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加盟你们滴滴做滴滴网约车加盟出租人,我们是租赁公司,当地目前没有你们滴滴平台的运营,能否合作!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2018年网约车竞争格局分析 Uber称霸全球、滴滴一骑绝尘
作者:东方财富网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2018年网约车竞争格局分析 Uber称霸全球、滴滴一骑绝尘》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随着人们对网约车出行方式的逐步认同,网约车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原本以Uber、滴滴为首的网约车企业称霸国内外市场的局面下,依旧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触角伸至网约车领域,出现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网约车平台及创业型的网约车公司。
  全球网约车行业竞争分析
  ——Uber是全球的绝对霸主
  尽管滴滴不断在海外市场布局,但就全球范围来看,Uber依旧是网约车行业无可争议的绝对霸主。2009年,卡兰尼克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P2P搜索引擎,成立了一家线上打车公司Uber,创建“平台”模式,利用他人的闲臵资源获取自身的商业利益,拉开了共享经济的浪潮。Uber成立后一路高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覆盖了70多个国家的400多个城市。
  2017年Uber全球营收规模达到75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但同时亏损也不断扩大,达到45亿美元;其全球交易总额从上年的200亿美元跃升至370亿美元,成为全覆盖式的网络。2018年2月,Uber估值高达720亿美元,成为科技公司最大的“独角兽”,牢牢霸占国外网约车霸主地位。
  ——后起之秀Lyft发起挑战
  在全球网约车市场Uber一家独大下,后起之秀Lyft仍无惧地发起挑战。Lyft由科技创业家兹默和格林共同创建,2013年1月宣布正式在洛杉矶开始运营相关汽车共享业务,如今已在美国40个州展开了业务。
  2014年以来,Lyft借助资本力量、业务拓展迅猛。到2017年最新一轮融资,Lyft估值已达到115亿美元。2017年Uber在企业文化和商业行为均出现接连不断的丑闻,进入低迷期,Lyft更是趁机开始招募司机,升级智能手机应用,加大营销力度,扩大美国服务范围到160座新城市,总数扩展至约350座,获得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底,Lyft一年订单量增幅达到120%,营收增幅达168%,均超过Uber.Uber的美国市场份额从年初80%下降至约70%。
  另外,在全球范围内,除了Uber、Lyft,还有Grab、Ola、Uber、99、Taxify、Careem、滴滴国际共同构建了一个服务全球超过80%的人口、覆盖1000多座城市移动出行网络,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减。
  中国网约车行业竞争分析
  ——国内市场:挑战者再次发起攻击
  2010年,中国最早的网约车平台易到上线;2012年,滴滴出行上线之后网约车开始逐渐渗透全网,早年的网约车市场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双雄鼎立。2014年2月,Uber入局中国,网约车市场迎来了一轮高速的扩张和洗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曹操专车接连涌入市场,最终这场群雄厮杀以滴滴出行收购快的和Uber,在行业确立龙头地位而告一段落。但在2017年,美团打车正式上线,2018年开始向中国网约车市场发起猛烈攻势,滴滴霸主地位遭到一定威胁。
  现有国内网约车竞争格局滴滴集大成于一家,其他网约车app聚焦于细分领域。目前滴滴出行涉及的领域有快车、专车、出租车、顺风车、单车、代驾、公交、自驾租车、敬老出租、豪华车和二手车11个板块,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需求,而其他网约车app更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
  ——国内市场:滴滴出行一骑绝尘
  整体来看,滴滴出行在国内仍是一骑绝尘,美团打车成长起来尚需时日。数据显示,2017年,滴滴出行以58.6%的渗透率位居各平台之首,远超其他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长久建立起来的知名度和品牌优势更获得用户信任,在国内网约车市场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
  滴滴出行之所以成为国内网约车行业的巨头,与其背后的资本力量有很大关系。在滴滴的发展过程中,资本可以说是如影随形。截至目前为止,滴滴已经完成了多轮融资,成立以来融资总额超过200亿美元。
  在获得资本助力后,滴滴出行开始走上称霸之路。2016年,滴滴日单量从百万冲到千万,2017年底日均2400万,高峰时达到2500万单。截至2018年3月初,滴滴的日单量保持在万单之间。另外,截至2017年底,滴滴联接了超过2100万司机和车主、4.5亿乘客、汽车租赁公司、汽车经销商等生态圈。
  尽管滴滴出行已经占据头部位置,但进入到2018年,网约车的竞争态势仍在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触角伸至网约车领域,出现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网约车平台,比如美团打车、风韵出行、高德地图等。
  中国网约车行业到最后是一家独大,还是巨头瓜分市场、长期博弈,目前来看依旧是未知数。不过,网约车市场竞争加剧,能够促使各家不断完善服务和平台,对行业长远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全球及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责任编辑:DF118)
《2018年网约车竞争格局分析 Uber称霸全球、滴滴一骑绝尘》 相关文章推荐一:2018年网约车竞争格局分析 Uber称霸全球、滴滴一骑绝尘
  随着人们对网约车出行方式的逐步认同,网约车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原本以Uber、滴滴为首的网约车企业称霸国内外市场的局面下,依旧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触角伸至网约车领域,出现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网约车平台及创业型的网约车公司。
  全球网约车行业竞争分析
  ——Uber是全球的绝对霸主
  尽管滴滴不断在海外市场布局,但就全球范围来看,Uber依旧是网约车行业无可争议的绝对霸主。2009年,卡兰尼克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P2P搜索引擎,成立了一家线上打车公司Uber,创建“平台”模式,利用他人的闲臵资源获取自身的商业利益,拉开了共享经济的浪潮。Uber成立后一路高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覆盖了70多个国家的400多个城市。
  2017年Uber全球营收规模达到75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但同时亏损也不断扩大,达到45亿美元;其全球交易总额从上年的200亿美元跃升至370亿美元,成为全覆盖式的网络。2018年2月,Uber估值高达720亿美元,成为科技公司最大的“独角兽”,牢牢霸占国外网约车霸主地位。
  ——后起之秀Lyft发起挑战
  在全球网约车市场Uber一家独大下,后起之秀Lyft仍无惧地发起挑战。Lyft由科技创业家兹默和格林共同创建,2013年1月宣布正式在洛杉矶开始运营相关汽车共享业务,如今已在美国40个州展开了业务。
