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2017待遇能买保险吗

抗美援朝老兵现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政民互动群众工作站
&访问人数:303
留言编号:
留言主题:
抗美援朝老兵现医疗费用报销比例
留言分类:
反映件事儿
已回复用时:
时间效能:
&&&&&&&&&&&&&&&&&&&&&&&&&&&&&&&&男,1934年生,家住营口老边区,参加抗美援朝老兵,后在鞍钢就业并退休,听说营口大石桥及盖县地区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现在就医住院的医疗费全部报销,但我现在就医医疗费在原单位鞍钢报销是,报销比例80%。想知到向我这样抗美援朝的老兵医疗费用报销问题,全营口是否一样能够全部报销,具体政策文件依据是什么,什么部门负责管理经办此事?如有对我的政策,具体应到什么部门办理手续?十分感谢!
&&&&&&&&&&&&&&&&
&&&&&&&&&&&&&&&&&
民心网:投诉人提出其是抗美援朝老兵,医药费应按100%比例报销问题。经我单位工作人员积极与公司人力资源部、保险公司、民政局等部门咨询。结果是:鞍山市、鞍钢职工医药费报销比例为80%,未采取100%核销标准。温姓老兵享受的医药费80%的报销比例符合现执行政策。
特此说明。
请当事人对回复结果进行评价
输入您留言时的密码:
(请您在方框中先输入密码,再进行密码验证)
总体评价:
非常不满意
评价内容:
2013 www.mx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技术支持维护:民心网信息发布中心抗美援朝老兵口述:我们的战争很残酷
我的图书馆
抗美援朝老兵口述:我们的战争很残酷
口述|周文江 王世毅 &整理|李翔《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近日,抗美援朝电影《我的战争》在网上发布了一段宣传片,片中20多位中国志愿军老兵前往韩国首尔旅游。当年轻的韩国女导游用汉语对老人们说“你们是第一次来到首尔,所以我先给你们介绍一下”时,老人们似乎不愿意了,纷纷来纠正:“我们是六十年前来的”“我们不用护照”“我们是举着红旗来的”等等。宣传片设置这样的情境来表达老兵的情怀着实有些不恰当。然而在影视作品之外,参战老兵的口述则常常因真挚的情感打动着每一位听者、读者,他们为共和国的存续与尊严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国家人文历史曾采访了两位亲历朝鲜战争的老兵,从他们的口中,我们能真切感受到战争的激烈与残酷。老兵周文江:见识战争的残酷与激烈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这一年8月,周文江所在的九兵团正在东北沿海一线进行登陆演习,为解放台湾苦练技能。11月6日,由于战事需要,中央军委急电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迅速率兵入朝。爬铁道进入朝鲜因为情况紧急,九兵团的很多战士都没备齐冬季物资,为了抢时间,只好能背多少就背多少,能带多少就带多少。部队一天后到达通化,发现这里的战争气氛非常浓了,部队实施严格灯火管制,只听到美国飞机在飞,炮弹在炸。下车后开始组织战前动员,凡是有中国字的物品都要把痕迹去掉,那个时候正好是部队刚刚开始正规化,战士们的床单都印着部队番号,这些都要剪掉。水壶上的“八一”都敲掉,茶缸上的字敲掉,毛巾上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也剪掉。有两身衣服的要放一件,有两双袜子的也只能留一双,除了身上穿的、戴的,多余的东西都要打包上交。火车停了两个多小时,战士们吃了一顿热气腾腾的东北大米饭。当天晚上,就悄悄进了朝鲜,我和其他战士都是爬铁道过去的,并不像现在描述的那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1月7日,九兵团先头部队20军前卫59师乘火车抵达朝鲜江界,入朝后先乘火车沿满浦铁路南下,到达武坪里后改为步行,从山间小道开赴预定集结地区。零下30几度夜间行军,我和我的战友们经历了参军后第一个严峻考验。第一步到江界县城。一入朝马上遇到了两个问题,一是气候特别寒冷,有零下25至30度。