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农村合作医疗疗在擦某人没有等到下一年度的时候去世这笔钱能返回来吗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表.ppt 6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表,家庭情况调查表健康,家庭情况调查表,家庭情况调查表下载,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高校家庭情况调查表,大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家庭情况调查表范文,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家庭情况调查表怎么填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表 填写说明和指标解释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2008年5月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表的构成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表由首页和八个表组成
首页 表1: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 表2:家庭成员健康询问调查表 表3:15-49岁已婚育龄妇女调查表 表4:5岁以下儿童调查表 表5: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调查表 表6:两周病伤调查表 表7:住院病人调查表 表8:农村地区外出务工及随行家庭成员调查
调查对象 表1--表7 对象:全国范围内被抽中的样本住户当中的常住人口。 住户:凡居住和生活在一起的一组人或一个人称为一个住户,无论其户口是否在本地。 常住人口:调查前半年内居住在本地的住户成员。
表8 对象:农村地区,样本住户中长期(超过半年)在县外务工的农民及随行的家庭成员。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表应答人 表1、表8:由对家里情况最了解的人回答 表2、5、6、7:原则上由本人回答 本人无回答能力(老人、智力障碍的人)可由知情者代答 表3:15-49岁已婚育龄妇女必须由本人回答,本人当时不在家应再次入户,直到询问到本人为止 表4:由儿童的母亲代答
调查表填写要求 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不得用铅笔或红笔填写; 字迹工整,不得草写,不要填写(),汉字和单位等,直接填写所对应的数字; 数字一定要填写在格子内,不得出格 部分需要计算不能在现场直接完成的可用调查表边的空白处进行记录,之后将结果填写在表内 如数字填错,用双横线将整笔数码划去,并在原数码上方工整填写正确的数码 家庭成员编码 超过6人时,使用2份调查表,第二份表的成员编码需要更改,最后将其合钉在一起
家庭成员编码 每个成员的编码是唯一的,在各张表都应一致
在病伤和住院调查表中不需要与住户成员调查表的列一致,但在表的第一行要填写家庭成员代码(如果一个成员患2种或以上的疾病,需要分别询问不同的疾病,用不同的列填写,但成员代码一致)
调查表说明 有一些问题前后有括号,里面有注释的内容,按照注释的内容填写 转问。如:表2的问题17,调查前14天内,是否有身体不适?(1)是(转问表6)…… 跳问。如:表2的问题18,半年内是否有经医生诊断的慢性病?……(2) 否(跳问31题) 只在农村地区询问。如:表1的问题3,(农村地区询问)在县外务工……人员数 最多可选3项。表中的问题,如果没有特殊说明,都只选1项;有些问题需要多选的,我们都已经在问题中给出了注释,并且留出了多选的空格。如:表2的问题69,……卫生保健知识主要从哪里获得?(最多可选3项) 由调查员确定。如:表2问题72, (由调查员确定)该成员是否是15-49岁已婚育龄妇女?
调查表说明 有一些问题,在描述中加了限制条件。 如:表1问题28,您家没有参加或退出NCMS,最主要的原因。 有一些问题是在问题上加了一行的注释 表1问题27上面一行。下列问题只在开展了新型合作医疗的地区询问。 调查表说明 疾病的名称及编码 疾病名称调查时一定不要缺失。 慢性病疾病名称:表2的问题19、23、27 两周患病的疾病名称:表6的问题3 调查前12个月内住院的疾病名称:表7的问题2 疾病编码可以在调查后查填,一定不要缺失。 慢性病疾病编码:表2的问题20、24、28 两周患病的疾病编码:表6的问题4 调查前12个月内住院的疾病编码:表7的问题3 调查表分项目填写及指标的解释 调查表首页 户 主
电话号码:区号+电话号码
家庭地址:____省____县(市)____乡镇____________________(详细地址) 行政区划与乡镇、村、住户编号
县(市或市区)
□□□□□□
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 表1
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 表1
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 表1
