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派和cad直线变曲线派的代表国家和特点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浅析老年群体居住环境的色彩设计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浅析老年群体居住环境的色彩设计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2|
上传日期: 13:49:2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浅析老年群体居住环境的色彩设计
官方公共微信直线与曲线的最短距离--《教学与研究》1986年11期
直线与曲线的最短距离
【摘要】:正 直线与曲线的最短距离问题,在高中数学课本中没有.运用中学数学知识还是可以解决的.本文试图通过几个例子,初步归纳解此类问题的规律来.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勺例①② 直线与曲线的最短距离问题,在高中数学课本中没有。运用中学数学知识还是可以解决的。本文试图通过几个例子,初步归纳解此类问题的规律来.2万一十25的距离最短.2求直线y一3x+2=o与曲线,二尸十3x,+3x的最短距离.例1在椭圆xZ,军2一勺~一188=1上求一点,使解:解方程组{彭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延民;;[J];高中生;2009年10期
甘志国;[J];中学数学月刊;2004年06期
曹金海;[J];高中生;2003年12期
刘黎明;;[J];中学课程辅导(初二版);2007年03期
刘玉东;;[J];中学课程辅导(九年级);2007年11期
高梅;[J];高中生之友;2005年Z3期
耿夫相;;[J];新高考(政治历史地理);2008年09期
;[J];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配合人教社教材);2010年06期
孟庆丽;;[J];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配合人教社教材);2010年Z1期
蒋克勤;;[J];数学教学通讯;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志豪;徐刚;;[A];2009年浙江省显微外科、手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周友行;邹湘伏;何清华;;[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王茹;蔡勖;;[A];第二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黄新;宋建兴;康遥;;[A];第十三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黄耀渠;;[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周浩;潘志军;郑强;龚向阳;;[A];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罗传文;王刚;;[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陈志豪;徐刚;;[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陈伯伦;陈崚;王俊生;;[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陈士明;唐静娟;汪弘;郭时清;;[A];第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楠;[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刘艳;[N];现代物流报;2006年
刘艳;[N];厦门日报;2006年
翟长青;[N];中国工业报;2004年
;[N];检察日报;2003年
郭树鹏;[N];中国石化报;2006年
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张建设;[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曾学锦;[N];中国企业报;2006年
田华?谢波;[N];中国国防报;2008年
福建记者站
史蔓蓉;[N];中国旅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浩;[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余利华;[D];浙江大学;2008年
贺平;[D];山东大学;2010年
高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金汉均;[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辛士庆;[D];浙江大学;2009年
刘相滨;[D];湖南大学;2006年
孙雪莲;[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王小林;[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王刚;[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浩;[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严红萍;[D];河海大学;2006年
金迦勒;[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2年
张星辉;[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赵敏;[D];中北大学;2009年
迟荣兰;[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高薇;[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杨云;[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方承;[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杨蔓;[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号多站,快速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号多站,快速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所属分类: &
本版主题: 1165
今日更新: 0
热烈欢迎全国建筑及其相关专业前来交流
建筑史读书笔记
主题帖子积分
金币6539 个
前言:& && & 谈到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我们会联想起这些大师——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西耶、阿尔托、赖特等等。这些大师的崛起,对世界建筑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推动着现代主义建筑运动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阶段,引领着现代建筑思想走向成熟。但是往往被我们忽视的是,在此之前,现代建筑思想早已探索与酝酿了将近一个世纪之久。这一个多世纪是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瞬息万变、狂飙式发展的时代,现代建筑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下文则是对这段历史时期建筑运动学习的收获与感悟,为了把现代建筑运动高潮阶段来临之前的这一百多年整理清楚,我选择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整理,在有的学术书籍上也称这段历史为“现代建筑前期史”。目录一.世界历史的发展二.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三.建筑历史的发展此部分以矛盾为线索,分为三部分:
1. 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之间的矛盾此部分包括:古典复兴运动,浪漫主义运动,折衷主义运动。
2. 工业与手工业之间的矛盾此部分包括: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
3. 建筑功能与形式之间的矛盾
此部分包括:荷兰“风格派”运动,俄国“构成主义”运动,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
对于每一部分的建筑运动又分为以下五个要素:概述、起因、特点、贡献和备注。
