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出来,因为考试耽搁了卫校出来找工作好找吗,后来找了一个工作,要随时统计数据,结果家里人埋怨我说我好高骛远,

换工作太频繁,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 知乎495被浏览141988分享邀请回答4045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应用统计专业 考研还是找工作? - 知乎78被浏览27013分享邀请回答513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谈谈关于如何确定自己的毕业出路(考研,找工作还是出国)【转】【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8,237贴子:
谈谈关于如何确定自己的毕业出路(考研,找工作还是出国)【转】收藏
最近几个月,趁着工作闲暇,发了不少关于职场的文章。这里面基本都是我9年来干猎头,干HR的心得所在,当然,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以我的文章也不能说是什么都说全的那种。但很多人给我留言,说自己二本,三本,女生,大专,好像不利条件都是自己这边,找工作嘛,很长时间了,没几个面试机会;考研吗,自己的水平估计当年高考尚且进不了一本,现在考研,也是很悬的一件事。出国呢,家里没那个条件,自己英文也不咋的,该怎么办呢?诚然,无论是之前人事的,财务的,法务的还是其他的帖子,我一直在坚持一个观点就是公司的人事,招聘还有用人经理的确是有色眼镜看人的,如果你不是名校学生,对口专业的话,注定自己求职路上会没有别人走的那么顺畅。当别人一个月有10多个面试的时候,你可能还得赶去招聘会找工作。当别人轻松地拒绝5000左右的offer还叫嚣着嫌累嫌苦的时候,你却连要个3000带交金的工作都很吃力。这是社会的现实,愤青可能会骂娘,说怎么公司可以这么看人,怎么这么鉴别人才,但是不可否认,这也是经过长久以来人们形成的一个类似公理的定律,这点不单单中国奏效,美国,欧洲也一样的,名校生总会比非名校生,热门专业总比冷门专业好找工作。那么,接下来,你就该坐下来仔细想想,你的下一步该怎么走了。在怨天尤人,就是懦夫的表现了。下面的方法无论是否名校是否高材生都可以借鉴下,也是和同事们聊天时候得到的启发。我们做任何事情,无论是找工作,还是以后真的工作,都可以无外乎看成一个小型项目。那么一般来说,做项目的思维就可以套用到这上面。第一就是计划阶段(Planning),然后是执行阶段(execution),还有调整阶段(Adjustment),最后达成目标。那么如果你把找工作看成一个项目的话,第一阶段,你就要列出你所有的资源(也可以说是优势),和所有的劣势。通过你的分析,最后确立一个你的对标(Benchmark),一个目标(Target)。由于目标是很难精确确定的,比如招聘大年和招聘小年的一样的人就可能找到不同层次的工作,所以对标可能有一些参考价值。很多学生接到offer的有时候看到同寝室的同学拿到更好的Offer,就很轻易自己拒绝了,因为在他眼中,大家读书差不多的话,没理由他拿到了我拿不到。这里就忽视了几样东西,一是运气(这个说实话真的蛮重要的,当然它只有辅助作用),二就是资源。读书只能代表成绩,这只能说是一种资源,还有很多资源,可能你压根就不知道,所以,如果不分析清楚,就拿自己寝室同学作为对标对象的话,最后吃亏的就是你。举个例子吧,我自己出身在一个很普通的双薪家庭,而当年大学同学中,有爸妈是社科院,复旦的,有做生意的,有当官的,还有医院领导的,当然还有一些看起来也和我一样普普通通的,甚至来自外地,在上海一点根基都没有的。但就在我毕业那年,发生了一个事情,我同寝室的2个小姑娘都想要留校做辅导员,一个上海女孩子,本科研究生都是这里,另一个东北女孩,研究生考进来的,上海女孩子各方面都比东北女孩子强,当然也没有强很多,而且上海女孩子是党员,东北女孩子只是入党积极分子(大家都知道要留校,党员是必备身份)。结果,出人意料的是,东北女孩子却被留校了。上海却没有。为什么呢?那时候觉得可能一个东北的那位嘴巴甜讨巧,上海的那个胖胖的,比较踏实,但是嘴拙不讨巧吧,后来才知道,虽然人家东北的,但在本校有个亲戚就在院党委做官,那还不是。。。。。。这种“黑幕”,在大家找工作的时候相信都会看到,难听的就有学生叫嚷着这个是走后门。但实际上,这就是因为东北女孩比上海女孩多了一个资源,以至于后来我知道她当年从东北考来,花1万一年的学费(02年一万可还是很大的数字,那年上海房价20万可以再静安寺附近买套二手房了,对东北那时候一个月才几百的人家来说,真的可以说是巨额投入),就是因为有这个亲戚在。女孩子也很有目的的一来上海就往亲戚那里靠,套近乎,经过2年多的套近乎,人家最终一锤定音帮忙拿下了这个工作。所以,即使普通人,也可以分析下自己到底具有哪些资源优势,毕竟找工作要想顺利,关系型找工作比招聘会型的成功几率高得多,待遇和工作性价比也会高很多。
执业药师证在手,从业挂靠全都行,简直人生赢家!