  2014年以来,Lyft借助资本力量、业务拓展迅猛。到2017年最新一轮融资,Lyft估值已达到115亿美元。2017年Uber在企业文化和商业行为均出现接连不断的丑闻,进入低迷期,Lyft更是趁机开始招募司机,升级智能手机应用,加大营销力度,扩大美国服务范围到160座新城市,总数扩展至约350座,获得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底,Lyft一年订单量增幅达到120%,营收增幅达168%,均超过Uber.Uber的美国市场份额从年初80%下降至约70%。
  另外,在全球范围内,除了Uber、Lyft,还有Grab、Ola、Uber、99、Taxify、Careem、滴滴国际共同构建了一个服务全球超过80%的人口、覆盖1000多座城市移动出行网络,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减。
  中国网约车行业竞争分析
  ——国内市场:挑战者再次发起攻击
  2010年,中国最早的网约车平台易到上线;2012年,滴滴出行上线之后网约车开始逐渐渗透全网,早年的网约车市场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双雄鼎立。2014年2月,Uber入局中国,网约车市场迎来了一轮高速的扩张和洗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曹操专车接连涌入市场,最终这场群雄厮杀以滴滴出行收购快的和Uber,在行业确立龙头地位而告一段落。但在2017年,美团打车正式上线,2018年开始向中国网约车市场发起猛烈攻势,滴滴霸主地位遭到一定威胁。
  现有国内网约车竞争格局滴滴集大成于一家,其他网约车app聚焦于细分领域。目前滴滴出行涉及的领域有快车、专车、出租车、顺风车、单车、代驾、公交、自驾租车、敬老出租、豪华车和二手车11个板块,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需求,而其他网约车app更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
  ——国内市场:滴滴出行一骑绝尘
  整体来看,滴滴出行在国内仍是一骑绝尘,美团打车成长起来尚需时日。数据显示,2017年,滴滴出行以58.6%的渗透率位居各平台之首,远超其他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长久建立起来的知名度和品牌优势更获得用户信任,在国内网约车市场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
  滴滴出行之所以成为国内网约车行业的巨头,与其背后的资本力量有很大关系。在滴滴的发展过程中,资本可以说是如影随形。截至目前为止,滴滴已经完成了多轮融资,成立以来融资总额超过200亿美元。
  在获得资本助力后,滴滴出行开始走上称霸之路。2016年,滴滴日单量从百万冲到千万,2017年底日均2400万,高峰时达到2500万单。截至2018年3月初,滴滴的日单量保持在万单之间。另外,截至2017年底,滴滴联接了超过2100万司机和车主、4.5亿乘客、汽车租赁公司、汽车经销商等生态圈。
  尽管滴滴出行已经占据头部位置,但进入到2018年,网约车的竞争态势仍在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触角伸至网约车领域,出现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网约车平台,比如美团打车、风韵出行、高德地图等。
  中国网约车行业到最后是一家独大,还是巨头瓜分市场、长期博弈,目前来看依旧是未知数。不过,网约车市场竞争加剧,能够促使各家不断完善服务和平台,对行业长远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全球及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责任编辑:DF118)
《2018年网约车竞争格局分析 Uber称霸全球、滴滴一骑绝尘》 相关文章推荐二:的滴滴为什么着急上市?原标题:不差钱的滴滴为什么着急上市?5月23日,据《香港经济日报》,滴滴出行最快下半年启动上市,已初步决定落户香港,不排除以形式上市。目前滴滴正积极寻觅主要,估值约550亿美元,预计滴滴最终上市时市值或能达700亿至800亿美元,随时超越全球另一网约车龙头Uber的约估值。来自《华尔街日报》的消息也印证了滴滴将的可能性。据了解,滴滴正与潜在者就进行谈判,这些未来可以被转换成公司的,目前尚不清楚滴滴希望以此种方式筹集资金的具体数额。在经历了多轮融资后,滴滴目前手中资金充足,全天候科技此前披露,截止今年3月,滴滴账上现金约。财务表现方面,滴滴2017年交易总额达到250亿至270亿美元,主要业务亏损逾2亿美元亏损,整体亏损超过。在经历了滴滴快的、滴滴uber大战后,滴滴在网约车市场取得绝对领先地位,并能够快速回笼资金。据《21世纪经济报道》拿到的数据显示,滴滴2017年平台完成74.3亿订单,出租车每日的订单量达到1500万单,专车每日订单量为600万单,顺风车每日订单量50万。滴滴的平台优势也把其他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极光显示,滴滴出行在网约车app行业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每100个中国移动网民中就有12个是滴滴出行用户,第二的神州专车市场渗透率为1.37%,其余网约车app市场渗透率均低于1%。虽然美团在2017年切入网约车行业并与滴滴展开局部补贴大战,但目前仅在南京上海两地开展业务,并未对滴滴造成实质威胁。尽管手头现金流充裕,但滴滴也在寻求尽早上市的最佳时机。滴滴积极拓展业务板块,也在撑起和提高整个公司的估值。与Uber相比,滴滴在业务战略拓展方面更为积极迅猛,先后在外卖、单车、国际业务、等板块持续发力。而Uber在经历一系列丑闻之后,新任CEO科斯罗萨西还在忙于内部整顿,将公司带出泥潭。不过滴滴新业务开展,也并非一番顺利。外卖业务板块,滴滴在无率先上线,并以高薪吸引众多外卖员加盟,派送高额优惠券吸引用户下单。补贴过后,滴滴面临员工和用户的双向流失。有媒体此前报道称,上线10天后,无锡滴滴外卖订单暴跌超50%。同时,滴滴下调骑手端报酬,从之前的高峰期25元降到了每单15元。有滴滴派送员称,“无锡市场全靠发代金券点餐,无锡骑手配送全靠奖励。”目前,滴滴正计划将外卖业务扩展至南京、成都等地,但如果在外卖市场无法找到优势差异化竞争,补贴过后,滴滴外卖很难在与美团、饿了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在外卖业务上取得盈利。单车业务上,滴滴亦屡次碰壁。曾有消息称摩拜早前曾与滴滴就投资事项有过接洽,但最终董事会并未接纳滴滴方案,而是通过投票将摩拜卖给了美团。ofo方面,有消息称今年5月CEO戴威拒绝了滴滴出行提出的潜在收购要约,并号召公司员工“战斗至最后”。至此,滴滴在共享单车业务上的处境极为尴尬。滴滴旗下的小蓝单车和青桔单车目前力量都很小。与摩拜、ofo及哈罗单车在体量上有较大差距。据易观千帆,截止2017年8月,摩拜单车活跃用户数量突破3700万,而小蓝单车活跃用户数量仅为350万。如今摩拜被美团收入麾下,与滴滴在网约车战和单车市场正面对抗,使滴滴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此外,近期安全问题频发也让滴滴蒙上一层阴影。5月6日凌晨,一位21岁的空姐被滴滴顺风车司机杀害。滴滴方面随后成立专案组,并且承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5月11日滴滴再次发布声明,承认平台存在一定的漏洞,并且决定从5月12日零点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自查整改一周。不过滴滴在金融领域、国际化等方面的扩张使其更具竞争力。在金融领域,滴滴低调上线了信贷、、等多种产品,还通过获得提前打通其在金融领域的业务布局,未来或退出面向客户端的支付方式。清流Club此前援引业内人士的说法称,2017年滴滴整体亏损3-4亿美元。如果按拿到3个点提成算,年1000亿的贷款规模就能形成30亿的营业收入,可以覆盖其整体亏损。国际市场上的扩张,滴滴一路高歌猛进。今年4月滴滴宣布正式进军墨西哥市场,这一举动也正是与Uber宣战。墨西哥是Uber重要的市场,其在当地网约车市场占有率达到87%,服务700万用户。墨西哥也是Uber的第三大市场,仅次于美国本土和巴西市场。