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物流转型必要性如何转型升级

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物流业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建议
  理由:
  现代物流是融合运输、仓储和信息等各项活动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权威研究,中国物流需求高速增长期将持续10至15年;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物流业发展迅速,经济增长对物流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2012年,社会物流总费用9.4万亿元,同比增长11.4%,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3%。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不仅是促进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也是服务和支撑其它产业的调整与发展、增加消费和扩大内需的需要,对于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很多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物流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创新驱动,促进社会分工及产业结构优化,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推动物流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提升物流管理、创新发展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使我市一跃成为连接沪杭甬乃至整个长三角的重要节点与交通枢纽之一,为我市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第三方物流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大桥效应直接推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快车道,有力地实现了全市各个领域的大发展。但从目前来看杭州湾跨海大桥开通运行给物流业带来的正效应尚未充分发挥,从物流业增加值的数据上看(如下表所示),我市物流业增加值占宁波全市的比例,近四年来都处于缓慢增长态势,且增幅不明显,体现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对称。
  &物流业增加值
  单位:万元
  从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上看,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应能力不够问题。一方面,制造业企业的物流需求分散在各个部门和环节,物流服务外包比例较低,许多制造企业倾向于自营物流,物流运作成本高、效率低;另一方面,物流业服务层次较低,适应制造业企业需求的专业化物流服务缺少。从行业现状来看,从事物流业的企业在快速增长,但总体仍处于&低、小、散、乱&阶段。物流业科技含量低,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交通运输企业家数占宁波大市比例低,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多。物流业服务运作普遍以传统运输模式为主,单纯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运输的货运公司和个体经营户多,运输线路相互重复,存在恶意竞价行为,给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传统物流发展模式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企业利润越来越薄,加上物流业扶持政策不到位、物流企业眼光不足等因素,我市物流业发展和周边先进地区相比,整体竞争力仍不够强。
  建议、办法和要求:
  (一)进一步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
  1、开展三年促强行动。为破解我市物流业没有真正龙头企业的现状,选择若干重点物流企业,结合企业不同情况,邀请专家为其量身打造发展战略,三年一轮评估筛选,培育全市物流业龙头老大。
  2、开展三年扶弱行动。大企业多是由小企业发展壮大而来,要引导众多小微物流企业,推动他们向正规军发展,在规范有序的基础上,提升企业量级,进而促进物流市场的规范化运作。
  3、将相关税收中地方留成部分按企业规模与对地方发展贡献程度,以适当比例返还,完善物流企业财政扶持政策。
  (二)进一步引导物流企业创新转型
  1、鼓励我市物流业企业加快由传统物流模式向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引入先进的物流理念(如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技术及装备的应用能力和范围,大力发展集原材料集中采购、供应链金融、综合物流服务等为一体的现代物流服务业态---集成式物流服务企业,为制造企业提供专业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同时,加大引导我市物流企业对智慧物流应用的力度。推动互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包括RFID、GPS、PDA等高新技术的运用,实现对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跟踪与智能控制运作。
  2、进一步加快推动我市物流信息化建设,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广泛应用。建设一个以服务客户为核心、以推广应用为主线、以综合功能为方向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公共信息平台,达到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的互联互通,完善以整合、规范、交换、共享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保障体系,全面覆盖我市物流行业,建成技术先进、需求全面满足的综合物流信息服务体系。
  (三)进一步鼓励制造型企业将物流等非核心环节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
  为了实现我市制造业和物流业双业联动深度融合发展,要加大引导力度,通过宣讲、培训和实地参观、访问交流,引导制造企业转变观念、调整经营决策、强化核心业务,逐步将原材料采购、仓储、产成品配送等物流服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四)进一步引导金融业加大对物流业的融资支持
  积极探索发展物流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完善融资机制,提高物流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如,可以建立一个&慈溪市物流业发展引导基金&(由市里拨出一部分资金、相关企业筹集一部分),商请若干银行组成银团,通过组合贷款进一步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和覆盖范围。
  (五)积极探索建立物流相关指标的统计制度
