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中国楼市泡沫有多大大

泡沫破灭才是对中国经济最好的救赎
转自微信公众号 升值财经眼(cjy2025) 作者 陈杰经历了一个风平浪静的周末,周一大盘再迎见光死。早盘两市低开低走,空头始终掌控着局面,全天热点少得可怜,虽说在国家队的带领下沪指小幅走高,但上攻无力注定要无功而返的。全天两市共1600多只股票翻绿,市场人气全无,正如之前所说,这是一个上行有限下行无限的市场,观望远比参与要好。周一收盘后我听到这么一个分析:因为上周大佬们都考砸了,今天就砸盘泄愤,合情合理。从成交量上看,沪指连续两天放地量,这是上涨的前兆,再加上社保基金的入市,散户要敢于买股票!其实,这都是在扯淡。如果基金经理会因为这点小事就抛售股票,那他还混的到基金经理这个位置吗?还有,如果一个地量就能反弹,那股市的钱也太好赚了吧?如果放在之前,或许地量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现在的情况可跟之前不一样,这个地量代表的是短期资金被别的投机市场吸引了,比如期货、比如。那么这个地量就不再是见底信号了,这是市场人气尽失的信号,危险的信号!最后,我要跟大家聊聊社保基金这茬。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大利好,但是平心而论,我觉得这个消息实属中性。原因有二:1)社保基金这个消息早就出来了,要入市也早就提前布局了,我可以向你保证,3月份的行情绝对有社保基金的功劳,证据就是2月份大资金大量介入低估蓝筹。相信我,社保基金不会这么老实的把全部资金放在台面上让大家观赏的,他不是来接盘的,他是来抄底的。2)随着社保基金的入市细节逐步公布,我们明显发现社保基金的入市规模要比预期的要少很多,也就是说之前的市场太乐观了,现在乐极生悲,预期中的利好并未全部兑现,很有可能会造成情绪恐慌,短期偏空。说真的,社保基金入市就像散户开户炒股一样的,他只是一个交易者,而不是救世主或者接盘侠,市场过度解读了。社保基金是在5月可以入市,但是可以入市和已经入市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概念,大家千万不要想歪了,做反了。散户之所以亏钱,就是因为预期太美,而现实太残酷,一旦预期差达到了自己接受不了的程度,那么散户就会恐慌,再到崩溃,最后割肉出局。周而复始,没有任何一个散户想着要逃离这个市场,他们总是觉得踏空比亏钱还难受,真是可笑之极。很多人说逆势操作就能赚钱了,在市场多数人看空的时候我就要勇敢的买股票,但是你可曾问过自己,你看多的理由是什么?难道真的仅仅是情绪而已吗?你可曾知道我国的经济泡沫有多大?我国四月份的各项出现大幅度回落现象,一季度经济开门红的假象不攻自破,货币宽松催生出来的经济泡沫原形毕露,大潮退下,谁在裸泳一目了然。国际上看空中国的声音此消彼长,前有标普下降中国评级,后有索罗斯看空中国经济,面对这些在国际市场举足轻重的机构和投资者如此看空,我国的高层人士或许会不以为然,但是国际投资者就不一样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观察几天,我相信不用几天时间他就会有大动作了。做为一个中国人,我是反对国际势力做空中国经济的,但是说真的,我们的经济泡沫实在是太可怕了。我们的债务规模是GDP的3.5倍、中小创的估值差接近50倍、一线城市的房价是一堆债券和高杠杆炒作起来的资本泡沫,我们的经济建立在一盘散沙之上,外强中干不正是别人做空的最佳理由吗?由衷希望那些把希望寄托在主力身上的投资者们这个时候能清醒一点,你要知道空仓也是一种操作策略,不要害怕股市下跌,不要害怕经济降速,不要害怕楼市崩盘,因为只有让这些泡沫和过度投机消失掉,中国经济才会迎来真正的春天。等待是为了更好的相遇,度过寒冬后,我在春天等你!【声明】腾讯证券已取得该自媒体授权,再次转载需得到原自媒体授权。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腾讯无关。欲知更多涨停潜力股,速速关注:腾讯证券(qqzixuangu)。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golding]
热门搜索: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6.0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6.0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本日热门资讯
一周热门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位置: &
中国经济泡沫有多大?美国也许更清楚日 10:50手机客户端 |扫码下载中金网APP摘要:据彭博社报道称,华尔街分析师在近日的一次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是否存在泡沫”的论坛中称,虽然外媒抨击中国的主题每个月都会有变化,但关于“中国经济泡沫”的报道却是个老梗。本周我们又看到,这个主题在美国的主流媒体中再次流行。我们又一次看到美国媒体的虚伪。
  05月22日讯,据彭博社报道称,华尔街分析师在近日的一次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是否存在泡沫”的论坛中称,虽然外媒抨击中国的主题每个月都会有变化,但关于“中国经济泡沫”的报道却是个老梗。本周我们又看到,这个主题在美国的主流媒体中再次流行。我们又一次看到美国媒体的虚伪。  该分析师指出, 也许没有国家能像中国这样能够引起全球媒体注意,中国市场看上去更像是拉斯维加斯赌城。  “最近几周,投资者将中国市场的交易量推至天文水平,交易从钢筋到鸡蛋涵盖了很多商品。中国上个月一天的钢铁交易量足够建造178082个埃菲尔铁塔,而交易的棉花量足以让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至少有一条牛仔裤,”他表示。  这位分析师指出,诚然任何清醒的人看到这些数字都会抱以关注。这是一个明显的症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一文不值的纸币被用于推升、操纵和破坏我们的市场——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我们人类历史上从未见过的。然而,单单挑出中国市场的“泡沫倾向”和选择性失明说明美国媒体是多么荒谬。  同时,另外一位华尔街分析师也表示:“在美国,有一个‘小’东西叫‘衍生品市场’,这个市场的”名义价值“超过1500万亿——比全球经济高出整整20多倍。”  他表示:&我们不再相信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大泡沫的实际规模,因为当这个泡沫的名义价值首次超过1000万亿美元时(在2010年),银行犯罪集团就改变了这个所谓的市场的“定义”,其名义价值因而在一夜之间缩水约50%。美国衍生品市场才是众所周知的'大山',而中国市场只是座'丘陵'。  该分析师指出,银行业巨头们所谓的衍生品市场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市场”。