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制造业产品研发流程破产是由于研发失败造成的

IndustryNews
东莞“倒闭潮”真相是制造业的蝶变
  最近,关于东莞企业倒闭或者外迁的新闻频现报端,以制造业立市的东莞,真的步入转型困境期了吗?连日来,羊晚记者调查发现,东莞确实有一些企业关停、外迁,但也不乏更多更先进的企业落地生根。
  一段时间以来风传的东莞企业&倒闭潮&,其造成因素至少有,一些媒体选择性的放大传播,以及部分网友客观科学判断力不足。&世界工厂&东莞,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观察中国制造业的一个风向标。东莞制造企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外界的关注,实属正常。
  技术进步和设备升级的过程中减少劳动力使用的状况一直存在,并非在今天才有,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伴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单位产值所使用的劳动力数量始终是在下降的。只不过经济低迷的大环境,给这个渐进过程起到了加速作用,引起了公众的特别关注。
  笔者认为,企业倒闭,只要在经济规律作用下,在市场逻辑体系内,没有什么可怕的。综合报道来看,发展后劲明显不足、运行状况不佳、倒掉的和外迁的,主要是那些停留在传统加工贸易的企业。而转型升级早、拥有自主品牌,处于行业发展风口、创新研发投入产出好的企业,运行情况则截然不同,仍呈上行态势。这才是东莞企业&倒闭潮&的背后真相。
  尽管&倒闭潮&没有真实存在,东莞早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了。正视&倒闭&危机,政企联合突围、转型升级、技术改造、智慧工厂,成为东莞制造业谋求新生的关键词,而&机器换人&和&技能强人&两大行动策略,更夯实了东莞制造业升华的基础。
  一者,&机器换人&,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以成本控制为目标,用替代的传统加工贸易业中技能含量低下的旧式工人,政府助力企业积极加快&机器换人&计划。并由此更新企业管理思维、员工工作思维,以装备更新带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工业正在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劳动力密集型工厂以及各个工序流程上,承担起东莞制造工厂升级换代的希望。
  二者,&技能强人&,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储备计划。&机器换人&决非不需要工人,恰恰是更需要人,而是需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来适应借鉴德国现代职教模式,全面系统引进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师资标准、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并力促德国职教模式在东莞本土化,提高东莞技工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预计将达16万人,这将为东莞乃至广东全省的产业升级提供核心人力资源保障。
  由上观止,传言中的东莞&倒闭潮&,不过是这个世界工厂的一次蝶变,是东莞制造业的新生而已。向着制造业的未来,东莞,做好了准备;东莞,正在路上。
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中国机器人网(www.)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7
相关阅读 :
108258人看过
60860人看过
38876人看过
31667人看过
29962人看过
28567人看过
26138人看过
25876人看过
全部评论()
从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到火热的无人驾驶、人机大战,人工智能已经步入春天,站上风口。人工...
  钰信哥导读:习近平和卡梅伦在酒吧小酌吃炸鱼薯条、开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代...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你看到的倒闭潮 远不是中国制造业的真相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刻转型之中,对内,很多企业正沿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苦练内功;对外,“一带一路”战略带来了更多新的机会。众人眼中所看见的“倒闭”,只是市场的优胜劣汰。大量企业倒下的同时,另有更大一批高新企业在崛起。