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 表1
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 表2 家庭成员健康询问调查表 此表的调查对象是家里面的每一个常住人口。 要求问完一个家庭成员的所有信息后,再询问另一个成员。 表2中有两个关键的转问:
1、如果表2的问题17回答了1,则转到表6,调查完表6的所有问题后,再回到表2的问题18。
2、如果表2的问题31回答了1,填完问题32,转问表7,调查完表7的所有问题后,再回到表2的问题33,接着往下调查。
个人基本情况 表2 A部分
个人基本情况 表2 A部分
个人基本情况 表2B部分 患病及受伤情况 表2B部分 患病及受伤情况 表2B部分 患病及受伤情况 表2B部分 患病及受伤情况 表2B部分 患病及受伤情况 表2C部分 15岁及以上成员健康及行为 表2C部分 15岁及以上成员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抗美援朝老兵在农村敬老院死亡多天无人知晓(图)_凤凰资讯
抗美援朝老兵在农村敬老院死亡多天无人知晓(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5年5月,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85岁老兵,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的一个敬老院去世了。
卢普济老人的晚饭是米饭和煮青菜,这些都是中午吃剩下的。
原标题:令人痛心!抗美援朝老兵在农村敬老院死亡多天竟无人知晓
来源: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
2015年5月,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85岁老兵,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的一个敬老院去世了。而令人唏嘘的是,老人是在去世多天之后才被发现的。为什么住在敬老院里,却没有人知道老人的去世呢?敬老院的管理人员去哪儿?它反映了农村养老的哪些现实问题呢?记者赶赴玉林市兴业县进行了调查。
一片白菜叶子当午饭 农村敬老院老人无人照料、相依为命
10月9日下午两点,记者来到了钟兴成老人生前居住的城隍镇敬老院。现在,这里正在进行施工扩建,敬老院里的房间基本上都上了锁,已经没有老人居住在这里了。
85岁抗美援朝老兵,就是在这个房间去世的。
钟兴成是城隍镇大西村人,在村口,村民们说起钟兴成老人去世的事情,都觉得格外沉重。
广西兴业县城隍镇大西村村民:死了几天都没人知道。
他叫钟展伦,是钟兴成的堂侄。老人的丧事就是他帮着料理的。
钟兴成的堂侄钟展伦:自己买菜,自己煮。他发病了不能走了,就没办法了,也没有人去照顾他。
为什么敬老院里没有服务人员呢?《经济半小时》记者来到城隍镇政府的民政部门了解情况。但这里的工作人员不愿意提供相关信息,也极力回避记者的采访。钟兴成老人的遭遇在这里是不是一个个案呢?
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玉林市兴业县的山心镇石柜五保村。五保村是村办的专门为村里贫困的五保老人提供的供养场所。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老人提供生活上的照顾和物质上的帮助。在这个五保村一共住了5位老人。
五保村是村办的专门为村里贫困的五保老人提供的供养场所
70岁的老驼背人叫卢普济,是住在这里最年轻的老人,和86岁的杨善新同住在一个房间。平时,老人们自己做饭、洗衣服,生活上全靠自己照顾自己。
这位驼背的老人叫卢普济,今年70岁
卢普济老人的晚饭是米饭和煮青菜,这些都是中午吃剩下的。
这里住着的五保老人都无儿无女,每个月有230元的五保补助金,再加上养老保险、电费补助,一个月的生活费有330块钱,平时生活只能省吃俭用。
广西业兴县山心镇石柜村五保老人卢普济:就怕痛,这儿痛那儿痛,就怕有病。
在农村,虽然很多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是受起付线和保险比例的限制,所能报销的药费寥寥无几。五保村的这几位老人平时在药店买的药,基本上都是要自己花钱。
就在卢普济和杨善新两位老人房间的隔壁,有两位老人相继去世,这对卢普济老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卢普济:我就难过,怕以后没人照顾,没人照顾我。
卢普济老人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身边的同伴儿一个个相继离开
今年74岁的覃远强是石柜五保村里身体状况最好的一位老人,覃远强告诉记者,老人们在五保村的生活,都是自行管理,平时也很少有其他的管理人员过来照料。
记者:有村里的干部来看看吗?
覃远强:一年,一年来两三次。
老人们听戏,傍晚的五保村的小院。在这个冷清的五保村里,他们在一天天老去。
在这个冷清的五保村里,老人们在一天天老去。
这里是离县城最近的葵阳镇敬老院,总共只住了6位老人。从老人们口中记者了解到,敬老院里只有一个管理员,平时基本上都是老人自己照顾自己。
记者:没有工作人员?
广西兴业县葵阳镇敬老院五保老人谭定:有是有,他两三天来一次。
记者:平时老人们怎么生活?吃饭、洗衣服谁照顾?