它仅仅是历史上最大的(且最违法)的赌场。而像全球所有的股市一样,中国市场的大多数交易都包括有形资产(至少在理论上):能获得企业和实物大宗商品等带来的投资权益。  他认为,相比之下,在衍生品市场的赌场式运作模式下,银行家“赌徒们”什么也不做,只管把赌注疯狂地押注在任何东西上。这不涉及资本权益。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市场”的规模能够达到全球经济的20倍。它只是赤裸裸的赌博。  “如果在全球所有的市场中找出一个最像”拉斯维加斯赌场“的地方,那么它显然是美国衍生品市场。当然,实际上衍生品市场的操作要远比拉斯维加斯赌场更加不正当,因为它完全是腐败的,”分析师Hogo Stell称。  他强调说:“这些机构(即那些运作衍生品市场的大银行)在输钱时拒绝付款。在2011年,希腊有数十亿美元的国家债务出现违约。这些数十亿美元的债务都在美国衍生品市场中”投保“,即通过所谓的”信用违约互换(CDS)。的确,这份伪造保险的金额超过被投保的西方债务总额本身。  “此外,信用违约互换是基于高赔率上的,奖金经常可以超过100:1。当希腊拖欠数十亿美元的债务,那么它代表了数万亿美元的奖金,甚至是数十万亿美元。与此同时,银行业犯罪集团为了”支持所有的这种赌博,只需要拿出极少的一部分资产来提供这样的奖金,&Stell称。  Stell在他的撰文中写到:  它们是怎么解决的?当希腊拖欠超过75%的债务时,那些经营而且“调节”这个不正当赌场的银行巨头便宣布“没有发生违约”,因此它们拒绝向这些“保险”的持有者进行支付。  当然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来解释为什么从任何一方面来说美国资产泡沫都要比中国资产泡沫更大。随着主流媒体越来越多地抨击中国,它们对我们作出解释就越有帮助。  问题在于流动性过剩——这被描述为中国的“金钱弹球”,它在各种资产类别之间来回反弹,就像是在一个弹球机一样……当前,由于产能过剩,信贷和货币的增长要远远超过在中国实体经济任何好的投资机会。  是的,问题是流动性过剩。有关于钱的问题。但让我们来看看究竟谁的“金钱弹球更大”——中国还是美国?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慢慢扩展的曲线。而我们在下图所看到的伯南克“直升机洒钱”代表(到目前为止)人类商业历史上最为极端的“过剩的流动性”注入。然而,对于美国“金钱弹球”的规模它只描述了一部分。  首先,作为普通读者应该很清楚的是,上面的图表已经遭到篡改。下面是最后一张图,它合理的展现了美国货币供应量(注:“调整后的货币基数”相当于“M0货币供应量”)。  阴影部分表示美国经济衰退  文中还写道:对于美国(伪造的)金钱大弹球来说,这仍然只是一个部分。美国总体上的“流动性过剩”是什么情况?美国“假钞”的增长速度相较于好的投资机会来说超出了多少?我们看到了一些从理论上来说不应该在任何类似的合法市场出现的东西。同时我们看到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股市泡沫和债券泡沫。  市场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是,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是反周期的:当一个上升,另一个就会下降。因此永远不可能同时两个市场出现泡沫……或至少这被认为是不可能的。  这些疯狂或者说不可能的泡沫是如何同时存在美国的呢,而且不是几个月,而是好几年?(通过印钞)我们之前对市场的解释遭到了彻底的颠覆。  它始于金融欺诈的形式,这种形式被银行家称之为“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通过“贷款”行为将大量额外的“假钞”发布出去。许多读者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上面图表中所描绘的(过度)印钞只是“货币水龙头”的初始“流量”。  在每一个法定货币体系中,绝大多数的“假钞”都是通过银行创造出来的,且由(主要的)大银行“贷出去”,它们并不存在。在美国的货币欺诈体系中,大银行每收到官方1美元的钞票就允许对外“贷款”35美元。这35美元本来是不存在的,然而通过“贷款”,它就能够从无到有。这是纯粹的欺诈。  类似的欺诈是如何在我们所有的货币体系中系统形成的?这问题简单。首先,银行家们会给这种欺诈贴上一个委婉的标签,以便它听起来不像是显而易见的违法行为。然后银行家们会让他们的政治家傀儡宣布这种欺诈行为是合法的,甚至设立欺诈比率,对这些货币欺诈的范围进行限制。  最后,这些机构控制的媒体会被要求将这种明显的欺诈行为形容是合法的,甚至对我们的经济生存是“必要的”。使得,让人类经济和社会存活下去的唯一方式是将其建立在荒谬、系统性的货币欺诈上,(从基本的假设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注定会带来灾难性的崩溃。  然而,这还只是关于美国货币欺诈的冰山一角,而金钱大弹球(一个金融破坏球)的实际大小会让所有其他的“金钱大弹球”都相形见绌。美国的部分准备金欺诈制度被其他的欺诈行为所放大,例如“0%贷款”——另一个明显的金融/货币犯罪行为。  在美国的货币欺诈制度中,(七年来)美联储“借”钱给大银行都不会附加任何利息,这使得大银行“伪造”额外数万亿美元的能力实际上是无限的。通过将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和“0%贷款”这些欺诈手段相结合,仅仅美国三大银行就能够(合法)“伪造”10万亿美元。如果排名前茅的五大银行合谋,它们能够(合法)“伪造”出100万亿美元。  美国(伪造)金钱大弹球的规模是无限的。它解释了在股票和债券市场出现的“不可能”泡沫。随着美国市场出现的无限的“流动性过剩”,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资产类别都会同时出现泡沫。这会将我们带入到一个终点。  随着西方银行业犯罪集团控制了美国的金钱大弹球,这些银行家们不仅可以同时将所有美国资产带入到泡沫的水平,而且还能够将世界各地的所有市场都带入这种状态。当傀儡媒体谈论中国的“投资者”正将荒谬规模的资金注入市场时,真正的罪魁祸首可能是西方银行家。  “也就是说,相比中国而言,美国的泡沫要更大,而且更疯狂和更不稳定。但真正的重点在于,我们谈论”中国泡沫“越多,可能西方的泡沫就越大,”Steel在文中警告称 。
关键词:责任编辑花无缺【免责声明】中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中金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掌握财富秘籍的投资者都在这里股票黄金外汇行情微信:cngold-com-cn行业动态金融黑幕财经解读微信:zjs-cngold相关推荐01、02、03、04、05、06、07、08、09、10、11、12、
热门新闻 01:07 00:28 02:36 03:11 03:5724小时直播05:4205:4205:4204:0503:4603:2503:0103:0102:5902:5605-06