  12月1日,在东莞工业区最密集的厚街镇,老汪站在自家公司门口,显得有点怅然若失。  前几年还闹哄哄的工业区今年变得冷清多了。老汪所在的厚街镇新塘工业区,今年出现了大厂缩减成了小厂、小厂倒闭退出生产的现象。  老汪在东莞创业已有十几年,以前他是两手抓,一边经营着几家鞋材厂,一边开劳务派遣公司。今年7月份他关掉了自己的最后一家鞋材厂,手里只剩下现在这个劳务公司了。  &我们鞋材厂的订单今年少了三四成,亏了五六百万才关掉的,实在没办法,一直开只会一直亏。&老汪说。而在以前,老汪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企业似乎也步履维艰,今年来企业倒闭声也此起彼伏。服装鞋帽、纺织、电子、陶瓷等制造行业,成为倒闭的重灾区。  活着的一些企业,情况也不是太乐观。在厚街溪头工业区,不少劳务派遣公司纷纷抱怨,&现在都只能把人往广州、深圳、惠州等地方送,东莞本地很少企业招人了。而且今年的用工单价很低,公司跟工厂签单最高价是12块/小时,普遍都是10块、9块一个小时。&  今年来,大型纺织服装企业频现倒闭,而2007年中国纺织服装业上下游产业链吸纳就业总人口高达1.7亿。上半年国内纺织服装业迎来首次负增长,今年究竟有几千万人将提前数月回家过年,没人知道。  今年来,大型纺织服装企业频现倒闭,而2007年中国纺织服装业上下游产业链吸纳就业总人口高达1.7亿。上半年国内纺织服装业迎来首次负增长,今年究竟有几千万人将提前数月回家过年,没人知道。  摆脱了鞋厂的亏损,令老汪措手不及的是,劳务派遣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  往年这个月份,正是东莞企业用工旺季,年底赶订单让工厂不得不招募临时工进厂。但现在,他的劳务派遣公司生意冷淡。他说,现在东莞有些工厂自己都没有订单做,更别谈招工了。  尽管东莞市政府官方多次辟谣&倒闭潮&之说,但当以上种种的局部现实被无限放大后,悲观情绪也被无限放大。  中国制造业的前景看似令人担忧,但所谓的&倒闭潮&而引发的恐慌是对中国制造业的片面判断,远不是全部真相。  东莞市市长袁宝成称,今年上半年东莞新注册企业增长23.5%,这些新注册的公司中不少是新兴高科技公司。因此东莞企业的&倒闭潮&是市场的优胜劣汰,也是东莞市6年来一直&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而从大局来看,中国制造的高铁狂揽国际大单,核电走出国门,都是世界对中国制造的肯定。每一次变革都意味着中国制造正不断革新、迈向国际化。  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美的中央空调已经包揽下2016年巴西奥运会场馆全部的多联机产品,在国际上打响了&美的&的品牌名号。在竞标之时,美的中央空调面对的全是强狼猛虎般的国际品牌,但最终中国产品力压群雄。  作为最早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中国制造企业,美的集团的中央空调已经成为中国中央空调先进技术的代表,并且在国际市场中赢得高度赞誉,接连中标世界杯、奥运会等重大工程项目。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刻转型之中,对内,很多企业正沿着&战略&苦练内功;对外,&一带一路&战略带来了更多新的机会。众人眼中所看见的&倒闭&,只是市场的优胜劣汰。大量企业倒下的同时,另有更大一批高新企业在崛起。
责任编辑:ICE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OFweek工控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邮箱/用户名: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机械自动化单片机
广东省/深圳市
四川省/成都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北京市/海淀区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惠州市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虽然进入二十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没有完成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历史进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从东海到青藏高原的迁移中,逐渐失去其改革开放初期的色彩。
&&& 虽然进入二十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没有完成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历史进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从东海到青藏高原的迁移中,逐渐失去其改革开放初期的色彩。看似&无缘无故&的企业倒闭之风令很多企业家寝食难安,而又找不到症结所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所谓&布局&、&渠道&等灵丹妙药失去了作用。
企业发展的困局在哪里呢?研发、研发还是研发。
&&& 中国企业的发展路线图一般都呈现从仿制到自制的形态。
&&& 经常听到一个褒义词&&&拿来主义&,又经常听到另一个贬义词&&&山寨&,用来形容我们中国制造都是不同层次的但又是恰当的语言,几十年了,中国制造的好名声和坏名声遍布世界各地。一个令某些企业家自豪的语言叫做&你有什么,我就能什么,而且做得比你还便宜&&&确实在一段时间内,掀起了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壮丽景象。
&&& 但是,随着中国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低成本式的仿制,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破产潮随之而来,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第一次洗牌,衰败的厂房、杂草丛生的厂区,现在不正散落在城市高楼之间么?而这时候的胜利者都有一样的新法宝&&他们开始进行自主研发了。这些开始自主研发的企业迅速升温,在市场上发光发热,很多都成为了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