这些都分析完以后,大致就有那么几类人。第一个因素分析下来,就是家里有牢靠的关系(20%),有一些靠谱的关系(30%),一些不靠谱但可以发展的关系(30%),没有任何关系(20%)。第二个因素分析下来,就有名校专业冷门,名校热门专业,非名校热门专业,非名校冷门专业以及英文好,英文一般和英文很烂这么几种。第三个呢,除了性格以外,追求上也就无外乎要钱还是要生活这么两种(想兼得的话不是说一定不可能但你得第一个因素够可以才行)。而放在本科毕业生面前的,也就那么几条路。考研,找工作,出国。考研考研可以分差校考到好校,差专业考到好专业,差校考到差校这么几种。之前我有帖子其实质疑中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不好,这点我到今天还是想说的,考研前请一定要慎重一点仔细考虑清楚,否则白花3年时间浪费青春。那么什么样情况可以考虑考研呢?第一, 这类人家里没有过硬的关系。也就是本科毕业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理想工作的,可以考虑。第二, 专业上,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必须具有研究生资历的。(比如IT,通信类底层开发人员,基本本科生不要的)。第三, 第三,本科阶段有太多的不理想,甚至都不是本科(学校不理想,成绩不理想,专业不理想的,地点城市不理想的),也可以考虑。除此之外,大家考研的回报就很难说了。特别对于那些211学校的学生,211现在有多少大家也很清楚,已经不能完全算是名校,只能说学校还行。那么有些专业,比如机械,其实你本科毕业的时候,那些著名企业已经会跑来转一圈的招聘了,你考研了的话,就不一定回报率很高。因为学校还是这个学校,招聘的企业也还是那么些,而一般一个企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差距待遇在3000以内,大部分在之内,那么你算一笔账。你如果本科毕业就可以有一个3500的offer的话,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即使给你5500的offer,其实你还是亏了的。0*12+0*12,看上去3年后,你的工资只有5500,但这3年可是你在赚钱,而不是做学生继续花钱呀。另外,一般一个人工作满了3年以后,已经是一个比较合格的初级工程师了。那么在干1-2年,就到了第一个跳槽的黄金期,到那时候,工资30%以上的涨幅不是不可以实现的。而一个研究生毕业,也要花上2年时间才成为一个合格工程师,那么这时候,一个25岁,一个27岁,谁划算?至少我看到的大部分30岁左右当道经理的人,都是本科毕业的,硕士就是有,也是后来带产的那种。而一般研究生要混出点样子也要到32,33岁了,但一个人如果说跳槽的黄金期的,35-40岁,之后人生轨迹就很平稳了,所以别小看这3年,其实还是很耽搁的。所以名校本科生,考研前最好去研究研究,这个研究生对自己到底价值几何,我想真正因为要做学问考研的人不是目前考研大军的主体,大部分人还是希望通过研究生搏个好出身,那么既然考研本来就带着那么一层功利性质,本科就能找到不错工作的话,干吗浪费时间读研究生呢?有人说,我想做研发,所以必须读研究生,这里就有个概念,第一,好的单位研发需要的研究生还有个附加条件就是名校研究生,你如果弄个普通学校研究生,优势是很差的,第二,为什么研发一定就那么香?在很多领域,很多研发的课题都来自于生产实践。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是很难立刻在一个陌生的行业中做称职的研发岗位的。而现在,相当多的学生,研究生的课题和应聘的工作真的关系不大吧。