谭定:自己,自己来。什么都是自己来。
敬老院里只有一个管理员,平时基本上都是老人自己照顾自己。
谭大爷和这里的老人已经多次向当地的民政部门反映,希望能安排一两名工作人员来专门买菜做饭,照顾他们的起居生活,但是一直没能得到解决。
中午的时候,老人们陆续开始做饭,行动不太方便的谭大爷,颤颤巍巍的拿出了一片白菜叶子,这就是他中午的午饭。
谭定:现在这个白菜三块钱、四块钱一斤。
记者:您觉得菜贵了是吧?
谭定:贵了,没办法。有白菜吃就不错了。
一片白菜叶子,这就是谭大爷中午的午饭。
谭大爷在敬老院已经住了5年,一生没有结婚,没有子女,平时的生活主要靠每个月230元的五保救助金和90元的养老保险,加起来总共320元。
谭定:我们眼睛不好使了,洗衣服啊也看不清楚了。有一天我们动不了了,起不了床了怎么办。
在敬老院住的这六位老人,除了谭大爷之外,有两位老人听力有障碍,另一位老人是哑的,记者只有通过大声讲话和在本子上写字的方式才能跟他们进行简单的沟通。和谭大爷一样,他们最担心的也是未来的生活无人照顾。
老人:需要,有病了、死了都没有人(知道),没钱买药吃。
老人们最担心的是未来的生活无人照顾。
在对兴业县农村敬老院的走访中,记者强烈地感觉到,这些农村敬老院普遍存在入住率低、管理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在沙塘镇敬老院,记者看到,有些长久无人居住的闲置房间,已经用来养鸡了。
有些长久无人居住的闲置房间,已经用来养鸡了。
记者:敬老院一般都是收什么样的老人?
广西兴业县沙塘镇民政助理何廷才:收五保户。五保户一般生活能自理的人才收。
记者:不能自理的能收吗?
何廷才:收谁来理?谁来帮他护理?我们的经费都没有了。
乡镇级敬老院一般只收有自理能力的五保老人和孤寡老人,每个敬老院基本上也只有一名管理员。沙塘镇敬老院的管理员陈少红告诉记者,平时每周过来两到三次。
在南宁市武鸣县城厢敬老院,也同样存在入住率低的情况。武鸣县民政局低保办主任路乐荣告诉记者,很多老人不愿到敬老院居住,除了观念的因素,护理人员少、服务不到位也是造成入住率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独自居住,摔伤胳膊无人照料农村居家养老老人生活艰辛
《经济半小时》记者在玉林市兴业县走访的时候了解到,在农村很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带着孩子在家,还有很多是老人一个人在家,独自生活。在山心镇石柜村,村民向记者说起,村里有个老人叫卢善志,前两天走路时胳膊摔伤,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
记者来到卢善志老人的家,他刚从外面买药回来。
记者:您今年多大年纪?
广西业兴县山心镇石柜村村民卢善志:74岁。
卢善志老人的左手前天因为下雨路滑,在家门口的路边摔了一跤,左手腕已经全部浮肿了。卢善志老人的三个孩子都在外面打工,老伴儿早已去世,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生活。刚刚买回来的药,也只能自己给自己抹。
卢善志:想就想能有人照顾我,这只手都动不了了,只有这只手了。
因为摔伤了一只手,卢善志老人在刷碗的时候只能用一只手勉强凑合着自己干。老人说,自己一个人生活难免有时觉得孤单,所以就养了这条小狗与他做伴儿。
摔伤了一只手,卢善志老人刷碗的时候只能用一只手干活。
卢善志:养只狗要吃四两、五两米。一天。
卢善志老人患有白内障,加上身体弱,地里的农活儿也干不动了,生活的来源主要靠政府发的一两百块钱的高龄老人补助和儿子偶尔寄回来的一点点生活费。眼下,他最担心的就是生病。
记者:万一生了急病了,您动不了了,怎么办?有想过吗?担心过这样的问题吗?
卢善志:想是想过,你又有什么办法呢。
农村&公建民营&养老院探索新模式老人们安享晚年,笑容灿烂
这里是南宁市武鸣真情养老中心。阳光下,几位老人安静地坐在这儿晒着太阳。
记者:今年多大年纪了?