&&& 这些新兴企业的老板精力非凡,自己研究市场,自己调研需求,自己制订营销策略,自己做产品方案,自己做上市计划&&在很快成为身家某某的同时,成为了集董事长、总经理、营销总监、研发总监甚至设计工程师为一身的组合型成功人士。
&&& 企业变大了,所需要的管理复杂度随企业产值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不断增多,在带来了企业管理不断规范的同时,带来了官僚主义的盛行、决策的缓慢、管理成本的增加、市场反应灵敏度下降,进而职能部门之间逐渐开始埋怨,部门墙逐渐增厚&&
这一时期的企业一些主要的困局:
&&& (1)什么都听老板的,所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老板往往由于决策事务的增多和信息的缺乏,逐渐出现决策失误增多的事件。
&&& (2)什么都等老板的,无论大事小事老板不发表意见,什么都做不下去,笔者所在的一家上市公司,连买橡皮之类的小事也需要总经理签字。
&&& (3)什么错误都怨老板,中基层不愿意承担责任,不愿意对失误负责,两种设计方案一定选择最稳妥的,而不是最有竞争力的,反正公司是老板的,&爱咋咋地&。
&&& ?那就要变革,变革还是变革,通过变革把所有的问题系统性解决。
&&& 企业是一部生产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机器,就像一支足球队就是一部进球取胜的机器,最终的目标一定是新产品,这和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是符合的。因此,一个企业的管理变革其核心必然是研发的变革,这种变革是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必由之路,为中国创造和创新保驾护航,进而进入中国企业的第二次洗牌,这次洗牌将更加残酷,没有自主创新的企业必死无疑。
&&& 这就引出了一个关键的话题&&&研发怎么变革?&。
&&& 两种声音,一种声音叫做&把研发技术人员的能力提升上来是第一位的&,另一种声音叫做&建立研发体系,把流程、组织、绩效等问题梳理清楚是第一位的&。那么那种是正确的呢?
我先看几个例子吧。
&&& 一、技术人员把主要精力用在技术的研究上,可是包括博士毕业的工程师们,却要处理市场数据分析、财务运算,甚至采购、生产,很多技术人员表示能把30%的精力用于研发就不错了,70%的精力都在协调、沟通、求人,而后者恰恰是研发人员最不擅长的,没办法只有忍着或者找老板决策,效率慢,互相怨恨。
&&& 二、市场的经理非常喜欢把研发人员的脑子叫做&X脑子&,那是因为研发人员开发的产品往往在市场上不对路;研发的工程师们却普遍感觉市场经理不好沟通,需求都不提供,不知道研发什么新产品。
&&& 三、何止是市场经理呀,生产、采购、品质都要指责研发,指责研发为什么没把新产品开发好,而从来不谈他们是否为研发提供了错误的预警和需求的提示。
&&& 等等等等,真是罄竹难书呀!
&&&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企业矛盾的焦点大部分聚焦于产品研发。
&&& 经常听到一些公司老板在埋怨研发能力太差,于是疯狂的招聘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可悲的是这些高材生到企业了没干多少技术研发的事,而加入官僚化和构建部门墙的工作。
&&& 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再由于人才的努力而得到显著提高,却由于&烦恼&事件的发生而丧失为企业发展真心贡献心血的勇气。
&&& 由此,&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可以告一段落了,必须要把研发体系的建设放在首位,必须先给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坦道路。
&&& 我们建立研发管理体系的步骤是什么呢?笔者根据多年咨询和培训的经验,总结出中国企业建立研发管理体系的&三步走&策略。
&&& 第一步,产品开发体系的建立;
&&& 第二步,产品规划体系的建立;
&&& 第三步,技术规划和开发体系的建立。
&&& 这里要澄清一个概念,所谓&研发&,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研&&&做技术研究;一个是&发&&&开发新产品,技术是产品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此,产品开发体系和技术开发体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 产品开发体系由于最贴近市场,牵涉的部门和角色较多,矛盾也最为具体和显现,因此成为了需要最先解决的部分。产品开发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产品开发流程、项目任务书开发流程以及相关的子流程、使能流程(如各职能部门子流程、变更流程等等),还包括与其配套的组织优化调整、绩效考核制度等。
&&& 上面所述的产品开发流程、项目任务书开发流程以及相关的子流程、使能流程都绝不会由一个部门或者有限的几个部门来完成的,这也是国内各企业最为落后之处,试想一个脱离市场、生产、采购等等工作的研发工作,其开展的难度是多么的巨大呀!其结果就是研发出来的新产品由于市场、采购、生产、品质、成本等等方面的要求而不断地改着、改着、改着,为什么就不能一次性把研发做好呢?
