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个经济单位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有关微观经济学题目 1.为什么利润最大化原则mc=mr,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达mc=p 2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
有关微观经济学题目 1.为什么利润最大化原则mc=mr,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达mc=p 2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有关微观经济学题目 1.为什么利润最大化原则mc=mr,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达mc=p 2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愿意为其产品做广告吗为什么
1 因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收益R=PQ,其中的Q不与P相关,对Q求导,得到MR=P2 不愿因,因为产品无差异.无需做广告.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有关微观经济学题目 1.为什么利润最大化原则mc=mr,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达mc=p 2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相关的作业问题
1、因为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不变,所以mr=p2、不愿意,因为完全竞争市场,单个企业没有定价权,并且生产的产品可以全部卖掉
只看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就好了把,从上面MR和MC来看增加一个产量边记收益应该是大于边际成本的,这样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是正的,也就是增加一个产量会有正的利润,那就增加产量呗 不懂继续问, 再问: 那为什么有MR=MC利润最大化这一说呢 而且从题中求出总利润为400, 然后按你说的如果继续增加产量的话, 那么就是总利润会增
由于完全竞争市场资源具有充分的流动性,因此当存在超额利润时,会引起新的厂商进入市场,从而使得行业供给增加;行业供给增加,使得市场均衡价格下降,由于每个厂商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那么每个厂商的利润会减少,直到利润为0时,新厂商的进入才会停止.由于新厂商的进入使得行业供给增加,即行业供给曲线右移,所以行业的产量增加.对
你要理解经济学中利润的含义(和会计利润是不一样的),经济学的利润包括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经济利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超额利润,或者说是超过正常水平的利润).经济利润为0,不是说企业没有利润,而是说企业没有超额利润,也就是它的利润水平和其他行业一样. 举个简单例子,A、B、C行业及其他行业的利润都是100万,而D行业的利
  你要理解经济学中利润的含义(和会计利润是不一样的),经济学的利润包括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经济利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超额利润,或者说是超过正常水平的利润).经济利润为0,不是说企业没有利润,而是说企业没有超额利润,也就是它的利润水平和其他行业一样.  举个简单例子,A、B、C行业及其他行业的利润都是100万,而D行
就目前来说,这个公式具有宇宙普适性,也就是说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是要实现这样的质能转换,需要的条件比较“苛刻”而已,比如:核反应、正反物质湮灭(正电子与负电子湮灭成0.511MeV的光子)等等.
若H2全反应完 2H2+O2==2H2O H2和O2共反应掉24-3=21ml V(H2):V(O2)=2:1 反应的V(H2)=14mlV(O2)=7ml 所以V(H2):V(O2)=14:(7+3)=7:5 若o2全反应完,则剩余气体为H2 2H2+O2==2H2O H2和O2共反应掉24-3=21ml V(H2)
就是多劳动,少要钱
(1)根据电荷守恒有(-n)+6×(-1)+6×(+1)=-1,解得n=1,因为R的阴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R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答案为:1;7;(2)X、Y、Z是位于不同周期的三种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X、Z位于同一主族,则X为氢元素,Z为钠元素,三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1的化合物W为
在垄断竞争下,MR=MC的时候利润最大化,MR曲线是向下倾斜的,MC向上倾斜,交点就是利润最大化的产出点,垄断竞争下产量决定价格.在完全竞争下,MR=MC=AR=P,MR=AR=P曲线是水平的,MC向上倾斜,交点就是利润最大化,完全竞争下价格决定产量P为均衡时价格
错.垄断竞争企业有一定的垄断势力,其定价高于MC.具体公式为P=MC/(1+1/Ep)
选择题:1、D;2、B;3、D;4、B;5、A;6、B;7、D;8、B;9、D;10、短期固定成本是指的短期总的不变成本则选D;指的短期平均不变成本则选B判断题:1、错;2、对;3、错;4、错;5、错;6、对;7、对;8、错;9、对;10、对.
