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温州老字号小学生团队名称大全

阿拉宁波网
全城活力互动社区!
老香山、五味和、亨得利…这些温州老字号竟都和宁波有关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小秘密!  这个秘密很多宁波人都不知道。(温州市的五马街)  大家都知道宁波的中山路是“浙东第一街”,而温州的五马街则号称浙南第一街。  去年开始,温州对五马街进行了升级改造。在对五马街进行文化挖掘的时候,温州人意外发现,五马街上有名的五味和、老香山、亨得利等温州老字号,其实在创办之初,都与宁波商人有关!  资金雄厚的宁波帮进入温州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新兴的宁波帮在上海的兴起,及其对周边经济影响的加强,温州商权开始从福建商人转移于宁波帮之手。《瓯海关十年报告(年)》记录:“温州城内有四个会馆,即台州、江西、福建和宁波。宁波会馆最为重要,本口岸的贸易主要掌握在他们手中。”到清末民初,在温州的宁波商人实力超过了传统的福建商人。  因此,清末民初,温州工商业界有了“无宁不成市”的说法。宁波帮投入资金多,经营项目广,几乎占据所有重要行业。从清道光年间起直至清末民初,不论五马街、南北大街、信河街,温州市区的很多街巷,都有宁波帮的大户。  其中,宁波帮开设的老字号最多的地方,就是五马街。  温州“药行街”也是由宁波帮打造  五马街从建街至今已有1680余年,据说其得名与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有密不可分的渊源。五马街地处温州城区最中心的黄金地段,街长400多米,两侧有14条小巷。  清末民初,宁波帮在温州涉及南北货业、药材业、酱园业、洋广货业、钱庄、银楼业等,在温州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还开在五马街区的老字号,如五味和、老香山、亨得利,以及如今开在市区各处的叶同仁药店等,都是当时的宁波商人在温州开设的。  根据《旧温州轶事录》记载,经营南北货的裕大行,是宁波籍的高麟如、戎献深、李韩英三人合开,职工人数最盛时达70余人。天津、镇江、上海、宁波、汉口、营口、福建等地均派驻人员。经营业务无所不包,存货之多远近闻名,经常堆满八个栈房。光绪末年有一堆栈失火,抢救出来的木耳布满花柳塘河;灾后剩余物资尚可开几家店。  再如药材业的叶同仁堂,是慈溪鸣鹤乡人叶心培于清康熙四年所开设,至1957年公私合营时,已近300年历史。其所以能如此经久不衰,是因其资力雄厚,又擅长经营,且重视商品质量和信誉之故。  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温州中药行业的兴起,宁波帮功不可没。1868年,宁海香山药商李蔚在五马街西头四顾桥上岸(今大同巷口)开设中药店,并以家乡取店名“香山”。此后,大同巷渐成温州的“药行街”。现在,老香山堂成为五马街唯一保留的、较大规模的中药店。  在温州,宁波人开设的药行还有1803年慈溪人叶子渐开设的“叶三宝国药号”;1895年慈溪人叶苑新开设的三馀堂药栈,自制三馀神粬、午时茶、赛空条(眼药)等中成药,药效甚灵。  曾在温州捐资创办“永清小学”  在其他行业,宁波人在温州创办的著名老字号有: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由宁波人王植三、石仁孝、陈清澜在五马街开办的钱庄——公大当店。  1906年,慈溪杨王村人杨直钦,在五马街开设“五味和”分店,称为新号;同年,由五味和老店制蜜钱工人赵金乡,邀一董姓宁波人,在五马街中段开设了正丰和蜜钱店。  1922年,由宁波人创办的四明银行是当时温州仅有的两家银行。  1920年代,宁波人郑洪熹开设郑生记菜馆,名牌菜首推“宁式炒鳝”。  1932年,宁波人周伦昆到温州大街(现解放街)开设的亨得利钟表眼镜行,五马街(今29号)为其分部。经营范围延续上海“亨得利”,主要包括:钟表修配、眼镜批零,零件、货品,均从上海接运过来。  南北货业还有老春阳等;  药材业有大生堂、叶三宝、乾宁斋、天顺昶、沈义诚、新香山等;  酱园业有广和酱园;洋广货业有萃昶和、谦益康颜料号、中央大药房〔西药)以及施怡兴、通久、皋记、通兴等花纱号;  钱庄、银楼业有怡生钱庄、宝成银楼。  更难能可贵的是,宁波帮还建立“四明公所”、宁波会馆,作为宁波商人在温州长期固定的联谊组织。他们对温州的地方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给予很大支持,深受温州市民的称赞。据说,当年温州曾有一家“永清小学”,创办基金来源大部分是宁波商人捐献的。  温州老一辈工商界人士深有感触地说:“早先若无宁波帮,温州市面不可能这样繁荣。”  稿源: 东南商报
7-17 08:17
这几天和我姐姐一直在找店面
昨晚终于敲定一家啦
从事美容行业第7个年头
终于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美容院啦?
