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17项有可能吗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走向人类可持续发展新时代
——写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倡议”提出一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这是中国政府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贡献的“中国方案”,是关乎全球发展和人类命运的重大战略抉择,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日,全球瞩目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闭幕,发起《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成为峰会的一项重要成果。全球能源互联网作为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内容,纳入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会议报告。
  这是一年内,中国又一次向世界发出推进全球互联互通的中国倡议。G20峰会让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进入新的阶段,峰会提出的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倡议则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有了更加清晰可行的实施路径。
  作为首个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国际能源组织,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自2016年3月成立以来,在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等会员单位的支持下,积极开展理念传播、国际合作、战略研究,致力于推进倡议落实,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
  从战略构想的提出到获得国际共识,从描绘蓝图愿景到逐步落地实施,围绕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一次次促进合作共赢的交流、一项项加快互联互通的项目,全球能源互联网彰显了中国的智慧与担当,将引领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进程——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步伐加快
  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并非一个国家可以独自解决。加快能源转型,推进清洁发展,携手共建绿色地球村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意愿。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的历史性协定,对控制全球温度上升提出了明确目标。今年4月22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协定》高级别签字仪式上,175个国家签署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协议,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争取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9月3日,中美两国共同向联合国交存参加《巴黎协定》法律文书,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携手,对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庄严承诺。
  对中国来说,“以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己任”绝不仅仅是一句承诺。
  依托特高压输电技术,积极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大力实施“两个替代”,促进节能减排,中国清洁能源实现了大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如今,国际社会对控制全球温度上升有了明确的目标,对清洁能源发展给予史无前例的重视。这就需要以大规模消纳清洁能源为己任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更快的速度推进。
  “必须寻求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不止一次对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表示赞赏与支持,“将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大力支持和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在责任的驱动与使命的召唤下,2016年3月,以“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为主题的2016’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世界范围内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的首次盛会,对于加快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开创世界能源清洁绿色发展新局面、开启人类可持续发展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大会发布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宣言》,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也随之成立。合作组织以“促进清洁发展、建设和谐世界”为使命,汇聚了来自五大洲14个国家的80家首批会员单位,搭建了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国际平台,凝聚起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强大力量。
  在合作组织的推动下,一系列跨专业、跨领域、跨国界的交流与合作高频度展开。
  从“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倡议”提出至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积极沟通交流,推进合作共赢,足迹遍布北美洲、欧洲、亚洲三大洲多个国家——
  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世界银行行长金镛等交流,得到各方赞誉和支持;成功举办中美、中欧技术装备研讨会和香港国际投融资高层研讨会等高端会议,在科技创新、融资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广泛的国际共识;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国际能源署、阿贡国家实验室等国际组织、机构和大学等开展战略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互联互通,与韩国电力公社、日本软银集团、俄罗斯电网公司共同签署《东北亚电力联网合作备忘录》……全球能源互联网在理念传播、国际合作、战略研究、技术创新、项目推进等方面迈出了稳健的步伐。
  在理论层面,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同样取得了重要成果。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撰写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文版、英文版、俄文版先后在北京、纽约、莫斯科发布。书中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实质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智能电网是基础,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清洁能源是根本。全球能源互联网和信息互联网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全球能源互联网就像人的“血管系统”,信息互联网就像“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已经互联,“血管系统”也一定能够互联。
  在参加B20峰会并接受媒体采访时,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副主席舒印彪同样对全球能源互联互通表达了期待,“希望峰会推动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早日达成共识,以现代技术构建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在能源转型、低碳发展、新能源技术革命、全球能源互联互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早日实现突破。”