陈虹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物流业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建议》(第338号)已悉,经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及市级相关部门的协力推动下,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现代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全市实现物流业增加值88.66亿元,同比增长11.4%。截止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物流企业308家, A级以上物流企业24家,其中4A级2家、3A级17家、 2A级5家,总数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二是现代物流平台载体加快建设。我市&一主三副&的物流空间布局初步成形,慈溪市综合物流园区启动建设,慈溪东部、慈溪西部、慈东物流中心三个副中心物流项目稳步推进。目前,慈溪市综合物流园区基础设施(部分道路)项目115亩用地已完成&农转用&审批和可研编制,正在推进土地征用前期工作和扩初设计工作,以及宝瑞医药精细化物流和物流大厦项目的前期工作。另外,余慈物流现代供应链仓储配送中心、东部物流中心、太平鸟服饰配送中心、海尔物流等项目加快建设。截止目前,共有5个重大物流项目纳入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项目计划,获得上级资金扶持1000万元。三是现代物流特色化发展活跃。部分规模物流企业走出了以运输服务为主的发展模式,逐步向第三方、第四方物流转型发展,冷链物流、医药物流、家电物流、供应链物流、快递等特色物流迅速成长。截止目前,慈溪市公铁联运有限公司、宁波英特药业有限公司、宁波市阿六食品有限公司等物流企业获得创新和示范项目支持。四是扶持力度持续加大。从2008年开始,我市已连续七年出台现代物流业发展扶持政策,从标准化仓储、信息化投入、扶大扶强等多方面帮扶企业,有25家企业享受政策扶持,资金达1548万元。经过几年的扶持,大部分国标A级以上物流企业已完成了GPS、RFID等信息化改造,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针对&营改增&可能带来的税负增加,多次调研,向上级建议,同时给予新增部分的税负减免,目前共有5家物流企业申请获得营改增过渡性财政扶持146万元。
  但是,正如您说言,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与制造业的融合度不高,信息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及行业发展&小、散、乱&等问题,物流业作为服务经济的重要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是经济的晴雨表,需要我们付诸更多的努力推动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针对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建议,下步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一、政策护航,引导物流企业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
  引导物流企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始终是我们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重点。一是在市级层面对行业发展给予高度关注。今年制定出台了《慈溪市现代服务业三年提振计划()》(慈政办发〔2014〕48号),将现代物流业纳入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立足&环杭州湾物流基地&的定位,提出了构建以产业物流、专业物流和商贸物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体系的发展目标,争取到2016年底,全市实现物流总产值200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23%以上。明确将重大物流项目建设,龙头企业培育,知名企业引进,冷链物流、家电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专业物流发展,以及供应链物流、扶持生鲜配送、社区集中配送等新兴物流服务发展为工作重点。与此相配套在《关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中出台今后三年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扶持政策,每年安排3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鼓励物流企业规模化、智能化和特色化发展。二是鼓励物流企业上规模。鼓励引导物流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对年物流营业收入达到3000万元的国标A级以上物流企业,按其当年实现的销售(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形成的地方财力超过全市年初预算增长率以上部分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并授予&慈溪市重点物流企业&称号。并将重点扶持3-5家物流企业列入部、省、宁波市物流基地(中心)建设及甩挂运输试点企业名单,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项目计划,争取上级专项发展扶持资金。三是加强物流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物流货运市场的日常监管力度,对物流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行为、服务质量等实行质量信誉考核,组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查处超限超载、非法改装、无证经营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运输市场正常经营秩序。四是继续全面落实好&营改增&政策。全面梳理并落实物流业&营改增&政策,进一步促进物流企业扩大投资,扩大规模,着手建立&营改增&税收风险管理分析系统,规范物流业生产经营,防止物流业经营风险,促进物流企业健康发展。同时,帮助企业做好&营改增&超税负财政返还相关工作。另外,根据《中共慈溪市委 慈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慈党〔2011〕28号)文件,继续落实好困难国标A级以上物流企业税费减免政策、对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可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二、内优外拓,引导物流企业服务创新和智能化发展