而我们带的都是夏季服装,没有大衣、手套,脚下还穿着四七胶鞋。二是进入朝鲜国土,所见到的都是一片废墟,被炸死的老百姓到处都是,大路上和街上,烟火还没有散去,部队处境十分艰难。白天不能走,都是晚上走。白天都躲在山沟里,山沟里下雪,一脚踩下去,雪都到膝盖上面了,很艰难。第二次战役中,东线的九兵团主战任务是集中兵力首先歼灭美陆战一师主力于下碣隅里、新兴里、柳潭里之间地域,尔后向元山方向进攻,续歼增援或南逃之敌。11月27日晚7时,已经隐蔽在长津湖地区的九兵团20军59师177团,接到的任务是不管遇到任何困难,不受干扰,从埋伏地点插到新兴里,奉命据守新兴里一线,团里将主要阻击任务交给担任副营长的周文江二营,营里决定将防卫阻击的核心任务交给屡建战功的五连。副营长周文江到五连直接指挥战斗。出国作战责任特别重,不能有一点失误或者走错路。因为下雪都是大山,搞不好就走错了。到不了预定的地方,那就影响大局。所以11月27号晚营里经过讨论以后,确定我带领五连走在最前面,带一个英文翻译,带一个朝鲜文翻译。上面交给任务很艰巨,要不惜伤亡,直接指向敌师部。一路上敌情不断,我们行进在海拔2100米的狼林山上。这里,崇山密林,山高路险,地形复杂,异国作战,没有向导,道路生疏,特别是气候极度寒冷,一股强烈的冷空气来袭,寒风呼啸,飞雪漫天,而我们因仓促入朝,戴的是大沿帽,穿的是解放鞋、只用一斤棉花做的棉军装。部队晚上8点出发,大家把睡觉盖的被子顶在头上,顶风冒雪摸索前进,一步一步往前走,仅有的两匹马,有一匹还摔到山沟里了,不少战士摔伤,30多里路整整走了一夜,天亮前,终于按时到达指定地点。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用苏联制造的“喀秋莎”火箭炮向敌人阵地发射战士阵亡后在美军坦克前屹立不倒11月27日晚上,周文江所在的部队从长津湖地区直插向30公里外的新兴里。新兴里矗立在长津湖西岸,紧贴着下碣隅里西北有一座海拔1376米的高山,它雄踞在下碣里通往柳潭的公路一旁,山峦叠嶂,丛林茂密。周文江观察地形后,下令占领这个高山的两个山头。这两个山头十分重要,从那里望去,山前有一片开阔地,美军陆战一师师部就设在那里,筑有简易机场,我们可以看到敌机的起飞和降落。对敌人威胁最大的地方,往往也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我和连长周松林、指导员朱良玉研究以后,对各排作了具体部署,要求部队迅速进入阵地。谁知,我们在向阵地运动的路上,前卫三班便和敌人遭遇上了,一辆侦察情况的美军吉普车向我们开来。大家心想,到嘴边的肉哪能不吃!当时我们做好隐蔽,等到了50米以内再打。敌车靠近时,三班向吉普车开火,用冲锋枪一扫,拿个手榴弹扔过去。敌人突遭袭击,急忙调头想溜走,转弯过猛,翻了个儿,倒扣在一个炮弹坑里,三班冲上去,发现压在车底下的几个美军还活着,马上“现学现卖”,用刚学会的半生不熟的英语喊话:“缴枪不杀”。喊话还真灵,车下爬出来5个美军,还都是军官,其中有一个炮兵少校,他们交出4支卡宾枪,少校交出1支左轮手枪,他们一见志愿军,竟双膝跪下,双手高举,一副狼狈相。虽然旗开得胜,但我们也暴露了,我当即指挥部队快速进入阵地,抢占有利地形,准备战斗。28日上午7时左右,美军出动4辆坦克和大批步兵向阵地扑来。我命令一排正面阻击,二、三排侧后迂回,当坦克接近后,三班炸坦克小组,拿着手雷冲向坦克,最前面的一辆当即被炸废,活捉了两名坦克兵。步兵没来得及下车,被我军打得晕头转向,死的死,伤的伤,跑的跑。敌人第一次进攻被击退后,战士们抓紧构筑防御工事,准备再战。11月的朝鲜,天寒地冻,铁锹铲不进,铁镐挖不动,战士们一点一点砸,挖得双手鲜血淋淋,经过第一轮的炮击,美军的炮弹炸开了冻土层,形成了一个一个很深的弹坑,而这些弹坑正好也是一个个防御的工事,战士们迅速把弹坑连接起来,防御工事就这样建好了。大家正想喘口气,敌人第二次进攻开始了,经过激烈交战,又把敌人赶下了山。两次战斗敌人在我们阵地前丢下了15具尸体。美方被打死的人他是要拖回去的,但这次没敢拖,因为距离我们太近了。敌人发起的第三次进攻规模较大,十几架飞机轮番向我阵地轰炸,炸弹、凝固汽油弹倾泻下来,阵地一片火海。我靠得近,裤子烧起来了,我们连的两个通讯员说,快把棉裤全部撕掉。我们就这样穿单裤维持了十分钟,冻得实在不行了,于是我们就从这里跑到那里,跑来跑去,不跑就完了,停下来就冻死了。后来从打坏的汽车上,把美国鬼子的大衣脱下来穿上了。在炮火掩护下,敌人一个加强营的兵力(约400多人)兵分三路,由坦克开路,冲向志愿军阵地。