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主粮种企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下降有哪些

我国三大主粮始终保持净进口态势
中研普华报道:
相关研究报告
  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已连续十年实现粮食增产。然而,产粮大国进口粮食却日益增多。目前,中国三大主粮(玉米、小麦和大米)的净进口已常态化,过去3年,玉米、小麦和大米的进口量都在翻倍增长。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粮食进口总量突破了7000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2013年以来,三大主粮进口增速才开始有所放缓。
  净进口已成常态
  目前,多因素造成我国三大主粮始终保持净进口态势。
  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行业研究员田悦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外价差是导致粮食进口激增的因素之一。据田悦介绍,受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近几年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价格由高位回落,上一定时段粮食价格比国内低,价差优势促使企业有意愿购买进口粮食,从而导致进口量增长。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郑宇洁也告诉国际商报记者,进口粮质好,价格低,订货方便快捷,随买随用,不用占据过多库存,这些便利因素也促进了进口粮食总量的增长。
  另一个因素则是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总量持续增长,需求也在增加,而我国粮食增产的幅度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消费刚性增长的幅度,因此需要进口粮食。田悦表示,中国人口在绝对增长,城镇人口快速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加上农产品加工的因素,都加大了国内对粮食的需求。
  再则,我国有从国外进口粮食以满足粮食品种调剂的需求,目前我国还需通过进口粮食调剂余缺,以满足国内的需求。
  进口增速放缓
  根据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月,我国共计进口小麦511.81万吨,进口玉米244.36万吨,进口大米203.6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39.0%、-50.5%和-4.4%,进口增速明显放缓。
  对于2013年三大主粮进口增速放缓的原因,郑宇洁认为,从整体上看,国内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基本自给有保障。另外,2013年我国受禽流感以及生猪养殖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家禽以及生猪行业均受到冲击,对需求减少,导致玉米、大豆等谷物进口量减少。同时,大米进口量受到配额限制,使得进口量有限,加之米业加工受下游成本上涨影响,企业利润微薄,扩大生产积极性不高,因此对大米的需求减少。
  从需求来看,2013年我国对三大主粮的需求有所下降,使进口增速回落。
  进口数量将绝对增长
  田悦告诉国际商报记者,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压力增加、持续发展对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等原因,预计我国农产品贸易“净进口”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未来10年我国粮食进口量还会持续增加。根据中央提出的“中国人的饭碗要装自己种的粮食”,并确保“主粮绝对安全”这一决策,2014年我国各级政府将继续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并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增加粮食生产投入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预计2014年我国三大主粮仍将呈净进口态势,但进口增速将保持平稳。
  未来,我国进口粮食数量依然将呈现绝对增长的趋势。郑宇洁认为,2014年,随着家禽以及生猪养殖行业恢复发展,饲料用粮增长,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增长等,将使粮食需求量持续增长。而农村劳动力减少、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耕地污染等,或将促使我国粮食产量增速下降,从国外进口主粮不可避免。
本文分享地址:
即将到年底,百货市场和批发市场比往常热闹。每天冲赛康市场营业额达65万 …
近日,黎川县潭溪乡河塘村菇农李爱群将一袋袋烘干过的茶树菇装车后发往福 …
榆树市畜牧资源丰富,畜牧基础建设水平较高。围绕提高综合效益,抓牧业园 …
近日,记者从江苏宿迁市泗洪县水产局获悉,宿迁市泗洪县水产养殖基 …
月份辽宁省水产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1-10月 …
英国农户很快将向中国同行出口猪精液。英国正寻求从中国市场不断飙 …
四平正处于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实现粮食产量“十连 …
运营公司: 办公地址: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深南中路东风大厦12层
邮编:518031 E-mail:
服务热线:(+86)6 06 96 56 29596
Copyright @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简称"") TM 旗下网站 传真:8
咨询QQ:918461您现在的位置:
国庆后三大主粮罕见全线下跌 从粮价大跌看通缩风险(2)
  当前CPI重新下行,我们下调10月CPI预测从1.3%至1.2%,下调16年CPI预测至1%。在可以预见的未来,GDP平减指数难以转正,意味着若央行决心扭转实际利率上升的局面,当前1.5%的存款基准利率仍存在继续下调空间。尽管降息空间受零利率约束,但物价下行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宽松周期仍远未结束。
  正文:
  1.粮食价格大跌,供需短期失衡
  1.1三大主粮全线下跌,首现收购价下调
  金秋十月刚过,秋粮收获正当时。但今年入秋以来,粮食主产区的三大主粮收购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国庆节后,大米、小麦价格均出现跳水,目前现货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跌5%、11.5%,为12年以来新低。
  玉米价格也创出11年以来新低。玉米丰收集中上市、国储陈粮库存充足以及下游需求疲软等因素制约玉米价格,今年5月以来玉米市场价持续走低。在此背景下,9月18日国家粮食局公告,自11月1日起启动今年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收购价为每斤一元,为08年实行玉米临储政策来首次下调最低收购价。
