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合伙开店协议合同总30万、我出22万,他出8万,怎么分钱,按比例

05-15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合伙开店协议,合伙开店协议合同,两人合伙开店协议,合伙开店协议书,三人合伙开店协议,合伙开美容店协议,找人合伙开店,合伙开店,合伙协议,合伙合同范本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合伙开店协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三年前和朋友合伙开公司,我出12万他出8万,我负责经营和技术他不参与管理,现在他想撤股请问该如何分资产_百度知道
三年前和朋友合伙开公司,我出12万他出8万,我负责经营和技术他不参与管理,现在他想撤股请问该如何分资产
三年前自己资金不够,答应和朋友合伙开贸易公司,他出8万我出12万,我负责经营和技术,他只负责出资。现在经过奋斗还有我抓住的一些机会,总资金已经有120万(货品+现金+存款),另外公司下面还有3个办事处其他固定资产和不动产,往年年底都是拿出一些现金按我...
这几年创业阶段很辛苦,每天都要工作十多个小时,也很少休息。总觉得很不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当时没说好吗?是股份也按当初投资的比例算还是光分红?这个东西诶,要是没说清,就要找律师参考了,真按40%的股份分,那你也只能认了
反正是口头协议 你有的是办法反悔~
如果是口头协议,那就想怎么给,就是自己的事情了。如果按正常投资,那就要给他40%【现金和不动产】相当于120W的40%,48w你可以给他一部分现金和一部分不动产,【不动产是很虚的,可以玩玩花样】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合伙开公司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文| 何德文,七八点公司创始人旧时代股权or新时代股权?在过去,创始人一人包打天下,100%控股公司是常态,不需要股权设计。在现在,我们步入合伙创业时代,合伙创业成为互联网明星创业企业的标配。在过去,的核心甚至唯一依据是,出多少钱。「钱」是最大变量。在现在,「人」是最大变量。只出钱不出力或少出力的投资人是否遵守&投大钱,占小股&,已经成为判断其是否在专业投资人阵营的标准。在过去,是创始人单干制。在现在,提倡兵团作战。在过去,利益是上下级分配制。在现在,提倡合伙人之间利益分享。在过去,职业经理人用脚投票。在现在,提倡合伙人之间背靠背共进退。合伙利益 or 合伙精神?之前有创始人说,我持有90%股权,给整个团队预留10%股权,分给我未来的CTO, COO, CFO&&公司股权少,不够分啊。这不是合伙创业,这是在给下人打赏。之前有创始人问,我的合伙人需要知道其他人的股权吗?我需要让合伙人知道公司的财务数据吗?这不是合伙创业,这是在唱独角戏。之前有创始人颐指气使地说,公司100%是我的,股权100%是我的。合伙人的股权,都是我分给他的。入戏太深啦。你的合伙人,也可以花点小钱,注册个公司,翻身做主人,给你分股权,好不好。问题是,你要吗?经常有创始人学着《中国合伙人》的口吻说,千万别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在你从苦逼通往牛逼、但尚未牛逼、还可能永远没法牛逼的路上,除了你的老同学、老同事、老乡、老基友,甚至老婆、老妈&&还有其他人愿意追随你私奔裸奔吗?好基友不能合伙创业,难道陌生人就能合伙创业?三架马车、五虎、阿里十八罗汉&&哪家不是好基友合伙创业?有创业能力,有创业心态,经过磨合,可以作为合伙人。人与人之间长期共事,既要有软的交情,又要有硬的利益。