四.西方现代艺术产生对建筑发展的影响此部分包括: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
五.区分四个概念此部分包括:运动,派别,团体,人物。
六.分享三点感悟
主题帖子积分
金币6539 个
一. 世界历史的发展
& && & 广义来说,建筑运动是世界运动的组成,建筑发展是整个时代进步的体现。我首先整理了在现代建筑孕育的一百多年,对建筑发展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世界大事。建筑作为时代的文化产物,永远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状况。只有对整个时代的格局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与把握,我们才能明白建筑发展的动机与取向。& && & 建议读者把第一节世界历史的发展与第三节建筑运动的发展进行横向联系,可以使用本文后面标注在括号里的时间进行时代定位。
& && &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 1871 年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18 世纪
& && & 1750 年,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直到 1830 年,它才真正蓬勃地展开。西方国家用了一百来年的时间,完成了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结构的全面改革,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19 世纪
& && & 1871 年普法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普法战争之后,欧洲进入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阶段,一直延续到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
20 世纪& && & 20 世纪开始,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进入资本主义成熟发展时期。& && & 1914 年至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 &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 && &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 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阶段是欧洲相对和平的时期,也是社会开始重建的阶段。
主题帖子积分
金币6539 个
二.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 && & 新技术与新材料,即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现代建筑产生的物质条件,为各种建筑试验提供了可能,而且进步的科学技术也产生了新的生活模式与新的建筑需求。所以,在进入建筑运动的版块之前,我先把新技术与新材料进行一个全面的叙述。
1. 初期钢铁材料& && & 以金属作为建筑材料,远在古代的建筑中就已经有了应用,至于大量的应用,特别是以钢铁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材料则始于近代。随着铸铁业的兴起,最早钢铁材料主要应用在桥梁建设上。真正以铁作为房屋的主要材料,最初应用于屋顶上。后来,钢铁构件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上逐步得到推广。
2. 钢铁和玻璃的配合& && & 为了采光需要,铁和玻璃两种建筑材料的配合应用在 19 世纪建筑中获得了新的成就。1833 年又出现了第一个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物——巴黎植物园的温室。这种构造方式对后来的建筑有很大的启示。
3. 标准模数构件与预制装备技术
& && & 1851 年建造的伦敦“水晶宫”展览馆(右图),设计人帕克斯顿用不到九个月的时间,采用了预制装配的办法,完成了长 555 米、宽 124.4 米、高三层楼的圆拱形花房。开创了采用标准模数构件、预制装配技术以及使用钢铁和玻璃这两种新材料进行设计与建造的先河。
9B58FAD657CDC9B15ABFDFDA_B2_146.JPEG (14.23 KB, 下载次数: 8)
23:56 上传
4. 向框架结构过渡& && & 框架结构最初在美国得到发展,它的主要特点是以生铁框架代替承重墙。1885 年,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起来的高层建筑是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的十层大厦,但它的外形还仍然保持着古典的比例。
5. 升降机与电梯& && & 随着工厂与高层建筑的出现,垂直交通是建筑内部交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促使了升降机和电梯的发明。第一座真正安全的载客升降机是由来自美国纽约的奥蒂斯发明的蒸汽动力升降机,它曾在 1853 年世界博览会上展出。19 世纪末,世界著名的奥迪斯电梯公司,也是在当时高层建筑兴建最突出的芝加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后来有一个建筑评论家这样说:“没有奥蒂斯电梯,就不会有芝加哥学派。”由此可见升降机与电梯对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性。
6. 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 & 混凝土在西方古代曾经被使用过,当时主要是罗马人用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混合石灰与砂制成的天然混凝土。曾经在古代的一些建筑中使用。但是,由于中世纪时期对于古典文明的破坏,这种材料和制造方法也就失传了。& && &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开始为新的建筑类型探索新的建筑材料。1850 年,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的大型建筑是由拉布鲁斯特设计的巴黎圣日内维夫图书馆的拱顶。真正大规模使用钢筋混凝土建造高层建筑,使之不但是结构与材料的方法,而且成为建筑艺术的表现的主要人物是美国芝加哥以沙利文为首的一批建筑家。
主题帖子积分
金币6539 个
三. 建筑历史的发展& && & 第三节是本篇文章的主体内容,在前两节的铺垫下开始对现代建筑产生重要影响的运动进行介绍,根据我自己的体会,认为以矛盾线索分类依次讲述各个建筑运动是一个比较科学的结构。
1.&&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之间的矛盾
& && &综述:& && & 18 世纪下半叶到 19 世纪末欧美国家在建筑创作中出现了复古思潮。
& && & 资产主义革命后,新生的资产阶级刚刚登上历史舞台,工业革命尚为全面展开。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与经济基础都很薄弱,具有妥协性和不彻底性的特点。在封建权势的反抗与阻挠下,资产阶级迫切地需要通过大型公共建筑来凸现自己政治立场的象征性要求,企图从古代建筑遗产中寻求政治思想上的共鸣。比如通过复兴古希腊、 托斯卡纳风格来体现资产阶级的新政治立场——高度民主精神。
& && & 这一时期由于政治需要而兴起的复古思潮,主要分为以法国为中心的古典复兴运动、以英国为中心的浪漫主义运动和以美国为中心的折衷主义运动。
& && & 但是西方国家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来,建筑投资的来源已经多元化,因此在风格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不能用一种风格来笼统概括一个时期的风格与发展趋势。
①古典复兴 ()
概述:& && & 古典复兴是资本主义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 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末在欧洲盛行的仿古典建筑形式,受到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起因:
& && & Ⅰ.18 世纪前的欧洲,巴洛克建筑风格盛行一时,它反映了王公贵族生活日益奢侈与腐化,封建王朝已走上末路。新兴的资产阶级认为巴洛克风格不符合他们的政治主张,束缚了建筑的创造性,不适合新时代的艺术观,因此要用简洁明快的处理手段来代替那些繁琐陈旧的东西。所以资产阶级试图借用希腊与罗马的古典外衣去扮演进步的角色。
