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里的asso亚投行是什么意思思

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想进投行工作,需要做什么?-土地公问答
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想进投行工作,需要做什么?
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想进投行工作,需要做什么?
哥们是学物流的。似乎差的有点儿远。。
对于外资投行,第一,学什么没关系,看你在哪里学——不是target school的就算了,别多想了第二,学什么没关系,但是得学好了——至少我个人喜欢留下学习成绩好的小盆友的简历第三,学什么没关系,但是得有逻辑有常识——譬如我是做产品组的,我们十来个人的小团队做整个北亚(除日本),什么行业的客户都管,客户在什么市场我们就去看哪个市场。你要是不能举一反三快速学习随机应变三头六臂和全球的同事、客户、其他第三方机构协调好,那就不要来祸害我的生活了第四,学什么没关系,但是别太得瑟——校园招聘不是来找MD的,别跟我扯你认识这个认识那个,和这个吃过饭和那个握过手,我就想找一个能head down认认真真在电脑前做paper work的analyst 第五,学什么没关系,但是要有诚意——你投了简历要来投行,然后跟我讲你没学过金融但是对金融行业很感兴趣,但是一点金融行业的基本知识都没有。不需要你考这个证那个证,好歹读一些金融学经济学101的书、浏览一下财经网站头条来糊弄糊弄我吧
对于应届生而言,他们实际上并不关注你的专业是什么。即使是金融专业出身,学校里那点专业知识根本不足以应付市场需求。国内金融之所学,与投行内部实际所用,几乎是两套东西。所以对于投行而言,基本都是校本位。特别对于国际大投行和本土大券商而言,只要你是名校毕业(清北复交之流),不论什么专业都有进去的可能。香港美国的大投行里经常有学哲学,文学的毕业生,国内稍次一些,不过总的来说专业不重要。如果你不是顶级名校毕业,没有工作经验,即使考过CFA三级CPA拿下,想进入投行还是不太可能。------------------------------------评论中的问题集中在别的专业进不了IBD 和 非顶级名校如何进针对第一个问题:可以进。一家投行IBD一年招的人数保持个位数,一共就这么几个人,你看到的太少。第二个问题:找一个相关的有质量的工作经历。如下面的答案中,从小券商做起。过程中注意人脉和客户资源的积累。学习能力、人脉、客户资源是投行最看重的。题外话:投行圈实际上是一个很小的圈子,顶级名校每年进投行的人也屈指可数。相比于顶级名校的金融毕业生,你胜算如何?实际上,IBD的工作含金量没有那么高。最底层的分析员干的都是文案工作。你去证监会网站看看那些招股说明书,就是他们工作的重头。所谓身穿奢侈品,住五星大酒店,那只是一年中的几天。剩下的都是永无休止的工作。拿百万年薪?这世界上还有很多不用这么耗费生命、缺乏独立、一样可以拿到少不了多少工资的工作。请所有有此志向的人,多了解,认真考虑!推荐相关书籍「monkey business」
为啥大家都想进投行,干点自己擅长的,喜欢的事不是更好吗?如果是真心喜欢的话那没得说,努力吧少年!如果仅仅是因为传说中的高薪,少年请你把眼界放开阔一点,世界上高薪的职业很多很多,比投行工作量少的工作很多很多,既高薪工作量又小的工作也很多很多,我觉得你现在的问题并不是在网上各大论坛,各大问答,各大知道里面寻找所谓的前人经验和入门捷径,而是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真的喜欢,真的适合做什么,然后踏踏实实的做下去。上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当你专注的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就开始脱离屌丝的队伍了。当然我并不是说楼主是屌丝,只是想借这句话建议楼主找到自己适合的方向然后为之努力,最后楼主就会发现其实投行神马的真不是个事。
是名校毕业生?不是的话有2个办法:1 把GPA刷满把GRE托福刷满去国外读个常青藤的master2考研到清华北大非牛校背景想进外资投行基本没戏,名牌985有希望进本土投行
如果你想进投行只是听说钱多,劝你放弃这个想法。有不少关于去投行的问题,可以多翻翻看看
从小券商做起,争取实习经验,即便无工资,经验最重要.适当参加金融圈的活动,积累人脉.
