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专利保护意识高校专利质量

中国已成专利申请量第一大国 专利质量普遍不高-中新网
中国已成专利申请量第一大国 专利质量普遍不高
  编者按:
  2014年是专利法颁布出台30周年。30年来,专利制度在我国从无到有,对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功不可没。今年4月至5月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专利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既总结贯彻落实专利法的成功经验,也分析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专利质量如何提升?转化难的瓶颈怎样破解?今后政策措施如何完善?本报记者随行采访,就相关问题进行报道。
  专利法颁布出台30年,我国已成全球专利申请量第一大国,但专利质量普遍不高――
  一问:从量到质,如何跨越?
  直到中国企业研发出同类产品,雪兰诺才把药价从800元降到180元。
  高纯FSH是治疗不孕症的药物,一度只有雪兰诺等少数几家跨国医药巨头能够生产。在中国市场上,这款药以价格高昂著称。2009年,珠海丽珠医药集团经过攻关,最终打破了外企的技术垄断。他们将独特的生产工艺申请专利,推出了国产FSH药品,一举把药价拉了下来。这个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竞争的故事,背后反映的正是核心专利的巨大价值。
  从2011年开始,我国成为全世界专利申请量第一大国。但是,执法检查发现,我国专利的质量普遍不高,从专利大国到专利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数量的跨越
  早在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对专利法的实施情况进行过一次执法检查。当时检查发现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提出需要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拥有量。
  8年间,这个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我国专利拥有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6年至2013年,我国累计授予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权595.7万件,年均增长25.5%。2011年开始,我国成为全球专利申请量第一大国。
  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专利创造最活跃的地区。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介绍,2009年至2013年,全省专利申请量96.86万件、授权量65.54万件,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4.08万件。截至2013年底,广东的有效发明专利量为9.54万件,专利密度为901.2件/百万人,是全国平均数的两倍多。
  辽宁省副省长贺F表示,全省一直高度重视专利工作,注重发挥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辽宁的有效发明专利达1.61万件,全国排名第八。
  质量的短板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徐春建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组数字:2010年至2013年,广东高院共收到二审专利案件1867件。其中,外观设计专利案件占68.77%,实用新型专利案件占22.49%,而发明专利案件仅占6.47%。这样的比例分布,与三种专利的授权量是吻合的。
  事实上,在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类专利中,最能体现创新能力的是发明专利。法院受理案件的比例结构,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的专利申请数量虽然已位居世界第一,但在专利的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以浙江为例,2013年全省专利授权量达20.23万件,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只有1.11万件,占6%左右。
  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分析说,究其原因,一是浙江民营企业很多,但很大一部分是中小企业,许多是个体户、小作坊,产业层次不高,转型升级不快,创新动力不足。二是多数企业以传统产业为主,“专业市场+工厂”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产业集群特征比较明显。不少企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价值链的低位,真正拥有核心专利技术的企业比重还很低。
  贺F也表示,辽宁具有创新能力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00多家,但拥有专利的却不足40%。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省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最多的企业,累计为181件,却排在全国百名之外。
  “我国的专利申请质量仍处在较低的水平,技术含量和市场价值高的专利少,在关键产业和核心领域的专利占有率低。”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坦言。
  重心的转变
  2012年,珠海格力集团研发出全球第一台直流变频离心机组。他们围绕直驱技术、气动技术、变频器技术等申请了近200项专利,很大程度上防范了竞争对手的仿冒抄袭。
  “专利数量是基础,质量是关键。每一项新技术在专利申请前、申请中和申请后,我们都要进行质检,确保专利个个是精品。”格力集团科技管理部负责人肖彪说。
  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专利质量的重要性。
  在深圳华为技术公司,执法检查组了解到,虽然华为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但他们并不是只看重数量。
  “通信行业是一个工业标准行业,企业在主流技术中应该有相当的标准专利。”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务官宋柳平感慨地表示:“欧美国家投资一个工程师花的成本,在中国可以投四五个。我认为中国企业要有信心,只要我们舍得投入,静下心来搞研发,就一定会有收获。”
  珠海丽珠医药集团知识产权总监孔祥生也认为,比拼知识产权的数量,只是竞争的初级阶段。“跨国医药企业手上的专利数量往往并不多,但一项核心专利就可能产生上百亿元的利润。所以,对专利质量的重视,应该融入企业发展的血脉里。”
  我国专利法第一条明确规定,立法是为了鼓励发明创造,提高创新能力。2013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五年来首次超过1/3,变革已经开始。
  “经过一段时间快速发展,我国拥有的专利数量已经显著增长。今后,工作的重心应当从数量逐步转向质量,以形成有效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从专利大国向专利强国的转变。”深圳市知识产权局局长郭驰说。
  专利的价值在于运用,但大量的专利却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只是用来写论文、评职称――
  二问:沉睡的资产,如何唤醒?
