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销售应该到哪里应聘,开始需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入吗

如何在销售界出类拔萃
如何在销售界出类拔萃
所谓出类拔萃,这里指做到前1%的水准。
换句话说,平均100个销售里面,你要比99人都做得更出色。
也许你的第一反应就是"我没那个天赋"。但这篇文章并不是写给天才的,天才也不需要这篇文章。我们要讨论的是:平凡人如何在销售界做到一流,即使你性格内向、即使你是销售新人、即使你屡战屡败。
那么为什么要做到出类拔萃呢?仅仅是因为可以赚更多的钱吗?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享受工作的乐趣。
巴菲特说:年轻时选热爱的工作,否则就像把性生活攒到晚年用一样。
如何判断你对工作的热爱呢?我有一个简单的标准:如果这份工作没有任何报酬,甚至要倒贴钱,你心里还愿意做干下去吗?不用考虑"我是不是能养活自己"的问题,假设你经济自由,仅仅问问你内心的感觉。
热情与工作能力的关系是什么呢?通常你只有玩的好,才能够有持续投入的动力。上学的时候,我喜欢玩帝国,但是对星际很不感冒。因为在帝国
里,经常追着对手满世界乱跑,拆人基地砍人农民很有成就感;而换了星际,我就是被打得遍地找牙的,这种状态除非看到改变的希望,否则很难说你会一直投入。
那么多销售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搞不定"是一个关键的原因。打客户电话被拒、客户说考虑考虑就一直拖下去、跟了很久的客户最后选了别人(很有种恋爱失败的画面感)、砍价被砍得四处流血而客户还要补上一刀。
大多数人视工作为劳役,而顶级的选手,常常把工作变成了游戏,甚至沉湎于其中。同样是做事,你是在受罪,人家感觉在打怪升级刷装备忙的个不亦乐乎。心态上已经有了天渊之别。
当人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时候,你的眼睛是发光的,讲话的语调也会变得有感染力。这种状态,常常是在那些一流选手的身上能感受到。
所以本文的主旨,其实是如何获得职场的"性福"。
好了问题来了,很可能你现在在销售方面是菜鸟级别,连砍小怪都很吃力,低等级的敌人都可以完爆你。客户的防御力每天增加200点,对于各种
技能如"还要考虑"、"价格太高"运用得炉火纯青。还像三国杀里的貂蝉一样,拥有让销售互相血拼的决斗技。每回合下来,你都要伤血,手牌只能哗啦哗啦的掉
下来。而且现在,他们还刷出了各种强力装备例如360手机卫士,直接屏蔽销售电话。
而作为销售人员,几十年来,普遍修炼的只有两项技能:产品推销+价格折扣。但客户已经熟知你的招式,他们的装甲基本上已经彻底化解了你的攻击。
部分人还拥有黑暗技:回扣,但这项技能即使抛开法律因素,也通常不会给你带来多少优势,因为同行也会,这又变成了一个血拼问题。
虽然有无数销售游戏攻略,但就是跟不上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在销售界生存都有问题,更缺乏时间去思考发展。
打游戏的人有个名词,叫做"战5渣",意思是战斗力只有5 的渣渣。大多数销售新人,其实就是战5渣的水平。
战神往往是从战5渣起步的,但很少有战5渣会修炼成为战神。
那么到底该怎么入手呢?
你需要把握的是3个关键问题:
职业选择:我该选择怎样的行业、公司与销售职位?
销售方法:我应该如何有效的销售?
学习方法:如何快速的学习与成长?
职业选择决定了你的工作平台与环境。大山里的孩子智商并不比上海娃娃差,但上海孩子的头脑通常更灵活,因为见多识广。这个就像打游戏选服务器。在有
些服务器里,矿藏丰富,能够刷到攻击力+500的装备,还有80级的高手与你并肩作战。在另外的服务器里,跑遍全地图也没有几个矿,装备刷出来的都是渣,
还能发现一堆猪一样的队友。
选错服务器就从概率上决定了你的升级潜力。
销售方法不用谈了,用产品推销+价格折扣的攻击方式,客户根本连闪都不用闪。你点了几千次鼠标,体力值和情绪值掉到了底线,人家的数据连小数点后面可能都没变。
而学习能力是你头号的内功。作为新人在一开始,这也不懂那也不懂,如何有效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呢?你需要寻找怎样的攻略,找谁教你,你的技能树是怎样的,需要如何练级,有哪些装备可以帮助你?
这3个问题,就是接下来我要讨论的主要内容,从战5渣到战神的销售修炼概略。全文分为4个部分(原文太长来不及贴到专栏中,请直接看我的博客):
金钱与财富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工作是为了赚钱。
这个观点不算错误,但却很肤浅。它容易让你混淆金钱与财富的概念,而后者才是我们真正在意的。
所谓财富,就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例如你要吃饭,你要穿衣服,你要玩愤怒的小鸟。而金钱,只是用来表达和交换财富的手段。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10亿美金,困在撒哈拉沙漠中央,周围荒无人烟。这时候你大概很容易明白金钱和财富的区别,水和食物是你要的财富,而金钱现在就是废纸。
一旦有了人类,创造财富的活动就开始了,原始人也需要打猎、采集果子。但那时候并没有金钱的概念,人们是以物易物。金钱是社会专业化后的产物。
那么如何获得你想要的财富呢?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创造财富;第二种:分配现有的财富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可以创造出某种财富。作为回报,他们也能够获得其他形式的财富,金钱就是这种回报的中介手段。
创造财富不仅仅是生产,例如一家小区里的水果店,将水果摆在了客户的眼皮底下,这种流通活动,也包含了财富的创造,否则你恐怕就得自己去果园了。
同样的道理,员工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能够在企业中创造出财富,并且从中获得一部分作为回报。这种回报以金钱的形式表现出来。
鉴于人们习惯性的用金钱来代替财富,大多数人有了一个习惯性的误解:觉得这个社会的财富,有一个固定的总额。因为如果你从别人那里得到了100元,显然有人会少100元。因此财富的获取就是个零和游戏。
但纵观人类的历史,社会财富的总额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总体上是在增长。尤其是最近几十年,增长的速度远远超出过去的千年。德国之所以获得民众的支持,发动了二次世界大战,很大原因是那时候德国人连饭都吃不饱。在今天,即使是社会底层,也很难想象。人们的娱乐也多了很多选择,例如各种各样的游戏、电影,100多年前大概也就是几部戏剧。
在谈到职业选择时,人们常常会想到行业、公司、薪水之类的硬件,但事实上"职业思想"的软件更为关键。而你的财富观就是其中的关键部分。
所谓财富观,就是:你获取财富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是通过创造财富,还是分配财富?
选择前者,你很可能会欣赏那些这个世界的创新者,例如Google、苹果。选择后者,你很可能觉得"如果没有风险的话拿回扣也挺好的"。
大多数企业和销售人员,抱着的都是传统的推销思维。这种方式之所以惹人讨厌,根本原因就是销售干的不是创造财富的工作,而是老想直接去分配财富:把钱从客户的口袋拿到自己这边。
以创造财富为导向
销售新人在选择职业时,通常只会看到行业、公司、收入等硬件因素。但事实上,"职业思想"的软件更为关键。
你是想通过创造财富来赢得订单,还是通过分配财富赢得订单?这个决策会影响你的整个人生。
价格折扣是一种财富分配(在公司和客户间的分配)、回扣是一种财富分配(在公司、客户公司和受贿者之间的分配)。无论客户是否真正需要你的产品,都要强力推销是一种财富分配(客户的钱流到你们的钱包)。
大多数销售的失败是自然的结果,因为他们的技能几乎全是关于财富分配的(价格折扣、回扣、强力推销),你能举出几个例子,说明自己为客户创造了明显的、被认可的财富吗?
一家公司向企业销售POS机(银行卡、信用卡刷卡机)服务。他们的一个主要目标群体,是新开张需要POS系统的企业老板。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销售人员经常不受待见。
从创造财富的角度,你可以怎么做呢?我们调查了一下,发现这些老板不少是第一次做生意,"我的生意会怎么样,在经营中可能遇到怎样的问题,如何做的更好"是他们的关注点。
针对这样的关注,这家企业做了几件事情:
1) 分析和调研自己的已有客户,启动阶段面临的各种典型问题,尤其是和现金流(小企业的命脉)与销售相关问题
2) 由于POS服务的特点,在系统中记录了大量的销售数据。他们和几家已有客户合作,分析销售数据,从中发现了增长的机会
运用这些经验,并且借助外部资源例如会计服务机构、百货商场(这些机构也需要开发和维护客户),他们组织和参与了一系列针对新开店企业主的讲座和交流活动,例如"服装店开业早期的资金风险"。
他们将如何利用POS系统的销售数据,来分析企业业务问题(例如现金流风险)与机会的案例整理出来,做成了文档与讲座(小老板非常缺乏数据管理的意识与经验)
采取了这样的行动之后,成为市场第一就变成了自然的结果。很多时候他们根本就没有介绍POS产品,老板们就扑过来问"你们能帮我们装上吗?"
那些创造财富的销售活动,看上去很不像销售,而是高质量的服务。没有推销,甚至很可能没有产品介绍,而是给客户他们想要的东西,解决他们的问题。例如"服装店开业早期的资金风险",这是服装店老板想要知道的。
如果你想要学习一流的销售,往往最好的榜样是那些"看上去不像销售"但成交率很高的高手与企业。
乔布斯,我们这个时代影响力最大的销售人员(尽管他没有销售的头衔),就是典型的"好像没对你销售但客户就是想买"。
如果你走进苹果专卖店,也没有人会来向你推销,你可以安心的体验、试用。店员的存在也是帮助你完成这些体验。
要点:销售过程应该是创造财富的过程,一流的销售组织与个人,更像是出色的服务人员,而不是能说会道的推销员。谨慎选择你的雇主。
职业选择的楼层理论
我觉得职业选择就像爬楼,如果你今天在2楼,你的下一份工作至少要上1个楼层,如果到5楼、10楼更好。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普通的民营软件公司。工作了两年多,我决定辞职。当时我的下一个目标是微软,那个时代技术行业的头号公司。
在辞职6个月之后,我得到了微软的面试机会。在最后一轮,大老板问我为什么想要来微软,我跟他说:"在工作的时候我觉得面临很多问题,但好像又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我想到这个行业里最出色的公司看一下,看他们是怎么运作的。"
我觉得见识这个东西,很多时候不是努力可以弥补的。那些在5楼的人,即使是躺着,视野也比2楼跳起来要高。
进入微软之后仅仅一周,我就强烈的感受到,我的选择是无比的正确。
我有位同事,在洞悉人类心理方面算是大师级的任务。那时候我刚开始从事客户工作,有一个我觉得很难对付的客户,想让他帮我去沟通。
然后他就问我:你能给客户的好处是什么呢?
