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系钜盛华减持万科股票开始了吗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独家】宝能资金吃紧将减持万科 谁会是“接盘侠”?
作者:黎慧玲 王婧
  (记者 黎慧玲 王婧 丁锋 林金冰)记者从多个消息渠道获知,“宝能系”实际控制人姚振华已经决定减持部分万科股份,谁会是“接盘侠”成为局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  据一位接近“宝能系”的人士透露,在1月18日央视报道“宝能系”资金链吃紧之后,有关银行对宝能系的贷款进一步收紧,银保渠道也在收缩,这导致宝能系的资金链更加紧张。目前宝能正试图出售一些,包括且不限于万科。“宝能系在1月下旬至2月初,已与深圳多个老板接洽,但由于股票价格问题,暂时无法谈拢。”这位人士透露。  另一位接近姚振华的消息人士也证实,由于资金链紧张,“老姚(指姚振华)已经在考虑如何撤退的问题。”  一位接近万科的人士也对记者透露,宝能已同意从万科第一大股东位上退下,减持部分股份,定位财务投资者。  姚振华退出万科控股之争,或是万科董事会主席日前对外放话“不欢迎民营企业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的重要背景,万科管理层必定关注谁会接盘宝能系的万科股份。  1月30日,王石在新疆天山天池举办的“天山峰会”发言中称,“民营企业,不管我喜欢你,不喜欢你,你要想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我就告诉你,我不欢迎你。”外界由此批评王石不欢迎民营资本的“血统论”是傲慢与偏见的表现。  记者2月4日就此向王石求证,王石回应称,外界对他的言论存在误解,“万科并不排斥民营企业,但万科不欢迎高风险资本成为第一大股东。”  王石坦承,央企股东华润集团多年来给予万科诸多发展支持,是万科成为行业龙头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国情之下,万科坚持走混合所有制模式是历史的选择,也将是未来的归宿。  王石认为,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涌现出万科、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混合所有制,创始人从最初就没有立志做成家族企业。万科希望既有国有资本的支持,又能保持民营资本的活力,各种背景的股东保持合理的权力范围,因此一直排斥任何一家资本成为单一绝对控股的大股东。  2月5日,万科A(000002.SZ)发布的常规披露未见新进展,仅表示“已与一名潜在交易对手签署了一份不具约束力的合作意向书,同时除与前述潜在交易对手继续这外,还在与其他潜在对手进行谈判和协商。”王石没有透露更具体的重组进展,只对记者表示,“万科一定会找到优质资产进行重组,这并不难”。  1月29日,万科公告称将停牌至6月18日,但上述接近万科的人士透露,“可能重组时间并不会这么久。”  王石于2月5日晚还在朋友圈对引起轩然大波的“天山峰会”言论表达歉意,称“至于什么样的股东结构,才更有利于万科长远发展,非一两百字所能表达清楚。”  宝能退场,会否黄雀在后?  一位市场人士认为,从万科的角度看,“螳螂并不可怕,背后的黄雀却值得提防和玩味。”  多位市场人士告诉记者,有传言称在1月下旬,宝能已与安邦就出让万科A部分股票初步达成协议。  根据截至日的披露信息,在万科的总股本中,“宝能系”持有24.26%,华润集团持有15.29%,安邦持有6.18%,代表万科合伙人的金鹏资管计划持有4.14%,德赢1号资管计划持有2.06%。  在万科宝能股权争夺战中,安邦保险一度是关键股份,地位微妙。宝能减持万科股权,安邦会否接盘?日,财经报道称安邦未来有可能受让“宝能系”股份成为万科大股东。当晚,万科发布公告称,“公司从未参与传闻所述会议,对传闻所述内容亦不知情。该传闻不属实。”  “现在能出来接盘的,也就是保险公司了,还有就是一些基金。但私募基金都不愿暴露自己的资金来源,在这个时点接盘面临风险。民营保险公司也有类似考量,但对总资产达1.65万亿的安邦来说,只要想做这个事情,钱肯定不是问题。”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  安邦目前已是远洋地产的大股东,因此有业内人士亦分析称,安邦不太可能再出手万科。去年年底,安邦在二级市场两度增持远洋地产,持股比例至29.98%,超越成为第一大股东。但据记者了解,中国人寿并不会轻易让出大股东地位,安邦要想完全掌控远洋地产也并不容易。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现在的宝能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亦有可能面临较大的投资损失;而潜在接盘者,也要面临价格波动的风险及声誉风险。  一位金融机构人士近日对记者透露,金融机构不愿出手接手万科,宝能只能找民企大佬接盘,且宝能在此过程中可能损失巨额损失,金融监管部门已在开展风险压力测试。  