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四川省农民工养老保险88年去的省建一公司,在那干了十来年,现在我想去续交社保,不知

  2005年,是楼主第一次去英国,当时,也是楼主第一次出国。当时是出差。
  那一次,在英国住了近4个月。去了伦敦,雷丁,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地。大多数时间,住伦敦郊外小镇租住的房子。在曼城住的是酒店。
  公司在伦敦郊外的小镇租了house,楼上楼下,三室,多厅,多个洗手间,带一个小院子。房租是2000英镑一个月。当时人民币的汇率是1:15,所以折合下来,是30000人民币一个月,而且不包水电。听说房东退休了,全家拿了租金去泰国养老了。
  要知道,当时在上海浦东,中等的地段,租一个三室一厅不到2000人民币。
  当时从机场打车到住所,20多公里,费用是55英镑,约合800多人民币。我记得那时上海出租起步费还是10块钱,打车同样距离,不会超过50块人民币吧。
  在曼城住的酒店,80英镑一晚上,约合1200人民币,大约是三星的吧,实质装修,应该还不到国内三星水平(这一点是肯定的,国外的星级酒店,一般都比较老旧,而且定位会比较低,例如希尔顿,在国内一般是五星,但是在国外,有很多时候,只挂四星)。
  而伦敦的酒店更贵,当时镇上带早餐的小旅社,一晚上也要80英镑。
  而同样水平的酒店,在国内当时,应该就是200元一晚的水准。
  公交车也是,当时在曼城,经常坐公交,一张票2镑。30人民币坐一次公交,想想真是醉啊。
  当时的我,刚刚参加工作没有多久,月薪才5000多,初入这样的国度,有一种震撼的感觉。
  第一个感觉是:的确是发达国家。
  第二个感觉是:真TMD的贵啊。
  好在绝大多数消费,都是报销的,所以还算能接受。
  当时的英国人,收入也是高的,我手头没有历史数据,但是当时合作的客户的工作人员,明显还是很体面的。在那里待了近四个月,所以也认识了一些客户的工程师。侧面了解,当时的工程师,普遍月薪,税前4000英镑。约拿6万人民币。
  同学们,楼主十多年前,还是小喽喽一个,底层工程师,月薪将将是英国同行的十分之一啊。
楼主发言:220次 发图: | 更多
  是楼主,还是另外的楼主?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  当时的英国,是典型的高收入,高福利,高消费国家。  英国在彼时,经济还不错,可以讲,风头正劲,金融玩得还可以,英镑也坚挺。  当时,还遇到美国过来的游玩的华人,提及,英国人的收入,折算成美元,比当时的美国还高,但是物价也要贵得多。  但是胜在失业率低,福利好(英国和美国不同,英国的医疗是全民覆盖的)。  当时的民族主体是白人,大家工作都比较体面,治安也好(我们当时租在伦敦西郊,听说是富人区,几个月house没有锁门,东西的确没有少过)。  加上的确是发达了很多年了,在这里生活,比2005年的上海,的确要先进和便利很多。  称得上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010年时,是楼主第二次来英国。当年的西方世界,金融危机刚刚结束,英镑的汇率跳到了1:10。  同一个客户,再去他们办公室,发现基本认不出来了,楼还是那个楼,但是里边的工程师完全换一个遍。  原来的白人经理退休了,现在楼里的工程师也大多数换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人。  经济危机后,各个公司都在控成本,换成印巴人,工资直接可以减半到2000英镑,而且公司退休金方面的支出也可以大大减少。  我虽然不清楚那些四五十岁的白人工程师被裁后去向如何,但是听上去,不会是一个太美好的故事。  而2010年的上海,同行的中国工程师们,工资普遍涨到了一万多人民币,和英国同行们税前收入的差距,已经综小到一半以内。  当年的我,感觉物价和谐了很多,很多商品,还是用英镑坚挺时候的标价,而人民币对英镑的购买力,又上升了50%。所以很多东西的价格,看上去可爱得多了。  我去了一趟bicester购物村,买了几双clarks的鞋子。当时有很多鞋子,打折下来只要25-30英镑,而从伦敦marylebone火车站到bicester village的往返火车票是10英镑(在英国,买短途火车,当天的往返车票和单程几乎是一样价格的)。我为什么要列鞋子和火车票的价格,主要是为年做比较用的。因为这些都是比例典型的商品价格。  2000英镑的收入,扣除税收后,其实已经不足1500英镑。大家考虑一下,1镑多一升的汽油,500镑左右的房租,2镑一张地铁票,4镑一张地铁票,应该难言轻松了。  在衣食住行几个大的方面。分开来讲。  衣:大牌子的服装,英国明显便宜,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讲,买杂牌服装,估计还是上海会便宜一些。  食:如果是超市里买牛奶,果汁,面包类西方人常见食品,英国价格和当时国内相当,甚至还会更便宜一些,但是其它绝大多数食品价格。应该是贵过上海的。  住:当时伦敦要高过上海。  行:远远贵过上海。  总体来讲,2010年的伦敦,刚刚经历经济危机,虽然和上海的差距缩小,但是优势尤在。这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啊。但是是白领层面来看,工资和生活水平的差距,已经快速缩小了。
  马克等肥,楼主继续。
  12年了哈哈
  楼主下面呢???
  中国有些公司,出手很大方,后来……垮了。
  2016年夏天和2017春天,大半年的时间里,我去了英国两次。两次都是会议,每次一周左右。  因为时间比较接近,而且变化不大,我就合并到一起讲了。  和12年前相比,街道上,人口的组成,有明显的变化。当年的英国,是非移民国家,一水的白人为主,极少量印巴人,黑人也少见。更别提其它成份。  而如今,伦敦几成彩虹之城,在我看来,不比纽约差多少。  甚至和7年前的2010年相比,这种变化也是明显的。  原来说东城,印民和MSL比较集中,但是我这两次出差,都是住在传统中高档社区的西城,也到处可以见到围着黑色头巾的女性。  当然,这种情况,不是英国独一家的。2010年前的欧洲大陆,移民都还是比较少的。  而2016年,我再去法国意大利等,也同样发现,在景点,总会有很多非土著居民。  在这里,要提醒一下去旅游的朋友,在景点,如果见到有人以赠送礼物为名,给你手上带做工粗糙的手链之类,你一定要转身就走。  因为如果你一旦真带上了,不拿出个几十欧元来,你是走不掉的,几个身高190左右的黑人一围上来,你完全没有机会脱身。边上就有警察,但是当地警察也不敢管。  而这次,我在英国,居然也遇到了。  当时,我心里大喊了一声:城管何在?