我说没有。
他说:"兄弟,最重要的是好处。没有好处,我和他谈什么啊?"(注意,这里的好处不是指塞红包之类的,而是客户跟你沟通之后,能够有实际的收获)
听起来有些赤裸裸,但这句话让我开始去观察和实践,各种沟通与人际关系的效果。我的结论是:关注你的沟通技巧,通常没有关注能给别人什么价值有用。
沟通技巧不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价值才是。价值分为两种:情感方面和利益方面。好处是利益方面的价值。
现在接到的销售电话真多。我接到这种电话,一般会打断对方,然后说:"请你用30个字告诉我,它给我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通常对方会啰嗦的满嘴跑火车。于是我直接挂电话。又没感情,又没好处,别人为什么要理你?
那些在10楼的人,和在1楼的人,最大区别不是具体的知识和信息,而是整体的思维方式。比如大多数人跟客户沟通会关注"说什么",而牛逼的人会指出"最重要的不是你说什么,而是你能给客户什么好处"。这种思维方式上的熏陶,很多时候足以决定你的职业高度。
楼层越高,你就越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质。反过来,大多数人看上去换了几份工作,其实以前在1楼,现在还是在1楼。卖的产品类似,老板能力都比较弱,公司管理能力不行,唯一改变其实就是周围人的面容,还有薪水的小差异。
良田与不毛之地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现实并非如此。你用同样的精力,耕耘两块土地:一块是在江南的良田,另外一块是沙漠中的盐碱地。你的收获会一样吗?
你所选择的销售岗位就像田地,不同的岗位,回报潜力可能差异巨大。
在讨论回报潜力时,有这么几个因素:
购买决策的复杂性
销售质量的边际回报
企业产品与服务质量
企业营销系统
老板与同事的质量
客户与人脉的持续积累
产品与行业的发展趋势
购买决策的复杂性
所谓购买决策的复杂度,是指从客户的角度,是否需要依赖于外部的专业知识,来做出高质量的购买决策。
我们可以把购买决策,分为4个类型:
问题简单-解决方案简单
问题复杂-解决方案简单
问题简单-解决方案复杂
问题复杂-解决方案复杂
第一种:问题简单-解决方案简单
买冰棍是典型的问题简单-解决方案简单,客户很清楚自己的问题(渴了),也知道该怎么做(买根冰棍,直接吃)。
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并不需要销售人员的专业建议,来提升他们的决策质量。
有销售来信说:"我参加工作一年多了,中间换了三家单位,都做的是销售工作。现在做配电柜外壳,都是自己在联系客户自己跑。每次给客户送资料过去,客户就说有需要再联系。很茫然,但是又不能不跑。每天都过得很累,但是感觉每天都在浪费光阴。"
他之所以做的很辛苦,从职业选择的角度,就是落入了"问题简单-解决方案简单"的不毛之地。配电柜外壳就是一个简单的消耗品,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对销售人员的需求就是"价格更低"。
如果你落入了简单购买决策领域,跳出这篇荒地才是解决之道。别把种子洒在盐碱地上。
第二种:问题复杂-解决方案简单
据说通用电气有一台设备停工了,工程师用了半天都没有修好。要知道这种设备一旦停工每分钟都是巨大的损失。他们请了一位专家。
专家过来仔细的检查,然后在一个螺钉那个画了个圈,说把这个拧紧一点。然后机器就正常运作了。
为此公司要付1万美金,工程师问他说:"怎么值这么多。"
专家说:"画个圈1美元,知道在哪里花圈9999美元。"
面对问题复杂-解决方案简单的场景,真正有价值的部分其实是问题的诊断,从商业模式上,应该针对诊断部分进行收费。否则,很可能陷入"免费咨询"陷阱。就是你辛辛苦苦帮助客户把问题发现得差不多了,对方最后没有选择你,而是撸起袖子自己干,或者选了别的公司。
第三种:问题简单-解决方案复杂
例如客户决定移民美国,但是对于如何操作摸不清头脑。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做出高质量的购买决策,客户需要销售人员的帮助,让他们理解什么是适合他们的移民方法。这个过程往往还牵涉到个性化的方案设计。通常客户在了解到"适合我的方案全貌"之后,才能够放心的做出决策。
第四种:问题复杂-解决方案复杂
这一块是专业销售人员真正的用武之地。因为在这种场景中,客户自己通常是寸步难行,甚至连问题的原因、影响都搞不清楚,无法独立做出购买决策。
我的一位朋友最近忙的团团转,问他为什么这么忙。告诉我他们要统计不少报表,从各地分公司的人员那里要数据,一塌糊涂。
我就问他:"这件事情不是一般管理软件会自动的出来的吗?"
他告诉我,当时公司要上管理软件的时候,有好几家供应商。他们感觉其中一家不错,但老板觉得都差不多,选了便宜的一家。他们也很难举出可信的理由来说服老板。结果上线后发现很多都做不了,反而给自己增加不少工作量。而供应商也帮不了什么,一涉及到实际问题就要加钱,还怀疑他们能否搞定。
企业管理问题是典型的复杂问题。客户面临一大堆的问题,例如工作效率低、沟通不畅、执行力差,也搞不清楚到底"上管理系统对工作有什么影响"。所以拍着脑袋选、比着价格选甚至按照回扣选,就成了经常的事情。
还有个超级普遍而头疼的问题,一旦采用新的管理系统,不可避免的涉及到部门、人员的责任、权力、利益的调整,也就是说有"受益者"和"利益受损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推动变革也是一种很有技巧的问题。还不用谈本身IT系统方面的技术复杂性。
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对于供应商与销售人员的专业性,就有了强烈的需求,因为他们自己搞不定。
在个人产品领域,也有高复杂度的购买决策场景,例如家教。
作为家长,通常既搞不清楚"我家小孩每天学习也挺辛苦的啊,还请过几个家教,为什么数学还是这么差",更不用谈"如何将孩子的成绩有效提高。"很自然的他们会想"找专业的老师咨询一下"。
作为销售人员,你如果能帮他们把两个问题理出头绪,人家感谢死你了。买单也是水到渠成的过程。
对于年轻的销售新人,如果没有特殊的考虑,建议你进入"问题复杂-解决方案复杂"的领域,否则就像螺蛳壳里做道场,难于伸展手脚。
顾问式销售与交易式销售
在顾问式销售中,销售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客户做出高质量的购买决策。而在交易式销售中,销售的核心任务,是达成交易。
在问题复杂-解决方案复杂的场景中,显然顾问式销售应该是首选,否则客户根本就没有能力做出高质量决策。而在简单购买场景中,客户更看重的是达成交易。
前面已经谈到,对于销售新人,最好进入"问题复杂-解决方案复杂"的领域,也就是顾问式销售的用武之地。毕竟对于简单购买场景,客户看重的是成本,销售很难有用武之地。
但"问题复杂性-解决方案复杂性"模型,没有讨论一类特殊的销售类型,那就是交易本身很复杂的时候。
举个例子,在投资银行里,客户会通过投行购买股票,例如以38.2的价格购买80万股某某股票。
初看上去很简单嘛,客户干嘛不自己干呢?
如果你买800股,以市价成交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当股票数量很大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市场上在这个价位上,可能没这么多量给你买。同时,一旦入手操作,市场会起连锁反应,典型的就是价格上涨。还不讨论客户不想暴露身份之类的事情。
所以这类交易本身,就成了复杂的工作。
同样的如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可能牵涉到国际金融、物流、商业、政治等各方面的东西,达成交易本身也需要专业性。
如果你想选择"交易式销售",那么这种"高度专业性的交易"应该是考虑的方向。但因为涉及到具体的专业领域,而且整体需求数量也少,本文不会做进一步阐述。接下来的内容,我们将会聚焦于顾问式销售场景。
销售质量的边际回报
我认识一位做秘书的朋友。她很郁闷,因为做的非常努力,而且老板对工作也非常认可。但是加薪的时候,只加了10%,而且这还是老板额外争取的。是的,她做的非常好。但是对于一家公司而言,觉得秘书的价值,也就在这里。你付出的努力多一倍,可能回报只多10%。
而对于另外一些领域,如果你做的好1倍,回报可能会超过1
倍。例如做美容美发,如果有人能够把一位女士打扮的比同行做的漂亮一倍,很可能客户愿意给你4倍以上的价格。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人们用价格投票,决定你的价值。不同的销售领域,你用同样的努力,所得到的回报可能差别很大。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如果没有特别的理由,首先考虑人们"愿意为高效果付高报酬"的市场。
如果你是卖普通的配电柜外壳,质量再好再精美,客户大概能接受比平均价高10%,20%恐怕就顶天了。但反过来说,如果一家数学家教,别人只能帮孩子提10分,你们能够将孩子提20分,让家长掏出3倍的价钱,恐怕人家还会排着队求你。
这种"质量的边际回报"很大程度上不是由销售人员决定,而是由客户需求心理决定。也就存在一个选择客户与市场的问题。
但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通常只有对于客户心目中的关键问题,才会将"一流的质量"放在"性价比"更高的位置。
子女教育对于家长是头等大事,哪怕是家境一般省吃俭用的家长,拿出一半的积蓄让子女"成绩提上去"也不会有多少犹豫,如果他们对结果有信心;
美丽动人大概是女人永远的追求,一个月收入4000块的小姑娘,花4000块办张美容卡也不是什么稀奇、难以做出的决定;