两个连沿着公路,一个连从飞机场方向开始进攻,周文江命令一、二排由五连指导员指挥阻击公路进攻的美军,三排由副连长指挥阻击机场方面进攻的美军。当时情况比较紧急,敌人已经冲到一排阵地里边了,一排三班副班长刘培山看到敌人坦克上来以后,高喊:“反坦克小组跟我上!”二班机枪手龚振华为了掩护反坦克小组,直着身子,端起机枪,瞄准坦克观察镜射击,一梭子子弹打进去以后,坦克瘫痪了,不打枪了,也开不动了,机枪手龚振华却身中5弹牺牲了。来不及顾及战友的牺牲,三班副班长刘培山,面对近在咫尺的第二辆坦克,左手拿反坦克手雷,右手拿手榴弹,本想扔一个手榴弹到坦克边上,利用烟雾避开坦克望哨,冲上去把手雷送到坦克履带上,可刚一举手就被美军密集的子弹打中,中弹后的刘培山竟屹立在阵地上没有倒下。为什么人死了不倒下来呢?因为天气冷。一般的情况下负伤不抢救,流血过多要牺牲的,在零下40度负了伤,不流血,血流不出来,伤口马上就冻住了。刘培山高举着手昂首挺立在敌坦克面前,可能敌人以为他身上有什么秘密武器,或者被他的英雄气概所吓倒,敌坦克不敢前进,掉头逃跑了。二班班长张金龙带领全班在最前面卡着要道,反复争夺后,只剩下4个人,3人顺利回到阵地上。张金龙在反击中被7个美国鬼子纠缠,一边后退一边反击,干掉4个敌人,最后退到山洞里,80发子弹打掉60发,他把最后的一颗手榴弹投出去了,居然炸死了洞外敌人,才得以冲回了自己的阵地。周文江和战士们还来不及掩埋同志的遗体,敌人接连不断的进攻又开始了,这一天,敌人不同规模的进攻达11次之多,都被志愿军一一打退,美军在阵地前面损失200多人,周文江带领的五连伤亡5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共产党员。到了晚上,敌人停止进攻。营长教导员把五连替换下来,连队到老百姓家休整,但第二天六连的反击不果断,只好又把五连换了上去,再一次把阵地夺了回来。阻击美陆战1师七天七夜11月30日美军又接连不断地进攻。他们改变了一些战术手段,在加大狂轰滥炸的同时,步兵从过去的正面进攻改为侧翼攻击。我们也逐渐适应了美军的战术,注意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当敌人轰炸时,我们进入工事,派出观察哨,炮火一停,我们立即进入前沿阵地坚决阻击。12月5日,也是我们坚守阵地的最后一天,战斗极其激烈和残酷。北面美陆军一师主力被我军围歼在即,为了逃窜,拼命向南突围,南面美军疯狂北上增援,我们处在两面夹击之下,形势险恶,上级命令我们不让敌人南北合拢,再坚持一天就是胜利。此时五连包括伤员在内只剩下50多人,要阻击数十倍的敌人,困难不言而喻,我们早就做好了拼命的准备,仗打得红了眼,根本不怕死,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要打下去!6日,我们的部队把阵地成功转交给兄弟部队。从11月30日到12月5日,周文江所在1376高地处在两边夹击之下,形势险恶,周文江所指挥的部队,在下碣隅里高地坚守了七天七夜,打退敌人28次进攻,有效地牵制住大量的美军,为友军歼灭美军主力部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整个战斗俘虏美军7人,打死打伤美军四百余人,击毁坦克4辆,汽车两辆,五连在战后荣获“一等功臣连”光荣称号。周文江被授予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称号。七天七夜下来,这个山上本来是一片白雪,就变成一片焦土了,断枝残叶还在燃烧,山顶被削平了,白雪已被鲜血染红。山上布满弹坑,平均下来两米一个炸弹坑,这是战后军部的检查。整个山上原来都是树,松树,基本没有了。一个营打了一个星期下来以后,剩了60多个人。这60多个人也都因为冻伤,没有战斗力了。我所在的九兵团出色地完成了阻击美军陆战1师的任务,但伤亡惨重,很多士兵冻伤严重,部队不得不拉回国内休整,很多战士没有再参加后来的战斗。九兵团在长津湖一战中给美军王牌的陆战一师以沉重打击,但自己付出的代价也很大,阵亡七千余人,冻伤三万多人,部队被迫长时间休整。老兵王世毅:驾车开赴朝鲜战场王世毅15岁就在学校当团支部书记。土改以后,村里一下就走了一个连的人。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每一个军区都建立了一个汽校,东北地区因为离抗美援朝战场近,每一个省都设立了一个,这些汽校设立的目的就是为抗美援朝作准备的,学生入校就算入伍。王世毅就在那个时候进了辽东省(今辽宁省)汽车司机学校。