而在Uber的前两大市场,滴滴通过收购和方式支持本土打车软件,与Uber抗衡。目前滴滴已将业务拓展至南美和亚洲市场,并通过投资与合作将业务触达到全球超过80%的人口。反观Uber,则在全球市场节节败退。在相继推出中国、俄罗斯市场后,今年3月,Uber退出东南亚市场,并将自己在东南亚的全部业务出售给Grab,另有消息称,Uber或将继续收缩,继续退出印度市场。新浪科技评价称,“对于滴滴和Uber而言,上市意味着更加低廉的,这对于双方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角逐至关重要。谁先上市,谁就能取得主动。”Uber CEO达拉·科斯罗萨斯曾表示公司最快将在2019年IPO。而滴滴在中国的最大对手美团亦筹划IPO事宜。5月18日有消息称,美团点评将于2018年9月底在港交所上市。对于滴滴而言,虽然仍在安全、业务条线上有诸多问题待解,但目前上市已是最好时机。上市后滴滴能够获得更加充足的资金储备和融资成本,支撑其与美团、Uber在网约车市场展开决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2018年网约车竞争格局分析 Uber称霸全球、滴滴一骑绝尘》 相关文章推荐三:巨婴滴滴还能撑多久?烧了240亿美金仍未能盈利滴滴诞生于2012年全球资本宽松环境,在此后资本的狂热助推下,通过烧钱极速膨胀,进而催生出中国出行市场的“巨婴”――滴滴。当全球货币政策收紧,国内,防止金融,资本的闸门徐徐落下之时,还有多少钱来供滴滴烧成为一个巨大的问号。如今,尚无造血功能的滴滴,断奶风险剧增。据近期《华尔街日报》报道,滴滴正在寻求2018年上市。但是空姐被滴滴司机杀害后,滴滴的舆论环境正一地鸡毛,前不久滴滴“洪流联盟”营造的未来幻境也被滴滴的负面口水冲刷的一干二净。停止运营一周并经整改的滴滴顺风车,重新上线后正面临着“冷清”局面,日单量下滑难以避免。正遭遇逆风的滴滴,其上市输血梦想恐迎来更多不确定性。喝了多少奶在上市融资之前,先来算一下滴滴截至目前一共融了多少钱。滴滴融资情况以上粗略合计将近209亿美元。但是这并不是滴滴截至目前所融资的全部额度,鉴于滴滴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快的、Uber中国进行了合并,因此如今的滴滴融资额度还应加上快的、Uber中国的融资额度。快的打情况Uber中国融资情况如加上快的打车8亿多美元、Uber中国2的融资额,滴滴出行目前的融资额已经接近。最近传出,即将上市的小米估值在600-700亿美元,烧掉了将近半个小米的滴滴如今并未停止融资的脚步。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显示,滴滴拟发行金额为100亿元的相关债券。要补多少钙令人遗憾的是,烧了240亿美金的滴滴,至今仍未能盈利。为了能够为上市营造一个良好的利润,与优步中国合并后,滴滴的考核标准从之前的市占率、日单量、用户数,逐渐变为各条业务线的收支平衡,其亏损额度虽收窄至18.9亿~25.之间,但仍在亏损。与滴滴多业务线条并主打C2C的滴滴模式不同,神州专车B2C模式主打商务高端人群,这部分人群对价格不那么敏感,更符合消费升级的商业逻辑。从滴滴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便滴滴在出行市场形成了垄断局面,但其商业模式也难赚钱。为了盈利,滴滴还上线了一款针对司机的产品――。在目前资金使用成本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滴滴的现金情况如何虽不明了,但是滴滴面临的盈利压力却是由此可见一斑。滴滴非但未能够在6年的时间里为自己挖出一条足够宽的护城河,反而越来越暴露出自身运营中的诸多问题。5月6日,随着21岁空姐被滴滴顺风车司机残忍杀害,社会对滴滴运营相关问题的质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社会舆论的口诛笔伐中,滴滴进行了包括暂停顺风车运营等一系列整改措施。近日,经过整改的滴滴顺风车重新上线,但是人们对顺风车的疑虑并未消散。比如有媒体质疑,虽然滴滴顺风车司机接单前需要通过手机视频,但是这并不能消除司机被恶意替换的情况,因为刷脸认证后,司机完全可以由另外人员替代。这两日滴滴顺风车日单量的冷清就是对这一问题最直接的回应。据《北京日报》报道,多名消费者表示,双休日尝试预约顺风车,苦等半小时也无人接单。不单是顺风车,据“湖南交通频道”微信公众号5月20日消息,一位女士在乘坐滴滴的途中,遭遇到了司机关闭订单、锁车门、约吃饭等行为。安全问题始终是滴滴绕不过的一个坎儿,能否解决这一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滴滴的未来。如果说安全问题是滴滴的内忧,竞争对手的杀入则是滴滴的外患。这股外患不但来的快,而且还出现了新的入局者。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团、高德这两位网约车新贵背后正是腾讯和阿里。前段时间,有媒体分析称“滴滴无朋友”,如今网约车市场的局面下,滴滴这位孤胆英雄还能撑多久?3月21日美团打车杀入上海市场,以低抽成、乘车补贴的方式,3天内迅速拿下上海30%市场,美团在北京、成都等地的抢夺也在路上。与美团和滴滴的全面开战不同,高德地图选择切入顺风车业务,并主打零抽成的公益牌。目前,高德已在武汉、成都上线相关功能,下一步将在北上广深杭招募,开始跑马圈地。除了这些新入局者外,一些滴滴的老对手如今也在与滴滴抢夺更多市场的路上。今年1月份嘀嗒拼车升级为嘀嗒出行,并开始抢占出租车业务;首汽约车在去年底完成了7亿元的,也同样在北京布局出租车业务,打造网约车+出租车相互补充的出行格局;2018年初,易到宣布未来将在各大业务城市接入出租车业务。2016年11月滴滴的程维曾对媒体表示,滴滴在中国主场的比赛已结束,接下来要走出去,像华为一样跟世界顶级高手竞争。没想到,仅仅一年时间,那个将快的、Uber中国斩于马下后一统江湖的滴滴,如今不得不再度面临激烈鏖战的局面。而竞争者的轻松入场,也将滴滴虚弱的行业竞争壁垒一击而碎。新业态的竞争传统竞争对手外,滴滴还面临着一些新的竞争变量。短途出行方面,共享单车与网约车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为补齐出行布局,滴滴出行曾试图拿下ofo,但是最终却铩羽而归,而摩拜单车目前被收归美团。滴滴接管的小蓝单车不但市场占有率很低,且面临着押金退还等纠纷,而自身打造的青桔单车也被媒体报道在深圳多次违规投放,并被列入诚信记录。在共享单车一局,目前滴滴的被动局面显而易见。另一个对目前网约车市场带来巨大变革的是自动驾驶技术。当汽车行驶不再需要司机,人们的日常出行将自动化。谁掌握了自动驾驶技术,谁就可能成为未来出行市场的王者。在4月份的“洪流联盟”上,程维提出滴滴要向这方面布局。但是,从媒体报道情况看,滴滴在此方面的相关动作始于2017年,尚处在开始进入阶段。目前自动驾驶技术的赛道上已是众星云集,谷歌、特斯拉、百度等,其中不乏在此方面深耕多年的公司。比如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汽车企业Waymo已开始寻求获得其完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的驾驶许可;特斯拉的无人汽车正跑在路上;百度由其Apollo无人驾驶平台赋能的无人驾驶车也将在今年开始量产。滴滴的老对手Uber的无人驾驶测试虽在今年3月因交通事故一度停止,但是也已经在路上。滴滴作为无人驾驶领域的后来者,技术积累尚需时日,在滴滴加紧上市的这一关键时期,程维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值得关注。(责任编辑:关婧)《2018年网约车竞争格局分析 Uber称霸全球、滴滴一骑绝尘》 相关文章推荐四:Uber的大“撤退”与软银的大“整合” :本就不是一个帝国梦在软银孙正义的谋划下,一场席卷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和印度等出行市场的收购与整合大戏,正在上演。在这些市场,Uber成为软银指挥棒下的配角,在一片退潮声中按部就班地撤离,但是市场退潮后的“满地狼藉”却很少有人关心。前不久,数百辆闲置车辆突然涌入新加坡二手车市场。其中,以马自达3 Sedan和本田Vezel Crossover居多,且均为去年购置(几乎是8成新)。而顾客只需支付约七万新币,就能开走一台马自达3,价格比新车市场价足足低了近两万新币。这种“超值”情况,在以往的二手车市场是几乎看不到的。这些车是从哪里来的呢?一边厢,新加坡的汽车市场观察者和消费者正忧心这些价格相对便宜的车辆,即将对当地二手车与新车市场造成冲击;另一边,Uber可能正躲在某个角落里捂着胸口喊“肉疼”。