星期六距离 下次数据 公布时间:8小时29分钟16:00中国前值:3.0091预测:---03:00美国前值:+152.06预测:+140.0公布:+164.301:00美国前值:697预测:--公布:70301:00美国前值:171预测:--公布:17301:00美国前值:870预测:--公布:87722:30美国前值:143.2预测:--公布:144.4更多内容
扫码下载中金网APP
扫码关注中金网微信
扫码关注中金社微信
扫码用手机看新闻
Copyright (C)
中金网 .cn 沪ICP备号-1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中国经济的泡沫破灭,就在2017年底?(深度长文)导读:巨大的泡沫经济中,房地产泡沫最大,它不仅绑架了实体经济,也绑架了官员政府,还绑架了整个社会,这该怎么办?今后做法有两种:结束近10年里的货币信贷大放水做法,调整控制货币信贷规模,择时实施加息,直接刺破泡沫,房地产价格暴跌,经济硬着陆,被迫进行真正的经济结构调整,过几年苦日子后经济社会又走上正轨;继续货币信贷大放水,期望经济软着陆,用时间换空间去慢慢解决问题,再一次葬送调整经济结构的机会,经济社会走入死胡同。第一部分:五大事实从2014年四季度中后期到2016年第一季度,这近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实施了7次降息6次降准(2016年一次降准降息),即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降准降息周期,目的是在经济衰退期使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都大放水以刺激经济,去年的GDP增速为6.9%(实际上并没有这高),而广义货币M2增速为13.3%,计划今年M2增速为14%,这显然是货币放水。但因前期积累的太多问题使泛滥的流动性并没有流到实体经济里去而又一次进入到房地产、股市等资本市场虚拟经济中去了,这不仅使得早该要破灭的房地产泡沫被继续吹大,而且也使得国有银行和影子银行等体制内外的金融结构的呆坏账和债务违约越来越多,致使债务危机已经爆发。我们的债务违约是不是已经发生了呢?债务危机已经爆发!暂不说近期很多媒体都报道了一些企业、金融机构的债务违约事件,让我们来认真分析一下下面的事实,我们也可以知道债务违约、危机已经爆发。如果没有爆发债务危机的话就不会发生以下五个事件了:1、置换大量债务债务置换,就是将企业和地方政府、甚至是中央政府到期应该要偿还给予银行的债务暂时不偿还,再发行新债还旧债,但至少要发行原债务额度130%的新债才能偿还旧债。这就是用时间换空间,其实质是将问题向后推移——到时需要偿还的债务至少是之前债务额度两倍以上的债务,到时出现的问题会更多,付出代价会更大。这近一年半来至少置换了3.5万亿至5万亿的债务;去年是说今年还要置换更多的债务以减轻国企和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的。但笔者以为,最好是不能再凭空发债来置换债务了,这样会使得呆坏账更多,今后经济会更糟糕。你想要抹平一些呆坏账,你想要流动性,你最好还是要股民来埋单的好,所以今年会再一次实施债转股。2、实施“债转股”上市国企向国有银行借贷的钱亏损了,还不了银行了,国家就强行要求银行将自己拥有的上市国企的债权变成这个上市国企的相应金额的股权,让银行持有国企的股份,此即为债转股。“债转股”,就是垃圾债务去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股市。今后这两年我们的股市将会成了泡沫资金的“垃圾倾倒场”——这是很危险的,这一点暂时不表,后面再分析。问题是,这些债转股的亏损的上市国企如果再继续亏损呢,其股票又不值钱了呢,银行的呆坏账是不是又会越来越多呢?即便国企不亏损,这无缘无故增加发行的股票是不是需要股民去购买呢?这购买的股票是不是垃圾股呢?股民贡献了自己的资金后是不是就没有更多的钱去消费了呢?这对经济发展是不是没有什么好处呢?所以,债转股,它不仅同样是将问题向后推移,而且还是在空手套白狼——即要股民来为企业和银行的呆坏账埋单今年将会对300多家大型上市国企实施“债转股”,据说私企也会有“债转股”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国企曾经出现过大面积亏损、遇到经营危机时,也曾实施过“债转股”政策。此政策就是让股民为国企的亏损和银行的呆坏账去买单,即靠印股票来救国企,来保经济增长。但牺牲的一定是股民。而且,可能的问题是银行和企业将会成为并排前进的僵尸,谁都无法帮助对方,最后都会死掉。这种情况曾经在日本发生过,但愿我们不会发生类似的情况。
上一页&1共6页热门新闻更多
相关新闻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中国一线房地产泡沫到底有多大?_环球老虎财经
中国一线房地产泡沫到底有多大?
"当前中国房市与1991年日本房市大泡沫、2015年中国股市大泡沫类似。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如调控得当尚有转机。泡沫吹大了最终是要破的,谁也脱离不了地心引力。"
与过去比:中国本轮房价大涨有五点不同。1)涨速快;2)脱离基本面。本轮房价大幅上涨背景是经济增速大降,人口增速和城镇化明显放缓;3)货币超发, M2与名义GDP增速的裂口不断扩大,杠杆明显上升,先后推升股市、房市泡沫和滞胀预期;4)区域分化明显。一线城市大涨,三四线持平或下跌;5)政策刺激,每一项重要政策后一线城市房价都出现了拐点性变化。&1121&降息后,止跌回升,&330新政&后,加速上涨但随后回落,&930新政&后再次加速上涨。日首付比例下调和2月19日契税和营业税调整后,房价在春节后跳涨。
与日本1991年前后房地产大泡沫比:1)涨速快,年间,日本六大城市房价年均增速24.6%,远超1986年前均值;2)脱离基本面,广场协议后日本出口大降,实体困难,经济增速低于1986年前的均值;3)货币超发,从1986年开始,日本M2增速明显加快,利率大降;4)区域分化明显,年间日本六大城市房价大涨,中小城市房价涨幅很小;5)政策刺激。1991年前,货币宽松催生了泡沫,随后货币收紧又刺破了泡沫。6)当前中国房市和日本1974年前后日本的那轮泡沫也有相同点:经济有望中速增长、城镇化还有一定空间等,如果调控得当,尚有转机。
与2015年股市大泡沫比:1)&水牛&,货币超发未流入实体经济;2)&政策牛&,&刺激牛&,2014年以来不断出台刺激房地产政策;3)&杠杆牛&,鼓励居民加杠杆,测算表明,居民加杠杆大多是&场内&的,全国房贷&场外配资&金额在500-800亿元左右,撬动的房地产成交额按照保守的5倍计算,杠杆成交金额超2500亿元。房地产杠杆总体低于发达国家。4)&疯牛&,脱离基本面加速上涨。
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十次危机九次地产:地产泡沫过高将降低一国实体经济竞争力,地产泡沫崩溃将引发经济金融危机。中国房地产体量大(超200万亿,远超股市和债市),投资占比高(房地产链上相关投资占固投约50%),杠杆高(房地产贷款21万亿)。
