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基金委无机化学一处处长是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各学部概况及联系方式一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各科学部学科与综合处联系人名单及联系电话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数理科学部(代码:A)
数学天元基金办公室
物理II学科
天文学学科
化学科学部(代码:B)
无机化学学科
有机化学学科
物理化学学科
高分子科学学科
分析化学与环境化学学科
化学工程学学科
生命科学部(代码:C)
植物学与微生物学学科
动物学、畜牧兽医学与
水产学学科
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与
生物医学工程学学科
神经科学与心理学学科
生理学与病理学学科
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与
遗传学学科
农业科学学科
林业科学与生态学学科
预防医学与免疫学学科
临床医学基础学科
药物学与药理学学科
中医与中药学学科
地球科学部(代码:D)
地理学学科
地质学学科
地球化学学科
地球物理学与
空间物理学学科
大气科学学科
海洋科学学科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代码:E)
金属材料学科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
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
冶金与矿业学科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
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学科
信息科学部(代码:F)
电子学与信息系统学科
计算机科学学科
自动化学科
半导体科学学科
光学与光电子学学科
管理科学部(代码:G)
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
宏观管理与科技政策
科学基金杂志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王春霞处长到我校指导工作-学院动态-盐城工学院环境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王春霞处长到我校指导工作
&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四处(环境化学处)处长王春霞研究员到我校交流指导。&& 王春霞处长做了题为《环境化学学科发展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概况》的报告,介绍了国家基金委环境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关注的主要环境与科学问题、优先发展领域与资助现状,同时介绍了国家基金委的总体资助状况与新动向,还就撰写申请书时应注意事项向与会科研人员传授了经验,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 大会由环境学院丁成院长主持,科技处王路明处长、奚新国副处长,化生学院王伟院长,环境学院顾红书记,严金龙副院长等领导以及各相关专业及明年申报国家基金的有关教师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王春霞处长会后还参观了我校分析测试中心、环境学院实验室等并与环境学院教师召开了座谈会,就环境学院的下一步发展、重点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浓缩岁月铸师魂——访著名物理无机化学家史启祯教授
  上网浏览新闻时,无意间读到这个标题——《史启祯教授执教55周年庆祝活动举行》,它吸引着我认真阅读起来:
  “我校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史启祯教授执教55周年纪念大会在太白校区举行。史启祯教授与夫人曾克慰,以及参加第五届道尔顿国际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和会议代表,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副校长杨春德、王尧宇以及相关职能处室、院系负责人200余人出席。会上,方光华校长、化材学院吴彪院长分别代表学校和学院作了发言,高度评价了史启祯教授执教55年来为高等教育事业及我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号召大家学习史启祯先生热爱西大、热爱西部的奉献精神,一丝不苟严谨的治学精神,不断创新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高贵品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一处陈荣处长、北京大学严纯华院士、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房喻教授、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刘伟生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资深国际开发经理Sarah
Thomas女士分别发言祝贺,对史先生的成就和品格给予了高度评价。原国家稀土办主任、中国稀土协会副会长王彩凤女士,陕西科技大学校长沈一丁教授,美国ECOLAB研发公司总监申建坤博士,我校“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栾新军教授以及在校本科生代表高瑞程同学作为史启祯教授不同时期的学生代表,分别作了发言。在发言中,大家纷纷表达了对史先生的感激之情和深深的祝福。”
  哦,真的是您——史先生?日子过得多快呀,一晃十年过去了。我至今都忘不了您当年接受我采访时的样子:一个劲儿地躲避单位给您安排好的采访,一副行事低调、谦虚固执、古板可爱的样子。后来,采访文章写好交您审核时,您从信箱发我的一句话让我受宠若惊:你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记者,工作努力而认真,必定前途无量!
  先生知道吗?正是颇具个性的您的一句盛赞和鼓励,让我对工作更添信心,更踏踏实实,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能继续努力地走好新闻记者的这条路。所以在这特别的日子里,也让我借助博客由衷地感谢您并向您致敬!祝您新春吉祥,鸿福齐天,福寿安康,幸福美满!