是的,这些车全部来自Uber旗下的新加坡出租车公司——Lion City Rentals。今年三月,Uber宣布退出东南亚市场,并将该地区所有业务出售给新加坡企业Grab。但是,Uber所谓的“所有业务”却并没有包括Lion City Rentals,而Grab也明确表示不会接盘。谁也没有想到,5月13日,就在Uber正式退出新加坡市场后的第一个周日,突然约50辆Lion City Rentals旗下的马自达3在新加坡汽车交易网(SgCarMart)上,超值开售。都说资本的狂欢后,是满地狼藉。与新加坡二手车市场热闹的景象呈鲜明对比的,是Uber抽身离去的身影。这一次,它撤出的市场包括东南亚八国:新加坡、印尼、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缅甸以及柬埔寨。如果大家仔细回忆一下,应该会想起Uber曾在2016年、2017年分别退出了中国和俄罗斯市场。从时间线来看,几乎是一年“退”一大步。那么,Uber为何会离开这些市场?它的离开对这些市场造成了哪些影响?下一个离开的市场又会是哪里呢?Uber退出东南亚市场,实则三赢5月7日,Uber正式退出新加坡市场,这标志着其在东南亚的打车和UberEats业务将全部归属新加坡企业Grab,Uber则以此换取后者27.5%的股份。在拥有约6.4亿人口的东南亚地区,这笔交易成功打破记录,成为该地区打车行业史上金额最大的一笔并购案。而在这笔交易中,软银、Uber和Grab都不是输家。其中,软银是后面这两家的股东,Grab最新一轮约25亿美元的融资,也是软银领投。而经过软银的多次加持,接收Uber业务的Grab目前最新估值已经达60亿美元;而对于Uber来说,虽然退出了东南亚市场,但拥有Grab 27.5%的股份,意味着之前在整个市场近的投入,已经换回了近的股权。至于软银,更应该心满意足。为了在这些市场与Grab和另一家印尼初创公司Go-Jek对抗,Uber每年要投入约2亿美元资金。随着Uber撤出,Grab已稳居东南亚打车行业头把交椅,此举同时也给Go-Jek带来不小压力。目前在东南亚市场,Grab的打车业务覆盖了190多个城市,远超Uber和Go-Jek的市场总和。从来分析,Go-Jek的背后是谷歌和腾讯,下一步Grab究竟是继续开战还是会出现更多变化,要看谷歌和腾讯的态度了。不过,Grab和Go-Jek应该不会立刻感到孤独,因为此时此刻许多行业新兵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3月份,当Grab宣布收购Uber东南亚业务后,菲律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反垄断机构几乎在同一时间出动,调查这笔交易是否会导致该地区打车市场出现垄断情况。在调查的同时,懂懂笔记发现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市场的竞争。例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以及缅甸均向多家新成立的出行服务创业企业发放了经营许可。详情请参见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仅菲律宾就冒出了六家初创企业,缅甸有三家,新加坡两家,印尼一家。如此看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东南亚打车市场仍会面临激烈的竞争。回想2016年,Uber以出售其在中国全部业务为代价换取滴滴20%的股份,撤出方式与这次几乎如出一辙。更有文章指出,Uber在2017年离开俄罗斯市场的手法也与此如出一辙。这一点,懂懂笔记并不认同,甚至可以说Uber并没有完全离开俄罗斯市场。藕断丝连俄罗斯,臭棋还是妙招?2013年,当Uber莽撞地闯入俄罗斯市场时,本土企业Yandex已然在打车行业站稳脚跟。在当地,Yandex素有“俄罗斯的谷歌”之称,并且其大部分收益来自于搜索、网站和电商业务。尽管看似多元化,但Yandex仍然成功地在俄罗斯打车市场拔得头筹。竞争展开3年后, Yandex为了压住Uber的风头,在2016年取消了最低车费。随后,其市场份额猛增、收入翻倍(也不再盈利)。最终,在经历多轮烧钱大战后,双方握手言和。Uber和Yandex经谈判后决定,双方各出资2.25亿美元和1亿美元,成立合资企业,将Uber在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打车与送餐业务,以及Yandex在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的打车业务纳入麾下。Uber拥有新公司36.6%的股份,在董事会中的七个席位中占三席;Yandex则拥有59.3%的股份。新公司负责人由Yandex首席执行官Khudaverdyan担任。与此同时,Uber和Yandex两个品牌都会继续运营,但司机端的App会合并为一个,这意味着乘客可以任意选择Uber或Yandex的App叫车。合并后,新公司的月订单量达到了3500万(次),比前一年增长400%。对此,Uber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负责人Pierre-Dimitri Gore-Coty曾公开表示,“这笔交易证明了我们在该地区的独特增长模式,这将帮助Uber继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业务。”当然,尽管这笔投资看起来很划算,Uber也试着粉饰这一决策背后的尴尬,努力向外界证明这是一次Uber的成功扩张,但在业内人士来看,很明显这依旧是一次非常难看的撤退。在这里插一句,Uber在俄罗斯市场的退出与组建合资公司,并没有软银的身影。很明显,软银对于俄罗斯市场有自己的打算,例如在2017年7月软银宣布向俄罗斯科技公司Brain Corp投资1.14亿美元,并要求对方尽快在3~5年内研发出全功能机器人。软银目前首要考虑的,是让Uber尽快退出发展中国家,聚焦北美和欧洲等核心市场,并尽快谋求上市。Uber“全球大撤退”,软银背后支招针对近期撤离东南亚这一决议,Uber CEO Dara Khosrowshahi在给员工的信中曾这样描述:“Uber全球战略中一大潜在的危险是,我们在太多地方与太多竞争者进行了太多战斗。”此外,在Uber官网上的另一则消息里,他写道,“通过出售这些业务,我们可以加码我们的核心市场,并在这些市场与对手进行竞争。与此同时,在那些我们未参与运营的大型重要市场,我们也拥有价值不菲且日益增值的股权。”事实上,Uber计划在2019年IPO(这也是新任CEO引入软银后的承诺)。在那之前,它亟需向资本市场证明其盈利能力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性,这意味着它不得不“挥刀自宫”、精简业务,以改善公司的盈利情况。可以说,Uber背后的重要股东——软银,对其在东南亚的战略性撤退发挥了很大影响。据PitchBook的数据显示,软银在全球各大市场投资了诸多打车企业,斥资已达数百亿美元。如果将其在Uber的投资看做是量级“一”,那么其在99(巴西打车企业)的投资为二,在滴滴和Grab的投资均为四,而在Ola(印度打车企业)的投资则为五。对于软银而言,最让其喜闻乐见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打车业务处于单一企业掌控之下。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这样的企业好像只有滴滴一家,软银也似乎表现出了对滴滴的偏爱,这对于Uber来说稍微有点糟心。一直以来,软银都在督促Uber专注于自己的核心市场。今年一月,软银高层Rajeev Misra在成为Uber董事会成员后不久,曾向媒体表示:“Uber应减少其在不盈利市场的损失并专注于其在美国、欧洲、拉丁美洲以及澳大利亚的业务”。有趣的是,在将东南亚业务出售给Grab之前的一个月,Uber首席执行官Dara Khosrowshahi还在表示会继续在该地区进行“积极投资”。如此看来,Uber撤出东南亚的确与软银的施压不无关系。不过,具体到市场运营层面,或许还有另外一些细节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全球化VS本土化,软银还有哪些布局事实上,Uber的全球化扩张模式非常简单粗暴,几乎是一味的“复制粘贴”。这一招在欧美部分市场或许有效,但在亚洲及俄罗斯市场却连连遭遇滑铁卢。这些地区的本土企业明显比Uber更了解当地市场的特点,且各出奇招,而Uber却总是显得无脑而且后知后觉。