合伙创业,既是合伙一种长期利益,也是合伙一种&共创、共担、共享&的合伙创业精神。算小账 or 算大帐?我们看到,有的孵化器,利用初创企业创始人不懂游戏规则,趁火打劫,象征性投20万,要求持有55%股权;有的土豪,固守&谁钱多,谁老大&的老旧观念,投个150万,要求控股创业公司70%股权;有的成熟传统企业孵化创业项目或传统上市公司对外投资项目,也都乐此不疲痴迷控股创业企业。70%>50%>20%,这是小学生算的算术题。他们根深蒂固地认为,手里拿的抓的&抢&的股权数量,越多越好。他们只看自己的历史贡献,不去考虑公司长期发展所需的持续动力。他们这套玩法,把优秀团队和后续资本进入公司的通道都给堵上了,把公司给做小了。其实,股权拿多少,还有另一种算法。背后的男人帮背后的男人帮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群成功的男人。上面这些人,是小米与背后股东的典型代表。小米与阿里巴巴的股权架构,分别解决了公司长期发展所需要的核心创业团队、资本与核心战略资源。小米1%=4.5亿美刀,阿里巴巴1%=20.1亿美刀。但是,如果,公司不值钱,100%=?美刀。马云持股阿里巴巴7.8%,既没阻挡住马云控制阿里巴巴,也没阻挡住马云成为中国首富。有人说,阿里合伙人制是被逼无奈之举,不值得提倡。鸡同鸭语,只能无语。失控 or 控制?KK写了本书叫《失控》,超人气社群罗辑思维宣扬试验失控,股权架构师们却像头不合时宜的怪物,张口闭口喜爱说&控制&。失控, or 控制?有人说,小孩子才玩失控,大人们都在玩控制。我不认同。我的问题是,百度、阿里巴巴、Google、 Facebook算不算是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的AB股计划、事业合伙人制,是为了控制,还是为了失控?在股东会与董事会的顶层决策需要控制,但需要发挥人的天性与创意的底层运营需要失控。一家公司,只有控制,公司才有主人,才有方向。只有失控,公司才能走出创始人的局限性和短板,具备爆发性裂变的基因和可能性。控制中有失控,失控中有控制。创始人要控制公司,最简单、直接、有效的办法,是控股。公司的初始股权架构设计,首要解决的是创始人的持股权数量。根据创始人核心创业能力的集中程度与团队组成,创始人的持股有绝对控制型(2/3以上)、相对控制型(50%以上)与不控制型(50%以下)。不控股,是否也可以控制公司?投票权委托、一致行动人协议、有限合伙、AB股计划等,都可以是备选方案。京东上市前用的是投票权委托,上市后用的是AB股计划,上市前后无缝对接。上市后,创始人持有多少股权,算是合理区间?马云是7.8%,是14.43%,是18.46%,是20.468%,是22.9%。谷歌的佩奇与布林是14.01%与14.05%,Facebook的扎克伯格是23.55%。因此,20%上下算是常态。公司的股权架构设计理论,不管说得多天花乱坠,都很难精确计算各方的具体持股数量。如果算小账,算八年十年,也没法精确计算。股权架构设计,只能是算大帐,做模型,把团队分利益的标准统一,让团队感觉相对公平合理,股权不出现致命的结构性问题。
股权 or 限制性股权 or 期权?股权是实対实。股东掏的是白花花的银两,公司给的是有假包换的股权,通常适用于投资人或合伙人拿的资金股。限制性股权是实对空。公司给出的是股权,股东空头承诺的是未来的服务期限或/和业绩,通常适用于公司合伙人或少数重要的天使员工拿的人力股。期权是空对空。公司开出的是空头支票,员工空头承诺的是服务期限或业绩,通常适用于员工。免费 or 收费?公司发股权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股权发放筛选出一支既有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心态的核心创业团队。股权发放,可以是个互相印证的过程。公司经过判断,可以给团队成员配备股权。团队成员是否愿意押点宝赌一把,基本可以判断他是否长期看好公司。团队成员自愿主动选择,掏过钱割过肉,他的参与感会比较高,也更会当个事来做。有的人一开始就是创业拍档,有的人需要影响成拍档。有的人看短线多些,有的人看长线多些,都是人性使然。可以根据团队成员的风险偏好匹配工资、奖金、业绩提成、期权、限制性股权或股权。