&&& 因此这里所述的产品开发流程也好,项目任务书开发流程也罢,它都应该是集全公司之力才能做好的事情。把研发完全抛给研发部门,是企业家们短视和不负责任的表现!
那么这么多部门,这么复杂的流程如何操作呢?
&&& 这就需要建立一支精干的,对全流程负责的研发团队&&并且是跨部门的团队才能应付下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做法,你可以是弱矩阵式的&&项目经理是联系人,真正的项目经理是老板;你也可以采取强矩阵式的&&项目经理由独立的管理职责,老板们是资源的提供者。再辅以绩效制度的保障,产品开发体系基本就建立起来了。
&&& 产品开发体系建立起来以后,大家就会发现实际产品的成功所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其中的产品规划体系建立变上升为最主要的矛盾,就像一位企业家所说的那样,一家竞争激烈的企业最怕&做了不该做的项目&,在某种情况下,一个这样的项目就足够令一家公司倒闭。
&&& 这就必须建立企业的产品规划体系,包括3-5年呀做哪些产品,1年产品的时间计划,需求的管理体系等。很多企业家由于企业战略的压力,希望首先解决产品的战略规划问题而不是产品开发体系问题,实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于战略没有落地的基础,其效果是有限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把产品战略规划放在第二步的原因。
&&& 产品战略规划体系的建立是需要人才的,需要符合整个研发体系建设的需要,而当今社会战略管理和需求管理的人员是十分奇缺的,大学没有非常对口的专业,而又需要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产品的了解,这就需要在产品开发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培养。
&&& 实际把研发管理体系做好了,并不能立即带来企业研发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所以在研发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技术能力的体系建设放在第三阶段,其内容包括技术预研流程、技术规划流程、技术开发流程及其配套的组织体系和绩效管理制度等内容。
&&& 通过&三步走&的建设,新型的研发管理体系就初步建立起来了,但这并不是事情的终结,如果你的企业这样认为,那你就要被竞争对手超越了。所以,你必须不断超越企业所建立的研发管理体系的成果,&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收录时间:日 20:21:05 来源:e-works 作者:匿名
上一篇: &(&&)
创建分享人
喜欢此文章的还喜欢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制造业倒闭调查:七大劳动力密集行业成重灾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也步履维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对公开报道的不完全梳理发现,今年以来,珠三角地区共有76家企业关门,其中东莞占27家,比例超关门企业总数的1/3。
  珠三角制造业是否又迎来了一次危机?哪些行业受到的影响最大?制造业该如何转型?记者深入珠三角地区,为你解答上述问题。
  10月24日,中国迎来了传统的“霜降”节气,而在前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霜降接下来是立冬。对于中国很多行业来说,已经感觉到了冬天的寒意。互联网领域,百度停止社招,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携程与去哪儿合并;基建材料领域,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玻璃等产业处境艰难;轻工业制造领域,家具、服装、陶瓷等状况不乐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对公开报道的不完全梳理发现,今年以来,珠三角地区共有76家企业关门,其中东莞占27家,比例超关门企业总数的1/3。
  从行业看,家具、纺织、电子、陶瓷等7大劳动力密集行业成为高发行业。
  劳动密集型行业最困难
  过了一个“十一”长假,东莞金宝电子(中国)有限公司的上千名员工怎么也料不到,公司已经将部分生产线搬走了。没过两天,10月10日,中兴手机一级供应商福昌电子有限公司也倒闭了。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6.9%,6年多以来季度值首次跌破7%。接着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双降”。