比如在新加坡,成立于2012年的Grab叫车平台一开始只做出租车业务,并接受现金支付,而Uber两年后才反应过来现金支付的重要性。后来Grab还增加了私车和摩车,并提供其它的支付方式供乘客选择。此外,Grab还提供了共享单车服务。在俄罗斯,Uber没有自己的地图软件,因此用的是谷歌地图,而Yandex的却因准确性更高而更受当地司机的青睐。尤其是在频繁封路和塞车的情况下,Yandex的导航优势更为明显。再看看目前的印度市场。首先,Ola从一开始就允许顾客支付现金,因为大部分印度人没有或;其次,印度是一个多语种国家,因此Ola为当地人提供九种语言选择,而Uber只能通过英语交易;再次,Ola提供电动三轮车等价格更低的打车选择,以满足低收入印度人的需求;此外,印度的网络不太稳定,因此Ola甚至允许顾客通过发短信订车……如此种种,一方面凸显了本土企业对当地市场的深入了解,同时也让Uber在这些市场显得有点盲目而失焦。 那么,Uber下一个撤出的市场会是印度吗?Uber似乎是要说:No!不仅说不,而且Uber似乎已经在开始着手收购Ola。但是这种谋算,肯定不会得到拥有Ola 30%股权的软银的同意。有分析人士向懂懂笔记表示,Uber如果想要盈利,应尽快从印度市场撤出。在印度,Ola的业务覆盖了约110个城市,而Uber只有30多个;同时前者拥有一百多万司机,而Uber只有约45万。根据KalaGato的数据,Ola市场份额从2017年7月的53%上升到12月的56.2%,而Uber的同期市场份额则从42%下滑至39.6%。此外,腾讯和软银在去年10月向Ola注资,以进一步增强其资金实力。如此看来,有资金有思路有行动的Ola,在与Uber的市场竞争中没有落到下风。此外,Uber还面临后院失火的压力。2017年,根据Second Measure的数据,Uber在美国打车市场份额从83%降到了74%,而Lyft则从15%增长到22%。不仅如此,Uber还可能遭遇美国本土初创企业及汽车制造商的挑战;在欧洲,一大堆关于法规和劳工保护的问题也让其焦头烂额。内外交困之下,Uber很可能进一步收窄全球业务,而在印度打车市场的烧钱大战也让其感到为难,因此Uber撤离印度的可能性似乎很大。不过,此前Uber首席运营官Barney Harford曾向CNBC表示,Uber不会再通过出售部分业务换取竞争对手的小额股权。Uber首席执行官Dara Khosrowshahi也表示,Uber近期不会再撤出印度或其它重要市场。不知道这些“信誓旦旦”最终在资本的力量面前,会否食言……亚洲市场大撤退,收获资本市场点赞从2013年起,Uber就开始在全球启动野心勃勃的圈地运动。在Uber的官网上,它们自豪地宣称自己打进了77个国家和地区的616座城市。尽管在与众多本土企业竞争时Uber不时表现得捉襟见肘,但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也是不可取代的,那就是它遍布全球的市场足迹,这意味着用户在几十个国家都能用同样的App打车。事实上,对于Uber相继退出中国、俄罗斯和东南亚市场,部分行业人士向懂懂笔记表示,“这其实是非常明智的,尤其是在IPO的关键时刻。”他们认为,Uber没有必要在这些市场证明自己,轻轻松松地投资(当地出行企业)以获取收益岂不美哉。另外,也有观点认为,Uber撤出俄罗斯的模式非常值得延续。因为Uber的品牌享誉全球,大部分时候本土企业是很欢迎与其组建合资企业的,尤其是在他们自己拥有控制权的情况下。与Uber的品牌绑定,对他们来说推广效果更好,并且在海外市场,他们还可以通过他们自己本土的App叫到Uber的车,非常便捷高效。这样一来,Uber几乎立即就可以赚到白花花的银子。如今,把控在软银手心里的Uber已经在全球市场停止了无脑扩张。对于拥有更大出行梦想(包括无人驾驶领域)的软银而言,未来的Uber没必要拥有全世界,只要能够带来就行。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2018年网约车竞争格局分析 Uber称霸全球、滴滴一骑绝尘》 相关文章推荐五:二手车电商正在显现,优信赴美IPO拟募资五亿美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与发展都将在投资者、消费者的眼皮下进行。不仅投资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都会关注企业的一举一动,以此来为自己的消费行为做一个初步的判断。美国当地时间周二晚(北京时间5月30日凌晨),优信正式向纳斯达克交易所(NASDAQ)提交招股说明书,拟融资5亿美元,“UXIN”。优信的这一举动将会给用户及整个二手车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从他的开始分析一下。据招股书披露,优信2017年营业收入为19.514,同比增长136.7%,其中毛利润为12.0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3.4%。毛由2016年的35.3%增长至2017年的61.7%。不出意外,优信IPO成功后,将成为国内二手车电商第一股。据招股书提示,所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提升交易能力,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以及其他常规性用途」。其中,「提升交易能力」值得关注。交易是目前制约二手车的最大障碍。二手车电商之所以能够在几年内崛起,不仅仅只是广告做得猛,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互联网对于这一传统交易市场的赋能,一如Uber、滴滴对传统出行市场的冲击一样。互联网数据中心(DCCI)发布的《电商平台用户满意度调查研究报告(2018年春季)》指出,与传统的渠道相比,二手车电商平台的信息更透明、覆盖面更广、车辆性价比更高、服务更加完善,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调查显示:在网民人群中,43.5%的受访者表示,二手车电商平台已经成为中国网民购买二手车的最主要渠道;约半数用户对主要二手车电商平台表示非常满意――优信(53.3%)、瓜子(48.2%)、人人车满意度(48.1%)。交易能力直接关系到用户满意度的好坏,从上述数据看,优信领先另外两家约为五个百分点,幅度并不算大,而瓜子和人人车之间的满意度差距几乎微乎其微。但是,如果优信将IPO所募集的五亿美元用于提升交易能力,这意味着未来,瓜子和人人车将面临着一个更为强大头部老大,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将成为整个行业的主宰法则。优信IPO,对于行业的影响还不仅仅是市场格局,还包括整个竞争秩序的变化。IPO是一家私营公司转向公众公司的起点。这意味着优信未来有义务披露更多的公司数据,这些数据需要经受得住苛刻的华尔街分析师们的推敲,既要展示其强大的肌肉,当然,也会不可避免暴露一些软肋。不过,伴随着优信的数据公开,这可能把整个行业从过去的广告战、口水战的泥潭中拉出来,转向真正以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核心中来,让大家向绅士那样为更高远的利益而战,也许这才是优信上市对于行业最大的价值外溢。《2018年网约车竞争格局分析 Uber称霸全球、滴滴一骑绝尘》 相关文章推荐六:《新趋势下车企未来竞争力报告》发布:新势力造车将向传统车企靠拢原标题:《新趋势下车企未来竞争力报告》发布:新势力造车将向传统车企靠拢新京报快讯(记者蔡妍霏)在今天(5月31日)2018中国汽车新创峰会上发布《新趋势下车企未来竞争力报告》,《报告》从移动出行、自动驾驶、数字化和电气化这四大新趋势下各大汽车企业的应对与布局进行了深度解析,称新势力造车将向传统车企靠拢。据《报告》预计,中国市场将大幅增长,到2025年若双积分达标,新能源汽车将占据整个汽车市场份额38%左右。移动出行方面,据罗兰贝格全球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介绍,未来汽车共享服务预计将继续快速增长。到2025年,主要汽车市场将有大量新车销售应用于新型出行服务领域。此外,滴滴、优步等行业领军供应商仍将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并持续改变未来市场出行结构。对于传统车企同新造车企业两股势力是对立还是融合这一问题,郑贇认为:“在未来整体的发展趋势方面,我们认为传统主机厂在销售领域或者我们单单以一个最实际的销量作为一个核心判断标准的话,传统主机厂还是会占据大头。造车新势力在通过第一、第二个新车型之后会逐步精细化运营,在整体成本优化、整体效率提升方面会向传统主机厂靠拢。”