中国房市向何处去:避免悲剧重演。当前中国房市泡沫跟1991年日本房市大泡沫和2015年中国股市大泡沫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具备1974年日本房市的很多特征和消化空间。住宅投资已告别高增长时代,房地产政策应适应&总量放缓、结构分化&新发展阶段特征,避免货币超发引发资产价格脱离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速等基本面的泡沫风险。泡沫吹大了最终是要破的,谁也脱离不了地心引力。
1.中国一线城市房地产泡沫有多大:中国之都,世界之最
1.1 与国际大都市比: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1.2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1991年日本,略低于1997年香港
1.3 小结:在中国一线大城市活着需要一点勇气
2.与过去比:此轮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新特点
2.1 涨速快
2.2 区域分化明显
2.3 脱离基本面
2.4 货币超发
2.5 政策刺激
3.与日本年房地产大泡沫比
3.1 涨速快
3.2 区域分化明显
3.3 脱离基本面
3.4 货币超发
3.5 政策刺激
3.6 当前中国房市与日本1974年前后泡沫比也有相同点:经济有望中速增长、城镇化还有一定空间等,如果调控得当,尚有转机
4.与2015年中国股市大泡沫比
4.1 &水牛&:货币超发
4.2 &政策牛&,&刺激牛&:政策大力支持
4.3 &杠杆牛&:居民加杠杆
4.4 &疯牛&:脱离基本面加速上涨
5.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影响与风险
5.1 房价上涨的影响
5.2 风险:十次危机九次地产
6.1 德国成功控制房地产泡沫的成功经验
6.2 政策建议
作者曾在年提出三大预测:经济&新5%比旧8%好&,A股&5000点不是梦&,房市&未来十年一线房价涨一倍,三四线涨不动,房地产投资零增长&。先后验证。
房地产对经济影响深远。房地产周期缓慢、持久且振幅很大,在向上时具有很强的带动力,在反转向下时势大力沉,经济史称&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十次危机九次地产&。
近期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暴涨,并逐步蔓延至二线城市,资产价格泡沫担忧加剧。当前中国房市与1991年日本房市大泡沫、2015年中国股市大泡沫类似。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如调控得当尚有转机。泡沫吹大了是要破的,谁也脱离不了地心引力。
1.中国一线城市房地产泡沫有多大:中国之都,世界之最
1.1.与国际大都市比: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1)从绝对房价看,中国一线城市居于世界前列
从绝对房价看,中国一线城市居于世界前列。根据NUMBEO的数据[ Numbeo是一家提供世界生活状况相关信息的网站,包括生活成本,住房指数等,其数据经常被国际知名媒体(如BBC,Time,Economist)引用。],2015年世界房价最高的十大城市中(中心城区房价),中国香港排第1,北京和深圳分列第9和第10。另外,上海排名第14,广州排名第41。
我们熟悉的城市中,中心城区房价折合人民币看(以人民币兑美元6.5计算),香港和伦敦超过17万元,东京、纽约、新加坡在12万元左右,北京、深圳、上海、韩国首尔和中国台湾在8万元左右,新兴市场中,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第一大城市分别为4.7万元,3.4万元和2万元(和货币大幅贬值有关)。可见,中国一线城市绝对房价已经与国际&接轨&。 &
(2)从相对房价(房价收入比)看,中国一线城市超过全球顶级大都市
从相对房价看,中国一线城市超过全球顶级大都市。根据NUMBEO数据的房价与可支配收入之比看,2015年全球主要城市中,北京、上海和深圳排名靠前,分列第3,第5和第6名,高于东京、纽约、新加坡、首尔和巴黎等发达经济体城市,和中国香港、伦敦等城市相当(见图2)。
1.2.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1991年日本,略低于1997年香港
2015年中国一线城市相对房价超过1991年前后日本东京,略低于1997年香港。1991年前后是日本房地产泡沫最大时期,1997年是香港房价泡沫时期,二者都在随后出现了房价大幅下跌。
根据日本不动产经济研究所数据,1990年,日本首都圈新建公寓楼平均单价93.4万日元/平方米,当时日本人均GDP约为358万日元,日本人均GDP与首都圈房价之比为3.8。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百城房价数据,2015年,北京样本住宅平均价格为3.5万元/平方米,中国人均GDP为4.9万元,中国人均GDP与北京房价之比为1.4。可见相对于人均GDP来看,北京房价高于1990年东京。
根据香港政府差饷物业估价署数据,1997年,香港平均房价为8.4万港元/平米,人均GDP为21万港元,以100平米算,房价收入比为40。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百城房价数据,2015年,北京样本住宅平均价格为3.5万元/平方米,北京人均GDP 10.6万元,以100平米算,房价收入比为33。
可见,当前北京相对房价高于1990年的日本首都圈,略低于1997年的香港。
1.3. 小结:在中国一线大城市活着需要一点勇气
从绝对房价看,2015年中国一线城市居于世界前列。
从房价收入比的相对房价看,2015年中国一线城市超过全球顶级大都市。
从和1991年日本以及1997年泡沫时期相比,2015年中国一线城市相对房价超过1991年前后日本东京,略低于1997年香港。
总体来看,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泡沫程度很高。
2. 与过去比:此轮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新特点
当前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2.1. 涨速快
本轮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创新高。70个大中城市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一线城市房价平均同比上涨22.4%,创2005年有统计以来新高。
2.2.区域分化明显
本轮房价上涨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二线涨幅较小,三四线整体仍下跌。2016年1月,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中,一线同比22.4%,二线同比上涨2.5%,三线同比下跌1.6%。分化前所未有。
2.3. 脱离基本面
(1)什么是房价的基本面?