广西武鸣真情养老中心五保老人赵培琼:94岁。
这位老人叫赵培琼,以前参加过红军,做过情报员,这里的人都叫她&红军奶奶&,当记者问其她现在的生活的时候,她连声说好。
赵培琼:好。哪里都好。那边也好,这里都好。
红军奶奶一高兴,哼唱起了自己年轻时经常唱起的革命歌曲。
问起养老中心赵培琼老人现在生活的时候,她连声说好。
吃午饭的时间到了,老人们陆续来到餐厅吃饭,今天午饭烧的菜是冬瓜炒肉、蒸鸡蛋和蒜蓉青菜。
他叫黄华平,以前做过房地产投资,2015年3月,他和护士出身的何素红一起,同南宁市民政局合作,以&公建民营&的运营方式接管了这个敬老院。
广西南宁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甘丹妮:所谓的公建民营就是,公家建设。民营就是说,用民办的社会力量来运营。
午饭后,是何素红查房的时间,每天他们要查房两次,何素红对待这些老人就像对待孩子一样哄着。临走时,老人突然抱住何素红亲了一口,看得出老人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
查房临走时,老人突然抱住何素红亲了一口
广西南宁市武鸣真情养老中心院长何素红:我们刚来的时候是四栋楼,90个床位。只住了16个五保老人。通过我们来了改善了,三个月的时间,现在逐渐的把这个设施完善。现在有了33个入住五保老人。
以前这个敬老院只有三名管理人员,现在增加到12名,其中有专业护理人员六名。
广西南宁市新阳真情养老院院长黄华平:我们的配比是1:3.5。每一个护理人员,负责3.5个老人。
在这里记者看到,对于生病的五保老人,有护理人员专门给熬药、送药,对于行动不方便还有人送饭、洗衣服。黄华平还购进了专业的医疗设施,安装了24小时的呼叫系统。黄华平告诉记者,养老产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如果不是因为是&公建民营&的模式,他可能不敢轻易涉足养老产业。
黄华平:按两百个床位的计算,整个院的设施的建设,起码要一千万元。如果现在我们做公建民营了,只需要250万元就可以打造一个比较好的养老院了。
根据他与政府签订的合同,他要接收至少50名五保老人,占床位数的三分之一。
甘丹妮:大概是20%到30%这样的比例,就占总床位数。超过这些人数的这些人,由政府来负责补贴这个资金。
据黄华平运营半年的情况来测算,照顾一个五保老人要花费成本1200元左右,政府补贴400元,这就意味着每个五保老人他要倒贴800元钱。
黄华平:我们是保证50个老人,五保老人。然后超出的床位数,我们是向社会,去招募老人来护理。整个的比例大概是33%左右的五保老人。社会老人的话就是70%。社会招募老人的话,就是以后我们盈利的部分了。
目前,武鸣真情养老中心开始接收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未来将兴建护理员等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实现医养结合。
未来将兴建护理员等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实现医养结合。
半小时观察:老有所依,隐忧重重
居家养老,养儿防老,是我们传统的养老方式,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更是如此。但是现在,这样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我们社会的现实。随着农村青壮年人口的大量外出,村里的空巢老人是大幅增加。失去了年轻人的照顾,这些孤独的老人,只能越来越多地走进敬老院。至少,那里还有其他老人可以做个伴儿。然而,乡镇村级的敬老院,人手不足,管理不善,经费紧缺的情况是大量存在,让这样的养老隐忧重重。
怎样化解其中的难题,让农村老人也能老有所养,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急需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虽然一些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仍然数量不足、运行模式不够完善,但这些机构的良性运转,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无论困难有多少,我们都希望积极地作为,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凤凰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PN05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29346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15299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大批尿毒症患者苦等肾源 有人守候11年仍无消息