  直播?  
  这10几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以今天一线城市白领们的眼光来看,伦敦白领们的收入,已经难说高大上了。  客户把工程师换成印巴人后,今天还是维持在2000英镑的收入水平,但是汇率掉到不到1:9了。  折合成人民币,已经不到2万。而上海同样岗位工程师们的收入。很多已经超过15K。  不讲物价,仅从名义收入上来讲,白领们的收入,已经从12年前的相差10倍。缩小到今天的依稀仿佛。  说个真实的事。  16年夏天,我早上出发时,查了一下汇率,还是1:9.8  等我开车到银行,准备换点现金,汇率已经是1:8.8了。  当时我就懵了,还以为是系统错误。网上一查:  原来当时英国传出脱欧的消息,不到一个小时,汇率跳水10%。  在英国,拿50K一年,也就是5万英镑,就算是当地的典型中产了。大约是中小公司经理,或是大公司资深专业技术人员才能拿到的待遇。  而这些人,在全体国民中的占比是少数。因为英国的大学教育普及率,就是30-40%的水平。而且大学毕业生中,也只有一部分人,最后能到上述的岗位。  而大多数没有大学学历的英国人,大多数拿的都是最低工资到最低工资2倍以内区间的收入。  在伦敦,每小时工资是8英镑。所以,大多数伦敦居民,拿的都是1000英镑左右的收入----好一点的,税后1000,差一点的,税前1000。  对于50K的英国中产来讲,也难言轻松吧。到了这个收入水平,已经是国家的韭菜了。  综合税率40%左右,拿到手,税后2.5K英镑。
  英国解体,指日可待
  現在倫敦已經不是以前的倫敦,白人出走,非亞人種進駐  有報道說,現在倫敦每10個人有3個不是歐州白人  說到底,跟中東亂象有一定關係
  喜欢楼主这样的帖子,支持一下
  看着数字,感觉普通伦敦居民的收入还是不低的。至少,蓝领,还有10000人民币左右。中产白领还有2万多人民币一个月税后。  但是一比较消费价格,那就是歇菜了。  我这次开会,住在温布利大球场边上,离机场近30公里的样子。  打英镑当地的出租车,大约是85英镑,用当地约车软件,叫类似于国内的滴滴快车,加上小费后,在35镑左右。  而同样的距离,在上海叫出租在80人民币左右,叫滴滴应该还用不到。  再说说地铁,我酒店在伦敦四区,坐地铁2站地(大约7-8公里的样子),到伦敦一区的贝克街,地铁是5.9镑。  同学们,你们没有看错,坐两站地铁,大约是50多人民币。  你们可以自己体会一下。先拿10000人民币一个月,如果每天上下班要用100块坐地铁,你感觉如何?  当然,也可以买一天多次的票,例如1-4区,相当于上海内环范围内吧,一天不限次数,12.9镑。如果1-6区(相当于中环?),是17.9镑。  这个数字,已经不需要再换算成人民币,我只感受到地铁公司的深深恶意。  月薪块的人们。每天要花10块买地铁票。这个负担不算轻了吧。  我要是只挣2000,我估计都舍不得坐车,宁愿走走。  所以,所谓绿色出行,很大程度,应该是被逼的吧……
  @handsetft
15:39:35  以今天一线城市白领们的眼光来看,伦敦白领们的收入,已经难说高大上了。  客户把工程师换成印巴人后,今天还是维持在2000英镑的收入水平,但是汇率掉到不到1:9了。  折合成人民币,已经不到2万。而上海同样岗位工程师们的收入。很多已经超过15K。  不讲物价,仅从名义收入上来讲,白领们的收入,已经从12年前的相差10倍。缩小到今天的依稀仿佛。  说个真实的事。  16年夏天,我早上出发时,查了一下汇率,......  -----------------------------  确实,现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的中产生活水平已经逐渐超过欧美的中产。
  我上周又去了一次bicester购物村。  往返火车票是25.5英镑,什么?  我当时就震惊了。英国铁路私有化才没有几年,火车票已经涨成这个熊样了?  要知道2010年,完全相同的出发火车站,当时只花了10英镑。  才70公里的路程,开了48分钟,车子的档次,介于我们当年的绿皮火车和T字头火车之间。当然,车速也介于两者之间。  这个距离,就是上海站到苏州站还不到的水平。如果换T字头火车来讲,我们的往返价格是40元左右,如果按动车来算,往返价格在70元的水平。  总之,远远低于25.5镑,还不要提一路上能让人晕车的左右摇晃。  Clarks的鞋子,折扣大一点的,也大多在40-50镑之间了,相比7年前,涨了不是一点两点了。  可以讲,2010年-2017年,英国的物价上涨速度,还是非常惊人的。  和国内相比,一点不输,甚至,有很大概率涨得比我们还快。  吃的方面,就不比中餐馆或是高档餐厅了,这个可比性一般。  就讲讲麦当劳,一个套餐5镑以上。是国内价格的2倍以上。  正常来讲,这应该差距最小的,其它类餐厅的价格差还会更大一些。  住的话,因为房子的地段和档次不同,价格差别会很大。我没有办法做精确的对比。  但是总体来讲,伦敦的房价和租金比上海是贵一些的。  同档次的酒店,价格也比上海要贵一些。  四星以上酒店,我估计应该是上海的2倍左右。
  @handsetft
楼主写得真实,n年前我去英国和你感觉一样,那时做是做进口商暴利时代,英镑值钱,我刚开始时做英镑对人民币20比一,买瓶水都觉得贵死了,除了巧克力和国内比,价格还好。  
  @handsetft
16:08:05  我上周又去了一次bicester购物村。  往返火车票是25.5英镑,什么?  我当时就震惊了。英国铁路私有化才没有几年,火车票已经涨成这个熊样了?  要知道2010年,完全相同的出发火车站,当时只花了10英镑。  才70公里的路程,开了48分钟,车子的档次,介于我们当年的绿皮火车和T字头火车之间。当然,车速也介于两者之间。  这个距离,就是上海站到苏州站还不到的水平。如果换T字头火车来讲,我们的往返价格是40......  -----------------------------  我喜欢ASDA!!!!!  我喜欢ASDA!!!!!  我喜欢ASDA!!!!!  我喜欢ASDA!!!!!