他表示,从新旧势力两大阵营合作的模式上来看,由浅及深,新势力造车企业与传统整车厂合作模式逐步深化和多样化,从最初的代工、战略合作等模式发展为投资和合资。作者:蔡妍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2018年网约车竞争格局分析 Uber称霸全球、滴滴一骑绝尘》 相关文章推荐七:2018年中国电子驻车制动器(EPB)行业市场发展格局原标题:2018年中国电子驻车制动器(EPB)行业市场发展格局据立木信息咨询发布的《中国电子驻车制动器(EPB)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8版)》显示: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以电子控制方式替代了传统的杠杆手刹(或脚刹)模式,由电子按钮手动操作并兼具自动控制功能,是目前乘用车领域较为领先的驻车制动系统。自2005年我国实施《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来,博世、大陆集团、天合汽车集团等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进入我国汽车制动系统市场,将高端制动器产品及生产技术引入中国,在国内中高端乘用车品牌车型配套市场拥有很强的竞争力。我国国内乘用车制动系统企业数量众多,从事制动盘、摩擦片、制动泵等配件生产的企业多达千余家,大多数为单独生产制动钳的中小型企业,缺乏自主和整体设计能力,以及品质精细化的工艺保证能力,与外资企业相比有一定差距。我国国内乘用车制动系统企业的配套客户主要为国内自主品牌整车厂商,在合资乘用车品牌市场份额中的比重还比较低。近年来,随着国内自主品牌整车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内乘用车制动系统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工艺提升,有较强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及规模化总成生产能力的亚太股份、万安科技、力邦、伯特利、万向钱潮等公司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凭借较高的产品性价比优势,抓住传统乘用车制动系统产品进口替代的良好发展机遇,逐步抢占市场份额、打入中高级乘用车配套市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2018年网约车竞争格局分析 Uber称霸全球、滴滴一骑绝尘》 相关文章推荐八:滴滴正式进入澳大利亚 快车服务落地墨尔本 |新京报财讯  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维城)6月15日,滴滴出行宣布,经过近一个月在吉朗的试点运营,将于6月25日正式在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推出滴滴快车服务。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在澳大利亚当地运营。  墨尔本是维多利亚州的首府及经济、行政和文化中心,拥有约450万人口。继5月在吉朗成功试运营后,滴滴自6月初开始在墨尔本招募司机。平台具备严格的司机准入机制,同时推出了“号码保护”、“7×24小时紧急求助电话”和“行程分享”等特色安全保障措施。  据悉,滴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在澳大利亚当地运营。滴滴将根据墨尔本和吉朗当地司机和乘客的反馈,在日常运营中积累经验;逐步推出更加贴近澳大利亚用户需求,更高效、安全和环保的产品和服务,并推广到澳大利亚其他地区。  国际化是滴滴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在2017年金砖国家工商上,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滴滴会把国际化当成下一步发展最重要的战略。”今年4月份,程维再次强调,走出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的出行平台,是未来十年滴滴的三大愿景之一。  事实上,今年以来,滴滴已先后进入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市场,滴滴APP在内地、香港、台湾间的漫游服务亦同时启动公开测试。今年1月,宣布收购巴西本地共享出行企业99。当时滴滴表示,完成此次收购后,滴滴将和99一同促进拉美移动出行市场繁荣。  此外2018年,滴滴将继续积极开拓拉美、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际市场。滴滴表示,有信心结合其在交通应用领域的领先实力与精细化的本土运营,将中国在智慧交通领域积累的先进经验推广到海外,为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杨梓铭 校对:王心《2018年网约车竞争格局分析 Uber称霸全球、滴滴一骑绝尘》 相关文章推荐九:美滴大战:王兴的无边界扩张与程维的十年规划编者按/“平静的海面下波涛汹涌”,滴滴一位内部人士如此形容美团滴滴大战的短暂休眠。从美团点评(以下简称“美团”)突袭网约车市场到滴滴无锡外卖大战,美团再以拿下摩拜,美团滴滴的跨界大战持续升级。如王兴所说,如果美团和滴滴打起来,不会是一场短暂的阵地战,而将会是一场漫长而残酷的“战争”。此外,美团、滴滴都迫近IPO,这场2018年春季大战,无论从时间跨度还是业务边界,显然不会潦草收场。这场跨界之战具有多重意义,不仅是抢地盘那么简单。王兴在与滴滴的大战中,继续推进他的无边界竞争。滴滴在网约车市场,看似确立了自己的版图与护城河,但现在看来仍然不够。在中国当下的互联网世界,谁都无法建立持续、有效的垄断,这一点即使阿里巴巴、腾讯也都做不到。这场战争亦是关乎两家公司未来版图轮廓的想象力之战。王兴的目标是把美团打造成聚合各类服务的巨无霸电商平台。程维则在最近提出了滴滴的“十年规划”,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如此两者的业务必然有交集、重叠与竞争。大战还有一层特殊意义,在于对资本市场的鼓动与交待。上市在即,美团和滴滴各自都需要给更多的信息量和新鲜的故事,扩大版图,拉升交易量是最直接的方式。这场战争也是当下中国互联网最现实的缩影,主动式防御,突破边界,建立护城河。即使如此,昨天挖好的护城河,也可能一夜醒来只是小沟渠。在用户对价格敏感、忠诚度不高的市场,以价格战抢占的优势可以维持多久,值得持续观察。开战假垄断与真挑战从2018年4月下旬开始,上海的网约车司机开始发现,美团打车上的订单在减少,补贴也没有之前那么频繁了。另外一面在用户端,美团的补贴力度也在缩减。这一切距离大战初起刚过去了一个多月。3月21日零时,美团打车正式登陆上海,同时上线出租车、快车两种业务。美团的打法很务实,是典型的价格战。在司机端打出“月入两万不是梦”的口号,对司机推出了优厚的补贴政策,上线初期对加盟司机全部免抽成,司机在每日6~24点期间,在线满10小时、接够10单,可拿到600元保底收入,超过600元后还将获得200元额外奖励。在乘客端,前三张订单可以获得每单减14元的优惠。对于中短距离的用户,相当于10元不到就可以打一次车。干脆直接的大力度补贴,让司机和用户都有重回网约车上线初期的兴奋感。作为一个普及程度相对较高的APP,用户只需打开美团,点开打车入口,跳过了下载和繁复的注册与登录。美团方面称,美团打车在上海上线不到20个小时,订单量即突破10万单。3月24日,美团CEO王兴称,美团打车在上海已经拿到1/3的份额。滴滴则迅速投入反击状态,降低抽成,同时批评美团的高额补贴会引发,对整个行业造成巨大创伤。除网约车市场互撕以外,滴滴很快将战火从网约车烧到外卖市场。4月9日,滴滴外卖上线无锡,据滴滴官方发布的消息,无锡外卖一战,当日订单33.4万单,“在短短9天内成为无锡市场份额第一的外卖平台”。在网约车市场,滴滴似乎已经确立了绝对优势。据2017年年底公开数据显示,滴滴用户数达4.5亿,市场占有率超过90%;2017年全年交易额1600亿元左右,日订单量2000万单。90%的市场占有率很容易让滴滴产生垄断的错觉。一家独大之后,用户和司机的使用体验都在下跌。滴滴的定价甚至一度超过出租车,不断有出租车司机反映,滴滴的派单机制与算法逻辑变得奇怪。滴滴当年以挑战出租车垄断的名义入场,兼并了快的、优步中国之后,滴滴长成了另一个巨无霸。