股权架构设计=筑巢引凤?对于经过磨合、有创业能力与创业心态的合伙人,谈利益,并不伤感情。不谈利益,才伤感情。问题是,碰到心仪的合伙人,该如何谈利益呢?小米成立之初,雷军即提出,小米要做铁人三项: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我们分析小米的8位合伙人背景会发现,这些合伙人和小米的是高度匹配的。&找人这件事,考验创始人对的思考深度&(by)。创始人首先考虑公司未来的商业模式与核心业务节点,然后考虑支撑商业模式的合伙人团队组成。商业模式与合伙人团队组成想明白了,股权架构也就出来了。股权架构出来了,一个萝卜一个坑,创始人就知道该如何与合伙人谈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了。&在旧的世界里,你用30%的时间创建一种伟大的服务,用70%的时间来营销。在新的世界里,这个比例应该倒过来。真正顶尖的企业是不需要广告就能自然吸引到顾客,好的产品和口碑行销是提高销售的关键&(by贝索斯)。在去中介化的互联网新经济时代,在公司的合伙人团队中,我们要重新思考销售总监的重要性。有的公司平分股权,问题的症结不在于技术环节,而在于平分股权背后的团队组成。&创始人+创始人&的团队组织架构,就好比&曹操+刘备+孙权&合伙创业,公司没有清晰明确的老大,股权是很难分的。但是,如果是&创始人+合伙人&的组织架构,就好比&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股权就很好分了。关于创始人与合伙人的不同基因,搭班子,先生有个&狼狈为奸&的理论。()做好公司股权架构,创始人找合伙人、找投资人、找员工,再也不用纠结了。投资=投人=投股权架构?之前有朋友创业,自己掏了30万,找身边朋友投了70万。他们简单、直接、高效地把股权分了:30%:70%。两年后,公司业务发展不错,创始人却发现不对劲,(1)不公平,他吭哧吭哧干成了小股东;(2)没有预留足够股权利益空间,合伙人谈不进来;(3)连续有三家投资机构看好这项目,但看完公司后,没有一家敢进。公司早期股权结构不合理,会影响到投资人的进入。有的创始人在外边学习了一堆的新理念,新思维,说产品重要,技术重要,运营重要,需要找合伙人。但是,你一问他公司的股权架构,发现上边还是慈禧,下边还是义和团。创业合伙人+=人格分裂者?创业合伙人,既是公司种子轮投资人,又是公司全职运营者,还是公司天使员工。作为公司投资人,合伙人取得小额资金股。我们建议,互联网初创企业,所有合伙人资金股合计不超过20%。作为公司全职运营者,合伙人取得大额人力股。人力股和四年全职服务期限、甚至与核心业绩考核指标挂钩。合伙人打个酱油中途掉链子退出或业绩指标不达标时,公司可以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回购。作为公司的员工,合伙人领取工资。股权分配,都有哪些大坑?公司的软件产品出点问题,可以快速迭代。公司的技术或运营出点问题,可以换个姿势甚至换人。但是,如果,公司的股权架构出问题呢?要么创始人对公司失控或出局,要么合伙人内讧,要么合伙人与投资人没法进入,要么决策效率低下&&结果要么不可逆,要么纠错成本极高,经常是毁灭性的&车毁人亡&。很多初创企业,有好团队,好创意,好产品,却因为股权问题,倒在通往牛逼的路上!!!创始人都来做个体检吧,看看你家公司的股权是否存在以下问题:(1)
没有明确的老大(2)
只有员工,没有合伙人(3)
完全按出资比例分股权(4)
资金股占股比例过高(5)