很少有老板会嫌钱赚的太多,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帮客户赚1倍的钱,你收费高出别人2倍、3倍也很正常。
看到这里你大概会发现:上面列的3种情况,都是人们心目中典型的"大问题"。帮助客户解决大问题,你更可能获得大回报。
产品与服务质量
有人说"能卖出烂产品才是好销售"。
现实常常相反,烂泥扶不上墙,那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才更值得销售。如果说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靠忽悠客户你还能搞定一些单子。在今天,这事是越来越困难了。
衡量产品质量的最低标准,是问你自己一个问题:当你和潜在客户沟通的时候,假设对方的身份是你的父母/伴侣/最好的朋友,你还会建议他们购买吗?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贵金属的骗局。正好前一段时间,有位做贵金属的电话销售问我,如何高效成交。
我就问了她上面的问题,她说不会,因为好像没看到过人赚钱的。
如果这事情对客户没有价值甚至还要别人砸出几万几十万的银子,那就只能靠忽悠甚至欺骗去操作了。但我们讨论的是做销售,又不是行骗。
碰到这种情况建议立即走人。
企业营销系统
在营销系统方面,你可以考虑两类组织模式:美军特种兵与阿富汗游击队。
同样是军事组织,论人均战斗力,明显美军特种兵,对阿富汗游击队强了不止一个档次。这里有人员素质上的差异,但更基础的一点是:美军有一个超级强大的战斗系统。
他们的每次战斗行动,并不是盲目出击。而是首先有缜密的情报工作,从情报机构到卫星、侦察机等,精准锁定打击目标,就像本拉登任务时,直接锁定了对方的住宅。
在锁定目标后,通常一线战斗人员并不是直接出击,而是首先使用无人机等设备进行批量打击,瓦解敌人的战斗力。然后再由一线人员出动,1对1解决最后的问题。
这种模式确保了人力的高效使用,将人均战斗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而阿富汗游击队,就没有这样强大的战斗系统,军人们常常只能靠自己去解决各种问题。
绝大多数企业是阿富汗游击队模式。销售人员要依靠自己战斗,例如自己寻找潜在客户(或者虽然公司有市场开发,但线索很不精准),客户也缺乏对于企业的基本信任,要从头做起沟通、关系建立的工作。这种模式下面,销售人员疲于奔命,很难真正将注意力放到客户价值创造上。
阿富汗游击队模式以数量取胜,而美军模式以质量取胜。显然后者有着人均战斗力上的优势。而前者,大多数人都会成为炮灰。
老板与同事的质量
比尔&盖茨说:"理想的职业生涯就是为优秀的人工作,与优秀的人一起工作,让优秀的人为你工作。"
与一流的人共事,显然你能够学到的东西要多很多,而且要深刻很多。
有趣的是,通常一流的人更愿意分享,反而是那些自己能力不怎样的,特别喜欢藏私,很怕别人学到了自己的做法。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第一:真正的高手更有自信,不害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第二:高手常常有更大的野心,为此需要让团队中的人更出色。例如你的老板如果目标远大,但员工能力不行,那么他还要经常回头替员工收拾烂摊子,时间就浪费掉了。反过来如果你的老板的理想就是"在这里养老"或者维持现状,恐怕对于员工能力提升就不大有热情。
第三:能成为高手通常意味着善于寻求他人的帮助,反过来常常他们也更愿意帮助他人。一方面是回馈心理,另外也是积累自己的人脉。
客户与人脉的持续积累
彼得&林奇曾经说过,不要投资没有重复购买的生意。
让老客户再次购买,要比开发新客户容易很多。但有些生意是一次性的,无法让你积累起客户资源。因此在选择你的销售领域时,注意这一点。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你要去销售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它是客户持续购买,以及长期关系的基础。垃圾产品也许能坑客户一次,但却很难骗对方一生。有些销售总是面临巨大的开发新客户压力,就是因为产品不够给力,维系不了老客户。
在细分的市场上,例如特定工业设备。可能你工作几年之后,整个圈子都熟悉了。厂商、供应商、大客户&不少人都是在圈子里面跳来跳去。如果你几年里一直在圈子中耕耘,后期通常你的工作,会顺手很多。
但话说回来,凡事都有两面性。当你进入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时,很可能已经有了那么一拨人,他们在业界时间长,人脉广,把坑占得差不多了。这时候恐怕你的努力,就更难收到成效。
产品与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有位朋友,以前在顶级的快消品公司做HR,然后出来做猎头。
但他并没有选择快消品行业,而是选择了奢侈品行业。在一年的时间里,他就杀入了行业顶级。一流奢侈品公司如LVMH在上海选择猎头服务时,通常他或者另外一个对手就是首选。
他自己说,如果做快消品行业,恐怕业绩只能做到现在的一半,尽管那是他自己熟悉的领域。因为在快消行业里,已经有不少耕耘了10年的猎头,建立了比较牢固的人脉与客户关系,从头竞争并不是轻松的事情。
而前几年奢侈品行业在中国超高速发展,带来大量的招聘需求,而整个行业的猎头服务却跟不上。因此他抓住了这个机会。
对于年轻的销售新人,留心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去找到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恐怕要比一头钻进成熟甚至衰退的市场中,有更好的成长和收益机会。
提示:在这个时代,最大的趋势大概就是互联网化。
系统化的雇主筛选策略
有销售拿到了两个录取通知,问我怎么选。
我看了一下,其实两个机会都挺一般:小公司,产品没竞争力,老板也不懂销售,公司基本上没啥像样的管理。然后我就问他,你不觉得这两个其实是半斤八两,都不怎么样吗?
他说,是啊,可是得到的就这两个啊。
我问他如何找工作的。
很简单,到51job等网站,看有什么招聘销售的,就看一下。稍微过得去就投,然后等着面试通知。
大多数销售找工作的方法,和找客户一样,就是漫天撒网,追求数量而不是关注质量。捞上来的大多数机会本身质量就低。
做这件事情可以分几步(参考前面的职业选择内容,加上你自己的判断):
明确你的目标行业;
明确理想雇主的特征;
调研符合条件的首选雇主名单;
联系是否有销售工作机会;
验证他们是否符合条件
作为销售人员,如果你觉得"一定要招聘广告公布出来我才能应聘",好像不合理吧。
关于销售职业选择的总结
前面讲了不少关于销售职业选择的内容,在太多的案例里,低质量的职业决策,消耗了他们大多数的努力。
如下是想法的总结:
1) 新入行的销售人员,通常并没有改变环境的能力,因此选择能引导你树立高效思维和做事方法的工作环境至关重要。
在问题复杂-解决方案复杂的购买决策中,客户无法独立做出高质量购买决策,这是专业化销售人员的用武之地。如果客户什么都懂,销售常常只能成为压价工具。
进入"质量提升1倍客户愿意付出1倍以上价格"的市场,通常这些都是客户群体渴望解决的关键问题,例如女性对美的追求;父母对子女成绩的追求;企业对赚钱的追求&&解决大问题才能获得大回报。
4) 树立为客户创造财富的工作观,仅仅依靠财富分配手段(价格战、回扣)会让你陷入死胡同。
5) 烂泥扶不上墙还容易搭上你的职业生涯,销售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这容易实现你、公司与客户的三赢。
6) 为优秀的人工作,与优秀的人一起工作。
7) 一次交易只是一笔生意,一个客户是好多笔生意。选择有客户重复购买的领域。
8) 雷军说:"站在风口,母猪都会飞",找到时代变化带来的新机会,就像我党说的:"代表先进生产力"。
9) 高质量的工作机会永远是少数,建立系统化的标准来甄别一流工作机会。少把时间花在海投简历、面试低质量雇主上。
销售界头号谎言
做出高质量的职业选择,你需要独立思考,而不能盲从大多数人的看法。
如果你遵循大众的思维,概率上就会得到平均的结果。在销售界,平均的结果就是勉强糊口。这是一个典型的收入差距巨大的领域。
独立思考意味着你需要质疑那些习以为常的观点。例如"对于销售来讲,客户拒绝是很正常的事情。客户一次次拒绝,你就要一次次的继续,终于会成功的"。
这是销售界最大的骗局。这种"撞墙再撞墙式推销",如前面"创造财富"所说,是一种非常低效率的销售方式,因为它的本质是机械式的骚扰他人,缺乏真实的价值创造。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获益的只有企业老板,以及极少数的销售人员,而代价是众多销售的职业生涯,以及无数潜在客户的时间。
我曾经跟一家培训机构的老板聊天,他们用陌生电话来开发客户。他说,招聘的大多数销售,在进来的几个月内都废掉了,永远的离开了这个行业。
尽管几乎每家公司的招聘广告上,都说"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其实绝大多数公司并不在意你的成长,只在意你的业绩成败。
这种缺乏价值创造,违背客户心理的推销方式,会自然的带来频繁的客户拒绝。而频繁的客户拒绝,给销售人员带来最强烈的影响,也许就是自我否定,严重怀疑自己缺乏销售天赋。例如我在知乎上,就看到这样的问题:"当销售连续被两间实业公司辞退,是否还要继续从事销售工作?"
去年6月份毕业,刚刚毕业满一年。一毕业就进入一间注册资本1500万的个人企业当销售,干了大半年不见什么成绩,而且跟领导关系不甚好,3月份公司以业绩不好为由把我辞退。抱着屌丝不哭,站起来撸的心态进入另一行业继续当销售,结果4个月后也因为业绩不好而被公司辞退。自问一直以来尽力学习各种销售技巧,勤奋上进,却EQ低下毫无节操屡战屡败,现在感觉做什么都缺乏信心,不知道今后该何去何从。期望各位前辈,帮忙分析一下我是否还要继续从事销售这行业,还是另谋出路?