<span class="zan" data-id="23825" data-uid="
#旅途中,遇见最美的风景#
八片伸缩芯,结构稳定
<span class="zan" data-id="23819" data-uid="
? 一旦认定,坚持到底?
<span class="zan" data-id="23816" data-uid="
#旅途中,遇见最美的风景#
<span class="zan" data-id="23815" data-uid="
分享了图片
<span class="zan" data-id="23824" data-uid="
分享了图片
<span class="zan" data-id="23830" data-uid="
分享了图片
<span class="zan" data-id="23827" data-uid="
小熊爱吃蜂蜜
<span class="zan" data-id="23826" data-uid="
这辆废旧叉车打算卖掉,收的师傅可以给我报个价
<span class="zan" data-id="23838" data-uid="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报料电话:0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朔门街里难觅温州“老字号” 古街区该如何唤醒文化活力
  朔门街一景。王人望/摄
  【书记指路】
  市委书记徐立毅表示,温州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村落的保护,修复历史建筑、保护街巷肌理、恢复历史风貌、延续历史文脉,捡起历史文化的碎片,守住城市灵魂,保持城市个性。面对当下现状,如何唤醒现代城市中历史街区的内在活力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是温州的重点工作之一,经历了多轮整治后,渐已颓败的老街巷焕发新颜:空中乱七八糟的电线、电缆,全部埋到地下,街巷、房子得到了修缮,危房、违章建筑被拆除&&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老房子也越来越有韵味,但是在这些&硬件&外观更新的背后,我们却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外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里面却开酒吧、女装店、格子铺、美甲店等商贸小店。最初定位于历史文化古街的老街区,却鲜少见到&老字号&、老手艺。虽说是历史文化街区,但与历史、文化这两个词有关仿佛只有那修复好的古建筑外观,其内在的文化韵味却十分单薄。
  如何唤醒历史文化街区&尘封&的文化活力?古街要怎样走得更远?值得我们深思。
&&&&& 【现场】
  服装店美甲店大行其道
  古朴建筑下难寻文化味
  朔门街是我市整治改造较早的历史文化古街之一。窄窄的古街道,白墙青瓦,木门轩窗,300多米长的街巷两边屋舍连排,房屋大都为前店后屋,轻巧通透。明清时的传统建筑风貌经过整治修复后更加清晰可见。
  但步入其中,你就会发现这条老街区里的&不和谐&。虽然外表是古建筑风貌,但是街巷两边遍布的是各式时尚的女装店、格子铺、酒吧,仿佛第二条纱帽河。曾经的文创小店,已被饰品店、美甲店等所取代,此外还有不少游戏吧。原先的&九洲斋&&瓯越山房&等10来家古玩店,或门户紧闭或荡然无存;原本温州书画家聚会之地&一圆堂&,在门口挂出了&私房菜&的海报。
  记者数了一下,目前在朔门街上开古玩店的剩3家,开桌游的有5家,开女装店的有十几家,还有七八家店面已经清空,挂出了&转让&的牌子,整条街给人感觉有点荒凉。
  陶艺&泥巴村&是为数不多的还在经营的老店铺之一。店主邓小姐跟记者聊起这条街的变化时唏嘘不已:&以前热闹的时候,店里20来个位子全满,还有客人等在旁边。周末路上全是人。&邓小姐说,原来整条街开着古玩、画廊、工艺品店,后来因为缺乏统一管理,再加上店租连年高涨,关掉了多家。而这导致后来服装店、格子铺等大量低品质商铺涌入朔门街,让古街文化气息迅速变味。&现如今,经过房屋、市政改造,虽然保住了朔门老街的形,但是里面的文化韵味大不如前。&
  【现象】
  老街车道店招普遍无序
  根源还在缺乏顶层设计
  朔门街是我市历史古街的一个缩影,其他古街也多少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留有历史遗迹的城西街,现在以时尚女装街闻名,里边人行道、自行车道和行车道混杂,汽车不时鸣笛将古街风韵吵得荡然无存;
  解放街成排成片的清末民国欧式建筑吸引眼球的同时,一排猩红的电脑刻字也十分刺眼,店招没能与古街风格统一;
  温州作为百工之乡,各种特色的非遗项目比比皆是,却很少能在这些历史文化街上见到;
  另外,文化街区建设缺乏整体性,各种配套设施跟不上,停车泊位稀少,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它们的发展。
  业内人士说,这些问题根源还在于古街的整体开发缺乏顶层设计,即相关部门没有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没有规划,古街就没有特色,商铺鱼龙混杂,导致不少文化特色商铺退出市场,从而又加剧了古街的&文化味&缺失,形成恶性循环。