  但目前玉米市场价已远低于最低收购价。截止11月2日,全国玉米市场收购均价1781元/吨,即政府最低收购价的8.9折,比去年同期低14.7%,玉米批发均价2.82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低4.7%。
  1.2&三量齐升&怪象,改变粮价政策预期
  粮食价格大跌,主要受国际粮价低迷和国内粮食库存高企影响,也反映国内粮食收购和补贴机制的缺陷。从国际上看,全球大宗粮食总体需求疲弱、产量和库存充足,叠加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低迷影响,国际粮价自12年以来持续走低。
  从国内情况看,截止14年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为24亿亩,玉米、水稻、小麦是我国种植面积前三大作物,分别为5.5亿亩、4.5亿亩和3.6亿亩,较04年分别增加了45.9%、6. 8%和11.3%。我国粮食产量已实现十一年连增,近年年产量稳定维持在1.2万亿斤以上,并有望实现十二年连增。
  回顾历史,04年国务院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同时对重点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05、06年先后启动水稻、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06年出台临时存储粮办法,08年启动稻谷、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新粮上市后,农民随行就市出售粮食,但如果出现主产区市场价格下跌较多、低于最低收购价时,国家指定企业按最低收购价入市收购,引导市场粮价合理回升,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但这种行政干预有明显的副作用,其中之一便是导致粮食库存储备增加。国家粮食局称,目前我国粮食库存达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预计15年稻谷、玉米、小麦期末库存同比增长10.8%、13%、34.5%。
  同时,由于我国粮食价格高于国际价格,导致进口量增速迅猛。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15年前9个月我国谷物及谷物粉进口量为2608万吨,同比增加81%。
  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加剧了国内粮食供大于求的失衡。而今年以玉米临储收购价格为代表的粮价出现08年以来的首次下调,代表粮价政策预期生变,从保护粮价转向促进粮食去库存、并刺激市场需求。
  政策方面,预计&十三五&期间政府对三大主粮的价格调控仍将存在,但为了推进价格机制改革,将减少对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的干预,向市场化定价靠拢,同时或将通过逐步放弃临时收储政策,由&价格补贴&向&收入补贴&转变,改善补贴机制,继续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1.3国际粮价料持续低迷
  长期以来国内国际粮食价格走势接近一致,两个市场价格相关性逐步增强。美国农业部近期公布的10月全球农产品供需报告显示,2015-16年度全球玉米和大米预测产量较前一年度下降3.3%和0.5%,小麦和大豆产量则上升2%和0.35%。从库存消费比来看大豆与小麦均处高位,供大于需的局面将持续,而大米库存消费比处于八年来低位,供不应求预期上升。
  与此对应,美国农业部预测16年玉米、小麦、大豆价格较15年均继续下跌,水稻价格微幅增长。预计到2025年除水稻价格较16年上涨约9%以外,其他三种作物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2.饲养成本下降,限制猪价上涨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southmoney
南方财富网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期货新闻专区
48小时排行中国粮储创新高 三大主粮价格罕见全线下挫-中新网
中国粮储创新高 三大主粮价格罕见全线下挫
日 10:09 来源:央广网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三大主粮---小麦、水稻、玉米全线下挫这在往年并不多见,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不久前,国家发改委、粮食局、财政部、农发行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定价是1元钱,这比去年临储价格每斤最多调低了0.13元,这也是自2008年国家推出玉米临储政策以来,临储价格首度出现下调。实际上之前连续七年上涨,首次下调就是如此大幅度,专家指出,这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在2008年以来,在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保障和托市下,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种植面不断扩大,产量也是年年上升,玉米价格因此也一路走高。2008年,临时收储价每斤还只有7毛多,但到2014年,已经涨到了1.13元,上涨了近60%。然而,与国内玉米价格单边上扬相反,国际市场价格已经是连续3年走低,在下调前,玉米进口价和国内临储价的差别已经达到了每吨600元左右。这也直接导致了两个后果:一个是玉米进口量猛增,第二是玉米库存高涨。
  对此,有媒体评论说,今年玉米临储价出现较大幅度调低,既是市场倒逼的自然结果,也是产业调整的必然选择。将临储价格水平尽量贴近市场,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发挥政府作用,引导粮食价格回归市场。
  分析也说,受全球经济的影响,今年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实际上全球农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下跌,这与中国市场粮价上涨也形成了一个击打反差。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一期《粮食价格观察》说,国际市场粮价在2014年8月-2015年5月期间下跌14%,跌至五年来的最低。这期间,小麦价格下跌18%,大米价格下跌了14%,玉米价格下跌了6%,目前国际大豆、玉米、小麦、大米价格分别比国内价格每吨低1175元、923元、626元和1143元,这给国内市场带来一定冲击,粮食进口数量持续增加,挤占了国内市场销售份额。
  除了国际因素,国内粮食多当然也是主要原因,据介绍,中国玉米、小麦、稻谷的库存加起来约为2.3亿吨,高居世界之首。在10月8日的时候,国家粮食局发布通知用两个“前所未有”来形容当前的粮食储存形势:说“目前我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也是前所未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三大主粮小麦、水稻、玉米全线下挫也就不足为奇了。 (记者费磊)
【编辑:叶攀】
>经济新闻精选:
?? ?????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最新播报:
三大主粮种企融资需求有哪些?
