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沪深理财合法吗的人来介绍下

您所在的位置:
  大家或许不知道在pp理财中如何解绑银行卡,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解绑银行卡的方法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呢。
  pp理财ppmoney怎么更换银行卡
  请联系在线客服,提供:
  1)注册手机号
  2)本人手持银行卡照片一张
  3)身份证正反面照片
  4)新的银行卡照片
  5)原绑定的银行卡照片
  6)新银行卡的开户网点
  7)手持身份证与客服人员进行视频验证
  pp理财ppmoney绑定银行卡信息部分错误如何修改?
  答:1)银行名称有误但卡号无误,请联系客服提供正确的银行名称
  2)卡号错误3位之内,请联系客服提供正确卡号
  3)开户网点填写错误,可以在我的账户-绑定银行卡处自行修改
  pp理财ppmoney怎么修改手机号码
  1、如何修改注册手机号?
  答:您好,请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提供:
  1)身份证的照片正反面、
  2)本人手持身份证照片(需清晰)
  3)原注册的号码和新的号码
  pp理财ppmoney客服电话:
  以上就是在pp理财中解绑银行卡的具体操作,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微信被广泛应用,那么微信收款码贴纸如何申请,下面就是小编带来...
电脑软件排行
移动软件排行
Android应用
读过此文的人还看过
天极大视野
京公网安备84号月薪6000元,怎么沪深理财好啊?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月薪6000元,怎么沪深理财好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收益小的风险小收益大的有股票、基金等收益小的有银行定期存款、理财产品收益大的风险大、债券、国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该商品已下柜,非常抱歉!
你该知道的1200个理财常识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服务承诺:
京东平台卖家销售并发货的商品,由平台卖家提供发票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价 格: 到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您所在的位置:
监管部门提醒防范原始股骗局 做明白投资人
日07:40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投资者纷纷致电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反映他们所买的“原始股”一直未能在交易所或境外上市,陷入了骗局。深交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原始股”骗局在各地都时有发生,并且隐蔽性强、手法多样。
网友晒出“潜规则”,买保险、存定期等附加条款出水…[]
投资者在购买非上市公司的股票时,一定要增强风险意识,不要轻信非法个人和机构的各类骗人“把戏”,不要心存侥幸。要在合法的证券经营场所和机构依法认购和转让股票,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案例。北京某公司以传销的方式,向投资人散播购买拟海外上市的股票可获高额回报的虚假信息。在投资者心生怀疑时,又与其签订所谓“回购协议”、“承诺书”等文书,瓦解投资者防范心理。该公司以此方式公开向390多人转让了1220余万股票,非法获利2000余万元。有关专家指出,这种非法行为属于典型的“原始股”骗局,股票根本就无法到海外上市。
还有一个被破获的案例。上海吴某等三人设计骗局。他们谎称,只要交纳一定手续费,就可以帮股民将手中的股票换成美国纳斯达克交易证(美国存托凭证),并可以到境外抛售。他们根据股东名单挨个打电话,至案发,共有19名股民相继汇出近6万元手续费。而据这些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根本没能力到境外抛售股票。
深交所专家表示,所谓非法证券活动是指未经法定机关批准,从事依法应由法定机关核准或批准,应受法定监督的证券发行、交易等行为。这种违法犯罪行为主要有两大类:一是非法发行股票,指未经证监会核准而擅自公开、变相公开发行股票的行为;二是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是指未经证监会批准,从事股票承销、经纪(代理买卖)、证券投资咨询的行为。