全职核心团队股权,没有退出机制;创始人单方给合伙人设定退出机制,自己不设定退出机制;霸王硬上弓给全职核心团队设定退出机制,但团队不理解退出机制的公平性、合情性与合理性,不接受退出机制。(6)外部投资人控股(7)给兼职人员发放大量股权(8)给短期资源承诺者发放大量股权(9)给投资人预留股权(10)没有给团队预留股权(11)配偶股权没有退出机制(12)继承股权没有退出机制&&本期水货到此为止,下期干货待续。作者,何德文,七八点公司创始人。七八点(微信公号:qibadianbuluo),股权架构师,服务中国创业创新企业。手艺人码字辛苦。欢迎转载,谢谢注明出处。
24小时报不停
滴滴公布全平台整改方案
蔚来总裁秦力洪:蔚来ES8开始交付,ES6进入实车测试
网传苏宁金服计划裁员12%,苏宁内部人士称纯属造谣
彭博:非执行董事田东方被任命为中兴通讯党委书记
百度资本今年将完成最多4笔大交易,关注自动驾驶等领域
前央视主持人赵普加入的“东家”,帮助3万匠人卖出100万件手工作品
第二届京东文学奖揭晓,《红豆生南国》《管家》等五部作品夺魁
摩根士丹利:阿里全球布局赶超亚马逊 速卖通成多国第一电商平台
腾讯发布虚拟人“Siren”,能同步模仿你的一举一动
小米手环将上架屈臣氏,雷军:李嘉诚带来的福利
Google与复旦大学正式合作:主攻人工智能
福克斯CEO:Facebook是个极具攻击性的平台
官方查处暴走漫画和今日头条,因丑化恶搞烈士
蚂蚁金服将新一轮融资额提升至120亿美金?蚂蚁金服:不评价
阿里蔡崇信回应美国参议员:你们只是想遏制中国
传Uber要求出借方下调11.3亿美元贷款利率
雷军:小米8无奈才用刘海屏 用习惯了没那么难看
高德地图引入气象信息,并推出积水地图AI版
小米Q1手机销量同比增87.8%,20个国家进入前五
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再审改判无罪
三星GalaxyS7 edge被诉爆炸 重蹈覆辙失主流市场
菜鸟将在世界5大城市建设物流枢纽,打造全球72小时必达网络
运满满将拓展无人驾驶业务,称今年将宣布实现盈利
谷歌在中国推出第二款应用:文档管理工具Files Go
Mapbox牵手微软、英特尔 提供无人驾驶汽车地图
外媒:蚂蚁金服将融资目标上调至120亿美元
百度否认在手机输入法植入广告,称官方版无任何广告行为
前四月软件业收入同比增超一成,收入近1.82万亿元
LG领导人交替,新掌门面临9亿美元遗产税
圆通速递拟4.5亿增资浙江驿栈,快递末端服务盈利尚难创业公司3个合伙人,老大出50万,老二30万,老三20万,股权怎么分?
创业公司常见的股权纠纷,大概是这样的:
一个创业公司三个合伙人,老大出50万,老二出30万,老三出20万,并约定“出多少钱占多少股”。
公司做到一半,老二跟老大老三不和,要离职,于是问题出现了——当时老二出30万占了公司30%的股,怎么办?
老二当然不同意退股,理由很充分: 第一, 这30%的股份是自己真金白银花30万买的,退了,不合理 第二, 《公司法》和公司章程都没规定股东离职还要退股,退了,不合法。
然后,老大老三傻了,他们确实没理由把老二的股权收回来!但是,万一到时候公司值钱了,老二跑回来讲这个公司30%是自己的,捞白食,怎么办?
最后,创始人内部陷入无穷尽的撕逼,投资人碍于股权纠纷也不敢投资……
创业公司,卒。
此时,老大老三一看股权撕逼撕不出结果,就干脆想了个“破罐破摔”的法子:另开一家公司,赔钱的事交给老人去做,赚钱的事由自己新成立的公司做。结果,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搞成转移公司资产,甚至成为刑事犯罪!
创业公司,再卒。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大致可以一窥绝大部分创业团队股权分配的特点:合伙人出了钱就不管了,不想未来会不会继续参与这个项目;股权只有进入机制,没有调整机制,也没有退出机制。
因此,初创公司股权设计的核心重点是要解决两大问题——
一、 股权如何分配?