王世毅(左)和战友合影学开木炭车,走路过边我们那时候了解苏联卫国战争的情况,抗美援朝战争一爆发,整不好也跟在苏联时候一样啊,美国鬼子烧杀抢夺,不如入朝参战,把美国鬼子拦在朝鲜那边去,这是当时很多人的一种想法。那时候主要是听老师讲,有时候看些报纸,看电影也比较少,但是对美国鬼子的感觉就是恨。我在汽校学习了6个月,那时候部队司机很少,汽校的教练都是从地方招来的国民党战俘司机,六个学员编成一个组共同使用一辆车。“当时是一个省级的汽校,没有什么好车,有苏联的嘎斯51型汽车,吉斯150卡车等,用的都是地方上的一些老旧木炭车,如38年的福特啊,日产,金刚等等。当时中国石油资源尚未开发,汽油几乎全赖进口,不仅昂贵而且稀少。王世毅在汽校学的这种木炭车是利用木炭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作为汽车燃料,木炭装在固定在车厢上的炉子里。开车前摇风吹火,跑20公里左右以后,就必须掏出炉灰,把木炭放进去再烧。这种车的马力自然比汽油车弱很多,时速一般只有20-30公里。这种车动力不足,汽车一上山,就要派一个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拿着炉勺子,在后面跟着。汽车跑不动了,就往炉子里里倒一勺水,木炭见水产生一氧化碳,汽车就能再跑一段,然后再周而复始这样操作一遍。在汽校学习了6个月,1951年7月份毕业后,我被分到火箭炮21师训练队。这支部队原来属于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军长贺晋年,是由华北地区的地方部队改编的,驻扎在东北阜新。1951年8月训练队接到命令入朝锻炼,当时是从安东徒步过江,从丹东一直走到朝鲜的谷山,足足走了一个星期。当时战士主要的粮食蔬菜补给是由汽车来保障,每个人分点饼干、馒头干、东北高粱米随身带着,路上饿了就少吃一点。咱们丹东这边热火朝天,灯火辉煌的,一过边境线就发现是一片漆黑,村庄被炸平,公路和铁路都被炸断了,所有的东西都炸光了,成了一片废墟。到了朝鲜,高粱米是主食,菜就是把豆子泡一泡煮着吃,有时候还把豆子做成豆腐。当时训练的内容就是驾驶技术,练习怎么在封锁线上夜间驾驶,躲避敌机扫射,在战争环境训练,基本上跟实战差不多。有一次训练中我们遇到敌机,同志们刚下车隐蔽,一颗燃烧弹就扔到车上了,整个车就烧着了。我们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从来没见过这种场景,当时也不知道害怕,大家就开始拼命跑,跑了很远回头一看,刚才还在开的汽车已经烧得火光冲天,等我们跑到山脚下隐蔽的时候,车上的汽油开始爆炸,整个汽车烧出几十米高的火焰,最后汽车只剩了一个架子,幸亏没有人员伤亡。美国飞机对交通线的轰炸是有目的有准备的,他们之前派了很多特务来侦察,再打照明弹,给飞机发信号。在谷山训练了三个多月,王世毅所在的训练队就回到东北集训,他所在的火箭炮部队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参加1952年国庆阅兵。1952年12月,这些曾在天安门前扬我国威的火箭炮重武器正式开赴朝鲜战场。被美军误认为是原子弹的“喀秋莎”1952年12月到1957年2月,王世毅第二次入朝,这段时间他没有再离开过朝鲜,部队曾驻扎在朝鲜的县里,火箭炮21师207团配备的就是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凡是经历过朝鲜上甘岭战役的战士无人不知喀秋莎的魅力,那是战地上振奋人心的武器。喀秋莎是M-13火箭炮,可以说是现代战争火箭炮的鼻祖,苏联十月革命以后开始研制,投入使用时为了保密,没专门的名称,只是在炮架上有个字母标记K,后来M-13火箭炮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给德军带来重创,苏军战士看到这个字母,就用他们心目中美丽姑娘的名字喀秋莎来命名。喀秋莎的射程能达到8800米,发射时首先由别的火力来压制敌人的火力,喀秋莎在进入战场前就先把炮弹填装完毕,八根滑轨16发炮弹,到达指定位置后,设定好目标,驾驶员坐在车里不熄火,炮长摇发射器,射完就撤离,其它火力再全力掩护。当时火箭炮一个连4门,一个团24门,九个火箭炮团一共216门。火箭炮团在战场上享受特殊待遇,因为这种炮太金贵了,不能有闪失。朝鲜丛林覆盖率很高,便于我们隐蔽与躲避轰炸。那时的喀秋莎车载火箭炮,车是二战时候美军援助苏联的斯蒂派克,火箭炮是苏联自己造的,当时这种火箭炮美国都没有。