我们在《避免悲剧重演:日本房地产大泡沫的催生、疯狂、破灭与教训》一文中提到,日本房价长周期大致可以用经济增速和置业人口差异来解释。
房价快速上涨期&&经济和人口快速增长。日本房价最快速上涨期在1974年之前(上涨44倍),期间日本经济快速追赶,GDP年均增长9.3%,置业人口快速增长。
房价缓慢上涨期&&经济换挡和人口增速放缓。年日本房价步入缓慢上涨期(上涨不到1倍),当时日本经济增速换挡,GDP年均增长3.7%,置业人口增速放缓。
1991以来房价下跌期&&经济停滞,人口大拐点。1991年以后,日本房价持续下跌期间,日本经济增速停滞,GDP年均增长1%,人口下降。
(2)中国本轮房价上涨已脱离基本面
本轮房价涨速快,但上涨的背后面临着和过去十年不同的基本面。
第一,经济基本面不同:一线城市经济增速大降。年,北上广深名义GDP平均增速为15.3%。但年,名义GDP平均增速降为9.2%,2015年降为7.8%。
第二,人口增速不同:一线城市人口增速明显放缓,上海出现负增长。年,北上广深人口平均增速为3.9%,年,北上广深人口平均增速为1.3%,2015年,北京人口增速为0.9%,上海为-0.4%(广州深圳2015年数据缺失)。
第三,城镇化率:城镇化进程放缓,空间减小。1978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8%,%,考虑到中国有2.5亿人左右的农民工,以家庭计算的城镇化率可能已经超过60%。
可见,本轮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脱离了基本面。
2.4. 货币超发
尽管每一次房价大幅上涨都有货币的影子,但本次货币重要性更高。一方面,本轮房价上涨和经济基本面、人口等背离,另一方面,M2与名义GDP增速的裂口不断扩大。2015年,中国名义GDP增速6.4%,比2014年下滑1.7个百分点,但M2增速不降反升,从2014年的12.2%上升至2015年的13.3%。M2与名义GDP增速的裂口扩大至6.9%,远高于2001年以来2.8%的平均值。
另外,央行大幅降低利率和首付比例,居民杠杆明显上升,也显示货币在本轮房价上涨中的重要作用。
货币现象不仅仅体现在房地产市场,商品市场、股票市场都出现了价格和基本面背离的局面,CPI也出现超预期上涨。2015年12月至今,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大幅上涨,其中铁矿石出现连续涨停的局面,货币属性明显。另外1-2月CPI累计同比2%,超预期,也明显高于%的增速。
2.5. 政策刺激
政策变动和本轮房价上涨有高度的同步性,每一项大的政策后房价都出现了拐点性变化。图7可以看到,2014年11月央行降息,一线城市房价止跌回升,330新政后,房价加速上涨,但随后涨幅回落,930新政后房价再次加速上涨。日首付比例下调和219契税和营业税调整后,房价在春节后跳涨。时滞的缩短凸显了货币现象和购房者预期的快速变化。虽然部分政策和一线城市关系不大,但影响了购房者预期。预期的快速变化也反应在股市和商品等市场。
3. 与日本年房地产大泡沫比
1991年日本房价泡沫破灭前,很多特征和当前的中国相似:
3.1. 涨速快
年最后疯狂期,日本房价涨幅明显加速。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价格累计上涨169%(年均增速18.4%),而年11年间,日本房价六大主要城市累计仅上涨79%(年均增速6.2%)。年间年均增速高达24.6%,甚至超过年快速上涨期的平均增速(年均增速22.2%)。
3.2.区域分化明显
最后疯狂期大城市涨幅明显大于中小城市,而此前差异不大。年间,所有城市土地价格涨幅55倍,六大主要城市上涨78倍,从1955年算起,差异约为43%。但年间,所有城市土地价格涨幅51%,而六大主要城市上涨169%。
3.3. 脱离基本面
广场协议后,日本大幅升值,日本出口急剧下滑,在1986年经济陷入衰退,物价陷入通缩。尽管随后日本经济有所恢复,但和宽松信贷和疯狂的房地产密切相关。另外,这期间日本房价涨速超年均值,而经济和人口增速更低。
3.4. 货币超发
为缓解经济下滑和通货紧缩压力,日本央行大幅降低利率,货币供应量显著扩张。再贴现率从1984 年的5%下调到1987 年的2.5%。拆放利率从1984年的9.06%下调到3.39%。年间,日本国内货币供应量显著扩张,M2增速从1985年初的7.9%上升到1987年末的12.4%,过量流动性和低利率助涨了房地产泡沫。
3.5. 政策刺激
1986年-1991年的日本房价大涨和货币政策密切相关,随后1991年日本央行加息又刺破了泡沫,显示日本房价对货币政策敏感度提高。
3.6.当前中国房市与日本1974年前后泡沫比也有相同点:经济有望中速增长、城镇化还有一定空间等,如果调控得当,尚有转机
日本在1974年和1991年分别出现了两次房地产大泡沫。从绝对值来看,1991年是拐点,但如果考虑通胀和收入增长情况,1974年和1991年泡沫旗鼓相当。年间,以日元计价的日本房价涨幅(167%)低于日本人均名义GDP的涨幅(315%),但六大主要城市房价涨幅(407%)大于名义收入涨幅(315%)。即日本整体房价泡沫,1974年大于1991年,但六大主要城市房价泡沫,1991年大于1974年。
中国当前兼具1974年和1991年的特征。
从购房人群看,中国和日本1991年前后类似,20-50岁购房人群开始快速下降。美国、日本、中国等普查数据表明,20-50岁是住宅消费主力人群和购房适龄人群,日本20-50岁购房人群1991年前后迎来大拐点,而中国在目前也迎来大拐点。
从当前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分化特征看,更像日本1991年。1974年之前,日本房价普涨,不同城市之间分化并不明显,1991年之前,日本大城市大涨,中小城市涨幅较小,分化明显。中国当前也具有类似情况,近期一线城市房价大涨,三四线去库艰难,区域分化很大。
从增速换挡期进程看,中国类似于日本1974年前后。当前中国经济第一次面临增速换挡,这和1974年前后日本相似,从人均GDP来看,中国也和1974年的日本更像,因为1991年日本早已是高等收入阶段。这意味着,如果未来中国经济维持中高速增长,购买力有一定保障,可以消化一定泡沫。而1991年后的日本经济停滞,购买力下降,无法消化泡沫。
从城镇化进程看,中国更接近1974年前后的日本。当前中国城镇化率为56.1%,还具有很大潜力,这和1974年前后的日本更类似,1990年日本城镇化率已经高达77.4%,1970年日本城镇化率75%,事实上,日本1960年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3.3%,高于当今中国,显示城镇化是未来支撑中国房地产的重要变量。
从房地产发展阶段看,兼具日本年前后的特征。对照典型工业化经济体房地产发展的历程,中国房地产发展正进入新阶段:1)从高速增长到平稳或下降状态,岁置业人群达到峰值、城镇户均1套、城镇化进程放缓;2)从数量扩张期到质量提升期。随着住房趋于饱和(城镇户均一套),居民对住宅质量、成套率、人居环境等改善性需求要求提高。购房需求结构从20-35岁的首次置业为主演变为35-50岁的改善性置业为主。3)从总量扩张到&总量放缓、区域结构分化&。
中国城镇人口的分布与区域住房价格水平基本吻合,而人口空间的分布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不同规模的城市人口都在扩张,而且在总人口当中的占比均在上升。这一个阶段和经济快速增长、制造业快速发展相关,而城市化率还没有达到55%。第二个阶段主要是郊区化,一些中小型城市增长放缓,而大都市人口比重继续上升,这一阶段伴随着制造业的绝对衰退、服务业的相对发展。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大致在55%-70%之间。第三阶段则是城市化率超过70%以后,人口继续向大都市圈集中,中小型城市的人口增速缓慢。我国人口的区域分布结构正逐步从第一个阶段向第二个阶过渡。
当前中国房市具备1974年前后日本的很多特征,如经济有望中速增长、城镇化还有一定空间等基本面有利因素,如果调控得当,尚有转机。但许多因素也和1991年前后相似,如人口拐点和区域分化,应避免货币超发引发资产价格脱离基本面的泡沫化趋势。住宅投资告别高增长时代,房地产政策应适应&总量放缓、结构分化&新发展阶段特征,避免寄希望于刺激重归高增长的泡沫风险。