& && & Ⅱ.考古发掘的进展给古典复兴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创作源泉,在一个个学术著作与考古实物中,人们越来越推崇古希腊艺术的优美典雅和古罗马艺术的雄伟壮丽,认定应以此作为新时代建筑的基础。特点:
& && & 由于法国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批判宗教迷信和封建制度永恒不变等传统观念的运动,强调个人主义与个性解放,类似古罗马时期的政治理想。因此古典复兴运动从文化上、思想方式上、艺术和建筑上会倾向于借用罗马的古典主义风格。& && & 另外,古典复兴运动在各国的发展,虽有共同之处,但也有些不同。大体上法国以罗马式样为主,而英国、德国则以希腊式样较多。
& && & 古典复兴运动高潮阶段是拿破仑时期的大量建筑,例如巴黎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右图)、马德莱娜教堂等建筑都是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式样的翻版。在这类建筑中,它们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因此形成所谓的“帝国风格”。
DB9165DCD716F8B4CAB9BF9FDD6468BC_B5_146.JPEG (12.44 KB, 下载次数: 7)
23:57 上传
②浪漫主义 ()
& && & 浪漫主义运动是 18 世纪下半叶到 19 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思潮,它在建筑上也得到一定的反映。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和没落贵族憎恨工业化城市带来的恶果,反对阶级斗争,企图用和平手段说服资产阶级放弃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压迫。
& && & 在新的社会矛盾下,小资产阶级和没落贵族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崇尚传统文化艺术,后者正好符合大资产阶级在国际竞争中强调祖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感。所有这些错综复杂的社会意识,在艺术与建筑上导致了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最早出现于 18 世纪下半叶的英国。
& && & 浪漫主义根据风格特点分为两个时期。先浪漫主义时期,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 30 年代。建筑风格上表现为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后浪漫主义时期,19 世纪 30 年代到 70 年代。建筑风格以哥特风格为主,故又称哥特复兴。& && & 浪漫主义运动的建筑代表作品之一威斯敏斯特宫(右图),又称国会大厦,是英国国会所在地,位于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市泰晤士河西岸。威斯敏斯特宫是典型的哥德复兴式风格,西北角钟楼就是著名的大本钟所在地。
贡献:& && & 为后来的“工艺美术”运动奠定了形式和思想基础。
2F31C5F2D0F6B45A539B_B2_151.JPEG (13.65 KB, 下载次数: 7)
23:57 上传
③折衷主义()
概述:& && & 折衷主义是 19 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一种创作思潮,这种思潮在 19 世纪以至 20 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折衷主义越过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的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样式,所以又称“集仿主义”。起因:
& && & Ⅰ.自从资本主义在西方取得胜利后,资产阶级的真面目很快就暴露出来。他们曾经打过的民主、自由、独立的革命旗帜被抛弃一边,古典外衣对它也失去了精神上的依据。一切生产都已商业化,建筑也毫无外例地需要有丰富多彩的式样来满足商标的要求与供资产阶级个人玩尝与猎奇的嗜好。& && & Ⅱ.新社会生活方式、新建筑类型的出现,以及新建筑材料、新建筑技术和旧形式之间的矛盾,造成了 19 世纪下半叶建筑艺术观点的混乱。& && & Ⅲ.交通、考古、出版与摄影业的发展,便于人们认识与掌握古代建筑各种遗产,以致可能对古代各种式样进行选择模仿和拼凑。
特点:& && & 在风格特点上,折衷主义建筑并没有固定的风格,它语言混杂但讲究比例权衡的推敲,常沉醉于对“纯形式”美的追求,但是它在总体形态上并没有摆脱复古主义的范畴。& && & 折衷主义运动的建筑代表作品之一是巴黎歌剧院(右图),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纪念物,也是奥斯曼改建巴黎的据点之一。它的立面是意大利晚期的巴洛克风格,并参杂了繁琐的洛可可雕饰,对欧洲各国的折衷主义建筑有很大的影响。
B6AAD2707DB_B4_150.JPEG (14.75 KB, 下载次数: 7)
23:57 上传
2. 工业与手工业之间的矛盾综述:& && & 18 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 却没有给设计带来相适应的艺术,于是导致了问题的出现:机器的批量生产,而产品质量的急剧下降。& && & 首先是设计和制造的分工,设计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业。其次是标准化的产品的出现。通过机器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一个模样,没有古代工匠们的个人风格和技巧存在的余地,产品的艺术风格无人关心。此时,评价设计优劣的唯一标准是利益,是如何省工、省料、省钱,没有人关心产品的艺术性和文化性。第三是新的能源和动力也带来新材料的运用,传统的木和铁被各种优质的钢和轻金属代替,建造业也把砖石置于一旁,开始了钢筋水泥构架的结构。& && & 总之,利用比人们在手工业时期更为有力的动力和机械来达到自己的设计目的,因而也产生了更大的自由。自由竞争使城市商业出现了畸形的发展和繁荣,从而导致了要求全面提高竞争力的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体系的出现。
① “工艺美术”运动 ()
概述:& && & 19 世纪下半叶,在工业化发展的特殊背景下,由一小批英国和美国的建筑家和艺术家为了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业的威胁,为了复兴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试验性质的设计运动。起因:& && & 工业革命后,虽然大量的工业产品投入到市场,但设计远远落后在后面。艺术与技术的分离,美术家不过问工业产品,而工厂业主则只管具体制作、生产流程、产品质量、销路和利润,未能想象到还有进一步改善的可能与必要。此时的产品出现了两种倾向:& && & Ⅰ.工业产品外型粗糙简陋,没有美的设计。& && & Ⅱ.手工艺人仍然以手工生产为少数权贵使用的用品。社会上的产品明显的两极分化,上层人士使用精美的手工艺品,平民百姓使用粗劣的工业品。特点:& && & 以莫里斯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开始在民众中倡导“手工与艺术结合”的理念,提出工艺产品要“美观与实用”的口号,打破艺术与手工艺之间的界限,主张艺术家走入生活,艺术与技术结合,创造为大众理解和接受的作品。在风格上,反对维多利亚矫饰之风,倡导中世纪的哥特风格和纯朴装饰,并吸收日本的装饰,从自然中汲取素材,创出新的设计风格。右图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建筑代表作品:威廉·莫里斯与菲利普·魏布设计的莫里斯住宅,俗称“红屋”。这是英国乃至欧洲 19 世纪期间企图恢复乡村风格、民俗风格最突出的设计,代表了“工艺美术”运动的精神。& && & “工艺美术”运动的建筑代表作品之一是莫里斯住宅,俗称“红屋”(右图)。该建筑平面根据功能需要布置成L形,使每个房间都能自然采光,并用本地产的红砖建造,不加粉刷,大胆摒弃了传统的贴面装饰,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这种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对后来的新建筑有一定的启发,受到不求气派、着重居住质量的小资产阶级的认同。
DE25BC96B764B7BFF397DD674C55B39A_B3_143.JPEG (11.53 KB, 下载次数: 7)
23:57 上传