"屡战屡败,现在感觉做什么都缺乏信心"。看上去是销售自己的问题,但很大程度上,源自于"骚扰而不创造价值"的传统销售方式。但老板和成功学培训师,大概永远不会告诉你问题的根源是体制,而只会说你努力不够。
也许人们告诉你"要有面对频繁客户拒绝的勇气",但这多数时候并不是勇气,而是愚蠢&&你在重复低效的方法。真正的勇气是敢于质疑那些看上去权威、人们习以为常甚至引为真理的理念,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并且追求高效的方法。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销售是一件复杂的事情。销售人员很容易一头栽进各种各样的事务中,却无法整体上把握销售局面。
治理国家这样千头万绪的任务,执政党还要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呢。同样作为销售人员,你也需要有一个大原则。
一个中心:以客户成功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精准锁定目标、创造强烈诱惑
一个中心:以客户成功为中心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任命关羽镇守荆州。这是蜀国的核心地盘,收复汉室天下的战略要地,不容有失。
诸葛亮不大放心,于是在给关羽授印时,有了一段对话:
孔明擎着印曰:"这干系都在将军身上。"云长曰:"大丈夫既领重任,除死方休。"
孔明见云长说个"死"字,心中不悦;欲待不与,其言已出。孔明曰:"倘曹操引兵来到,当如之何?"云长曰:"以力拒之。"孔明又曰:"倘曹操、孙权,
齐起兵来,如之奈何?"云长曰:"分兵拒之。"孔明曰:"若如此,荆州危矣。
吾有八个字,将军牢记,可保守荆州。"云长问:"那八个字?"孔明曰:"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云长曰:"军师之言,当铭肺腑。"
在吴国内部,也分为两派意见:一派主张武力收回荆州;一派主张与刘备保持联盟。两派相争不下,孙权意见未决。为了测试孙刘联盟能否维持下去,派特使为儿子向关羽之女求婚,欲结儿女亲家,却遭到关羽辱骂。于是孙权采纳吕蒙、陆逊意见,不顾联盟破裂,下决心取荆州。
关羽正在攻打曹军,不料被吕蒙偷袭,两面受敌最终身亡,蜀国丢掉荆州,最终导致刘备出兵吴国被火烧连营,不仅失掉了赤壁之战以来的战略优势,刘备也身亡白帝城。
销售这件事,你不妨认为自己是蜀国,客户是吴国。联合客户的力量你才能争天下,以客户为对手会加速你的败亡。
上次在课程顾问的QQ群里,看到有人提出这样一个案例:
我遇到一个家长,之前说要在6月份拿到5分雅思成绩,小孩基础太差,发音方面也不准。然后帮她安排了课程学习计划。小孩现在要学车,本想年前帮他上几次课程,但是妈妈想在小孩学完车再学习英语课程,我会经常给小孩,妈妈回访,拿些学习资料给小孩,但是这单好悬
请大家帮我分析原因,怎么跟进他。
然后一堆的讨论,例如:
找个机会约家长孩子一起过来,一定要当着两个人的面,不然很被动的。如果家长在意费用,看看能不能用年后涨价,或者用老师,比如给孩子选了一个擅长带雅思的老师,这个老师很多人预约,再不报就这个老师可能就带不了了。关键还是要树立紧迫感把。
,好不容易找到这个老师带孩子,然后把这个老师包装一下,约家长和孩子这几天过来做个学习计划,老师也要针对孩子情况做个准备,好年后正式开展学习。然后找个老师配合你一下。
不逼也是死,还不如逼死了。年后搞不准家长又有啥奇葩想法。跟单很辛苦啊
看上去很热闹,但仔细看一下,销售们真正关注的并不是解决客户的问题,而是"如何将钱从对方那里掏出来"。
客户又不是白痴,他们自然会与你这种自私自利的想法对抗。所以双方的精力,都在彼此的斗争中消耗掉了,反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的一位老师,曾经在香港开过高端英语培训机构,主要针对企业高管做1对1的口语辅导。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做到了香港市场的第一名,而且收费最高。
她做到这一点的关键之一,是对客户的问题(口语),有比同行更深入的洞察,同时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她发现其实绝大多数香港人的英语发音障碍,主要集中在5-7个音上。解决了这几个关键的发音,整个口语就突破了。
所以她们首先会针对目标客户进行评估,发现导致问题的几个关键音。然后设计针对性的辅导解决关键问题,并且持续评估与调整。因此对于时间紧张的企业高管,他们培训的时间最短,效果最好。客户愿意为更短的时间、更好的效果付更高的价钱,良性循环产生了。
对比之下,在看雅思案例的时候,我能肯定的一点,这家培训机构和销售人员,缺乏对于客户问题的深刻洞察,因此无法打消客户"我如何能学好雅思?为什么我在这里能够学好雅思"的疑惑。这种疑惑导致了后续跟进的困难。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共产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为什么呢?
在那段时间,中国社会大量的精力在政治斗争上。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则是一个整体的指导,确保社会的资源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上。
同样的,"以客户成功为中心",是用来确保你将自己的精力,真正投入到能够产生作用的地方。你天天在打陌生电话,停住,这个和"帮助客户成功"有多少关系?如果你的精力都在"我怎么逼客户下订单"上,抱歉,你的方向错了。
同时,"以客户成功为中心",确保你可以与客户建立联盟,而不是互为对手。这样大家的力量可以集中到一个目标上:搞定客户的烦恼。
如果你跟客户谈"今天就交钱"人家当然没兴趣,但如果谈"找到阻碍你口语的几个关键发音",人家可能就开心的跟你走了。
平庸的销售想要打败客户,顶级销售深知,与客户的联盟,才是力量的来源。
基本点1:精准锁定目标
话说当年义和团在攻打外国使馆时,手上有不少的洋枪,装备和人数都有优势。
乒乒砰砰很热闹,但是使馆区里的"洋鬼子",貌似并没有大惊失色&.因为大师兄们都在朝天放枪&你以为是放鞭炮呢?
在互联网时代,精准锁定客户变得更为容易。但销售人员的水准,还普遍停留在义和团时代:随便一个企业名单,看上去都像客户。有人问了你两个产品问题,就觉得这是个成交机会。
我经常问销售的一个问题就是:"列出你理想的目标客户的特征"。通常回答类似于"需要购买理财产品的人"(以理财产品为例)。
这就像有女孩让帮忙介绍不错的男生,我问:"你希望和什么样的人接触?"
比较普遍的回答有:
"没啥要求,只要有感觉就可以"
"没什么,你觉得合适就行"
这种直接砍死。如果你的标准很模糊,就很难甄别机会的质量,于是大把时间浪费在无效的目标上。哪怕是"年收入30万在市区有300万以上房产工作于全球前10公司"这样的条件,让人帮起来也容易很多(这种条件正确与否我们不讨论)。
我认识一位做HR的朋友,女性,要解决自己的个人问题。她的初步标准是:聪明、有趣、对社会有热情、高收入。然后问我哪里去找这样的人。
我就问他:"符合这种标准而且单身的人,会做什么呢?让我们缩小范围,如何判断一个人对社会有热情呢?"
她想了想,说:"会愿意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
我说:"具体点呢?"
她说:"例如去做公益活动"。
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然后继续:"一个高智商的人更可能参加怎样的公益活动呢?是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吗?"
她说:"不大可能。应该是一些能够发挥他们头脑的东西?"
我问:"你觉得在这个社会中,真正迫切需要改变的一些关键问题是什么呢?"
她说:"比如政治、教育、环保&..嗯,政治这东西是没法公开讨论的。所以,可能教育、环保类的主题会是他们感兴趣的,尤其是教育。"
我说:"那你看看上海有什么高质量的、教育类的公益组织和活动?"
有天她突然兴奋的电话我说:"哎呀,果然我发现了几个目标。还有些认识的人虽然已经结婚了,但他们给我介绍的朋友也挺不错的。"
找对了人,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但是现实当中,即使你做了精确的事前定位与分析,接触到的那批人,还是需要在销售过程中持续的甄别,以避免将精力花在无效线索上。上次看到一个销售的困扰:"跟了很久的客户,最后还是选了别人"(有种失恋的画面感)。这种事情其实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的。
解决这个问题,最难的是判断客户的动机。强烈的客户动机,是成单第一要素。
那么如何判断客户动机呢?这事就和女生的常见困惑"如何判断他是否重视我",同样的道理:关键不是看他们说什么,而是他们愿意付出多少代价:
对方是否愿意为你花钱?
对方是否愿意为你花时间?
对方是否愿意投入其他资源,例如介绍人脉?
对方是否愿意为你承担多大风险?
如果你的男朋友既不愿意为你花钱,也不愿意花时间陪你,多数情况你在他心目中没啥位置。
我刚刚接触客户工作的时候,有经销商希望参与到一个项目中,要求我们提供这样那样的支持。当时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啊,但资深的客户经理说:"不行的,我们这样免费的给,他们很可能根本就不重视。他们要加入可以,首先需要购买相关的系统,然后要把他们公司最好的2-3位骨干抽调进来,一起工作。这样一方面我们才知道经销商只是随便想想,还是真正的重视这事;另外资源投入也是一种保证,确保他们会认真做下去。"
在《水浒》中林冲上梁山,为了让王伦留下自己,只好下山去取一个"投名状"&&杀掉一个路人。把后路给断了,证明自己的确有投奔的诚意。
做销售当然没有这么恐怖,但道理是一样的。
销售人员最头疼的恐怕不是客户拒绝,而是客户暧昧。拒绝了要么你改变方法重新尝试,要么彻底放弃去寻找新的机会。但如果客户一直在考虑,你说什么人家也听,和你的关系好像也不错,甚至说"你们产品希望很大,但是&",那你该怎么办呢?经常销售在这种情况下傻呵呵的没有了判断,为了所谓的"很大希望或者一线希望"拼命的给条件,最后还常常是一无所有,或者拿到了单子却丢掉了利润。
记住:客户愿意付出的代价,是判断客户重视程度的关键。不要被语言所迷惑。
我做求职培训的时候,会有人向我咨询职业选择的问题。通常这类问题都不简单,所以我也一般不会回答,只是推荐一些资源。
少数情况下,我觉得咨询者有比较高的可能性成为我的客户,我会提供30分钟-1小时的免费电话咨询,但是带着如下的条件:
1) 在咨询时,我将会对整个过程录音。
咨询完成后,我将会提供给你听打工具,你需要将录音转化为文字稿。通常这个工作花费的时间,是咨询时间的5倍。也就是说,1小时的咨询录音,需要花5小时左右,生成文字稿。
3) 你需要同意,我可以将录音与文字稿发布出来,用于营销当中。
所以对方如果想得到个性化的免费服务,就需要付出劳动,以及公开他的案例作为代价。如果一个人只是"随便想想",通常他就直接止步了。
挺好的,这样我就避免了时间浪费。
顺便说一下,如果对方同意,一方面可以推动潜在销售机会,另外咨询录音和文字,本身就是很好的营销内容。我可以将他们发给潜在客户群体。这样大幅度提升了这段时间的价值。作为销售人员时间是你的宝贵财富,用好它。
基本点2:创造强烈诱惑
马克思说:"资本家为了200%的利润,可以冒杀头的危险"。
从这个角度看待销售,你会发现成交失败的头号根源,是诱惑不够大,导致客户觉得不足以采取行动。
如何评估你给客户造成的诱惑呢?我有个简单的公式:
诱惑度=价值感&(成本+风险)
买2块钱彩票就可能中500万,它的诱惑大吗?
