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零售业多营销O2O是良药还是营销噱头

零售业O2O是良药还是营销噱头?_网易财经
零售业O2O是良药还是营销噱头?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电商冲击的传统百货公司,在客流、业绩双下滑的压力下,投身O2O新模式。而资本市场更是热捧。在市场热炒的背后,行业内对零售行业的O2O模式,应该如何走,未来会怎样等问题,更多的还是困惑。
受到电商冲击的传统百货公司,在客流、业绩双下滑的压力下,投身新模式。而资本市场更是热捧。在市场热炒的背后,行业内对零售行业的O2O模式,应该如何走,未来会怎样等问题,更多的还是困惑。它到底是零售行业扭转业务颓势的良药,还是花钱赚吆喝的噱头?
从去年开始,受到电商冲击的传统百货公司,在客流、业绩双下滑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O2O新模式。而资本市场对O2O模式更是热捧,、银泰商业、等多家零售上市公司受O2O概念影响,股价也风光了一把。
不过,在市场热炒的背后,行业内对零售行业的O2O模式,应该如何走,未来会怎样等问题,更多的还是困惑。“效果难以量化评估”、“道路正在探索”成了眼下零售行业O2O模式的两大标签。到目前为止,钱花了不少,但国内零售行业尚未找到一个真正成功的O2O案例。
O2O模式到底是零售行业扭转业务颓势的良药,还是花钱赚吆喝的营销噱头?
“从大的零售行业看O2O是目前的一个热点,很多企业推O2O的进展自我感觉不错。”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表示,眼下的O2O并不是纯粹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更多的是购物中心、百货店的一种营销手法。
郭增利对眼下的O2O模式提出诸多疑问,“我觉得线上线下的融合并不是简单地把商品的信息、购物中心的信息通过移动的工具传递给消费者,这样的话就只是一个媒介传播的功能,实际上,O2O应该是深入地影响到消费习惯,甚至包括零售行业自身的,这样才具有实质性的价值和意义。”
在郭增利看来,如今很多零售企业做的O2O离真正意义上的零售行业O2O,还有一定的差距,“现在的O2O是表象的、营销领域的、概念化的O2O。”
目前零售行业的O2O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以天虹商场、银泰为代表的通过微信、微店、电商多种渠道引导消费的O2O;第二种为万达的会员化管理模式,把O2O的运用服务到所有的会员,做放大的会员管理;第三种称为反向O2O,、天猫等电商企业向线下实体渠道延伸。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第一种模式的O2O是目前行业内做得比较领先的,但仍然不是完整的O2O,只是作为实体店面渠道的一个补充工具,让消费者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这个商品;第二种模式的O2O不跟商品销售结合,更多的是与消费者互动;第三种反向O2O目前规模不大,一直以来电商走技术流程,而零售实体走业务流程,这对从线上向线下延伸的电商企业来说,难度非常大。
O2O模式确实看上去很美,但是大部分商家尚在投入和摸索阶段。
虽然天虹商场、银泰的O2O业务在国内零售行业已属领先,但是其对O2O的效果没有量化效果。熟悉天虹商场业务的知情人士表示,O2O的评估确实比较难。
上马O2O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效果无法有效评估的情况下,长此以往,企业可能得不偿失。郭增利表示,这种概念性的O2O模式,假如不落实到商业本来规律上来,烧钱或许只能昙花一现。长期投入看不到产出,迫于各种压力,很多企业可能会放弃,特别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尤为明显。
郭增利表示,其理想中的O2O模式,应该渗透到整个零售业的流程中,包括网上、实体等各种渠道,不仅仅体现在告知这样一种功能,而应该涉及到比如商品管理、店面管理,以及VIP顾客管理等多种方面。
比如,在O2O模式下企业能够快速有效地捕捉到某个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特征,在什么季节买什么东西,有什么购物倾向,然后结合消费特点引导性地为消费者配置个性化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完成。而这种个性化的服务可能会形成消费者与商场之间充足的消费黏性。
这样的理想境界,确实与眼下单纯的线上招客、宣传,线下引流存在极大的差距。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综合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雨中战栗)
(雨中战栗)
(雨中战栗)
(雨中战栗)
(雨中战栗)
第三方登录:(雨中战栗)
(雨中战栗)
(雨中战栗)
(雨中战栗)
(雨中战栗)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营销噱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