  纪红兵摆了摆手,伸出一个指头:“我们学校的专利技术许可转让率,不超过10%。”
  4月中旬,全国人大常委会专利法执法检查组在广东检查。座谈会上,身为中山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的纪红兵大吐苦水。
  科研人员研发出了专利技术,却难以转化成生产力,只能放在实验室里“睡大觉”。执法检查发现,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公立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的困惑。
  申长雨坦承:“专利‘重申请,轻运用’的问题较为突出。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大量‘沉睡’的知识产权资产,专利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仍很有限。”
  专利转化困难重重
  2013年,中山大学全校的专利申请量为645件,授权量为416件。这些专利许可转让出去的,还不到10%。
  公立高校和科研院所申请的专利,绝大部分都是职务发明创造。我国专利法规定,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专利法还明确,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应当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奖励。发明创造专利实施后,根据其推广应用的范围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合理的报酬。
  纪红兵分析说,专利法的这些规定落实起来有不少困难。首先,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直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程》,公立高校的专利是国有无形资产,对外转让要向教育部、财政部备案,如果金额较高还需审批,流程非常漫长。其次,专利转让前需要进行价值评估,目前还缺乏权威的评估机构。如果评估价过高,企业不接受,专利的价值无法实现;如果评估价低了,又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再次,当前对科研人员只能现金奖励,股权激励还没有政策依据。个体利益得不到体现,科研人员进行专利实施、转让就没有积极性。
  探索遭遇瓶颈
  为了推动专利的转化实施,近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想了很多办法。
  纪红兵介绍,中山大学在2006年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规定,明确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的两个“三七开”政策,以保障科技人员的收益,激发专利转化的动力。学校还加强产学研结合,通过委托开发、技术协作、共同研发等方式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构建产学研专利联合体,进行了部分专利的转让及许可。
  “专利的价值在于实施。”珠海市市长何宁卡说,珠海是广东确定的科技金融试点城市。2010年,珠海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将“市政府对本市金融机构依法开展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业务给予风险准备金支持”明确下来。当年,珠海普乐美厨卫公司即质押了78项专利权融资500万元,实现了全市专利抵押融资的突破。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从2008年开始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至2013年,全国实现3482项专利质押贷款项目,涉及13117件专利,质押金额合计648亿元。
  “专利成果怎样实现资本化、产业化,我们搞了一些探索,但遇到了瓶颈。根本上,还需要更清晰的政策指引。”纪红兵说。
  放宽科研院所自主权
  随着我国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的剧增,对于专利价值的实现和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专利成果长期躺在学校里、实验室里‘睡觉’,只是用来发表论文、评个职称。怎样转移到企业去,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这是一个大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强调。
  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李定强看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与专利法、科技进步法等法律存在不一致之处。“这个暂行办法部分否定了项目承担单位在技术转移转化中自主决策权的完整性,也未从操作层面明确财政部门、行政主管单位和事业单位三方的责权边界。”
  “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转化率低,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现有体制机制。”贺F表示,“应该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时效性。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情况下,可考虑适当放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日前透露,将推动出台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的意见,授权科研机构、高校对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自主决定转让、许可和投资。
  更多沉睡中的专利能否唤醒,人们拭目以待。
  打一场专利官司费时费力,“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是老大难问题――
  三问:何以赢了官司,输了市场?
