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张庆彩;[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魏刚健;[D];石河子大学;2007年
王华兵;[D];安徽大学;2007年
杜乐其;[D];江苏大学;2008年
乌兰;[D];内蒙古大学;2010年
曹晓蕾;[D];东北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何为“蓝色金融”?顾名思义,与惠州的海洋资源有关!即创新港口金融、物流金融、航运金融、离岸金融等业务手段,支持环大亚湾新区成为深圳自贸区的金融后援基地和辐射华南的海洋经济综合试验示范区,扩大临港工业、清洁能源、港口物流等为代表的海洋产业规模,使之成为发展高端产业、海洋经济的“蓝色引擎”。“绿色金融”则是构建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金融为代表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支持节能环保、清洁能源、高端制造、高端旅游等绿色项目的机制,围绕把潼湖生态智慧区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广东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实践区、珠三角创新要素集聚区和惠州智慧城市引领区的总体目标,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目前金融业发展水平与惠州发展水平是不相适应的……”26日上午,在惠州市行政中心3号楼的会议室里,云集了惠州各金融机构负责人、上市企业代表、政府对口金融工作部门负责人的全市金融工作会议如期召开。在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全市金融发展成果之后,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用一句话概括出了当前金融业的问题。事实上,今年一季度,惠州市金融业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突破: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4166亿元,首破4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1.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806亿元,同比增长13.2%。面对这样的成绩单,仍将金融业发展水平概括为“不相适应”,是陈奕威在会上“晒”出的珠三角“第二梯队”城市佛山、东莞的同期数据:GDP迈过5000亿大关时,佛山和东莞的存款余额均突破了7000亿元,贷款余额则均达4000亿元。用陈奕威的话来说,只有金融底气足了,才能有力气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那么,存款破4000亿后,惠州金融业将如何发挥更强支撑力?难题金融模式单一成最大“症结”金融市场有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之称。来自惠州全市金融工作会议现场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惠州财税金融稳健增长,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用了2年4个月时间从3000亿元到4000亿元。与存款余额实现突破相同步的,是金融业增加值的翻番增长:从2010年末的51.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14.8亿元,年均增长率17.3%,高于GDP年均增长率;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9%提升到3.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到9.1%。“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困扰着企业的发展,如何有效帮企业解决这些难题,成为惠州能否顺利实现经济驱动转型升级的关键。”惠州市副市长邓庆忠在当天的金融工作会议上表示,融资模式、途径单一,是目前存在的最大“症结”。这里的“单一”,便是指惠州企业几乎都是靠银行贷款获得资金支持。对此,陈奕威也在其后的发言中认为,目前惠州金融体系存在着业态模式单一的问题,银行业“一家独大”,保险、证券业较弱,而信托、金融租赁业等几乎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记者通过调查获悉,2015年,惠州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约50亿元,相比之下,保险机构的净利润只有约1.8亿元,证券机构约为5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市信贷投放结构差异明显,投向房地产业达44%之多,而投向企业的(信贷)则呈现下降趋势。”在融资、业态模式单一之外,陈奕威更是直指目前金融信贷结构存在问题,而这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金融支撑实体经济的水平。破题发展“多色”金融补短板2017年GDP突破5000亿元,人均GDP达到10万元,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这是惠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报告中提出的目标,那么,实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大?为了找到差距,陈奕威在金融工作会上“晒”出了珠三角第二梯队城市佛山、东莞的对比数据:GDP迈过5000亿大关时,佛山和东莞的存款余额均突破了7000亿元,贷款余额则均达4000亿元。“惠州要实现‘十三五’GDP突破5000亿元、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全市存款余额要突破7000亿元、贷款余额要突破4000亿元。”陈奕威表示,2015年全市存款余额3836亿元、贷款余额2702亿元,差距较大。尤为突出的是,惠州的金融综合实力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2015年,惠州市GDP、人口等指标均超越了中山、珠海,但存、贷款规模等指标却与之有明显差距。那么,要与城市的步调一致,惠州金融业“十三五”又将如何谋划?惠州市金融工作局方面透露,将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线,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以“推进金融业发展壮大和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构建以“蓝色金融、绿色金融”等为核心的地方特色金融体系。记者了解到,“蓝色”和“绿色”分别依托着惠州两大战略发展平台——环大亚湾新区和潼湖生态智慧区。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糜朝霞
人定制了这篇文章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贯彻国家战略
发展海洋经济_网易新闻
贯彻国家战略
发展海洋经济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专家点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
贯彻国家战略 发展海洋经济
专家点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
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杭州组织召开了《浙江省“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课题评审会议。课题评审专家委员会由黄镇东、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原总经理胡希捷、国务院参事郭廷结、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李京文等专家组成。