硅谷、在线支付鼻祖PayPal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认为,垄断的意义在于,“没有了竞争,垄断公司可以自由决定供给量和价格,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不过说滴滴垄断似乎为时过早,继美团之后,高德、携程也先后宣布加入网约车大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副教授郁培文认为,美团滴滴的跨界之战背后原因有三:一是资本方对于互联网企业在规模增长方面的要求,二是这些业务本身并不具有真正的“赢家通吃”的属性,竞争优势和进入壁垒并不高,三是担心竞争对手通过多业务之间的协同,挤压自身原有核心业务的竞争优势。在彼得·蒂尔看来,真正的垄断企业会有几个综合特征: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以及品牌优势。以此为判断,无论美团还是滴滴,都没有建立足够宽广的护城河,形成垄断。真正给他们带来挑战的,是商业模式的准入门槛低,他们注定需要不断地跨界征战以提升用户黏性、应对竞争与变化。跨界无边界之战在外界眼中,王兴像一个战士,带领美团不断拓展业务边界,从外卖、电影票、到酒店住宿,再到网约车服务。外界质疑美团的边界在哪里,王兴则回应说:“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美团相关人员在接受《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采访时,拆解了其涉足新业务的逻辑:当美团决定涉及一个新业务,至少会考虑以下五方面的因素:看业务是否符合公司使命,“让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新业务所处的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是否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用户和商家是否对现状满意;此外,也会考虑新业务未来的市场规模以及跟美团点评已有业务之间的联系。以进军网约车为例,美团显然酝酿多时。2017年12月,美团宣布在北京、上海、杭州等6个城市上线打车业务。在此之前,美团已经在南京测试了十个月。据美团方面透露,从2016年底就开始考虑试点网约车。“最开始触发我们讨论打车这个事情有两个原因,一是Uber做UberEATS,另一个是饿了么。他们为什么把打车和外卖这两个业务放在一起做,引发我们思考两个业务之间有怎样的协同关系”。经过观察与思考的美团发现,打车业务用户需求旺盛;用户打车场景中有三分之一和美团点评已有业务有关。除了场景的关联性之外,用户对打车体验满意度也有诉求。用王兴的话来讲,打车市场做到第一倒不是目标。“一个行业都应该有至少两家参与者既是竞争也是合作,这样对用户和商家都会更好。”滴滴随即在无锡掀起的外卖战役,在外界看来有“围魏救赵”的意思。不过滴滴方面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称,程维发朋友圈,总结对这场战役的思考:“感谢用户支持和信任。交通到物流,运人到运物,滴滴希望打造A点到B点极致效率的运输网络。”谈到为什么做外卖,滴滴方面表示,本质上外卖是在固定区域内进行供需匹配的“运物”行为。对惯于应对更复杂的系统,擅长在全城范围内调度运力的滴滴来说,在小系统内、固定楼宇间的运送并无难点。另外一面,滴滴方面认为打车的壁垒在技术和服务管控,“美团需要用30元一单的补贴来吸引司机,本身就说明了滴滴的壁垒很高,得花大价钱才能让司机、乘客去用别的平台。这也体现了滴滴创造出来的价值之一”。在谈到用户使用体验下降、系统排单是否涉及算法倾斜等问题上,滴滴则回复称,“在面临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时,我们确实有做的不够到位的地方,会想尽办法努力做好服务,尽可能满足更多的用户需求。”郁培文认为,所谓“跨界”其实并不稀奇,就是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本质在于企业要搞清楚多条业务线的协同点在哪,为什么能产生1+1大于2的效果,创造更多的价值。两家公司都在做相关多元化的战略。对美团而言,做网约车、共享单车是在消费端协同,这些业务可以更好地让消费者完成从线上浏览到线下到店的过程,增强平台的黏性;对滴滴而言,外卖、共享单车和网约车的共同点是在供应端可以相互借鉴出行规划,调配算法这些技术资源。目前看来,两家都想定位在大众市场中比较同质化的用户需求,因此只能是硬碰硬的竞争。另外一面,硬碰硬竞争背后也有资本的推动。在谈及美团收购摩拜的必要性时,摩拜单车董事、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表示,大出行将进入新的竞争格局,从过去创业公司之间的竞争,变成巨头的竞争。美团和滴滴背后能看到阿里和腾讯的影子。高德也在做顺风车,携程也开始入局专车,这些企业都是有一定体量的玩家。在刘二海看来,简单做一个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产品竞争,而是资本、流量等各个层面的竞争。创业公司如果没有巨头的支持,在出行领域已经难以为继。未来各奔东西的“下半场”在美团与滴滴的跨界大战中,绕开王兴和程维,单独谈战略战术都是不科学的。实际上,正是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征、各自对公司的版图和维度设计导致了冲撞与竞争。外界以兄弟反目渲染战争的戏剧性,但从长远看,美滴大战会持续,但下半场真正的对手都不是对方。2016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上,王兴、张一鸣和程维有一次著名的“闭门会议”。作为***的掌门人,彼时意气风发,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挑战BAT的后起之秀。互联网的下半场是当时一个重要的议题。谈到下半场的出路,王兴很明确地说了三个增长点,一是硬科技,另一条路是和传统产业的深度结合,第三条路则是海外市场。王兴对美团的设计显然是走第二条路,当时他就举了美团的例子,说到猫眼卖电影票,王兴说不光是卖电影票,要跟发行、制片整个B端做结合。以此类推,王兴谈到美团不仅做外卖,也会给餐馆提供IT系统,帮助餐馆提供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2018年4月,王兴接受外媒采访把这种构想谈得更透彻,“看起来我们做了很多事,但实际上我们只做一件事。你可以从亚马逊或淘宝上买到各种东西,但这些只是实体商品的电商平台。美团实际上是个聚合各类服务的电商平台。哪个平台能获得上亿的交易?”换句话说,王兴的理想是把美团做成服务市场的亚马逊。贝索斯在设计亚马逊的未来时,亚马逊的名字本身已经暗示了公司的扩张策略。它不会满足单纯的增加已有用户数,而是选择扩张垂直市场,成为世界级的“综合商店”。回到美团和王兴身上,要成为服务市场的亚马逊,向可能带来用户与流量的垂直领域扩张是必然趋势。所以外界把王兴看成战士,美团和携程打,和饿了么、阿里开战,都是命中注定。但是关于下半场的设计,程维可能不这么想。所以对王兴的突袭,程维对外表达过,“这太意外”。日,美团上线打车。程维事后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回忆,这天他和王兴一起吃饭,王兴只字未提。吃完饭看新闻才知道此事。在乌镇那次著名的闭门会上,谈到下半场,程维这样讲,“抽象地看滴滴今天的业务,上半场的主要工作是连接所有交通工具和人出行的需求。下半场的关键就是连接这些需求和交通工具以后,怎么样最大程度地去匹配供需,去调度运力”。彼时王兴和程维还是兄弟,他们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连接,王兴说,美团点评整合了人和所有线下服务体系的连接。程维表示赞同,他说滴滴整合了人和交通工具的连接,“这些超级连接重塑了原来每一个割裂的产业链,构建了巨大平台的机会。”从这个层面看,当他们各自从核心业务出发,围绕人的需求做连接,就必然遇到摩擦,掀起正面竞争。不过程维的下半场除了更多的关注建立技术壁垒、用户连接,还更多的投向王兴所说的第三条路,海外市场。程维最近一次露面,抛出了滴滴的十年计划,“要用十年时间将滴滴打造成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这个宏大的计划,拆分成一系列“小目标”:服务全球20亿用户,满足消费者50%的出行需求,推广1000万辆新能源共享汽车。