以上案例都属于非法证券活动,是典型的涉众型的违法犯罪活动。
这些从事非法证券活动的公司或个人往往通过广告、广播、电传信息、信函、电话、发布会、说明会、网络、传销等形式,非法代理买卖非上市公司股票,甚至在全国各地开设各类销售网点。在此过程中,一些股权托管机构为获取非法收益,为投资者出具所谓的股权托管证,客观上为非法证券活动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加大了非法证券活动的迷惑性,致使大量投资者上当受骗。
特别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投资者向非法机构购买未上市公司股票等行为属于参与非法金融活动,所受损失将由参与者自行承担。
而从证监会查处的案件和接到投诉举报的情况看,“原始股”骗局往往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称公司将要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诱使投资者购买其股票。二是称发行股票已获政府部门批准,甚至伪造有关批准文件,骗取投资者购买其股票。三是以发行原始股的名义与投资者共同发起设立股份公司。四是以增资名义或以大股东转让股份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以广告、信函等公开方式或变相公开方式募集资金或高价转让股票。五是以“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产权经纪公司”等为名,未经批准便向社会公众非法买卖、代理买卖未上市公司股票。六是以给境内企业提供境外上市服务为名,一些所谓的外国资本公司或投资公司驻中国办事处未经批准便向社会代理买卖未上市公司股票。七是未经证监会核准,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股东累计超过200人的擅自公开发行股票的行为。
那么,投资者如何才能防范“原始股”骗局呢?除了投资者首先要认清非法证券活动的本质和危害,提高自身识别判断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不要轻信“一本万利”之类的“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深交所专家还为投资者支了以下几招:第一,看股票发行或者转让是否取得证监会的核准,如果没有证监会的核准文件,就可判别是非法发行股票;第二,看股票的发行、转让活动是否具有上面介绍的非法证券活动的形式和特点;第三,看中介机构从事证券承销、代理买卖活动,是否取得了证监会批准,投资者应在合法的证券经营场所和机构依法认购和转让股票;第四,千万不要相信任何“高额回报”,投资股票要进行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而当投资者遇到判断不清的问题时,可及时向当地证监部门咨询或拨打交易所的投资者服务热线咨询。
[责任编辑:yeekili]
财经天下评
同时更新资讯所属地
暂无更新,休息一会儿
白羊座(03.21-04.19)
金牛座(04.20-05.20)
双子座(05.21-06.21)
巨蟹座(06.22-07.22)
狮子座(07.23-08.22)
处女座(08.23-09.22)
天秤座(09.23-10.23)
天蝎座(10.24-11.22)
射手座(11.23-12.21)
摩羯座(12.22-01.19)
水瓶座(01.20-02.18)
双鱼座(02.19-03.20)
今日运势:
本日可多参与公众事务,将自己的意见与兴趣结合,提供同好们做参考,让欢乐的气氛添加一些趣味性...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投资理财需谨慎 看国人全民理财“骚动”的悲喜路 _ 东方财富网
投资理财需谨慎 看国人全民理财“骚动”的悲喜路