  只花一个月时间就解决了纠纷,这让吴凤玲非常意外。
  吴凤玲是广东省中山市琪朗灯饰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不久前,其公司设计生产的蘑菇灯遭遇侵权。在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的协调下,仅仅一个月,这场纠纷就得以化解。“知识产权的案子普遍费时费力,没想到这回这么快就解决了。”吴凤玲说。
  原因在于,这个中心不仅具有专利行政执法权,而且还有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专门设立的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办案效率大大提高。
  说起专利维权,“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赢了官司,输了市场”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让人眼前一亮。但要从根本上改变维权难,还有很多坎要过。
  行政执法之弱
  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是1662件,到2013年则变成16227件,6年间案件增长近10倍。
  现代社会,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侵权仿冒也越来越快。维权的时间拖得越长,企业损失也就越大。但实践中,行政执法部门普遍缺乏与快速维权相匹配的措施。
  广州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邓佑满表示,我国专利法规定,对于假冒专利的行为,执法机关可以查阅、复制有关合同、发票、账簿及其他资料;对有证据证明是假冒专利的产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但对于专利侵权行为,专利法并未规定执法手段和措施。
  申长雨说:“行政执法权限不足、手段少、力量弱,不能充分发挥快速解决纠纷、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作用。”
  “为了强化专利执法的权威,建议从法律层面上对执法手段和执法力度等予以明确和加强。”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马宪民说。
  调查取证之难
  作为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珠海格力集团经常遭遇专利侵权。肖彪告诉记者,专利侵权案件的审理周期很长,一个官司打下来,三年、四年甚至五年都很正常。“家电产品的更新周期短。官司打下来,很可能产品已经退出市场了,这样即便赢了官司也没有意义。”
  案件的专业性,是审理周期长的一个原因。专利侵权案件一般都涉及复杂的技术知识,但我国多数法官都不具备理工科背景,需要花大量时间熟悉专业知识。
  调查取证难,也是案件审理周期长的重要原因。佛山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钜镇表示,专利侵权事实的证据难以取得,特别是一些出口加工型企业,其侵权产品在国内很难拿到,在国外买到的产品又很难证明是其生产的。
  “当我们发现侵犯公司专利权的情况,就要进行取证。但专利侵权一般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而且有些侵权行为发生在互联网上,侵权单位大都是流动性的空壳公司,都给取证带来了很大难度。”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监易洪斌说。
  郭驰表示,应该修改专利法,完善证据制度,显著提高专利侵权的难度和代价。
  侵权赔偿之惑
  历时三年,格力集团与另一家知名家电企业打了一场“睡眠曲线”专利官司。最终,法院判决被告败诉,赔偿格力集团200万元。
  “这200万元还不够我们支付律师费、差旅费和调查取证费用,更谈不上弥补损失了。”肖彪苦笑着说。
  侵权赔偿数额偏低,是专利审判中广受诟病的问题。我国专利法规定,侵权赔偿的数额依次按照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的获利、专利许可费用的倍数确定。三者都难以确定的,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确定给予1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赔偿。
  但不少法官对这个赔偿范围有看法。徐春建表示,按照一般原理,赔偿的目的一是填平损失,二是对侵权行为进行惩罚。100万元的上限明显偏低,连填平损失都不够,更谈不上起到惩罚作用。
  另一方面,在一些小案件中,侵权人往往是个体户,仅仅从事销售,销售规模小、侵权时间短,获利很少。如果按照1万元的下限来确定赔偿额,仍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也超过其赔偿能力。
  “因此,专利侵权的法定赔偿额,建议不设上限。至于下限,是修正还是取消,立法机关也应引起重视。”徐春建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孟建民表示,“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的状况亟待改变。他建议进一步加大侵权赔偿力度,健全执法机制,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法院建设,提高对专利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本报记者 王逸吟 殷泓)
【编辑:燕磊】
>社会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成为“世外桃源”。
迄今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将全线贯通。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报讯 (记者 马亚宁)科研成果“纸变钱”困难重重,不是企业不想转化科技成果赚大钱;而是,高校专利质量总体不高,企业用不上。市科技党委昨天举行的“科学家月度座谈会”上,有关专家指出,一项针对上海高校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调查显示,上海高校技术专利储备庞大,但是技术成果专利的质量还不高,不接地气。