  各国要在世界经济共振中实现联动发展,加速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程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是此次G20峰会的共识之一。目前,就基础设施而言,全球交通网、通信(信息)等网络已经互联,能源网全球互联的空间将会更大。可以想见,全球能源互联网即将进入一个快步发展的时期。
  现实——在世界经济共振中实现联动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
  实际上,在G20峰会正式提出建立“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之前,中国早已着手探索联接世界、合作共赢的新方法,“一带一路”战略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一带一路”战略不断吸引各方力量参与,推动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贸易、资金、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繁荣交流,古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作为能源领域的重要创新实践,全球能源互联网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与‘一带一路’战略高度契合,将在互联互通、能源安全、经贸往来等方面对‘一带一路’形成强力支撑,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赋予全球能源互联网国家力量。”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说。
  全球能源互联网具备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将能源远距离地在国与国、区域与区域、洲际与洲际之间安全、高效、清洁地传输,进而统筹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并且,从基础项目的设计到施工建设、设备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筹措等方面,全球能源互联网拥有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潜力。
  中巴经济走廊中,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承担着一个重要的能源项目。根据日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将以BOOT模式(建设、拥有、运行、移交)投资建设巴基斯坦境内输变电项目。项目已纳入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合作优先实施项目清单。
  目前,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正在推进中巴电力联网工程,将新疆的电能送入巴基斯坦,解决当地严重缺电问题,同时带动当地工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促进两国实现经济、能源和贸易通道的多元化,获得双赢。
  除了巴基斯坦的项目,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积极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开展电力能源合作,加快有关联网工程的规划、前期等工作,推进电网互联互通。
  2016年3月,中国国家电网公司、韩国电力公社、日本软银集团、俄罗斯电网公司签署了《东北亚电力联网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东北亚电网互联,这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实质性进展。
  “东北亚能源互联是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比较现实的起点。”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投资银行部总裁朱寒松表示,东北亚联网建成后,示范效应对于全球投资者具备强大吸引力,届时,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前景将不言而喻。
  推动东北亚联网项目的努力,一直在持续。9月12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促成中国国家电网公司、韩国电力公社、日本软银、俄罗斯电网等方面在东京召开蒙—中—韩—日联网工程联合工作组第三次工作会议。目前,各方已将蒙—中—韩—日联网工程作为东北亚电网互联首期合作项目。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不仅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经济机遇,同样也是实现清洁发展的重大机遇。
  作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基础技术,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在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的努力下,茁壮发展,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了坚实基础。
  依托特高压、智能电网技术,大电网不断互联和延伸,中国不仅已经实现了“户户通电”的目标,让每一个人享受到了电力文明的成果,而且已经成为全球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规模最大的国家,清洁能源年发电量超过1.3万亿千瓦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亿吨。
  今年G20峰会期间,浙江每消耗4度电,就有近1度电来自清洁能源。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东部负荷中心也享受到了清洁电力带来的蓝天白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全球能源互联网通过大范围的电网互联,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输送和利用的成功实践,是中国为世界摆脱化石能源的依赖提供的路径,已经获得越来越多共识。世界清洁转型的脚步,只能越来越快。
  特高压输电技术和全球能源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国技术“走出去”的又一张闪亮名片,在促进各国能源资源开发互补、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加快世界能源转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国内互联,到跨国、跨洲互联再到全球能源资源互联,一条资源优化配置、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国际社会共生共荣的道路正在铺就。
  未来——让世界共享更加清洁智能的生活
  地球是个“村”,信息、交通、能源等全球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会让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未来,这样的体验会加速。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期待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给出的解决方案。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坚决落实中央决策的重要举措。
  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风电、光伏、储能等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持续推动世界能源生产消费绿色转型。而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生产全球化、配置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将为处于关键当口的世界经济指明方向,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
  “我们必须把全球能源互联网做成成功的商业案例,这种示范效应十分明显,必将带动一大批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创始人、特别高级顾问乔治·科尔表示。
  全球清洁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只开发万分之五就能满足人类的能源需求。现在开始,全球清洁能源只需保持12.4%的年均增速,到2050年,清洁能源比重可提高到80%以上,全球温升将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实现能源永续清洁供应。
  这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全球清洁转型的加速度,已经出现。
  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国际组织“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发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1849吉瓦,较上年增长8.7%,占全球总发电装机容量的23.7%,增速创历史新高。投资者的目光,也更多向清洁能源领域倾斜。