我有个亲戚,在美国做数学统计的教授,这算是个非常非常学科,书斋的工作吧,但他最大的一笔研究经费是来自通用汽车,因为他通过建模减少了他们机械制造中夹具调试的次数和时间。为此拿到了很大一笔钱。而实现这个项目的,除了他自己,还有来自于他团队的几个曾经在国内机械厂干过的留学生(文革时候这些人没能考大学,都在厂里面干活),可以说,那些实际经验积累才造就了后来的成功。而现在很多学生跑上来就说我要做研发,你到底知不知道有多少研发岗位是能够让刚毕业的学生从事的?国企军企我不知道,但外企中,绝对这个数量只占到招聘总量的很小一块。现在是100个本科生,50个研究生,你觉得这50个人都有可能去做研发吗?你只要自己去51job,zhaopin兜兜就知道自己行业研发岗位的数量多寡了。当一些一线学生学生还能有研发岗位的时候,那些来自2线,甚至3线学校的学生,就真的没指望了。当然,第一个因素很强的人,自动忽略此条。最终有些人还是只能拿着本科生的工资去就业了。这些人心里当然心不甘情不愿的。于是,工作1-2年后离职的又是一波波人,这样的现象,造成了招聘资源的大量浪费。因为这类学生一般在找工作初始,都回去报那些只需要本科学历即可的工作,而拿到Offer以后,又嫌弃工资低,直接拒了。最后公司也没找到人,叫做一些略差一些的2类学校的本科生也没机会了。这个叫做误人误己。所以现在很多公司都是需要本科生的就是Offer 研究生也是本科生工资,还不情愿Offer,怕稳定性差。而又由于秋季大家要考研的都在读书,于是秋季招聘就会出现100个本科生,只有25个真正找工作,剩下50个考研(30个最后能考上),25个暑期实习生就被录用了。
弄得企业还要多花一笔钱做春季招聘,劳命伤财。除此以外,当你的专业其实社会上没有那么多的研究生招聘需求的时候,其实还是有很多人考研的。那么就看你想通过研究生学习得到什么,或者弥补什么。有的是为了弥补烂学校的出身,这条可以,有的是为了转个好找工作的专业,那也行,还有的是因为本科期间没有空进行社会实践,积累不了关系网络,或者一些必备的证书没有考出来,那么这些理由都是成立的。但除此之外,一窝蜂的你考研我也要考,甚至有的女朋友考研了,男朋友为了面子也要考研的话,那么就慎重点。学校选择上,我也是建议,一定要选自己理想的学校理想的专业,考不上就考不上,为了考上研究生,像高考那样弄个差学校差专业读是最傻的,毕竟研究生不是必备学历。找工作说完了考研,就来说说找工作吧。其实你在分析了自己第一条资源以后,对自己的自身有劣势已经有了一个认识了。那么如果确定说要找工作,就真的要设立一条正确的求职之路。这里分为那么几种第一种,人际资源充足,学校也还行的,自己又对这些资源能带来的工作心有向往的,那么应该把资源重点放在人脉工作寻找中。比如很多政府机构的公务员,你有再硬的关系,公务员考试不及格,恐怕也不行的。所以重心,自然在那里了。至于外企的宣讲会,其实即使拿到Offer,那也会是一个垫背而已,以防万一即可。所以对这类人,Offer不需要多,只需要Back up。第二种,也是大部分人。那就是学校一般,专业角度,总有对口的公司吧,最多你喜不喜欢的问题,那么,除非大学期间有很出挑的经历,否则,网申重点不要放在那些大牛企业上。比如你二工大学生去报宝洁,还不是让自己自信心进一步被打击?而是找一些比较实际的,符合你情况的公司投递,这样才能保证更高的简历回复率,要知道好点的公司,筛选简历的时候,按照学校来选的,在上海,北京这类人才充足的地区,你个3线学校学生的简历,很多时候,HR连给你发个拒绝信都懒。但你投一些相对来说行业差一些(比如零售业物流业这类比较苦累的行业属于学生不偏爱的行业)的公司或者相对差一些的企业,比如说都是做灯泡的,GE照明和欧普照明总归GE要求更高些,那么你一样资质一样想进入照明行业的话,投欧普就中标率高,说不定到有了面试机会。