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新会计准则财务报表报表是给谁看

四大的前辈们在看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的时候是怎样一个思路?
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
【的回答(15票)】:
我在四大工作三年,非经验丰富者或高人,只简单谈一下,如下:
一、先说审计角度
报告理论上是公司编制的,但事实上大多数财务报告是审计者在审计完成后编制,由公司接受并以自身名义对外发布的(因为大多数公司的财务部门都不具备编制专业财报的能力,就像一个公司的IT部门经常不能自己开发软件一样)。
审计会同时采用两种思路,用两句话概括如下:(1)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自上而下拆解,找到支持这些报表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的证据链,现金流量表则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明细倒算出来的。(2)基于商业逻辑去阅读财报数据,和历史数据和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数据作比较,看看财务报表有无明显不合理之处,如果有,则进一步采用第(1)种方式深究。(补充:如果存在造假的话,那审计和造假就是一个“看谁做得更细致”的较量,审计者能否发现,取决于造假的程度和审计的深度)。
审计思路目的是查错纠正,与投资者角度不同。
二、投资者角度
我不懂专业机构投资者如何做分析,但我个人看财报,主要目的就是想自己来掂量和判断一个公司的绝对估值,再经过股市的”财富放大效应“,将绝对估值乘以适当的倍数转换成可比的市场价值,在不同股票之间进行比较,由此对于哪些股票高估或低估会形成你自己心里的看法。
但不管你最终分析利用财报的深度如何,总是得先简单了解和熟悉一个公司的财报。对一个陌生公司的财报,我习惯性地这样快速来浏览(这不是经过计划或结构化的思路,只是自然形成的快速浏览的习惯):
(1)先浏览利润表收入、成本、费用的结构,看公司最近两年到底有多赚钱。如果一个公司很赚钱,比如腾讯一年收入有400多亿,净利润100多亿,我会好奇他的现金余额是不是也多了100多亿,如果是的话那OK,确实赚钱;如果不是的话,我会去看现金流量表,他到底钱花哪去了,还是根本赚了但没收回来;如果钱花在购买固定资产或公司并购上,那就去看资产负债表是不是相应增加了这些资产,以及进一步看能否挖掘到这些大额新增资产或并购有何目的以及是否合理(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虚增资产或隐蔽的关联交易是最容易进行利益转移)。
(2)浏览附注中收入、成本和费用项目的明细和变动。对于收入,比如看最新上市的云游Forgame,会从两个维度列表披露自主研发运营游戏的分成收入和91wan的推广运营分成收入明细、比例和每年变动,以及游戏发布和退市的数量和分布,甚至告诉你研发者和推广运营者的利益分成大概是2:8(你还会看到,Forgame研发的游戏在别人平台上发布的收入远高于自己平台上发布的收入然后进一步去挖掘信息和思考)。对于成本费用,主要也是看结构和内容,比如对Forgame,我会看他的人工成本(主要分研发和91wan运营)有多少,推广费用有多少(或者你也有意识到,最近两年,网游广告非常多,Forgame的推广费用支出增长非常厉害,而且最近一两年,推广费用增长速度超过了收入的增长速度)。
(3)浏览资产负债表结构。看两年现金余额以及现金流量表的收入支出分布。拿应收账款余额除以月均营业收入,看应收账款到底大致相当于几个月的收入(应付账款类似),掂量一下靠不靠谱,无法掂量也可以知道一下有个底。现金+各种应收应付款的净额可视为一个公司可确定的现金资产(补充:A股个别公司预付账款很大的,在会计上经常是做错账,比如将预付购置固定资产计入了流动资产)。土地和房产的市价和账上价值差别比较大,需要单独拿出来划分出来看,机器和软件、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商誉大多数时候可以视为无价值资产,因为卖出去不值钱,而其挣钱能力已经纳入利润表所反映的盈利能力了。
(看利润表是想知道公司最近几年都挣了现金,可以粗略且不合理地匡算它未来10年能赚多少钱。看资产负债表是想知道公司现在手上有类现金资产。这两者加起来就是公司的绝对估值,不准确,但可以心里有底。看利润表比看资产负债表要花时间得多,因为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净资产是已经存在的事实,它是多少就是多少,八九不离十;但看利润表的收入、成本和费用,了解背后的业务经营状况,以及行业前景、竞争状况和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来预测公司未来盈利前景和增长率,才是最核心和最困难的地方。)