  上海交通大学是沪上专利资产储备最多的高校,每年就有几千项专利,专利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五位。三年前,一项针对上海高校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随机调查中,上海交大和另外四所高校被选中,每所学校抽样60项拥有专利的科研项目。结果,300项科研成果的专利资产中,能够转化成市场价值,最终获得市场价格“埋单”的少之又少。
  相反,美国高校一年专利数量可能不多,专利成果的市场转化效率却很高。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为例,每年的技术专利成果只有100多项,是国内高校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每年因此收入的专利许可费却高达十几亿美金。其中,大部分专利成果不是薄薄的几页论文纸,而是犹如一本本大部头的技术“词典”,足有几百页厚,涉及的权利要求项目有几百个。
  中外高校的专利成果价值为何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在上海必利专利评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冶看来,这主要归因于国内高校论文成果多,技术成果少,科研人员申请专利是为了完成科研考核“作业”,而不是想要靠专利敲开市场大门。深入一个个科技成果转化案例,他发现国内企业较多规模小资产少,对于科研成果的期待是从样品、样机,甚至小试或者中试开始的。国内高校的科研成果,多是“一张纸”,或者只有实验室技术,样品或样机很少见到。
  面对企业需求和科研成果之间的断崖,科研人员其实有办法,只是没动力。要知道,科研人员让技术产品从论文中站起来,变成小试样品或者进入中试,需要巨大的付出,但其中的攻坚克难不涉及理论创新难以发论文,在工资奖金、职称晋升中就难以“加分”。
  陶冶建议,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应该向技术类科技成果转移,特别是科研人员在论文变产品过程中的付出,也可以与职位晋升,工资奖金等密切挂钩。其实,从论文变成产品,需要不断创新工艺流程,摸索技术参数,创造制造技艺,这其中蕴涵着无数的技术秘密。这些技术秘密在市场上很值钱,它们是一项科技成果“接地气”的关键支撑,也是企业看得见,摸得到的创新抓手。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5089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校专利质量问题分析及对策毕业论文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高校专利质量问题分析及对策毕业论文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7:55:5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高校专利质量问题分析及对策毕业论文
官方公共微信知识产权资讯订阅
当前位置:
学术理论转载推荐
论如何加强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服务
& &&近几年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迅速增加。截止到2013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专利申请101.2万件,同比增长18.1%,突破了一百万件;授权专利67.2万件,同比增长26.8%。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增长明显。
& & &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申请量呈现大幅增长申请中的大部分是,分别为60%、87% 以上。
& & &其中,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占国内有效职务发明拥有量的35%以上。国外专利申请增长明显,例如2011年中科院国外专利申请增长达60%。尽管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水平较高,研究资源丰富,科研学术文章多,科研影响力巨大,但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 & &由于固有的传统思维,判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成果的标准多是学术文章和各种获奖。科研系统的研究者也大多感兴趣于基础研究和科学发现,而长期忽视将科学发现直接转化为市场产品的可能,最终导致专利转化率不高,并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尽管近些年,科研机构和相关行政部门已越来越重视科研的专利转化,专利转移转化工作普遍开展。但从目前的现状分析,这个问题仍是困扰科学研究向产业化迈进的核心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深入分析目前科研机构专利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发达国家的政策和解决方法,提出探索提高专利转化率的出路。
一、 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现状
1.重视文章发表
& & &专利转化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将科研的工作重点放在学术文章的发表和获奖等级上,研发体系中是以成果、知识为导向,而不是以商品、市场为导向。由于高校中对科研工作者的评价多要求发表文章数量和质量,或申请授权专利的数量等,对成果是否具有产业价值并不严格要求。使得丰富的创新成果大多停留在论文和实验记录等阶段,忽略了对科学发现的产业化分析和评价,所申请的专利在撰写之初就存在严重的脱离专利技术的市场需求,最终导致专利不具有转化价值或难以推广转化。
2.市场导向不足,科研机构缺乏产业化平台
& & &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我们被认为是从事基础研究和科学发现,而产业化的产品生产和技术革新大多被企业所承担。在判定科研成果的标准中未将成果转化作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 & &目前,高校和科研机构所研究的课题项目多为国家财政支柱,申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或 863,973等。基金支持的数目并不能全部支持其搭建产业化平台。而大多数实验室即便联合合作,也仅仅是基础研究方向方面。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中,真正由企业提出立项或者与企业共同申请专利的不到20%。据有关机构调查,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方面非常突出,但也仅为25%。