不矛盾的.无论是哪种市场结构,完全竞争还是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都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即MC=MR.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产品具有同质性,所有厂商生产的商品完全相同,价格都是P,且厂商的边际收益MR就是单位产品的价格P.所以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利润最大化时,满足MC=MR=P.建议你看一下微观经济学
生产者在既定产量条件下会力求实现最小的成本.&&&&&&&&&&&&&&如图,3条等成本线具有相同的斜率(表两要素的价格是既定的).但代表3个不同的成本量.但成本线AB代表的成本>
由MC边际成本表达式引发的一系列计算因为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所以MR=P.又因为利润最大化的时候,厂商的MC=MR,所以MC=MR=P MC的三个阶段分别为:1. MC < 30-0.2*100 = 10 ( IF Q
完全竞争产生的价格水平P=MR=MC=AR=MR,所以没有超额利润完全垄断产生的价格水平P往往小于MR和MC,所以往往存在超额利润
Q=100-2p P=50-Q/2 MR=50-Q 边际成本MC=0,即多租出一套房增加成本为0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 MR=MC 故MR=MC=0 即50-Q=0 即Q=50时利润最大,P=50-50/2=25如果他有40套,小于50,所以Q取最大40时MR最接近MC, 利润最大,此时P=50-40/2=30绝对手工原创
一个垄断市场没有供给曲线,因为不存在价格和产量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原因在于,垄断者的产量不仅取决于MC,而且也取决于需求曲线的形状(即需求弹性).需求D(Ed)变动》MR跟着变动》MR与MC交点也变动(即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决策点变动)通常,需求的变动既改变价格也改变产量.更加详细的解释,你可以参考Pindyck
选择a因为垄断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MR=MC>P,据题目的意思MC=P>MR此时应该缩减产出以达到利润最大 再问: ?DZ?????????????????????????????????????? 再答: ??????????????????????????????????????????????P*Q??仯????《西方经济学》综合复习简答题及答案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问答题
  1.根据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句话的含义。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是什么?
  3.序数效用论是如何说明消费者均衡的实现的?
  4.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
  5.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6.市场结构有哪些类型?
  7.外部性是如何引起市场失灵的?
  8.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什么?
  9.用利率效应说明物价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
  10.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说明总支出是如何决定的?又是如何变动的?
  11.简要说明乘数理论。
  12.用IS&&LM模型说明投资变动对利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13.在不同的时期,应该如何运用财政政策?
  14.在开放经济中,由于国内消费和投资增加而引起的总需求增加与由于出口增加而引起的总需求增加,对宏观经济均衡有什么不同影响?
  1.(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较大幅度增加,而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
  2.(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2)无差异曲线具有四个重要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了相同的效用,与第二个特征相矛盾。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3.(1)序数效用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说明消费者均衡的实现的。
  (2)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3)消费可能线又称家庭预算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4)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结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图中的AB)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I1、I2 、I3)中的一条(I2)相切于一点(图中的E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4.(1)总产量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5.(1)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2)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是小于边际成本,企业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才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企业对利润的追求要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实现无限大的利润。这样,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企业要根据这一原则来确定自己的产量。
  6.根据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行业的进入限制和产品差别,可以把市场结构分为四种类型。
  (1)完全竞争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形成这种市场的条件是企业数量多.而且每家企业规模都小。价格由整个市场的供求决定,每家企业不能通过改变自己的产量而影响市场价格。
  (2)垄断竞争是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市场。这种市场与完全竞争的相同之处是市场集中率低,而且无进入限制。但关键差别是完全竞争产品无差别.而垄断竞争产品有差别。企业规模小和进入无限制也保证了这个市场上竞争的存在。
  (3)寡头是只有几家大企业的市场,形成这种市场的关键是规模经济。在这种市场上,大企业集中程度高,对市场控制力强,可以通过变动产量影响价格。而且,由于每家企业规模大,其他企业就难以进入。由于不是一家垄断.所以在几家寡头之间仍存在激烈竞争。
  (4)垄断是只有一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形成垄断的关键条件是进入限制,这种限制可以来自自然原因,也可以来自立法。此外,垄断的另一个条件是没有相近的替代品.如果有替代品,则有替代品与之竞争。
  7.(1)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
  (2)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这就是说,这些活动会产生一些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承担的成本(称为负外部性),或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获得的利益(称为正外部性)。
  在有负外部性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但私人边际利益与社会边际利益仍然相同,所以,当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利益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利益。这时,从私人角度看,市场调节是有利的,但从社会角度看,不是资源配置最优。这就是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