1/股权和职能的关联
假设初创公司三个合伙人,一个负责内容,一个负责技术,一个负责销售,大家的资历又差不多(这也是大多数创业公司的标准组合),这个时候应该如何分配股权?
大原则在于,技术研发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而销售通常只在公司初创时能带来短期的资源效应,而市场职能介于两者中间。
因此,对于这三种职能的股权分配,应该按照各自职能的综合效应,由高向低依次排序为——技术、市场、销售。
依据此,我们还可以延伸到运营公司过程中的激励比例问题,如下表:
注意,以上设计适用于单创始人结构,即在具有多个创始合伙人的情况下,确立一个核心创始人,然后由其组建职能健全的团队。
创始人应当具备极强的战略规划能力,并集中指挥,使整个团队的执行保持高效;不建议树立多个多核心的创始人结构,届时,团队的股权分配和协调配合将会变得十分低效。
二、企业股权结构的三种模型
第一种,绝对控股型
这种模型的典型分配方式是创始人占三分之二以上,即67%的股权,合伙人占18%的股权,预留团队股权15%;该模式适用于创始人投钱最多,能力最强的情况。在股东内部,绝对控股型虽说形式民主,但最后还是老板拍板,拥有一票决定/否决权。
第二种,相对控股型
这种模型的典型分配方式是创始人占51%的股权,合伙人加在一起占34%的股权,员工预留15%的股权。这种模型下,除了少数事情(如增资、解散、更新章程等)需要集体决策,其他绝大部分事情还是老板一个人就能拍板。
第三种,不控股型
这种模型的典型分配方式是创始人占34%的股权,合伙人团队占51%的股权,激励股权占15%。这种模型主要适用于合伙人团队能力互补,每个人能力都很强,老大只是有战略相对优势的情况,所以基本合伙人的股权就相对平均一些。
这三种模型里面有几个特点:
首先,投资人的股份没算在里面。
预留投资人股份存在很大的问题。假设创始人预留20%股权给后面的投资人,投资人从他手里买股份,这就叫“买老股”。从法律关系上来讲,这是投资人跟创业者个人股份之间的关系,不是跟公司之间的关系。这个钱进不了公司账户,而成为创始人个人变现,不是公司融资。而且,一旦创始人卖老股,投资人出很高的溢价进来,创始人马上就面临很大的一笔税。
所以,不建议一开始给投资人预留股份,可以进来以后大家共同稀释。
那么激励股权为什么建议预留呢?
主要原因是能充当调整机制。比如,很多创始人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找合伙人其实没多少选择余地,觉得凑合就一起干了。但是过了段时间,发现这人能力不行,此时,预留的部分就能出面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早期股权分配不合理,这时候就可以调整一部分到代持的老股里面去。如果后面有新人参与进来(不管是高管、合伙人还是员工),也能通过预留股权去处理。
3/股权控制方式
纵观国内外上市且发展良好的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占股20%左右是较常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大家就会考虑,公司的控制权会不会出问题?