  楼主说的全部符合实际 支持 请继续   英国的太阳早落了 还天天下雨2333  
  上面,有朋友提及到,国内一二线城市中产的生活水平不亚于欧美中产了。  我原则上同意。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水平方面。应该已经达到或是接近了。  但是一些人文,环境等方面的东西,应该还需要10-20年的积淀。  西欧和美加等国的高度发达,是几十年高收入,高福利,高教育水平的积累。  而中国在这方面。差距还很大。  以汽车为例,中国人均汽车销量达到200辆每万人,已经远超台湾,接近欧洲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讲保有量,还只有欧洲中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更少。  原因是中国在10年前,每万人汽车销量还只有人家的一个零头。你积累了10年,也远远比不上别人几十年的沉淀。  在人文和环境等方面也一样,还需要一个过程。
  我在之前的贴子里,一直讲一个概念。  一个国家,要是放弃了工业,那么,就离衰败不远了。  英国大约算是一个典型。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任何一个国家,想维持高福利和国民的高收入,必然要有拿得出手的产业,来参与全球竞争和交换。你不可能躺着永远享受高收入。  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旅游很强,但是在慢慢放弃工业后,经济还是陷入了困境。  旅行虽然好,没有污染,但是在对国民收入和税收方面的支撑上的作用上,还是比不过工业的。因为这些产业的体量太小,成长空间是有瓶颈的。  欧洲日子相对好过的法国和德国和瑞士,都是科技和工业相对保留的比较好的。  而其它所谓去工业化的国家,最近几年,都混得很惨。。。  根本原因是,依靠旅行,奢侈品等等产品的输出。是无法维持国民高收入高福利模式的收支平衡的。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增加了100家世界500强。  对应的是,主要发达国家,减少了100家世界500强。  站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是过去十几年全球最大的受益者。  所以中国不被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待见,也是可以理解的。
  楼主可以预测以后英国会有怎样的变化啊?  
  楼主在2013年的春天,曾经写了一个点击量数十万的贴子。  《2013年是日本和欧洲掉入二流国家的分水岭》  当时被不少网友们围攻,认为是大话言言。  尤其可能是玷污了当时部分网友心中的天堂,还被恶意辱骂过。  回过头来看,当年预言的,正在慢慢成真。  2013年是日本和欧洲掉入二流国家的分水岭  
  以前跟欧美没法比,现如今敢比较一下了,进步巨大。
  楼主下面还有没?
  在2014年和2015年的春天,楼主又各写了一个点击量20万左右的贴子。  继续延续了之前的观点:  年是中国进入发达国家门槛的关键时间    后工业时代的中国逆袭--发达的中国正在路上    2016年,因为工作转型,没有精力发贴。  一转眼,又到2017年的春天。  左右思量,没有更好的角度。  只能写写英国的最新见闻。来佐证一下4年前的观点。。。  12年来,楼主从一个基层小工程师,变成了企业负责人。  12年来,英国从高度发达的国家,变成了同行人嘴中“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  享受了共享单车和电子支付便利的中国人,习惯了几毛钱几块钱便捷公交的人们。再到国外旅行,相信会越来越多体会到今天中国的进步和便利。这种便利,再积累个五到十年,谁敢说,就不会变成其它国家人民眼中的发达?
  继续写  
  先顶再看!楼主很长时间不露面啦
  我现在在英国一个西南小城市读书,房租一月五百磅(单间,共享厨房卫浴)生活费一个月500磅,基本在家做饭,很少买衣服,偶尔出去别的城市走一走。可能是小城市,这里还是白人为主。但是街上流浪汉特别多,而且多是青壮年,晚上都不敢出去乱走,感觉很危险。室友都是英国本地白人,生活费在300左右,他们每天吃冷冻食品比较多而且不出去旅游。他们家庭收入不清楚。两个住附近的要靠打工赚生活费,两个伦敦的依赖家里的钱过活。每个人都欠了一大笔助学贷款,据说要还到四十岁。所以在他们眼里,我简直是土豪  
  楼主讲的和我的感受差不多。我是14年春天去的英国,感觉就是贵啊!什么都贵!我也去了bicester,跟一个老板进了Lee的店,转了一圈马上走人。里面最便宜的牛仔裤也要80多镑(后来有人说看到69镑的了)。最后我只买了一堆双立人的指甲刀,打折后5镑一个。这也是唯一感觉便宜的东西了,回来正好送人。住的酒店更离谱,其中在Milton Keynes的一家double-tree住了一晚,竟然花了245镑,这只是个4星酒店啊!吃就更不用说了,最便宜的就是在大英博物馆附近吃的河南烩面,两个人花了20多镑!
  楼主有水平!!!!