我有两个实习生,一个小姑娘985学校外语系的,另一个二本文科专业的,明显一个,已经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福特。。。很多500强公司都面试过了,还有一个就一点声音都没有。后来后面一个小姑娘多跑跑了招聘会,现在她也有一些面试机会了。对这些学生而言,跑去交大,同济听名企宣讲会最多是个励志会,因为企业既然选择这些名校做宣讲,肯定目标就是这些学校,如果你自己学校不灵的话,你投了也白投。比如我在西安交大收简历,也受到很多西安其他学校学生的简历,我筛选时候直接拿出来了,都没带回上海。社会是很现实和残酷的,我们的社会等级就是那么一个金字塔,不能否认会有几颗塔尖的金子不小心掉到塔底了,然后又顺利的通过找工作爬回了塔尖,但大部分,塔底的就是只能在塔底转悠;我们在应届生上看了太多的什么二本,三本的进入宝洁进入好公司的帖子,这个做励志可以,但真的把这个作为benchmark,那么失望的是大部分。如果你学校很好但是不幸专业很差,或者很想换个行业的话,那么最有效的方式除了网投还有现场招聘会,比如你读化学的想做财务并且考出了财务相关证书,你如果网申,估计HR看都不看里面内容,直接按照概览里面的专业就把你剔除了,但是如果你是现场去,那么只要你是好人,其实有经验的人事和经理,2分钟内就能感觉出来,那么有戏的情况会好很多。至于说到企业的类型,政府机关,那个基本上是人脉+运气+实力,大型央企事业单位,技术性岗位是人脉学校专业+运气,非技术性岗位是人脉+运气+实力,其他国企,人脉学校专业+运气;外企是学校专业+实力+运气,所以,根据第一个计划阶段中对自己的分析,也可以大致辨别出自己中标哪个类型企业最有可能。运气这东西在找工作中,的确存在有时候还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靠他靠不住呀。所以如果你一穷二白,没有啥关系,但自己实力雄厚的话,试试看外企,成功率比国企,政府机关高多了。
当然还是有很多人没有关系也进了政府机关,也进了国企和很肥的事业单位,那么运气实力外,要记住这可只是职场初始。这类企业和外企,民企不同点在于,他不能随便跳槽。所以,能进去,和混得好的差距还很远。而且这类企业,需要更高的情商。如果你是个老实巴交的人的话,但又很想出人头地的话,那么请一定要想清楚,否则以后郁闷的事情在后面。没有关系爬到高位的绝对有人,但哪些人资深的人脉能力是很强的。至于说企业选择哪种,到底看钱还是看公司,大家可以看看我过去的帖子我不多说了。总之,只有进入好公司,才可能有好前途。小公司不是说他不可能发达,风险大得多了而已。这里有几个网站可以给你们参考下。出国至于说出国,有那么几类,现在最普遍的是镀金型,开眼界性和研究型。镀金型的学生的特点是本科学校专业一般,然后找个1年或者2年的硕士课程读读,雅思吗一般也就6分-6.5分,自费出国,家里条件好的偏多,小康最多,梦想有一天回国能够工资从过去毕业起薪只能找到2000块上到8000以上。这类人其实心态最功利,所以最后也受伤最深。说白了,你当HR是傻子呀,现在好点的公司都看第一学历的,管你皇家学院出来的,你第一学校烂的自然没人理你。而几十万倒先花掉了。第二类开眼界型的孩子不完全是想镀金的,过去的第一学历也有好有差,他们主要是想趁着年轻到国外开开眼,长见识,这些人有的家里背景很好,但可能真的按部就班工作的话,就是进入政府机关,也从此朝九晚五,生活会死气沉沉,所以想趁着年轻先出去一下。他们心态好一些,但对于回国后的待遇也普遍要求比较高。那么,因为不那么看重投资回报,所以如果心态方正,还是可以找到他们认为理想的工作的。第三类人则属于高端的留学人员,也是国家拼命想吸纳回国的人才,基本这类人有这么几个特色:第一是硕博连读,第二是全奖或者半奖,第三去美国的是绝大部分。而这些人第一学历基本都是211学校,清华,交大出国的大部分学生就属于这种情况。我家因为表弟也是走的这条路,表哥也是走的这条路,所以有一些发言权。