原标题:等肾的 尿毒症患者
为了解决因病致贫,这些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大病救助、大病医保、城乡合作医疗等保障政策。但由于这些政策的报销比例都有一定限制,许多大病患者和家庭仍感到压力重重。以尿毒症患者为例,报销比例受限,加上肾源紧张,导致许多患者和家庭都陷入难以承受的痛苦。
尿毒症患者都有一个共同期待:肾移植。有的人通过医学配对找到了合适的肾源,但数十万元的移植费又是一大难题;有的人有经济能力担负手术费,但找不到肾源;还有的患者既没有钱也没有肾源,只能靠保守治疗延续生命。
志愿者刘杰2015年4月在网上发起过“暖肾”公益活动,帮宝鸡尿毒症患者王卫强募捐。
刘杰日前告诉华商报记者,王卫强是自己的校友,家庭情况非常困难。他当时打电话给王卫强,对方一句“兄弟还年轻,帮帮兄弟”让他心里很难受。随后他将王卫强的信息发到微博,爱心人士捐款13万多。但不幸的是还没找到合适肾源,王卫强就在当年8月病逝。
华商报记者近日在宝鸡、咸阳等地采访发现,大多数尿毒症患者家庭经济状况不怎么好。目前医学界对尿毒症最有效的治疗办法是“换肾”,但“换肾”的费用往往在20万到30万元之间。尽管有农村合作医疗、大病医保、医疗救助等政策,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尿毒症患者和其家庭所面临的困境。
冯康(40岁)
打官司赢了才有条件换肾
否则只能靠透析延续生命
5月26日上午,40岁的冯康坐公交车去医院做透析。透析每周两次,天晴时他会骑摩托车。“骑摩托车可以顺路带人,有那么多人帮我,我这么做也算是回报社会吧!”脸部有点微微肿胀的冯康对记者说。
冯康是宝鸡市一名失业工人,2013年8月被确诊为尿毒症。2014年起,在跑了多家医院都没明显效果后,他回到了位于宝鸡市金台区东壕村的家,开始定期到宝鸡高新医院接受透析治疗。
由于是失业工人,在农村没有土地,加之高昂的透析费用,巨大的经济压力一度让冯康喘不过气。
妻子没工作、父母都已年迈,两个孩子年幼。冯家为了给冯康看病到处举债。201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媒体报道了冯康家的困境。有关部门给他家4个低保名额,民政部门办理了每年1万元的医疗救助。
冯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前两年为看病跑了全国许多医院,花了20多万元,但最终都没有很好的效果。没办法,只好回来通过透析保守治疗。如今每月去医院透析四次,费用约2000元。而自己家如今的主要收入是四个人的低保,每人每月为640元,妻子一边照顾自己,一边偶尔外出打打零工。
每次去医院透析和病友们交流,冯康最喜欢听到病友说肾配对成功了,或者说准备做移植手术了。在为病友高兴的同时,冯康经常会陷入近乎绝望的痛苦,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这辈子还有没有换肾机会。
换肾往往需要几十万元,而这样的费用对于一个只种了几亩地的家庭而言,无疑是天文数字。冯康说他曾想过放弃治疗,但一想到两个孩子还年幼,妻子为了给自己看病四处奔波打零工,他又产生了强烈的求生欲望。
医生告诉冯康,依他的病情,换肾是最好的选择。但他认为这样的事情自己只有做梦才敢去想。因为对他而言,如果要换肾,第一个问题是寻找配对肾源。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多年,母亲60多岁了,身体也不好,一个妹妹已经出嫁,几年前也做过手术,亲属配对捐肾已无可能。
妻子有一次对他说:“要不我去医院做个检查,看能不能给你配对。”冯康使劲地摇头。因为他听别人说过,捐肾虽然对人的生命没有威胁,但对人的体质和寿命都有影响。现在妻子是全家的顶梁柱,不能再倒下。
一个偶然的机会,冯康发现了一个“秘密”——自己患尿毒症早在做胆结石手术时就已经有迹象了,当时的多项检查结果均表明他的身体出现了危机,但做胆结石手术的医生和医院都没有告诉他。
冯康认为自己的尿毒症是被医院耽搁了,才造成了今天的后果。2014年,他将当初做胆结石手术的医院告上了法庭,要求对方赔偿自己各种费用164万元。2015年10月,宝鸡市金台区法院做出一审判决,认为医院方当初的确延误了冯康的尿毒症诊断,但仅判医院方赔偿13万余元。对此判决结果,冯康不服,上诉到了宝鸡市中院,目前正在等待二审结果。