万科在股价高位停牌筹划重组之际,A股遭遇暴跌,“宝能系”手中持有万科24.26%的股份在复牌后是福是祸,备受市场关注。  截至2月5日收盘,万科H股自1月6日复牌后已累计下跌22.62%。万科A的停牌股价为24.43元/股,若以22.62%的跌幅对比,万科A股股价可调整至18.9元/股。据记者测算,“宝能系”对万科A的持股成本约在14.7-16.95元之间。  记者向宝能品牌部人士询问减持万科一事,对方表示并不知情。  万科的国有资本情结  纵观万科32年的发展史,从地方国营公司至如今市值超两千亿的上市公司,隐约可见贯穿其中的“国企情结”。  1984年,王石创立万科,挂靠在国有企业深圳特区发展公司(下称深特发)之下。28年前万科脱“红帽子”艰难股改之际,深特发成为持有30%的第一大股东,王石选择放弃个人股权转做职业经理人。  1994年的“君万之争”之后,深特发自身财务不乐观,无力增持万科,反对万科扩股融资。同时,深特发面临自身业务进行调整,以开发为主业的万科被深特发列入“编外”。万科只得寻找“新婆婆”,选择了红筹公司华润集团,2000年8月,华润集团正式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日,王石对记者再次提起了这段历史。他回忆称,当时深特发退出时,万科在外资股东、管理层收购和红筹公司三者中选择,他最终选择了红筹公司――华润集团,认为后者既能支持万科的房地产开发主营业务方向,又能为万科在国内外的融资渠道提供支持。  此次剧烈的股权危机之下,万科明确了走市场化重组的思路,王石仍寄望于央企或国企来主导万科重组。  王石不欢迎“宝能系”并非新鲜事。去年12月17日,王石已经旗帜鲜明地表态不欢迎宝能当第一大股东,并直指宝能系信用不够。隔天,宝能集团发表声明回应称“相信市场力量”。  彼时“宝能系”意图不明,如今局势逐渐明朗,万科的重组之心坚决,“宝能系”已起退出之意。王石再次表态,有关“民营资本”的言论再次引来争议。  王石公开解释称,在中国,纯外商、纯民营公司总会有危险。“所以我的设计就是混合所有制,里头要有民营的活力,要有外资的规范、成熟,当然也要有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体制的、国营企业的成份。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国有股占第一大股东,我过去设计是这样的,现在是这样的,将来也会是这样的。”  对于央企大股东华润集团,万科多次公开表示赞赏和欢迎。“华润的信用不低于万科,能力不低于万科。华润在万科的发展当中,无论是在万科股权结构的稳定、业务管理还是国际化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王石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说。  2月5日,万科停牌重组的常规披露中仍未见具体新进展。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称,从目前万科管理层公开言论和态度来看,“潜在交易对手”仍大概率是国有资本。早在去年12月停牌之初,万科就获得了国资委对资产重组的初步支持。  王石在去年12月中旬“宝万之争”初起时曾对记者表示,理想的重组方式是引入央企,这家公司最好能和万科形成资产互补,而且在资产重组上拥有比较大的自主性。此外他还希望引入多家股东,并有效解决管理层激励等公司治理历史遗留问题。  “有地产业务的企业可以用资产去和万科谈重组,但接受高价增发这类条件很难不要万科的控制权。”一位分析人士对记者称。  在1月15日公告中,万科表示,预计将收购多项境内外资产,如前述收购全部成功实施,将有助于提升本公司在地产核心业务、新业务和海外业务方面的市场地位,并完善公司产品线布局。
(责任编辑:李振梁 HN063)
02/05 17:4402/04 19:4702/03 20:4502/03 17:3102/01 10:4302/01 08:4002/01 08:2701/31 16:47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网上投洽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宝能系首次回应是否减持万科: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2月15日,前海人寿相关部门今日针对媒体报道宝能系将减持A一事作出公开回应,称“法律法规对减持有相关规定,公司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责任编辑:董丽玲 UF020)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宝能减持万科或面临持久战
作者:来源:投资快报 10:29