  引导物流企业创新服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是提升物流服务水平重要举措。一是鼓励供应链物流等新兴物流业态发展。上下游多业联动是未来物流的发展必然趋势,我们将支持物流企业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集原材料采购、供应链金融、综合物流服务为一体的供应链物流服务作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引导方向。对供应链物流服务营业收入达到300万元的国标A级以上物流企业,我们将按其当年度该类营业收入的3%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二是推动智慧物流发展。支持物流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服务品质,对国标A级以上物流企业实施RFID技术和设备应用项目的,按其当年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单体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RFID电子标签按其当年投入额的50%给予补助,单体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同时,鼓励引导物流企业开发应用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并与浙江省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等成熟市场平台对接,实现资源共享,提升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为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对物流业的发展支持,重点培育以RFID、物流平台软件为重点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目前,已涌现出了以宁波博一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博太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慈溪市赛科软件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三是支持物流企业创新发展。鼓励物流企业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推动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对物流企业实施创新和示范物流项目的,按项目投资额30%的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40万元)或一次性10万元的奖励。四是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应对当前经济低迷的现状,鼓励企业走出去,与市外制造、商贸企业深度合作,面向大市场开拓业务。目前,慈溪公铁联运有限公司11年至今承接杭州中萃物流外包业务600万元,浙江定邦全球供应链有限公司也与京东商城开展供应链采购执行合作。
  三、行业联动,共同助推产业跨界融合
  一是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双业联动。据有关调研报告显示,物流产值一般占制造业产值的10%,按我市制造业产值3000亿元测算,物流业产值规模将达到300亿元。可见,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双业联动前景看好且任重道远,下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广&市场流通和贸易电子化&应用计划,鼓励工业企业开展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强供应链上下流联系。目前,慈溪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飞龙家电集团有限公司、先锋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等大企业已建立供应链配送体系。二是推进物流业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据初步统计,我市日均快递发件量达10万票,但从电商和物流企业调研来看,我市快递业发展存在走单价高于周边的情况。下步,一方面已将快递业发展扶持纳入现代物流业发展扶持政策,并降低了政策享受门槛;另一方面,我们正在积极对接顺丰等快递企业在慈溪设立中转中心。三是推动与传统商贸深度融合发展。探索推进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发展城市配送物流中心和农村快递网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问题,切实突破传统商贸转型升级的物流配送难点。
  四、要素支持,积极营造物流企业升级发展良好环境
  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扎实的基础是物流业提升发展的必然前提。一是加强物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一方面我们将积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对物流企业的融资支持,积极鼓励银行创新适合物流业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继续为商贸企业提供担保补助,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包括物流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投资,目前辖区内临商银行慈溪支行已推出&物流直通车&系列信贷产品,专门支持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另一方面,目前我市已设立了由市财政出资3000万元,总规模2亿元的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专项投资于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对于提出设立物流业发展引导基金的建议,我们将努力在该引导基金中考虑该提议。二是着力突破要素资源瓶颈。对于物流业企业特别是服务类物流企业土地用途制约问题,我们通过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明确包括物流业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利用工业用地(厂房)作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可直接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暂不收取土地收益金。对于物流人才瓶颈制约问题,一方面我们将继续落实物流业高级人才补助政策,对引进的年薪在12万元以上的,且聘用时间超过1年(含1年)的高级物流人才,经我局备案审核,按其个人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给予奖励;另一方面,还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专业培训机构或行业协会开展物流人才培训活动。三是完善物流业监测统计体系。我们将按照部门统计和国家统计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物流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物流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加强物流统计基础工作,开展物流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加大新增物流业企业统计规上单位的应纳尽纳,及时反映全市物流业发展情况,关注重点物流企业运行情况。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和力量,促进物流业统计信息交流,建立健全共享机制,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感谢您对我们物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慈溪市商务局