  10月在广州、佛山两地举办的秋季广交会、陶博会的冷清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实体经济的“寒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公开报道发现,10月1日至今,珠三角地区已有8家中小企业宣布倒闭,另有2家大型企业由于经营问题引发员工纠纷。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来珠三角被公开报道的倒闭的大中型工厂共有76家,主要集中在陶瓷、家具、纺织鞋子、玩具、纸品包装、电子、LED等7大行业,记者注意到,这些行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及卫浴博览交易会上,佛山禅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苏岩也在开幕式上透露,“我们初步统计,至少有30%的企业受到了严重影响。”
  今年来,珠三角共有12家陶企倒闭,主要集中在清远、佛山、肇庆3地。产能过剩是这轮陶瓷洗牌的主要原因,据了解,陶瓷行业产能过剩高达40%。
  房地产的低迷同样影响了家具、LED行业。今年来,珠三角地区家具行业有10家企业倒闭,LED有6家关门。
  2010年开始,造纸行业也难逃产能过剩引发的洗牌。2015年以来,珠三角有10家纸品包装企业倒闭。
  珠三角电子行业则因订单不足引发倒闭或员工停工现象。据不完全统计,珠三角今年14家电子类企业关门或倒闭,4家公司因订单不足引发员工纠纷。今年7月份,江门鹤山四海电路板有限公司在因订单不足停工2个月后贴出通知称,公司出现的问题一直没能解决,公司决定结业,终止与员工的劳动合同。
  而受外贸严重缩水影响,服装鞋子企业共有11家关门,主要集中在广州、惠州两地。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进入媒体视野的数据,还不包括那些因为外债而悄无声息倒闭的小厂。
  据海关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17.8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9%。其中,出口10.24万亿元,下降1.8%;进口7.63万亿元,下降15.1%。
  企业关门在正常范围
  东莞当地一家P2P互联网金融公司网投网,早在去年12月份就开始有意识地压缩东莞当地业务,扩展外地业务,转战泛西部地区。
  网投网CEO汪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钢贸、家具、纺织等传统行业是公司基本不会碰的行业。
  汪瑶表示,实际上今年的倒闭现象并非突发情况,而是前几年实体经济的累积和延续,“东莞这边的行业比较特殊,可能一个核心企业,周边有几十上百家企业为之服务,大企业一倒,受牵连的就是几十上百家企业。”
  广东(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龚佳勇则表示,珠三角企业关门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像鞋帽、家具等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劳动成本不断提高,原先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就消失了。另外,企业家在经营中缺乏向品牌、高端方向转型的眼光,所以在这一波外贸经济形势、国内经济形势都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导致了目前这种情况。
  “中小企业的生存率是个通病,即便在美国,大多数企业都熬不过5年这个时间节点,倒闭是时时刻刻存在的。”
  他认为,之所以今年的倒闭现象得到了外界的特别关注,是因为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形势情况下,以及国内总体的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低速的发展过程中,大家的经营效益都不是很好。
  据《南方日报》10月26日报道,东莞市商务局称,从该局负责的领域看,目前东莞关停外迁的外资企业无论是从规模还是质量来看,都属于正常范围,没有出现所谓的“搬迁潮”现象。
  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则告诉记者,目前尚未有具体的统计数据。
  今年3月份,国际金融问题专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赵庆明曾到东莞、深圳对两地制造业进行调研,当时他得到的结论是,“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赵庆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再次表示,“根据东莞几个企业家的后续反馈,目前和3月份比,东莞情况没有更得变差。”
  不过,佛山一位不愿具名的陶瓷行业人士则告诉记者,对于大部分陶瓷行业来说,最危险的不是能够停窑,不敢停窑才是最可怕的。陶瓷厂商拖欠供应商的款,6个月、9个月还款期限是常态。“陶瓷厂平时不会停窑,但春节之前会有个停窑放假,同时供应商收款过年。所以,真正的考验在春节后。”
  《《《
  深入剖析