基本上这些人在国内都拿了硕士学位,可是跑到国外还是必须重新读一个硕士(所以说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有问题了吧,很多国家是不承认我们硕士文凭的),国外混上5-8年不等后,顺利的一般就拿到学位了。然后有些人先在国外就业一阵子,在衣锦还乡。而还有些人,压根不会来了。不是不想回来,而是国内没有这样的职位能符合他们的研究方向。回来的一些人中,情商高点的,由于较长时间的国外学习生活经历,积累两边人脉,都混得还行。至少我表哥已经一年80来万了,还不包括他投资等收入。这类人在国内属于稀缺性,所以待遇和上述两种还是很有差距的。但人家在国内就是金凤凰了,出国那是真的深造。当然有些人由于专业限制,最后看收入是一般的,但地位会不错。我有个同事老公是E&E的博士毕业,因为国外研究课题偏向军事,在国外找不到工作,就回南京的一个军事研究所了,待遇角度也就20来万一年,但是所里对他非常重视,所以日子还是过得比较舒心的。不过遗憾的是,这类人只占了很小一撮。当然那些工作一些年以后去国外读mba的这里不讨论了。所以出国的话,第一种心态不推荐,第二种看你追求,第三种觉得还是可以尝试的。不过前提你自己得想清楚自己想要做研究工作。总结来说,毕业求职,考研,出国,看起来好像是个运气活,干起好像是个体力活,最后发现其实在定位等方面还真是个“技术活”,只有对自己进行客观分析以后才能决定你到底该走哪条路。那么有什么是共同的呢?那就是我之前说过的勤奋和诚恳了。你可以不聪明,可以学校很烂,可以没有关系,可以长相一般,但只要你勤奋,诚恳外加经常仔细思考自己的未来,分析分析自己的资源优势劣势,那么,你不会最终一事无成的。但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得。最近刚收到我们最新的Offer拒绝原因表,除了过去常见因素外,嫌弃我们公司工作离家远(班车1小时左右,班车有几十条,覆盖上海各地区),工厂加班辛苦的还是占到相当比例,骄娇二气在当今大学生中还是非常普遍的,如果你可以克服这种骄娇二气的话,就是卖报纸,做保险,你也肯定有饭吃的。现今大城市所谓的蚁族就往往缺乏勤奋,缺乏耐心,自身没有什么社会资源,眼睛却老是盯着那些有资源的同学朋友来做比较,又做了一行嫌弃一行,换工作频繁,好高骛远,渐渐地就把自己的优势给磨完了。还有一点更加重要,就是保持好身体。最近自己就备受亚健康的困扰,也看到我大老板那行程满满的全球旅行时间表,我想我即使有能力做那个位置,也没体力做那个位置。孔子儒学最被我深恶痛绝的就是那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思想,导致中国知识分子体质都不大好,大家千万在找工作或者找到工作后要保持良好的锻炼习惯呀,身体才是**的本钱。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在国内学统计学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怎么样? - 知乎618被浏览402873分享邀请回答21015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大学生热衷考的驾照对毕业后找工作很重要吗? - 知乎433被浏览166554分享邀请回答55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323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刚培训出来怎么找工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