贡献:& && & Ⅰ.工艺美术运动强调了“一件物品必须符合它的被制造的目的”。& && & Ⅱ.认为艺术不应是少数人独占的奢侈品,他希望艺术的服务对象是大众。& && & Ⅲ.它唤醒人们对自然的装饰,纯净的色彩和真正的美的精神的热爱。力图通过艺术来改变英国社会的审美趣味,使英国公众在生活上能享受到一些真正美观而实用的艺术品。② “新艺术”运动 ()
概述:& && & 新艺术运动是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和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一次内容很广泛的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涉及到上十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 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延续时间长达十余年。但是后来逐步为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取而代之。& && & “新艺术”是一个法文词,在欧洲大约有五六个国家是用这个旗号来发动这场运动的,其中包括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等,德国则称这场运动为“青年风格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它被称为“分离派”,在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则称之为“工艺美术运动”。虽然名称各异,但整个运动的内容和形式则是相近的。
& && & Ⅰ.19 世纪人们对于工业化时代的恐惧与厌恶,是对大工业生产的反动。& && & Ⅱ.对于弥漫整个 19 世纪的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所做出的反动。
& && & “新艺术”运动不是某种艺术风格的代名词,仅仅作为一次影响广泛的运动载入艺术设计的历史,因此在不同国家,“新艺术”运动所表现的风格特点和形式也不尽相同。& && & 主要风格特点分为曲线派和直线派。新艺术运动前期风格为曲线派,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设计内容以植物为主,多采用蜿蜒的曲线,受到日本浮世绘风格的影响,盛行在法国、比利时和西班牙。而 1897 年之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与苏格兰建筑师麦金托什的探索不谋而合,提出装饰应该为功能服务的原则,并且开始逐渐摒弃“新艺术”运动中毫无意义的自然曲线, 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和少数曲线的点缀,有的学术资料称他们为直线派,具体包括格拉斯哥四人、维也纳分离派和德国青年风格派。& && & “新艺术”运动曲线派建筑代表作品之一是维克多·霍塔于 1897 年设计的位于布鲁塞尔的索尔维公馆(右图),该建筑在细节上体现了曲线为核心的新艺术运动特征,尤其是室内用金属铸造的曲线形式栏杆和曲线图案地板的镶嵌、墙纸、灯具组成一体,不仅风格典雅,而且非常和谐。
E238BEAC1D2BF0B0CDEC5FB_B1_256.JPEG (17.44 KB, 下载次数: 6)
23:57 上传
贡献:& && & Ⅰ.“新艺术”运动是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抛弃对以往历史风格设计依赖的运动,它是对历史的否定,受到部分中世纪自然主义风格影响,完全从自然中汲取设计装饰的动机,虽然运动中的一些主张比较偏激。例如早期对直线的反对,对曲线的绝对崇拜,对个别色彩的忌讳,使得其无法成为奠定现代建筑发展的基础,但对于以往风格的断然否定,却开创了以后各种建筑运动在提出主张时,对历史否定的先河。& && & Ⅱ.晚期“新艺术”运动风格为“设计以人为本”提供了思想前提,从麦金托什和“分离派”开始,“新艺术”运动从思想到实践开创了全新的设计体系,直线、几何形体、象征机械的黑白色的合理使用,使设计师对设计的思考更能够站在理性的角度去分析,逐渐认识到设计与功能的关系、与人的关系、设计服务的对象与存在的原因等。建筑风格中,无论是平面化处理还是装饰性弱化,都极大地体现出设计面临的新的发展规律: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而首要解决的是设计观念与设计策略;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原则必须从人与市场的角度出发,建筑设计的服务对象是大众。
备注:& && & 德国的“青年风格”与奥地利的“分离派”运动都是从“新艺术”运动中发展出来的设计运动,但是,这两个运动和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四人,特别是麦金托什,以及美国建筑师弗兰克·赖特的探索一样,开始摆脱单纯的装饰性,面向功能性第一的设计原则发展,因此,它们应该被视为介于“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的设计运动。
附:“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比较
A.它们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动,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
B.它们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
C.它们都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的影响。
& && & 英国和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
& && & 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构思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③ “装饰艺术”设计运动 ()概述:& && & 装饰艺术运动是继新艺术运动之后的一场风格特殊的国际性设计运动,它发轫于法国巴黎,并很快席卷了欧美的许多国家。装饰艺术运动主要集中在豪华和奢侈的产品与艺术品上,和新艺术运动一样,装饰艺术运动是一场运动,而不是一种单纯的风格。装饰艺术运动的范围相当广泛,从 20 年代色彩鲜艳的爵士图案到30年代流线型设计式样,从简单的英国化妆品包装到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大厦,都属于这个运动。起因:& && & Ⅰ.在 20 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正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缓慢复原,大多数人渴望充分缓解恐惧和痛楚,随着战时管制和贫困的终结,欣悦的“颓废”和“渴望奢华”的情绪、“年轻光明”的情绪出现了。西方的经济复苏和美国的高速发展产生了新的市场与需求,为新的设计和艺术风格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与条件。作为大众与设计师的群体追求以及适应战后市场的需求,装饰艺术运动产生并发展起来。& && & Ⅱ.20 世纪 20 年代,一批艺术家和设计师敏感地意识到新时代到来的必然性,他们不再回避机械形式与标准化,也不回避新技术与新材料。他们认为,“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都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对于现代工业化的断然否定态度。时代已经不同了,工业化已经无可阻挡,与其规避它,还不如适应它,而采用大量的新的装饰动机是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变得更加自然和华贵,可以作为一条新的探索途径。
特点:& && & “装饰艺术”运动的艺术渊源来自于多种文化、多个国度、多个时期,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一种多元影响下的折衷风格。它采用与大工业生产联系密切、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几何化风格是装饰艺术运动的重要装饰要素。当时植物纹样明显减少,几何图形的组合取代了新艺术运动时由花卉灵感而时兴的波状线条。装饰艺术运动对几何化的采纳,主要来自立体派艺术的影响。& && & “装饰艺术”运动的建筑代表作品之一是纽约帝国大厦(右图),是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一栋著名的装饰艺术风格摩天大楼,从 1931 年帝国大厦正式落成到 1972 年世界贸易中心北楼建成之前,它一直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帝国大厦的外形像是一支铅笔,共有 102 层,屋顶高 381 米,但是建造过程却只用了 410 天。