专家委员会对课题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专家委员会认为:“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是我国省级政府推动港口转型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一次有益探索。课题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新的突破,达到了此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系统工程,建议浙江省政府统筹部署,加强政策支持,强化组织保障,细化实施方案,积极加以推进。
本报现摘登评审专家委员会专家们的点评,供参阅。
[评审专家委员会顾问:黄镇东]
港口服务体系建设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港航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特别对现代港口发展是一个有利的探索。从报告的内容来看,有四个符合:一是符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二是符合中央关于推进上海国际航运建设的要求;三是符合世界港口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四是符合浙江港口的发展需要。
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咨公司原总经理:胡希捷
评审委员会对课题研究成果是充分肯定的。课题研究符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科学合理,资料比较齐全,内容比较丰富。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下一步要进一步充实完善报告,更加符合浙江实际和可操作性,尽快把研究成果变成实际行动,把研究成果变成促进浙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
评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务院参事:郭廷结
课题研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构架合理,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正确,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可操作性,达到了国内这类研究的领先水平。浙江人的市场意识非常强烈,“三位一体”战略构思在各方大力支持下,最后一定能够成功的。
评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社科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李京文
课题从理论上提出了“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将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和港口作用,提高港口服务质量,对于拉动浙江以及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浙江省委、省政府应加强领导,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在中央支持下,尽快付诸实施。浙江省也是有基础的、有条件的。一方面,浙江省有很好的港口资源,特别是宁波-舟山港有很好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浙江的经济发展也比较好,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已有很大的成果。建议上升到国家战略,争取国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
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
“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完全符合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针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符合浙江省的现实情况。一是把浙江陆地经济和海洋经济作为一体化考虑。二是浙江沿海港口和制造业的结合。浙江应充分利用水域优势,与浙江制造业结合起来,使其物流成本最低,形成浙江先进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三是浙江港口一体化运作,力争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新起点和增长点。四是有利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现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错位发展,加快形成以上海市为中心的都市经济圈。五是浙江率先提出形成一个发挥港口优势的服务体系,在全国来讲,非常有意义。
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
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徐光
研究成果内容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一是创新性。依托港口建立交易平台,依托交易平台促进物流的发展,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应该说在我国沿海港口的研究和实践中还是首次提出。二是前瞻性。“三位一体”核心是交易平台,通过交易平台推动了商品贸易的发展,又带动了港口物流的发展,把港口的服务功能与服务链延长了,服务功能更加强化了。三是可操作性。主要任务、建设重点和政策措施等,对于下一步制定实施方案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宋德星]
第一,课题立意高、破题好。课题有创新性和重要性,与当前的形势结合紧密,围绕浙江港航强省战略和转变发展方式这一条主线。“三位一体”体系建设从国家层面看,符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二五”发展规划;从省级层面看,符合浙江发展的特点和优势。
第二,关于“三位一体”的实施。其一,课题实践性强。“三位一体”实施任务内涵很丰富,有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建设。其二,关于软实力方面的建设。抓住核心和关键的,提炼几个重点,瞄准关键环节,强化转型升级,集中精力做大做强。建议省里再出一些政策,建立港航投资平台,创新一些新品种,有效组合现有平台资源。其三,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建议明年“7·11”航海日放在浙江,推广这些新的思想理念。
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郭小碚
一、课题研究有创新、有发展、有意义。
第一,符合国家改革发展方向和“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思路。课题抓住了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问题,重点研究如何发挥港口优势、实现价值链。
第二,符合国家提出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探讨港口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借鉴国外有用经验,在发展港口的过程中,为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来,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课题研究内容广泛,方法新颖。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由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集疏运网络、信息和金融支撑系统三个专题组成,构架概念清晰,方法新颖。