投资与理财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理财产品高收益看起来很美 当心坠入“蜜糖陷阱”  全民理财“骚动”时期,无论白领、学生,还是大爷大妈,都加入了浩浩荡荡的理财大军,各种高收益理财产品也不断涌现。原本只是到银行存款的市民,在理财经理的忽悠下,总是被高收益蒙住双眼,其实,“看起来很美”的理财产品,许多都经不住细细推敲。有言道“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收益背后的风险,仍需要投资者好好掂量。购买理财产品,当心坠入“蜜糖陷阱”!  理财产品摇身变成产品,不仅年收益率瞬间蒸发,投资者还需交纳一定的保险费,更可气的是,也许最后连本金也要不回来。  坐在家里上网,就能轻松赚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大挣一笔吗?其实,天上掉下的“馅饼”,往往是一个“陷阱”。  因银行工作人员趋利避害、宣传误导,投资者错把当产品,盲目追求高收益的“贪婪之心”,最终导致自己财产深陷危机,这样的悲剧事件比比皆是。  案例一年长者更容易被忽悠  家住湖北的肖先生称在2012年10月份的时候,其父亲到汉西路上的一家银行办理转存业务,因为觉得定存的收益太低,就问一位李姓工作人员有没有收益高点的理财产品。“他就推荐了两款产品,一款是5年期交的产品,每年交费3万元,5年之后可连本带利取出,收益比银行定存明显要高;另一款是5万元趸交产品,2年后可取出来。”  肖先生回忆称,其父当时问了李姓工作人员是不是银行的人、卖的是不是银行的产品,当对方给出肯定的答复后,其父才同意购买。“但是在购买过程中,银行人员要我父亲出示家里其他人的身份证,他们解释说那样收益更高一些。”肖先生告诉记者,老父亲告诉他们这件事情后,出于怀疑,他拨打了银行客服电话咨询,“这才知道,我父亲买的理财产品居然是保险产品!”肖先生非常气愤地表示。  解析有着稳定收益的理财产品,一眨眼变成了收益不固定且需长期交纳保费的保险产品,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近年来时有发生。为什么存单变保单现象频频出现?很多市民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根本不知道哪一种适合自己,只是盲目地追求高收益,但是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通常也是与高风险捆绑在一起的。一味地盯着高收益带来的高额回报,从而出现了肖先生父亲这样错把保险产品当理财产品的现象。  据了解,目前我国银行所有分支机构销售的理财产品必须向总行和当地的银监局报备,且购买协议上都附有银行的公章。为什么仍有如此多人被骗?理财经理刘俊表示,由于投资者理财知识薄弱,对金融工具不熟悉,加上追求高收益的心态,在翻阅产品协议书时,往往过于关注投资收益,而忽视了银行公章。尤其是老年群体,他们对保险、理财了解得比较少,很容易被忽悠,而且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很难逐一阅读合约中的条款,所以,老年群体便成为一些理财经理和保险推销员猎取的对象。  案例二小心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  市民叶女士曾遭遇过所谓“做理财送保险”的骗局。  叶女士2009年时本想去某银行将10万元存成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当时,银行一位温姓理财经理向她推荐,说有款收益远高于同期银行一年定存利息的理财产品可以购买,当时一年期定存为2.5%。  据叶女士所说,温经理告诉她,这款理财产品每份一万元,连存3年就可以支取,取出时可以获得5000元的利息。叶女士完全相信了理财经理的推荐,在签字时,也没有仔细查看合同,就花2万元购买了2份此款产品,另外的8万元存成了一年期定存。完成购买手续后,理财经理送给叶女士50元购物卡,并表示购买此款产品的投资者,还将被赠送2份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  3年交完6万元后,叶女士等到理财产品持有期满,便去银行支取。到了银行后傻了眼,柜员查询后告知,其账户上根本没有理财产品,只有2份保险公司的保险。  叶女士非常纳闷,自己买的理财产品哪里去了?  前往保险公司咨询后,对方表示,3年6万元的投入,是购买了保险公司的产品,而且持有期间为10年。要想在2013年取出,就是退保,只能按照现金价值,退回5. 6万元左右。  回家后,叶女士的先生告诉她,自己曾经接到一个自称是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当时他并不知道叶女士购买过保险,就告知该工作人员,自己未曾购买过保险产品。该工作人员并未继续询问,即挂断了电话。此后,叶女士及其家人再也没有接到保险公司的任何回访电话。解析投资者被保险,除了自己理财知识薄弱,对金融工具不熟悉,盲目追求高收益的心态之外,另一个责任当然要归咎于监管层监管不力和银行理财经理的违规行为。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银行过于追求业务导向,银行理财经理为完成任务,在介绍产品的时候往往没有实事求是,存在误导客户的行为。  或许大家都会问,这样的保险合同具有效力吗?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寿险负责人杨忠表示,保险公司的电话回访,最基本的要求是回访到本人。