日前,滴滴宣布进入墨西哥市场,程维接受BBC专访说:“中国是重要的市场,但今天滴滴的视野已经逐步在向全球看。”从业务扩张逻辑看,美团滴滴一战似乎命中注定。但从更长远的未来看,下半场会各奔东西。美团的核心业务和用户在中国,王兴现阶段的扩张显然会集中在垂直细分的领域,敌人和硬仗诸多。商业模式的快速可复制性,则决定了程维有可能将滴滴推向全球,在全球市场争夺新的市场份额。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滴滴和美团都在冲刺IPO的关键时刻,大战的节奏和烈度都会充分考虑上市的节奏和需要。截至记者发稿前,美团方面回应称,网约车市场暂未有新的进展。滴滴则回复称,外卖业务将扩展到全国九城。关于九城扩张,滴滴方面称没有公布具体名单。外界此前有消息称,滴滴外卖首批将进入无锡、南京、长沙、福州、济南、宁波、温州、成都和厦门这九大城市。据消息人士透露,滴滴外卖已经开始在南京招募配送员。下一战,也许从南京再次点燃。观察抓住核心业务才是王道身为连环创业者,王兴的野心与执拗圈内闻名。所以美团点评的最终掌舵人是王兴,以张涛为代表的点评派最终黯然离场。王兴的野心决定了美团点评现在的格局,树敌众多,连环开战,但仍然不妨碍它逐渐长成了巨头的轮廓。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副教授郁培文看来,美团目前的核心业务是作为一个连接消费者和本地生活服务的平台,扩张的逻辑是看什么样的业务能增强平台各方的黏性。从这个角度思考,往上游发展,可以通过给商户提供如收银、订单、供应商、会员管理等硬件和软件系统,往下游发展,可以提供让消费者无缝地从线上浏览切换到线下到店的中间服务,如预定、排队等位、平台会员,甚至是网约车,单车出行。什么样的组织架构更有利于实现这些业务的协同,是值得美团思考的。到底“打通”之后的数据能创造什么新的服务和价值,跟阿里系的口碑饿了么相比,美团的差异化在哪,以及如何在边界扩张中把“潜在价值”落到实处应该关注的点。在网约车市场,滴滴已经建立了看似绝对的优势,但仍然不能放松警惕。对网约车平台而言,一个竞争优势是来源于“网络效应”,某个服务的用户越多,那该服务对新用户的价值越大。但是,光有网络效应并不一定能带来“赢家通吃”的结果。我们还要看在顾客转换成本,规模经济,以及数据产生的价值等方面是否有壁垒存在。对于网约车平台而言,一是乘客和司机的转换成本很低;二是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对于人口密度和出行频次较高的地区,可能拥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市场份额就足以摊薄固定资本的投入。在郁培文看来,对于人口较多和出行密度较大的城市,从本地出行的角度,是可以有多个网约车服务共存的。对于异地出行的需求而言,地图服务的提供商在其平台上集成网约车服务也是个选择,比如高德。但是根本的王道在于抓住核心业务,从消费端和供应端来看跨界竞争。消费端的跨界,是提供一系列的具有互补效应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增强核心业务的吸引力,体现在降低顾客的获取成本,通过顾客在不同场景的消费数据更好地提供针对性的、有价值的服务。从供应端的跨界是寻找自身技术,资源和数据的新的价值,尤其是可以摊薄固定成本的业务。曾经有人和王兴探讨生命的本质,王兴借用了惠特曼的一句诗回应,“做一名世界水手,为所有港口服务”。作为王兴的对手,程维棋逢敌手。在阿里做销售出身的程维务实开放,同样具有不停跨界的勇气。一方面程维需要保持滴滴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另外一面将开始征战全球。程维的关注也更多集中在核心领域,他表示滴滴正将出行平台的规模优势,转换为汽车产业链上的协同优势。他希望滴滴是一家能不断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公司,在此基础上不断形成差异化的领先地位。此前滴滴曾透露,预计其包括汽车租赁、维保、加油等汽车服务平台业务将在2017年达到年化GMV(成交总额)900亿元人民币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场跨界之战只是两个国际化水手在部分码头的必然交手。但是,如果他们对核心业务的专注都超过对跨界战争的关注,最终都将游向不同的港口。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018年网约车竞争格局分析 Uber称霸全球、滴滴一骑绝尘"的相关阅读: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选择正规的微交易平台其实主要还是看监管,有了监管一切都好说,如果没有监管,再好都不能相信,我已经深深地体验过了,。现在在宝盛微交易平台做的,这个平台有FSP跟asic监管的。
旺财猫资金退不出来了!电话也没人接,客服也没人,是不是跑路了?谁能管这事?
怎么联系你
我也是,加一起十万了,怎么上岸啊,辽宁的。谁能帮我一下给他白干几年又如何啊。现在逼得没办法了
我欠了网贷20多万了到现在都被催债十多天有点扛不住了有没有好心人帮帮忙带上上岸的
[url=http://tadown.com/fs/6kawwf3/]点击进入下载-欠了一身网贷如何快速上岸教程.txt[/url]
佛山地区,求贵人相助,自己有一台汽车但是户名是父母的,如果有贵人帮助,汽车可以压着帮忙保管!
欠了信用卡和网贷8万左右,有没有可以帮忙上岸的人,可以以工作偿还,或者工作了以工资偿还,本人是设计师,准备云上班了,上班了工资还是不错的,月薪有1 W左右,只是现在网贷逾期,催债影响家人的生活,有没有大佬先帮忙上岸,后期业务合作回报也可以,本人业务能力还是不错的,因生意上的失败而导致欠债,只求快快先这些结清,还生活一个清静,安心发展事业
常州求上岸
大神常州求带上岸,已经借的乱七八糟,完全还不上了
求大神带上岸,活不下去了
求上岸,我欠了十几万,不敢让男朋友知道
**Fguiihgjkk
野望集团还钱,我是一个10个月孩子的宝妈,也是之前野望的股东及员工,去年4月份,我还在孕期待产,野望集团现在的董事长余根强找到我老公,说是要做餐饮公司,通过老公认识我,第一次见面,我就觉得很不靠谱,拒绝了,其后又找过很多次,我都通过各种方式拒绝了。但是时隔两个多月,我生下孩子后,老公的原来同事杨晓明,谢文龙又找到我老公说要创业,于是我老公带着他们找到余根强,几个人一拍即合。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我老公拿了5万,杨和谢各拿10万给了余根强。事后我知道了,犹如晴天霹雳。孩子呛羊水我们都拿不出钱来,硬是我找婆婆要了1万块,我老公竟然为了这事信用卡套现5万。我快疯掉了,但是木已成舟,我只能硬着头皮,进入这家公司好好工作(公司到我家只有一条马路),估计余根强当初就想到要今天这样对付我们吧,非要把我变成股东。
在公司里,从产品研发到策划,到商务团队的组件都是我夫妻俩一手操办。公司开业之初我两次引进商务团队,都被杨晓明阻扰。后面放弃了,但是余根强天天找我要求我到别的公司挖人,没有办法,想想我自己也是里面股东了,公司发展好对我也有利,所以,我试探性的介绍了一个团队进来,果不出所料,余根强立马翻脸,过河拆
野望集团还钱,我是一个10个月孩子的宝妈,也是之前野望的股东及员工,去年4月份,我还在孕期待产,野望集团现在的董事长余根强找到我老公,说是要做餐饮公司,通过老公认识我,第一次见面,我就觉得很不靠谱,拒绝了,其后又找过很多次,我都通过各种方式拒绝了。但是时隔两个多月,我生下孩子后,老公的原来同事杨晓明,谢文龙又找到我老公说要创业,于是我老公带着他们找到余根强,几个人一拍即合。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我老公拿了5万,杨和谢各拿10万给了余根强。事后我知道了,犹如晴天霹雳。孩子呛羊水我们都拿不出钱来,硬是我找婆婆要了1万块,我老公竟然为了这事信用卡套现5万。我快疯掉了,但是木已成舟,我只能硬着头皮,进入这家公司好好工作(公司到我家只有一条马路),估计余根强当初就想到要今天这样对付我们吧,非要把我变成股东。
在公司里,从产品研发到策划,到商务团队的组件都是我夫妻俩一手操办。公司开业之初我两次引进商务团队,都被杨晓明阻扰。后面放弃了,但是余根强天天找我要求我到别的公司挖人,没有办法,想想我自己也是里面股东了,公司发展好对我也有利,所以,我试探性的介绍了一个团队进来,果不出所料,余根强立马翻脸,过河拆
我也不知道下面发的帖子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约车加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