会考试的人太多,符合投行条件的人太多,且那些就是门槛,没什么意思。我觉得你要抓住你的优势。先进入金融圈子,物流行业分析师做起。
我来跟你讲个真实的故事,因为我就在某名声最大、经常被媒体炒作的投行里做ibd,而且莫名其妙地就进来了。我进来的时候,简直没有人相信,我自己也不信。我来自北美常青藤的一家以”高端职校”闻名的大学,我们的校友在华尔街、或者香港中环都能有半壁江山。进投行是这里几乎所有人的最终梦想,大家都在为能进投行挤破脑袋。可是我,是所有人中最不象能进投行的样子。这太明显了,我从来没有做过投行哪怕是任何金融的实习,我本科学的不是金融,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什么鬼头投行,没有为了这份工作做过networking,我爸也不是李刚。可我进了,还是在行业最不景气的时候。而那些去大行实习无数的同学缺有不少没有斩获。大四,我的男朋友在香港,我为了能跟他在一起,申请了所有在香港的工作,只是这个简单的原因。我投了好几个简历,后来证明除了这家投行以外,其他一个都没拿到offer :)这里证明至少三个问题。第一,投行其实没有想象得那么高大上,事实证明我真的很水,但是他们的确很happy地录了我。第二,运气是第一大因素,很少有人说这一点,因为运气不容易量化,也因为说运气好掉面子。第三,target school很重要,不然我连这样的在校面试机会都没有,什么是target school不同人有不同评判标准。私以为基本是常青藤+LSE+Oxbridge + 国内的北大清华这种才能算数,所以你若不是,不一定要犯这么大精力。这都是机会成本。世界很大,不一定只有这一条路让你钻牛角尖,世界上有太多更具有创造力的机会,投行也就是起薪高得吓人(虽然现在也比不过硅谷了),然后整天能看到一些几十亿的deal在面前飘过,自我感觉相当良好。但。。。这对我们又有什么意义?你可能会问,凭什么target school这么重要啊?我能力很强,凭什么就比那些学校好的人差?囊,不要伤心,这不是针对你也不是针对你学校的,实在是一个技术问题。你想啊,一家投行一年就找几个人,几千份简历送过来,你叫我们怎么办?肯定要有一些最傻逼但是最高效的过滤方式。target school是显而易见的方法!就是这么简单。那么,我先进了第一轮电话面试,这轮没什么好说的,不要fuck up,就来了第二轮。这轮我去了纽约,跟香港团队的人电视面试。这次有几个VP, MD, Asso一个接一个对我轮流面。我面得不要太水,做之前连这个部门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做的功课都是错的!第一个面试官问我为什么选择我们银行,为什么选择投行的时候,我胡扯了一通,真的是胡扯,我没有准备过啊!interviewer自己也说,“I am not convinced!” 你说我囧不囧。这家伙肯定被我搞无聊了,最后很礼节性质地问我,你有什么问题么? 好了,我发功的时候来了,反正我没想过要这份工作,纯粹一试 :P 于是对他一阵猛打。第一个问题,我反问他,为什么选择我们银行啊? 第二个问题,你平时空闲的时候喜欢做什么啊?面试官一开始不是很适应,但很快打开了话匣子,然后一阵胡侃。第二个面试官来了,问我为什么选择我们银行,我把第一个人的话说了一遍,可能还是太胡邹了,那人说,“I am not convinced!” 好吧。我等到他让我问问题的时候,又出击了,然后一个劲地把他说的话记了下来。第三个面试官,问我相同的问题,我把第一、第二个人的话转述给他听,他说,"Perfect!" 成功了。然后一顿胡邹。然后期间聊到他经常看的能源行业,正好我之前在某研究机构写过能源方面的报告,做过很多研究,于是聊得正欢,之后他还让我把当时的报告发给他,事实证明这篇花了不少心思的报告的对我的录取也有很大影响。然后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面试官。。。然后不过是一样的戏码。这里面有我想说的另外两个问题。第一,你得有的确做过细致深入工作的事情,总是要有两把刷子,言之有物,吹牛逼总有拆穿的时候。让人觉得你真的是在某方面有建树、有意思的人。第二,你要真诚。当然真诚是没法“要来的”,你只能真诚。大家都是人,做投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对于已经做投行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大家不过是糊口而已。我们也不是在找什么变形金刚,不过是要一些工作能力不要太弱,同时让我们觉得在一起能够开心合作的人。如此而已。诸位茎阴们都大大高估了能力、大大高估了aggressivness,而大大低估了“to be a nice person”的重要性。而通过那次面试我个人的最大收获是,搞清楚了未来这些同事的性格特点,觉得他们其实很nice,并且脑海中有了一种跟他们一起共事的渴望。我本来真是误打误撞,而现在我在人的层面认识了这个行业,也获得了不小的收获。