  2015对比2008:人工成本翻倍 企业融资仍难
  2008年樊友斌念完MBA之后,回到佛山市创办了一家服装公司。虽然当时恰逢全球金融危机,樊友斌却明显感觉今年要远比2008年吃力,“国内70%服装加工厂以外销为主,今年受到的最大冲击是来自于东南亚国家的竞争。”
  在广东(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龚佳勇看来,相对于2008年,今年中小企业面临的局势要复杂些。随着劳动成本不断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正在失去赖以生存的优势。
  据了解,2008年至今,广东省一类城市(广州)的最低工资标准从860元/月提升至1895元/月。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发布的《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的制造成本已经与美国相差无几。
  生产成本大幅提升
  东莞虎门镇一家小型服装加工厂老板乐建波今年日子过得有些愁,他的工厂主要做中高端服装的外单加工,但越来越多的外单被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国内接单价格也被压低,而员工工资上涨使得生产利润缩小。“今年外单的数量少了三四成。”
  “在孟加拉、柬埔寨,每个员工一个月薪水不到130美元,每个工人不到1000元人民币的工资成本,就能把服装生产出来。但是中国不一样,中国的人均工资是600~800美元/月。从全球的角度来说,中国的人力成本优势就没有了。”樊友斌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2008年至今,广东省一类城市(广州)的最低工资标准从860元/月提升至1895元/月,上涨幅度达1.2倍。而东莞、佛山等二类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也从770元/月逐年上调到1510元/月。
  BCG今年8月发布的《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报告指出,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制造成本指数是96,换句话说,同样一件产品,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中国则需要0.96美元。该报告认为,中国制造业面临很大压力,因为人力成本从2004年的4.35美元时薪涨到2014年的12.47美元,涨幅达187%。
  “2008年到现在,工人工资最少翻了一倍。”乐建波告诉记者,在他的工厂里,一名技术工人的月薪为5000元左右,而普通工人月薪3000元起。
  在东莞拥有一家LED设备公司的王鑫也表示,2008年至今,设备类技术工的月薪已经从3000元涨到了6000元,涨幅达到了一倍。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表示,珠三角80%以上的企业都是加工贸易企业,生产成本上涨只会促使订单转移。
  记者注意到,服装行业中,优衣库、无印良品、东京style、honeys正在大幅削减投向中国的订单,大批量发给东南亚、印度等地的代工商。
  中小企业的资金困局
  从去年开始,LED荧光粉商李维就明显地感受到经手的现金越来越少,支票越来越多。今年来,李维经手的基本都是支票,而且拿到的不是原手票,到他手上之前,就已经转了好几手。
  “目前的这个形势,我只能有选择性地做一些客户。现金比利润更重要,新开发客户必须得谨慎,收不到款的话,做也没有意义。”李维表示。
  樊友斌表示,服装行业的中小企业今年贷款比2008年难。在他看来,企业倒闭大多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如果有充足的银行信贷,企业是可以熬过来的。
  “只要是个工厂,基本上你去问,都会说需要融资。”网投网总裁助理段炼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在段炼看来,银行抽贷是东莞实体经济现状的一个导火索。
  据他介绍,2012年东莞市巨千家具有限公司的没落就与银行抽贷有关,当时银行对其有一笔5000万元的抽贷,使得巨千家具开始发不出工资,最终没能撑住,最后不得不被重组拍卖。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银行觉得风险大就会抽贷。一抽贷,行业就会更不好。”网投网CEO汪瑶表示。
  据了解,银行贷款对象一般是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不容易申请到贷款,部分企业为了补充流动资金,不得不寻求融资成本比银行高得多的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的成本是银行的5~10倍,中小企业找高成本融资,但实际上只是撑过了这段时间,但最后窟窿还是在。”汪瑶告诉记者。