  &&&&日
】【】【】【】&&&&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
我的图书馆
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
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_张立国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_张立国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
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
) ( 1.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航空物流研究中心,广西 桂林 541004;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
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
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
) ( 1.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航空物流研究中心,广西 桂林 541004;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要: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产业转型升级在国家政策文件和研究文献中出现
的词频较高。文章以我国物流业为研究对象,从现有涉及到物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文献挖掘有效信息,梳理我国物流业转型升 级研究的历史脉络,从供应链与价值链、产业集群、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和产业联动四个视角对现有的物流业转型升级文献进行 了总结和归纳,并从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研究、阶段性划分研究和演进规律研究三个方面指出了现有文献的研究不足和以后 可能的研究方向。其中,供应链与价值链视角侧重于物流企业的纵向角度,产业集群视角侧重于物流企业的横向角度。文章对 于物流企业战略设计、政府政策的制定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物流金融;物流服务;产业联动;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F25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2X (2015 ) 01-0125-04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ZHANG Li-guo
(1. Guangxi Aviation Logistics Research Center , Guilin Universit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 Guilin Guangxi 541004 , China ;
2.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 Nanjing Jiangsu 210016 , China ) Abstrac t: China's economy has reached a critical stage in which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can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o b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Sector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ten appeared in national policy documents and research literatures in these years. This paper takes China's logistics secto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 extracts useful information from the existed literatures related to aspects of the logistics sector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combs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studies. It generalizes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ul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and value chain , industrial clusters, application of modern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sector linkage and lists the deficienci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current studies by taking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to consideration as the powers, stage division and evolution rule of logistics sector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supply and value chain is viewed from the longitudinal angle and the industry cluster is viewed from the horizontal angle. The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strategy and government policy. Key words : Logistics finance ; Logistics service ; Industrial linkage ; Industry cluster
一、引言 物流业的转型升级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 。党的十八 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 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 是‘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 ( 人民网, 2012 ),“中国经济 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 ” ( 李克强, 2013 )。2009 年国务院印发的 《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