          
             
(本专访发表于:《科学中国人》2004年第11期 )
                  浓缩岁月铸师魂
         ——访著名物理无机化学专家、西北大学史启祯教授
                           引子
&&&&秋意,随着阵阵萧瑟的风徐徐降临到西北大地,10月中旬的西安已经下了好几场雨了。然而,我们走进西北大学的这一天,却出人意料的看见了耀目的阳光,虽然已近下午5点,西边的那抹余晖却是瑰丽斑斓,无限美好……
&&&&走进史教授的办公室,先生正端坐在电脑前专心致志地忙着什么。面对面落座以后,我们才看清先生那洁白发丝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想着他一生为教育事业付出的毕生努力与精诚,看着他如今还这么殚精竭虑地工作着,我们的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
  对他的专访在不经意中开始了……
&&&&一、少年时代的他,一上化学课就特别有精神,一见到化学教师就感觉特别亲切。
&&&&“史教授,您怎么会爱上化学、这个普通人都认为枯燥的专业呢?”我开门见山地问道。我的提问启开了先生记忆的大门,史教授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味之中。
  他说,他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上大学报专业的时候没有任何人的指导,完全是凭着自己的一腔意愿。在象山中学上学时,他就没感到过化学课枯燥,而是感到它非常的奇妙,只要一上化学课他的眸子里就会闪出亮光,一见到化学教师他就会觉得特别亲切。也许是造物主对这个农村孩子特别的青睐吧,他如愿地考上了兰州大学化学系。直到考上了化学系,那扇锁着少年梦想的神秘的大门才终于被他敲开。但那时却不知,一进这个门,他便改变了自己的整个人生。
&&&&195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兰州大学并被留校任教,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愿望终于如愿以偿。
&&&&如果说,最初充溢着他内心的还只是一种吸引与好奇,那么,当热爱成为一种事业时,他才逐渐认识了自己的事业所附着的使命。从此,在化学这个领域里,从兰州大学到西北大学的讲台或实验室里,便有了他整整46年如一日对事业的执著躬耕,他将这个凝聚了太多太多心血的事业演绎得功绩卓著,将平凡的人生演绎得五彩斑斓…… 
&&&&二、他在科学研究的领域里呕心沥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面对荣誉时,只有淡然一笑。
  史启祯教授长期从事基础研究,研究领域涉及稀土元素化学、稀有元素化学、配位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和物理无机化学等多个化学分支。先后主持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两项中美国际合作研究基金。
&&&&在《&J.&Am.&Soc.&Chem.》、《JCS&<mun.》、《Inorg.&Chem.》、《Organometallics》、《中国科学》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杂志上,他发表了300余篇研究论文,其中《SCI》索引源杂志论文160余篇。重要研究成果有:1)&研究了空气敏感化合物V(CO)6的取代反应动力学,在国际上首次提供了17电子与18电子配合物相对取代活性的定量比较;2)&研究了V(CO)6在路易斯碱诱导条件下的取代反应机理,首次提出通过形成异羰基桥实现内层电子转移的可能性;3)&首次系统研究了金属羰基化合物氧原子转移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为均相催化和有机合成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信息。发表在《&J.Am.&Chem.&Soc.》上的4篇论文被国际化学杂志和专著引用600余次。他的研究成果先后获第一届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一张张奖状,一面面奖牌,象一串串炫目的光环,对史教授的科学研究工作作出了最好的评价。然而,当数不清的荣誉接踵而来时,史启祯教授总是淡然一笑,觉得那些全是身外之物,他这一生对荣誉和职位这些东西都看得很轻。他认为最关键的,是应有一种时间的紧迫感,要有为国家作贡献的责任感,要抓紧时间,尽量多做些事情。
&&&&三、在大学的教学改革中,他成了一名永不知倦的领跑人。
&&&&46年前,史教授拿起教鞭的那一天,他就立下过终生献身教育的誓言。事业家的追求是永恒的,尽管长路漫漫,斗转星移,他始终信服一个真理:任何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教学必需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质量。”史教授用汗水和智慧铺就起一条教学改革之路,无论在兰州大学还是在西北大学的校园里,他都是一名永不知倦的领跑人。 
&&&&史教授第一次访问美国西北大学,身份是访问学者,在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化学会前主席巴索洛教授的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第二次和第三次访美,则是执行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支持的合作研究项目,他是项目的中方主持人。尽管三次出访的主要任务都是科学研究,他还是有意识地经常走进大学生的课堂,大量浏览相关的化学教科书,&对美国大学的教学情况进行实地考察。
&&&&史教授发现,我们国内的教材注重的是理论的严密性,是把理论知识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介绍给学生;而国外的教材则更注重于启发性,通过各种典型实例让学生领会深奥的理论知识,阅读起来的感觉明显不一样。他立刻意识到,这不只是表述方式上的差异,而是不同教育理念的反映。于是,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中逐渐形成:通过翻译国外精品教材,作为向国内化学界介绍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载体。
&&&&于是,从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末,他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共同翻译出版了《无机化学前沿》(兰州大学出版社)、《过渡元素金属有机化学》(兰州大学出版社)、《空气敏感化合物的操作》(兰州大学出版社)和《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等4部精品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受到化学界广泛的好评。