  以朔门街为例,鹿城区五马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坦言,在朔门街商业业态管理上,街道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该负责人表示,街道只负责朔门街治安巡逻和外墙修补,对于古街上店铺装修、租金、开店审核等事情根本管不了。目前,朔门街的商业模式和后续开发,都没有统一的机构来管理,而是由民间自发形成,朔门街的房屋产权在居民手里,谁出高价就租给谁。在这样的利益驱动下,即使后来政府试图打造以文化特色商铺为主的古街文化,很难得到响应。
  【行动】
  三大文件规范街区保护
  鹿城率先开展相关工作
  市名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尚未有完善的街区改造实施办法,历史文化内涵研究有待提升,缺乏精品和亮点,这些都是我们在创建历史文化名城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特别是《温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温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温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三大文件,对于如何保护和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内涵都作出了相应的部署。
  其中,文件明确了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是街区保护管理的实施主体,负责组织和协调历史文化街区日常管理。而对于街区的保护整治和开发利用则由市政府确定的负责名城保护利用的建设单位负责。与此同时,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还要负责改变历史建筑使用性质的业态引导和管理。
  与此同时,对于重要历史文化区域的导向标志缺失问题,市规划局牵头组织《温州市历史文化街区标志系统规划设计》,启动各类标识建设,建立和完善古城文化标识,将文物古迹、老街古巷、名人故居、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亮出来,使古城的历史文化展现在人们眼前。另外,还将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周边小巷整治提升工作,努力营造一个&设施齐全、环境优美、通行顺畅、管理有序&的街巷环境。
  该负责人表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特别是提升街区的文化内涵,仅仅靠一两个部门是很难完成的,最终还需要政策支持、多部门协调才行。目前,鹿城区已经率先开展相关工作。
  【建议】
  明确老街区定位和主题
  传统工艺结合创意产业
  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不是将街区简单关起来、藏起来,也不是简单修房子、埋电线,而应该积极去开发利用。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建国认为,各个历史文化街区要通过合理规划布局,明确街区定位和主题,发扬特色,避免&千街一面&问题,实施业态创新,引进大量新型业态,并设立负责古街保护和后续开发的专门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以此让古街更&和谐&,让文化韵味生命力更足。
  市文保所副所长、古建筑专家黄培量表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不能一小块一小块进行,应当全面统筹考虑。例如朔门街,本身并不长,如果只发展这一条街,文化韵味还是不够。但是附近的打绳巷、七枫巷都是古色古香的老街,中间还有一条更小的巷弄,叫做北鹿巷。如果在规划时,能把朔门街、北鹿巷、打绳巷形成一个历史文化区域,就能形成文化&合力&的积极效应。
  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涛建议,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味&可以与时下热门的创意产业结合到一起。李涛表示,我们可以用足老街区的文化资源,比如打铁、泥塑、米塑、土布编织等传统手工艺,让文化变成街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让创意渗透到街区业态经济中去。&从朔门街&泥巴村&广受欢迎的程度,就可以看出这种方法是具有可行性的。有了温州古老的民间工艺&瓯陶&做基础,现在每到周末,都会有许多朋友和年轻人来到该店动手做泥塑。这未尝不是文化与商业兼得的一个良好示范。&
老字号 古街区 活力
责任编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温州瑞安老字号介绍
您现在的位置:
瑞安老字号
  瑞安李大同茶食品店,是一家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以江南特色茶食糕点为主要经营内容的著名老字号企业。瑞安李大同茶食品店,始创于清朝光绪十四年间(公元1889年),创始人李瑞庆系浙南一带糕点名师,因仰慕孙中山先生“世界大同”精神,故取店名为“李大同”。经他和其子李锦淮两代人苦心经营,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李大同”已成为浙南闽北一带首屈一指的大商号。瑞安李大同茶食品店主要产品有双炊糕、面茶糕、芙蓉糖、空心月、芝麻巧等茶食糕点……温州中华老字号品牌介绍
温州中华老字号品牌介绍
  温州一百有限公司座落于市区最繁华的五马步行街,系国有企业,隶属于温州市现代集团,注册资本:4250万元,法人代表:潘大放,公司内设: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营销部、财务部、工程安全部等五个职能部室。经营范围:日用百货、针纺织品、五金交电、服装制品、工艺美…… 网址:
  百好乳品厂创建于1926年是我国第一家乳品厂,创始者------吴百亨,我国乳品工业的奠基人。创办之初,他就瞄准英瑞公司名牌产品鹰牌炼乳,创建我国名牌产品白日擒雕牌炼乳,与之相抗衡。因产品质量优异,使企业站稳了脚跟,并且获得发展,打破了外商垄断我国炼…… 网址:
  瑞安李大同茶食品店,是一家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以江南特色茶食糕点为主要经营内容的著名老字号企业。
瑞安李大同茶食品店,始创于清朝光绪十四年间(公元1889年),创始人李瑞庆系浙南一带糕点名师,因仰慕孙中山先生“世界大同”精神,故…… 网址:
注:本站排名推荐为网友关注度排行,如果有错漏或您有不同的意见,欢迎记忆中的五马街区老故事:一张欢送参军照 一段老字号故事
温州市中医院党政办宫温虹先生来电称,“市民记忆中的五马街区老故事”刊登的五马街老照片、老文献和老资料,读后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由此想到他手中的一张老照片,并讲述了这样一段历史。
  后排左一为林让卿
  温州网讯 昨天,温州市中医院党政办宫温虹先生来电称,“市民记忆中的五马街区老故事”刊登的五马街老照片、老文献和老资料,读后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由此想到他手中的一张老照片,并讲述了这样一段历史。
  老照片里的主人翁林让卿(),又名林国谦。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林让卿与父亲林振亮经亲戚吴百亨介绍,林振亮受聘为永嘉普安施医施药局(市中医院前身)常驻医师,林让卿则任药房员工。
  吴百亨因其姨太太是林让卿的表姐,故介绍林氏父子由平阳榆(今属平阳县万全镇)来温谋生。抗战期间,林让卿曾回平阳开设药店,生意颇佳,其后又返温进入“乾宁斋”药号任职。1956年,乾宁斋与其他国药号合并,成立公私合营“温州国药联合制药厂”;林让卿又先后进入“老香山”药店及温州市中药饮片厂工作,直至退休。
  今年9月,林让卿后人到中医院查询其祖父辈名册,临别时出示其父林让卿1956年在府前街“乾宁斋”门口欢送同事光荣参军的老照片供留念,使得我们能一睹六十余年前位于府前街的乾宁斋大门旧貌及门口张贴的“公私合营”标语。
  在五马街西口与府前街十字路口,现今的报喜鸟专卖店处,曾为“乾宁斋”药号所在。清咸丰六年(1856),慈溪董氏夫妇受温州同行盛邀,于温州府前街和蝉街先后开设两间药栈,取名“乾宁斋”。董氏夫君中医世家出身,对小儿病治疗颇具独到之处,慕名求医者众。1932年,时任经理顾春生深受西学影响,在他主导下,制定了乾宁斋丸散制剂标准,其部分收录于“普安名医”郑叔纶所编撰的《修正丸散膏丹配制法全集》中。嗣后,乾宁斋按照《配制法》所载,约束制剂,用料质地讲究,绝无减省,备受同行及客户赞誉。1956年,乾宁斋与三余堂、叶三宝堂和叶同仁堂等国药号合并,成立温州国药联合制药厂。至此,乾宁斋从董氏清咸丰六年(1856)来温至1956年,正好百年。而“老香山”药号创立于清同治七年(1868),由于为“药行街”口第一家药号,凡进入大同巷的药材客人或病家,自然就成为老香山的客人。
  药行街在五马街西口及大同巷南段不到五十米长的地方。抗战胜利后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是药行街的鼎盛时期,亦是温州商业史上第一条“专业街”。
  1956年,温州城区登记在册的中药店有150家,其中开业于辛亥革命前的老药号共有16家,“老香山”是16家之一,排在四大药号“三宝同仁,大生乾宁”和“汤天一”之后,名列第六。后经国家商标局注册,“老香山”成为浙江温州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属下的中华老字号。
  来源:温州都市报
  通讯员:宫温虹
本文转自:
编辑:白倩倩责任编辑:董晶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州特色名吃十大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