  同时,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带动的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动汽车、储能及能源效率智能管理等,对于推动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世界经济创新发展意义重大。至2050年,全球能源互联网带动的相关贸易投资额将达50万亿美元。届时,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项目交流、国际贸易等都将获得巨大生机。
  “全球能源互联网不光对能源市场至关重要,对全球经济以及人类生活方式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葡萄牙经济部工业国务秘书若昂·德瓦斯康塞洛斯表示。
  全球能源互联网,不仅是一个能源的载体,更是一个友谊的载体、一个和平的载体。它不仅能够造福中国人民,而且可以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互融共生。能源互联的世界,人们的生活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惊喜。
  很快,街头巷尾会越来越多跑着零排放的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成为街头建筑的美丽装饰,路灯上呼呼转动着小型风机,整座城市都焕发着清洁和谐的光彩。
  很快,坐在家中,你能享受到远方传输过来的清洁电。平日上班的时间,做好设定,家中的电器会根据不同时段电价智能安排用电时间。
  很快,曾经贫穷的小村落将享受到电力的现代文明,屋顶上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电能,用不完的电能则可以上网卖给附近有需要的人。
  不久的将来,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北极丰富的风能、赤道充足的太阳能,以及各大洲清洁能源基地的清洁能源,可以瞬间送到地球的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家庭,人人享有可再生能源的梦想成为现实。正如国际能源署署长毕罗尔所预见的,“电就是未来,未来就是电力。”
  信息来源:国家电网报社
国家电网公司 &.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SGC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北京西城区西长安街86号 &&邮编 100031
&&网站电话 010- &&网站传真 010- &&企业邮箱 E_mail:
国家电网公司对外联络部主办 |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制作维护属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主要特征有( ) A.把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和经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思维.考虑 B.价值评定不仅以人类利益为目标.也注重与环境和谐发展 C.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其他目标是第二位的 D.人与自然环境无所谓道德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答案:AB提示: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单纯强调经济的持续增长,而是要使生态、经济、社会都能持续发展。
科目:高中地理
科目:高中地理
& 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为淘汰类产品,禁止在全国生产、销售和使用。将于今年6月1日起开始执行“限塑令”.保护资源,提倡清洁生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回答35-37题。 35.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角度出发.下列做法在现阶段值得提倡的是&&&& (&&& ) & ①免赠贺卡②使用~次性木筷③使用泡沫塑料快餐盒④使用竹篮买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6.下列生活习惯或行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 & A.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使用塑料薄膜方便袋购物 & C.将垃圾分类处理&&&&&&&&&&&& D.使用再生纸张 37.下列属于清洁生产的是&&&&&&&&&& (&&& ) ①生产可在自然界分解的包装袋&&&&&&&&&& ②及时清理垃圾 ③加强对生产末端环境污染的处理&&&&&&&& ④利用矿物燃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科目:高中地理
题型:阅读理解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读产品单耗国际比较表,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3~14题。
国内平均水平
国外先进水平
火电供电煤耗
千克标煤/千瓦时
吨钢可比能耗
千克标煤/吨
水泥综合能耗
千克标煤/吨
千克标煤/吨
载货汽车油耗
升/百吨千米
1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是(  ) A.产业结构不合理,低能耗的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明显滞后 B.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尤其是重点行业工艺落后所占比重较高 C.管理水平低,与节能密切相关的统计、计量、考核制度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损失浪费严重 D.我国能源资源品质差,热效率低 14.当前持续发生的能源“三荒”再次告诫我们,中国并不是一个能源富裕的国家,节能降耗至关重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有效措施有(  ) ①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 ②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提高全社会的资源节约意识,倡导公众参与 ④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 ⑤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 D.②③④⑤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学年河北省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读产品单耗国际比较表,结合有关知识回答55-57题。&
国内平均水平
国外先进水平
火电供电煤耗
千克标煤/千瓦时
吨钢可比能耗
千克标煤/吨
水泥综合能耗
千克标煤/吨
千克标煤/吨
载货汽车油耗
升/百吨千米
&1.对上表分析不正确的结论是A.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B.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产品单耗差距(%)最大的是乙烯能耗C.我国重点行业产品单耗大D.按单位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目前我国的节能潜力巨大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是A.产业结构不合理,低能耗的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明显滞后B.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尤其是重点行业工艺落后所占比重较高C.管理水平低,与节能密切相关的统计、计量、考核制度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损失浪费严重D.我国能源资源品质差,热效率低3.当前持续发生的能源“三荒”再次告诫我们,中国并不是一个能源富裕的国家,节能降耗至关重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有效措施有①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 ②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提高全社会的资源节约意识,倡导公众参与 ④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 ⑤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 D.②③④⑤&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腾讯+牛津大学”:互联网如何助力人类可持续发展_科技探索_新闻频道_全景网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  短短数十年,互联网已给人类生活与工作带来巨大变化,它能否为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提供助力?  11月25日,腾讯研究院与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OII)在英国" />
“腾讯+牛津大学”:互联网如何助力人类可持续发展
  短短数十年,互联网已给人类生活与工作带来巨大变化,它能否为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提供助力?