( 国发〔2009〕8 号 ) 指出: “ 制定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不仅是促进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 也是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 、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 的需要,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 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商务部于 2012 年 12 月 28 日发 布了 《 商务部关于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 ( 商流通 发〔2012〕435 号 ) 标志着国家层面的物流业转型升级已经正式开
收稿日期:2014-10-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71463010 );广西教育厅面上项目 ( SK13YB119 )。 作者简介:张立国 ( 1979- ),男,河北阜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 125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 年第 1 期
融危机影响与外贸型物流企业供应链战略转型的关联分析路径 系数图,开始对外贸型物流企业向供应链战略转型的影响因素 进行了系统研究。
始,当前我国 “ 要加快物流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物流业在 ‘稳增长 、 调结构 、 促改革 、 惠民生 ’ 中的重要作用 ” ( 中物 联, 2014 )。 物流业转型升级是物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 首先, 物流业成本居高不下。1991 年,我国物流成本占 GDP 的 24%; 到 2012 年,这一比值为 18% 。 21 年来,物流成本仅下降了 6%,而同期美国 、 德国和日本的比值保持在 10%左右 。 2011 年,我国物流的管理成本占 GDP 的 2.3%,而美国 、 日本同期 为 0.4%。其次物流业运行效率偏低。我国库存量占 GDP 的 6%  ̄7%,而欧美发达国家仅为 1% ̄2%;年库存周转次数我国是 2 ̄3 次,而日本是 14 ̄15 次。物流运作效率低下,成为我国物 流业的发展顽症之一。最后物流业利润率不高。当前我国物流 企业的毛利一般只有 10% ̄15%,扣除工资 、 油费 、 过路过桥 费等费用,能剩下利润不足 5% (中国经济时 报, 2013.11 )。 2012 年物流企业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 12.1%,而物流成本 比上年增长 11.5%,行业业务利润额仅比上年增长为 4.4%,整 个行业处于一种微利经营态势。基于以上原因,近年来许多学 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物流业的转型升级。文章将对这些文献进 行系统的归纳,勾勒出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最新研究动向。 物流业的转型升级是在本世纪初,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 技术的发展才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 由于物流对象的多样 性,物流工作的复杂性以及物流信息更新的快速性等特点,计 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大大提 升行业的效率。学者们最初的研究集中于传统物流产业如何借 助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向现代物 流业的发展过渡,如汪同 (2002)提出了物流企业的电子商务转型模式问题,认为可以采 用项目模式、分散模式和集中模式三种基本模式,并分析了转 型模式选择及相应的影响因素;陈晓健(2002)提出应该向第三 方物流转型,建立企业网站,搭建 B2B 电子商务平台 〔1〕;刘秉 镰(2003)认为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引入精益物流,对于港口的升 级换代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不断深 入,学者们的观点主要向四个视角发展:即供应键与价值链视 角、产业集群视角、现代科学技术应用视角和产业联动视角。 二、供应链与价值链视角 这种研究视角主要是从企业纵向的角度,强调企业应通过 供应链或者价值链的整合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本视角也是目 前研究文献涉及最多的领域。
2. 价值链角度研究
价值链伴随着供应链,Gereffi(1999)率先从全球商品供应链 的角度提出了全球价值链的概念,认为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流动 和资源转移分配能够为物流产业的升级奠定基础 。我国的学者 赵勇等(2003)也开始探讨价值链角度的物流供应链,认为谁控制 了价值链,谁就在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价值链可以作为一个 研究工具研究物流外包问题 ( 白晓娟等, 2006 ),全球价值链对 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针对价值链在企业转 型升级中的具体策略,宋迎春(2010)提出了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价 值链设定不同的升级目标,通过模块化的思路推动物流业转型 升级;王滨啸(2011)运用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得到我国物流产 业进行转型升级的模式,并从物流企业自身 、 物流产业集群 、 政府等几个角度提出了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陶君成等 (2013)认为应扶持物流业态创新,重点推动企业物流向第三方物 流转型升级,建立简约的物流业态指数,改善宏观管理。 从当前供应链和价值链视角的研究分析,现有文献主要集 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供应链和价值链网络的角度研究网络节 点建设和线路规划问题,探索该如何布局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但是,目前困扰我国物流业的一个难题是“最后一公里”问题, 这是困扰物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阻碍,如何从网络角度研 究网络末端的线路规划和节点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这 将为我国物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的解决思路 。二是研究企 业的物流业务外包问题。物流外包,实施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 化经营是当前物流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 。