4.与2015年中国股市大泡沫比
近期一线城市房价暴涨,和2015年的中国股市有许多共同之处。
4.1.&水牛&:货币超发
2014年11月,央行首次启动加息,成为股市上涨催化剂。随后央行于2015年多次降准降息。在经济下行和企业盈利下滑背景下,流动性是驱动股市上涨的重要原因。
本轮房价上涨也由流动性推动。M2与GDP增速的裂口持续扩大。流动性还溢出到了债券市场、商品等市场,债券收益率创新低,商品上演逼空式上涨。
4.2. &政策牛&,&刺激牛&:政策大力支持
2014年开始,股市被赋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和经济转型的重要使命,政府在多个场合强调股市作用,主流媒体也纷纷发表关于股市看法,形成了较强的&政策市&预期。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库存&作为供给侧改革五项重点任务之一。为应对高企的房地产库存,2015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组合拳。主要包括:降准降息(降准降息还有稳增长、控通缩和防风险等目的),降低首付和财税政策等。
代表性的政策包括:
(1)大幅降准降息。2015年5次降息,累计降低利率1.25个百分点,4次降准,一次定向降准,释放了流动性。
(2)首付比例大幅下调。日(被称为330新政)二套房首付比例从60-70%下调为40%。日(被称为930新政)将一套房首付比例从30%降低为25%。日,同时对首套房和二套房首付比例进行调整,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降至20%,二套房首付比例进一步由40%降至30%。
(3)财税大力支持。日,二手房营业税免征年限五年改两年。日,契税和营业税同时调整,重点针对二套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契税由3%下降至1%;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契税由3%下降至2%。营业税方面,购买2年及以上住房对外销售的,非普通住宅由差额征收改为免征。
虽然有限购等限制措施,一线城市仍大幅受益于本轮政策支持。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降幅度达20-30%,贷款利率大幅下降,贷款利率优惠比例大增,财税方面支持力度显著增强,如营业税免征标准由满5年变为满2年。
4.3.&杠杆牛&:居民加杠杆
年股市上涨和居民加杠杆有关。两融和场外配资规模大幅增长,其中两融余额增长近2万亿元,配资杠杆也达到万亿级别。
2015年以来的房价上涨和居民加杠杆有关。2015年,个人住房贷款迅猛攀升,脱离了2010年以来的均衡轨道,新增个人购房贷款2.67万亿元,占全年住宅销售额的比例为37%,相比2013年(25%)和2014年(28%),大幅上升。
深圳几乎将杠杆用到了极致。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408亿元,增长2.1倍。而且深圳按揭平均成数高,2015年12月份达到65%,远高于&北上广&三市,同比高3.2个百分点,与70%的最高贷款成数限制相差仅5个百分点,可谓将贷款杠杆几乎利用到了极致。
居民加杠杆和首付比例的大幅下调有关。日(被称为330新政)二套房首付比例从60-70%下调为40%。日(被称为930新政)将一套房首付比例从30%降低为25%。日,同时对首套房和二套房首付比例进行调整,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降至20%,二套房首付比例进一步由40%降至30%。一线城市首付比例略高,但相比2015年初也大幅下降,其中二套房为首付比例下调幅度为20-30%。
居民加杠杆的另一个渠道是首付贷等场外方式。以中原&e+首付贷&为例,最高可以贷到房屋总价的20%。这意味着算上央行规定的3成首付,居民杠杆高达10倍。拼房网类的房产众筹平台,投资者最低只需投资1000元,即可参与购房,按比例分享收益。
房市&场外配资&的规模有多大?链家官网的数据计算[ 参见链家网站数据中心/report/platformData],2015年3月至今(截至日)链家理财平台成交金额约186亿元,其中约25%为首付贷,首付贷金额为46.5亿元。考虑到链家北京二手房市场占有率约60%,上海、大连、成都等占比均超过20%份额,以及链家在本轮舆论中的中心地位,如果按照链家在全国首付贷中10~15%占比计算,全国首付贷金额约300~500亿元,加上众筹、消费贷转房贷等其他方式,预计全国房贷&场外配资&金额在500~800亿元左右,撬动的房地产成交额如果按照保守的5倍计算,则杠杆成交金额超2500亿元。
2015年股市上涨时期,两融和配资等杠杆比例过高,远超发达国家。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虽然在加杠杆,但绝大部分是政策允许的&场内杠杆&,场外杠杆水平较低。总体来看,中国居民杠杆水平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2015年,中国房地产贷款占银行贷款比重为22.4%(其中个人购房贷款15.1%),相比2014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但比美国水平低很多,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不动产抵押贷款占银行信贷的比重持续下降,但仍高达33.2%。
4.4.&疯牛&:脱离基本面加速上涨
股市一年翻番,但基本面不支持。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中国股市大幅上涨,上证指数从2000点上涨至5000点,涨幅超150%,创业板指数从1300点上涨至4000点,涨幅超200%。但上涨脱离了基本面,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明显下滑,企业盈利下降。
核心地段房价一年翻番,但基本面不支持。2015年以来,一线城市房价暴涨,其中深圳房价上涨最快,其次分别是上海、北京和广州,上海深圳等核心地段房价一年接近翻番。但上涨脱离了基本面,2015年以来经济增速下滑,人口增速放缓。
5. 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影响与风险
5.1.房价上涨的影响
房价上涨有利于房地产投资企稳和稳增长。从月数据来看,房价上涨的正面效果逐步显现。1-2月新屋开工和房地产投资增速都出现久违的企稳回升局面,其中新屋开工同比增速为13.7%,相比2015年的14%大幅回升,房地产投资增速3%,相比2015年1%增速也出现回升。
不过房地产投资回升空间有限,代价太大。一方面,房地产资金来源和土地购置面积仍然下滑。月,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同比增速为-1%,比2015年下滑3.6个百分点,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滑19.4%。
另一方面,高库存仍是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核心矛盾。2015年末,施工面积与待售面积之和为80.8亿平米,按照2015年的销售速度,去化时间为6.3年。其中住宅库存(施工面积与待售面积)为55.7亿平米,去化时间为5年。
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对投资拉动有限,因一线城市房地产投资占全国比重仅为10%。如果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能广泛影响到二三线城市,房地产投资或许能短期企稳回升(前二十大城市占比39.6%),但二三线城市库存普遍偏高,因此传导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房价上涨利好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房价,对周期板块也构成短期利好,但仅是短期且效果有限。考虑到房地产向下方向未变,短期刺激后会迎来需求透支,在去产能去杠杆和供给侧改革完成前,经济将持续在底部调整,不会出现经济复苏,周期板块仅仅是短期性机会,不容易把握。
