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懂得基金单位净值什么意思?这是什么意思?

私募学习:基金净值、单位净值和累积净值有什么区别?
基金是一种投资工具,对于刚刚投资基金的新朋友,总是能看到基金净值、单位净值和累计净值等字眼,那么这几种净值有何不同呢?排排君今天就来为大家详细解释下。
  基金净值是指该基金所拥有的全部资产,在每个营业日根据交易市场收盘价所计算出来的总资产价值,在扣除基金当日各类成本及费用后所得到的净资产价值。简单来说,基金净值就是某一时点上资产总市值扣除负债后的余额。基金净值代表了基金持有人,也就是投资者的权益。
基金单位净值
基金单位净值,简单地说就相当于每一份基金价值多少钱。其计算公式为:基金单位净值=(基金资产总值-基金负债)/基金总份额。例如基金单位净值是1.25元,即相当于每一份基金当前的价值是1.25元,如果投资者是在认购期购买的,当初购买时的净值是1元,如果现在卖掉(即赎回),市场会按照1.25元进行交易,扣除原来购买的成本,投资者相当于每一份赚了0.25元,相当于赚取了25%的收益。基金单位净值是交易的基础,也是基金申购和赎回的依据。
基金累计净值
  基金累计净值,指基金最新净值加上基金成立以来的分红业绩之和,其计算公式为:基金累计净值=基金份额净值+基金成立后份额的累计分红金额。例如某基金成立以来有过1次分红,分红为1份0.3元。如果当天公布的基金份额净值为1.15元,那么累计净值应为1.15+0.3=1.18元。
从累计净值上可以看出该基金历史上给投资者分过多少红利,因此累计净值更能准确地体现一只基金的赚钱能力。但是研究员认为,购买基金不能单看基金净值,基金净值只表明了该基金总体的业绩水平,对投资者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对未来的收益不产生直接影响。购买基金还是要重点关注基金未来的成长性,这才是正确的投资方法。
查询更多基金排名、基金净值、基金收益、基金管理人信息等敬请登录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
。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深扒!中国高净值人群究竟有多少人,从事什么?
深扒!中国高净值人群究竟有多少人,从事什么?
近段时间以来,连续多家银行发布了私人银行报告,揭秘了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积累和增值。此外,还有机构也发布了中产的报告,分析了这些人的资产与消费,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高净值人群和中产阶级的资产和投资。高净值人群中10%是职业股民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发布的《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高净值人士有158万人,而在2006年这一数据仅为18万人,11年间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翻了三番还多。其中,可投资资产超过一亿元的超高净值人群规模约12万人。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6胡润千万富豪财富报告》也显示,截至2016年5月,中国大陆地区总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约134万,其中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人群数量约68.3万。总资产1亿元以上的超高净值人群人数约8.9万,比2015 年增加1.1 万人,其中可投资资产1亿元以上的约5.25万人。中国高净值人群资产从何而来?招行和贝恩的报告显示,41%是创富一代企业家,29%是职业金领,10%是家族企业二代继承人,5%是职业投资者,14%是其他。这里的“其他”包括全职太太、运动员、演员、画家等社会名流。胡润百富发布的《2016胡润千万富豪财富报告》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55%是企业的拥有者,金领人士占到20%,炒房者占比15%,除此之外,职业股民占据10%的比例。根据招行和贝恩的报告,高净值人士的数量从2006年的18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158万人,相当于过去11年间,每天有接近400张“新面孔”跻身高净值人士行列。在报告的访谈中,约九成高净值人士表示自己在过去10年内致富,约七成表示在过去5年内致富。这说明,中国创富的机会很多,5到10年,你也有可能成为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高净值人士。职务性收入是新中产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果说总资产1000万元太遥远,那么来看看不那么遥远的中产吧。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将拥有5万美元到50万美元财富的中产阶级成年人定义为中产阶级,报告显示,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已经为全球第一,高达1.09亿人。那么中产的资产从何而来呢?报告显示,在收入来源上,有超过86%的调查对象有“工资、奖金等职务性收入”,可见职务性收入是新中产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同时,新中产并不仅仅依赖于职务性收入,报告显示,82.5%的新中产除了职务性收入,还有其他收入。报告显示,除了工薪收入带,新中产的收入还包括金融投资收益、房租等实物租金、开店或办企业的利润等。有意思的是,二线城市16.2%的新中产通过开店或办企业来增加收入,而这个比例在一线城市只有12.8%,在金融投资收益上,一线城市拥有金融投资收益的比例达到51.5%,而在二线城市中占比仅为45.6%。高净值和中产都爱配股票有了钱之后该怎么保值升值呢?招行的报告显示,从高净值人士的财产配置情况看,除了常规的储蓄/现金和保险外,2017年高净值人群在理财产品上的配置约占其整体可投资资产的25%,相较2015年增加近一倍。股票配置比例因2015年A股泡沫破灭,避险情绪升温,由2015年初的约25%下行至2017年的约15%,但仍是比例较高的投资方式。在新中产投资理财的配置品类中,最主流的是银行定期存款或理财产品、股票、基金、债券、互联网理财、投资性房产这六类。其中46.8%的人配置了股票。穷人思维中产阶级之下就是相对比较穷的一群人了。穷不一定是没有去劳动创造,很可能是穷在思维。该吃的不吃,该穿的不穿,该用的不用……很多中国人依然过着紧巴巴的日子。这是一种习惯,一种思维,一种眼界,一种格局。节俭的人,总是特别懂得劳动的辛酸,所以对劳动成果尤为珍惜。他们总是要把劳动所得看得紧紧的,省了又省,减了又减。但他们的小心谨慎,使得他们总是只懂得珍惜过去的,却看不到未来的。只知道怎么可以尽量少把手中的钱花出去,却不知道如何投资获得更大的汇报。最终影响的是选择、决策的格局,决定的是最终的高度。节俭的人心中往往只有一个想法:省钱。为了省钱,就要算账,就怕吃亏。算着算着,就容易只看到手里那点钱,而鼠目寸光,看不到远处。省钱,反而失去了挣钱的机会。值得一说的是,节俭的对立面并不非得是奢侈浪费。两者中间还有适度消费。作为比较穷的一阶,我们要学会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适度消费,不能因为穷把生活过的毫无趣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知晓高手操作,复制高手收益
作者最新文章凤凰号出品
买的基金分红了,这对投资人有好处吗?