  @handsetft
15:39:00  以今天一线城市白领们的眼光来看,伦敦白领们的收入,已经难说高大上了。   客户把工程师换成印巴人后,今天还是维持在2000英镑的收入水平,但是汇率掉到不到1:9了。   折合成人民币,已经不到2万。而上海同样岗位工程师们的收入。很多已经超过15K。   不讲物价,仅从名义收入上来讲,白领们的收入,已经从12年前的相差10倍。缩小到今天的依稀仿佛。   说个真实的事。   16年夏天,我早上出发时,...  —————————————————  请问楼主一个事,我之前无意间在网上看到的,说英国的大学本科是三年,硕士是一年。而且在英国读大学本科完了不用考,就可以继续读一年拿硕士。这是真的吗?  
  mark  
  谢谢,感觉是很真实的~
  绿苍蝇和黑鬼这些垃圾把西欧搞垮才好 当年列强祸害中国多年!  天佑我中华!
  英国德国法国老龄化,如果拒绝外来劳务人员,伊斯兰和黑人,那就直接崩溃,连下降的机会和过渡期都没有。
  一个国家的汇率,靠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来支撑。国力越强,汇率越稳定,货币越值钱。
  @handsetft
16:08:05   我上周又去了一次bicester购物村。   往返火车票是25.5英镑,什么?   我当时就震惊了。英国铁路私有化才没有几年,火车票已经涨成这个熊样了?   要知道2010年,完全相同的出发火车站,当时只花了10英镑。   才70公里的路程,开了48分钟,车子的档次,介于我们当年的绿皮火车和T字头火车之间。当然,车速也介于两者之间。   这个距离,就是上海站到苏州站还不到的水平。如果换T字头火车来讲,我们的往返价格是40......   —————————————————  @bianhanjian
16:27:00  我喜欢ASDA!!!!!   我喜欢ASDA!!!!!   我喜欢ASDA!!!!!   我喜欢ASDA!!!!!  —————————————————  已经是沃尔玛收购  
  @handsetft
16:55:11  在2014年和2015年的春天,楼主又各写了一个点击量20万左右的贴子。  继续延续了之前的观点:  年是中国进入发达国家门槛的关键时间    后工业时代的中国逆袭--发达的中国正在路上    2016年,因为工作转型,没有精力发贴。  一转眼,又到2017年的春天。  左右思量,没有更好......  -----------------------------  楼主太乐观了,我们这地方普通公务员年收入加绩效才六万元,如果是双职工,勉强过得去,生活也算充裕。但我们基层呢?广大地域的农村呢?还有很多打工的呢?收入一般一年2-3万人民币。而你是企业负责人,工程师。。。你算是 精英了,收入当然可以跟人家比。要想普通人啊。
  别的不说,看看以前世界第一的大英帝国皇家海军都成啥样了,现在但凡沾了皇家二字的东西,都在贬值和衰落中,真是丧门星的二字呀!
  @handsetft
16:55:11   在2014年和2015年的春天,楼主又各写了一个点击量20万左右的贴子。   继续延续了之前的观点:   年是中国进入发达国家门槛的关键时间      后工业时代的中国逆袭--发达的中国正在路上      2016年,因为工作转型,没有精力发贴。   一转眼,又到2017年的春天。   左右思量,没有更好......   —————————————————  @步军
19:23:00  楼主太乐观了,我们这地方普通公务员年收入加绩效才六万元,如果是双职工,勉强过得去,生活也算充裕。但我们基层呢?广大地域的农村呢?还有很多打工的呢?收入一般一年2-3万人民币。而你是企业负责人,工程师。。。你算是 精英了,收入当然可以跟人家比。要想普通人啊。  —————————————————  低层3万一年多的是,餐饮业工资2500左右一月多的是,一年下来3万还不到呢!!  
  老佛爷,洋人来给咱们修铁路了
  @handsetft
15:53:00  看着数字,感觉普通伦敦居民的收入还是不低的。至少,蓝领,还有10000人民币左右。中产白领还有2万多人民币一个月税后。   但是一比较消费价格,那就是歇菜了。   我这次开会,住在温布利大球场边上,离机场近30公里的样子。   打英镑当地的出租车,大约是85英镑,用当地约车软件,叫类似于国内的滴滴快车,加上小费后,在35镑左右。   而同样的距离,在上海叫出租在80人民币左右,叫滴滴应该还用不到。...  —————————————————  地铁中国是有补贴的,客运铁路也是这样,资本家不吸血难度当慈善家。  
  只要中国不乱,就什么都不用羡慕别的国家了。
  @handsetft
16:55:11   在2014年和2015年的春天,楼主又各写了一个点击量20万左右的贴子。   继续延续了之前的观点:   年是中国进入发达国家门槛的关键时间      后工业时代的中国逆袭--发达的中国正在路上      2016年,因为工作转型,没有精力发贴。   一转眼,又到2017年的春天。   左右思量,没有更好......   —————————————————  @步军
19:23:00  楼主太乐观了,我们这地方普通公务员年收入加绩效才六万元,如果是双职工,勉强过得去,生活也算充裕。但我们基层呢?广大地域的农村呢?还有很多打工的呢?收入一般一年2-3万人民币。而你是企业负责人,工程师。。。你算是 精英了,收入当然可以跟人家比。要想普通人啊。  —————————————————  沿海其实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了,西部可能还差个5年左右,各个行业收入差距很大,比如电子,计算机,医药行业收入还是挺不错的,因为这是国家崛起必须扶持的产业,据我估计,等70,80成为社会的中坚,中国差不多就崛起了。  
  @handsetft
16:08:05  我上周又去了一次bicester购物村。  往返火车票是25.5英镑,什么?  我当时就震惊了。英国铁路私有化才没有几年,火车票已经涨成这个熊样了?  要知道2010年,完全相同的出发火车站,当时只花了10英镑。  才70公里的路程,开了48分钟,车子的档次,介于我们当年的绿皮火车和T字头火车之间。当然,车速也介于两者之间。  这个距离,就是上海站到苏州站还不到的水平。如果换T字头火车来讲,我们的往返价格是40......  -----------------------------  知道为什么买办公知们在大叫铁路私有化的原因了吧?