  龚佳勇则表示,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存在。只是随着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比较薄,目前很多行业利润率都只有2%~3%。这样的一个利润水平下,就体现出对现金的需求很大。
  “中小企业的成长以前是依托政策优势发展起来的,发展并不十分规范,信用体系或者固定资产等关联项很难打动银行放贷。”龚佳勇表示。
  林江也告诉记者,对于珠三角的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而言,因为没有相应的抵押物,他们一般很难从银行贷款。
  汪瑶表示,大部分小微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弱,对现金流的控制能力不足。“他们基本没有财务一说,都是老板娘在管账。我也经常提醒他们,如果要融资必须要完善财务管理,但他们往往说要避税。”
  《《《
  企业家说
  LED设备老板:时刻保持警惕危机也是商机
  虽然时不时听到经济情况不好的消息,80后王鑫没有心思去关注这些,他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车上度过,四处挖掘新客户,他只关注自己过得好不好。
  王鑫在东莞开的一家LED设备公司已经运营了好几年,在前期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他们这代中小企业家并没有真正地过苦日子。“以前都是别人做什么,然后你跟着干就行。但现在不行了,现在要去思考怎么做差异化。”
  今年开始,王鑫也开始琢磨着“双腿走路”,从而降低倒闭风险。但是未来如何,该往哪走,他还看不清楚。“像开着飞机,突然没有了导航,不知道该往哪走。”
  开始琢磨“双腿走路”
  王鑫自嘲说,他的经历就是“在最不好打工的时代,我打了工。在做不好做企业的时候,我做了企业。”
  2008年给他留下了很深的烙印。那一年,他在深圳打工的工厂因为一批产品不成熟,出不了货,导致资金链断裂,工厂宣告破产。公司拖欠他半年的薪水,最后他只拿到了1/3。
  不过,幸运的是,他当时所在的工厂倒闭前正为佛山一家企业做一批设备,王鑫凭着跟佛山客户的关系,拿下了那批订单,自己出来创业。
  然而,他的创业之路并非顺畅。几年前,他的工厂现金流出现了问题,甚至付不起工人工资。当时他拿着价值一两百万的房产去抵押,也只向银行借来20万元的贷款。“我们只能四处筹钱,但挺过来就好。”
  2012年王鑫从合伙企业出来单干,开了现在这家做LED灯封装自动化设备的工厂。
  “今年灯肯定不好做,但相对而言,我们做设备的会好一点。”王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的LED灯具淡季在5月中旬就提前到来了,直至现在也未旺起来。目前很多LED厂商还在休整期,“我有个中山的客户,8月份放假放到9月1日。上两天班,9月3日又开始放,一放就放到国庆节。”
  随着东莞自动化的兴起,王鑫公司今年的销售量同比提高了30%左右,“去年行业是初期阶段,今年是兴旺阶段。”
  但在王鑫看来,设备也是最短命的。一个设备从市场空白到饱和可能就2~3年的过程。公司成立之时,做的是传统的LED灯切面点胶机。今年LED灯行情不好,王鑫意识到,“传统LED根本没办法做。”
  瞄准LED“蜡烛灯”的市场前景后,王鑫开始着手研发适用该款“蜡烛灯”产品的自动化封装设备,并实现量产销售。
  “之前我们基本都不用动脑筋的,有订单来了就做。但是现在不能这样干了。还要考虑这个东西能做多长时间,要动脑筋考虑往哪个方向转。我们时时刻刻都保持着这种警惕,居安思危。”王鑫告诉记者。
  有人倒闭也有人赚钱
  王鑫认为,中国的中小企业之所以短命,主要是因为一个行业变革到没办法变革时便只能死掉。他开始意识到至少要发展双产业,公司才能更健康。“今年开始,我觉得不能只做一个设备。”
  去年他们刚开始做点胶机时,点胶机有30亿元的市场份额,但后来市场规模缩小至3000万元。“几十家公司分,能分到多少?”
  目前王鑫的工厂也起步做“蜡烛灯”的少量灯芯封装业务。“就今年市场而言,这款灯泡的销售占主流,灯芯是我们研发的。”
  见惯了中小企业的关门倒闭,王鑫对此并不担心。在他看来,危机就是商机。公司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才是最重要的,有企业倒闭,也有很多公司赚钱。
  “危机中抓紧机会就是商机,如果当年不是我打工的工厂倒闭,我也不可能接到佛山这家企业的订单,一步步走到现在。”
  除了涉足灯芯封装外,王鑫还琢磨着涉足手机行业,“准备做些别的东西,进行业务创新。”
  王鑫告诉记者,看不清未来,只能边走边做。
  这也是另一位企业家广东爱斯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友斌的迷茫,“2008年受国际形势及政策的影响,当时市场遍地黄金,企业家有很多跨界投资的选择,但是今年不一样,我们面临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企业就像在开飞机时突然间没了导航,不知道该往哪边走。”
(责任编辑:田欣鑫)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造业产品研发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