现在貌似以互联网的高手比较多,金融行业的用户还不够活跃。我虽然不是做投行的,但是之前想过从事这行业。建议参考下这本书《全球性金融机构求职指南》,是两个投行混了很多年的人写的。另外,可以去应届生论坛、过来人论坛上面参考一些高盛、摩根斯坦利、美林、中金公司的求职经验。虽然物流确实差得有点远,我本人目前也未能成功找到投行的工作,但是我相信只要你确实喜欢,很多约束条件都是可以改变的。找工作,和恋爱差不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遇见一个你真心喜欢的人的时候,你不会因为自己相貌,或是家庭背景,目前的收入状况而主动放弃。找工作也一样。祝你好运
题主问出这种问题,估计目标不会是GS、MS等bulge bracket那样的外资投行,就以一家很普通的本土券商的投资银行部为例,给你一个比较具体的参考:这差不多可以说是投行业的最低要求了,题主如果达到了这个要求考虑从事投行的工作还是有希望的
很纳闷,为什么有些人一提投行就等于高盛摩根。所谓投行,大陆其实就是券商的投行部。外资的进不去,努努力,内资券商是不难进的。另外国内的银行也有投行部。所以现在的问题是你说你想进投行究竟是想进高大上的券商,还是想做投行业务。如果是前者,那么我个人认为,在你不缺钱的情况下,真没必要去死磕投行业务。外资券商与国内大券商的核心部门招人要求确实高,但是我觉得大券商最爽的职务还是后台岗--风控合规财务。钱不少,责任一般,不忙,权力还有一点 朝九晚五是正常情况,加班不多。性价比真的比一周工作110小时的某些投行民工强很多。另外,也不是非常难进。基本上 985硕士+cpa+四大三年工作经验就差不多了。如果是后者,我觉得在你不是特别牛逼的情况下,更不用死磕什么摩根高盛德意志银行。不如退而求其次,去国内的券商。对于国内的券商投行业务而言,没有听说过任何只要北清复交的说法。人大、南大、浙大、上财、武大、南开、厦大、西交、中山、央财、外经贸等校均在各国内券商有非常丰富的校友网络,这些学校也基本是国内券商的目标学校。我就是其中一所,而且不在一线城市。本校硕士毕业里去券商的虽然不能和其中的人大、上财比,但是也有不少了。这其中做投行业务的至少也得一半吧。另外,国内的商业银行,也有投行部。不少硕士进银行的,争取转岗机会,是有可能去这些银行的投行部的。认识一个本校硕士,某四大行工作了几年,跳到另一个城商行投行部。成功转岗的例子有很多,还是要抓住机遇。--------------------------------------------------------------------------------------某些秀优越感的还是洗洗睡吧。 如果题主是非常牛逼的、靠拼爹或靠极高的天赋和意志力就能进入顶级投行的还用过来问问题吗?题主来问,说明他至少是不清楚的、心存疑惑的、实力有限的。 你上来一句“不是目标学校(还有不要用英文强行装逼,有本事你全篇回答都用英文)的就不用考虑了”特么人家就是来问怎么办的你的回答对别人有何帮助。在我看来,就算不是目标学校(不知道某些人说的目标学校是哪几所。北清复交? )的,也不是没有机会。 分情况:1. 如果你是我之前列举的那些985或一线城市的财经211毕业的你的文凭已经够用了。 与其强行往清北复交考研(其实还未必能考上),不如多考考CPA、找找实习。 我看过北大和复旦的商科类硕士的就业去向,这么和你说吧,其实是清北复交硕士毕业的,其中能进入摩根这种顶级投行的也相当有限。大部分还是去了内资的券商(当然各大银行总行、基金、信托的倒是也有)。这还是硕士,本科去各大顶级投行的就更有限了---基本上一届去那么两三个。 你觉得,就算你能考上其中一所,你能成为其中的5% 或哪怕10%、20%的 顶尖人才吗?(尤其是对于考研进去的,别人还学历查三代)如果未必,不如干脆就放弃外资投行。2. 如果你本科不够好,是普通211、985,那最好的方法或许还是先去四大工作几年,拿下CPA、司法考试再去读个MBA。但是现在四大出来的人越来越多,即使如此也未必能保证必然能进入投行。所以我觉得不如在四大做到项目经理再跳。 当然,凡事都难以完全地计划好,这其中各种机遇是也是最主要的。对了,在四大,最好分到金融组。最后再说一句, 我看到有人说说内资投行都是渣,还说他去实习,别人给他工资80一天还让他欢迎领导,给我笑坏了。卧槽,券商的实习也是分情况的好吗?怎么我知道的券商投行部实习200一天的大有人在,而你就是80一天? 你去的是投行部?或者只是个营业部给人开户的啊。好,就算你去的是投行部,那能说明什么。你是实习生啊摆脱,外企就不打杂?特么去麦肯锡这类咨询公司实习的不少比你更打杂好么。国内的券商起薪是比顶级投行差不少,但是那能怎样?对于想从事投行业务的同学来说依旧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何况在天朝这片,外资不可能有太大发展。去外资的你是起薪高,然后呢?你每周工作多少小时? 多久能升到你主管的位置?我能告诉你,某些银行的客户经理每周工作时间是你的一半,还有可能挣得比你多吗?