  楼主写的不错。
  楼主写的不错,以前的帖子也跟过。  感谢好帖。
  楼主何不谈谈国内外的经济形势?  国外开始去全球化,中国出口锐减。虽然国内前几年开始布局产业转型升级,不过之前好像太着眼于互联网上面,忽略了实体经济。现在国内金融泡沫膨胀,经济脱实向虚严重,中央虽然下手管控金融,但是金融泡沫已经很大了,而且也不像是单靠行政手段就压得下去的。  其实从2014年底开始我就感觉这一波股市、楼市的操作和以往大不相同了,股市不用说,内外勾结,暴涨暴跌。楼市也不像过去那种投资性的增长,而是呈现一种非理性的恐慌的暴涨,这显然也是有人操作和引导的。感觉现在正是国内党内两股势力角力的关键时候啊!!!不知道楼主怎么看?
  @handsetft
16:55:11  在2014年和2015年的春天,楼主又各写了一个点击量20万左右的贴子。  继续延续了之前的观点:  年是中国进入发达国家门槛的关键时间    后工业时代的中国逆袭--发达的中国正在路上    2016年,因为工作转型,没有精力发贴。  一转眼,又到2017年的春天。  左右思量,没有更好......  -----------------------------  @步军
19:23:46  楼主太乐观了,我们这地方普通公务员年收入加绩效才六万元,如果是双职工,勉强过得去,生活也算充裕。但我们基层呢?广大地域的农村呢?还有很多打工的呢?收入一般一年2-3万人民币。而你是企业负责人,工程师。。。你算是 精英了,收入当然可以跟人家比。要想普通人啊。  -----------------------------  和中国有落后地区一样,英国也有非伦敦地区。  所以我文中,很多是用伦敦和上海在对比。  目前长三角地区,不论从人均GDP,实质收入,人类发展指数(包含人均预期寿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受教育年限等指标)来看,都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长三角主要地区的每万人汽车销量,已经达到了韩国或是意大利的水平。  我想,全国范围里,达到这个发展水平的地区的总人口,应该在2亿左右(北京天津 4000多万,长三角接近一亿,珠三角数千万。再加一些较发达副省级城市或是省会城市的精华部分)。也就是说,这两亿人口的生活水平,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欧洲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以上特指物质水平。  而我们国家的很大问题是,不同行业间,收入差距大。不同地区间,发展水平差距大。  在楼主所在的行业,在上海,2005年,左右或是10万年薪是较低水准,当时毕业三年(本科)左右的同学,在外企的,普遍月薪在1万左右,年收入在12w-15w的水平。  而12年过去了,在全国大多数地区,5000是一个比较中等的收入,能拿到12万以上的,依然是少部分。在很多地区,三年工作经验本科生的收入,依然还没有赶上12年前的上海的水平。  但是,也不要忽视我们整体上的进步,中国人口只占18%。2016年汽车销量却占了全球的29%,家电销量占了全球的35%以上。  这两个比例,几乎都和全球发达国家占的比例总和相当。所以,我们也许还不算发达,但也绝对不算落后了。
  我去过台湾 生活真不怎么样 结果人均GDP两万多  
  @handsetft
16:29:49  上面,有朋友提及到,国内一二线城市中产的生活水平不亚于欧美中产了。  我原则上同意。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水平方面。应该已经达到或是接近了。  但是一些人文,环境等方面的东西,应该还需要10-20年的积淀。  西欧和美加等国的高度发达,是几十年高收入,高福利,高教育水平的积累。  而中国在这方面。差距还很大。  以汽车为例,中国人均汽车销量达到200辆每万人,已经远超台湾,接近欧洲中等发达国家的水......  -----------------------------  可是车子会报废啊!又不是永远能积累下去。最多十几年时间就洗完一遍了。中国汽车销量全球第一好像快到十年了。
  在今天的世界,人均GDP排在中国之前的国家,还有70个左右。  大约还有四分之一不到的人口,人均GDP是排在中国前面的,超过50%的人口在中国之后。  而前四分之一中,还有至少一半地区,在人均汽车销量,或是人均财富,或是人均家电销量,甚至人均预期寿命方面,落后于中国。  例如,金砖国家中的俄国,巴西,在以上主要指标中,均落后于中国。大批拉美,非洲,中东,东欧人均GDP较高的国家,很难讲,实质发展水平就高过中国。  能稳稳高于中国发达地区的,估计也是经合组织认可的几十个发达国家中的部分。  那怕是发达国家中靠前位置的英国,普通国民的生活水平就一定敢说远远超过上海市民?  我在3年前的文章中,提及,年,是中国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的关键时间。如今看来,也的确如此。  中国开始出现自己消费领域的世界性品牌,如同80年代日本的品牌走向世界一样,如同90年代,韩国台湾的品牌在全球打响一样。中国的BAT,中国的华为小米OPPO海尔等等,也在成为消费领域的全球品牌。中国的重型机械,也正在慢慢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和当年的日本和韩国一样,中国企业也开始了向产业链顶端的冲击。  和90年代日本文化全球流行,2000年代韩流风行一样,2010年代,中国的电视影视,也开始在东南亚和更大的范围传播。  中国已经进入一个结构性发达的阶段。  部分领域的发达和部分地区的发达。已经出现。  再用5-10年,实现更大面积和更大区域的突破,最终实现整体水平的跃升。这并不是天方夜谈。  这个过程的出现,并不会太漫长。  2000年时,互联网是门户时代,中国的新浪网易百度们,模仿雅虎google。  2005年后,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中国的淘宝和京东,如今已经不逊色于美国的同行。  2010年后,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支付宝等,已经基本追上了国外同行。  2015年后,进入电子支付时代,在第三方支付上,衍生出的创新业务,层出不穷,大量共享经济模式在中国的智能手机和电子支付的高普及基础上涌现。在这个阶段,中国甚至已经出现领先的局面。  谁能说,接下来的五到十年,不会出现更多行业的反超?
  统计出来的GDP和人均收入没有多少意义,主要还是看人民的物质丰富程度和交通便利性以及生活安居环境。目前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比毫不逊色甚至超过大多数!