5.2. 风险:十次危机九次地产
十次危机九次地产,地产泡沫过高将降低一国实体经济竞争力,地产泡沫崩溃将引发经济金融危机。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的影响
日本泡沫破灭后,经济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和长期通缩,居民财富大幅缩水,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银行不良率上升,政府债台高筑。另外,日本政治影响力下降,超级大国梦破灭。
(1)陷入失去的二十年和长期通缩
1991年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增速和通胀率双双下台阶,落入高等收入陷阱。年间,日本GDP增速平均为0.8%,CPI平均增长0.2%,而危机前十年,日本GDP平均增速为4.6%,CPI平均为1.9%。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成绩&还是在政府大力度刺激下才取得的。逆周期调控使得日本政府债务率大幅增长,央行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日本10年国债收益率跌至负值,反应未来前景仍不乐观。
(2)私人财富缩水
辜朝明在其著作《大衰退》中提到,地产和股票价格的下跌给日本带来的财富损失,达到1500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全国个人金融资产的总和,这个数字还相当于日本3年的GDP总和。房地产比重无疑大于股票。
(3)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
房地产和土地是很多企业重要资产和抵押品,随着这些资产价格的暴跌,日本企业资产负债表出现明显恶化。企业为修复其恶化的资产负债表,不得不努力归还债务,1991年后尽管利率大幅下降,日本企业从外部募集资金却持续减少,到90年代中,日本企业从债券市场和银行净融入资金均转为负值。
(4)银行坏账大幅增加
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和经济低迷使日本银行坏账大幅上升。1992年至2003年间,日本先后有180家金融机构宣布破产倒闭[参见吉野直行(2009),国际经济评论]。日本所有银行坏账数据,从1993年的12.8万亿日元上升至2000年的30.4万亿日元[参见李众敏(2008)国际经济评论]。
(5)政府债台高筑
经济的持续衰退,和政府的逆周期调控,使得日本政府债台高筑。1991年日本政府债务/GDP比重为48%,低于美国的61%,意大利的99%,略高于德国的39.5%,2014年,日本政府债务/GDP比重为230%,远高于美国(103%),德国(71.6%),意大利(132.5%)等。
(6)国际地位下降
1991年后,日本经济陷入停滞,和其他国家相对力量出现明显变化。以美元计价的GDP总量来看,年间,日本累计增长30%,美国增长194%,中国增长26.3倍,德国增长114%。年间,日本GDP占美国比重从60%下降为26%,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2. 中国房价上涨的危害与风险
(1)房价上涨降低实体经济竞争力和挤出消费
房价上涨降低实体竞争力。一线城市房价不断攀升,成为阻隔人才进入城市的高门槛,会影响整个城市的竞争力。另外,高房价将颠覆人们对财富和生活的认知,让实业投资意愿下降。Miao and Wang(2012)研究发现,企业受资产泡沫的吸引,会将有限的资金投入有泡沫的生产部门,其主业的创新投入因此受到抑制;如果存在泡沫的部门不具有技术外溢效应(如房地产业),则投资转移对创新投入的抑制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
在收入增速放缓时期,房价上涨还会挤出了消费。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长28.2%,但社会零售品总额增速下滑0.5个百分点至10.2%,从信贷数据也可以看出端倪,1-2月居民长期信贷大幅上升之际,短期信贷还下降了600亿元,而2015年同期增加1200亿元。
(2)房地产体量大,泡沫破灭对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冲击大
房地产市值200万亿,远大于股市和债市。2012年中国城镇人均住宅面积32.9平方米,保守估计2015年人均住宅面积为34平方米,按照7.7亿城镇人口计算,中国住宅面积为262亿平米,2015年商品住宅销售额与销售面积之比为6472元。可得出中国住宅总价值约169亿元,算上办公楼等,中国城镇房地产价值超200万亿元,如果算上在建和库存的80亿平米,规模更大。
2015年末,中国股市总市值约53万亿元,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47.9万亿元,各项存款累计136万亿元。可见,房地产体量远大于股市和债市,也高于各项存款金额。
一旦泡沫破灭,中国甚至可能面临日本式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风险。
(3)房地产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大,链条长,泡沫破灭对投资冲击大
2014年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重4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46.7%,考虑到消费波动性小,经济波动主要看投资。2015年,房地产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7.4%,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投比重23%,而且相关产业链长。考虑到制造业投资一半左右跟房地产链相关、地方基建投资的很大程度上受土地财政支撑、服务业部分领域投资跟房地产相关,房地产链上带动的相关投资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左右。
(4)房地产高杠杆,泡沫破灭对金融部门冲击大
2015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为21万亿元,占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为22.4%。其中个人购房贷款14.2万亿元,占比15.1%,房地产开发贷款6.6万亿元,占比7%。考虑到地方融资平台以及相关产业链的贷款,房地产价格下跌将对金融部门产生巨大冲击。
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和经济低迷曾经使日本银行坏账大幅上升。1992年至2003年间,日本先后有180家金融机构宣布破产倒闭[参见吉野直行(2009),国际经济评论]。日本所有银行坏账数据,从1993年的12.8万亿日元上升至2000年的30.4万亿日元[参见李众敏(2008)国际经济评论]。
6.1.德国成功控制房地产泡沫的成功经验
二战以来的70年间,德国房价总体上波动幅度不大,是世界公认的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的榜样。半个多世纪以来德国房价长期处在低水平区间。1955年到2011年第三季度,德国房价年均涨幅为3.79%。年间上涨相对较快,年均涨幅是5.79%。1992年以后,房价涨幅持续回落并长期保持较低水平,1992年到2011年第三季度,房价年均涨幅只有1.27%。