朋友,你是不是至少该说说你想进投行的哪个部门? 你的目标是哪一类行?所以,如果你的内心答案是"随便哪个行,也不知道有哪些职位,能进就行",那么无论你学什么的,首先请了解投行具体的工作和那些工作的要求,然后再考虑你自己的能力和这些要求的差距?如果你连做这些的能力都暂不具备的话,那么,恐怕你就正应了FantasticCathy答案里说的那样了?
外资投行我没进过,刚好前东家是外资银行,算认识几个圈内人,告诉你两个基本状况。1不是清北复交,外资投行就不用想了。2如果是清北复交,专业并不是非常重要。因为反正都是要重新学。
楼上几位答主只要不是灌水来的,基本都说的很清楚了,我就不献丑了。作为上财学生,我们学校每年也会有顶尖的两三个能进投行的。说实话投行的工作本来就是忽悠和识破忽悠,所以可能不需要你专业能力有多么牛多么屌,这些都没用。我们本科生学的知识,我跑到招行大堂去都没觉得有什么用,更不要说投行了。我专业是金工,有一门课叫做投资银行学,但我完全没有听,混了个60分,其原因就是,通篇在谈投行有什么业务,投行有什么历史,有几家大的投行,排名如何。我很清楚,倘使我真的进了投行,根本不需要我知道这些事情,因为这跟实际的业务操作完全不沾边。投行要的是气场能镇住人,做事能十分靠谱,别的都不重要。我们那些进投行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前者居多,后者……还是之前我说的那个,根据在学校里做事的表现来判断做投行业务能不能靠谱,这是impossible的。最多只能这样说,在学校里做事不靠谱的,搞投行业务也不会靠谱到哪里去。(实际上我就是个学校里学习很不靠谱,工作很靠谱的家伙233)题主这个问题也不能说坑爹,只是让人无从谈起,因为要在投行工作靠的完全是个人实力,跟专业真心毫无关系。不过学物流的,似乎国内没有什么投行看得起的名校有物流专业呀。顺便一提,我前年去浦发硅谷实习的时候,人家人事噢了一下,然后说,学校勉强可以。所以可以想像得到投行刷简历的时候对学校有多么严格~
进投行分你具体做投行的什么业务了,不见得一定是金融专业毕业才能进,法律,理工科,数学,会计等做投行的大有人在。投行比较考察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一般来说纯土鳖国内投行反倒不偏好简历极其牛逼(我是指那些世界级名校背景,各种牛逼金融单位实习经历背景的人)的学生,这让土鳖国内投行觉得hold不住吧。他们更喜欢有资源、情商高、能加班的国内北大、清华、中财等毕业的研究生。非金融专业的毕业生主要看两点:1、cpa和司考。2、资源和人脉。个人觉得第二点才是重点。
考证是最好的的方法。金融行业比较有含量的证书:FRM、CFA、CPA、CIIA、CFP都很好,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等比较基础,银行从业资格基本等同于我所以不太需要考虑了。1、FRM。金融风险管理师,关于这个证书的考试问题推荐到微信平台 :FRM考友论坛 。这个证书主要适合于从事金融机构中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的从业者。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国内金融机构的重视,因此持有FRM的人才未来将面临许多置业发展机会。FRM分两级,考下来得一万元左右的费用。每年五月和十一月各有一次考试。对于数学比较强的人来说,靠这个证书会比较容易些。上海财经大学FRM培训中心招生官网2、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在全球范围来看,CFA都是金融行业极具价值的资格证书,是你专业性的表现,持证者无论你原来专业是什么,能通过CFA三级考试最终拿到资格证书就是你金融专业知识过硬的证明。大四学生可以参加一级考试,一级难得较低。二级难度已经相对较大,如果能通过,用人单位也会比较认可。现在国内的银行、证券、基金等机构对CFA都很认同,像中国银行现在每年都会组织CFA考试的培训,如果员工最终能通过三级的考试,大部分培训费和考试费都可以报销(CFA三级全考下来的费用大致得2万多)。CFA是英文考试,来源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执行统一的考试标准。这个证书比较适合于从事证券分析、投资顾问、投资经理等职业的人,但实际的适用范围其实很广,这也是CFA相比于后面介绍的正式的一个优势。3、CPA,注册会计师。