事实上,不是说只有控股才能控制公司,不控股的老板也能控制公司。这里就牵涉到几种控制方式:
第一种,投票权委托
最典型的是京东。京东上市之前烧了很多钱,刘强东的股份很少。所以,京东对后来的投资人都有前提条件,就是把投票权委托写好——刘强东在上市前只有20%的股份,但是有50%的投票权。
第二种,一致行动人协议
简单来讲就是,所有事项先在董事会内部进行民主协商,得到一致意见,否则就以老大的意见为主。
第三种,持股平台
针对于有限合伙。老板可以把合伙人、员工的股份放在员工持股平台上,以此把合伙人跟员工的股权全部集中到自己手里。
因为有限合伙分为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普通合伙人即使只持有万分之一的股份,这个持股平台里面的股份也都是他的,他可以代理有限合伙的权利。而有限合伙人主要是分钱的权利,基本是没话语权。
第四种,AB股计划
AB股计划通常是把外部投资人设置为一股有一个投票权,而运营团队一股有10个投票权。例如刘强东一股有20个投票权,所以他总够有将近90%的投票权。
三、 退出机制
设置激励机制基本已经是大部分创业公司的共识,但是事实上,大部分的激励机制的效果都不好。原因在于,公司最后有两条路,要么上市,要么被收购,但是这对大部分的创业公司来说概率都比较低。如果不设置合理的退出机制,将无法适应创业公司频繁发生人员更迭的情况。
因此,事先约定科学的退出机制,将直接解决开头案例中提出的员工离职问题。
为此,我们有四点建议——
1/创始人发限制性股权
限制性股权简单来讲,第一它是股权,可以直接办理工商登记;第二它有权利限制,这种权利限制可以四年去兑现;而且中间离职的情况下,公司可以按照一个事先约定的价格进行回购,这就叫限制性股权。限制性股权的限制就在于,分期兑现,公司可以回购。
无论融资与否,上市与否,都需要套用限制性股权。比如说,创始合伙人早期只掏了三五万块,拿了20%的股份,干了不到半年,公司做到五千万或者一个亿,谁都不希望看到他仅靠一点贡献就拿走一大笔钱。所以我们建议大家拿限制性股权
2/股权分期兑现
分期兑现有四种方式:
第一种是约定4年,每年兑现四分之一;
第二种是任职满2年兑现50%,三年兑现75%,四年100%。这是为了预防短期投机行为,小米的员工股权激励就是按照这种模式的;
第三种是逐年增加,第一年10%、第二年20%、第三年30%、第四年40%。也就是干的时间越长的兑现的越多;
第四种是干满一年兑现四分之一,剩下的在三年之内每个月兑现48分之一。这种以干满一年为兑现前提,后面每到一个月兑现一点,算得比较清。
这几种模式对团队来讲是不同的导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约定回购机制
股份约定回购机制的关键是回购价格定多少。
有些公司一开始约定,如果合伙人离职,双方按照协商的价格回购。所以这里面有几种模式:
第一种,参照原来购买价格的溢价
比如说他原来花10万块买了10%的股,如果到了两三倍,那一定得溢价。
第二种,参照公司净资产
假如公司干到第三第四年的时候资产已经有一个亿了,这时候要是按照人家原来购买价格的溢价,那么人家干的这几年都白干了。所以对于此类重资产企业,可以参照净资产来定。
因为回购是一个买断的概念,相当于把对方未来十几年的财富都断掉了,所以从公平合理的角度还得有一点溢价。
第三种,参照公司最近一轮融资估值的折扣价
回购为什么要打折呢?基于几个考虑:
从公平合理的角度出发,资本本来就是投资公司的未来。5千万、1个亿的
估值是认为未来公司值这么多钱,但这个估值是可变的,并不代表你离职的时候就是这个价格;
从公司现金流角度,如果完全按照公司估值,那公司现金流压力很大;
从公司团队的导向出发,这个导向就是引导大家长期干。这里面用什么价格是以公司的具体模式为依据的。
第四种,做好预期管理
退出机制怎么去落地?首先要在理念层面达成共识,之后再谈硬梆梆、冷冰冰的规则。
理念层面是大家先沟通到同一个层面,比如:
谈好是基于长期看,还是基于短期投资?
未来这个公司能不能做成?能走多远?能做多大?确定好主要贡献在于长期全职出力。
如果股份不回购对长期参与创业的股东是不是一个公平合理的事情?
总之,所有合伙人要同一套标准,游戏规则值得所有人尊重。只有在理念层次沟通好了,才能够平和理性地去谈具体的规则条款。
5、怎么退出?
股权激励的核心目的并非仅仅在于培养了多少个股东,而更在于打造了多少个像老板一样思考和行动的小老板、合伙人
公司目标,高管不认可,请看:
股权激励十二定之一:定目标
北京10月21-22日 开课
上海10月26-27日 开课
成都10月29-30日 开课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个人合伙开店协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