C5E3A9C4D9EDDAFB577F0_B1_298.JPEG (24.01 KB, 下载次数: 7)
23:57 上传
贡献:& && & “装饰艺术”运动在装饰和设计手法上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资参考的重要资料,从材料的运用,到装饰的构思,直到产品的表面处理技术,无论哪一个方面,这个风格都有不少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它的东方和西方结合,人情化与机械化结合的尝试,更是 80 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时期重要的研究对象。从形式与意识形态方面,二、三十年代的这个设计运动的风格与 80 年代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备注:& && & “装饰艺术”运动是装饰运动在 20 世纪初的最后一次尝试。这个运动与世界的现代主义运动几乎同时发生,也几乎同时于 30 年代后期在欧洲大陆结束,因而,在各个方面都受到现代主义的明显影响。但是由于它主要强调为上层顾客服务的出发点,所以“装饰运动”没有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再次得到发展,而基本成为史迹,只有现代主义成为真正的世界性设计运动。
3. 建筑形式与功能之间的矛盾& && & 建筑形式与功能的矛盾是现代建筑运动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一部分聚焦在现代建筑产生的三个主要地区:德国、俄国和荷兰的建筑活动。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建筑运动开始慢慢地由条条细水汇聚一股洪流,开始明确建筑是要表现时代特点与满足社会需求,开始探索基于社会需求的建筑创作方法,现代建筑运动的高潮阶段指日可待、一触即发。
①荷兰—— “风格派”运动()概述:荷兰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家、建筑师于 1917 年至 1928 年期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集体。既与当时的一些主题鲜明、组织结构完整的现代艺术运动不同(比如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运动),又不具有完整的结构和宣言,同时也与类似包豪斯那样的设计院校完全两样。其主要领导人物有画家蒙德里安、凡·杜斯堡及家居设计师兼建筑师里特维尔德等人。
起因:& &&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荷兰作为中立国逃脱了战争的危害,同时也提供给各国艺术家战争时期的避风港,因而人才济济。由于战争,当时荷兰与外界的联系几乎隔绝,因此这批艺术家和设计师在完全隔绝的情况下,开始从单纯的荷兰的文化传统本身寻找参考,发展自己的新艺术。“风格派”运动因此孕育而生。
特点:& && & 荷兰语的 De Stij 是杜斯堡创造出来代表这个运动的。它有两种含义, 其一是特指的一种“风格”;其二是指把各种分散的单体通过关键部件的联系,组合成新的、有意义的、理想主义的结构。& && & “风格派”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出发点即是对事物的绝对抽象。他们认为艺术应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宇宙的法则,即和谐。这种对于和谐的追求是“风格派”恒定的目标,但这种几何因素不是自然物体的特定形式,而是高度抽象的形式。通过建筑、家具、产品、室内、艺术,他们企图创造一个新的秩序和新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形式是与“风格派”的平面设计与绘画紧密相连,甚至是从平面中发展出来的。& && & “风格派”运动的建筑代表作品之一是里特维尔德设计的位于荷兰乌德勒支的一所住宅(右图),这是由一个简单的立方体,光光的板片、横竖线条和大片玻璃错落穿插组成的建筑。乌德勒支住宅可以说是风格派画家蒙德里安的绘画的立体化。
1AFC42DD410A_B9_155.JPEG (10.76 KB, 下载次数: 7)
23:57 上传
贡献:& && & “风格派”对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当时世界几个重要的现代设计试验中心的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风格派对建筑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这些风格派成员的作品中(比如里特维尔德设计的乌德勒支住宅),我们甚至可以从其他建筑大师的作品上看到风格派的影子(比如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
备注:& && & 《风格》杂志在 1928 年停刊而完全停止活动,虽然其中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创作活动依然延续了一段时期,有的甚至加入了包豪斯的队伍中。但是作为一个团体,应该说“风格派”在 20 年代末期已经结束了。② 俄罗斯—— “构成主义”运动()概述:& && &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俄国一小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无论从它的深度还是广度来说,都毫不逊色于德国包豪斯或者荷兰的风格派运动。起因:
& && & 1914 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年,是俄国历史上的所谓“战时共产主义”阶段。这一时期,列宁对艺术创作采取了不干预政策,希望在这新旧交替之际,通过艺术家的自由探讨,创造出一种新的、为无产阶级政权服务的艺术形式。受革命理想的激励和鼓舞,大批思想进步的艺术家投身到设计运动中来,利用各种设计形式,宣传革命,支持革命,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富强、繁荣、平等的新俄国。由于艺术氛围相对宽松,从事构成主义探索的前卫艺术团体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
特点:& && & 俄罗斯的构成主义十分贴近工业化生产的思想。建筑本身都像机器一样:有工业化生产的标准构件构成,按照用途系统地进行计划,甚至包括用新技术生产的小附件。建筑图纸也具有机械化式的感觉,使用木板印刷技术,这和当时的手工绘制水彩画图纸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 & “构成主义”运动的建筑代表作品之一是俄国设计家塔特林于 1920 年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塔(右图),这个作品体现了强烈的政治动机即无产阶级设计家和建筑家企图通过设计来体现苏维埃政权的努力。
CF3E249F5EE1F410BFE223_B3_274.JPEG (27.21 KB, 下载次数: 7)
23:57 上传
贡献:& && & 构成主义所探求的是一种顺应工业技术发展的艺术作风,探索一些有现代意味的建筑语言。虽然有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却为后来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以及较为成熟的现代建筑发展奠定了基础。备注:& && & 令人遗憾的是在 1925 年前后,构成主义运动开始遭到斯大林的扼杀,因此没能像包豪斯一样对世界产生那样的影响。
③德国—— “包豪斯”设计学院( 1919 ~ 1933 )概述:& && & 包豪斯是 1919 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这所由德国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格罗皮乌斯创建的学院,通过十多年的努力,集中了 20 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与试验成果,特别是荷兰的“风格派”运动、苏联“构成主义”运动的成果,加以发展和完善,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于大成的中心,它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向高潮。起因:& &&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帝国掀起“十一月革命”改制魏玛共和,知识份子们面对战败的屈辱,怀抱狂热的社会改革理想,格罗佩斯在这股思想潮流下,欲建立一所崭新的建筑与设计学校,以实现他对团队合作精神、发扬手工艺传统训练方法、社会平等理想、提倡设计对于社会的益处、促进知识分子之间思想交流的试验场所。 包豪斯的前身是由萨克斯·魏玛大公创办的魏玛艺术与工艺学校,校长是费尔德。特点:
& && & 包豪斯是“房屋建造”的意思,由格罗皮乌斯于 1919 年接任魏玛工艺美术学校校长时命名。他的前任是德国制造联盟的创始人之一费尔德,当时该校的作品明显地受到莫里斯的影响。不久,在格罗皮乌斯及其继任者汉斯·迈耶的指导下,学校的作品从怀旧的工艺美术风格转变到功能主义的干净线条,而包豪斯现在就是这种风格的同义词。& && & 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建筑代表作品之一是由格罗皮乌斯于 1925 年设计的包豪斯校舍(右图)。该校舍包括教室、车间、办公、礼堂、饭厅、及高年级学生的校舍,建筑面积接近一万平方米,是一个由许多功能不同的部分组成的中型公共建筑。该建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于首先它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其次它采用了不规则的构图手法,最后它是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的作品。
EF0B1E2CF9F25F9F8C10F_B4_135.JPEG (10.5 KB, 下载次数: 7)
23:57 上传
备注:& && & 关于包豪斯的研究,一直都是建筑理论界和设计史界的热门专题,由于本篇文章难有太大的篇幅逐项讨论包豪斯的各个方面,所以本部分力图用简洁的语言对包豪斯作一个概要介绍。详细内容将在今后的文章中继续介绍。
主题帖子积分
金币6539 个
四.西方现代艺术产生对建筑发展的影响& && & 20 世纪初,特别是在世纪之初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欧洲和美国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艺术改革运动,结果是从思想方法、表现形式、创作手段、表达媒介上,对人类从古典文明以来发展完善的传统艺术进行了全面的、革命性的、彻底的改革,完全改变了视觉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这个庞大的运动浪潮,我们往往笼统地称之为现代主义艺术,或者现代艺术。而现代建筑正是 20 世纪现代思想、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与其他现代主义运动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对现代建筑的把握,是建立在对现代艺术的了解之上的。
主要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
1. 立体主义
概述:& && & 立体主义是现代艺术中最重要的运动。这个运动起源在法国印象画派的大师保罗·塞尚,后来影响到西班牙青年艺术家巴布罗·毕加索和法国青年艺术家乔治·布拉克。这个运动的中心形式是对对象的理性解析和综合构成,因此,它的发展具有某种程度的理性化特点。例如毕加索的代表作品格尔尼卡(右图)。
BB71FB86A1B5CEE8BD5B_B2_91.JPEG (10.98 KB, 下载次数: 6)
23:58 上传
特点:& && & 艺术领域的立体主义,完全是一种新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它意味着对物体和空间的表现手法可以有别于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技术。科学带来知识和元素分析方法, 告诉我们不一定要站在一个视点上观察客观世界。在建筑领域,具有这样的“现代”立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端,它将视觉要素和意念从传统的解释中分离出来。
贡献:& && & 立体主义影响而产生了一些流派,其中包括荷兰“风格派”,俄国“构成主义”等等,以及对于平面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2.表现主义
概述:& && & 表现主义是 20 世纪初流行于法国、德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1901 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之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文学等领域。特点:& && & 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目的是引起观者情绪上的震动或激情。贡献:& && & 在这种艺术观点的影响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些表现主义建筑。这一派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或象征某些思想情绪或某种时代精神。例如德国建筑师门德尔松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右图)。
8A0D686B3B232AA9BE220_B4_266.JPEG (17.9 KB, 下载次数: 6)
23:58 上传
3.未来主义
概述:& && & 未来主义运动是意大利在 20 世纪初期出现于绘画、雕塑和建筑设计运动的一场影响深刻的现代主义运动,反对任何传统的艺术形式,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歌颂现代技术之美、战争之美和速度之美。
特点:未来主义对于现代建筑的主要影响是思想方面的,未来主义强调以机械为未来的审美中心,崇尚机械美,崇尚与传统决裂的、崭新的、现代的形式和风格。
4. 达达主义
概述:& && & 达达主义是一场兴起于一战时期的苏黎世,波及视觉艺术、文学、戏剧和美术设计等领域的文艺运动。达达主义是 20 世纪西方文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颠覆、摧毁旧有欧洲社会和文化秩序的产物。达达主义作为一场文艺运动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对 20 世纪的现代主义文艺流派产生了影响,但是对建筑运动的影响不大。
5. 超现实主义概述:& && & 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艺术潮流,源于达达主义,于 1920 年至 1930 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其理论背景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帕格森的直觉主义,强调直觉和下意识,影响了人们对传统艺术的看法。
主题帖子积分
金币6539 个
五.区分四个概念1.“运动”
& && & 运动指政治、文化、生产等方面有组织、有目的且声势较大的群体性活动。
& && & 建筑运动是指一种在建筑设计上具有共同宗旨和目标,被一群建筑师家在一段时期内(从几个月至数十年不等)所遵循的潮流或风格。每个连贯的建筑运动都是时代探索的先锋,所以建筑运动在现代建筑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由于个人或团体的发展与进步,旧的建筑运动通常会渐渐消失在新的建筑诞生中。在建筑史中,建筑运动几乎被视为西方艺术独有的现象。
2.“派别”& && & 派别指学术、宗教、政党等内部因主张不同而形成的分支或小团体。& && & 比如在“新艺术运动”中,分为曲线派和直线派。
3. “团体”& && & 团体指有共同目的、志趣的人所组成的集体。& && & 建筑团体指具有共同的建筑主张并一起进行相应建筑实践的一群建筑师。
①芝加哥学派
背景:& && & 19 世纪 70 年代美国爆发南北战争以后,北部的芝加哥取代了南部的圣路易斯城的位置,成为开发西部富源的前哨和东南航运与铁路的枢纽。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对于办公楼和大型公寓需求迅速增加,特别是 1971 年的芝加哥大火,使得城市重建问题特别突出。为了在有限的市中心区内建造尽可能多的面积,高层建筑开始在芝加哥涌现。这些建筑该如何建造:是在原来的建造方法与美学观点下争取层数的增加还是应有较大的变革或革新是当时摆在所有问题有关的人面前的问题。所以在 19 世纪末期到 20 世纪初期,芝加哥是美国建筑师密度最高的地区,形成芝加哥学派。
A767EEC8DDD9C_B2_246.JPEG (22.4 KB, 下载次数: 4)
23:58 上传
& && & 路易斯·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人物,也是美国现代建筑的先驱人物。而且跟随他学习建筑的赖特在日后能成为美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与沙利文的训练和培养是分不开的。& && & 沙利文是能够在风头上公开抵抗、反对历史折衷主义的第一人。他提炼出自己的建筑设计理论思想:“形式追随功能”,提出建筑设计最重要的是功能,然后再加上合适的形式从而摆正了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而且他还推崇进化论观点,即建筑风格不是是自身造就自身,他的流行仅仅是因为这个特定的时代采纳了它而已。& && & 沙利文的建筑代表作品之一是于 1899 在芝加哥设计的施莱辛格百货公司大楼,该建筑立面整洁,整齐排列有面宽较阔的横长方形的“芝加哥式窗”,具有典型的“芝加哥特点”。& && && &&&