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
课题符合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也给浙江确立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浙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三位一体”建设体系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为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提高企业积极性,有必要建立融资规划,要有说服力的投入产出的依据。融资体系中,政府要配套投入资金,各个部门都要互通协调出台一些政策,给予资金支持。
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治中
首先对整个课题总的评价:第一,课题有新意;第二,含义很深远;第三,破题有难度;第四,研究很深入;第五,成果很圆满。课题研究在国内首次,研究水平在国内领先。
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构筑“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从一个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课题抓住浙江港口资源优势,与浙江宏观经济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起来,符合中央大政方针,也符合交通运输部的战略要求和浙江经济发展的要求。课题含义很深,综合性很强,涉及到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软课题。课题研究深入,紧扣主题,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
图片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提供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即墨·关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青岛蓝谷打造海洋版“中关村”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岛国家海洋实验室
这是青岛蓝谷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一天。
今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即墨,视察位于蓝谷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总书记强调,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他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创造辉煌。
这是殷殷的期待和重托,也是青岛蓝谷的重大发展机遇。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嘱托,使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感到无比自豪,为即墨、蓝谷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加坚定了全区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全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的信心和决心。”即墨区委书记、青岛蓝谷管理局党委书记张军说,这是蓝谷进入发展新阶段的重要契机,即墨、蓝谷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依托既有优势,放大蓝谷效应,全力打造中国海洋版“中关村”。
对标北京中关村,可以看出,诞生6年的青岛蓝谷有志于像中关村一样,以“探路者”的身份,在经略海洋的全球视野之下,担负起海洋科研创新和海洋经济发展策源地的重任。
当然,兑现其“策源地价值”,青岛蓝谷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开掘政策空间,通过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立完善,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破题开路、引领示范。
机遇也是挑战。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坐标,青岛蓝谷在深化全面创新改革、前瞻布局新兴产业、争取前沿创新成果等方面,将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
对标中关村,蓝谷的底气何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关村已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以中关村为目标,青岛蓝谷期待成为海洋领域的弄潮儿,做中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青岛有优势脱颖而出,蓝谷有实力担此重任。
缘何如何底气十足?
首先,青岛丰厚的“海洋家底”足以令其有信心“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青岛聚集了全国30%以上的海洋教学、科研机构,拥有全国50%的涉海科研人员、70%涉海高级专家和院士,承担着全国50%以上的国家级海洋科研项目,具有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发展蓝色经济的综合优势。
其次,青岛蓝谷经过6年发展,已释放出强烈的“科研湾区”信号。
这里已累计引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22个“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22所高等院校在此设立校区、研究院或创新园。
而且,青岛蓝谷多个项目锋芒初露,具有执牛耳的潜力——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主要构建8个功能实验室、8到10个联合实验室、15到20个开放实验室、5到6个重大公共科研平台、3个国内基地、5个国际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国家深海基地是世界第五、国内第一个深海基地,成为“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科学号”和“向阳红09号”等科考船的母港,先后完成中国大洋37、38航次海洋科考任务,成功完成7062米的世界最深的海试下潜试验;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成功获批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打造具有国际话语权的综合性国家海洋设备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中国地调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东部科研基地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实验模拟研究,为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提供了成熟的技术支持。
无论是海洋科研机构,还是海洋人才资源,青岛蓝谷已是聚集度最高的区域,目前已全职或柔性引进各类人才达到4500余人。
显然,青岛蓝谷已为鳌山湾贴上“科研湾区”的标签。眺望未来,她正在寻找领跑的密钥,期待像海洋版的“中关村”一样,成为海洋科研、海洋经济的制高点。
以全球视野谋划蓝谷,要学中关村什么?
中关村是中国创新的制高点,其动力和能量何以持续三十多年而依然澎湃?