  对楼主的ID和帖子有很深的印象,希望楼主常来台版
  @handsetft
16:55:11  在2014年和2015年的春天,楼主又各写了一个点击量20万左右的贴子。  继续延续了之前的观点:  年是中国进入发达国家门槛的关键时间    后工业时代的中国逆袭--发达的中国正在路上    2016年,因为工作转型,没有精力发贴。  一转眼,又到2017年的春天。  左右思量,没有更好......  -----------------------------  @步军
19:23:46  楼主太乐观了,我们这地方普通公务员年收入加绩效才六万元,如果是双职工,勉强过得去,生活也算充裕。但我们基层呢?广大地域的农村呢?还有很多打工的呢?收入一般一年2-3万人民币。而你是企业负责人,工程师。。。你算是 精英了,收入当然可以跟人家比。要想普通人啊。  -----------------------------  @handsetft
22:04:13  和中国有落后地区一样,英国也有非伦敦地区。  所以我文中,很多是用伦敦和上海在对比。  目前长三角地区,不论从人均GDP,实质收入,人类发展指数(包含人均预期寿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受教育年限等指标)来看,都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长三角主要地区的每万人汽车销量,已经达到了韩国或是意大利的水平。  我想,全国范围里,达到这个发展水平的地区的总人口,应该在2亿左右(北京天津 400......  -----------------------------  而且,05年之后,广大农民群众的可支配收入有了显著提升,这部分人口,应该在8亿以上吧。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
  有比较才有伤害^_^  楼主前面的文章看过,觉得写得很理性,所以关注了楼主。  差距有,强项有,我们这一代人应该还是奋斗为主的。
  楼主讲得很客观,也分析得很有道理,但是不要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沿海发达地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或许和欧美发达国家差距在缩小,但是社会福利比如医疗、养老、失业方面的保障差距仍然很大,尤其是国民素质更是有着不下一百年的差距,还有环境的恶化问题等等。  
  @handsetft
16:55:11  在2014年和2015年的春天,楼主又各写了一个点击量20万左右的贴子。  继续延续了之前的观点:  年是中国进入发达国家门槛的关键时间    后工业时代的中国逆袭--发达的中国正在路上    2016年,因为工作转型,没有精力发贴。  一转眼,又到2017年的春天。  左右思量,没有更好......  -----------------------------  @步军
19:23:46  楼主太乐观了,我们这地方普通公务员年收入加绩效才六万元,如果是双职工,勉强过得去,生活也算充裕。但我们基层呢?广大地域的农村呢?还有很多打工的呢?收入一般一年2-3万人民币。而你是企业负责人,工程师。。。你算是 精英了,收入当然可以跟人家比。要想普通人啊。  -----------------------------  @handsetft
22:04:13  和中国有落后地区一样,英国也有非伦敦地区。  所以我文中,很多是用伦敦和上海在对比。  目前长三角地区,不论从人均GDP,实质收入,人类发展指数(包含人均预期寿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受教育年限等指标)来看,都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长三角主要地区的每万人汽车销量,已经达到了韩国或是意大利的水平。  我想,全国范围里,达到这个发展水平的地区的总人口,应该在2亿左右(北京天津 400......  -----------------------------  虽然收入少,但生活变好倒是真的,这点我完全给予肯定。也许是跟消费水平相当吧。在基层这么久,做的就是农村工作,担心泄密个人隐私什么,我就不公布入户的相片了。农村现在车辆的比例很高,液晶电视,洗衣机,热水器,智能手机,老年人在家一般是老年机,冰箱,耕田的小铁牛,打草机,摩托车,这些几乎普通家庭都有,98%的都是楼房(我们这边人少,但喜欢起高楼,一般三四层,虽然人住的少),55%是精装修(地板砖以上,看起来外墙统一的一搬政府补贴),少数家庭特别是有年轻人在家搞养殖的一有电脑,空凋,车辆,一般是柳州五菱神车,个别外面混得好的一般是10多万的合资车,每一二十户小村屯,必然有车,起码两部,方便拉村民上街。还有拉货的后驱动(俗称拖拉机)。家家户户都有人外出务工,年轻不出去闯一下,人生都不算完整。  这是我现在任职的村,被组织部门任为该村第一书记。驻守一年多了,全村317户村民,户主名字我几乎都能记住,家家户户都去过。非常了解。该村距离乡镇15公里,距离县城52公里。真正的边远山区,进村及到各个屯的道路全部硬化,也就是水泥路。我所在的县为广西边远县城,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因此,比较具有代表性。是有名的长寿之源。但是你要是到这里来旅游,绝对不会觉得是贫困,因为房子比较好,刚才说了,我们这边的习俗。
  睡觉前说一句吧,邓小平说得没错,发展才是硬道理啊。只要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会越来越好的。发展得好,大家享受成果,也会更爱国吧。
  楼主所言极是!!!