  11月25日,腾讯研究院与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Oxford&Internet&Institute,OII)在英国牛津大学举行的互联网经济论坛上,中英学者与互联网从业者从不同视角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方便人们生活,但也带来了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腾讯高级副总裁、腾讯研究院院长郭凯天在牛津大学发表题为《连接一切:移动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演讲中提出上述观点。他表示,腾讯提出做“连接器”连接一切,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想为消除移动互联世界的不平等、为缩小城乡差距、减少贫困人口出一份力。
  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院长Helen&Margetts表示,过去40多年来,互联网从一个专业和学术领域的服务,逐渐发展成为被人们普遍使用的全球化网络,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复杂影响越来越显著,它通过多种方式重塑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努力,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互联网并解决由其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大数据时代》作者、牛津大学OII教授维克托?舍恩伯格在论坛上表示,互联网的发展将催生一个由数据驱动的社会的到来,它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智能,数据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资源已被人们逐渐认识,当然,在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我们享受更加人性化服务的同时,也应看到它可能带来的种种风险。
  欧洲信息哲学奠基人、牛津大学OII教授卢卡西诺?弗洛里地在论坛上称,ICT(信息通信技术)给人类带了巨大的影响,它像建筑一样,由我们设计和建造,反过来又重塑我们自己,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挑战,但是未来我们需要更多更好的技术,而不是更少,比如:智慧技术(Smart&Technologies)、监管(Regulate)其它技术的技术以及监视(Monitor)其它技术的技术。
  郭凯天认为,技术层次的连接一切带来现实社会的深层改变。从我们的实践来看,移动互联的确是一项可以改变世界的技术,但是要应对减贫、可持续发展这些全球性的挑战,依然任重而道远。他表示,独行快,众行远。未来腾讯继续做好“连接器”,通过去中心化的网络生态,与OII等各领域的机构合作努力,希望能对全球的共同福祉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移动互联与可持续发展:腾讯高级副总裁郭凯天牛津大学演讲
  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成立于2001年,是一个专注研究互联网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学术中心。腾讯研究院是腾讯公司设立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旨在依托腾讯公司多元的产品、丰富的案例和海量的数据,围绕互联网法律、公共政策、互联网经济、大数据等研究方向,与国内外研究机构、智库开展多元化的合作不断推出面向互联网产业的数据和报告,为学术研究、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研究支持。
  腾讯高级副总裁、腾讯研究院院长郭凯天在牛津大学演讲全文:
  连接一切:移动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去10年,移动互联在中国快速发展。目前中国的移动宽带用户有6.74亿,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手机已经超越电脑成为中国网民的首选上网终端。
  移动互联与可持续发展:腾讯高级副总裁郭凯天牛津大学演讲
  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方便人们生活,但也带来了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我们利用腾讯的全样本数据做的研究显示,中国移动终端活跃度的40%集中在4.4%的国土上。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偏远地区的配套设施不足,教育水平较低。结果,移动互联的发展带给城市居民的福利远超不发达地区,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中国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机会的不平等。
  移动互联与可持续发展:腾讯高级副总裁郭凯天牛津大学演讲
  腾讯提出做“连接器”连接一切,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想为消除移动互联世界的不平等、为缩小城乡差距、减少贫困人口出一份力。
  2015年3季度,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6.5亿、与微信和手Q绑定的银行卡数量也达到2亿,他们已经不仅是聊天工具,而是支付工具、消费工具、连接工具。