&&&&担任兰州大学化学系副系主任期间,史教授组织了1985级学生全学程使用国外原版教材的实践,涉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物质结构等5门主干基础课,并亲自主讲无机化学课。这是改革开放后国内最早进行的全学程使用国外原版教材的教学实践。1991年,受教育部化学学科教指委的委托,为应用化学专业主编该专业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教材《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该书于1998年由高教社出版,2000年以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再版,迄今已发行3万册,为我国应用化学专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修改后再版的《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将以全新的面孔与读者见面。
  多年来,在教学改革的路上,史教授一如继往地走着,再大的艰难险阻也无法挡住他的步伐。他成了一名对事业矢志不渝、永不松懈的人,成了一名力争上游、追求卓越的人。1999年他终于摘取了陕西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的桂冠,该成果又于2001年荣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他的学术报告被听众看作“软艺术品”,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他的格言是“两只翅膀都要硬起来”。
&&&&史教授常说: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他从教46年来,讲授过多门课程,作过不计其数的学术报告。不论是讲课还是学术报告,切入点选得总是那么自然、那么恰当,语言也总是那样风趣简练,表达到位,从不落套。学生或听众无不由衷赞叹。有人称他的报告象一件“软艺术品”,给他们知识、给他们思想、给他们幽默、给他们回味与享受。最近在为学生们作题为“超越化学看化学”的报告时,他一开始就说:今天的报告大约需要50分钟,我的报告从来不超过50分钟。我不能保证报告对你们有帮助,但却能做到不让你们长时间受痛苦。记者以为这是他50分钟课堂长期磨练养成的习惯,他说不是,他认为报告长了容易乏味,他当过学生,也经常当听众,知道学生和听众烦什么。然而,或许没有人知道,这短短50分钟精彩演讲的背后,却是先生整整半个月心血准备的结晶。
&&&&2003年,史教授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和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
  史教授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为国家培养了3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在与研究生们讨论学术问题时,从来不立即否定学生的观点。当学生表达观点时,他总是微笑、点头。学生们知道,先生只是肯定他正确的部分,接下来的提问才是关键,他们会从提问中逐渐悟出哪些观点可能有问题。记者与他谈起这个问题时,他说,为人处事原则,对谁都一样!甚至7岁的小外孙也不解地问妈妈:与外公说话时,他为什么总说对,对,对?
  史先生1994年来西北大学任教,作为学科带头人,十年来在校、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引领物理无机化学学科上了一个大台阶。西北大学物理无机化学研究所和省物理无机化学重点实验室,凝聚了包括10位教授在内的一大批研究力量,成为西北大学和国内无机化学界最有活力的研究集体之一。研究所被评为校科研先进群体,实验室被评为陕西省优秀重点实验室。记者问他10年来最感到欣慰的一件事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成长起来一批年轻人!史教授是年轻人的良师益友。发表研究论文时,他的署名总是排在学生和其他年轻教师之后,他经常帮助青年教师修改研究项目申请书,帮助他们申请研究基金,青年教师遇到问题时都喜欢找他谈。
  史教授无论何时何地,都强调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的关系。他与记者谈起自己的定位时说:有人说我是科研型的,也有人说我是教学型的,但我什么型都不是,就是一个教师。科学研究和教学都是份内的事,两者不可分割。他经常鼓励年轻教师要善于处理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关系,要求他们“两只翅膀都要硬起来”。他多次提出“出成果才是硬道理”,将研究群体成员的精力集中在工作上。他告诉记者,学校今年批准他辞去所长和主任这两项职务,对西北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学科而言,这意味着由中青年教师担纲的另一个高速发展期的来临。
  史教授以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怀抱一颗火热的心,将崇高的事业一代代传承,这不由得让人想起那燃烧着的红烛,总是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别人。
                         尾&声
&&&&就要结束采访时,史教授告诉记者,他1994年来西北大学时,已经59岁了,十年来能做成一些事情,全靠校、系两级领导和周围同事们的支持,他对这些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也想借此机会表达对工作了大半生的兰州大学的一份感情,他怀念兰州大学,那里培育了他事业的第一个峰期。他还要借此机会感谢我国化学界前辈们的提携与朋友们的支持。
  笔者虽然不懂深奥的化学,但知道化学反应会变化万千。而此时,我从这位从事一生化学事业的老教授身上看到的,分明是走过了46载风雨历程、46个科教春秋之后,先生那腔永远不变的热血。
  是的,直至今天,在化学的领域里,史启祯教授仍顶着满头银发,稳重地迈着自己69岁的人生步履,用依然如故的谦逊的品格与自重自律的人生准则,循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从容应对着无孔不入的现代诱惑和轻薄之风。记者衷心祝愿先生的晚年,会像户外黄昏的那缕红红的夕阳,无限美好…… &
已投稿到: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走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走近,国家,科学,科学基金,自然基金委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走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