  要不然怎么英国首相表示控制边境权优于其他,而宁可达不成协议也不随便签协议。契约精神还是在。  
  @handsetft
15:53:10  看着数字,感觉普通伦敦居民的收入还是不低的。至少,蓝领,还有10000人民币左右。中产白领还有2万多人民币一个月税后。   但是一比较消费价格,那就是歇菜了。   我这次开会,住在温布利大球场边上,离机场近30公里的样子。   打英镑当地的出租车,大约是85英镑,用当地约车软件,叫类似于国内的滴滴快车,加上小费后,在35镑左右。   而同样的距离,在上海叫出租在80人民币左右,叫滴滴应该还用不到。   再说说地铁,我酒店在伦敦四区,坐地铁2站地(大约7-8公里的样子),到伦敦一区的贝克街,地铁是5.9镑。   同学们,你们没有看错,坐两站地铁,大约是50多人民币。   你们可以自己体会一下。先拿10000人民币一个月,如果每天上下班要用100块坐地铁,你感觉如何?   当然,也可以买一天多次的票,例如1-4区,相当于上海内环范围内吧,一天不限次数,12.9镑。如果1-6区(相当于中环?),是17.9镑。   这个数字,已经不需要再换算成人民币,我只感受到地铁公司的深深恶意。   月薪块的人们。每天要花10块买地铁票。这个负担不算轻了吧。   我要是只挣2000,我估计都舍不得坐车,宁愿走走。   所以,所谓绿色出行,很大程度,应该是被逼的吧……  -----------------------------  纽约东京都有类似的地铁月票,伦敦应该也有,不过当然也不便宜  
  @handsetft
16:29:49  上面,有朋友提及到,国内一二线城市中产的生活水平不亚于欧美中产了。   我原则上同意。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水平方面。应该已经达到或是接近了。   但是一些人文,环境等方面的东西,应该还需要10-20年的积淀。   西欧和美加等国的高度发达,是几十年高收入,高福利,高教育水平的积累。   而中国在这方面。差距还很大。   以汽车为例,中国人均汽车销量达到200辆每万人,已经远超台湾,接近欧洲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讲保有量,还只有欧洲中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更少。   原因是中国在10年前,每万人汽车销量还只有人家的一个零头。你积累了10年,也远远比不上别人几十年的沉淀。   在人文和环境等方面也一样,还需要一个过程。  -----------------------------  一线城市的人文和环境进步迅速  
  LZ相见恨晚,观点一致。对日本比较了解,基本上和长三角现在生活水平差不多。而在IT等新兴领域他们已经落后。而保守和自大惯性思维,将加速其下落。  
  刚看楼主另一个13年的帖子,还留言希望楼主继续发声,没想这就看到了。支持!!!
  私有化,铁娘子,呵呵  
  顶,以前发的贴很有印象。
  英国人毕竟觉醒了!脱欧只是时间问题了!
  守住基础产业的公有体制,是中国稳定发展的重要甚至核心保证。
  @xl-05 04:05:22  守住基础产业的公有体制,是中国稳定发展的重要甚至核心保证。  -----------------------------  有道理
  @handsetft
16:29:49  上面,有朋友提及到,国内一二线城市中产的生活水平不亚于欧美中产了。   我原则上同意。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水平方面。应该已经达到或是接近了。   但是一些人文,环境等方面的东西,应该还需要10-20年的积淀。   西欧和美加等国的高度发达,是几十年高收入,高福利,高教育水平的积累。   而中国在这方面。差距还很大。   以汽车为例,中国人均汽车销量达到200辆每万人,已经远超台湾,接近欧洲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讲保有量,还只有欧洲中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更少。   原因是中国在10年前,每万人汽车销量还只有人家的一个零头。你积累了10年,也远远比不上别人几十年的沉淀。   在人文和环境等方面也一样,还需要一个过程。  -----------------------------  你这个数据有问题,中国现在车辆我看到的数据是2.3亿辆  
  @stonyau
15:43:57  現在倫敦已經不是以前的倫敦,白人出走,非亞人種進駐  有報道說,現在倫敦每10個人有3個不是歐州白人  說到底,跟中東亂象有一定關係  -----------------------------  现在伦敦每10个人有 6 个不是白人,伦敦白皮人口已少于一半  
  @七虞子
18:59:03  英国德国法国老龄化,如果拒绝外来劳务人员,伊斯兰和黑人,那就直接崩溃,连下降的机会和过渡期都没有。  -----------------------------  欧盟内各国公民可以自由流动工作,很多原东欧的人去英法德工作,黑人和绿教是吃福利的,才不会工作。
  好帖子。收藏!
  @u_7-05-04 17:12:55  我现在在英国一个西南小城市读书,房租一月五百磅(单间,共享厨房卫浴)生活费一个月500磅,基本在家做饭,很少买衣服,偶尔出去别的城市走一走。可能是小城市,这里还是白人为主。但是街上流浪汉特别多,而且多是青壮年,晚上都不敢出去乱走,感觉很危险。室友都是英国本地白人,生活费在300左右,他们每天吃冷冻食品比较多而且不出去旅游。他们家庭收入不清楚。两个住附近的要靠打工赚生活费,两个伦敦的依赖家里的钱过活......  -----------------------------  很多网友在这位朋友的回复下面关注和讨论英国留学的问题,所以我也上来说几句。  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其实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目前也基本普及9年了)。但是大学教育,在大多数国家,都不再算是义务教育范围了。  尤其在美国和英国,可以算成是教育投资。  以美国为例,约有一半人口,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  美国的高等教育,分成几个不同的等级。  Level1
美国私立大学
代表就是常春藤名校。  level2
代表就是各州的州立大学  level3