原标题:买的基金分红了,这对投资人有好处吗?“我刚买不到一个月的基金分红啦!”基金分红是好事吗?融360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1、所谓基金分红,其实就是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人。需要说明的是,分红的钱本来就是基金单位净值的一部分。换句话,基金分红根本不是什么额外红利,分的都是咱们自己的钱。举个例子,我们在某支基金单位净值为1元时,买入10000份,价值10000元。到今年的8月7日,该支基金的单位净值涨到了1.326元,这时候基金总金额为:1.326×元到8月8日,这支基金按每份0.31元分红,我们可以收到的现金分红为:0.31×元因为分红,该支基金净值下跌,账面价值变为:1.016×元我们此时的账户总额等于现金分红+基金账面价值:=13260元算到这里你会发现,账户总额并没有发生变化,8元7日是13260元,8月8日分红后,账户总额还是13260元。可见基金分红压根儿没有让我们赚钱,只不过把我们左口袋的钱掏出来放在了右口袋。2、基金公司吃饱了撑的,为啥把钱倒来倒去?假如你身处基金公司,如果你有以下几种想法,你也可能选择分红——基金里的钱太多,船大不好调头;市场前途莫测,把钱分一分,避避风头;经常分红,给人感觉盈利能力强,人们乐意买买买;净值太高,好多人不愿意买,分红之后,净值下跌,大家乐意买买买;……或者纯粹觉得,玩的差不多了,该收手重新来过。(补充一点,很多人不愿意买高净值基金,觉得很难赚钱,其实这是一个错觉,基金净值高低与盈利能力并无直接关系。)3、既然都是基金公司从自己角度出发做出的考量,基金分红又不能让我们赚到钱,对我们有啥意义?基金分红有两种方式,分别为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前者就是直接给咱们钱,咱们的基金份额不变,但基金净值下跌;后者就是把本该分给咱们的钱再次购买基金,因为基金净值下跌,买入后持有的份额一定比之前多,相当于免申购费加仓。对于不知道何时该落袋为安的朋友,现金分红相当于替咱们做决定,强制变现。至于红利再投资,有些人觉得对我们的影响微乎其微,不影响我们继续赚钱。小编却觉得,基金分红后面临重新建仓,建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获得比较理想的收益,需要的时间可能被拉长。莫不如选择一刀切,全部选择现金分红!如果觉得市场行情不错,再考虑用分红的钱购买其他基金。PS:有朋友说,选择红利再投资可以免赎回费,可以省一笔钱。小编告诉大家,免赎回费对持有年限是有要求的,而且你新申购的份额,持有的年限是重新计算的。什么意思,举个例子:我们购买某支基金,持有满3年免赎回费。持有第一年后获得分红,选择红利再投资。红利再投资购买的份额,持有时间是0,而不是1年。在第三年时,我们选择赎回该支基金,只有部分份额能享受免赎回费的待遇,红利在投资购买的份额因为不符合持有时间要求,享受不到优惠。最后,市场风平浪静,你手头的基金却突然暴跌,不要担心,不要心急。生活不会欺骗你。先登录天天基金网、好买网等网站,查询该支基金是否分红。确定是基金分红就可以将心放在肚子里,用不了一两天,你的账户总额就会恢复了。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读财社金融理财教育的个人展示页
专注于中国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的平台。
4位订阅读者
联系我们&nbsp:&nbspsohump@关于我们&nbsp-&nbsp运营规范&nbsp-&nbsp服务协议&nbsp-&nbsp侵权投诉&nbsp-&nbsp反馈建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权单位净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