如果非本人接听,可以请求接电话者将电话转给投保人。而且,回访电话中必须问清保监会要求的几个基本问题。如果消费者觉得保单有问题,可以和保险公司协商解决。在案例二中,叶女士不但被银行温姓理财经理误导,而且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偏偏又没有对叶女士这样的“问题客户”进行及时复访。这样的保险合同是否具有效力,还当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案例三切勿贪婪高收益  2013年10月初,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居民王某上网时,偶然发现在一个名为“上海时尚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理财网站,有个600元起投,30%的高额回报的产品,这让王某心动了。从600元、1800元到几万元,几次试投,都按时按点得到了返本和分红,可就在王某一次性加大投资额度时,事情却急转直下。  10月28日,王某打开电脑,关注投资情况时,网站怎么也打不开,网站管理员QQ也处于离线状态,累计汇入的19万元不见了踪影。王某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立即向宝鸡市公安局陈仓分局报了案。  办案民警通过QQ与诈骗分子接触,由此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继而,辗转湖南、福建、广西等地通过连续多日的布控侦查,最终将犯罪团伙抓获。  办案民警表示,该诈骗团伙利用网络,精心设下圈套,先在网上购买了投资理财网页,加入百度推广,设置一个虚假的理财网站,诱骗受害人。受害人试投资时,他们起先给予丰厚的资金返还,待受害人投入大量资金后,迅速撤掉原先的网页,重新启用另一套网页,继续实施诈骗,而受害人汇来的钱款则被立即转移。此外,犯罪嫌疑人还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他人身份证件,在全国各地办理银行卡并开通网银,利用多个账户、不同银行不同地点的多个营业网点,以虚假身份,将骗来的赃款实现跨行转移。  解析网络投资理财,不仅购买方便,而且收益颇高,当然受到网民的青睐,而网络骗子也就是瞄准了投资者的这点“贪婪之心”,才制造了一系列高收益、无风险的幌子,引投资者上钩的。所以,投资者千万不要轻信没有资质或虚假的理财网站,更不可轻易向他们指定的银行账号汇款。这种不知道投资标的,更不确定自己的钱会被用来做什么的,最好不要贸然投资,在金融规律里,不存在高收益、零风险的理财产品。  安全警示  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切勿一味地追求高收益。应该根据自身风险承担能力,谨慎选择相应的高收益产品。应该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给自己设置一个底限:投资不能光看收益,必须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在银行人员吹嘘理财产品时,切勿有“贪婪之心”,要经得住诱惑。在签订合同时,要认真阅读条款,关注签约主体,了解投资标的,最好选择正规有实力的金融机构。  投资者深陷信托违约 不要被理财经理忽悠   信托作为安全收益最重要的一类产品,近年来赢得市场青睐,很多投资者认为买了信托,就没有任何风险。不过,随着集中兑付期的到来,一些信托产品相继出现违约,让众多高净值投资者深陷其中。  年初以来,吉林信托“ 吉信- 松花江7 7号”违约,共涉及6期近10亿元资金,目前兑付风波仍在持续发酵中。焦虑但等待不到解决方案的投资者继续将矛头指向代销这起产品的,多名投资者出现在建行总部,要求维权。  有投资者向记者表示,尽管融资主体联盛能源提出重组已经过去4个月,但是这只信托目前仍没有给出重组方案。有山西籍投资人向记者表示,最新情况是,有贷款银行不满意重组方案,退出谈判,而当地政府给予投资者的是“以时间换空间”的建议,也令兑付显得更加不明朗。  信托兑付危机一个接一个。年初,高达30亿元的兑付危机因最终有接盘方出现,而解除了打破“刚性兑付”第一单的危机。不过,同样在去年年底开始陆续到期的“吉信-松花江77号”的投资者却没有那么幸运,目前仍等不到任何解决方案。  “目前,谁也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说法,投资者非常焦虑。”山西籍投资者人李先生是吉林信托“吉信-松花江77号”(下简称“松花江77号”)第二期的投资者,目前正在为自己投进去的300万元资金,联系全国各地的其他投资者,第二次奔向建设银行北京总行维权。  “我以为我买的是普通银行理财产品,300万打过去,几日后拿到合同,才知道是信托产品。”李先生告诉记者,对于大额资金,他的理财诉求是先求稳,买时没想到会遭遇兑付问题。  吉林信托2012年4月披露的“吉信–松花江77号”的管理报告显示,这一信托计划总共有6期近10亿元,托管方为建行山西分行。  李先生告诉记者,第一期购买起点是100万元,从第二期开始,购买起点提高至300万元,购买这起信托的均为建设银行的高净值客户。“有很多人是因为理财经理说收益高,就抱团购买了这只信托。”李先生告诉记者,按当初的合同承诺,“松花江77号”是24月期的产品,给投资者承诺的年化收益是10 .8%。记者亦拿到了一份投资者之间抱团购买的“代持”合同。“和信托公司签订合同有接近300人,而实际上,涉及的自然人大概有500-600 人。”李先生认为,这反映了银行在代销这只信托时审查不严格。  自从联盛能源提出重组,购买该信托的投资者便陷入了焦虑中,可是如今重组已经超过4个月,“松花江77号”的6期产品亦已陆续到期,即便第六期的约定兑付时间已经过去了50天,投资者仍等不到重组方案。  记者发现,在此期间,市场曾出现3个重组版本。最新的一个重组版本是,针对联盛能源45亿元的注资计划未变,由与联盛有互保关系的9位民间债权人共同出资15亿元,另外引进战略投资30亿元,完成对联盛集团的重组。  “不过,听说最近事情出现波折。”一名同为山西籍的投资人告诉记者,据其打听到的情况,谈判过程中,有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已退出联盛重组。而据公开报道,至2013年10月底,联盛在29家金融机构的融资总额为281亿元,风险敞口总计为259.16亿元。  在此过程中,当地政府的态度也变得暧昧。李先生告诉记者,近期投资者向山西省金融办进行咨询时,金融办相关官员建议投资者“以时间换空间,让市场来解决问题。”而在此之前,山西当地政府曾回复投资者,说要积极推动联盛重组,现在却一字不提,这为重组添了一层不确定性。  “中诚信托最终出现兜底,令我们对松花江77号如期兑付有了信心,可是如今看来,并不乐观。”一位同样参加了维权的投资者告诉记者,目前投资者情绪非常激动。  对于焦虑的投资者而言,如今他们只能将矛头指向代销该信托的建设银行。“我们买产品的时候,没有接触过信托公司,更没有接触过联盛,不找建行找谁?” 李先生告诉记者,在此过程中,他们已经多次和建设银行山西分行以及北京总行进行沟通,但是建行方面没有给出任何回应。  安全警示  今年是信托集中兑付的一年,用益信托的数据显示,共计有8547个信托产品将到期,总规模达到12733.06亿元。业内的普遍观点认为,信托“刚性兑付”必将打破。投资者购买房地产信托和矿产信托尤为小心谨慎。,尤其是购买信托是不要被理财经理忽悠了,结果买了不靠谱的信托产品,后悔莫及。  太婆4年30万买回百件假藏品  艺术品投资看似是发家致富的捷径,也有投资者争先恐后地涉足这一领域。然而实际上,艺术品投资领域危机四伏,很多都是骗子设计好的圈套。  我的母亲是退休医生,2010年起迷上购买收藏品。4年来,她花光所有积蓄,购买了上百件各类藏品。  其实,很多花钱购进的藏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但母亲就是不听劝,反而说,升值后,藏品公司会回收的。  本月11日,母亲离世。但即便如此,家中推销各种收藏品的电话仍响个不停,每次接到这些电话,都会勾起我们心里的伤痛。  希望你们对收藏品领域进行调查,让更多市民,尤其是像母亲这样的老人擦亮双眼,不要陷入假冒伪劣收藏品的泥潭。 湖北武昌胡先生  退休太婆迷上收藏 30万元买来百余件“藏品”  接到胡先生报料后,记者来到胡先生家中,见他正在整理母亲遗留下来的各种收藏品。  胡先生介绍,他和两个妹妹常年在外地工作,父亲和母亲一直留在武汉生活,二老加起来,每月共有7000多元退休工资。  2010年初,胡先生回家过春节,无意中发现母亲的手机来电十分频繁,家中还多了一些金币和邮票等收藏品。问起此事,母亲说是“朋友送的”,他也没有多想。但是,随后两年,胡先生每次回家,都会发现家中的收藏品越来越多。从前手头宽裕的母亲,还断断续续地开始向他和妹妹伸手索要“家用”,但对于要钱究竟干什么,母亲的回答总是支支吾吾,不愿说明。  去年初,胡先生发现,母亲几乎将钱全都拿来购买各类收藏品,而这些藏品一看都是假冒伪劣产品。为了购买藏品,母亲平日开支能省则省,有时一碗热干面要吃两餐,过年时一件新衣服也舍不得买。去年7月,屡次劝说母亲无果后,胡先生干脆辞去外地工作,在家陪着母亲,希望能说服她。可是,胡先生的“严密监控”并未起到任何效果。去年底的一个中午,母亲谎称“下楼散步”,但回家时却又拎回一套字画,类似事情还发生过好几次。就这样,深陷收藏泥潭后,多年来两老的近30万元积蓄被耗费一空。  今年2月9日,母亲因血管瘤爆裂入院。在向医生询问病情时,胡先生这才知道,母亲因一直期望收藏公司会回收她满屋的藏品,但一直没有音信后,母亲怀疑自己可能被骗,气得5天没有吃降压药,所以才导致旧病复发。