尽管价值感强(500万还是不错的),成本低(2块钱),但失败的风险太高了,几乎等于100%。所以这事的诱惑,对于大多数人都不强。
好几位销售经理告诉我,他们通过讲座营销的方式来开发客户,但是尽管是免费讲座,但客户现在根本就不想参加。这也很合理,这些公司主打信息就是"免费讲座",但客户并没有觉得有价值,自然也就谈不上诱惑。
平庸销售诱惑客户的手段只有降低价格(降低成本),但顶级选手能够大幅度提升客户对产品的价值感。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会围绕"创造强烈诱惑",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克服问题与消除问题
在销售人员心目中,对一流销售的印象常常是"坚韧的毅力"、"面对频繁的客户拒绝坚持不懈"、"关键时刻说服客户力挽狂澜"。典型的硬汉风格。
但如果你以这类销售作为模范,可能忽略了更高的水准。
魏文王请教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真正顶级的选手,他们的工作往往不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们善于事前就化问题于无形,反而不容易出现那种轰轰烈烈的场面。
在销售领域,绝大多数轰轰烈烈的场景,都是因为"客户拒绝"而起。所以人们津津乐道的,也常常是"客户频频拒绝但依然坚持不懈"、"局面不利最终说服客户"的戏剧场景。
如果你希望做到顶级,真正关键的问题不是"克服客户抗拒",而是"消除客户抗拒于无形"。
客户要考虑一下怎么办
我有一位朋友,在做小企业营销产品的销售。
他跟我说,遇到很大的困惑:常常和客户谈的很好,客户反应也很热情,但是最后成交率低。于是我就跟着他,去拜访了几家客户。
的确在交谈中,他发挥的不错,成功的诊断了客户的问题,客户频频点头,主动的提问,一直到介绍完价格后,客户说:"让我考虑一下"。
然后就露出思考的表情。
这时候,我的朋友做了一件事情,他说:"放心好了,这个产品没问题的。"
我心里叹了一口气。
然后他又补上一句:"如果你今天决定买,价格我们还可以再优惠。"
我心里说:"完了&"
然后就看见客户,结束了思考的表情,对他说:"我还要再考虑一下,电话联系吧。"
虽然又是"考虑",但是这个考虑,和前面的考虑,却是两码事了。前面是认真的考虑,这个,却是一种托辞。
说服是销售的毒药。
对于金额比较大的购买行为,客户考虑是一个自然的事情。在这时候你去"说服"一下,立马暴露了自己急切的意图。
当然,从销售的角度,客户考虑的方向,可能是天马行空,可能导致失单。因此,还是需要加以影响。
但是,这时候你所采取的角度,不应该是"说服"对方,而是创造一个环境,让对方自行"说服自己"。
具体该怎么做呢?
在传统的销售思维中,说服客户是一项基本的工作。所以在做销售咨询的时候,有不少销售的问题就是"客户不买我怎么说服他?"
但"说服客户"通常弊大于利。
第一:如果你怀着说服对方的念头,很容易陷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而忽略对方的想法。
第二:客户会感觉到强烈成交意图,反而会保持警惕,这么想让我成交,以前你说的是不是真的?从而降低对你的信任。
第三:有些时候客户觉得你说得太好了,简直难以相信,这时候本能的会有怀疑。这时你再去拼命的说好,自然会加重对方的疑心。
第四:我们人类有一种心理,"你越想要,我越不给"。你这么急着成交,嗯,我要再等等看,吊吊你的胃口,看看你还会给出什么条件?这样你在博弈中,就落了下风。
第五:说服的努力,容易降低客户对产品的价值感。
价值感是一种主观感觉。一件产品,即使产生的最终收益相同。客户对"如何得到它"的主观感觉不同,那么价值判断也就有差异。
越容易得到,价值量越低;越是有难度,价值感越高。我自己想要的,价值感要高;别人塞给我的,价值感要低。
古龙在《绝代双骄》中说:
大多数男人的毛病,就算是条母猪,假如有两个男人同时抢着要她,那么这母猪全身上下每个地方都会变得漂亮起来,但其中假如有一个男人忽然弃权了,另一个男人立刻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她是条母猪,只不过是条母猪。"
消除客户抗拒:反向筛选法则
在面临重大决策时,客户犹豫需要考虑,这其实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当然,这个过程拖得越长,可能发生意外。这时候,你要采取的方法,不是说服,而是反过来,利用逆反心理。
所谓反向筛选法则,就是以退为进,警告客户可能的障碍、风险、适合群体,提醒客户不要购买。
在前面的案例中,当客户考虑时,你反过来设置一个障碍。例如:
"王总,这套营销软件虽然效果很好,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产品供货要及时。否则如果客户量上来了3倍,供货跟不上,客户会打负面反馈,那就是浪费银子了。您需要考虑清楚,这方面你们能应对吗?"
这套方法告诉朋友后,他打电话给我,很兴奋的跟我说:
"今天我用你的套路。老板听完,大手一挥,很豪气的说:'这个你不用管,我们能搞定'。然后刷刷刷就签了字。你从哪里学来这个的,以后跟你打交道要小心。"
反向筛选策略,是强有力的营销法则。因为:
第一:不卖,你就消除了客户的抗拒根源
表面上看去,我们在提示客户"不要购买"。因此,那些因为"说服购买"而导致的客户抗拒心理,完全不会被激发。
第二:它会激发客户的逆反心理
我们人类有一种逆反心理,越不让我做,我就越要做。在李明的案例中,就容易激发客户的逆反心理"切,小瞧我们的供货能力是吧。"
第三:它提升了你产品的价值感
因为没人说服客户买,而是"我自己想要",因此价值感就高了。
第四:降低了客户的选择风险
当提示潜在的障碍与风险时,例如上面案例中的"供货问题",其实降低了客户的选择风险。从而减少了客户的担忧。
第五:它提升了销售在客户心中的信任
客户会觉得你是选择性的进行销售,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把产品卖给所有人。
以世界级选手为标杆
俗话说"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
以顶级选手为标杆,不仅仅是关于学到更好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帮助你建立一个清晰的、直观的认识:做到顶级的质量标准是什么。
如果你只是以自己认识的人为标杆,那么在销售领域,可能你的认识就是"能够和客户达成一片,能说会道"。但在销售领域做到顶级的人是谁,他们做到了什么程度?
在我们这个时代,大概乔布斯就是最为知名的顶级销售&&尽管从来没有正式的销售头衔。但并没有要求你购买苹果的产品,而在Apple的专卖店里,店员的主要职责也是服务,而不是推销。但他激发了客户强烈的购买欲望,在这个产品过剩时代,掀起了一波波的让客户"排队等待购买"的热潮。
乔布斯在手机这个大众市场上,做到了通常只有奢侈品牌才能达到的结果:让客户倒追,而不是追客户。本来嘛,创造强烈的诱惑,才是激发购买的关键所在。
乔布斯会和客户打成一片吗?恰恰相反,他看上去就处于小众的位置,和我们有着遥远的距离感。他也不会热脸贴客户,反而给人感觉"我们是为有品位的人设计的,
你爱买不买"的态度。
但苹果的营销实现了"消除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把客户抗拒这个销售头号难题,从整体上消灭了。
你有想象过,以乔布斯为标杆,把"让客户倒追"作为你的目标吗?
也许你的第一反应就是"那怎么可能,人家那是顶级啊"。
如果你不敢给自己设定高高的目标,那么很可能就会沿着平庸的老路,无法实现本质的突破。
将事情做的好10倍、100倍
Guy Kawasaki,风险投资家,前苹果营销人员,讲过一句话:
不要满足于10%、20%的提升,要做好上10 倍、100倍的事情。
乔布斯的"让客户倒追",就是比大多数企业的"拼命追客户",要好上100倍的效果。
为什么不能满足于10%、20%的提升呢?
这种幅度的提升通常并没有拉开你与对手的档次,无法给客户带来"质的飞跃"的感觉。而如果你做的好上10倍、100倍,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无法让人忽视。
当你描述"10倍目标"时,你会发现现有的方法,很可能完全无法使用了。寻找颠覆性的方法,去深入问题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让你的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例如,如果你希望客户倒追,传统的"请客吃饭送礼拉交情、血拼价格"这类的手段,就显得很无效,甚至可能有反作用。
2007年,我在保时捷全球年度的头号项目中,从事培训工作,这个项目关系到保时捷的质量,是当年的重中之重。当时保时捷中国服务部门的负责人,以及该项目的全球负责人,将会审核我们的工作。审核结果会决定能否拿到下一步的单子。
客户预先告诉我们,有30分钟的演讲时间,介绍工作的进展。然后老板问我,30分钟是不是太短了,要不要跟客户商量,让他们延长时间。
我对老板说:"不,太多了,我们需要在3分钟内搞定客户。"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我听到不少销售,讲过这样的话:"哎呀,今天客户给的时间太短了,我都来不及讲完。"事实上,客户通常给了他们30分钟到2小时的时间。
他们会怎么做呢?通常的思维就是要求给更多的时间。
如果你想做到出类拔萃,那就反向思考:用更少的时间达成目的。引用"好10倍法则",如果大多数销售,都不能在30分钟内打动客户。你就需要用少于1/10的时间,搞定这个问题。
30分钟/10=3分钟。
也就是说:在销售演讲中,你要在3分钟内打动客户。
同样的思维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地方,例如电话营销。通常绝大多数销售都没法在3分钟内,打动对方。3分钟是180秒,1/10就是18秒。按照这个水准,去构思你的沟通话术。
做客户很多时候是很痛苦的。我听过不少的销售演讲,觉得简直就是如坐针毯。大多数演讲者的会先介绍一通自己的公司,再介绍一通自己的产品,客户听的如同在云里雾里,很多时候碍于面子还不好让你停下来。
想象一下突然有一个销售,3分钟不到就清楚的点出了他们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客户是不是简直像遇到了救星。
最近在看《艰难一日》,写美军王牌特种兵海豹六队,执行任务夜袭本拉登的故事。他们是美军精英中的精英,从事的是最为艰难的任务,为了确保工作的成功,日常的训练也是按照超级严格的标准。实际的使命常常是危险而转瞬即逝的机会,如果不能一击而中,就很可能永远失去胜局。而另外一方面,只有高标准才能保障生存的机率。
现实销售并没有海豹突击队那样的生命危险,但你会面临类似的问题。如果预期客户给你的时间是30分钟,你就打算用完它再拖一点。但谁知道呢?也许客户的大老板听了7分钟后,秘书告诉他"有个电话找您",老板就出去了呢?计划常常赶不上变化。
你打动客户用的时间越短,能够得到的机会就越多。
一家网站的编辑跟我说:"你写的文章很像畅销书,标题一看就能够打动人。"那是因为我在线上,设定的标准是1秒打动目标群体。道理很简单,如果你的标题无法在1秒内抓住读者,基本上就永远失去了机会。
当你用这样的"好10倍、好100倍"的标准要求自己,你就逼迫自己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把握关键所在。如果你只有1秒钟的时间,只能用15字的标题打动客户。你必须思考:到底什么才是对对方真正重要的?而不是搞一大堆缺乏重点的东西。
让客户倒追你
让客户倒追,要比拼命追客户好上100倍,对吧?