冯康告诉华商报记者,如果官司赢了能拿到合理的赔偿,自己就有换肾的机会。否则只能靠做血液透析延续生命,能活一天算一天。
田博博(26岁)
生命力之所以如此顽强
主要是因为亲情牵挂
最近,本来对康复已不抱希望的田博博突然改变了想法,他说:我要换肾。
今年26岁的田博博是武功县大庄镇人。2012年,在浙江打工期间突然被确诊为尿毒症。
在大庄镇,田博博被乡亲们称为“苦命的孩子”——多年前父亲因交通事故去世,母亲受打击得了抑郁症,后来改嫁。哥哥田飞飞外出打工给他挣钱看病,这些年照顾田博博的任务就落在了妹妹肩上。
田博博告诉华商报记者,这些年他看病花了30万元,其中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了约一半。尽管如此,经济压力仍让这个破碎的家庭常年喘不过气。在最困难的时候,由于没有钱做血液透析,妹妹曾偷着去卖血换钱给哥哥看病。
为了挣钱看病,血液透析间隙,田博博这几年在好心人的介绍下去企业做过叉车司机,还在夜市上帮人卖过鸡排。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哥哥和妹妹减轻负担。
田博博告诉记者,自己很多次都感觉可能马上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庆幸的是每次都挺了过来。他认为自己的生命力之所以如此顽强,主要是因为对亲情的牵挂。他说2013年医院曾给他“判了死刑”,但他当时一直在心里说:我一定要活下去,要看到妹妹出嫁。
2014年妹妹出嫁,田博博认为人生再无大的牵挂,准备坦然面对生死。他觉得有哥哥和妹妹这些年的陪伴和照顾,这一辈子已经很知足了。
今年春节后,几个高中同学知道了田博博的境遇后表示,愿意共同出资10万元帮助田博博换肾。同学们的盛情重新点燃了田博博对生命的渴望。就在他苦恼去哪里寻找肾源的时候,一向沉默寡言的哥哥田飞飞突然说,只要配对能成功,自己愿意捐一只肾给弟弟。
哥哥的决定让弟弟陷入了纠结。从内心而言,他很渴望换肾后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他又担心捐肾会对哥哥有什么影响。消息传开后,田博博的几个同学开始帮他在网上筹款,目标为20万元,截至昨日,筹款超过4.4万。早在2013年,田博博的高中学校师生和武功当地爱心人士捐款3万余元。
5月29日上午,田博博给记者发来微信,说医院已经通知他下星期和哥哥去西安做肾源配对。“我觉得我们成功的几率应该蛮高的!”6月7日上午,田博博给华商报记者打来电话说,原定去西安的大医院做肾源配对,但由于医院最近床位紧张,无法办理住院,只好回到咸阳,一边做血液透析,一边等医院消息。他解释说门诊也可以做肾源配对,但无法报销,而住院可以报销部分。“如今手里的钱都是网友们捐的,一分钱都要珍惜。”
张宝强(34岁)
不想在离开时
还欠着人情
尿毒症患者张宝强正通过“轻松筹”筹钱,和田博博不同的是,他对换肾不抱希望。34岁的张宝强是宝鸡市陈仓区蟠溪镇人,2009年被确诊为尿毒症的,当时女儿才2岁。为看病,张家在亲友间四处举债借钱,又跑了国内多家医院,这些年花费超50万元,但张宝强的病情并未好转。2013年,因为家庭经济等原因,妻子和他离婚了。这一年,张宝强的心情灰暗到了极点。他将微信签名改为:哥被判无期了。
张宝强如今和父母、奶奶以及女儿一起生活。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除了每人每月不到100元的低保,就是56岁的父亲打零工的收入。
张宝强每月要去医院做三次血液透析,费用约2000元。说到这里,张宝强说多亏了有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否则自己都不敢想象日子怎么过。
在初中同学王宝宁的帮助下,5月初张宝强在网上发布了一则“轻松筹”。他把自己的患尿毒症的资料以及困难的家庭状况公布到了网上,希望得到社会的帮助。“轻松筹”是一款社交平台软件,可以通过众筹的形式帮助人们实现个人诉求。截至昨日,“轻松筹”平台为张宝强爱心筹款13096.98元,而他的筹款目标是20万元。
许多人都以为张宝强通过网上爱心筹款是为了给换肾做准备。但张宝强说不是,他说换肾手术对于自己而言属于奢望,想都不敢想。他说,前些年为了给自己看病,父母在亲戚朋友和邻居中间借了许多钱,至今有外债约30多万。他筹钱的目的一是为了做血液透析延续生命,二是为还债,不想在自己离开这个世界时还欠着大家的人情。
帮助张宝强发布求助信息的王宝宁如今在西安从事蔬菜配送,他说自己和张宝强从小一起长大,很同情他的遭遇。由于张宝强的家庭状况实在太贫困,换肾几乎无可能,所以他也很支持张宝强筹款还债的想法。信息发布前,张宝强问王宝宁:“我外面一共欠款30万,假如能筹到20万,还有10万缺口怎么办?”王宝宁说:“剩下的债务我承担。”