(4)关于现金流量表:可能学会计的才知道,现金流量表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倒算出来的,并不是每一笔现金流的汇总(这是会计准则规定的,也几乎没有公司做账会去精细划分现金流类别)。换句话说,现金流量表并不重要,因为他所反映的事实,已经分散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明细里面,他仅仅起到辅助作用。(比如:一个公司赚很多钱,现金却没增加,如果没有现金流量表,我需要去看费用支出情况和资产增减的情况来了解公司的现金到底花去哪了;有了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把现金流量表当作去目录去查看,就可以更快定位现金增减在哪里)。另外,现金流量表涉及较多计算过程,如果编制者不细致还容易会算错,再之现金流量表有些项目是列示”总额“还是”净额“编报表的人也很容易出错,看报表的人自然就会不太肯定或信任。所以,现金流量表在我看来,仅仅是一个承担一个现金流量的”目录“的角色,而且还要小心它到底有没有计算对。
(5)财报中我会忽略不看的东西:(1)税项:税务是最复杂的会计处理内容之一。但可能我比较另类,我几乎从来不看;因为上市公司相对守法,只要按规定交税,如果你了解税法,那它是怎样就是怎样了,无关一个企业的盈利和成长能力;(2)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无关一个公司的核心能力,它所产生的一次性后果已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了(比如政府给公司补偿发了100万元,这100万元已经变成现金体现中公司的现有价值上了,在利润表上我会当他没发生过);对重大非经常性损益我才会去看,比如像A股上卖锅的爱仕达,因为政府征地补偿了上亿的现金,我会想知道,这公司拿到大笔钱后会怎么花,能否促进创新和研发。(3)其他不重大的财表项目,比如如果其他应收款金额一直都不重大,我就完全不看他了。(4)大多数会计政策:财报中会有会计政策的长篇幅,我只会选择性看个别独特的东西,比如制造业中的折旧政策,收入成本很难划分的公司采用的确认方法,其他大多数完全忽略。
我看公司财报时,经常会感到很多想知道的东西披露不详细,同时又披露很多我不必要知道的东西,但这是我们控制不了的没办法。另外,看单一公司的财报只能看到单一报表列示的事实,而缺乏一个衡量的基准,只有纵观同行业、相近行业和不同行业的财报后,看财报时才心里有所比较,心里更有底,所以,到底还是得多看。
以上只是以定性了解为目的地快速浏览财报的个人习惯,时间有限,无法结构化和完整地表达我想发达的想法,见谅。
三、做空者角度
最近几年出现一些中概股做空事件。做空者看财报目的是找茬,分析不符合会计逻辑或商业逻辑的地方,然后进行调查取证和合理性分析。因为做空者往往并不是行内人士,我猜他们应该是从对比同行业企业的财报开始,来定位不合理之处。不过调查取证则相当困难,可参考《在中国挖掘公司内幕的高昂代价》披露的信息。另外,我猜也可能选择一些容易涉假的企业来调查分析,比如大经销商占收入比重高且集中,而卖的又是消费品产品的企业,可能会更易于将货品提前存放到经销商创造虚假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而审计者可能无能为力;又比如一些重资产的农业企业,经常很难算清楚农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如果是境外上市以IFRS列报,以估值来确认资产价值也很容易出问题,如嘉汉林业;企业掌门人文化水平低的,也可能有更多的涉假倾向,如万福生科。
【MrToyy的回答(9票)】:
如何解读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这个积累也许并不是仅仅来自于财务知识,而是来自于对企业所在的行业的认识。
要判断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可信,首先从了解企业所在的行业入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这个行业在经营上有什么特点?比如,某企业是一家电子制造业,从公开信息可以了解到,该行业账期一般是3个月。接下来,看该企业的报表相关项目是否符合行业特点。比如,用该企业的收入除以应收帐款,看能否得到3个月的账期;假如我们得到的是5个月账期,与行业特征不同,接下来进一步了解,为什么该企业是5个月账期。是因为销售的季节性?是因为特殊的赊销信用政策?还是因为有虚增收入的行为?等等。针对每一种可能,寻找相应的证据。
当然,真正读懂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还要复杂的多。这里提供的是一条简明扼要的思路。通过这个思路可以高效的判定一家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权且以此抛砖。