有人给出这样的答案:人才、技术、资本“三驾马车”,推动着中关村从新兴产业国际前沿水平的“跟跑者”,转变为不同领域“并跑者”、局部领域“领跑者”。而体制机制的创新是一个支点,撬动起来的是整个中关村的创新产业链条。
那么,对标中关村,青岛蓝谷又如何像中关村一样站在创新变革的前沿,不断打造“升级版”?
习近平总书记的亲临视察,给青岛蓝谷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世界上唯一的“蓝谷”,这种唯一性意味着要以全国乃至全球的视野和格局谋划未来的蓝图。
从青岛“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发展思路看,加快建设海洋经济领军城市是其重要目标。青岛蓝谷必然是重要一极。
然而,“一极”的锻造需要形成内核力量,吸引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全球的海洋人才、创新要素不断在此集聚,集合成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小宇宙”,这样才能产生巨大的核变力量和溢出效应。
青岛蓝谷期待形成这样的发展生态。
比如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扎堆形成规模效应;吸引顶尖海洋人才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海洋论坛;争取国家层面支持,扩大海洋类展会的规格和规模,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搭建更广泛的对接平台;吸引愿意在海洋领域有所作为的知名企业在青岛蓝谷建立基地或研发中心;建立更大规模的产业基金,为青岛蓝谷的发展提供资本支撑。
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可以裂变式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活力。此前,青岛蓝谷与国信集团达成共识,推动设立100亿元海洋产业投资母基金。从预期的体量考量,这仅仅是小试牛刀。未来,青岛蓝谷想做到的是:在新的成长周期,研究“1&100”结构理论,整合力量在做透、做厚上下功夫,实现人才、技术和资本并驾齐驱,打造高精尖海洋科研与技术的策源地。
即墨、蓝谷已在行动。张军说:“我们正在与中关村加强联系,有望形成更为紧密的互动机制,学习中关村创新引领、带动辐射的机制、人才平台机构高端要素引进机制等,不断更新蓝谷的发展理念,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招商引智、产业金融、规划、建设管理等重点工作推进机制。”
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从中关村的发展历程,探寻其在不同阶段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为青岛蓝谷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实现青岛蓝谷立足青岛、带动全省、辐射全国乃至影响世界的目标。
从一隅走向一域,
蓝谷红利如何转化为新动力?
在旧金山湾区,硅谷是其崛起的最强推力。鳌山湾区如何承接青岛蓝谷释放的红利,为东部湾城的蓝色发展转化出新动力?
从一隅走向一域是其努力方向。
围绕青岛市确立的建设国际海洋名城、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提升全省经济发展龙头地位的“三个坐标”,即墨区统筹以青岛蓝谷为核心的东部湾城及周边区域的规划建设、全域陆海区域规划建设,以青岛蓝谷为示范带动,推动全域蓝色发展,在全区加快推进青岛蓝谷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墨省级经济开发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即墨国际商贸城、青岛国际陆港等重点功能区发展,形成蓝谷与即墨重点区域联动发展、协同发展、融合提升的发展格局。
当然,青岛蓝谷有更高瞩望,意欲从一域走向世界:以开放的姿态,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
众所周知,斯坦福国际研究院是硅谷高科技公司科技创新的“幕后英雄”。6月15日,青岛蓝谷管理局与斯坦福国际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斯坦福青岛研究院。
而在数月前,阿斯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已通过专家评议,被认定为2017年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即墨区将重点发展海洋先进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技术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国际化高技术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实现科研、产业、市场一体化发展,打造青岛蓝谷和青岛市高水平产业发展所需的科技支撑平台。”张军就此表示。
时代给了机遇,历史给了舞台。可以预见,海洋版的“中关村”将把青岛蓝谷推到全国海洋科技的最前沿。但,青岛蓝谷的志向不止于此,从近两年他们与美国硅谷的频繁对接中可以看出,蓝谷瞄准的高度一定是世界级的。那么,蓝谷的下一个对标高地会是美国硅谷吗?他们是否要打造一个“海洋版的美国硅谷”?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我们期待。
来源:青岛日报、即墨发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