3.科研工作者缺乏专利基本知识和实战经验
& & &大部分科研院所并没有专门设立专利事务的部门,在申请阶段仅仅靠自身撰写科研发现,并委托相关专利代理人进行后续步骤。这些科研工作者并没有受过良好的专利法律方面的培训,严重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从专利撰写和保护等方面,缺乏产品市场的把握,这将为后续专利成果转化带来障碍。并且,据调研发现,仅上海生科院和清华大学配备有较为专业的专利转化人员,大量的高校和院所都处于没有专业人员的境况,最终导致具有高科技成果的专利,没有渠道进行转化。
二、提高科研机构专利转化的解决办法
& & &如何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高对这些科研机构的专利服务水平,让他们在基础研究的同时,能够将科学发现顺利地转化为专利保护和产品,是代理机构以及政府专利相关部门必须面临的课题。
1.代理机构中设立针对科研专利的管理部门
& & &科研机构的经费多来自国家拨款,过分要求科研机构自身建设专利管理部门是不现实的。专利代理机构可整合资源,有条件根据自身特色,配备具备良好学术背景的专业代理人员并点对点服务科研机构。这种具有高度针对性的专利管理部门可与高校签订长期合同,负责其专利申请的组织与督促,跟踪某科研领域相关专利的动态,指导专利的撰写方向和保护范围,向科研工作者提供建议,专利后续维护和授权后的专利转化等。尤其对于专利转化,科研机构缺乏市场的敏锐感,而代理机构长期从事企业的专利代理工作,有丰富的专利转化事务的经验,代理机构可通过自身优势,建立客户之间的信息相关性分析,帮助科研机构的专利转化工作。
& & &尽管类似服务在某些代理机构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开展,一些专利托管机构也不断出现,但远未实现规模化制度化。针对这个问题,国家和地方的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出台针对上述服务内容的一些规范性文件和和服务标准,推动这些针对科研机构的定向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同时,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由于科研机构本身是技术人才的孵化器,对科研机构进行长远业务布局的代理机构也可望获得更高的声望与业绩。
2.加强政府职能机构的服务意识
& & &知识产权局不仅仅是专利审查部门,也承担着专利知识普及工作。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基础研究和知识生产的主力军,缺乏专业的专利基础知识和经验,最终会严重影响基础研究和知识生产的发展。
& &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潮下,国家专利部门有必要尽快摆脱以往较单一的专利审批机构的形象,加快推进对外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即从“我告诉你行不行”转变为“我建议你怎样可行”。国家专利部门可定期在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举办知识产权讲座和培训,加强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并针对其中的典型案例成立专门课题组进行专门的专利分析和扶持,为科研工作者如何更好第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做出指导。目前,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正在开展专家咨询课题,听取技术专家对实体技术问题的决策建议,如果能进一步集思广益,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利律师、代理人、科研人员与审查员定期座谈,一同探讨专利技术发掘、专利撰写策略以及专利审查标准()的重要原则,并形成成果向社会公众发布,相信能极大的促进技术成果的专利化、产业化。
& & &同时,专利行政部门还拥有广泛的资源,可建立科研系统专利成果汇总系统,并将此公共信息平台推广入高校。在此平台中引入科研相关专利分析咨询和查询功能,方便科研工作者在第一时间能便捷找到专利保护的最佳途径。
3.国家政策中的导向作用
& & &美国模式中,企业是科研主体,从事产品的改进研究,经费由企业解决。应用研究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化管理。德国和日本在科研上一贯坚持市场导向。应用研究由企业承担,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政府和公益性组织也提供经费支持。
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我国应加强政策中对专利的市场导向作用,制定企业参与科研机构科技研究并申请专利的规范政策,从制度中鼓励并奖励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合作的良性循环模式,将专利的成果转化作为评价科研工作成果的重要指标,完善奖罚机制。
& & &成功的专利申请和最终转化,是所有专利申请的初衷。但事实上,由于申请人自身的局限性和代理中间环节中的多个步骤的不确定性,授权后的专利也有无法转化的风险。为了能让科研过程最快最顺畅地进行产业化转化,代理机构需继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和专利保护、分析能力,尽可能最大限度将科研成果的转化潜力在专利中得以体现。而作为专利审查机关的行政部门,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权威性,积极开展培训和制度完善,努力提高自身服务意识,帮助指导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方向。多方向多角度齐头并进,相信我国科研专利的未来将更明朗。(作者姓名:黄琦 万新)——本文由世纪恒程整理转载
国内专利指南
商标法律事务
国内商标指南
国际专利指南
国际商标指南
项目认定与申报
高企认定指南
法律服务指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提高专利授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