2月11日,76岁的母亲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离世后推销电话仍不断声称交钱可助拍卖。在胡先生家中,偌大的房间里,杂乱地堆放着金条、邮票、纪念币、绿松石、名画、彩银等上百件各类藏品,有的甚至还没来得及开封。藏品中有些甚至还是相同的,如十二生肖的金币有6盒,清明上河图有5套,各国纪念钞有3份。这些藏品均包装精美,证书繁多。  在一套花3万多元购买的传世名画包装箱里,记者看到有中国文物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国家图书馆等各种“权威部门”颁发的7份各类监制证书、公证书等,但部分票据上却连公章都没有。  胡先生拿出一份《委托拍卖合同》说,一年多来,他常借机劝母亲不要买,但母亲总是认为这些藏品是真的,很可能升值,将来会给子孙带来财富,“即使升不了值,卖家还会原价回收,帮忙委托拍卖”。在这份合同上,记者看到,北京一家拍卖公司声称,“将在本月28日,替胡先生母亲的藏品实行有底价拍卖,并收取1000元押金。”但当记者拨打合同上留下的电话号码时,却一直无法接通。  令胡先生愤怒的是,母亲去世的10多天内,家中的推销来电却从未停歇过。“母亲每月15日发工资,这前后是推销来电最密集的时段。”  记者在胡先生家采访时,推销电话数次响起。记者曾接过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中国收藏协会的曹经理,称可以回收胡先生母亲的所有藏品,但需先支付1280元的押金。当记者询问其协会地址、回收方式等具体事项时,对方称“先交钱,才能详细谈”。当记者表示押金太贵时,对方自动降到500元;待记者称“现在没有钱”时,对方直接挂断了电话。记者随后了解到,我国并无“中国收藏协会”这一组织。  万元玉玺系工艺品 3万元“传世名画”实为印刷品  下午,记者陪同胡先生家属,在上百件藏品中挑选了金币、纪念币、绿松石玉玺、邮票、名画各一套,来到武汉收藏家协会,一鉴真伪。经多名专家初步鉴定发现,这些藏品多是假冒伪劣产品,均无收藏价值。  例如一套十二生肖的金币,专家们鉴定后介绍,从外观上看,这套金币看起来十分逼真,且市面上确实有此种金币收藏品,但价格十分昂贵,其中一枚金币正常售价约2万元,一盒总价超过2 0万元。“4套此类金币,售价仅万余元,肯定不正常。”  对于胡先生母亲花上千元购买的伦敦奥运会纪念币,虽是真的,但专家称,奥运会已经举办30届,除了1952年奥运会首次发行的纪念币、纪念章一直升值外,其他历届奥运会的纪念币升值都很缓慢,有的还在贬值。  而一枚价值1万多元的和田玉玉玺,则被专家当场断定为:“玉粉合成,是最普通的工艺品。”售价3万多元的“名画”中,多份证书均被专家发现有常识性错误,监制证书上提到的部分单位在我国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传世名画”实际上是最普通的印刷品。  收藏领域骗局高发市民切勿盲目投资据湖北省古玩藏品研究会副会长、武汉收藏家协会秘书长万健介绍,因普通市民对收藏品鉴定能力低、收藏交易规则不了解,以致近年来收藏领域骗局高发。“每月至少有10个以上的人来找我们鉴定他们网购或电话直销的藏品,但八成以上所购收藏品其实都是现代工艺品,根本没有收藏价值。”  万健介绍,受骗的多是一些曾在高校、医院、国企等就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退休老人。“这些收藏品公司人员分工明确,有人负责进货,购进一些以假乱真的假藏品;有人负责精美包装,制定各种鉴定证书、公证书等材料;有人联系客户,以限量为卖点,或打着某某大师的名号,诱骗客户购买。同时,多会谎称将以某协会名义举办拍卖会,使藏品成倍升值,借此想方设法敛财。”  万健提醒,事实上,协会可以鉴定藏品真假,但并无资质出证书,我省的各种收藏协会几乎不会为藏品开具证书,因为“证书太易被伪造”。市民在踏入收藏领域前,一定要多学习专业知识,了解藏品的历史和现状,与其他藏家多讨论,多向专家请教,切勿盲目投资收藏。  工商部门执法人员则称,这些假收藏品多是从市外甚至省外买的,要维权还需到发货方当地。这些假的藏品公司,很多是通过电话、网络等与消费者联系,即使最终证明被骗,这些公司频繁的更改联系方式或地址,消费者想维护合法权益,也有一定难度。  安全警示  艺术品投资本身具有高风险特性,对于投资者的专业技能要求较强,需要具备相当的辨别艺术品能力,才能够涉足。当前,很多投资者对艺术品可以说一窍不通,轻信骗子的花言巧语,眼红于高额的回报,轻易把钱送入虎口。投资领域从来没有稳赚不赔的,要保持健康的投资心理。
(责任编辑:DF102)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沪深理财可靠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