但是,在企业 实践中无论物流自营和外包都有成功的案例 。因此,以后的研 究重点可以放在为企业物流自营或外包的选择提供方法方面, 以便于企业能够根据自身实际快速做出决策。 三、产业集群视角 本视角主要是从企业之间的横向角度,通过加强企业集群 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学者们在纵向研究时发现,若将在相同 供应链和价值链上的物流企业聚集,物流产业就越容易实现规 模经济 , 提 高 物 流 效 率 , 从 而 更 容 易 实 现 转 型 升 级 。 Doug (2004)在对美国供应链系统进行分析后,首次定义了物流产业 集群的概念,认为物流产业集群对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 用,而区域化、全球化供应链链整合也是物流产业集群升级的 关键 ( 唐卫宁, 2009 ) ;邓爱民等(2012)以湖南省物流业集群发 展条件下的转型升级为例,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分析了 全球价值链对我国物流产业集群的影响以及我国物流产业集群 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探讨了我国物流产业集群升级的模式 和路径 。 姜爱月(2013)也利用价值链指出了物流产业集群升级 要明确的思路和确定的方向;胡娟等(2013)将生命周期理论引入 到物流产业集群的分析,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角度剖析了物流 产业的升级过程及特征;戴志敏等(2013)研究了中部六省 1990 年至 2010 年的相关数据,得出了中部地区物流业与经济关联的 产业内集聚态势,认为中部地区急需实现物流业的转型升级, 文章还就中部各省份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次序和演进过程进行了
1. 供应链角度研究
供应链网络的优化能够促进物流转型,Parlier(2004)通过研 究美国军方的战时物资供应网络,认为物资网络效率的优化可 以提高美军战时的作战能力 ;Johnny,Kate& Cynthia(2007)则
提出供应链节点的优化是供应链效率提升的重点,是物流效率 提升的关键所在 。 原中海集团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茅士家
(2004)提出我国物流企业应该加强供应链管理理念,促进企业 向现代物流转型,侯勇军 、 赵月(2006)也认为供应链管理能够 给物流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物流企业应该从物流服
〔4〕 务商的角度向供应链服务商的角度转化 ( 蒋杰, 2007 ) ,找准
自己的供应链定位,确定自己的转型战略。然而,国内的相关 研究只限于定性研究 。 直到 2011 年,刘伟华和曲思源通过东 部沿海的五个地区企业的问卷调查,运用实证的方式给出了金
· · 126
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 分析。2012 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开展了第三次全国物流 园区 ( 基地 ) 调查,列入调查的各类物流园区共计 754 家,其 中运营的 348 家,占 46%,以园区经济为主要发展形式的中国 物流业已经初具规模。物流园区是物流业通过产业聚集实现转 型升级的一种重要形式。Zheng(2010)认为以第三方物流为主要 业务形式的物流园区所具备的功能集聚、柔性运输和现代信息 系统功能是物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形式;Zhang(2010)以我 国的南宁为例,研究了新兴经济区中心城市中的城市物流园区 建设对于促进城市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认为协同理论对 于城市物流具有促进作用 〔5〕;庞燕等(2010)以长株潭地区为例, 探讨了物流园区对于推动城市物流的转型升级,进而促进产业 战略发展的重要性。 产业集群是当前我国各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形式,产 业集群视角下的物流业转型升级以物流园区建设为主要手段 。 对物流园区建设方面的研究应注意四个研究方向:一是物流园 区的盈利模式问题。目前我国物流园区的闲置率达到了 60%, 有相当一部分盈利不理想,经济效益较低。持续获得盈利才是 物流园区科学发展的关键;二是物流园区的管理问题,应重点 研究不同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方法,为物流园区的管理提供借 鉴;三是物流园区建设的企业行为问题。目前物流园区建设普 遍是政府的积极性要大于企业,研究企业的意愿和影响因素, 进而提升企业的入驻积极性是物流园区建设成败的关键;四是 物流园区建设的碳减排问题 。 物流是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之 一,物流园区更是碳排放集中的地区,只有有效地解决物流园 区建设的碳减排问题,物流业的转型升级才能持续下去。 四、现代科学技术应用视角 技术属性是物流产业的本质属性。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 验表明:现代物流业无论是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组织层面都具 有技术驱动的特征,我国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具备资本驱动和技 术驱动双重特征 ( 刘向东, 2009 ) ,其中,以技术信息化为主要 内涵的技术驱动是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体现 ( 高煜等, 2011 ),因此,必须采取包括重视流通技术创新,推动新型专 业化流通组织形式,大力发展流通产业对外开放等一系列的有 效措施促进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要注重 技术融合,技术创新、融合是物流产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升级的 必然趋势 ( 何景师等, 2012 ),是物流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 驱动因素 。 魏际刚(2014)总结归纳了 20 世纪中期到 2010 年的 物流技术变迁,发现每次重要技术的应用都极大地促进了物流 业的发展,因此也认为物流业转型升级就是要依赖技术创新, 在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物流技术创新是生产力,是促 进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同时还从物流各个职能的角度指出了 物流技术创新的可能方向。此外,能力装备、标准化器具的广 泛应用也是物流业转型升级重要手段 ( 王佐, 2014 ),尤其是物 流产业的标准化建设与产业的升级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 张宝友 等, 2013 ),因此加快物流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是物流业实现迅速 转型升级的重要工作。近年来,物联网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物流 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 谢印成, 2012 ) 和良好 的技术环境。