类似于各地的专科职业学院  通常情况下,精英子弟,从小上私立学校,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加上长辈们大多在名校毕业,还可以通过校友关系或是捐赠等办法,让自己子弟得到名校的优先录取。一旦拿到这些名校的学位。基本上可以让自己的子弟维持在精英阶层。而普通中产家庭的孩子进顶尖名校的难度非常大,除非孩子成绩非常优秀。名校毕业的孩子,一般都是进入名企,投行,或是做律师,医生等职业。一般年薪都在20万美元以上。  而大多数白领家庭的子女,一般都是上公立学校,和中国一样,美国也有学区,通常是房子越贵的社区,所在的学校更好,好的公立学校毕业的孩子,就比较容易申请到好的州立大学(加州大学的几个校区,在美国大学排名里的位置也非常靠前)。而在公立大学毕业,拿到学位的孩子,毕业后。一般都在大中公司找到工作,基本能够维持白领的社会阶层。这个阶层,典型的家庭收入是5-20万美元之间(其中15-20万,是美国规模公司总监级的职位的典型收入,这是一个门槛,非名校的毕业生,想在大公司做到总监以上,是很困难的)。  而相当部分的美国人,读的是社区大学,这个大约相当于中国的专科或是职业学院。社区大学是没有学位的,读这个学校的,一般要么学习成绩一般,要么经济条件一般,或是两者都有。他们一般来自于普通甚至较差的公立学校,家庭背景一般也是灰领。他们毕业后,基本上是做辅助性工作或是事务性工作为主。这样的人群,典型的收入是2000美元一个月左右。他们及他们的家庭,就很难维持白领阶层的生活水准了。  这位同学提及的白人室友,天天吃冷冻食品的,估计很可能也自于灰领家庭。  而另外50%的人口,因为没有大学学历,那基本上,很难找到非常理想的工作,大多数都是住在一般的社区,上一般的公立学校,然后子弟们大多数继续延续兄辈的生活状态。  最极端的是一些黑人或是拉美裔聚集的社区,甚至有可能成为无政府状态的社区。  美国情况是,当地的政府开支,由当地的房产税来支持。在美国个人所得税或是消费税,是国家和州财政的。你只要有收入,或是消费,就要交所得税和消费税。但是市镇的财政,是由房产税来支撑的。在大多数地区,要按房子的市值的1%,每年缴纳房产税,例如房子值100万,那每年就要缴纳1万。  这笔钱,是用于支持地方财政的。也就是用于政府运营和市政开支的。  以底特律为例,在财政恶化后,当地政府没有钱来维持供水供电的正常运作,导致这些社区的房价加速加滑。市政的恶化,导致人口的迁出,进一步降低了房价。而房价下滑后,导致房产税的来源枯竭,最后,财政崩溃。  在市镇的财政崩溃后,一般会解散政府,解散警察局。你没有看错,所以在美国一些地方,会出现无政府状态的市镇,这种地方,会是州立警察也不愿去的所在。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社区的孩子,很难得到好的公立教育。他们也基本上失去了向更高阶层跃升的机会。  英国的情况,这位朋友可以补充一些。但是相信情况是类似的。  中下的英国家庭,一样是很难支撑异地的大学教育开支的。  在当前的中国,社会阶层的流动通道相对是比较宽松的。  主要是因为,高考是相对公平的录取模式。而且学费相对低廉。  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随着中产地上家庭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教育,普通家庭的子弟,想考上985大学的难度大大增加了。现在已经出现,985以上名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大中城市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大中城市集中了更好的普及教育资源,而且大中城市的中产家庭更注重孩子教育。  甚至可以讲,在中国,已经出现985以上对应精英,本科以上对应白领,专科对应灰领的雏形。  在英国,情况和美国也类似,年轻人中,约50%有机会上大学。基本上本科以上阶段大学的,应该也只占了英国年轻人比重的三分之一。对于三分之二的英国青年来讲,上英国的本科大学,也是不能承受之重。。。
  在整体上跟欧洲还是有差距,但已经不像从前。
  楼主把中西的经济与社会现状的对比解剖的很有深度,不知楼主怎么看待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跟亚投行?
  @handsetft :本土豪赏1根鹅毛(10赏金)聊表敬意,礼轻情意重【】
  坐等楼主更新
  @handsetft
16:29:49  上面,有朋友提及到,国内一二线城市中产的生活水平不亚于欧美中产了。  我原则上同意。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水平方面。应该已经达到或是接近了。  但是一些人文,环境等方面的东西,应该还需要10-20年的积淀。  西欧和美加等国的高度发达,是几十年高收入,高福利,高教育水平的积累。  而中国在这方面。差距还很大。  以汽车为例,中国人均汽车销量达到200辆每万人,已经远超台湾,接近欧洲中等发达国家的水......  -----------------------------  楼主说得很中肯。赞一个。
  @七虞子
18:59:03  英国德国法国老龄化,如果拒绝外来劳务人员,伊斯兰和黑人,那就直接崩溃,连下降的机会和过渡期都没有。  -----------------------------  @难摘的果子
08:13:13  欧盟内各国公民可以自由流动工作,很多原东欧的人去英法德工作,黑人和绿教是吃福利的,才不会工作。  -----------------------------  为啥不让中国人到 上述国家去了 ??哪怕一个人中国公民给予3年的期限,那上述国家老龄化很快就会解决了 而且还不需要担负中国公民的社保( 社保交在中国,三年期满都必须返回中国)
  顶LZ!
  @七虞子
18:59:03  英国德国法国老龄化,如果拒绝外来劳务人员,伊斯兰和黑人,那就直接崩溃,连下降的机会和过渡期都没有。  -----------------------------  @难摘的果子
08:13:13  欧盟内各国公民可以自由流动工作,很多原东欧的人去英法德工作,黑人和绿教是吃福利的,才不会工作。  -----------------------------  为啥不让中国人到 上述国家去了 ??哪怕一个人中国公民给予3年的期限,那上述国家老龄化很快就会解决了 而且还不需要担负中国公民的社保( 社保交在中国,三年期满都必须返回中国)
  我一直追着你这个帖子,今天又再见你的大作,幸甚!  
  mark  
  资本可以跨国流动,产业可以跨国流动,人很难自由流动。全球化过程收入水平必然逐渐拉平。非要说体制优势那就扯了。四小龙到中国,然后再到东南亚印度。撒切尔国有化那是八十年代的事了,现在地铁贵都往那扯?印度增长率超过中国也说明体制比我们好?  
  @七虞子
18:59:03   英国德国法国老龄化,如果拒绝外来劳务人员,伊斯兰和黑人,那就直接崩溃,连下降的机会和过渡期都没有。   —————————————————  @难摘的果子
08:13:13   欧盟内各国公民可以自由流动工作,很多原东欧的人去英法德工作,黑人和绿教是吃福利的,才不会工作。   —————————————————  @楼
11:35:00  为啥不让中国人到 上述国家去了 ??哪怕一个人中国公民给予3年的期限,那上述国家老龄化很快就会解决了 而且还不需要担负中国公民的社保( 社保交在中国,三年期满都必须返回中国)  —————————————————  国界是围墙,他们不同意啊。特朗普不也要废掉北美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穷国更得利,几千万的墨西哥他们都受不了,十几亿的中国一下就冲垮他们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北省农民工保证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