影响:& && & 所谓“芝加哥学派”其实与纯学术并没有太大关系,而是更加侧重于摩天大楼实践的一个建筑流派。这个学派最重大成就就是采用新的建筑结构——钢结构来建筑高层建筑,并且奠定了“摩天大楼”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形式基础。②德意志工作同盟
背景:& && & 德国在 19 世纪末的工业水平迅速的赶上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和法国,而跃居欧洲第一位。当时的德国不仅要求成为工业化的国家,而且希望能成为工业时代的领袖。只 要对德国工业发展有利便吸收,为了使后来的德国商品能够在国外市场上和英国抗衡。1907 年出现了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全国性的“德意志工作同盟”,它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是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
E29FC0CD745BC27AC8EAA5A4A6C22BA7_B2_246.JPEG (19.43 KB, 下载次数: 6)
23:58 上传
人物:& && & 穆特修斯()是德意志工作同盟的真正开创者。他坚决反对“青年风格”运动,反对任何艺术风格,追求没有风格的所谓“明确的实用性”,宣传功能主义。穆特休斯认为现代设计应该是一个科学过程,一个技术过程,一个可以量化的过程,因此应将标准化作为整个流程的指导中心。& && & 贝伦斯,他参与组织了德意志工作同盟,还是其他一些建筑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将在下一小节中被详细介绍。& && & 德意志工作同盟的建筑代表作品之一是由格罗皮乌斯与迈尔于 1911 年设计的位于阿尔费尔德的法古斯工厂,是在贝伦斯思想启发下的新发展。这座外墙以玻璃为主的建筑造型简洁、轻快、通透,表现了现代建筑特征。此外, 格罗皮乌斯早在 1910 年就设想用预制构件解决经济住宅问题,这是对建筑工业化最早的探索之一。事件:
& && & Ⅰ.1914 年,工作联盟在科隆举办展览,展出当时德国最先进的产品设计,而展览中心大楼是由格罗皮乌斯亲自设计的,具有极其先进的现代主义建筑面貌,本身就是“工作同盟”的一个精神和思想的集中体现。
& && & Ⅱ.1927 年,密斯在穆特修斯的建议下,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了大规模的现代建筑展,邀请世界各个国家最杰出的现代建筑师来设计一栋住宅或者公寓,这就是著名的“魏森霍夫现代建筑展”。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美国刚刚成立不久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派了年轻的菲利普·约翰逊来参观,敏感的约翰逊立即感到这种风格会成为国际建筑的标准风格,因此他为之命名:“国际主义建筑”。
影响:& && & Ⅰ.德国的“工作同盟”是德国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促进德国设计发展的核心。自从这个机构成立以后,德国的设计家就有一个可以团聚的中心,工作同盟组织的各种展览和讨论会都变成当时先驱人物研究发展、讨论发展、讨论问题的重要场所。
& && & Ⅱ.德国“工作同盟”对于德国的设计、建筑产生了直接的,巨大的促进。因此,欧洲一系列国家都开始仿效德国成立类似政府支持的设计组织,比如 1912 年奥地利成立了奥地利“工作同盟”,1913 年瑞士成立了瑞士“工作同盟”,1915 年瑞典成立了“设计协会”,英国也于 1915 年成立了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在所有这些协会、组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德国“工作同盟”的影响。备注:& && & Deutscher Werkbund,关于这个名称的翻译,在国内一向比较混乱,有称之为“工业同盟”,有称之为“制造联盟”等等。学者王受之说,其实这个名称的德文意思相当于英语的“劳动者协会”,从它的运作来看,也主要强调促进社会和设计界、工业界和设计界之间的沟通,在于通过宣传来提高德国设计的总体水平,因此他认为翻译成“工作同盟”比较合适。这里采用的正是这种译法。
4. “人物”& && & 人物指在建筑发展过程中有代表性或者有突出贡献的人,常指我们熟悉的“大师”。值得说明的是,许多人物虽然是建筑运动的发动者与推动者,但是由于人一直在学习与进步的,我们会发现许多人物其实在建筑史上出现在了不只一次的运动中。下面介绍的两位大师不仅符合这个特点,而且是两位对现代建筑形成具有关键作用的人物。
Ⅰ.&&费尔德
& && & 费尔德,1863 年生于比利时的安特卫普,1957 年在瑞士苏黎世去世,是世界现代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早期是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中坚人物,与另一个比利时建筑家维克多·霍塔设计了不少具有鲜明曲线特点的建筑、室内、家具、纺织品和平面作品,在欧洲颇有名气。从设计史的角度来看,他是把“新艺术”思想带到法国,最终使之成为国际设计运动的第一人,因此可以说是“新艺术”之父。这段时期费尔德的建筑代表作品之一是 Villa Koerner,具有典型的“新艺术”运动曲线派特点,与索尔维公馆有异曲同工之处。& && & 费尔德感到比利时在当时无论在经济基础上还是对设计文化的社会认同上的发展空间都不够大,因此到德国寻求发展。1902 年,费尔德来到德国的文化城市魏玛,成为萨克斯·魏玛大公的艺术顾问。在魏玛,他在大公的资助下设立了第一个具有初期设计教学内容的试验艺术学校——魏玛艺术与工艺学校,这个学校后来成为格罗皮乌斯建立的世界第一个完全的设计学院包豪斯的前身。
FE3D0FC899_B3_140.JPEG (14.23 KB, 下载次数: 6)
23:58 上传
& && & 费尔德还积极地在德国参与了一系列促进德国现代设计、现代建筑发展的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在 1914 年参与组织德意志工作同盟在科隆市举办的展览,并且设计了展览中心内部的剧院。他的设计已经出现了取消装饰细节,强调功能的现代建筑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费尔德一方面是非常积极的现代设计推动者,但同时对于设计是否应该采用标准化、批量化的方式持非常顽固的保守立场。
Ⅱ. 贝伦斯
& && & 贝伦斯,1868 年生于德国汉堡,1940 年在柏林去世,是德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和工业产品设计的先驱,他直接影响了现代建筑的三位重要奠基人,是现代建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人物。& && & 19 世纪末,贝伦斯在汉堡学习艺术之后前往慕尼黑进行设计实践,那里当时是德国整个青年风格运动的中心,在很多种艺术与文化的影响下,他成为青年风格运动的重要设计师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起初贝伦斯是一位画家,在 1900 年才开始转向建筑设计,并在 1901 年设计了第一座建筑。
& && & 1907 年是贝伦斯成功的开端。这一年,他不仅成为了德意志工作同盟的领袖与推进者,还被指认德国电器公司设计总负责人,负责这个德国最大的电器生产企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企业形象设计,并且设计公司的企业标志,奠定了企业形象设计系统的基础,是世界最早的企业内部工业设计师。
B296EF1EB0BF_B3_152.JPEG (11.84 KB, 下载次数: 5)
23:58 上传
& && & 1909 年到 1912 年期间,他设计了德国通用电气公司 AEG 透平机制造车间,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设计的涡轮机工厂建筑(上图),这个建筑采用三折式钢筋混凝土支撑以形成 25 米高的室内空间,而且实质上已经采用了部分玻璃幕墙结构,是当时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厂房建筑。这个时期,格罗皮乌斯、密斯和柯布西耶都在他的设计事务所为他工作,因此他的设计方法、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这三个后来成为现在主义建筑奠基人的青年。
主题帖子积分
金币6539 个
六.分享三点感悟第六节我想和大家分享三点关于现代建筑运动成功的启示与感悟。