我国可以通过打造构筑于物联网基础之上的智慧 现代物流体系,构建基于物流实时感知系统 、 用户智能服务系 统、物流管理与智能调度系统以及电子商务系统的智慧物流体 系,实现物流的信息化 、 智能化,把传统物流发展成为感知 、 互联、可视、智能的智慧物流。物联网将成为促进我国现代物 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 贺盛瑜等, 2011 )。 纵观当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电子商务和物流产业的结合、 现代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手段在物流产业的应用以促进产业转型 升级等方面。现代物流已经成为一个交叉型的行业,解决物流 和信息流的协同问题是一个研究重点 。 因此,以后的研究方向 可以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关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方面的 研究。要注重于电子商务与物流公共服务 、 集成平台的建设研 究,研究建立跨行业和区域的智能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二 是物流新技术开发应用方面的研究 。 研究货物跟踪定位 、 无线 射频识别技术、可视化技术、移动信息服务 、 智能交通和位置 服务等技术与物流业的结合,研究实现物联网 、 云计算 、 大数 据、商务地理信息系统和商品服务追溯系统等技术的有效结合。 五、产业联动视角 物流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自己不能独立发展,必须依托 于具体的产业形态才能实现其运营价值 。 因此,物流业的转型 升级和其他行业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 。 对此,学者们也展开 了一系列的研究。 首先是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 物流业 80%的业务量来自于制造业,因此有关两个行业联动的研究是 产业联动研究的主要方面。盛朝迅(2012)认为物流产业的创新能 有效促进顾客价值实现,是未来价值创新的重要方向,应通过 高度重视流通组织创新、加强流通技术创新 、 促进流通制度创 新等,进而实现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共同转型升级;王兴伟(2013) 论述了物流企业转型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业务拓展、 内部管理 、创新和争取政府扶持四个方面的物流业转型升级策 略;朱艳新等(2013)研究了钢铁企业的发展问题,认为集成化供 应链、物流金融、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业务为导向的差 异化竞争可以实现钢铁行业和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袁平红 (2013)指出物流服务是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升级的新驱动力,物 流服务升级能够驱动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的升级;武秀佳等 (2014)认为烟草行业企业内部物流向第三方物流的转型能够充分 使得烟草企业利用现有资源,扩大企业利润 。 其次,第二个产 业联动研究是农业和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在我国申请加入 WTO 之际,李蕊等(2000)提出农产品物流机制的创新有利于实现农业 的转型升级;陈洪(2008)从价值链的角度探讨了物流流通产业的 发展对农产品产业升级的重要价值;刘江鹏(2011)将农产品物流 链分为分段式物流链、供应链一体化物流链 、 以区域为中心的 物流链三种模式,从物流链模式升级路径的角度论述了农产品 物流的转型升级;张晓林(2013)从全产业链的视角,立足于壮大 龙头农产品物流企业,进而促进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升级。此外, 也有学者从商业的角度,研究了商贸物流的转型升级问题 。 例 如易开刚等(2011)认为在外贸制造业 “ 外销转为内销 ” 背景下, 浙江省商贸物流流通业的升级对于解除浙江外销制造业企业产 品的营销困境具有转嫁与促进作用;王选庆(2012)认为商贸物流
· · 127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 年第 1 期
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 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必然要求 。作为服务型产业,物流业的 转型升级速度和水平对其他相关产业起到重要的支持和辅助作 用,是整个国民经济科学发展的关键 。 文章通过对 Elsevier 数 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近十多年来有关物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 研究成果进行分析,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 43 篇文献逐篇阅读, 经过归纳和整理,将物流业的转型升级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供应链和价值链视角的升级是研究主流 。供应链的 整合和价值链的优化控制对于物流行业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作 用,是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政府和企业要立足于 物流产业的自身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策略 。第二,基 于物流园区产业集群式的转型升级是重点工程 。物流园区建设 是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程,是园区经济在物流 业发展中的体现方式。在物流园区中,物流企业之间的业务整 合和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设施和设备的利用率,从而提升行业 效率。第三,科学技术应用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物流业是 融合运输业 、 仓储业 、 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 信息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 物流业当中能够极大地提升物流产业效率,有利于促进产业的 转型升级。第四,产业联动是转型升级的主要举措 。作为服务 型产业,物流业必须要和制造业 、商贸业和农业等相关产业实 现有效对接,做到联动发展,物流的服务型效果才能更好的体 现。产业联动背景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整个社会 物流效率的提高。 通过对现有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不难发现,在今后物流 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当中,需要进一步关注物流业转型升级的 动力研究,挖掘产业升级的动力,寻找政策的突破点;研究制 定出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阶段,保证转型升级方向,并确 保在不同阶段能够集中有限资源;研究认识物流产业转型升级 的演进规律,以便政府企业能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政策和策 略。物流业转型升级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同地区 、不 同行业物流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针对性的转型升级策略。 【 参考文献 】