这个证书代表国内会计行业的最高资格证书,考这个证书难度很大,甚至超过CFA,当然他的优点是中文考试。持证者应聘四大会计事务所、证券、基金等都会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费用低廉。总共六科,可分开考,一门门通过。4、CIIA。国际注册投资分析师。这个和CFA比较类似,难度比CFA小,考试语言可以选择中文。这个证书是受中国证券业协会认可的,由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考试。分两级,如果通过了全部证券从业资格五门科目的考试,那么可以直接考二级。和CFA相比,知名度较低,但在欧洲和一些亚洲国家也是比较认可这个证书的,在金融业含金量仅次于CFA,因此如果外语相对较弱或想早点拿到一个比较有含量 的正式,可以先考虑该证书,再考CFA。5、CFP,国家金融理财师。这个证书适合于银行的个人理财从业人员,和以上证书相比难度较低。分两级,每一级必须先接受强制培训才可以参加考试。培训费很高,第一级(叫AFP)大概培训费得1.3万,第二级得1.5万多,考试费应该各1000元左右。总之,让人感到有点恶心,各种方法赚钱。如果有志于从事理财行业工作,他还是比较有含量的。如果你的目标就是 “转金融行业” 那到这里就已经成功啦!或者理工本科去个银行IT部门也还算容易,只是工作本质还是IT,维护计算机系统什么的,并不是金融核心部门。但如果你是想真正进入这个领域,或者说进入这个领域的大公司好部门,就要花一番功夫了。这里大公司暂且分为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我说的都是最笼统的解释和最简单的分类。有个参考价值就行,大家不要太较真哇!在此谢过。投资银行投行高大上而且赚钱对吧!所以现在各种人才都想来啊!人才那么多他们不会每个都要,所以就要优中选优。1. 要学位。研究生最好学金融相关专业。其实纯理工科专业名校也行,但是要自己学习金融相关知识,可以考相关的考试比如CFA,再找些相应实习。我实习过的投行研究部,很多是国内清华北大理工科背景,然后去美国读一个金融相关专业名校或者理工科专业自己学很多finance的课再找一些金融方面实习。(不知道为什么本科和我一样电子工程之类的人居多啊哈!)所以本科不是金融那就研究生呗。不一定在国内上,本科非金融专业研究生申请个国外学校要比在国内考研容易得多吧,要进大投行请考中国名校或申欧美名校。前几年一般大学(非TOP5但是也要好)机会好个人也努力的话还可以进来,但是这两年竞争越来越大,听说有的地方HR不仅看研究生要是好学校,本科也必须是名校甚至高中cannot believe. 国内好学校或者国外名校都有机会。现在名校这么多人还在拼命找工作如果不名校太艰难,除非有关系哈。本科理工科很多人转金融会学金融工程,比较适合做quant(计量金融)就是矿工,用数学,统计,计算机手段服务金融产品,比如进行估值,定价,策略研究或者trade。但是现在这方面的就业机会不太多了。我一个朋友本科学物理研究生芝加哥大学数学金融毕业,一心想做quant,但是找了半年多工作还没找到。招聘职位相对于其他金融职位太少了,而且要的都是真正的技术大牛。但也有很多读了金工相关专业不想或者没有选择quantitative的道路,比如说我。 只要进了金融这个门槛,职位选择还是很多的。基本上除了财务部各个都能做。财务部就是会计,应该也不是我们转金融想做的部门吧。行业研究部门也是一个背景不太金融人士比较多的部门。因为自己的专业背景会对相应行业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比如说研究电子行业或者高新技术行业,一般都要了解行业内的科技。这时候如果要是有相应的学历背景就会很有优势。这些理工科知识可能对纯金融背景的人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投行sales,面向投资者的部门,也是很好的选择。招人范围相对也会比较广。但是毕竟是专业的销售而且对手都是专业投资者,所以相应的金融素质也必须过硬。要时刻了解经济发展行情。这个也是我比较想做的哈!2. 在企业工作过,然后读MBA之后来到金融业做以前从事行业的研究也是很多人选择的路。这时候以前在公司及对所属行业的了解就是优势了。这个不是我们现阶段学生眼前考虑的事情,就不多说了。3. 实习经验很宝贵。如果能够在金融相关领域实习又表现很出色然后留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呀。