  不仅连接人,还连接政务、医疗、教育、产业和商业服务。这是我们做“连接器”的基础。做“连接器”就是要做移动互联的基础设施来“连接一切”,这一点也是我们能产生最大价值的所在。目前,“连接一切”已经在促进中国不发达地区发展方面取得一些成效。
  经过三十年发展,中国农村已经具备发展移动互联的基本条件。例如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已经通水、通电、通路,也有电信网络。农村地区已有1.7亿网民,其中1.5亿是用手机上网,手机上网比例比城市还高。这要感谢中兴、华为、小米这些中国企业,把电信网络建设成本降低90%,把手机价格降到100美元以下。有了这样的条件,我们就能发挥“连接器”的作用,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例如,微众银行用互联网直销银行的模式,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远程开户,取代过去高成本的银行实体营业厅。腾讯征信用互联网大数据弥补欠缺的信用记录,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和其他金融支持。微众银行小额贷款,目前已经开始在一些农村试点,希望把农村金融的成本降下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扶持。
  再如,移动端社交媒体在农村地区也有广泛用户基础,特别是对外出打工的农民来说,微信、QQ是连接家人、家乡的重要渠道。各种信息和知识也通过这一渠道进入相对封闭的农村,成为在农村推广知识教育的突破口。各种城市中的生活方式,比如网络购物,也通过这一渠道传导到农村。很多农民反过来,通过这一渠道在城市里为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找到销路,获得经济利益。
  中国的少数民族大都分布在偏远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但自然风光秀丽、文化独特。移动互联的渗透,为这些地区在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两难选择中,找到一个平衡、可持续的模式。例如我们在黎平建立的铜关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保护、传承侗族古老的大歌文化,同时为村民增加一份旅游收入。
  极端贫困、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们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减贫、降低不平等,中国的这些实践,对整个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借鉴意义
  除了减贫、消除两极分化,移动互联对中国社会的心理、组织结构等微观方面也产生改变。
  手机终端使用更便捷,信息也更透明、公开,形成一个不同于传统PC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环境。
  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很多行为是用户自发、自组织的,移动互联网只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平台,帮助撮合供给方和需求方。例如腾讯公益,是基于社交媒体的一个小额捐赠平台。平台上展示各类慈善项目,腾讯用户可以挑选打动自己的项目进行捐助。这有点像投票,谁吸引人就捐给谁。
  腾讯公益平台从2007年开始运作,到捐款突破1亿元,用了5年时间。这是PC时代的速度。在移动互联时代,手机端捐赠爆发,2014年一年捐款1个亿,2015年前11个月这一数字已经突破7个亿。9月份办“99公益日”3天之内捐款超过1.7亿,大部分是移动端捐款。
  去中心化的魅力就在于,自发的微小的草根行动,一步一步积累起来,完成一个很大的目标。
  移动互联时代,信息平权的另一面,是话语权的平等。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方式和参与形式也开始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人们参与公共事务,也拓展年轻人的视野,不仅关心国内的事件,也开始关心国际事件。筹款的方向也不再局限于赈灾、敬老、教育,还包括动物保护、疾病防治等。
  这可以看成是移动互联时代社会组织形式的去中心化,为草根性的、自发自愿的公益活动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得益于此,一些专业的NGO组织也在国内发展起来。一些很好的国际性的公益项目,也被引入中国。
  例如腾讯公益平台引入的来自美国,为第三世界国家病患筹资的watsi,目前已经吸引超过20万中国捐助者捐款,比美国本土捐助者数量还多。再比如今年4月尼泊尔地震,腾讯公益30个小时内筹集捐款&1000万元。最后总捐款2330万,共计26.4万余笔,其中98%来自手机端。过去中国民众对于国际事件的参与度非常有限,而在这次尼泊尔的地震中,可以看到中国民众的国际观。
  以小事开始,吸引多人参与,形成大的合力,这就是去中心化的本质和魅力所在。这些都是值得学术界和官方研究和探讨的发展方向。
主办方欢迎投资者的广泛意见,但为了共同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需提醒投资者的是,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内容不得含有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攻击性的、缺乏事实依据的和违反当前法律的语言信息,相关重复问题不再提交。
(请登录或输入用户名提问,并遵守相关规定)
正在努力加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持续发展目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