5月27日,在张宝强的家中,华商报记者问他真的没有想过要换肾吗?他说换肾是每一个尿毒症患者的愿望,但这个愿望对于自己而言一点也不现实,所以已经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李宝娟(33岁)
特想换肾但家里没钱
33岁的李宝娟是一个8岁女孩的妈妈。8年前,她被确诊为尿毒症患者,如今靠每周两次的透析来延续生命。
由于身体原因,患病后李宝娟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如今一边在家带孩子一边做微商,偶尔帮朋友做保险业务。她说现在虽然收入没保障,但时间相对自由,可以保证每周去两次医院做透析。
李宝娟说自己也曾有过强烈的换肾愿望,但随着时间推移,随着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现在已经对换肾不抱希望了。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经济原因。据她所知,一般通过肾源换肾的费用在30万元左右,如果有亲属配对成功,能少5万元左右,而自己家目前的经济条件,无论是亲属配对或通过医院寻找肾源,都没有能力支付这些费用。第二个原因是,她听说换肾后的保养费用很高,比透析要贵好几倍,而且后期保养费用医保报销比例很低,普通家庭根本无法承担,“我女儿才8岁,其实我特想换肾,但家里没有钱。”
长达5年的透析期间,李宝娟认识了许多病友。今年春节期间,她建了一个微信群,一星期就聚集了100个病友。她给微信群取了一个很长的名字:做最美的的自己,心态改变命运。她说建这个群的目的,就是和病友们之间相互鼓励,希望能用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带给大家生活的希望。
她举例说,群内有一个病友40岁左右,做生意的,一年前被确诊为尿毒症后就开始为换肾的事情奔波。由于没有经济上的担忧,今年3月做了肾移植手术。这个病友的故事让群里的人很都很羡慕。
认为换肾距离自己太遥远的还有46岁的高文艳,她做血液透析已经6个年头。丈夫去世,儿子初中毕业后就打工。如今高文艳唯一的经济来源是母子俩的低保,每周的透析费用主要靠儿子和亲友们的接济。高文艳也感慨肾源的紧张,她说有个病友做血液透析已经11年了,一直在等待,一直没有消息。
李广武(51岁)
至今没等到肾源
觉得换肾正在远离自己
和李宝娟不同,宝鸡人李广武曾做好了换肾的准备,但至今没等到肾源,他觉得这个机会正在离自己越来越远。
今年51岁的李广武2014年被确诊为尿毒症。当时医生说他属于尿毒症早期,换肾是最好的选择。李广武当时听了这个消息很激动,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出面给他筹钱,两个在外地工作的哥哥甚至将自己的养老钱全部给了他。
但让李广武和家人没有想到的是,肾源太紧张了,他从2014年开始几乎每个星期都去医院,一边做血液透析一边问肾源情况,但至今都没有结果。有好几次遇到了肾源,但由于他属于患者中年龄偏大的,医院往往会优先照顾年轻的患者,所以错过了机会。
5月25日,李广武在电话里说自己如今对换肾已经开始绝望了。原因一是能排队轮到自己肾源太紧张,二是亲戚朋友们凑的钱这两年已经花得不到多一半了。即便最近真的有合适自己的肾源,自己也可能因为拿不出手术费而自动放弃。
肾源紧缺是现实话题
一位不愿具名的肾内科医生告诉华商报记者,当前国内肾移植手术在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但肾源是所有大医院都面临的头疼问题。他说如今的肾源除自愿捐献外,几乎无其他渠道。自愿捐献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因局部疾病去世的患者,前提是肾源是健康的,而且要配对成功。一类是亲属捐献,当然前提也是配对要成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期冯康有两位病友做了肾移植手术。一位的肾源来自47岁的父亲,另一位来自他人的捐献。但两位受捐者的亲属都谢绝了记者的采访,他们均表示不想再提及以前的事。其中第二位受捐者的家属告诉记者,他们排队等待肾源等了两年半。他还说,据他所了解,尿毒症患者中,年轻人找到肾源的几率要远远大于年龄偏大的患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有种心情,叫做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顿顿离不开卤猪蹄和卤鸡爪的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