我有同学通过这种方法去了投行研究部或者或者找金融方面的一个个实习,不断学习知识。经验有了再找全职也会有机会。但就是一开始这种实习靠自己不好找啊。用人单位还是会偏向有知识有背景或者有经验的人。简历关比较难过。而且面试也很容易不知所云吧。这个时候自己积累金融知识就比较重要了。如果有个CFA一级至少可以证明你有一些相关的知识了。然后面试就要靠自己的积累了。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都是传统业务,无论以前的国有银行还是新兴的股份制银行。 传统业务指的就是靠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利率差赚钱,对象可以是企业和个人。就是这么简单。现在最多的创新大概就是推出理财产品组合让人们买了。但是就这点创新还存在影子银行问题可能之后要监管。虽然盈利方式这么简单,但是部分繁多,不过绝大多数都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就我的观察,特别是二线城市分行,每日从事的工作只涉及到很少部分的金融知识。可能只有风险管理部,负责审核企业还款能力要看很多企业报表什么的 比较需要一些财务知识。 于是这个时候有关系就是很重要的啦!我同学中还留在原来城市的无论什么专业很多都走得这条路。在一个支行里做个小职员,再慢慢往上升。对了如果喜欢销售可以考虑客户经理!什么背景我觉得都能做,因为几乎不太用得到金融专业知识。 要是自己有资源能拉到存款找到企业放贷款就无敌啦。-----------------------------------------------------------------------------------------------那么需要哪些金融知识以及如何获得呢?首先 财务知识必不可少。报表里面各项要明白。关键比率及含义要懂。这个其实也很简单,上一门基础的会计课或者CFA学到的都够用。基本金融知识要想在一个行业走得远业务必须要精。对于非金融专业学生来说至少要熟悉。CFA一级涵盖了金融各个领域的基本知识,可以跟着这个提纲了解一下。还有一个比较有效率的是读新闻的过程中,不了解的词都baidu。然后百度百科解释里面不明白的继续baidu。这样一次可以了解一串新闻主题的金融知识。好理解,相对于单纯看书本解释也容易记住,比较有效率。最重要的还是看自己喜不喜欢这一行。明白自己为什么喜欢金融。要有坚定的信念,不然很容易被金融业劳苦的本质打败。
题主给的信息太少。很难给出非常有针对性的高分答案。但可以给一个宽泛但切实的建议。说说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资格:1)因为我自己就在投行工作。拿的不是global pay,也不在IBD等前台部门工作。2)从常识来看,我的专业比物流距离投行更远,以至于我都不好意思说。bottom line:非牛校、非金融专业的想进投行,英文得好。好到什么程度?我的标准是:能用英文忽悠老外(在IB这个大忽悠无数的地方)到想招你进来看看"show us what you get"的地步。
兄弟,说句不中听的,你能问出这个问题,基本也就告别投行了
我恰巧刚读完一本书,《亲历投行》。看完,你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妈的,金融专业的想去还去不了
其它类似问题
其它人正在问的问题来自一个投行人眼里的投行生活:我蹲在厕所睡着,最终熬出了头    ');投行analyst是很悲催的,每天被淹没在重复的tedious的脏活累活中,看到的都是最底层的pieces of information,往往看不到the big picture,项目一多也没有多余的心力去理会。
  老实说,每年到了,大家开始问我“summer intern要怎么准备”,或“summer intern时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拿到offer”的时候,我都有点烦躁,张开嘴又闭上,不知道说什么好。
  因为能说的真的很少。
  从硬件说起吧
  你能survive投行竞争激烈的招聘过程,一轮一轮经历各种活动,pass面试,拿到这个intern offer,就说明你的智力能力潜力,包括你的technicals,起码都过关了(大家对intern要求真不高,真的)。
  就算你是侥幸得到这个offer,其实技术水平不过关,那开学到拿到offer的几个月你都没努力补上了,summer前你还来得及么?