  当有正外部性时,一项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但社会边际利益(包括给第三方带来的好处)大于私人边际利益,这同样是,市场调节从私人来看资源配置最优,但从社会来看并不是资源配置最优,同样是市场失灵。
  无论是正负外部性都会引起市场失灵。
  8.(1)制度。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制度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2)资源。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产量是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各种生产要素是资源,因此,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
  (3)技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
  9.(1)利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影响投资。
  (2)决定利率的因素主要是货币供求。当货币需求稳定时,决定利率的主要是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即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量有名义货币量与实际货币量之分,决定利率的是实际货币供给。当名义货币量不变时,物价上升,实际货币量减少;实际货币量减少,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引起投资减少。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这样,从投资的角度看,总需求与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把这种关系可以总结为:
  物价水平(&) & 实际货币量(& & 利率(&) & 投资减少 (&) & 总需求(&)。
  10.(1)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假定短期中总供给是不变的,只分析总需求(用总支出代表)如何决定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
  (2)在不考虑总供给时,总支出曲线与45&线相交就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
  (3)总支出的变动会引起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即总支出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总支出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11.(1)乘数是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2)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增加的收入就有更多的部分用于消费,从而使总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得更多。
  (3)乘数发生作用是需要有一定条件的,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支出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如果社会上各种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或者某些关键部门存在着制约其他资源利用的&瓶颈状态&,乘数也无法发挥作用。此外,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即当自发总支出增加时,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要大于最初自发总支出的增加;当自发总支出减少时,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减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支出的减少。
  12.(1)IS&&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决定的模型。
  (2)投资的变动会引起自发总支出变动,自发总支出的变动则引起IS曲线的平行移动,从而就会使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变动。这就是,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反之,自发总支出减少,IS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下降。
  13.(1)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政府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
  (2)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具体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少税收。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压抑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增加税收。
  14.(1)总需求的变动来自国内总需求(消费与投资)的变动和出口的变动。
  (2)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这就会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同时也会使贸易收支状况恶化(即贸易收支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
  (3)如果总需求的变动是由于出口的变动引起的,宏观经济均衡的变动与国内总需求引起的变动有所不同。这就在于出口的增加提高了对国内产品的需求,从而总需求增加,并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会使进口增加,但由于这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是由出口增加引起的,一般来说,出口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不会全用于进口(即边际进口倾向是小于一的),所以,贸易收支状况改善(贸易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
小编工资已与此赏挂钩!一赏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我的电子书利润最大化原则--经济学.pdf
扫描二维码,下载文件到手机
相关文档推荐
当前文件信息
浏览:309次
下载:129次
您的VIP会员已过期,是否续费?
用户应遵守著作权法,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不违法上传、存储并分享他人作品。举报邮箱:
京网文[0号 京ICP证100780号(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Rahnook0次
 Kaitlyn0次
 Mla1331次
 Simoniracing0次
 Olaf20550次
 M_shaath0次
 Profitnplay0次
 Mvallery0次
 园丁王国0次
 Johnyo0次
 Lafont3920次
 Ldflores1次
 Tomchvy12850次
 Tobje20次
 Ts1539060次
 Westra0次
 Jayhagan0次
 Mattarov0次
 Paradijm0次
 Jc24g0次
 Shuxikds170次
 Superjordan030次
 Tobygaglio0次
 Kortega0次
 Stewartb0次
 Miraluca0次
 Jenaegel0次
 Walterheller5次
找不到您要的资料?,让网友帮您查找。利润最大化原则(第五章)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利润最大化原则(第五章)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的基本选择包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