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关于有人反映住住房保障标准面积房面积小,生活很压抑的新闻报道

深观察|解决商品房、保障房隔离问题,政府要勇于做“坏人”_凤凰资讯
深观察|解决商品房、保障房隔离问题,政府要勇于做“坏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深观察|解决商品房、保障房隔离问题,政府要勇于做“坏人”最近,随着北京丰台某商品房小区与保障房小区间有关物业隔离引发争议的新闻被曝光,如何处理好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业主的关系,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检索相关消息发现,只要是采取商品房配置保障性住房的政策,这种矛盾就必然会存在,无论商品房住户还是保障房住户都不满意,至今未有解决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商品房配售保障房是政府为减少成本而实施的政策,但在解决二者冲突时,政府的角色往往是缺乏作为的或者隐身的。即便一些地方政府作出表态,但真正到整治阶段也大都不了了之。可以说,地方政府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态度比较模糊,比如河南一些地方政府在出台相关规定时就没有提出分区管理的内容,导致矛盾被聚集到房地产公司和业主身上。
一般情况下,保障房的售价要比周遭的商品房低很多。以前文提及的小区为例,保障房开盘价格2万多,而另一边商品房单价超过十万。让房价差距如此之大的两类业主共享相同的物业,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既然享受了政策房的便宜,保障房业主也不该要求自己享受到的服务要与商品房相匹配。以歧视或渲染阶层对立来渲染隔离,更是一种占便宜不要太多的无厘头。
购买商品房或保障房不能单纯以贫富对立来看待。隔离管理跟歧视毫无关系,而只不过是价值的正确体现。
事实上,无论是在相关政策出台前还是出台后,北京多数配置保障房的楼盘都会在与买房者沟通时,明确提出保障房和商品房将实行隔离管理,并且也是这么做的。这种公开的坚持,只能说明一切要尊重市场的规律。
政府在处理隔离问题时也有难言之隐,因为从政府方来看,处理小区隔离问题实质是如何平衡公平与平等的问题。一方面,要注意平等,不能让保障房建设的福利措施变成一种“歧穷”,避免享受福利房的人如鲠在喉;另一方,如果不分区,会让开发商和业主大受损失,开发商配建保障房的积极性会受挫。
不过,地方政府在处理隔离与分区管理这件事情并非没留口子,例如在2015年北京住建委出台的有关规定中就提出, 新建商品住房配建项目,商品住房与保障性住房分区域实施物业管理的,建设单位应按照规划设计指标,分区域建设公共建筑和共用设施,分别配套设备设施;实施统一物业管理的,建设单位不得通过增设围栏、绿植等方式,将同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分割。
但在实际操作中,开发商并没有采取分区管理的措施,这可能是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量,或者隔离管理难以通过政府的许可,开发商退而求其次,为了满足政府规定面积、绿化,只好向商品房偏斜凑个合格的数字。于是乎,我们看到这样的一种局面,在小区建成前,开发商靠纸面合同忽悠业主,在建成后则靠既成事实难为政府。
对于分隔管理附属设施的设置,《物权法》第七十六条规定,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业主依法享有的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处分。但《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并未对隔离的违法行为处罚设定强制措施,如果有关部门开始整治,建设单位不服处罚,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需履行听证、复议、诉讼等程序,如此事情往往解决不了,只能拖下去,陷入执行难的死结。
指责开发商奸商?但商人也要盈利。指责保障房业主贪心?但合同就摆在那。指责商品房业主歧视?但人家毕竟掏了更多的钱。作为一项利民政策为何出现了如此尴尬的问题?唯一的答案就是政策的思路本身有问题。
此时最考验的是政府的担当,作为主持公平的角色需要适当扮演“坏人”。解决这个死结的关键在于,政府要承认隔离的公平,为配建保障房明确分割的空间、绿化水平等等。与其混在一起作为一笔糊涂账,不如划分开来算清楚,以政策限制和控制开发商模糊操作。
要让此一事件得到公平的处理,相关补贴可能还是要由政府买单,因为这不是开发商的本分,而是政府的责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810617
播放数:439975
播放数:1386724
播放数:5808920“我一个人住就要小房子,面积大的留给邻居”(组图)_网易新闻
“我一个人住就要小房子,面积大的留给邻居”(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住户们在拆迁安置房房源表前查看住户们正在沙盘前选择自己心仪的房源
  位于驷马桥片区的恒德路12、14号自治改造项目是金牛区的北改项目之一,继去年年底召开了附条件协议搬迁动员大会后,3月9日,恒德路12、14号自治改造项目启动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签约工作。当天签约现场忙而不乱、其乐融融。据恒徳路社区党委书记吴荣洲说,居民自治改造和这次项目的顺利开展有莫大的关系。
  中国好邻居
  自己要小房子 大面积留给别人
  在恒徳路12、14号自治改造项目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签约的第一天,不少群众早早就来到了签约现场等候。邱志祥成为了第一位签约居民,按照补偿安置政策,他可以选择70多平米的房子。问到为什么自愿选择了小一点的户型,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人住,所以决定把房屋面积大的户型让给其他住户,只要能住上新房,大一点小一点都很开心。
  除了有邱志祥这样的好邻居,在现场我们还看到了一位热心人,主动帮着工作人员登记排号、维护秩序。这是恒徳路12号的居民叶大爷,叶大爷自己是50多号,说到是否担心能不能选到自己满意的户型时,叶大爷心态很不错。
  “民主自治改造”
  倾听民意
  拆迁工作进展顺利
  恒徳路12、14号是原成都市工业学校教职员工的宿舍区,占地面积约9.5亩,住户约200户,这此次顺利启动签约工作离不开“民主自治改造”这一广泛运用于“北改”的方法。
  首先由居民代表组成自治改造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当地住户公开投票选出,并经逐户征求意见、签字同意确认产生。自改委在项目摸底调查、房屋确权公示、安置方案制定、协议签约等工作环节中确保最大范围倾听民意,最大程度集纳民智,最大限度整合民力。据记者了解,此次拆迁提供了货币补偿和原地返迁两种安置方式,居民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原地返迁。当天签约工作进展顺利,签约住户过半。
  华西社区报记者 吴小红  作者:吴小红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住房保障面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