  从软件说起吧
  你的性格好不好,够不够机灵,会不会交际,是不是适合做投行,诚然是决定你能不能留下的决定性因素,但是这就是who you are,短期内你改得了么?(相信我,装是装不到10周的。)
  想来想去,你唯一能控制和改变的,就只有“态度”了。
  所以年复一年,我都不厌其烦地回答: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
  那什么是正确的态度?
  SBRSB(SB啊SB……):Serious,Best, Responsibility, Social, Bright
  1、Serious:认真做好每一件被交待的事
  作为一个summer intern,你的终极目标是拿到full time offer(以及了解真实的投行,确定这是你喜欢的工作),而要达成这个目标,你首先最起码不能fail任何交到你手上的工作,而且还要把它做得最好。这是个很浅显的道理,奇怪的是每年都似乎有人不明白。
  每一年都有人,在我把极其简单的一件事交到TA手上时,交回来的东西一塌糊涂。
  这项简单的工作,往往是非常tedious的东西,比如asso手改的一页slide。
  明明是初中生都能干好的活,但每年都有人把slide发回来的时候,不是漏了某些非常明显的comments,就是格式已经和原来的完全不同。
  你可以不会(不会请立刻发问),可以偶尔犯错(每个人又累又困的时候都容易犯错),但是不可以没有耐心,不可以不把简单的活当活,不可以把任件交到你手上的事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搞砸,也不可以敷衍了事,更不可以为了下一项工作“更有趣”而草草把这一项做过场。
  越是简单的工作,你越必须做的最好。
  如果你嫌它太简单无聊,那就说明你太孩子气,也不了解投行junior都在做什么;
  如果你不够耐心,就说明你不够attention to details,而attention to details是投行junior最为不可或缺的skill;
  如果你觉得这么小的事没什么大不了,就说明你对这份工作不够serious;
  还有,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你都严重浪费了别人的时间,拖了项目的后腿,所以不是一个好的team player。
  也有些时候你把活做砸,是因为你没有真正理解对方的要求。
  所以除了不懂不要逞强,要立刻提问之外,在拿到活的时候,也建议先确认对方的要求是不是你所理解的意思,务必做到你走的时候完全没有疑问。
  其实Banker们很乐意回答问题,哪怕你问很多,问的很基础,因为培训intern,帮带新人是工作内容之一,但是他们很不耐烦你犯错误,因为那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2、Best:Have you tried your best yet?
  我本来想说work hard,then harder,因为hard working是最容易讨人好感,最能弥补一切其他缺陷的态度。
  但是仔细想想,这些年来,每个intern都是愿意努力工作的,有时候他们看上去不够努力,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才叫work hard。
  好吧,评判的标准就是:
  你做到你能做到的一切了吗?
  你还可以做得更好吗?
  你还有精力take更多吗?
  当年我在Financial Sponsors Group实习的时候曾经被MD特别赞扬“分析能力非常强,逻辑很清晰”。
  当时我们几个summer asso的主要工作是做company profile。
  是LBO淡季(PE大佬们都度假去了),我们又是没有经验的实习生,大家都清楚这只是一个培训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项目,组里对我们的期望也不高。
  每天6点,部门的人都走了(summer真是淡季啊),8点,其他interns也走了。
  我呢,应付的过去的第一版8点也完成了,但是这是我能做到的最好的吗?