喀秋莎发射,空中轰炸的美军飞机都吓跑了,炮弹打出去以后战场一片火海。日至11月25日的上甘岭战役中,特意征调了24门喀秋莎。亲历上甘岭战役的士兵曾回忆,喀秋莎射完以后,战士们冲上阵地,发现只有两个人活着,其他人不是死了就是昏过去了。这种火箭弹爆炸后产生的震动威力巨大,而且燃烧面积很大,应该算是朝鲜战场上最先进的武器了,甚至有被俘的美军抗议说,你们共产党使用了原子弹!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押解俘虏昼伏夜出的“钢铁运输线”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的洪学智将军曾回忆说:“美国侵略者利用他的空中优势,疯狂轰炸封锁我后方供给线,铁路、公路、桥梁被炸毁。面对强大的敌人,我军后勤官兵士气高涨,我们发动官兵击破敌军的“天门阵”,这就是说要建立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保证前方部队物资和弹药的供给。”志愿军官兵机智地设置各种假目标,以假乱真,迷惑敌人。有的利用地形,在狭窄的山沟、茂密的森林里建立仓库,囤集物资,停放车辆;有的利用汽车运输灵活、目标小的优势,发明了用汽车“倒短运输”的方法,开展物资、弹药运送的接力赛。在朝鲜的后来几年中,王世毅就战斗在这条著名的钢铁运输线上。当时朝鲜所有的铁路桥公路桥都炸断了,水深的地方就在水面上用木头搭浮桥,水浅的就用石头垒起来在上面搭桥。我们当时主要负责前后方物资运输,有时候拉粮食补给,也有时拉人。一般的出车的程序是:白天接受命令,然后就做准备,黄昏美国来轰炸的飞机比较少,我们一般就选择这个时候出发。当时的汽车运输都是夜间开小灯驾驶,美国飞机专门轰炸运输线,白天单人出去都很危险,开车更不可能。夜间一边行车一边还要反轰炸,汽车的挡风玻璃上边都做了一个架子,在车顶上探出去把玻璃盖上,防止挡风玻璃反光暴露目标,尾灯都不开,只开两个小灯和左边的大灯。我们反轰炸的方法除了对车辆进行隐蔽伪装和灯光控制,主要靠防空哨:运输线上,隔几分钟就设一个岗哨,一发现敌机就鸣枪示警,司机听见枪声就立即停车灭灯等待。等没了枪声,再上车继续前进。后来有美国兵说,中国每辆运输车上都装了雷达。当时朝鲜比东北冷得多,我们这些东北兵感觉还好一点,但是也觉得很冷。冬天轮胎上要戴防滑链,而且是后轮双条防滑链。一般天气过冷汽车油路抛锚,就是把油管用嘴吹一吹,可是在朝鲜用嘴一吹就和油管粘在一起了。每天晚上行车都挨炸,天天有人牺牲,有的是机关枪扫射,有的是炸弹,还有凝固汽油弹(燃烧弹),这种燃烧弹很厉害,落在哪里都能燃烧,连在水上都能烧。行车沿途都是大山,经常开着开着就听见呼啦啦的声音,那是有的战友开车从山上翻下来了。有一次晚上我伪装汽车时,在地上打桩,一打发现白雪底下埋着一个战友的尸体,都没有人掩埋。行车到天快亮的时候,飞机又比较少,就赶紧找地方隐蔽,每一段盘山公路山上都修有一连串的掩体,上面搭上棚子,方便早晚运输车的隐蔽。车开进去,冬天就用伪装布,每辆车都有一块大白布,盖上就跟周围的雪地一个颜色,一点都看不出来,在白布的周围钉上木桩固定。到了夏天,就拿树枝伪装。把车安顿好了,就去老百姓家休息,那时候我们都能说一点简单的朝鲜话,可以跟当地的老百姓简单交流。朝鲜的老百姓很热情,都会邀请你进去休息,我们把随身带的干粮放在灶台上,他们就做饭给你吃,有时候甚至你把脏衣服脱下来放在那,他也会主动拿去洗完晒干再还给你。吃完饭有时候我们就披个大衣到山坡上睡觉,等到下午,就去把车收拾好,天一黑接着出发,周而复始每天都是这样的生活。当时冬天就是吃白菜高粱米,夏天吃豆类和干菜,因为缺乏营养,很多司机都有夜盲症,晚上视力很差。后来部队让大家吃猪肝,把猪肝切碎以后用开水烫一下,带着血丝就吃下去,挺管用,我持续了三个月的夜盲症就是吃猪肝才慢慢好的。在朝鲜我们住的都是半地下掩体,前线步兵是猫耳洞。朝鲜停战后第二天,我为首长开车去前线视察,看见美军撤离后留下的帐篷,帐篷是呢绒布的,带窗户,用钢筋固定,每人一个行军床,上面有鸭绒被,当时觉得美国人作战条件太好了,太享受了。1956年元月,王世毅调入驾驶员训练连担任训练排长,一年后,王世毅远在东北老家的女朋友坐着志愿军列车来到朝鲜,他们在朝鲜阿玛尼、在全训练队的几百人面前完成婚礼,婚礼没有什么仪式,甚至没有一桌像样的酒席,买点瓜子喜糖,大家一吃一喝就算完婚了。婚后第二个月,妻子就坐着火车回到家乡山东。1957年时我们这支部队的战士大多已在朝鲜呆了7年,思乡心切,上级决定,让我们换防回国,但是当时有中立国检查团,停战以后部队不能随便调动,我们只好坐贴着“废品”封条的闷罐车回到祖国。