这是最明显的信号,证明你抓住了客户的关键需求,创造了强烈的诱惑。
2006年。我参加一个社交饭局。
参与者大多是初次相识。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是三三两两的闲聊状态。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饭局上的形势,逐渐产生了变化。
闲聊的小团体开始呈合并的趋势,所有其他人都安静了下来,都在听一个人讲。
她叫Sophia,某一线通信设备商的前销售。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人们朝着Sophia的方向,呈强烈的前倾姿势。这表示他们对于这个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沟通中,姿势前倾表示你很感兴趣,而姿势后仰则表示缺乏需求。如果我们看一下销售与客户的沟通,你会发现销售常常是不自觉朝前倾,而客户常常向后仰。对于销售而言,这是糟糕的信号,你需要他们胜于他们需要你。
不仅限于兴趣,陆续开始有人向Sophia提问,问她要名片,还有人约好"回去后请教一些问题。"
"真厉害!"我情不自禁的想。
Sophia在陌生饭局中,牢牢掌控了话题,而且成功的树立了权威形象,激发了人们对她的需求。
她用以激发大家兴趣的话题,是星座。
需要说明的是,参加聚会的人,不是高中的小女生,主要是来自微软、Google、高盛、麦肯锡之类的顶级技术、金融、咨询公司,属于高智商的理性群体。对于星座这个话题,大多数人开始的时候,是不以为然的态度。
其中也包括我。当组织者一开始介绍Sophia,说她是星座专家时,我的感觉是"迷信"的谈资。
然而随着谈话的进行,我们逐渐变为投入的心理状态。因为她借助星座这样一个热门的话题,深入的讨论了各种类型人的性格,相处之道,穿插了各种八卦、有趣而且还有些启发性的故事。例如:天蝎座的比尔盖茨,和处女座的巴菲特,在风格上的差异;为什么摩羯座的毛和双鱼座的周,会是很好的搭档;李亚鹏是如何追王菲的,以及为什么。
于是很自然的,有人就开始问:"请问天枰和巨蟹配吗?"、"双子座是怎样的"之类的问题,开始咨询起个人的感情、工作等问题。
她在这方面的专业程度,以我的感觉即使专门用这个吃饭,应该也是一流。重要的还不是星座,而是她可以借助这个话题,深入的帮助人们分析一些关注的问题。
突然间,我想起一个问题。
Sophia的工作,常常是和政府领导或央企的高管打交道。作为无神论者的党员,他们听到星座这样的话题,会有什么反应呢?总不能点头把?
她说:"当时大家脸上,写着不以为然。但是结束后,我常常会接到打来的电话,对我说,***,帮我分析一下这个把&&"
思考一下:初次见面的饭局后,潜在大客户和相关领导,会主动的给销售打电话,寻求帮助。
大多数销售和企业,可能只会想怎么拉上关系,怎么请客送礼。而Sophia把这个局面逆转过来。
天哪,这一手真漂亮。
星座是一个超级热门的话题,如果我们探索这背后的驱动因素,你会发现三个人类永恒的强烈需求: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何更好的与他人相处。无论是18岁的小姑娘还是50岁的政府官员,内心里还是充满了对这些问题的好奇。
Sophia的话题激发了人们的强烈需求,从而逆转了"通常销售求客户"的被动姿态,在娱乐听众的同时成功的销售了自己。
意识到这种策略的巨大威力,我花了1年左右的时间,让自己拥有了这种寓教于乐的星座沟通能力。
嗯,效果挺不错。
当采取这种策略后,我发现另外一个巨大的收益:就是我可以快速了解对方的性格,和其他背景信息,例如爱好、与老板的关系、家庭关系。因为通常对方觉得你是"性格专家",很自然的在沟通过程中愿意分享自己的信息,以便获得高质量的咨询(虽然是免费的)。
在那之后,不少跟潜在客户的第一次饭局,我通常最后会说一句话:"这顿饭该你请吧"
对方通常回答:"嗯,那是当然。"然后很爽快的买单。
这样做当然不是为了省饭钱,而是确保我在一开始,就做对了一件事情:"为客户创造价值,可能是个人层面,也可能是业务层面"。最后的对话是检查价值创造的成功性:你只有在感受到客户很受益的情况下,才敢说这句话。
让客户倒追你的关键,并不是玩弄技巧,而是发现他们的关键需求,并且在满足需求方面做到出类拔萃。
恋爱与求婚
像苹果、保时捷这样的高富帅企业,凭借强大的品牌,可以快速的建立在客户心目中的优势。但作为众多的小公司,往往缺乏这样的先天优势,让客户一见钟情。所以通常要采取更为循序渐进的策略。
激发客户倒追的销售流程,往往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恋爱期和求婚期。恋爱期的重点是享受现在,而求婚期的重点才是承诺未来。
如果在恋爱阶段给对方的感觉很美好、值得回忆,比较自然的结果就是对方会考虑"下一步"。
情场菜鸟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在刚刚开始的时候,老是逼迫对方朝更严肃的关系发展,而忽略了让对方体会到此时此刻的美好。
在旅行的大巴上,我的后排坐了一对男女。听到了如下的一些对话。
男:是谁打来的?
女:我的同学,你能不能不要问了。
男:我的电话你也可以随便问啊。
女:我不感兴趣。
男:是男的还是女的?
女:男的怎样,女的又怎样?
男:现在网上坏人很多,我是为你好。
女:求你了,别对我 这样好行吗?
男:我这几年的收入&(数字运算过程忽略)。如果我们结婚&.blablabla&.
女:谁要和你结婚?
男:你知道吗,我的户口还没有转呢?
女:为什么?
男:我想过了,这个名额留给你啊。
女:求你了,你能不能别对我这样好,我会受不了的。
女:跟你商量一件事情啊。
女:你能不能当我不存在, 做事的时候别考虑我。例如你该买房子就买,该转户口就转。
男:那怎么行,对你好是应该的。
女:啊啊啊,求求你了,别对我好行吗,我受不了。
我一路上听着这位兄台犯下一系列的错误,职业毛病发作,简直忍不住想跳出去跟他分享一下该如何追女生。大好时光你不打情骂俏,把气氛搞得这么严肃干嘛。
企业和客户的关系,与男女关系有一个相似之处:在一开始的时候,客户往往只是在探索一些可能性,并不希望有什么沉重的承诺。这时候你要给对方的,是"轻松而乐在其中"的交互,而不是去逼婚。
如果在一系列的交互过程中,给了对方超出期望的体验,"婚姻"通常是对方会主动考虑的事情。由对方主动"求婚",或者到了这个阶段你再出手,常常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为什么销售急于逼婚,就和上面的兄台一样,恐怕缺乏安全感是重要的因素。生怕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
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价值创造"不够,无法让对方产生强烈的感觉"我就是要选择你"。还是需要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
倒追销售流程
前面讨论了"恋爱与求婚"的理念,接下来我们看实际的案例。
这是我的营销流程案例,是针对大学生的求职培训项目。有两个培训产品:Excel课程和营销课程。
这里可以看到,前面的5个步骤,侧重点并不是直接销售,而是帮助目标群体,解决他们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因为我的目标群体是正在找实习的大三学生,通常他们面临的挑战就是面试被鄙视?所以我的第一步,是给他们面试误区评测,让他们快速了解到问题在哪里。一旦完成评测,还会发送给他们进一步的面试邮件教程,帮助解决当务之急。
接下来是营销的重头戏:电子书《大学生,让雇主倒追你》。如果看一下网上的面经,往往思维方式都是"追雇主",教人们怎么去表达自己的诚意,怎么向雇主展示自己的兴趣。其实求职也是营销,重点还是在于反向思考,就是如何激发客户强烈的兴趣。所以我的这本书,第一个作用就是帮助他们树立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到底什么东西是真正能够吸引到目标雇主的,这才是努力的方向。书当中的例子也很具体,涉及到面试的关键问题,例如什么是你最大的弱点?如何谈薪资?如何做面试自我介绍?
这本书的质量应该算是非常高,我收到不少人的反馈,告诉我说看了这本书之后,改了他对于求职的看法,还推荐给了其他人,比如同事、朋友,甚至有人告诉我她推荐给了男朋友。
同时,这本电子书其实也是我销售培训课程的主线。因为如果学生要吸引雇主,核心还是一流的工作技能,毕竟企业招聘实习生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干活。当学生意识到"让雇主倒追你"才是问题关键时,他们也就提升了对与我的培训课程(Excel/营销)的价值认知。
所以比较自然的有一些学生,然后看完这本书就直接找我了,信任已经有了,价值认知也具备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
在电子书之后,接下来我发布了一个免费的简历写作课程,后来放到了网易云课堂上。最后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面临的关键问题,是职业的指南。我的主打思想是"选择你想要的工作和生活",一方面是鼓励他们追寻自己的目标,另外,如果他们希望寻求高质量的工作,我的培训产品对于他们而言就更重要了。要找平庸的工作,不费力也大概能找到的。
总结一下前面的销售流程,从面试误区评估到职业选择指南,我的重点都是在谈恋爱,而没有逼婚。当然这个过程中,顺便会加入产品的营销。因为每一个环节,其实对于潜在客户都是有直接收益的。所以对方比较愿意跟着走下去。如果每次沟通你都在卖自己的东西,而没有提供价值,客户就不陪着你玩了。
回到前面的说法,让客户想和你结婚,首先让恋爱期足够甜蜜,让每次沟通超出对方的期望。购买尤其是比较大的购买,很多时候和婚姻一样,是严肃的事情。前面的体验足够好,对方才会憧憬未来。
客户成功路径
能够激发客户强烈兴趣的倒追流程,绝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基于对客户成功的深刻洞察。为了设计高质量的销售流程,你需要首先做的一件事情,是找到客户成功路径。
下图是我的求职培训项目,所定义的客户成功路径:
客户并不是为了买产品而买产品,而是为了实现他的特定目标。例如我的求职培训项目,学生一个典型的目标是:得到一流公司的录取通知,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到底怎么做。而客户成功路径,就是在客户的现实和梦想之间建立的桥梁,你就是将客户带向成功的向导。
所以我们上面的图,就是给目标客户的一个规划,按照这几个步骤,一步一步走下去,他就很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当找到客户成功路径之后,通常来讲我们可以把这条路径分为三个部分:
最左边的部分是免费服务,也就是我们销售过程的主线。例如求职的大三学生,他们通常的问题就是:找工作简历石沉大海,面试不知所云。所以我们第一步,直接切入他们的当前困扰,帮助他们理解面试误区。接下来,解决思维方式的问题,提升他们的视野:从追雇主到让雇主倒追。再解决简历问题。
经过这样的设计,我的销售过程,其实是客户走向成功的过程。这就是客户为什么愿意走下去的根本原因:符合他的核心利益。换句话说,和我们的每一次交互,都在为客户创造价值。
但是免费服务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下一步就是收费产品的责任。例如我的培训产品,解决"一流工作技能"的问题。
但是卖了产品还没完,通常来讲,你销售出去产品并不代表客户就实现了他的目标。例如参加了我的Excel培训课程,并不等于他马上就得到一流公司录取通知。客户还要去寻找一流公司的实习,有了这样的实习作为铺垫,再去求职公司就会容易很多。而这些客户的后续步骤,就是你的增值服务点所在。例如参加我的Excel培训,可能给他一个免费服务:帮助他们把简历推送到50家一流的公司里面,因为公司也需要Excel出色的实习生。这样,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价值。
你可以把这些后续增值服务做成赠品,促进销售;或者打包到产品中;或者单纯做些免费的售后增值服务,同样也会提升客户的关系。
让客户倒追并不是玩弄技巧,而是真正从帮助客户成功的角度看待问题,把这个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
3次交互原则
前面我们谈到倒追销售流程的核心,其实就是一系列免费的服务。这些服务引导着客户走向他期望的成功。
在设计免费服务时,通常应该有至少3次交互。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如下几点原因:
第一点:除了低价格的简单交易,比如上淘宝买个几十块钱的衣服。对客户来讲,进入购买状态往往需要一段时间。
第二点:最开始接触潜在客户的时候,对方对你的信任程度是最低的,所以通常不愿意付出比较高的成本(时间也是成本),那这时候你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对对方来讲成本非常低的事情。例如我接触求职学生的第一步,是一个3分钟的面试误区快速评估。它并不全面,但如果真的想要全面的话,势必牵涉到让目标群体有更多的时间承诺,很可能大幅降低转化率。这意味着从销售过程来讲,你一开始通常要为客户几乎零成本创造一些小的价值,有了一些信任之后,再让客户做出大一点的承诺,给对方大一些的价值,以此类推。因为"客户投入意愿"的限制,你不大可能一次交互就让客户进入购买状态。
第三点:多次交互的时候,你可以去评估每一个环节的转化率,这样更容易优化。但如果你是尝试一次搞定,那么你很难了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无私是最好的自私
如果我们看前面的求职营销过程,你会发现并没有推销,而是一步步为潜在客户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即使他们最终没有选择我的产品,依然可以从这些交互中受益。
例如有人写信给我说,他看了电子书之后,改变了紧张的心态,得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表示感谢并把这本书推荐给他的同事。
这种行为看上去很无私,但是事实上无私是最好的自私,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关注,和更高的销售成交率。
在提供免费面试能力评测后,即使是完全陌生的访客,也有30%以上的完成测试并加入邮件列表。而如果打广告销售培训产品的话,通常只有1%左右的会留下联系方式。
而当我完成了《大学生,让雇主倒追你》后,咨询成交率从以前的14%左右,一下子提升到50%以上,而且以前可能需要花一个小时左右的课程咨询,现在通常在十分钟之内就能搞定。
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异?