【张涛的回答(0票)】:
先看看同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再去厂区逛一圈,最后再看表。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看财务报表是否有意义
我是做会计的,炒股我喜欢以财报为出发点,对我个人而言,我认为看财报是利用自己的能力圈。不过关于量化分析,我仅仅是毛估估,做方向性的判断,因为老巴说,只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性错误。
我经常看到很多人质疑财报的真假能否识别,我是这么认为的,首先你自己得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其次你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我觉得只要是做假,没有看不出来的,假的它永远都真不了。另外有一点很关键,如果我们只是想博短期业绩,而管理层的历史又不是非常的诚信可靠,那博报表的风险就很大;如果管理层的历史很清白,那短期博财报的胜算会大一些;如果我们是长线投资,那就无所谓博财报。
我的方法是这样的,首先把报表期尽量延长,比如看五年十年,那么短期内人为的时间性差异调账是能相互抵销的,大方向应该可以二元线性回归。一家公司如果连续几年虚增或虚减利润,那么资产表的某一个项目或几个项目就会明显的异常,一眼就能看出;而如果它只是某一年做假,那么我们又可以根据线性回归看出来。
其次,我们再把报表横向与同行业对比,如果它的某个指标或多个指标明显的超出了行业的上下限,那么我们可以去分析它的合理性是否有逻辑和事实基础。
还有一个大家很关注的问题,就是认为财报局限于历史,无法预测未来。其实这个观点也是不正确的,没有历史,哪来的现在和将来呢?历史都不好,现在和将来的基础在哪里?回到我之前说的纵向延长法,线性回归一旦形成,那将来就可以基本预测得到,这一点与趋势派看K线图很类似。一个好企业,突然变差,或者一个差企业突然好转,形成拐点,那这个拐点的形成一定是公司的经营管理发生了剧变,或者受到外部不可抗力的重大击打,那么我们应该可以从年报和其它公告中看到它所发生的特别重大的事件是什么。
关于具体的分析方法,我还有几点感想:
一、看财报不能死记硬指标,要注意不同的行业,同一企业不同的成长周期以及所处的行业地位及营销战略对指标的特殊影响,参照物的使用要灵活而不失原则。
二、看财报要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把各个指标全面综合起来判断。从ROE开始展开的杜邦分析法是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几乎没有一个企业的三大报表都是非常完美的,不可能所有的财务指标都很靓丽,所以对于不太好看的地方,我们要客观判断它的影响是根本性的还是可以当成瑕疵容忍的。
三、看财报要动态的看,注意各个数据指标的变化趋势,因为我们看财报不仅仅是为了总结过去,更重要的是想利用过去来预测未来。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尽量用管理会计的角度而不是财务会计的角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免费发布咨询,坐等律师在线服务
需求发布后
10分钟内收到律师在线回复
平均有多个律师参与回复
得到了圆满解决
您的位置: & &
公司不给看财务报表合理吗?
公司不给看财务报表合理吗?
精选优质答案
地区:吉林-辽源
咨询电话:
帮助网友:855 次
点赞人数:0 人
您好!你朋友的权益被侵犯了,公司的做法是不符合公司法的规定的。
相似优质问题答案
公司以本人未按要求上交日报表,迟到未打卡,记4次处分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且无任何赔偿,是否合法?
地区:吉林-长春
咨询电话:
帮助网友:176 次
点赞人数:0 人
您好,我是的法律顾问,针对您提出的案件,从法律的角度为您作如下解答:如果根据公司的违章制度等,迟到4次、未按要求上交日报表属于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我是公司合伙人,公司法人几年不让看财务流水报表,不让过问,工资拿不回来,现在公司被法人和财务掏空,外债很大,法人想让我担债务,我工资没拿到没钱还债,怎么维权,多谢
地区:吉林-辽源
咨询电话:1350087****
帮助网友:786 次
点赞人数:1 人
承担后向他们追偿,或者让他们承担。公司本身就是法人,只能说法人代表不让你看财务流水报表。
相关优质咨询
热门法律咨询
最新法律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会计财务报表表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