火车从朝鲜境内一直开过丹东,到凤城,跑了一天多才停车吃饭,这时我们才知道我们要撤防山东。六十一年前的这场战争,无数中华儿女在朝鲜半岛洒下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周文江和王世毅只是他们中的一员。作为这场惨烈战争的幸存者,如今他们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在他们的回忆中,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似乎就在昨天,永远无法抹去。好 文 推 荐笔者曾问过多位抗战老兵一个问题——“都说小日本小日本,日本兵是不是很矮?”这些老先生们的回答大同小异,他们见到的日本兵身高大多在160厘米以下。另有一些老先生回忆,到抗战胜利前,侵华日军中出现了高度近视甚至一些有轻度智力障碍的士兵。△点击图片进入文章在安禄山起兵前后,朝廷至少有两次机会能够以最小成本、最短时间将其扑灭,从而将危害降到最小。但是为什么安禄山最终还是起兵成功?△点击图片进入文章在腾冲的国殇墓园,松山的远征军雕塑方阵,都有以娃娃兵为原型的雕像。原型出自一张抗战时期的珍贵照片:一名明显未及从军年龄的小小少年,穿着不合身的远征军军服,浑身上下挂满挎包、水壶等行军装备。他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稚嫩的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毫无对战争的畏惧之色。△点击图片进入文章国家人文历史(gjrwls)
馆藏&3303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悬赏5积分我来回答
提问者:&&A&|[湖南 株洲];& 14:56:00
全国最大免费法律咨询中心,等您法律在线咨询!
回答者专区
咨询时说明来自中顾网
好评指数:1468
回复时间: 15:11:00
为得到及时的解答,可以加我的qq:&,或者拨打我的电话,欢迎随时咨询。
咨询时说明来自中顾网
好评指数:124
回复时间: 16:45:00
请向当地民政部门了解
系统自动回复
尊敬的用户您好,如果您的问题还没有律师回复,或者当前律师的回复还没有解决您的问题,建议您直接找或者电话咨询(请说明来自中顾法律网),快速解决您的问题。您也可以拨打全国免费法律咨询热线:400-000-9164,进行电话咨询。
等待您来回答
请输入问题标题!(至少含有6-60个汉字)
注:请选择事情发生的地区
专业律师推荐
专业刑事辩护律师咨询
中顾法律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鲁ICP备当前位置: &
抗美援朝老兵:国家一个月发给我700多 花不完
14:34:36 & &
彭国明和妻子范桂芝。狼烟袅袅赴戎机 萧关扫定犬羊群——记□晚报首席记者李杨文/图邦邻倏然起烟云卫国从戎彰战魂爆破摸营成大功年享耄耋沐暖春记者接到采访任务,于8月26日来到驿城区古城乡,采访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彭国明老人。已经90岁的彭老精神矍铄,在彭国明家中,听老人回忆那段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谈起当年自己参加抗美援朝的经历时,他饱经沧桑的脸上,洋溢着动人的荣光。跨过鸭绿江日,彭国明出生在驿城区古城乡。1948年,他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从古城到驻马店,又南下过了长江到达广西。1949年,国民党的部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广西解放。彭国明是贫苦农民出身,朴实善良。部队被解放军收编后,解放军官兵平等、团结互助、纪律严明的优良作风与国民党部队里军官贪污军饷、欺负士兵等不良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感觉参加解放军有了奔头,就随部队打到了云南,云南解放后,又参加了西南剿匪。一路勇猛杀敌,表现积极。1950年,美帝国主义越过了“三八线”,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抗美援朝。