有一个影响客户购买的关键因素,却常常被我们忽略了,那就是客户对未来的信心。我们之所以选择购买,是因为期望对未来有所改变。例如学生购买培训课程,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在一开始,客户离他的目标很远,中间有无数的障碍,这意味着客户对于"未来成功"缺乏信心。这时候你的产品价值也就比较低,因为预期的成功概率低。就像可能中500万的彩票只能卖2块钱。
当你带着客户,往成功道路上走几步的时候。每走一步,他就离成功更近了对不对?例如当学生能够从"让雇主倒追"的角度看待求职,相比以前无头苍蝇的状态,他已经进步很多了。当他知道怎么写出1秒打动HR的简历,这时候就更近了。这样,我的工作技能培训课程,其实对他们的价值就提升了,因为离"拿到一流公司的录取通知"这样的目标,他们已经走了一大段路。
从心理角度,当潜在客户很难看到成功可能性的时候,其实他情感上,对于未来是没有多少期望的。就像你看到"中奖500万"可能无动于衷,即使买了张彩票也就当玩玩。但如果开奖的时候,你发现第一个数字,正确;第二个数字,对了;第三个数字,哇,还一样,你的心可能一步一步就被吊起来了,有了投入感。
例如在我们的求职营销过程中,以前他从来不知道自己的面试误区在哪里?现在开始能够避开常见误区。然后读了我的电子书,意识到求职关键并不是表达对雇主的兴趣,而是如何创造强烈的诱惑,怎么去帮助客户成功。一下子有了方向。他会觉得:其实求职这事情并不可怕,还是有方法的,我以前是思路不对,我可以做得更好。然后知道怎么写简历,怎么1秒钟抓住HR的眼球。他就可能想:"哎呀,其实我是可能进入一流公司的。干嘛要去垃圾企业和猪队友打交道。现在的问题是我的工作能力不够。"那么内心的情感就调动起来了。
这就像一个宅男,一直喜欢某位女神,但是没有任何接触,可能他内心并不会真正起波澜。但如果开始了第一次聊天,成功的有了第一次约会,这种"越来越近了"的真实感,可能会带给他更大的情感投入。
当我们一步步亲自靠近自己想要的目标,也在一步步的提升自己的投入感,和对未来的信心。这种内心动力是成交的重要因素。
想一想什么时候我们情感最投入:"就差一步的时候"。
顺便说一下,销售人员常常被这种心理所影响,做出糟糕的决策。
例如当"客户已经答应过来学了,甚至定金也交了,就差一步"了。销售人员投入感上来了,老是想着怎么让客户签单,甚至想到了"逼单"。这就是典型的"就差一步"导致的心理焦虑。
但逼单是错误的方向,重点是你怎么提升潜在客户的信心,让对方有"就差一步"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的行动热情。而不是自己掉进这个大坑里,只顾逼单忽略了客户需求。
例如在我的求职营销中,如果潜在客户理解了面试的误区,掌握了怎么从"让雇主倒追"的角度写简历和面试,那么接下来,他们离一流公司的真正障碍,可能就是"就差一个打动人心的工作技能"了。
引导客户走向成功,还有一个作用:以前客户因为认识水平低,很可能缺乏对于产品价值的正确认识。例如多数学生就觉得自己求职是面试技巧不够,很难理解我的培训产品的重要性。但是当他认识到,真正重要的是"让雇主倒追你的技能",对于产品价值的理解就提升了。所以这样的销售过程,也是提升客户对你的产品价值认知的过程。
同时,因为客户从你这里得到了帮助,在你的引导下走向成功,很自然的他就会更有信心,觉得跟着你走下去,很可能有更大的收益,这样成交往往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有这样的销售过程,建立强大的信任也就是自然的结果。这会带给你另一个好处,就是客户愿意沟通给你真实的想法。不少销售困惑于客户不愿意透露情况,关键在于客户老觉得销售只是关注自己的佣金,对他们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自然就没有兴趣交流。
当然,不可能所有目标群体都会成为客户。但如果你真正帮助到他们,即使他们没有购买,也可能推荐给周围的人:口碑传播比自吹自擂更有力?一方面人们更相信朋友的推荐,另外很多时候客户比我们更清楚,谁更需要我们的产品。
军事战略家告诉我们,在战争中,往往最短的路并不是最优的路,因为你会遭遇到对手的抵抗。反而是采取间接路线,更容易取得成功。
传统销售理念是直接路线的代表,销售人员围绕成交为主题展开销售活动,遭遇到强烈的客户抗拒是意料的结果。而倒追销售流程则是采用两步策略:首先致力于帮助潜在客户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对方选择自己。看上去曲折,从客户心理角度却是成交的更优途径。
总结:如何做好销售工作
销售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处理复杂的事情,你要明确基本的原则,确保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了关键的地方。治理国家还有基本国策呢。
1) 频繁的客户拒绝并不是正常现象,而是传统推销方式的产物。
2) 平庸销售克服客户抗拒,顶级销售根除客户抗拒。
3) 一个中心:以客户成功为中心。
4) 两个基本点:精准锁定客户、创造强烈诱惑。
5) 判断客户对事情的重视程度,关键标准的是他们愿意付出的代价。
6) 视客户为对手是销售的致命错误。平庸销售与客户作对,顶级销售以客户为盟军。
7) 以世界级选手为标杆。
8) 不要满足于10%、20%的提升,将事情做到好10倍、100倍。
9) 树立顶级标准:让客户倒追你。
10) 销售如恋爱,在一次次交互中让对方获得超出期望的体验,才会憧憬未来。
11) 围绕客户成功路径,打造你的销售流程。让销售过程变成帮助客户成功的过程。
12) 无私是最好的自私。帮助客户得到他们想要的成功,客户才会帮助你获得成功。
天赋论的迷思
当你认为销售能力是一种天赋的时候,很自然你就会放弃努力,上天安排的最大嘛。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曾经有同事讨论,为什么野草长的特别快,而且很难除尽。最后有人说:"因为我们把那些长的特别快,而且很难除尽的草,叫做野草"。
同样的道理,对于"天赋"同样适用。通常当我们无法理解一项能力的时候,就会把它称之为"天赋"。例如,你不知道到底如何培养领导力,就会觉得领导力是一种天赋;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跟异性打交道,你就会觉得"我缺乏吸引异性的天赋"。
那么天赋到底存在不存在?我觉得它还是存在的,但影响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至少在销售领域,做到前1%并不需要特殊的天赋,而是需要正确的方法,和你的努力。也许要做到1/100000的顶尖程度,天赋会决定你的成败。
举个例子,夸奖他人的能力,这个算是销售人员的头号人际关系基本功。
在微软的时候,有次我和新来的客户经理,一起电话会议他的客户。
大概跟客户讲话30秒后,同事给我发来一条消息:"John,你太牛了"。我当时忙着跟他的客户讲话,也就没有理他。
电话结束后,我问他:"怎么啦"。
他说:"不到30秒,客户明显就心情大好啊。你太有人际关系的天赋了。"
我说:"什么天赋,哥本来也啥都不懂的好吧。还不是被逼出来。"
其实就是个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
嗯,我把夸奖他人的方法,总结成一个简单的FFC法则,可以帮你在5分钟内,比99%的销售人员,更懂得。
去年我把这个方法发布出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收到7900多个赞。读了它,也许你将来也会被认为"有欣赏他人的天赋"。
天赋常常像魔术,很多时候我们对于高手有种盲目的崇拜,就是因为看不懂他们怎么做到的。当你能够看透对方的牌,这种神秘感就消失了。
我是怎么找到"30秒让人飘起来"的夸奖方法呢?其实就是"看到高手的出牌"。
当时我周围有几位同事,夸起人来让人很舒服。但当我自己运用的时候,却发现很枯燥。
于是我收集了一堆他们如何夸奖人的案例,很多时候是听到了就记下来。然后把那些平庸的、无效的加以对比。
在案例的对比中,发现了几个重要的差异。于是我尝试将这些元素,应用到实践中,有事没事就夸夸他人。再从反馈中吸取经验。最后,提炼出3个关键的元素,这就是上面你看到的FFC法则。
下次当你觉得"我没那个天赋"的时候,请提醒自己,到底那是一种天赋,还是你不懂。
提高学习能力本身
巴菲特曾经说,比尔&盖茨如果不是做软件,而是干面包店,也会干的出类拔萃。超级牛逼的人并不是一开始什么都懂,但常常学起来比谁都快。
"学习能力"本身就是职场人士的头号内功,这一点对于销售人员也不例外。但很少有人有意识的去分析什么是学习能力,如何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这方面,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请首先参考其中的内容。
那么那些学习的高手(通常也就是行业的高手),和普通人相比,到底他们的学习方式,有什么特异之处呢?