融资环节研发的长期性,技术密集性如分子生物技术、基因测序等已得到应用、资本投入大如国际高端育种技术对于育种设施和条件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才能在短期内建立起来,因此需要能够提供稳定和大量资金支持的融资来源。生产中的投入多为固定资产,如果投入资本足够大,设备齐全,生产环节的投资将会在短时间内起到提高种子质量的效果。
融资方式研发环节融资时间长、科技含量高,投资量大,可通过银行进行贷款等债务融资,有突出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可通过与大型企业合作或风险投资银行进行融资。兼并重组环节重点对企业与研究机构合作项目进行融资,合作方式的资源整合灵活,可通过内部融资或贷款等形式来获取资金。种子生产环节多数转化为固定资产,可选择股权融资方式,还可通过抵押贷款从银行获得资金。
融资环节水稻种业市场融资重点环节在于加快市场整合,提高市场份额;向上游和下游扩张,完善产业链;在生产环节还需要对生产的配套设施进行升级,引进先进种子生产设备和技术,完善数据检验系统等。市场整合和生产环节的融资需求均较大。
融资方式大型水稻种子企业应通过股票上市、银行贷款、信托融资等方式积累资金,兼并小型水稻种子企业,并向种子产业上游和下游进行扩张完善产业链。研发环节对育种技术没有大规模更新需求,所需融资量较小,大型水稻制种企业可选择内部融资或银行贷款融资的形式筹集研发育种技术所需资金。生产环节融资量较大,规模较大的企业可向银行贷款,自有资金不足的企业可选择股权融资方式,与信托公司以及私募资金等进行合作开发。
融资环节小麦种子企业在种子研发、种子生产、推广、整合国内市场四个环节融资空间均较大。小麦研发环节融资同样具有长期性、技术密集性和资本投入量大的特点,品种仍会以杂交品种为主,需要更新育种技术程度较小,融资需求上比玉米育种环节融资需求较小,但仍需要有长期、大量、稳定的融资来源来支持企业研发。生产环节需要大量投资来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市场整合环节鼓励大型小麦种子企业互相合作,兼并小型种子企业。
融资方式对于资金量较小的小麦种子企业,各环节应采取股权融资的方式来吸纳资本,包括与大企业合作、利用技术优势吸引风险投资等形式,对于大型小麦种子企业,可选择内部融资或债务融资方式来聚集资本进行各环节投资。摘自《中国种业市场、政策与国际比较研究》仇焕广等著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2015年三大主粮中稻谷种植效益可能最好_农产品资讯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生意社10月23日讯
  我国自2004年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目前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其中自2008年始,稻谷最低收购价连续7年上调。最低收购价政策有效保护了农民利益,促进了我国稻谷生产的连续丰收,但同时也导致国内稻米市场出现产量高、进口高和库存高的“三高”现象,且随着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不断执行而愈演愈烈,短期内恐难有效化解。
  预计明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稳
  一方面,国内物价涨幅持续处于较低水平。9月CPI同比上涨1.6%,涨幅比8月回落0.4个百分点,重回“1时代”;9月PPI同比下降5.9%,环比下降0.4%,PPI持续43个月为负。
  CPI涨幅回落,特别是PPI持续下降,使得农业生产成本增幅也出现回落,部分地区水稻种植成本甚至出现下降。除了人工与土地流转成本仍有小幅增加外,其他如化肥、农药、柴油等生产成本均呈稳中有跌之势。
  在当前稻谷生产成本保持相对稳定、农户种植收益能得到基本保障的情况下,明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续上调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方面,2016年最低收购价保持2015年水平不变,小麦最低收购价已连续两年没有上调。小麦与稻谷均为主要口粮,比价关系相对稳定,联动效应也较强。由于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公布较早,对稻谷最低收购价有一个导向作用。目前,小麦与稻谷的比价仍低于历史均值,201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没有继续上调,稻谷最低收购价预计单独上调的可能性不大。