〔1〕 陈晓健. 关于我国外贸运输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型的思考 〔J〕.国际贸 易问题, 2002(3): 57-61. 〔2〕 Parlier, Greg. Enabling a transforming army at war: Analysis to improve logistics network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C〕.Proceedings of the 2004 Winter Simulation Conference, Washington, DC, 2004. 〔3〕 Garcia, Johnny, Nguyen, Kate, Tavarez, Cynthia. Joint operation logistics transformation and training 〔C〕.Spring Simulation Interoperability Works- hop, Berlin, 2007. 〔4〕 蒋杰. 物流服务商向供应链服务商的战略转型 〔D〕.武汉: 武汉理工大 学, 2007. 〔5〕 刘向东, 张小军, 石明明. 中国流通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型—基于流通 增长方式转换模型的实证分析 〔J〕.管理世界, 2009(2): 167-169.
是连接消费 、 实现交换的关键环节,居于物流增值链的高端, 商贸物流的转型升级对带动流通服务现代化 、提高流通效率具 有重要作用。 产业联动是国务院颁布的 《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 的当 中 的 一 项 重 要 内 容 , 也 是 我 国 《物 流 业 发 展 中 长 期 规 划 ( 2014-2020 年 ) 》 中的一项重点工程 。 当前我国物流业与相关 产业的联动依然不足,物流业的效能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 。因 此,以后的研究可以集中在以下两个视角:一是物流业与相关 产业联动的匹配性研究。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差异, 联动需要因时、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地区经济实际和产业目标, 寻找物流业与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动力,为企业决策和政府政 策制定提供支持。二是物流业与服务型行业的联动研究 。由于 我国物流业普遍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规模不大,企业面临的 融资压力较大,因此研究物流业和金融保险等服务型产业的联 动,有利于物流企业提高服务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六、研究的不足与方向 2014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 革的第一年。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转 换的关键时期,物流成本过高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转型发展的 重要因素。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创新物流模式是推 动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 手段。通过有关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的研究综述,文章 指出现有物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有如下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首先,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研究不够 。产业转型升级既 有倒逼机制,又有主动行为,只有了解了动力所在,政府政策 才能有的放矢。我国物流业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影响了行业的转 型升级,这些问题既有行业内部企业层面的问题,也有国家政 策方面的问题。需要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分析各个问题 对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所在,影响程度如何,进而有针对性 的寻找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所在,为企业战略制定和政府政 策找到着力点。因此,有关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动力方面的研 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 其次,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阶段性划分不 明。阶段不同,问题不同,战略重点也不同,阶段划分能确保 政策的针对性。我国物流业的转型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 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对产业的升级阶段 进行研究,需要寻找各个阶段的划分标准和方式,需要对每个 阶段行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制定每个阶段的企业经 营策略和政府的相应支持政策,确保策略和政策的有效性和针 对性。因此,有关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阶段划分方面的研究需 要进一步加强 。 最后,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演进规律研究不透 彻。把握了演进规律,才能把控全局,确保政策延续性和持续 性。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应当遵循什么样的演进规律,在演进过 程中的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整个行业的内部结构将会呈现出 何种变化趋势,政府和企业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又将该如何演 进,这些对于企业长期战略的制定和政府政策的延续性都具有 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关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演进规律方面的 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七、结论
( 责任编辑:HLT )
· · 128
文档贡献者
相关文档推荐
馆藏&244725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