1. 研究需求、解决问题是建筑实现进步的关键。①在现代建筑孕育的一百年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现代建筑首先是源于社会总需求,然后才是源于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②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时代,真正长久困扰着大家的问题有:建筑应当去向何处?建筑如何同迅速发展的工业和科学技术相配合?怎样满足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提出的各种复杂的建筑功能要求?应当怎样处理继承与革新的矛盾?怎样创造新的建筑风格来呼应新的时代?建筑师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什么才是“好的设计”?建筑对于居住在其中的人到底有些什么影响?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应该是怎样的?设计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一个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这些都是建筑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不仅是对于每一次建筑运动的挑战,也是现代建筑运动第一次认真的讨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③现代建筑运动最终走向成功根本的原因是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西耶等人开始研究社会需求,把解决问题作为建筑设计最主要的任务。之前的若干次建筑运动之所以失败,一方面是因为运动者没能把握时代的方向,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当时建筑师许多都是学艺术出身,很容易陷入理论与艺术创作中而忽视社会需求。所以建筑理论是在解决问题达到一定数量,量变形成到质变的结果。所以做建筑,首要是解决问题,研究需求。只有把常识层面的东西做好,我们才有资格去谈理论,否则的话,理论注定成为基本功弱人的遮羞布。
2. “依存性”是建筑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下的发展特点。
①从时代背景来看建筑的发展,第一节我们可以看到欧洲首先是英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但是过了一个世纪之久英国才发生工业革命。可想而知,这应是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激烈斗争的过程,也是世界历史妥协与反复的时期,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是在工业革命后才得以稳定的。所以在这段时期内,资产阶级理所当然地会采取建筑手段来表达他们的政治主张。以至于我们看到了建筑史中的欧洲复古思潮。而到工业革命后, 艺术家又开始呼吁社会对手工艺生产的关注。更重要的是,假使没有时代与社会的进步,又怎么可能会有现代主义建筑呢。所以建筑的发展永远依存于我们世界的发展,建筑历史本身就是世界历史的真实写照。
②从科技角度来看建筑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学技术是各个领域进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建筑(Architecture)一词如果追究其词源,是由表示“大”或者“第一”的“arch”与表示技术或学问的“tech”结合在一起的合成词,直译过来,建筑就是“大技术”或者“第一学问”。从西方古代就开始把建筑与技术联系到一起,到近代从我们熟悉的“高技派”来看,建筑与技术依然是紧密相连的。但是建筑这门“第一学问”所要关注的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它其中蕴涵的精神。科技本身并不是建筑,只是单纯的技术,只有创造科技的精神才是建筑,才是“大技术”。所以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建筑依存的不仅仅是科技,还有创造科技之中所蕴含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建筑得以不断超越的关键。
③从人文角度来看建筑的发展,除了以上第四节讨论的一系列现代主义艺术对于现代建筑产生了思想解放作用,在形式上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新途径之外,现代文学、现代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新发展都给现代建筑带来了崭新的思想借鉴成果,现代建筑是20世纪现代思想、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与其他现代主义运动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和相互影响关系。建筑不是孤立发展的,当你想到格罗皮乌斯是现代建筑的奠基者之一,你更要知道与此同时,毕加索也在探索着现代绘画艺术。所以现代建筑运动实质上是西方现代艺术运动的一个分支。
3.建筑发展的标志、建筑师的有力语言是基于系统理论之上的建筑物。①从 18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的建筑运动。许多建筑师作过多方面的探索,其中包括 19 世纪法国的拉布鲁斯特,美国的芝加哥学派,20 世纪初奥地利的瓦格纳和路斯,法国的佩雷,荷兰的伯尔拉赫,比利时的费尔德,德国的穆特修斯和贝伦斯等等,先后提出过富有创新精神的建筑观点和建筑设计。但是,他们的努力都是零散的,他们的观点还没有形成系统,更重要的是还没有产生出一批比较成熟而有影响的实际建筑物。②从 19 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是现代建筑成熟的酝酿和准备阶段。到 20 世纪 20 年代,一战留下来的创伤既充分暴露了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同时也深刻地暴露了建筑中久已存在的矛盾。如果说过去人们已经觉察到建筑由于时代进步而引起的新与旧的矛盾的话,战后所暴露出的多方面矛盾则包括政治上、经济上以及哲学上的等等问题以及在瓦解欧洲旧秩序后,把所有矛盾激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③从某种程度上讲,战争虽然毁灭了旧的建筑给整个欧洲带来巨大的创伤,但是它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建筑需求量。于是一批思想敏锐、把握时代方向并具有一定经验的年轻建筑师,面对百孔千疮的现实,把建筑实践为己任,抓住了新时代的机会与挑战,提出了比较系统和彻底的建筑改革主张,把现代建筑运动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形成了继古典“学院派”之后统治建筑学术界达数十年的现代建筑设计学派。
主题帖子积分
金币6539 个
参考文献:1. 《世界现代建筑史》,[美]王受之 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罗小未主 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 《建筑,思维的符号——邂逅 20 世纪的不朽建筑》,[韩]承孝相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4. 《速成读本——建筑》,[英]希拉里·弗伦奇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5.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美]肯尼斯·弗兰姆普敦 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后语:经过本文对 18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西方建筑发展的概要式梳理与总结,想必读者会对现代建筑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更加全面的把握。从此,现代建筑发展的主线将会十分明确,那就是建筑师把现代思想付诸建筑实践的历程。
主题帖子积分
信笔涂屋, 积分 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67 积分
信笔涂屋, 积分 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67 积分
金币1052 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线与曲线相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