第一:高手掌握原理,低手死记硬背
在学校里你大概见过这样一群人:他们学习的很努力,但就是成绩死活上不去。或者一门科目一开始还可以,但后来就下滑了。
我读书的时候有位同学,刻苦程度经常被其他父母拿出来,教育自己的子女。甚至有一次,听说她晚上读的太累,都生病了。但她的成绩就是"一开始还行",后来就下滑。
问题在于她是靠死记硬背的,而科目刚刚开始的时候,内容比较少例如英语就那么些单词,数学就那么点题目,这种方法你努力就有回报。但当深入下去变得复杂的时候,记忆就不那么有效了。而学霸们靠的是理解学科的基本原理,问题越复杂他们就能够游刃有余。
我记得有次考数学,同学跟我说要背的公式太多,例如三角函数。我就跟他说不用啊,只记住两三个足够了,其他的有个印象就可以,实在不行到时候用基本公式推导出来。那么多谁记得住啊,我推的都比他背的快。
销售也是复杂的事情,死记硬背没多少用。例如"用价格折扣吸引客户成交",很少有人真正把它用对了,但几乎所有人都会用。例如我刚微博看到一条培训广告,"**销售培训现在报名9折优惠"。
对于复杂购买决策,客户一开始根本就搞不清楚你的产品价值,这时候谈论折扣毫无意义。之所以"iPad
八折销售"有吸引力,是因为他们对iPad很清楚,价值认知不存在问题。
网上有这么个销售话术:
当客户说'我没兴趣'时,你可以说:'是,我完全理解,对一个谈不上相信或者手上没有资料的事情,你当然不可能立即产生兴趣,有疑惑有问题是十分合理自然的,让我为你解说一下吧,星期几合适呢&&'
这种就是把脸伸过去被客户打的典型,什么时候你已经替客户做了决策,他必须要见你。留给他的选择只是具体时间。
有人会争辩说:"这是一种销售技巧呀,你别让客户选择要不要,而是让他们选择怎么要。在肯德基餐厅,收银员不是经常用它么。请问您是要吃饭还是汉堡&.。他们从来不问你是否要吃饭。"
听上去有道理,其实不然。在肯德基餐厅,走到收银台前的客户,通常已经有了购买的动机,因此店员提供选项,是很可能符合他们的需求的(我们也常常拿不准吃什么)。但上面案例中,客户已经表示了没有兴趣,还自作聪明代替客户做决策,属于越俎代庖。
平庸的销售人员和管理层,喜欢关注销售话术与技巧。但单纯学习销售技巧,往往并没有多少作用。因为真正困难的部分,是运用的时机与分量。例如,价格优惠是一个重要的成交技巧,但到底你什么时候该提价格优惠呢?应该等客户提起还是主动提出?需要一次给足还是分批放出?很多时候做错了等于没做,甚至更糟。
如果你希望掌握愿意,不停的问问题就是必要的功课。例如:
"为什么在这时候给价格折扣可以帮助成交?"
"提出折扣会不会反而降低了销售成功率?"
"如何不打折甚至把价格太高而成交?"
"你怎么确认这个价格是导致客户成交的原因呢?"
第二:高手挑战规则,低手盲从规则
一位家教老师讨论"什么样的学习,有可能在后期学习成绩飙升"。他的观察是"常常是比较调皮、不那么听话的人"。
"调皮、不那么听话"本身就是"挑战规则"的表现。
这并不是说你挑战规则就能够成为学习高手,挑战规则的人常常会受到惩罚,但也可能得到巨大的奖励。
这个世界上的规则分为两种:运作原理与行事规则。例如牛顿运动定律是关于事物的运作原理,而正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转卫星,则是行事规则。
要找到好的方法,你需要了解事物的运作原理。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今天市场上的销售培训,其实对销售的帮助都很小。因为要搞懂如何销售,你先需要搞懂客户如何购买。大多数人跳过了这关键一步。
对于大多数人,质疑被普遍认可的规则,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哥白尼因为怀疑地心说被烧死了,虽然今天你不大会招到那样的命运,但恐怕很多问题提出来,至少会受到他人的白眼:
"为什么做销售就一定要夸大其词?"
"为什么做销售就一定要学会喝酒?"
"为什么要用陌生电话这种搔扰性的方式?"
"为什么做销售要不停地接受客户抗拒?"
大多数人会觉得"这还用问吗?"、"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少数人虽然心里隐隐约约觉得不对,但也就到此为止了。
但质疑只是开始,接下来你可以做的,是发现规则背后的真相。
我接触销售的时候,觉得最怀疑的就是"你必须用坚忍不拔的毅力,面对一次次的客户拒绝"。这不是自虐吗?
我讨厌一次次被拒绝,但这并不代表就不能做好销售。如何在"无需客户抗拒的情况下,就将产品销售出去呢?"这就是重新树立行事规则。
我们所做的事情,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改变规则、在规则下优化现状。在人类社会中,整体来看,精英设定规则,大众在规则下优化现状。
经常有人指责政府"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例如指定政策保护国有垄断企业,妨碍民间资本的进入。我觉得这的确是大问题,因为政府的职责应该是创造和维护公平的经济环境。但从销售来讲,"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当然更容易赢得比赛。
当我进入求职培训领域时,我的电子书叫做《大学生,让雇主倒追你》。这就是规则的改写:现有的培训、讲座、资料都是讲怎么去表达对雇主的热情、怎么去追对方,而我的培训却与之相反。而一旦目标群体接受了这个理念,我的培训课程就成了市场上几乎唯一的选择。
大多数人想都没想,就一头扎进了"在现有规则下优化"。别人考一个证你就去考两个,别人打九折你就打八折,别人用美色诱惑客户你就来双飞,别人产品有5个功能你就要有10个,客户让你给什么你就要给什么&&活在别人的规则里常常是步履艰难。
当我做求职培训的时候,有不少人给我的建议是:
"至少也要专业的HR人士吧"(人们习惯性认为HR才懂怎么教人面试,这是超级错误的看法,不过是普遍存在的心理);
"人家都有10年工作经验,你最好找专业的人合作"
"人家网站上甚至李开复都挂上去了,你要不找几个名字挂上去撑撑场面"
"你总要去考一个职业规划师的证吧"
靠,这样在别人制定的规则里面,玩个毛线啊。那些人早就把坑挖好了,等着你钻呢。例如职业规划机构,貌似从"培训职业规划师"中赚的钱,高于真正帮人做职业规划的收入。
需要警告的是,这个世界上的很多规则,并不是写在纸面上的,或者"书面规则与实际不符合",需要你去探索和发现。这个过程会付出代价。
例如职场人士通则"不要和老板斗"。
当朋友出现与老板关系的问题时,通常我可以帮他们发现关键所在,以及解决方法。但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做过和老板斗争的事情。
我曾经因为对于经理的做法不满意,当着他的面说:"我要向你的上级投诉",而且真的这么做了。后果吗,反正我想要的升迁没得到,这里面经理的态度应该有一部分的原因。
我甚至还在做项目的时候,跟老板因为方案的巨大分歧,在客户会议上当场争辩,拉到客户的支持推动了我的方案。下来之后,老板让我按照他的想法做,还说了些难听的话。但我拒绝,因为他的做法对我们更省事,但却会给客户后期带来很多麻烦。然后老板对我说:"我是老板,我可以解雇你"。我说:"那是你的权利,但只要我在这个项目中,就要确保客户的利益。"
事实上他也没法解雇我,客户的项目已经箭在弦上,而离开我项目很难推动。最后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成功,客户最后感谢我们说"如果不是你们,恐怕我们现在一塌糊涂"。
项目结束之后,我还发了封几千字的邮件,列出老板言行当中不恰当的地方,告诉他我希望他如何对待我。然后老板对他的言行道了歉&&尊重是要靠自己争取来的。
我在处理老板关系上后来也算是行家,但这种能力来源于一系列与老板斗争的行动。如果没有在这上面交学费,也就很难有进步。你很难不摔跤就学会骑自行车。
打破规则的人很可能会受到惩罚,但不敢,就难有巨大的回报。
另外,成长的过程,也就是不停发现更本质规则的过程。例如所谓"不要和老板斗",背后是一条朴素的真理:实力决定地位。
我即使在和老板斗争的时候,也是有底气的。一方面是能够搞定客户搞定项目,另外实在不干了也没啥大不了的。从更深的层次说:客户才是真正付给销售工资的人,他们才是你的头号服务对象。
另外说一句,千万不要觉得随便就和老板斗,我做这件事情是因为其他方法无效。尊重每一个人是基本原则。所谓的斗,也是对事不对人。
销售新人常常忘记"实力决定地位"的道理,总觉得靠一张嘴就能赢得订单,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去构建那些实实在在给客户带来价值的能力。怎么说呢,销售的嘴就像计算机的显示器,真正重要的不是发生在那里。
第三:高手喜欢问题,低手喜欢答案
一次QQ上收到一位销售的信息:"徐老师,我现在刚刚做**行业,有什么销售话术吗?"我给了他一段视频,关于电话销售话术的设计。
过了几天,他又消息我:"徐老师,关于**产品,有什么销售话术吗?"
我问他:"上次关于话术设计的视频,你看了吗?"
他说:"太忙了。有什么现成的吗?"
顺便说一下,他打我手机的时候,我发现已经有86个标记为推销。我想你忙着骚扰别人,就是没时间学习。
以前做销售培训,基本上看课堂表现,已经知道哪些人是顶级销售。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他们爱问问题,而且容易问到点子上。
向大师学习,不要向他们的徒弟学习
曾经调查过一些人,为什么他们会喜欢某个科目,例如数学。
在回答当中,有很高的比例是当初遇到了一位好的老师,从而在学习当中发现了乐趣。反过来说,大多数人所谓特别讨厌某个科目,或者觉得"我没那个天分",常常是一开始就没有入门,充满了挫折感。
与电影、小说这样的娱乐品不同,在专业领域,很多时候至少只有"入门"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所谓入门并不是指你做了多长时间,而是拿到了"钥匙",掌握了通向这个领域的关键所在。
如果在最初接触到某个领域时,你被带进了沟里,你恐怕就会觉得"这货就是个这样的"。失去对它的信心,离开这个领域或者在沟里挣扎。大多数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