  稻谷种植效益较好面积或增
  从我国近几年粮食作物的种植收益情况来看,和稻谷的种植效益相对较好,因此,玉米和稻谷的播种面积自2004年以来呈持续增加态势。小麦播种面积在经历2004年以来的恢复性增加后,至2009年达到本世纪以来的最高峰,此后呈缓慢回落态势,但幅度不大,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
  随着临储玉米收购价格下调,玉米市场价格也出现大幅下调,相当多主产区今年的玉米收购价较往年低了20%~30%,农户种植玉米的收益大幅下降难以避免。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今年玉米的种植收益甚至可能为负。虽然玉米种植收益仍将高于,但低于稻谷的可能性较大。
  也就是说,虽然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不变,但玉米临储价格下调后,稻谷在三大主粮中种植效益可能最好。因此,农户种植稻谷的积极性也将最高。同时,由于玉米产量快速增加,临储库存急剧膨胀,消化困难。
  为缓解库存压力,今年6月底,农业部提出了要调减东北四省区玉米种植面积的规划,预计未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下降将是大概率事件。
  而从我国三大粮食种植情况来看,我国以冬小麦为主,秋玉米和中晚稻产量最大。因此,小麦和玉米、稻谷是连作关系,不存在争地关系。而玉米和稻谷因收获周期接近,存在争地可能。虽然两者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但当玉米种植面积趋减时,稻谷种植面积增加的可能性较高。由于玉米种植主要产区位于北方,因此粳稻面积继续增加的可能性较大。
  预计稻米“三高”现象将继续
  在2011年国内稻谷突破2亿吨大关后,2012年大米进口又出现大幅增加,导致稻谷库存也急剧增大,国内稻谷“三高”现象苗头初现。随着国内稻谷继续丰收和大米大量进口,“三高”现象不断加重,使我国的粮食储存面临极大挑战。
  10月8日,国家粮食局发布通知用两个“前所未有”来形容当前的粮食储存形势:“目前我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但是,从目前稻谷所处的基本形势分析,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三高”现象不但难以缓解,短期内可能还会加重。
  稻谷产量将继续增加。由于明年稻谷播种面积继续增加的可能性较大,只要年景正常,自然灾害不重度发生,预计国内稻谷产量明后年将继续增加,并有再创新纪录的可能,甚至可能突破2.1亿吨大关。由于粳稻面积预计增加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稻谷增产也将主要由粳稻所贡献。
  大米进口将依然保持高位。由于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不变,预计明年国内稻米价格仍将在高位平稳运行,而国际大米价格则因供应宽松,竞争激烈,价格仍在走低。9月底,主要大米出口国泰国的大米价格已创出了自2008年暴涨以来的新低,越南大米价格也是节节走弱。目前国际大米与国内早籼米的价差已拉大到1000元/吨以上的水平。由于国内外大米价差过大,国内进口商进口国际大米的积极性无法阻挡,大米进口继续保持高位的可能性很大。
  稻米库存仍将增加。在稻米产量和进口量增加可能性较大的情况下,稻米需求因价格较高而持续低迷。特别是工业用稻米和饲料用稻米的需求,均将因玉米价格下跌而减少,加上大米出口竞争力不强,国内稻米库存继续增加将难以避免。“国内增产—国家增储—进口增加—国家再增储”的怪圈将继续上演,最突出的表现是临储稻谷库存将继续膨胀。目前我国临储稻谷库存近7000万吨(含2015年新早稻302万吨),随着中晚稻托市收购的启动,预计到明年2月底很有可能将突破9000万吨。
  明年托市收购仍将启动。由于稻谷生产继续丰收和大米进口继续保持高位的可能性均较大,加上国内稻谷库存庞大,供应压力日益增加,预计明年稻谷市场难以出现大的行情,托市收购继续启动的可能性也将很大。如果国家没有采取果断措施来尽快消化临储稻谷库存,则明年下半年临储稻谷突破亿吨大关也不是没有可能。
  (文章来源:粮油市场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融资需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