  截止7月19日,宝能系持有的万科25.4%的股份正式解禁。不过对于宝能系来说,想说减持万科股票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能够象恒大或者象华润那样,一次性将自己所持有的股份转让给深圳地铁,对于宝能来说当然是最省心的事情,但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深地铁目前持有万科股权已达到29.38%的比例,已接近30%的举牌线。如果再接纳宝能系的股权,这就构成了要约收购。这不仅导致万科股权高度集中,而且一旦深圳地铁的持股比例超过总股本的75%,那万科就会被退市。而且如此巨额的收购,对于深圳地铁来说,也面临着收购资金上的问题,因为之前的收购,深圳地铁已经是向银行借钱了。因此,对于宝能来说,减持万科股票显然没有省心的事情会发生。
  而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这不仅会对万科股价构成较大影响,而且减持的速度也是一个问题。因为根据规定,重要股东在任意连续90日内,通过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数量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而且在首次卖出的15个交易日前向证券交易所报告并预先披露减持计划。如此一来,减持股份不多,但对股价的影响不小。
  而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同样也存在减持节奏缓慢的问题。因为根据规定,大股东减持或者特定股东减持,采取大宗交易方式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并且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受让的股份。因此,宝能系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股份是受到制约的。
  而协议转让可以一次性减持5%以上,但谁来接手万科这种敏感的股票是一个问题。除非接盘者能得到万科管理层或深圳地铁方面的认同。否则大手笔接手万科股票,就又有充当“野蛮人”的风险。目前大致不会有人愿意充当“野蛮人”的角色。因此,对于宝能来说,减持万科股票并不容易,除非能得到地方政府或深圳地铁以及万科管理层的帮忙,找到这三方能认同的接盘者,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来让宝能出局。否则,宝能的减持只能陷入持久战。
  (原标题:宝能减持万科或面临持久战)
中证公告快递及时披露上市公司公告,提供公告报纸版面信息,权威的“中证十条”新闻,对重大上市公司公告进行解读。
中国证券报官方微信中国证券报法人微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刘姝威再次炮轰宝能系+宝能减持,万科道路又将何去何从
万科独董刘姝威4月8日凌晨在微信平台“刘姝威”发文《宝能的“颜色革命”》,指责宝能动用巨额保险资金和银行资金损害实体经济:控股南玻赶走创业团队致使其业绩恶化、涉嫌独资控股前海人寿、得到浙商银行违规出资;华润置地2015年把土地出让价109亿元的地块以4亿多元转让给宝能后,后者开始大量买入万科股票,仅用半年便夺去了华润第一大股东位置。刘姝威建议相关部门调查宝能行为,依法没收其所获上市公司股份及获利,上缴国库,交全国社保基金管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万科真是多事之秋呀!
万科是中国地产业的龙头,主业上做的再大,也不如钱多,钱多了最大的好处就是竞争不了就花钱收购,昨日万科出公告,宝能的9个资管计划采用大宗交易,共持有万科11.42亿股份,占公司总股本10.34%,之前万科的刘姝威怒怼宝能,要求宝能尽快把资管计划退出,随后万科的股价就一直回落,如今宝能400多个亿的头寸该怎么出货呢?
按照减持新规,减持90天内最多减掉2%,接盘6个月内是不能卖出来,在此约束下,接盘侠不会傻到按现价33.64元接盘,打折转让肯定是最快的方式,而且折扣要相当的合适才能让接盘者动心,但是这样很可能引发二级市场的恐慌,根据内部人士透露,为了分散资金压力,接盘侠不止一个。
当初宝能系共斥资约451亿元,持有28.04亿股,占总股本的25.4%,持仓成本大致在16.08元/股,按现在33.64元计算,约挣了500亿人民币。然而万科2017年扣非后的利润273亿,2016年净利润209亿,2015年净利润176亿,也就是说,宝能持有万科三年,挣走在这期间的万科的全部利润,万科辛苦2年多,全为宝能工作了,做实业不如炒股票啊。
这也就不难说万科独董刘姝威要再次炮轰宝能了!
【操作回顾】
21号提示的 603363傲农生物 逆势上涨 涨幅20%
23号提示 300487 蓝晓科技 涨幅23%
26号提示的300404 博济医药 也是有两个板
此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笔者股票交流微信:kw1739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能减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