  我还没有看过每一个最近的company presentation,没有搜过所有CEO发言中提及可能卖掉这块业务的部分,没有看过最近一次earnings call的transcript;
  做完这些后,我还没有仔细想想什么是真正的LBO理由,总结要点;
  总结完后,我也还没有认真斟酌每一句英文的表达,我英文差嘛……
  等做完这些,半夜2点了。
  我在纽约时,部门有一个star analyst,top of the class,他模型做的很快,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的模型很少有错,因为每次做完模型,他都要先自己检查两遍,这还不算,他的模型是全组最富逻辑,最漂亮的,每一步计算的步骤,标题,边框,字体颜色,排版,所有一切清清楚楚,且设成打印模式,我们都戏言从他那里拿到的模型可以直接打印交给客户。他是他们那一年技术最扎实,动作最快,最可以恃宠而骄的analyst,但是毫无意外,因为这些额外的工作,他几乎每天都是最后一个走的。
  去年夏天最终拿到offer的实习生中,有两个MM和我一起做过一个变态的项目,项目上很多东西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
  我交活给她们的时候,只期望遇到困难告诉我就行了,我来接手,毕竟她们只是实习生。但是每次她们给我反馈的时候,即使最终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她们都会告诉我已经尝试了1234哪些方法,实在无计可施了。
  偶尔她们的这些想法,还会给我带来启发。同样,因为她们在我期望之外的额外思考尝试,她们也是每天最晚走的一批。
  每年的intern class,一做完活就立刻表明自己有extra capacity可以接新活,每天走的最晚,工作的最努力的小孩,最终基本都拿到了offer。但很显然,他们拿offer不是因为working hard本身,而是因为他们希望做的最好(导致不得不work hard)。
  3、Responsibility:你要为你的团队负责
  投行analyst是很悲催的,每天被淹没在重复的tedious的脏活累活中,看到的都是最底层的pieces of information,往往看不到the big picture,项目一多也没有多余的心力去理会。所以如果一个analyst能把交待到TA手上的活做好,就已经是一个good analyst。
  但是如果TA在接活的同时,就能顾及到这个项目的大方向,问清楚项目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工作,并提供自己的意见,指出TA觉得不够好的地方,那TA就是一个greatanalyst。
  如果TA除了自己的部分,还很关心其他人的部分,每次都必须要看到整本book,并在有想法或不同意见时主动表达出来,那TA就绝对是一个perfect analyst了。
  Summeranalyst们,你们的priority是把自己手上的活做好。基于你们还是菜鸟,要求你们有“great”和“perfect”阶段的表现是强人所难,不太合理。但是道理是一样的。
  即使你们是intern,你们也可以关心整本book最后做的如何,你参与的项目最后结果如何。
  你没有必要贡献你的建议和意见,或太过频繁地骚扰团队(因为大家对你们的expectations是干好你的活),但是你还是可以跟进团队进度和项目结果,至少偶尔表示自己的兴趣,或在被交待活的时候问一问big picture--这也是你们学习的过程。
  你不做,不会因此拿不到offer,但是你做了,你就会比别人赢得多一点的好感。
  Summerasso们,很遗憾,对于asso来说,be proactive是必要条件。Analysts可以只着眼于自己手头的活,完全不关心整个项目,而不丢工作,你会。
  4、Social:Talk to people
  投行是团队作业,极重视team work。
  投行也是people business,极重视people skills。
  换句话说,在你的intern期间,你要努力和大多数人相处愉快,你也要让更多的人认识你,接受你。
  Startto talk。
  有人邀请你去喝咖啡,GO;当时没有空,事后反邀别人。
  部门或项目组活动,GO。隔三差五去你工作的team大家打个招呼(但是不要去的太勤,也不要三句不离要项目)。
  没人邀你喝咖啡,你可以邀请别人,问问你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大家的反馈,谦虚地请过来人给你一些建议。
  有校友的,挨个请校友喝咖啡。
  认识你,记得你的人越多,你的胜算越大,同时,你也会在这个social的过程中,得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建议和启发。
  5、Bright:请带来正面能量
  这个不用我多说了吧,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正面能量哥/姐都比较受欢迎。越是正面,越能让人印象深刻。
  我做intern时,以及刚加入公司做新人时,英文还不够好,文化也还有差距,在social方面总还是有点劣势。
  但是每个MD都记得“那个永远smile的亚洲女孩”。
  So,Be Bright and Smile!
  以上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供大家参考,欢迎交流。祝大家实习好运!
TOPS3724゜12643゜22208゜32016゜41565゜51441゜61349゜71140゜81057゜9851゜1026649゜18322゜27837゜34957゜44081゜53781゜63739゜73724゜83704゜93347゜10
A+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天使 金额未透露 融资Pre-A 金额未透露 融资战略投资 金额未透露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李小姐010 37.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行ibd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