这时彭国明所在的部队已经进入四川,他也因为表现出色被提拔为班长,当班长后的任务是训练新兵。中央决定抗美援朝的消息传到部队后,彭国明很受鼓舞,表示愿意到朝鲜去打美国佬。1951年11月,彭国明带着自己训练的新兵到达朝鲜,被编入志愿军第63军187师5594连,彭国明任二班班长。这个时候,第五次战役已经结束。“抗美援朝是1950年10月开始的,接连打了五次大的战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是节节败退。可惜的是这五次战役我都没能参加。我们到达朝鲜的时候,敌人已经退到了三八线以南。我们就按照命令,死守‘三八线’。”彭国明说,他们坚守的地方叫大同山,著名的上甘岭就在大同山东侧。提起刚到朝鲜的场景,彭国明记忆犹新。“公路两旁全是炮弹坑,白天路上看不到人。到了作战区域,更是满目疮痍。”彭国明说起这些时,忍不住直摇头。彭国明拿出证件让记者看。成功爆破敌人坦克由于要死守“三八线”,彭国明和战友们挖地道来防身。“那时候我军没有制空权,白天敌人的飞机来了,在头顶盘旋,我们只能待在地道里。我和战友们都是20多岁,胆子大,在地道口好奇地看敌人的飞机是啥模样,心想要是我们有高射炮就好了,一炮把飞机打下来,看他还猖狂不猖狂。”彭国明说。死守“三八线”不到半个月时间,敌人搞了个反击。“那次来了两架飞机、两辆坦克,有一个排的兵力向我们发起攻击。他们欺负咱们武器装备不全,攻击得很胆大,溜着山沟向我们进行地面攻击。可我们不怕,占有地域优势。我们和敌人就隔了个山角,敌人的两辆坦克向我们射击,我们就向坦克射击,打得正有劲儿的时候,敌人不打了,退下去了。”彭国明说。彭国明他们很纳闷,敌人的火力那么强,为什么突然撤退了呢?用望远镜一看,发现敌人的两架飞机、一辆坦克和士兵都撤了,另一辆坦克却孤零零地待在山下。这是为什么呢?为了一探究竟,天黑之后,彭国明和六班的班长一起,各带一名新兵,一人背一个爆破筒,在夜色的掩护下,向敌人的坦克靠近。到坦克跟前一看,彭国明等人才明白,这辆坦克之所以没撤退,是因为脱轨了,撤不了。坦克有双管大炮,坦克后面是一堆炮弹壳子,一看就是白天没少打炮弹。可是,如何处理这辆脱轨的坦克呢?彭国明几个人一商量,决定炸毁它!彭国明和战友一起,将四个爆破筒插在油箱里。“那时山沟里随处可见很多引线,我们截了两根长引线,绑在爆破筒上,点燃了引线。坦克被爆破的瞬间,整个山沟都在响,紧接着,敌人的机枪响了,探照灯也亮了。整个山沟被探照灯照得像白天一样。”彭国明说。成功爆破敌人的坦克以后,彭国明等人顺着山沟往回跑,由于已经提前熟悉了路线,他们全身而退。因为这件事,彭国明他们分别被记二等功。停火之后的“摸营”1951年7月,由联合国出面,敌我双方停火,进行谈判。“‘三八线’南面是板门店,板门店是个小街,设有联合国的谈判点。夜里,谈判点外面有个直上直下的探照灯。白天,挂了一个像白面布袋子的东西。联合国要求以这两个东西作为信号。任何国家不得侵犯这两个信号,谁侵犯谁就违犯了规定。有了这个规定,双方开始进行谈判。谈判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双方不能再打了。”彭国明说。停火不代表不能“摸营”,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早在两个多月前,彭国明他们刚到朝鲜时,“摸营”是必修课。那么,什么是“摸营”呢?“摸营”其实就是夜间潜入敌方阵营进行侦察。“我们一‘摸营’,敌人就弃阵地逃跑。慢慢地,敌人占领的小山头都丢了,只有架着机枪和大炮的大山头没丢。”彭国明说。那时,彭国明他们一轮三个月进行防御,在前线三个月后到后方休整三个月。在后方休整的三个月,彭国明就负责练兵。没有固定的练兵场所,就在树林里练。白天练不成,彭国明就带着兵夜里练。饭团让给战士吃记者好奇地问彭国明:“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影视剧和书籍,都说志愿军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是真的吗,到底有多艰苦?”彭国明叹口气说:“是真的,是真的。有些战士因为没有棉衣,冻死了。我们那支部队好些,有棉衣。朝鲜的树林很多,在后方休整时,我们就住在树林的小棚子里,小棚子就像咱们农村的小瓜庵一样。这一住就是三个月,下雨时,小棚子漏雨,我们就在上面铺点树叶子。树林里蚊虫多,被咬后奇痒难忍,又没有药涂抹,只好用手挠,皮肤都挠烂了。