对比发现,德国房价指数同居民工资指数变化呈现较强正相关性,反应了。年间德国居民工资年均增幅5.91%。年居民工资增幅较快,年均上升8%。年居民工资年均增幅降至2.6%,这与房价指数的变化率情况相当吻合。房价涨幅较快的阶段也是居民工资收入上升较快的阶段,使得整体房价水平处在居民合理支付能力范围内。以2009年为例,德国人均月收入在欧元之间,普通住宅均价是欧元/平方米。两口之家平均需要2年半的家庭收入即能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普通住宅[ 邵挺,《德房价涨幅低水平的经验及启示》,中国经济时报,日。]。
德国房价涨幅长期保持较低水平的原因包括:
1、以法律形式强化以居住为导向的住房制度设计
德国《宪法》和《住宅建设法》都明确规定,保障居民住房是联邦政府首要的政策目标之一。建造面积、布局、租金适合广大居民需要的住房,是德国政府制定房地产政策的出发点。德国政府始终把房地产业看作是属于国家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没有过多地强调其&支柱产业&的地位。政府所重视的支柱产业是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的汽车、电子、机械制造和化工等产业。
德国还出台了《租房法》和《经济犯罪法》,用来保护租客利益和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租房法》规定房租涨幅不能超过合理租金的20%,否则房东就构成违法行为,房客可以向法庭起诉;如果超过50%,就构成犯罪,房东甚至要被判刑。合理租金的界定标准非常严格,是由当地房屋管理部门与房客协会、中介组织沟通协商,定期给出不同类型、不同地理位置房屋的合理租价水平。这是法庭判定房租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
德国还先后出台了多项严厉遏制住房投资投机性需求和开发商获取暴利行为的政策。比如,德国对住房交易及所获收益征收高额土地购买税和资本所得税。土地购买税率是3.5%,税基是土地和地面建筑物的价值总和。对住房交易获利部分,如果该房在十年内出售,就征收资本收益的25%,这一税率还适用于买卖房地产公司的股票。德国法律还严格规定房地产开发商的定价行为,按照《经济犯罪法》规定,如果开发商制定的房价超过合理房价的20%,购房者就可以向法庭起诉。如果超过50%,就定性为&获取暴利&,开发商将面临高额罚款和最高三年徒刑的严厉惩罚。
2.长期稳定的房贷政策
德国实行&先存后贷&合同储蓄模式和房贷固定利率机制,为稳定购房者预期和房价水平提供制度保障。德国对住房储蓄业务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购房者不会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变动的影响,也不受通货膨胀等利率变动的影响。第一,德国居民要得到住房储蓄银行的购房贷款,必须在该银行存足相应款项,一般是存款额达到储蓄合同金额的50%以后,住房储蓄银行才把合同金额付给储户。第二,存贷利率固定不变。存贷款利率分别是3%和5%,抵押贷款固定利率期限平均为11年半。这种长期固定的房贷利率,对房贷市场起到了重要的稳定器作用。
3.实行多元化的住房供应体系
德国住房供应体系的多元化特征明显。政府每年按照人口需求制定住房建设规划,对高、中、低各档房屋的结构做出明确规定。特别是对低收入者,各地方政府会根据当地人口结构明确规定所有住房中保障房的比例,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住房需求。另外,德国政府鼓励合作建房。政府通过贷款、土地、税收、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居民通过合作社方式共同建房,目前合作建房数量已占到每年新建住宅总量的30%以上。
另外,德国租赁市场非常发达,对分流购房需求有很大作用。与欧洲各国相比,德国的自有住房率很低。2007年,德国自有住房率是41.6%,租房率是58%,其中42%是社会出租房,16%是各类公共租赁住房。柏林、汉堡等大城市的租房率都达到了80%。
4.布局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
德国城市数量多且分布均匀,柏林和汉堡的人口分别只有340万和180万。2004年,德国有82个10万人口以上的行政区,70%的人口分布在人的小型城镇里。合理的城市布局,使大多数德国居民分散在众多中小城市里,不会出现大城市甚至超大型城市的集聚效应,有利于大城市房价涨幅长期保持在合理区间。
6.2.政策建议
第一、增速换挡期,住宅投资告别高增长时代,房地产政策应适应新发展阶段特征,避免寄希望于刺激重归高增长的泡沫风险。住房市场具有非常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增速换挡期,住宅投资从高速增长步入平稳或下降状态,从数量扩张步入质量提升,从总量扩张步入&总量放缓、区域结构分化、人口继续向大都市圈迁移&。房地产政策应适应新发展阶段的特征,避免寄希望于刺激房地产重归高增长轨道,否则将形成泡沫酝酿金融危机,日本在年、韩国在年都曾犯过类似的错误。新阶段的房地产政策应注重提高住房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住房成套率,更注重区域差异。
第二、必须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住房法律体系。通过法律形式明确以居住为导向的住房制度设计,建立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的长效机制是德国的主要经验,对我国有很大的启示。在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基础上,应抓紧起草《住宅法》、《住房租赁法》和《住房保障房法》等各项专门法律,构建完整的住房法律体系。借鉴德国经验,法律首先要明确住房的居住属性,强化对市场投机性需求和开发商&囤地&、&囤房&等扰乱市场正常秩序行为的法律约束和处置。其次,要构建租户和购房者利益维护机制。对房东和开发商短期内过快提高租金和房价的行为,法律要明确严厉的处罚措施,以法律形式遏制漫天涨价行为。同时,要建立独立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制,对不同地段、不同类型的住房必须定期制定详细的基准价格作为执法依据。
第三、需要实行长期稳定的住房信贷金融政策。从国际经验看,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变动对购房者支付能力影响很大。购房需求容易受到房贷政策影响而出现集中爆发现象,短期内易推动房价过快上涨。建议我国可研究和探索居民购房时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固定或两者反向变动的房贷政策,以稳定购房者预期,避免购房需求短期内提前释放。为减少通胀水平对贷款利率的影响,中长期可考虑成立专门的住房储蓄银行,通过与通胀水平挂钩,使真实贷款利率长期不变。
第四、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和住房发展机制。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型建设用地出让、租赁等方式,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价同权,增加住宅用地供应主体,提高重点城市土地供给弹性。推动&多规合一&试点,逐步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建成区,以及一些城中村,纳入城镇化规划,统一建筑标准、基础设施标准和住宅与商业发展规划。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授权或独家投稿给环球老虎财经发表,并经环球老虎财经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环球老虎财经)及本页链接。
请选择举报类型
诈骗、色情
常识性谣言
隐私信息收集
其他侵权(冒名、诽谤、抄袭)
举报描述:
谢谢反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房地产泡沫有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