有的战士还用烟头烧蚊虫咬过的地方,把皮肤都烧伤了。”“但这还不是最艰苦的,最艰苦的是食物不足。有时候补给线被美军截断了,食物送不过来,我们就只能减少饭量。电影《上甘岭》看过没有?就是那样。有一段时间,我们一顿饭每人只能吃一个窝窝头或者饭团,顶多一两,或者一顿一勺稀饭。还有一段时间,吃的东西送不过来,好在我们从朝鲜老百姓手里买到一些黄豆子,就煮黄豆吃,但也是一人每顿两小勺。&彭国明说,那时候,干部的觉悟都很高,什么时候都想着战士,宁肯自己饿肚子也不和战士争吃的。有一天,他班的一个战士发起烧来。那时候大家最害怕生病。没有药品治疗,彭国明嘱咐那个躺在小棚子里休息,还把自己的饭团留给那个战士,担心那个战士知道了不吃,还说是部队特意为生病的他提供的。在这期间,彭国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永远是最可爱的人让彭国明自豪的是,即使在那艰难的岁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也没有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我们在朝鲜的纪律很严。三大纪律约束着战士,一切行动听指挥,谁违反纪律马上就会被处分,甚至会被枪毙。”彭国明说。1952年秋天,部队正在后方训练,彭国明听战友说,部队要先撤回国内一部分兵。一个连挑两个班长,回到祖国训练新兵。彭国明所在的连挑中了彭国明和七班的班长。不久后,彭国明等人回到祖国,在河北邢台一个训练场训练新兵。不久,他被任命为副排长,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大荣耀。1954年底,部队出台新政策,20岁以上的军人可以复员。“当时部队领导找我谈话,给我两个选择,要么当年复员,要么第二年随部队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彭国明说,由于担心父亲身体健康,他于1955年3月回到家乡。回到家乡的彭国明当过生产队长、会计、大队扫盲教员、古城乡种子站站长。1956年,彭国明和小自己8岁的姑娘范桂芝结婚,并生育了6个女儿。如今,彭国明和老伴居住在古城小学旁边的两间平房里,平时卖些零食和学习用品。去年,老伴范桂芝生了一场病,生意停了下来。记者到他家采访时,他们的五女婿正在为他们修电视机。彭国明精神矍铄,声如洪钟。虽然已是90岁的老人,但他的头发没有全白,牙齿依然完整。“他每天都看新闻联播,还特别喜欢看军事类节目。电视机一坏,可把他愁坏了,给女婿打了几个电话,让女婿过来修。”彭国明的老伴儿范桂芝说。彭国明的女婿告诉记者,岳父现在仍然关心政治,关心南海、东海和钓鱼岛问题。彭国明经常对孩子们说,如果自己还能上战场,就继续保家卫国。“在朝鲜的时候,大家都抽烟,上级给我们发烟,因为抽烟可以提神,主要是可以驱赶蚊虫。地道里、草丛中、树林里,蚊子很多,烟味儿可以把它们赶跑。回国后,我就不抽了,吸烟不好,影响健康。”彭国明老人很健谈,“年轻的时候我喝酒,但不多喝,没醉过。酒七茶八,不要过量。现在我的身体很好,就是有点高血压。你看我这牙,吃什么都还行,我喜欢吃焦馍,能嚼,也算有口福。”说到这里,他笑了。记者希望看看他的立功证书。彭国明老人遗憾地说:“丢了。还有几枚纪念章,解放大西南纪念章、全国解放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都让孩子们玩丢了。现在,就剩一个复员证和一个优抚证了。”彭国明拿出这两个证件让记者看,复员证上有一张彭国明的黑白照片,可以看出,年轻时的他很英俊。彭国明指着优抚证对记者说:“现在,国家一个月发给我700多元钱,平均一天20多元,花不完。单就吃饭来讲,我一天几元钱就够了。还是党的政策好啊,没有忘记我这个老兵。我很知足。”记者不自觉地直起身子,用敬佩的眼光看着他。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显得很平静,像是解释一样地继续说:“我怎么能不知足呢?和我的一些战友相比,我幸福多了,他们牺牲在了朝鲜,而且长眠在了那里,都是20多岁啊,还没成家呢。你看我,有吃有穿,还能活这么大岁数,还能看上电视,用上空调、手机……和平真好啊!”
(责任编辑:李东舰 CN03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美援朝老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